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用拉伸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5
文件大小:933.09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用拉伸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3章基础实验:53.5.计时结束:当测量组数到设定的组数时,数码管显示为最后次数(7)和时间(tg)6.数据查询:每按一次键,则组数递增一位,每按一次键则递减一位7.按RST复位键或按2次9字键,还原默认设置.重复3,进行下一次测量,3.2用拉伸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引言】机械结构中零构件的强度是工程设计人员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取得强度设计的依据,必须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即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如强度、塑性、弹性、韧性等,杨氏模量是固体材料的重要力学性质:反映了固体材料抵抗外力产生拉伸(或压缩)形变的能力,是选择机械构件材料的依据之一.固体材料的杨氏模量是材料在弹性形变范围内正应力与相应正应变的比值,其数值大小与材料的结构、化学成分和加工制造方法有关.它的测量方法有静力学拉伸法和动力学共振法两种.本实验采用静力学拉伸法来测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同时介绍一种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方法一光杠杆法【实验目的】1.了解杨氏模量的物理意义及静力学拉伸测量法,2.掌握用光杠杆法测量微小长度的原理3.学会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实验原理】实际的固体并不是大小和形状不变的刚体,而是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形变的弹性体,固体的弹性是由其内部结构决定的,可以把固体看做是由分子或原子规则排列而构成的晶格结构体,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它们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把这种晶格结构简化为由8个原子所组成的六面体,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如同两小球间用一组弹簧互相联结所具有的弹力(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得多),如图3-2-1所示,无论固体在任何方尚受力都会发生形变,在弹性限度内,当外力卸去后固体可回复其原始形状,称为弹性形变.当超出弹性限度时,外力卸去后固体不能完全回复其原始形状而留下剩余形变,称为塑性形变eEBA8888882888881888888888880100(a)低碳钢(b)铝合金图3-2-1晶格原子受力模型图3-2-2两种材料的应力一应变曲线当对长为L,截面积为A的细长材料沿长度方向施力F进行拉伸并使其伸长1时,可得应力α(=F/A)与应变e(=1/L)间的关系曲线,如图3-2-2所示.材料不同,所得曲线也有所不同.由图3-2-2可知,曲线的初始部分OA是一直线,说明这阶段的应变与应力呈线性关系.在此阶段如果卸去外力,则形变随之消失.此阶段为弹性形变阶段.该直线的斜率即应力与应变的比值,这个比值称为材料的杨氏模量,以E表示,即

5.计时结束:当测量组数到设定的组数时,数码管显示为最后次数(7)和时间(t6). 6.数据查询:每按一次 曻 键,则组数递增一位,每按一次 曽 键则递减一位. 7.按 RST复位键或按2次9字键,还原默认设置.重复3,进行下一次测量. 3灡2 用拉伸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暰引言暱 机械结构中零构件的强度是工程设计人员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取得强度设计的依 据,必须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即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如强度、塑性、弹性、韧性等. 杨氏模量是固体材料的重要力学性质,反映了固体材料抵抗外力产生拉伸(或压缩)形变的能 力,是选择机械构件材料的依据之一.固体材料的杨氏模量是材料在弹性形变范围内正应力与 相应正应变的比值,其数值大小与材料的结构、化学成分和加工制造方法有关.它的测量方法 有静力学拉伸法和动力学共振法两种.本实验采用静力学拉伸法来测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同 时介绍一种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方法 ——— 光杠杆法. 暰实验目的暱 1.了解杨氏模量的物理意义及静力学拉伸测量法. 2.掌握用光杠杆法测量微小长度的原理. 3.学会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暰实验原理暱 实际的固体并不是大小和形状不变的刚体,而是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形变的弹性体.固体 的弹性是由其内部结构决定的,可以把固体看做是由分子或原子规则排列而构成的晶格结构 体,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它们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把这种晶格结构简化为由8个 原子所组成的六面体,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如同两小球间用一组弹簧互相联结所具 有的弹力(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得多),如图3灢2灢1所示.无论固体在任何方向受力都会发生形 变,在弹性限度内,当外力卸去后固体可回复其原始形状,称为弹性形变.当超出弹性限度时, 外力卸去后固体不能完全回复其原始形状而留下剩余形变,称为塑性形变. 图3灢2灢1 晶格原子受力模型 图3灢2灢2 两种材料的应力 应变曲线 当对长为L,截面积为A 的细长材料沿长度方向施力F 进行拉伸并使其伸长l时,可得应 力氁(=F/A)与应变毰(=l/L)间的关系曲线,如图3灢2灢2所示.材料不同,所得曲线也有所不 同.由图3灢2灢2可知,曲线的初始部分 OA 是一直线,说明这阶段的应变与应力呈线性关系.在 此阶段如果卸去外力,则形变随之消失,此阶段为弹性形变阶段.该直线的斜率即应力与应变 的比值,这个比值称为材料的杨氏模量,以E 表示,即 第3章 基础实验 ·53·

大学物理实验:54:E-EL(3-2-1)A-EL上式表明的应力和应变成正比的关系称为胡克定律.在国际单位制中,杨氏模量E的单位为Pa或N·m,与外力F、物体的长度L和截面积A无关,取决于固体材料本身的性质.它反映了物本抵抗应变的能力,是工程材料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力学性能指标,曲线越过A点以后,应力和应变不再呈线性关系,即不再服从胡克定律,材料进人了塑性形变阶段,最后直到材料断裂若金属丝直径为d.则其截面积A=元d2/4,代人(3-2-1)式可得E=4FL(3-2-2)元!根据(3-2-2)式可知,只要测出外力F、金属丝的长度L和直径d截面积A以及金属丝的伸长量1,就可以计算出杨氏模量E.实际上F,L和d都容易测量,但对一般金属丝来说,伸长量1很小,用一般工具无法测量准确,所以测定杨氏模量E的关键是准确测定微小伸长量1.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方法很多,而本实验采用的是光杠杆法.这种方法也常用于测量微小角度的变化【实验仪器】杨氏模量测量仪,光杠杆,望远镜,标尺(望远镜尺组),米尺,螺旋测微计,码等【仪器说明】1.杨氏模量测量仪杨氏模量测量仪如图3-2-3所示.三脚底座上装有两根立柱和调整螺钉,调节调整螺钉可以使立柱铅直,并由底座上的水平仪来判断.金属丝的上端被夹紧在横梁上的夹具A中.立柱的中部有一个可以沿立柱上下移动的平台D,用于支承光杠杆C.平台D上有一孔,孔中有一个可上下自由滑动的夹具B,金属丝的下端由夹具B夹紧.夹具B下挂有一个码托盘,用于放置拉伸金属丝所用的码AFlBICIMTD&图3-2-3杨氏模量测量仪装置图2.光杠杆的结构和测量原理光杠杆C、平台D及望远镜T和标尺R共同构成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测量系统.光杠杆结构如图3-2-4所示,一块直立的平面反射镜M装在三足支架的一端,两前足放在平台D上的横槽内,后足则放在夹具B上.调整平台的上下位置,可使光杠杆三足尖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当金属丝发生形变时,夹具B上下移动,引起光杠杆上镜面的倾斜,倾斜的角度可以由望远镜尺组测定,其测量原理如下:当将磁码加在砖码托盘上时,金属丝被拉长,这时光杠杆镜面向后倾斜了α角,后足绕两前足尖的连线也转过厂α角,如图3-2-5所示,设金属丝未伸长前从望远镜里读得的标尺

F A =E l L . (3灢2灢1) 上式表明的应力和应变成正比的关系称为胡克定律.在国际单位制中,杨氏模量E的单位为 Pa或N·m2,与外力F、物体的长度L和截面积A无关,取决于固体材料本身的性质.它反映了物 体抵抗应变的能力,是工程材料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力学性能指标.曲线越过A 点以后,应力和应 变不再呈线性关系,即不再服从胡克定律,材料进入了塑性形变阶段,最后直到材料断裂. 若金属丝直径为d,则其截面积A= 毿d2/4,代入(3灢2灢1)式可得 E= 4FL 毿d2l . (3灢2灢2) 根据(3灢2灢2)式可知,只要测出外力F、金属丝的长度L和直径d截面积A以及金属丝的伸长 量l,就可以计算出杨氏模量E.实际上F,L和d都容易测量,但对一般金属丝来说,伸长量l很 小,用一般工具无法测量准确,所以测定杨氏模量E的关键是准确测定微小伸长量l.测量微小长 度变化的方法很多,而本实验采用的是光杠杆法.这种方法也常用于测量微小角度的变化. 暰实验仪器暱 杨氏模量测量仪,光杠杆,望远镜,标尺(望远镜尺组),米尺,螺旋测微计,砝码等. 暰仪器说明暱 1.杨氏模量测量仪 杨氏模量测量仪如图3灢2灢3所示.三脚底座上装有两根立柱和调整螺钉,调节调整螺钉可以 使立柱铅直,并由底座上的水平仪来判断.金属丝的上端被夹紧在横梁上的夹具 A 中.立柱的中 部有一个可以沿立柱上下移动的平台D,用于支承光杠杆C.平台D上有一孔,孔中有一个可上下 自由滑动的夹具B,金属丝的下端由夹具B夹紧.夹具B下挂有一个砝码托盘,用于放置拉伸金属 丝所用的砝码. 图3灢2灢3 杨氏模量测量仪装置图 2.光杠杆的结构和测量原理 光杠杆C、平台D及望远镜T和标尺R共同构成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测量系统.光杠杆结构 如图3灢2灢4所示.一块直立的平面反射镜 M装在三足支架的一端,两前足放在平台D上的横槽内, 后足则放在夹具B上.调整平台的上下位置,可使光杠杆三足尖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当金属丝发 生形变时,夹具B上下移动,引起光杠杆上镜面的倾斜,倾斜的角度可以由望远镜尺组测定,其测 量原理如下:当将砝码加在砝码托盘上时,金属丝被拉长l,这时光杠杆镜面向后倾斜了毩角,后 足绕两前足尖的连线也转过了毩角,如图3灢2灢5所示.设金属丝未伸长前从望远镜里读得的标尺 ·54· 大学物理实验

第3章基础实验55.读数为%,金属丝伸长1后,从望远镜里读得的标尺读数为y,前后两次的读数差为h=y一yo.当镜面转过α角时,镜面的法线也转过了α角.由于人射角等于反射角,这时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夹角为2,若设镜面到标尺的距离为S,光杠杆的后足到两前足连线的垂直距离为b.在g角比较小的情况下,由图3-2-5可知2α~tan2α=h/S,α~tana=l/b从上两式中消去α得1=(3-2-3)2SAAJiL光杠杆的R标尺镜面Myo212α福育+BST望远镜IHSBD平台单C图3-2-4光杠杆结构图图3-2-5光杠杆放大原理可见,只要测出b、S和h,就可以求出l.由于S》b,则由(3-2-3)式可知,h》l.这样,利用光杠杆就可以把测量微小的长度变化量1转换成测量数值较大的标尺读数变化量h,这就是光杠杆系统的放大原理.其放大倍数为β=2S/b.将F=Mg、(3-2-3)式代人(3-2-2)式得E=8MgLS(3-2-4)元dbh式中M为所加码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此式就是本实验测定金属丝杨氏模量E的计算公式.【实验内容】1.调整杨氏模量测量仪(1)调整杨氏模量测量仪三脚底座上的调节螺钉,使水准仪气泡位于中间,此时底座上两立柱及待测金属丝均处于铅直状态,以使下端夹具B能在平台D上的圆孔中上下自由移动,避免摩擦,同时检查金属丝是否被夹具B夹紧,并加1kg码在托盘上把金属丝拉直,(2)将光杠杆放置在平台上,把光杠杆两前足放在平台前端的横槽内,后足放在下夹具B上,切不可与金属丝接触,(3)调整平台的上下位置,使光杠杆的三足尖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调节平面镜使其法线水平2.调节光杠杆及望远镜尺组(1)把望远镜尺组放在离光杠杆镜面1.5~2.0m处,调节望远镜的位置,使其大致与光杠杆等高,固定望远镜(2)调节望远镜仰角调节螺钉,使其光轴水平,并正对光杠杆镜面,同时酌情调节镜面位置.从望远镜筒中能看到标尺的反射像时,说明望远镜已大致正对光杠杆镜面(3)调节望远镜目镜,使眼睛贴近目镜时能看到最清晰的十字叉丝,并使十字叉丝的横线水平,竖线垂直:再调节望远镜的物镜焦距,使标尺的反射像成像于望远镜内的十字叉丝平面上,并

读数为y0,金属丝伸长l后,从望远镜里读得的标尺读数为y1,前后两次的读数差为h=y1 -y0. 当镜面转过毩角时,镜面的法线也转过了毩角.由于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时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夹 角为2毩.若设镜面到标尺的距离为S,光杠杆的后足到两前足连线的垂直距离为b,在毩角比较小 的情况下,由图3灢2灢5可知 2毩曋tan2毩=h/S, 毩曋tan毩=l/b. 从上两式中消去毩得 l= b 2S h. (3灢2灢3) 图3灢2灢4 光杠杆结构图 图3灢2灢5 光杠杆放大原理 可见,只要测出b、S和h,就可以求出l.由于S烅b,则由(3灢2灢3)式可知,h烅l.这样,利用光 杠杆就可以把测量微小的长度变化量l转换成测量数值较大的标尺读数变化量h,这就是光杠杆 系统的放大原理.其放大倍数为毬= 2S/b.将F= Mg、(3灢2灢3)式代入(3灢2灢2)式得 E= 8MgLS 毿d2bh . (3灢2灢4) 式中 M 为所加砝码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此式就是本实验测定金属丝杨氏模量E的计算公式. 暰实验内容暱 1.调整杨氏模量测量仪 (1)调整杨氏模量测量仪三脚底座上的调节螺钉,使水准仪气泡位于中间,此时底座上两 立柱及待测金属丝均处于铅直状态,以使下端夹具B能在平台D 上的圆孔中上下自由移动,避 免摩擦,同时检查金属丝是否被夹具B 夹紧,并加1kg砝码在托盘上把金属丝拉直. (2)将光杠杆放置在平台上,把光杠杆两前足放在平台前端的横槽内,后足放在下夹具B 上,切不可与金属丝接触. (3)调整平台的上下位置,使光杠杆的三足尖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调节平面镜使其法线水平. 2.调节光杠杆及望远镜尺组 (1)把望远镜尺组放在离光杠杆镜面1灡5~2灡0m 处,调节望远镜的位置,使其大致与光 杠杆等高,固定望远镜. (2)调节望远镜仰角调节螺钉,使其光轴水平,并正对光杠杆镜面,同时酌情调节镜面位 置.从望远镜筒中能看到标尺的反射像时,说明望远镜已大致正对光杠杆镜面. (3)调节望远镜目镜,使眼睛贴近目镜时能看到最清晰的十字叉丝,并使十字叉丝的横线水 平,竖线垂直;再调节望远镜的物镜焦距,使标尺的反射像成像于望远镜内的十字叉丝平面上,并 第3章 基础实验 ·55·

·56·大学物理实验做到无视差,即当眼晴上下移动时,十字叉丝与标尺的像之间没有相对移动.仔细调节光杠杆镜面的倾角以及标尺的高度,使标尺像的零刻度线(标尺中间)落在十字叉丝的横线附近3.测量(1)在码托盘上增加质量为1kg的码,记下此时标尺的读数y1=,逐次增加1kg码,待稳定后依次记下望远镜中的标尺读数y22,ys2,,直至ys;继续加上1kg码,但不读数,然后每减少0.5kg码依次记下望远镜中标尺的读数ys;y,y6j,,y1,填入表3-2-1.注意加(减)码时动作要轻,避免因吊钩摇晃而影响测量准确度,表3-2-1加(减)重时钢丝伸长标尺变化量增(减)磁码M=4kg时标尺读数y/m测量础码质量标尺读数变化量h/mya+yi次数M/kg增重时y减重时对dWnh,=y-y1.000122.00033.0004.000A55.000平均值五=h6.0006标准偏差S=77.000标尺误差限△(h)一标准不确定度u(h)=8.0008(2)用螺旋测微计测钢丝直径d.检查螺旋测微计的初读数d。,在钢丝的不同部位和方向测量其直径d,共6次,检测数据填入表3-2-2表3-2-2千分尺测钢丝直径初读数d。=×10-3mAx(d)=0.004×10-m235测量次数164测量读数值ds/m测量实际值d./m上式中钢丝直径d,do一d。=d-1d,Sa,u(d)(3)用钢卷尺量出标尺到反射镜的距离S、钢丝的原长L(注意两端夹紧位置)、反射镜架后支脚到前支点连线的距离b(可用压印法:将反射镜架支脚在白纸上压出印迹后测量).根据测量条件,合理估计测量不确定度,填入表3-2-3表3-2-3单次测量数据物理量钢丝长L/m镜、标尺距S/m镜架到后支脚距6/m测量值不确定度u砖()

做到无视差,即当眼睛上下移动时,十字叉丝与标尺的像之间没有相对移动.仔细调节光杠杆镜 面的倾角以及标尺的高度,使标尺像的零刻度线(标尺中间)落在十字叉丝的横线附近. 3.测量 (1)在砝码托盘上增加质量为1kg的砝码,记下此时标尺的读数y1z,逐次增加1kg砝码, 待稳定后依次记下望远镜中的标尺读数y2z,y3z,.,直至y8z;继续加上1kg砝码,但不读数, 然后每减少0灡5kg砝码依次记下望远镜中标尺的读数y8j,y7j,y6j,.,y1j,填入表3灢2灢1.注意 加(减)砝码时动作要轻,避免因吊钩摇晃而影响测量准确度. 表3灢2灢1 加(减)重时钢丝伸长标尺变化量 测量 次数 砝码质量 M/kg 标尺读数y/m 增重时yiz 减重时yij yi = yiz +yij 2 增(减)砝码 M =4kg时 标尺读数变化量h/m hi =yj+4 -yj 1 1灡000 2 2灡000 3 3灡000 4 4灡000 5 5灡000 6 6灡000 7 7灡000 8 8灡000 平均值h焻 = 1 4 暺hi 标准偏差Sh = 标尺误差限 殼仪 (h)= 标准不确定度u(h)= (2)用螺旋测微计测钢丝直径d.检查螺旋测微计的初读数d0,在钢丝的不同部位和方向 测量其直径di 共6次,检测数据填入表3灢2灢2. 表3灢2灢2 千分尺测钢丝直径 初读数d0 = 暳10-3 m 殼仪 (d)=0灡004暳10-3 m 测量次数 1 2 3 4 5 6 测量读数值di0/m 测量实际值di/m 上式中钢丝直径di =di0 -d0 = , d= 1 6暺di = ,Sd = ,u(d)= . (3)用钢卷尺量出标尺到反射镜的距离S、钢丝的原长L(注意两端夹紧位置)、反射镜架 后支脚到前支点连线的距离b(可用压印法:将反射镜架支脚在白纸上压出印迹后测量).根据 测量条件,合理估计测量不确定度,填入表3灢2灢3. 表3灢2灢3 单次测量数据 物理量 镜、标尺距S/m 镜架到后支脚距b/m 钢丝长L/m 测量值 不确定度u估 (x) ·56· 大学物理实验

第3章基础实验·57.【数据处理】1.用逐差法处理表3-2-1中数据,计算h和u(h)2.用表3-2-2中的数据计算d和u(d)3.将各量测得的数据代入3-2-4式,计算钢丝的杨氏模量E和不确定度u(E),4.写出测量结果表达式:E=E士UE)=E士2u(E)=【预习思考题】1.光杠杆平面镜的镜架应怎样放置?平面镜的方向应调到什么状态?2.望远镜应怎样调节?【讨论思考题】1.光杠杆法的优点是什么?怎样提高光杠杆的灵敏度?2.什么情况下测出的数据应该用逐差法处理?【拓展阅读】[1]]罗风柏.1996.伸长法测杨氏模量实验的改进,物理实验,16(1):29[2]]王洪彬,王丽南,郎成.2003.传感技术在拉伸法测杨氏模量中的应用.大学物理实验,16(2):52—54.【附录】逐差法处理数据说明本实验中测钢丝的伸长量时,是逐次增加0.5kg码,并依次记录与钢丝伸长相对应的标尺读数y:,现测量了12次,得y1,y2y3,*,y12如何得出平均每增加0.5kg础码时标尺读数的改变量呢?如果由相邻读数的差值算出11个h;,然后取平均值,则=()+()++(y)=1111上式中,中间的各y值都会相消,只剩下(y12一y1)/11.用这种方法来计算h会使中间各次测量结果均不起作用.为了发挥多次测量的优越性,应该修改处理数据的方法:把前后数据分为两组,从3到%为一组+3到313为另外一组,将两组中相应的数据相减求出6个h,则可得到平均每增加3kg础码时标尺读数的改变量:+-()+()++(-(-),6116这种数据处理方法称为逐差法,其优点是充分利用了所测数据,可以减小测量结果的随机误差,因此是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液体黏滞系数测量3.3【引言】黏滞系数是液体的一项重要物理参数,它表征液体的稀稠程度,不同的液体有不同的黏滞系数,黏滞系数越大液体越稠,与温度有很大关系.在各类机械中使用润滑油的选择、液压传动以及对实际流体运动规律的研究中,都需要测定液体的黏滞系数.常用的方法有毛细管法、落球法、圆筒旋转法等,本实验采用落球法(或称斯托克斯法)测量液体的黏滞系数【实验目的】1.观察液体的内摩擦现象,学会用落球法测量液体的黏滞系数2.巩固基本测量仪器(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停表)的使用

暰数据处理暱 1.用逐差法处理表3灢2灢1中数据,计算h焻和u(h). 2.用表3灢2灢2中的数据计算d和u(d). 3.将各量测得的数据代入3灢2灢4式,计算钢丝的杨氏模量E煀 和不确定度u(E). 4.写出测量结果表达式:E=E煀暲U(E)=E煀暲2u(E)= . 暰预习思考题暱 1.光杠杆平面镜的镜架应怎样放置? 平面镜的方向应调到什么状态? 2.望远镜应怎样调节? 暰讨论思考题暱 1.光杠杆法的优点是什么? 怎样提高光杠杆的灵敏度? 2.什么情况下测出的数据应该用逐差法处理? 暰拓展阅读暱 [1] 罗凤柏.1996.伸长法测杨氏模量实验的改进.物理实验,16(1):29. [2] 王洪彬,王丽南,郎成.2003.传感技术在拉伸法测杨氏模量中的应用.大学物理实 验,16(2):52—54. 暰附录暱 逐差法处理数据说明 本实验中测钢丝的伸长量时,是逐次增加0灡5kg砝码,并依次记录与钢丝伸长相对应的标尺读数yi,现 测量了12次,得y1,y2,y3,.,y12,如何得出平均每增加0灡5kg砝码时标尺读数的改变量呢? 如果由相邻读数的差值算出11个hi,然后取平均值,则 h焻 = (y2 -y1)+ (y3 -y2)+ . + (y12 -y11) 11 = y12 -y1 11 . 上式中,中间的各yi 值都会相消,只剩下(y12 -y1)/11.用这种方法来计算h会使中间各次测量结果均不起 作用.为了发挥多次测量的优越性,应该修改处理数据的方法:把前后数据分为两组,从y1 到y6 为一组,y7 到y12 为另外一组,将两组中相应的数据相减求出6个h,则可得到平均每增加3kg砝码时标尺读数的改变量: h焻 = (y7 -y1)+ (y8 -y2)+ . + (y12 -y6) 6 = 1 6 暺 6 i=1 (yi+6 -yi). 这种数据处理方法称为逐差法.其优点是充分利用了所测数据,可以减小测量结果的随机误差,因此是 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 3灡3 液体黏滞系数测量 暰引言暱 黏滞系数是液体的一项重要物理参数,它表征液体的稀稠程度.不同的液体有不同的黏滞 系数.黏滞系数越大液体越稠,与温度有很大关系.在各类机械中使用润滑油的选择、液压传动 以及对实际流体运动规律的研究中,都需要测定液体的黏滞系数.常用的方法有毛细管法、落 球法、圆筒旋转法等.本实验采用落球法(或称斯托克斯法)测量液体的黏滞系数. 暰实验目的暱 1.观察液体的内摩擦现象,学会用落球法测量液体的黏滞系数. 2.巩固基本测量仪器(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停表)的使用. 第3章 基础实验 ·57·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