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12,国际债券市场的发展

国际债券市场的发展2004-07-06点评:国际债券是一国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或国家组织为筹措和融通资金,在国外金融市场上发行的,以外国货币为面值的债券。国际债券的发行和交易,既可用来平衡发行国的国际收支,也可用来为发行国政府或企业引入资金从事开发和生产。本文对2004年1季度国际债券市场的发展进行了回顾,指出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融资条件的改善,国际债券市场总体发行量处于历史高位水平,较低的信贷差额也为这种活跃的态势提供了支撑。尽管到4月份,由于信贷差额逐渐扩大以及国际市场的不稳定性增加,国际债券的总体发行步伐有所放缓,但金融机构、信用评级较低的公司和欧洲新兴经济体的表现仍然异常活跃。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融资条件的改善,2004年第一季度,国际债券市场融资维持在了的历史高位水平。净发行额连续第二个季度达到了5179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表3.1)。在大量即将到期债务再融资需求的推动下,债券和票据的宣告发行额首次超过了10000亿美元(表3.2)。借款国,尤其是欧洲和拉丁美洲的借款国,是最活跃的,而美国和欧洲金融机构的发行量也依然很大。相反,非金融公司的发行总额仅略高于偿债金额。借款人往往偏好利率固定的普通债券,而与股权相联系的债券发行有所放缓
国际债券市场的发展 2004-07-06 点评:国际债券是一国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或国家组织为筹措和融通 资金,在国外金融市场上发行的,以外国货币为面值的债券。国际债券的发行和 交易,既可用来平衡发行国的国际收支,也可用来为发行国政府或企业引入资金 从事开发和生产。本文对 2004 年 1 季度国际债券市场的发展进行了回顾,指出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融资条件的改善,国际债券市场总体发行量处于历史高位 水平,较低的信贷差额也为这种活跃的态势提供了支撑。尽管到 4 月份,由于信 贷差额逐渐扩大以及国际市场的不稳定性增加,国际债券的总体发行步伐有所放 缓,但金融机构、信用评级较低的公司和欧洲新兴经济体的表现仍然异常活跃。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融资条件的改善,2004 年第一季度,国际债券市场 融资维持在了的历史高位水平。净发行额连续第二个季度达到了 5179 亿美元的 历史新高(表 3.1)。在大量即将到期债务再融资需求的推动下,债券和票据的 宣告发行额首次超过了 10000 亿美元(表 3.2)。借款国,尤其是欧洲和拉丁美 洲的借款国,是最活跃的,而美国和欧洲金融机构的发行量也依然很大。相反, 非金融公司的发行总额仅略高于偿债金额。借款人往往偏好利率固定的普通债 券,而与股权相联系的债券发行有所放缓

表3.1国际费券市场净发行的主要教居(单位:十亿美元)20022003200320042004年3末的股年年1季度2季度3季度4季度1,011.41.470.4349.6303.4459.8517.912,051净发行总额357.71.775.455.43.732.949.233.3595货币市场工县123.783.346.813.325.448.78.9420商业票据1,395.1302.4345.8336.3410.61,009.7484.511,455债券和票据198.8392.766.774.198.1153.9154.22,961浮动利率发行量800.8981.2235.4271.1233.9240.8337.38.143固定利率发行量35110.221.10.30.64.315.9-7.0与股权相联系的发行量945.51.364.4330.6316.7281.1436.0482.010,743发达国家330.5274.355.829.590.698.5124.33,197美国479.1768.75.119211.9208.2124.9223.8231.3欧元区22.70.83.51.83.78.16.3280日本8.10.40.913316.32.84.09.1离岸中心新兴市场19.536.966.514.713.518.824.9659金融机构833.4274.0248.1410.7414.01.189.3256.58,849私营698.0991.5225.8199.6213.6352.5341.47.491公共135.4197.848.248.542.958.272.71,358公司发行人55.1110.616.132.221.440.97.41,489私营8.444.492.829.517.737.20.21,244公共10.77.72.73.77.617.83.7245政府102.058.054.023.012.386.4147.31.196国际组织9.62.451520.923.215.34.210.1备注:国内商业票据213.337.05.0-102.945.927.233.01,913其中:美国-1.5-91.4-81.3-15.7-41.9-22.347.81,3361不包括国内市场上非居民所发行的票据22004年1手度的数据部分是估计的来源:Dealogic公司,欧洲清算银行(Euroclean因特网流媒体联盟(iSMA),汤姆森金融证券数据(ThomsonfinancialSecunitiesData),各国权威部门,国际清算银行(Bis)债券市场的蓬勃发展受到了处于历史低位的信贷差额的支撑。即使第一季度信贷差额有所扩大,比照前五年的水平,仍然异常地低。较低的信贷差额是投资者“寻求收益率”的结果,面对无风险资产异常低的名义收益率,这些投资者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
债券市场的蓬勃发展受到了处于历史低位的信贷差额的支撑。即使第一季度 信贷差额有所扩大,比照前五年的水平,仍然异常地低。较低的信贷差额是投资 者“寻求收益率”的结果,面对无风险资产异常低的名义收益率,这些投资者愿 意承担更大的风险

4月,由于信贷差额逐渐扩大、美国调整货币政策的时间及内容的不确定性加大,大多数部门的发行都减慢了。初步数据显示:4月新增发行量比第一季度的月平均额低38%。然而,信用评级较低的公司和欧洲新兴经济体的发行步伐看上去依然强劲。金融机构和信用评级较低的借款人十分活跃2004年第一季度,金融机构的净发行量依然保持在历史高位。发行额超出偿债额4140亿美元,而2003年第四季度为4110亿美元,2003年全年的季度平均额为2970亿美元。由于到期偿债额激增,金融机构的发行总量猛升,债券和票据的宣告发行额从上个季度的5940亿美元上升到了8150亿美元。美国的住宅信贷机构和欧洲的银行是最活跃的发行人。另一方面,一季度,非金融机构在国际债券市场的发行增量相对较小。净发行量只有70亿美元,而该数据前一季度接近410亿,2003年季度平均为280亿美元。新的债券和票据宣告发行额从630亿美元降到了69亿美元,尽管即将到期的偿债额显著上升。国内商业本票发行量(包括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上升平衡了国际市场上公司债券净发行量的下降。2004年一季度,净借款从2003年第四季度的50亿美元上升到了330亿美元。这完全是由美国商业本票净发行放量上涨带动的在未付金额(amountoutstanding)连续收缩几个季度后,商业本票的发行量达到了约480亿美元。国际债券发行放缓可能暗示:在全球扩张的早期阶段,公司不愿意用长期债务来进行杠杆融资,而宁愿通过短期债务和内部借款来形成较高的融资比例。然而,信用评级较低的公司发行人却在继续利用国际证券市场进行融资。一季度,发达国家借款人新宣告的高收益债券发行额共计54亿美元,延续了2003年的活跃态势(图3.1)。和往年一样,大约70%的高收益债券都是由非金融机构发行的。出乎意料的是,尽管信贷差额在不断扩大,但高收益部门的发行在4月并没有放缓的迹象。4月,SEATPagineGialle一一一家意大利电话录公司宣
4 月,由于信贷差额逐渐扩大、美国调整货币政策的时间及内容的不确定性 加大,大多数部门的发行都减慢了。初步数据显示:4 月新增发行量比第一季度 的月平均额低 38%。然而,信用评级较低的公司和欧洲新兴经济体的发行步伐看 上去依然强劲。 金融机构和信用评级较低的借款人十分活跃 2004 年第一季度,金融机构的净发行量依然保持在历史高位。发行额超出 偿债额 4140 亿美元,而 2003 年第四季度为 4110 亿美元,2003 年全年的季度平 均额为 2970 亿美元。由于到期偿债额激增,金融机构的发行总量猛升,债券和 票据的宣告发行额从上个季度的 5940 亿美元上升到了 8150 亿美元。美国的住宅 信贷机构和欧洲的银行是最活跃的发行人。 另一方面,一季度,非金融机构在国际债券市场的发行增量相对较小。净发 行量只有 70 亿美元,而该数据前一季度接近 410 亿,2003 年季度平均为 280 亿 美元。新的债券和票据宣告发行额从 630 亿美元降到了 69 亿美元,尽管即将到 期的偿债额显著上升。 国内商业本票发行量(包括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上升平衡了国际市场 上公司债券净发行量的下降。2004 年一季度,净借款从 2003 年第四季度的 50 亿美元上升到了 330 亿美元。这完全是由美国商业本票净发行放量上涨带动的, 在未付金额(amount outstanding)连续收缩几个季度后,商业本票的发行量达 到了约 480 亿美元。 国际债券发行放缓可能暗示:在全球扩张的早期阶段,公司不愿意用长期债 务来进行杠杆融资,而宁愿通过短期债务和内部借款来形成较高的融资比例。 然而,信用评级较低的公司发行人却在继续利用国际证券市场进行融资。一 季度,发达国家借款人新宣告的高收益债券发行额共计 54 亿美元,延续了 2003 年的活跃态势(图 3.1)。和往年一样,大约 70%的高收益债券都是由非金融机 构发行的。出乎意料的是,尽管信贷差额在不断扩大,但高收益部门的发行在 4 月并没有放缓的迹象。4 月,SEAT Pagine Gialle——一家意大利电话录公司宣

告发行了13亿欧元的十年期B3/B级债券,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欧元计值高收益债券。由于日本经济高涨,日本借款人的债券净发行额自1999年以来首次连续两个季度为正。其净发行额为63亿美元,其中金融机构占38亿美元,非金融机构占25亿美元,美元、欧元和日元债券大约各占1/3。这些数据集中在一起就勾勒出了这样一幅画面:在缓慢但平稳的全球复苏环境下,一季度的融资已经延伸到了前几年资本受到管制的借款人,包括:信用评级低的发行人、欧洲的房主、通过银行融资的企业和日本公司。同时,从2003年不断下降的长期利率和不断缩小的信贷差额中获益的借款人包括投资级公司,都集中于对即将到期的债券进行再融资并调整其负债的到期结构。4月,当市场不稳定性增加,投资级债券发行人撤退了,而信用级别较低的借款人保持或加速了融资活动,以规避本国市场融资短期内可能恶化的风险。虽然相对于前一季度,2004年一季度国际市场上借款所使用的媒介货币量基本持平(表3.3),但更多的美元发行人采用了浮动利率债券。尽管美元发行人转向发行浮动利率债券,但是欧元发行人却更喜欢固定利率债券。近年来,新宣告发行的美元债券和票据倾向于大约25%为浮动利率、75%为固定利率,但是最近一个季度的浮动利率债券却占到了总量的35%。结果,自2000年以来,在二者同时为39%后,一季度,美元浮动利率债券的发行份额与欧元浮动利率债券的发行份额再次持平,都为36%
告发行了 13 亿欧元的十年期 B3/B 级债券,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欧元计值高 收益债券。 由于日本经济高涨,日本借款人的债券净发行额自 1999 年以来首次连续两 个季度为正。其净发行额为 63 亿美元,其中金融机构占 38 亿美元,非金融机构 占 25 亿美元,美元、欧元和日元债券大约各占 1/3。 这些数据集中在一起就勾勒出了这样一幅画面:在缓慢但平稳的全球复苏环 境下,一季度的融资已经延伸到了前几年资本受到管制的借款人,包括:信用评 级低的发行人、欧洲的房主、通过银行融资的企业和日本公司。同时,从 2003 年不断下降的长期利率和不断缩小的信贷差额中获益的借款人包括投资级公司, 都集中于对即将到期的债券进行再融资并调整其负债的到期结构。4 月,当市场 不稳定性增加,投资级债券发行人撤退了,而信用级别较低的借款人保持或加速 了融资活动,以规避本国市场融资短期内可能恶化的风险。 虽然相对于前一季度,2004 年一季度国际市场上借款所使用的媒介货币量 基本持平(表 3.3),但更多的美元发行人采用了浮动利率债券。尽管美元发行 人转向发行浮动利率债券,但是欧元发行人却更喜欢固定利率债券。近年来,新 宣告发行的美元债券和票据倾向于大约 25%为浮动利率、75%为固定利率,但是 最近一个季度的浮动利率债券却占到了总量的 35%。结果,自 2000 年以来,在 二者同时为 39%后,一季度,美元浮动利率债券的发行份额与欧元浮动利率债券 的发行份额再次持平,都为 36%

基于美元的发行人为何会在长期公司债券利率普遍较低的时候转而发行浮动利率债券,并从不断下降的长期无风险利率和不断缩小的信贷差额中受益,这一点并不清楚。借款组合结构中金融机构的变动肯定起了一定作用,尽管2004年一季度这些机构本身增加了美元浮动利率债券和票据的发行,达到了宣告发行额的39%,而前四年这一数据为31%。这一时期,美元计值债券的收益率曲线比欧元计值债券的收益率曲线哨,对于10年期政府债券,以美元计价的超出3个月利率300个基点,而以欧元计价的仅超出200个基点,但是两条曲线的相对倾斜度与2003的大多数情形相比只有少许变化。很可能美元发行人将浮动利率债务看作是在联邦储备提高短期利率之前利用廉价短期融资的一条途径,并期望相对低廉的长期融资在信贷紧缩周期结束时依然可以利用。意大利(净发行额为290亿美元)、日本(160亿美元,主要是由政府发行的债券)和希腊(14亿美元)是最近这个季度最活跃的债券发行国。出于提高流动性的考虑,各国的发行种类往往都非常丰富,例如,意大利政府1月份发行了40亿欧元30年期债券,2月份发行了5亿欧元10年期票据,3月份发行了8亿欧元16年期债券。很大程度上,这些数据反映出:由于政府寻求利用统一货币来将其融资基础拓展至各国的国内市场之外,欧洲资本市场在持续发展。2003年年未,与这些国家约4900亿的国内政府债券相比,6080亿的欧元区政府国家债券在国际市场上非常引人注目。随着基于欧元的投资者增加其投资组合的地理多元化,政府借款人,尤其是一些较小的欧元区国家政府发现他们也必须将其融资来源多元化。通过国际市场承销商而不是通过国内市场直接拍卖来举债的吸引力与日俱增,近来投资银行业务费用的降低是其原因之一。利用国际渠道融资集中于少数欧元区政府,这说明这一进程还处在发展的早期阶段,欧洲商业票据市场继续扩大市场发行总额,一季度,欧洲商业票据(即在借款人本国之外发行的商业票据)增至3600亿美元,而前一季度为3330亿美元2003年的季平均发行额为3000亿美元。新发行的票据大都用于滚动未清欠的票据,结果,新的融资净额总共只有90亿美元。总发行量中约有11%是由非金融借款人发行的,这一数据只略微高于美国国内市场的数据,在美国,非金融借款人的发行量占9%。尽管欧洲商业票据在净发行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但是作为周转资本的一种融资工具和短期投资的一种手段,这一市场的发展是值得关注的。商业票据为借款人提供了短期银行借款之外的另一条融资渠道,这样就降低了金融系统发生可能会冲击银行部门的瞬间震动的风险。欧洲借款人逐渐主宰了欧洲商业票
基于美元的发行人为何会在长期公司债券利率普遍较低的时候转而发行浮 动利率债券,并从不断下降的长期无风险利率和不断缩小的信贷差额中受益,这 一点并不清楚。借款组合结构中金融机构的变动肯定起了一定作用,尽管 2004 年一季度这些机构本身增加了美元浮动利率债券和票据的发行,达到了宣告发行 额的 39%,而前四年这一数据为 31%。这一时期,美元计值债券的收益率曲线比 欧元计值债券的收益率曲线陡峭,对于 10 年期政府债券,以美元计价的超出 3 个月利率 300 个基点,而以欧元计价的仅超出 200 个基点,但是两条曲线的相对 倾斜度与 2003 的大多数情形相比只有少许变化。很可能美元发行人将浮动利率 债务看作是在联邦储备提高短期利率之前利用廉价短期融资的一条途径,并期望 相对低廉的长期融资在信贷紧缩周期结束时依然可以利用。 意大利(净发行额为 290 亿美元)、日本(160 亿美元,主要是由政府发行 的债券)和希腊(14 亿美元)是最近这个季度最活跃的债券发行国。出于提高 流动性的考虑,各国的发行种类往往都非常丰富,例如,意大利政府 1 月份发行 了 40 亿欧元 30 年期债券,2 月份发行了 5 亿欧元 10 年期票据,3 月份发行了 8 亿欧元 16 年期债券。 很大程度上,这些数据反映出:由于政府寻求利用统一货币来将其融资基础 拓展至各国的国内市场之外,欧洲资本市场在持续发展。2003 年年末,与这些 国家约 4900 亿的国内政府债券相比,6080 亿的欧元区政府国家债券在国际市场 上非常引人注目。随着基于欧元的投资者增加其投资组合的地理多元化,政府借 款人,尤其是一些较小的欧元区国家政府发现他们也必须将其融资来源多元化。 通过国际市场承销商而不是通过国内市场直接拍卖来举债的吸引力与日俱增,近 来投资银行业务费用的降低是其原因之一。利用国际渠道融资集中于少数欧元区 政府,这说明这一进程还处在发展的早期阶段。 欧洲商业票据市场继续扩大市场发行总额,一季度,欧洲商业票据(即在借 款人本国之外发行的商业票据)增至 3600 亿美元,而前一季度为 3330 亿美元, 2003 年的季平均发行额为 3000 亿美元。新发行的票据大都用于滚动未清欠的票 据,结果,新的融资净额总共只有 90 亿美元。总发行量中约有 11%是由非金融 借款人发行的,这一数据只略微高于美国国内市场的数据,在美国,非金融借款 人的发行量占 9%。 尽管欧洲商业票据在净发行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但是作为周转资本 的一种融资工具和短期投资的一种手段,这一市场的发展是值得关注的。商业票 据为借款人提供了短期银行借款之外的另一条融资渠道,这样就降低了金融系统 发生可能会冲击银行部门的瞬间震动的风险。欧洲借款人逐渐主宰了欧洲商业票

据市场,一季度,发达欧洲国家借款人的发行量大约占到了发行总额的75%,而1999年一季度这一比例为66%。同期,欧元或英榜面值的债券比例从38%上升到了66%。与前面提到的国际市场上欧洲政府发行的增长一样,欧洲商业票据的增长因而也表明欧洲资本市场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新兴市场借款持续放量上涨2004年一季度,新兴市场实体在国际债券市场上的借款活动持续了其上涨趋势。净发行总额达到了249亿美元,而前一季度为188亿美元(图3.2)。1月,随着新兴市场债务差额降至历史新低,借款人从有利的融资成本中受益。虽然大量发行的压力导致2、3月份新兴市场的信贷差额有所扩大,但以最近的标准来看,仍然很小。然而,4月份新兴市场债券的抛售使得发行有所放缓,初步数据表明该月新债券的宣告发行额比第一季度的平均量低了25%。宣告发行额的回落蔓延到了拉丁美洲、亚洲、非洲以及中东。由于投资者对欧盟5月份的扩张持乐观态度,新兴欧洲实体的借款势头依然很猛。一季度,亚洲实体在市场上的表现异常活跃,净发行总额达到了199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一107亿美元。韩国的私营部门单位一一尤其是金融机构一一占了46亿美元,另外21亿美元由台湾的非金融机构部门发行。很多亚洲国家的发行量也有相当大的提高。菲律宾共和国发行了共计20亿美元的国际债券。其中大部分(11.8亿美元)是由各种未偿付债券(其中很多将于2007-09年到期)转换成的将于2011年到期的固定利率债券。2003年,标准普尔对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评级由2002年的CCC+
据市场,一季度,发达欧洲国家借款人的发行量大约占到了发行总额的 75%,而 1999 年一季度这一比例为 66%。 同期,欧元或英镑面值的债券比例从 38%上升到了 66%。与前面提到的国际 市场上欧洲政府发行的增长一样,欧洲商业票据的增长因而也表明欧洲资本市场 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新兴市场借款持续放量上涨 2004 年一季度,新兴市场实体在国际债券市场上的借款活动持续了其上涨 趋势。净发行总额达到了 249 亿美元,而前一季度为 188 亿美元(图 3.2)。1 月,随着新兴市场债务差额降至历史新低,借款人从有利的融资成本中受益。虽 然大量发行的压力导致 2、3 月份新兴市场的信贷差额有所扩大,但以最近的标 准来看,仍然很小。 然而,4 月份新兴市场债券的抛售使得发行有所放缓,初步数据表明该月新 债券的宣告发行额比第一季度的平均量低了 25%。宣告发行额的回落蔓延到了拉 丁美洲、亚洲、非洲以及中东。由于投资者对欧盟 5 月份的扩张持乐观态度,新 兴欧洲实体的借款势头依然很猛。 一季度,亚洲实体在市场上的表现异常活跃,净发行总额达到了 1997 年以 来的最高水平——107 亿美元。 韩国的私营部门单位——尤其是金融机构——占了 46 亿美元,另外 21 亿美 元由台湾的非金融机构部门发行。很多亚洲国家的发行量也有相当大的提高。菲 律宾共和国发行了共计 20 亿美元的国际债券。其中大部分(11.8 亿美元)是由 各种未偿付债券(其中很多将于 2007-09 年到期)转换成的将于 2011 年到期的 固定利率债券。2003 年,标准普尔对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评级由 2002 年的 CCC+

提高到了B级,从而使印度尼西亚成功地回到了国际债券市场。在缺席了7年之后,3月10日,印度尼西亚发行了10亿美元的10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尽管国家的信用评级很低,但其债券发行的定价却高于美国10年期国库券277个基点,与信用级别较高的国家如菲律宾共和国、主耳其共和国发行同样债券的价格相比差距很小。另一个得以成功重返国际债券市场的国家是沉寂了6年的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共和国,该国于2月19日发行了面值为5亿美元的5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市场参与者对美国投资者购买亚洲票据出价颇高,尽管地区投资组合中美国投资者的购买量占亚洲发行量的比重仍然不成比例。在拉丁美洲,净借款都是一些发行国利用年初的良好融资条件举借的。2004年年初,一些发行国进行了一些引人注目的举债一一通常是20或30年期的债券。频繁进入国际市场的参与者(如巴西联邦共和国、墨西哥合众国、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和偶尔进场的国家都涌到了国际市场。后者包括智利共和国、哥斯达黎加共和国和牙买加政府,所有这些国家都利用良好的融资机会在1月和2月初发行国际债券,以满足其2004年的外部融资需要。在新兴欧洲,借款活动也主要是由国家发行人进行的。波兰共和国是最大的借款国,举借了310亿美元。1月初,该国进行了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笔交易发行了15亿欧元的5年期债券,3月又接着将其10年期杠杆票据增加了7亿欧元使其达到了30亿欧元,这是该地区最大的一笔国家债券。除此之外,波兰共和国还发行了面值为4亿瑞士法郎的5年期票据,从而成为了第一个发行5年期或5年以上瑞士法郎面值票据的新兴市场国家。私营部门借款人中,俄罗斯金融机构12亿美元的净发行额值得关注。早先,在国际市场发债的俄罗斯私营部门都是一些大公司,尤其是采矿和电信部门的大公司。2003年,俄罗斯金融机构的净发行额达到了42亿美元的高点,这些金融机构大量发行债券表明俄罗斯1998年后重返国际资本市场的步伐又向前迈出了一步。1季度,新兴欧洲的其他国家在国际市场上也有所表现。年初,土耳其共和国以较低的融资成本在几个星期内发行了15亿美元的30年期债券和10亿欧元的10年期债券。同样,匈牙利共和国通过1月份在国际市场上发行一笔10亿欧元的10年期债券,完成了其2004年计划发行量的1/3。1季度,其他比较重要的举债有:拉脱维亚共和国(4亿欧元10年期债券)、立陶宛共和国(6亿欧元9年期债券)和乌克兰政府(6亿美元7年期债券)。在这些借款国活跃的借款活动推动下,一季度,新兴欧洲的总发行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18亿美元。以色列、南非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金融机构发行量的上升使得非洲和中东的借款活动创造了新的纪录。金额最大的一笔债券是由以色列的Teva制药工业有限公司通过美国
提高到了 B 级,从而使印度尼西亚成功地回到了国际债券市场。在缺席了 7 年之 后,3 月 10 日,印度尼西亚发行了 10 亿美元的 10 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尽管国 家的信用评级很低,但其债券发行的定价却高于美国 10 年期国库券 277 个基点, 与信用级别较高的国家如菲律宾共和国、土耳其共和国发行同样债券的价格相比 差距很小。另一个得以成功重返国际债券市场的国家是沉寂了 6 年的伊斯兰教巴 基斯坦共和国,该国于 2 月 19 日发行了面值为 5 亿美元的 5 年期固定利率债券。 市场参与者对美国投资者购买亚洲票据出价颇高,尽管地区投资组合中美国投资 者的购买量占亚洲发行量的比重仍然不成比例。 在拉丁美洲,净借款都是一些发行国利用年初的良好融资条件举借的。2004 年年初,一些发行国进行了一些引人注目的举债——通常是20 或30年期的债券。 频繁进入国际市场的参与者(如巴西联邦共和国、墨西哥合众国、委内瑞拉玻利 瓦尔共和国)和偶尔进场的国家都涌到了国际市场。后者包括智利共和国、哥斯 达黎加共和国和牙买加政府,所有这些国家都利用良好的融资机会在 1 月和 2 月初发行国际债券,以满足其 2004 年的外部融资需要。 在新兴欧洲,借款活动也主要是由国家发行人进行的。波兰共和国是最大的 借款国,举借了 310 亿美元。1 月初,该国进行了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笔交易, 发行了 15 亿欧元的 5 年期债券,3 月又接着将其 10 年期杠杆票据增加了 7 亿欧 元使其达到了 30 亿欧元,这是该地区最大的一笔国家债券。除此之外,波兰共 和国还发行了面值为 4 亿瑞士法郎的 5 年期票据,从而成为了第一个发行 5 年期 或 5 年以上瑞士法郎面值票据的新兴市场国家。私营部门借款人中,俄罗斯金融 机构 12 亿美元的净发行额值得关注。早先,在国际市场发债的俄罗斯私营部门 都是一些大公司,尤其是采矿和电信部门的大公司。2003 年,俄罗斯金融机构 的净发行额达到了 42 亿美元的高点,这些金融机构大量发行债券表明俄罗斯 1998 年后重返国际资本市场的步伐又向前迈出了一步。 1 季度,新兴欧洲的其他国家在国际市场上也有所表现。年初,土耳其共和 国以较低的融资成本在几个星期内发行了 15 亿美元的 30 年期债券和 10 亿欧元 的 10 年期债券。同样,匈牙利共和国通过 1 月份在国际市场上发行一笔 10 亿欧 元的 10 年期债券,完成了其 2004 年计划发行量的 1/3。1 季度,其他比较重要 的举债有:拉脱维亚共和国(4 亿欧元 10 年期债券)、立陶宛共和国(6 亿欧元 9 年期债券)和乌克兰政府(6 亿美元 7 年期债券)。在这些借款国活跃的借款 活动推动下,一季度,新兴欧洲的总发行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 118 亿美元。 以色列、南非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金融机构发行量的上升使得非洲和中东的借款 活动创造了新的纪录。金额最大的一笔债券是由以色列的 Teva 制药工业有限公司通过美国

的融资中介发行的,共11亿美元,包括两种可转换债券。该地区最具实力的国家举债是由突尼斯中央银行发行的(以国家的名义进行外币融资)4.5亿欧元的7年期固定利率票据这是该国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欧元融资。作者:BenjaminHCohen,JesperWormstrup
的融资中介发行的,共 11 亿美元,包括两种可转换债券。该地区最具实力的国家举债是由 突尼斯中央银行发行的(以国家的名义进行外币融资)4.5 亿欧元的 7 年期固定利率票据, 这是该国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欧元融资。 作者:Benjamin H Cohen,Jesper Wormstrup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9、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分析.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11,从中航油事件看金融衍生品的本质.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10,巴塞尔新协议新在内哪那里.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6,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金融创新及金融脱媒.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4,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功能比较.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8、对我国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盈利性问题的思考.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5,网络银行——何时问鼎中国金融市场.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1、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贷款助学 信用助人》宣传教育专题片台词.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3,中国的利率自由化.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2,央行——利率市场化“三步走”初见成效.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奥巴马讲话——全球金融危机一周年祭.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保险漫谈——保险是人生的备用胎.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展望.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公平对待金融消费者.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10.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你知道什么是“碳金融”吗?.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中国金融体系安全稳定发展的若干问题.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人民银行利率政策介绍.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亚洲贷款违约增多 大型银行风险上升.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13,票据市场是宏观调控重要场所.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17、西方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和中资银行创新策略.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16、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最新前沿.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14,论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的影响.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20,宏观调控中的货币政策走势.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21,吴晓灵——货币政策操作将更灵活.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19,关注货币政策的科学性和独立性.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18,对我国货币乘数决定因素的分析.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22,货币政策在“煎熬”中寻求平衡.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23,央行利率手段日趋灵活.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25,中国金融稳定的政策与挑战.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24,资本市场正在改变中国.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26,近七年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效果评述.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中国人民银行答货币政策及金融改革.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中文)第十章 货币政策.ppt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中文)第九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ppt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中文)第十一章 金融脆弱性与金融监管.ppt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中文)第十二章 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ppt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中文)第七章 中央银行.ppt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中文)第五章 金融中介机构.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