《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3,中国的利率自由化

中国的利率自由化2005-04-22中国人民银行最近九年来首次上调利率,这让金融市场感到惊诉。这一步很重要,因为它表明中国政府愿意进一步采取更加以市场为导向的措施来控制贷款和投资增长。它还引发了大量公开讨论,主要集中在升息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减缓经济增长以及这一举措是否是汇率变动前兆的问题上。1.取消贷款利率上限更重要。然而所有评论似乎都没有充分认识到同时发生的另一项利率政策变化,即取消贷款利率上限,这一变化甚至更加重要并且可能产生长期影响。此前,大多数银行收取的最高贷款利率被限定在央行规定的基准贷款利率的1.75倍。提高金融媒介的效率是保证中国中期持续稳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中国政府重新推动银行体系改革的主要原因。贷款利率自由化是增强银行商业定位的重要一步。它使得银行能够为贷款制定更加合理的利率以反映贷款者的风险,同时它还鼓励银行发展新的信贷客户,尤其是中小规模私营企业。目前,银行普遍认为贷款给中小规模私营企业比给传统客户(主要是大型国有企业)风险更大。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可获得的金融信息严重不足从而导致了信用度评估的困难。但是增加了解中小规模私营企业信用的途径对于中国的未来至关重要,因为他们通常在创造就业机会和实现增长方面比国有企业更具活力。银行获准收取更高贷款利率能够弥补意料之中的贷款给中小规模私营企业的风险,同时这也使银行在积累有关贷款人信用的信息方面拥有积极性(和资源)。因此,银行最终能够更加有效地将中国的巨额国民储蓄用于能够取得最高经济回报的投资。2.谨慎监管必不可少。心存疑虑的人也许会问,为什么这一改变理应收效显著而银行却一直没有使用他们早已获得的灵活性。确实,在今年早些时候取消贷款利率上限后,有报道说国有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依然不多,即使发放,其利率仍然没有超过基准贷款利率。也许问题只是利率的弹性还不足以弥补向私营企业提供贷款的风险。毕竞,在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体系来维护债权人权利的经济环境中,贷款带来的所有风险都必需计入利率。当然,银行需要时间来发展其风险评估能力和信用信息体系。在这一学习期,有效、谨慎的监管将是必不可少的。这能保证银行从商业角度出发仔细评估每个项目并充分防范其信贷产品带来的风险。能够灵活地为贷款定价将提高中国银行的收益率,因为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增加利润的机会。反过来,收益率提高也将增强银行处理帐薄上现有坏帐的能力并使其更容易筹集到新的资金。利率自由化迟早将使市场力量在决定信贷分配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并将使经济能够对利率变化作出更为积极的反应。对政府而言,这带来的额外好处是,将使以市场为导向控
中国的利率自由化 2005-04-22 中国人民银行最近九年来首次上调利率,这让金融市场感到惊讶。这一步很重要,因为 它表明中国政府愿意进一步采取更加以市场为导向的措施来控制贷款和投资增长。它还引发 了大量公开讨论,主要集中在升息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减缓经济增长以及这一举措是否是 汇率变动前兆的问题上。 1.取消贷款利率上限更重要。然而所有评论似乎都没有充分认识到同时发生的另一项利 率政策变化,即取消贷款利率上限,这一变化甚至更加重要并且可能产生长期影响。此前, 大多数银行收取的最高贷款利率被限定在央行规定的基准贷款利率的 1.75 倍。 提高金融媒介的效率是保证中国中期持续稳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中国政府重新推动 银行体系改革的主要原因。贷款利率自由化是增强银行商业定位的重要一步。它使得银行能 够为贷款制定更加合理的利率以反映贷款者的风险,同时它还鼓励银行发展新的信贷客户, 尤其是中小规模私营企业。 目前,银行普遍认为贷款给中小规模私营企业比给传统客户(主要是大型国有企业)风险 更大。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可获得的金融信息严重不足从而导致了信用度评估的困难。但是 增加了解中小规模私营企业信用的途径对于中国的未来至关重要,因为他们通常在创造就业 机会和实现增长方面比国有企业更具活力。银行获准收取更高贷款利率能够弥补意料之中的 贷款给中小规模私营企业的风险,同时这也使银行在积累有关贷款人信用的信息方面拥有积 极性(和资源)。因此,银行最终能够更加有效地将中国的巨额国民储蓄用于能够取得最高经 济回报的投资。 2.谨慎监管必不可少。心存疑虑的人也许会问,为什么这一改变理应收效显著而银行却 一直没有使用他们早已获得的灵活性。确实,在今年早些时候取消贷款利率上限后,有报道 说国有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依然不多,即使发放,其利率仍然没有超过基准贷款利率。 也许问题只是利率的弹性还不足以弥补向私营企业提供贷款的风险。毕竟,在缺乏强有 力的法律体系来维护债权人权利的经济环境中,贷款带来的所有风险都必需计入利率。 当然,银行需要时间来发展其风险评估能力和信用信息体系。在这一学习期,有效、谨 慎的监管将是必不可少的。这能保证银行从商业角度出发仔细评估每个项目并充分防范其信 贷产品带来的风险。 能够灵活地为贷款定价将提高中国银行的收益率,因为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增加利润的 机会。反过来,收益率提高也将增强银行处理帐簿上现有坏帐的能力并使其更容易筹集到新 的资金。 利率自由化迟早将使市场力量在决定信贷分配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并将使经济能够 对利率变化作出更为积极的反应。对政府而言,这带来的额外好处是,将使以市场为导向控

制经济活动的间接手段一一货币政策一一变得更加有效,从而降低采取行政措施的必要并避免由此产生的扭曲。因此,被忽视的贷款利率政策变化最终可能是最重要的变化。利率自由化是一个标志性变化,它是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又一座里程碑。作者:埃斯瓦尔、普拉·萨德、史蒂文·达纳韦来源:2005-04-21录入《经济研究资料》2005年第2期
制经济活动的间接手段——货币政策——变得更加有效,从而降低采取行政措施的必要并避 免由此产生的扭曲。 因此,被忽视的贷款利率政策变化最终可能是最重要的变化。利率自由化是一个标志性 变化,它是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又一座里程碑。 作者:埃斯瓦尔、普拉·萨德、史蒂文·达纳韦 来源:2005-04-21 录入《经济研究资料》2005 年第 2 期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2,央行——利率市场化“三步走”初见成效.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奥巴马讲话——全球金融危机一周年祭.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保险漫谈——保险是人生的备用胎.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展望.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公平对待金融消费者.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10.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你知道什么是“碳金融”吗?.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中国金融体系安全稳定发展的若干问题.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人民银行利率政策介绍.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亚洲贷款违约增多 大型银行风险上升.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惠誉高管警告可能下调荷兰AAA信用评级.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市场快讯——亚洲金融市场走势前瞻及数据.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中国第一季度经常项目盈馀收窄逾一半.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9DJ 欧元区货币市场——隔夜拆款利率小幅走低.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10世界主要央行利率同Libor的比较.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12.上海国际货币经纪有限责任公司周四起正式营业.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11.Fed主席贝南克——全球储蓄依然过剩.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8DJ 市场快讯——料纽约债市美国国债持平,10年期国债收益率.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5中国IPO飙升背后的担忧.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6.通胀.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贷款助学 信用助人》宣传教育专题片台词.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1、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5,网络银行——何时问鼎中国金融市场.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8、对我国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盈利性问题的思考.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4,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功能比较.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6,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金融创新及金融脱媒.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10,巴塞尔新协议新在内哪那里.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11,从中航油事件看金融衍生品的本质.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9、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分析.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12,国际债券市场的发展.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13,票据市场是宏观调控重要场所.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17、西方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和中资银行创新策略.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16、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最新前沿.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14,论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的影响.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20,宏观调控中的货币政策走势.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21,吴晓灵——货币政策操作将更灵活.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19,关注货币政策的科学性和独立性.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18,对我国货币乘数决定因素的分析.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22,货币政策在“煎熬”中寻求平衡.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23,央行利率手段日趋灵活.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