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实训指导(共十个实验)

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护理学基础》实训指导
1 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护理学基础》实训指导

一、铺备用床法【目的】保持病室整洁,准备迎接新病人。【评估】1.同室病人有无治疗或进餐。2.检查床及床上用物有无污损、潮湿等,是否符合铺床要求,要适应季节需要【操作前准备】1.护士准备衣帽整齐,洗手,取下手表,戴好口罩。2.用物准备备好清洁干燥的床褥、枕芯、棉胎或毛毯及大单、被套、枕套等病床完好无损坏,床垫无局部凹陷等3.环境准备同病室内无病人进餐或进行治疗。【操作步骤】见表1-1。表1-1备用床的操作步骤操作步骤要点说明1.备好用物携置床旁,移开床旁桌离床约20cm,将床个方便操作旁椅移置床尾正中,离床约15cm,并将用物按使用顺序放在椅上→避免局部受压过久而凹陷2.检查床垫,必要时可翻转使用3.检查床褥,上端平齐床头并整理平整★保证病人躺卧舒适★操作中注意正确运用人体力学原理,站立4.铺大单时双脚分开,两膝稍弯曲;铺大单注意先床(1)将大单中缝对齐床中线,分别向床头、床尾拉开头后床尾,先近侧后远侧,保持大单平、整、(2)先铺近侧大单:一手托起床垫头端一角,一手将大紧,中线正单拉平折入垫下,在距床头约30cm处向上提起大单边缘,使大单近侧头端呈等边三角形,然后再将两角分别塞入床垫下,同法铺好床尾大单,再将大单中部拉紧塞入垫下(3)转至对侧,同法铺好远侧大单5.套被套★操作中注意节力,避免频繁走动:被胎上(1)“s”形式端与被套头端平齐,保持被头充实:铺好后1)被套正面向外,中缝对齐床中线,平铺于床上床面应整齐、美观,盖被内外平整无皱招2)在被套尾端开口处尽量打开被套上层至1/3处附注:有的医院使用被单法,用两条大单分3)被胎竖折三折,在以“S”形横折三折后放于被套别作衬单和被单。先将衬单对准床中线反铺开口处,底边与被套开口边缘平齐在床上,床头端预留25cm返折边:再将被胎4)将被胎上缘拉至被套头端,对好两上角,依次展开齐床头放于衬单上,衬单返折边反盖被头,2
2 一、铺备用床法 【目的】 保持病室整洁,准备迎接新病人。 【评估】 1.同室病人有无治疗或进餐。 2.检查床及床上用物有无污损、潮湿等,是否符合铺床要求,要适应季节需要。 【操作前准备】 1.护士准备 衣帽整齐,洗手,取下手表,戴好口罩。 2.用物准备 备好清洁干燥的床褥、枕芯、棉胎或毛毯及大单、被套、枕套等, 病床完好无损坏,床垫无局部凹陷等。 3.环境准备 同病室内无病人进餐或进行治疗。 【操作步骤】见表 1-1。 表 1-1 备用床的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要点说明 1.备好用物携置床旁,移开床旁桌离床约 20cm,将床 旁椅移置床尾正中,离床约 15cm,并将用物按使用顺序 放在椅上 方便操作 2.检查床垫,必要时可翻转使用 避免局部受压过久而凹陷 3.检查床褥,上端平齐床头并整理平整 保证病人躺卧舒适 4.铺大单 (1)将大单中缝对齐床中线,分别向床头、床尾拉开 (2)先铺近侧大单:一手托起床垫头端一角,一手将大 单拉平折入垫下,在距床头约 30cm 处向上提起大单边 缘,使大单近侧头端呈等边三角形,然后再将两角分别 塞入床垫下,同法铺好床尾大单,再将大单中部拉紧塞 入垫下 (3)转至对侧,同法铺好远侧大单 操作中注意正确运用人体力学原理,站立 时双脚分开,两膝稍弯曲;铺大单注意先床 头后床尾,先近侧后远侧,保持大单平、整、 紧,中线正 5.套被套 (1)“S”形式 1)被套正面向外,中缝对齐床中线,平铺于床上 2)在被套尾端开口处尽量打开被套上层至 1/3 处 3)被胎竖折三折,在以“S”形横折三折后放于被套 开口处,底边与被套开口边缘平齐 4)将被胎上缘拉至被套头端,对好两上角,依次展开 操作中注意节力,避免频繁走动;被胎上 端与被套头端平齐,保持被头充实;铺好后 床面应整齐、美观,盖被内外平整无皱摺 附注:有的医院使用被单法,用两条大单分 别作衬单和被单。先将衬单对准床中线反铺 在床上,床头端预留 25cm 返折边;再将被胎 齐床头放于衬单上,衬单返折边反盖被头

被胎,平铺于被套内,至床尾逐层将被套、被胎整理平衬单、被胎床尾铺法同铺大单法:铺上罩单,整后,系好被套系带正面向上,对准中线,上端反折15cm与床头5)盖被上端平齐床头,两侧边缘内折与床缘平齐,尾齐,床尾部分折成45°斜角垂放床边,同法铺好对侧端塞于床垫下或内折与床尾齐(2)卷筒式1)被套正面向内,中缝对齐床中线平铺于床上,开口端向床尾2)将被胎平铺于被套上,上端平齐被套头端3)将被胎同被套一起从床尾卷至床头,自被套尾端开口处翻转拉出,整理平整后系好系带4)同“s”形式折成被筒6.将枕套套在枕芯上,拍松枕头,开口端背向病室门横◆尽量使枕头平整、四角充实;枕套开口端放于床头背门放置,使病室整齐、美观7.将床旁桌、椅放回原位→保持床单位整洁、美观【注意事项】1.病人进餐或做治疗时应暂停铺床。2.病床符合实用、耐用、舒适的原则。3.操作中应用节力原则
3 被胎,平铺于被套内,至床尾逐层将被套、被胎整理平 整后,系好被套系带 5)盖被上端平齐床头,两侧边缘内折与床缘平齐,尾 端塞于床垫下或内折与床尾齐 (2)卷筒式 1)被套正面向内,中缝对齐床中线平铺于床上,开口 端向床尾 2)将被胎平铺于被套上,上端平齐被套头端 3)将被胎同被套一起从床尾卷至床头,自被套尾端开 口处翻转拉出,整理平整后系好系带 4)同“S”形式折成被筒 衬单、被胎床尾铺法同铺大单法;铺上罩单, 正面向上,对准中线,上端反折 15cm 与床头 齐,床尾部分折成 45°斜角垂放床边,同法 铺好对侧 6.将枕套套在枕芯上,拍松枕头,开口端背向病室门横 放于床头 尽量使枕头平整、四角充实;枕套开口端 背门放置,使病室整齐、美观 7.将床旁桌、椅放回原位 保持床单位整洁、美观 【注意事项】 1.病人进餐或做治疗时应暂停铺床。 2.病床符合实用、耐用、舒适的原则。 3.操作中应用节力原则

二、无菌技术【目的】预防交叉感染。【评估】操作环境是否清洁干燥,物品是否可疑污染。【操作前准备】着装整洁,戴口罩,修剪指甲,洗手并擦干。:护士准备2.用物准备清洁干燥的治疗盘,无菌治疗巾包,无菌持物钳或镊,贮槽(治疗碗,弯盘),纱布罐,棉球罐,器械盒(镊子,止血钳,压舌板),无菌溶液,无菌手套。3.环境准备、清洁、干燥、宽阔、平坦。【操作步骤】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步骤操作步骤要点说明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用于取放和传递无菌物品,保持无菌状态,无污染(1)洗手,戴口罩,准备环境及用物持物钳和浸泡容器应移到操作处就近使用般每周清洁、消毒2次,并换消毒液(2)检查有效日期,将浸泡无菌持物钳的容器打不可从闭合的盖孔中取、放无菌持物钳开(3)钳端闭合,垂直取出不可触及容器口缘及液面以上的容器内壁,以免污染(4) 取物使用时保持钳端向下,不可倒转向上,防消毒液倒流污染钳端不用无菌持物钳取油纱不可在空气中暴露过久(5)用后闭合钳端,垂直放回,便于钳端与消毒液充分接触打开轴节是前端分开2、无菌容器的使用用于存放无菌物品,保持无菌状态,无污染(1)洗手,戴口罩,准备环境及用物检查储槽透气孔是否关闭(2)检查无菌容器标记、灭菌日期(3)打开容器盖,内面向上置于稳妥处或拿在手不可触及盖的边缘,以免污染不可跨越容器盖上方的无菌区(4)用无菌持物钳,取物取出无菌物品时,不可触及容器的边缘手持无菌容器(如治疗碗)时,应托住容器底部,手指不可触及容器边缘及内面(5)取物后,立即将盖盖严避免容器内无菌物品在空气中暴露过久
4 二、无菌技术 【目的】 预防交叉感染。 【评估】 操作环境是否清洁干燥,物品是否可疑污染。 【操作前准备】 1.护士准备 着装整洁,戴口罩,修剪指甲,洗手并擦干。 2.用物准备 清洁干燥的治疗盘,无菌治疗巾包,无菌持物钳或镊,贮槽(治疗 碗,弯盘),纱布罐,棉球罐,器械盒(镊子,止血钳,压舌板),无菌溶液,无菌手套。 3.环境准备 清洁、干燥、宽阔、平坦。 【操作步骤】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步骤 操 作 步 骤 要 点 说 明 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 用于取放和传递无菌物品, 保持无菌状态,无污染 (1)洗手,戴口罩,准备环境及用物 持物钳和浸泡容器应移到操作处就近使用 (2)检查有效日期,将浸泡无菌持物钳的容器打 开 一般每周清洁、消毒 2 次,并换消毒液 不可从闭合的盖孔中取、放无菌持物钳 (3)钳端闭合,垂直取出 不可触及容器口缘及液面以上的容器内壁,以免 污染 (4)取物 使用时保持钳端向下,不可倒转向上,防消毒液 倒流污染钳端 不用无菌持物钳取油纱 不可在空气中暴露过久 (5)用后闭合钳端, 垂直放回, 打开轴节是前端分开 便于钳端与消毒液充分接触 2、无菌容器的使用 用于存放无菌物品, 保持无菌状态,无污染 (1)洗手,戴口罩,准备环境及用物 (2)检查无菌容器标记、灭菌日期 检查储槽透气孔是否关闭 (3)打开容器盖,内面向上置于稳妥处或拿在手 中 不可触及盖的边缘,以免污染 不可跨越容器盖上方的无菌区 (4)用无菌持物钳,取物 取出无菌物品时,不可触及容器的边缘 手持无菌容器(如治疗碗)时,应托住容器底部, 手指不可触及容器边缘及内面 (5)取物后,立即将盖盖严 避免容器内无菌物品在空气中暴露过久

操作步骤要点说明3、无菌包的使用用于消毒灭菌,存放无菌物品保持无菌状态,无污染(1)洗手,戴口罩,准备环境及用物干燥、平坦、开阔处操作未开启的包以“+”字形扎带,开启后系带横向扎(2)核对无菌包名称、灭菌日期,有无潮湿或破无菌包有效期一般为7天,开启后24小时后失效损(3)打开无菌包解开系带,卷放于包布下,按原折顺序逐层打开无菌包手不可触及包布内面,不可跨越无菌面包布不可下垂于操作台水平以(4)用无菌持物钳,取物手不可触及包布内面,不可跨越无菌面需取出全部物品,可一手托包上打开,另一手抓住包布四角,将包内物品投放入无菌区内(5)取物后,,包好无菌包,按原折痕包盖,系带横向扎好并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6)无菌包的包扎(准备)将需灭菌的物品放于包布中央,用包布角盖住物品依次为:近侧、左、、右、远侧。左右两角盖上后将角尖向外翻折系带以“+”字形扎妥贴化学指示胶或内置指示剂标签上注明物品名称及灭菌日期4、铺无菌盘菌区放置无菌物品,以供治疗之用。保持无菌状态,无污染(1)洗手,戴口罩,准备环境及用物于清洁、干燥、平坦、开阔处操作一手自钳下方接取(2)铺盘1一检查有效日期,无菌持物钳夹取一块治疗巾整边,另一手放回持物钳,按原折痕包好治疗巾取一治疗巾横打、横铺于治疗盘上包(顺序与开包相反),将无菌巾纵向散边对向自起,双手横向打开,自远及近铺于治疗盘上。(3)铺盘2取第二块治疗巾,纵向打开,自近及远铺于第单层底铺盘一-再取一治疗巾纵开、半铺半盖其上块治疗巾上,上部半幅扇形折叠于对侧边缘向外取第二块治疗巾,横打、横铺于,自远及近铺于双层底铺盘——再取一治疗市横打、横铺于其上第一块治疗市上,边缘对齐按需取无菌物品(4)用无菌持物钳,取物不跨越无菌区、不污染无菌物(5)铺盘3边缘对齐,以近、远、左右两侧为序上折包严
5 操 作 步 骤 要 点 说 明 3、无菌包的使用 用于消毒灭菌,存放无菌物品 保持无菌状态,无污染 (1)洗手,戴口罩,准备环境及用物 于清洁、干燥、平坦、开阔处操作 (2)核对无菌包名称、灭菌日期,有无潮湿或破 损 未开启的包以“+”字形扎带,开启后系带横向扎 无菌包有效期一般为 7 天,开启后 24 小时后失效 (3)打开无菌包 解开系带,卷放于包布下,按原折顺序逐层打开 无菌包 手不可触及包布内面,不可跨越无菌面 包布不可下垂于操作台水平以下 (4)用无菌持物钳,取物 手不可触及包布内面,不可跨越无菌面 需取出全部物品,可一手托包上打开,另一手 抓住包布四角, 将包内物品投放入无菌区内 (5)取物后, 包好无菌包, 并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 按原折痕包盖,系带横向扎好 (6)无菌包的包扎(准备) 将需灭菌的物品放于包布中央,用包布角盖住物 品依次为:近侧、左、右、远侧。左右两角盖上 后将角尖向外翻折 系带以“+”字形扎妥 贴化学指示胶或内置指示剂 标签上注明物品名称及灭菌日期 4、铺无菌盘 形成一无菌区,放置无菌物品,以供治疗之用。 保持无菌状态,无污染 (1)洗手,戴口罩,准备环境及用物 于清洁、干燥、平坦、开阔处操作 (2)铺盘 1-检查有效日期, 取一治疗巾横打、横铺于治疗盘上 无菌持物钳夹取一块治疗巾,一手自钳下方接取 整边,另一手放回持物钳,按原折痕包好治疗巾 包(顺序与开包相反),将无菌巾纵向散边对向自 己,双手横向打开,自远及近铺于治疗盘上。 (3)铺盘 2 单层底铺盘-再取一治疗巾纵开、半铺半盖其上 双层底铺盘-再取一治疗巾横打、横铺于其上 取第二块治疗巾,纵向打开,自近及远铺于第一 块治疗巾上,上部半幅扇形折叠于对侧边缘向外 取第二块治疗巾,横打、横铺于,自远及近铺于 第一块治疗巾上,边缘对齐 (4)用无菌持物钳,取物 按需取无菌物品 不跨越无菌区、不污染无菌物 (5)铺盘 3 边缘对齐,以近、远、左右两侧为序上折包严

操作步骤要点说明单层底铺盘—一将折叠于对侧的半幅拉开,覆盖将治疗巾边缘上折包严依次为:近、远、左右两侧并包严双层底铺盘一一再取一治疗市横打、自近及远横盖于其上,并包严所铺无菌盘,4小时内有效(6)注明时间,整理用物5、取用无菌溶液法用于护理操作(1)洗手,戴口罩,准备环境及用物核对标签(名称、浓度、有效日期),(2)检查、核对检查瓶口有无松动,裂缝、溶液有无浑浊沉淀、变色等(3)开启瓶盖用拇指与示指或双手拇指将瓶塞边缘向上翻起手示指和中指套住瓶塞将其拉出手不可触及瓶口及瓶塞内面,防污染(4)冲洗瓶口、倒取无菌溶液以手持溶液瓶,签向掌心,倒液冲瓶口于无菌容器中,再由原处倒出溶液至无菌容器中再由冲洗处倒液于治疗碗内冲瓶口后保持瓶口低位不可蘸取,倒出的液不可倒回(5)消毒瓶塞、盖好手不可触及瓶口及瓶塞内面,防污染(6)注明无菌液开启时间,整理用物已开启的溶液瓶内的溶液,可保存24小时6、戴、脱无菌手套用于无菌操作保持手套的无菌,无污染(1)修剪指甲,取下手表,洗手,戴口罩防刺破手套准备环境及用物(2)检查核对无菌手套的号码、有效日期(3)手套袋平放于清洁、干燥桌面上打开,取出粉润滑双手(手掌、手背、指尖),用后将滑石粉滑石粉包,涂擦双手包放于包布靠外侧(4)戴手套分次提取法:手套外面(无菌面)触及任何非无菌物品一手捏起同侧袋口,另一手捏起手套反折处已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及另一(手套内面)斜向上取出对准五指戴好手套的内面(非无菌面):未戴手套的手不可B同法另一手捏起同侧袋口一以戴好手套的手触及手套的外面指插入另一手套的反折内面(手套外面),对准五指戴好一次性提取法:
6 操 作 步 骤 要 点 说 明 单层底铺盘-将折叠于对侧的半幅拉开,覆盖 并包严 双层底铺盘-再取一治疗巾横打、自近及远横 盖于其上,并包严 将治疗巾边缘上折包严, 依次为:近、远、左右两侧 (6)注明时间,整理用物 所 铺无菌盘,4 小时内有效 5、取用无菌溶液法 用于护理操作 (1)洗手,戴口罩,准备环境及用物 (2)检查、核对 核对标签(名称、浓度、有效日期), 检查瓶口有无松动,裂缝、溶液有无浑浊、 沉淀、变色等 (3)开启瓶盖 用拇指与示指或双手拇指将瓶塞边缘向上翻起 一手示指和中指套住瓶塞将其拉出 手不可触及瓶口及瓶塞内面,防污染 (4)冲洗瓶口、倒取无菌溶液 以手持溶液瓶,标签向掌心,倒液冲瓶口于无菌 容器中,再由原处倒出溶液至无菌容器中再由冲 洗处倒液于治疗碗内 冲瓶口后保持瓶口低位 不可蘸取,倒出的液不可倒回 (5)消毒瓶塞、盖好 手不可触及瓶口及瓶塞内面,防污染 (6)注明无菌液开启时间,整理用物 已开启的溶液瓶内的溶液,可保存 24 小时 6、戴、脱无菌手套 用于无菌操作 保持手套的无菌,无污染 (1)修剪指甲,取下手表,洗手,戴口罩, 准备环境及用物 防刺破手套 (2)检查核对无菌手套的号码、有效日期 (3)手套袋平放于清洁、干燥桌面上打开,取出 滑石粉包,涂擦双手 粉润滑双手(手掌、手背、指尖),用后将滑石粉 包放于包布靠外侧 (4)戴手套 分次提取法: A. 一手捏起同侧袋口,另一手捏起手套反折处 (手套内面)斜向上取出对准五指戴好 B. 同法另一手捏起同侧袋口一以戴好手套的手 指插入另一手套的反折内面(手套外面),对 准五指戴好 一次性提取法: 手套外面(无菌面)触及任何非无菌物品 已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及另一 手套的内面(非无菌面);未戴手套的手不可 触及手套的外面

操作步骤要点说明两手同时拆开手套袋开口处,分别捏住两只手,取出手套,将两手套五指对准,先戴一只,戴好手套的3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反措内面,同法戴好(5)双手调整手套位置,将手套的翻边扣套在以纱布自手指尖擦干手套使之与手贴合,将纱布投在包布外面工作服衣袖外面,进行无菌操作戴好手套的手始终保持在腰部以上水平、视线范围内(6)脱手套:一手捏住另一手套腕部外面手套上有污渍,清洗后再脱去翻转脱下,以脱下手套的手插入另一手套内,使用后的手套不可接触皮肤将其向下翻转脱下(7)翻转手套,使污染面朝外,浸泡于消毒液内。手套内注满消毒液洗手【注意事项】1.操作前检查灭菌日期。2.操作时防止跨越污染无菌区及无菌物品。3.操作后记录打包/开瓶/铺盘时间
7 操 作 步 骤 要 点 说 明 A. 两手同时掀开手套袋开口处,分别捏住两只 手,取出手套. B. 将两手套五指对准,先戴一只,戴好手套的 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反摺内面,同法戴好 (5)双手调整手套位置,将手套的翻边扣套在 工作服衣袖外面,进行无菌操作 以纱布自手指尖擦干手套使之与手贴合,将纱 布投在包布外面 戴好手套的手始终保持在腰部以上水平、视线范 围内 (6)脱手套:一手捏住另一手套腕部外面, 翻转脱下,以脱下手套的手插入另一手套内, 将其向下翻转脱下 手套上有污渍,清洗后再脱去 使用后的手套不可接触皮肤 (7)翻转手套,使污染面朝外,浸泡于消毒液内。 洗手 手套内注满消毒液 【注意事项】 1.操作前检查灭菌日期。 2.操作时防止跨越污染无菌区及无菌物品。 3.操作后记录打包/开瓶/铺盘时间

三、鼻导管给氧法【目的】1.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动脉血氧含量。2.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评估】1.病人的鼻腔有无分泌物堵塞,有无鼻中隔弯曲。2. 病人的病情、意识、年龄、治疗情况。3.病人缺氧程度、血气分析的结果。4.病人心理状态、对氧疗的目的及安全用氧知识的了解程度、合作程度【操作前准备】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2.用物准备:(1)按需备齐供氧装置(1套)。(2)治疗盘内备鼻导管、胶布、橡胶管、玻璃接管、棉签、纱布、扳手、弯盘、小药杯(内盛冷开水)、别针、橡皮筋、氧气记录卡、笔。3.病人准备:协助取舒适体位4.环境准备:整洁、安静、安全、无明火、无热源【操作步骤】氧气吸入操作流程氧气吸入操作步骤操作步骤要点与说明1携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解释确认病人,取得合作2.备胶布2~3根?用于固定鼻导管用3.选择并清洁鼻孔用湿棉签清洁鼻腔4.通过玻璃接管将鼻导管和供氧装置连接,检^湿化瓶内放置冷开水或蒸馏水查有无漏气,是否通畅5.调节氧流量:先调节好流量再插鼻导管轻度缺氧1~2L/分钟,中度缺氧2~4L/分钟,重度缺氧4~6/分钟,小儿1~2/分钟6.湿润鼻导管前端,测量插入的长度,轻轻插入长度:鼻尖至耳垂2/3插入鼻腔并将胶布固定于鼻翼及面颊部将固定后的鼻导管末端,用别针固定橡胶管于被单上7.记录、观察?持续给氧者应每班更换鼻导管,双侧皇记录给氧时间、氧流量、签名腔交替插管观察缺氧症状:实验室指标;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是否通畅,有无氧疗副作用出现8.停止用氧,先取下鼻导管、再关闭氧流量,防止不当操作,引起肺组织损伤A若是供氧中心装置,取下鼻导管后,关关闭总开关,再开流量表放出余气后,关闭★流量表闭流量表开关若有胶布痕迹先用松节油、再用乙醇、最后用干棉签擦拭9.安置病人,体位舒适10.记录停氧时间及效果11.卸表
8 三、鼻导管给氧法 【目的】 1.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动脉血氧含量。 2.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 【评估】 1.病人的鼻腔有无分泌物堵塞,有无鼻中隔弯曲。 2.病人的病情、意识、年龄、治疗情况。 3.病人缺氧程度、血气分析的结果。 4.病人心理状态、对氧疗的目的及安全用氧知识的了解程度、合作程度。 【操作前准备】 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 (1)按需备齐供氧装置(1 套)。 (2) 治疗盘内备鼻导管、胶布、橡胶管、玻璃接管、棉签、纱布、扳手、弯盘、小药杯(内 盛冷开水)、别针、橡皮筋、氧气记录卡、笔。 3.病人准备:协助取舒适体位。 4.环境准备:整洁、安静、安全、无明火、无热源 【操作步骤】 氧气吸入操作流程 氧气吸入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要点与说明 1 携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解释 确认病人,取得合作 2.备胶布 2~3 根 用于固定鼻导管用 3.选择并清洁鼻孔 用湿棉签清洁鼻腔。 4.通过玻璃接管将鼻导管和供氧装置连接,检 查有无漏气,是否通畅 湿化瓶内放置冷开水或蒸馏水 5.调节氧流量:先调节好流量再插鼻导管 轻度缺氧 1~2L/分钟,中度缺氧 2~4L/ 分钟,重度缺氧 4~6/分钟,小儿 1~2/ 分钟 6.湿润鼻导管前端,测量插入的长度,轻轻 插入鼻腔并将胶布固定于鼻翼及面颊部 插入长度:鼻尖至耳垂 2/3 将固定后的鼻导管末端,用别针固定橡 胶管于被单上 7.记录、观察 记录给氧时间、氧流量、签名 观察缺氧症状;实验室指标;氧气装置有无 漏气,是否通畅,有无氧疗副作用出现 持续给氧者应每班更换鼻导管,双侧鼻 腔交替插管 8.停止用氧,先取下鼻导管、再关闭氧流量, 关闭总开关,再开流量表放出余气后,关闭 流量表 防止不当操作,引起肺组织损伤 若是供氧中心装置,取下鼻导管后,关 闭流量表开关 若有胶布痕迹先用松节油、再用乙醇、 最后用干棉签擦拭 9.安置病人,体位舒适 10.记录停氧时间及效果 11.卸表

选用一次性鼻导管、鼻塞、面罩、橡胶12.整理病人,整理用物,终末消毒个管、湿化瓶等应定期更换并及时消毒,防止交叉感染【注意事项】在用氧过程中,要经常巡视氧疗情况,观察病人缺氧状况有无改善,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氧流是否通畅等。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防火、防油、防热、防震。3.严格遵守给氧操作原则,使用前,应先调流量后使用,停用时应拔出鼻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4.鼻导管应每班更换一次,并由另一侧鼻孔插入,可减少鼻粘膜的刺激。鼻腔分泌物多者应及时清除,避免导管堵塞氧气筒内氧气勿用尽,压力表至少要保留5kg/cm2以免灰尘进入筒内,再充气时引起爆炸:对未用或已空的氧气筒应分开放置,并分别标上“满”或“空”标志,以免急用时因搬错而延误抢救病人时机。6.注意是否出现氧疗副作用:如氧中毒、肺不张等。防止交叉感染,保证湿化给氧7.告知病人及家属氧疗的重要性及氧气装置、使用安全知识及注意事项。积极宣传呼吸道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教会病人正确有效的吸氧方法。四、特殊口腔护理【目的】1.保持口腔的清洁、湿润,防止粘膜干燥皲裂。2.防止口臭、牙垢,使病人舒适,促进食欲3.预防口腔感染及并发症,保持口腔正常功能。4。观察口腔内舌苔及口腔粘膜的变化,提供病情动态变化的信息。【评估】1 病人的病情、自理能力、心理反应及合作程度。2病人口腔状况口腔pH值、有无口臭、溃疡、出血、义齿等,长期应用激素或抗生素者有无真菌感染等。9
9 12.整理病人,整理用物,终末消毒 选用一次性鼻导管、鼻塞、面罩、橡胶 管、湿化瓶等应定期更换并及时消毒, 防止交叉感染 【注意事项】 1.在用氧过程中,要经常巡视氧疗情况,观察病人缺氧状况有无改善,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氧 流是否通畅等。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防火、防油、防热、防震。 3.严格遵守给氧操作原则,使用前,应先调流量后使用,停用时应拔出鼻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 4.鼻导管应每班更换一次,并由另一侧鼻孔插入,可减少鼻粘膜的刺激。鼻腔分泌物多者应及 时清除,避免导管堵塞。 5.氧气筒内氧气勿用尽,压力表至少要保留 5kg/cm2 以免灰尘进入筒内,再充气时引起爆炸;对 未用或已空的氧气筒应分开放置,并分别标上“满”或“空”标志,以免急用时因搬错而延误抢救 病人时机。 6.注意是否出现氧疗副作用:如氧中毒、肺不张等。防止交叉感染,保证湿化给氧。 7.告知病人及家属氧疗的重要性及氧气装置、使用安全知识及注意事项。积极宣传呼吸道疾病 的预防保健知识,教会病人正确有效的吸氧方法。 四、特殊口腔护理 【目的】 1. 保持口腔的清洁、湿润,防止粘膜干燥皲裂。 2. 防止口臭、牙垢,使病人舒适,促进食欲。 3. 预防口腔感染及并发症,保持口腔正常功能。 4. 观察口腔内舌苔及口腔粘膜的变化,提供病情动态变化的信息。 【评估】 1 病人的病情、自理能力、心理反应及合作程度。 2 病人口腔状况 口腔 pH 值、有无口臭、溃疡、出血、义齿等,长期应用激素或抗生素者有 无真菌感染等

【操作前准备】士准备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1用物准备2(1)治疗盘:治疗碗(内有含漱口液的棉球数个、弯血管钳、镊子、压舌板)、弯盘、水杯、吸管、手电筒、治疗巾、棉签。必要时备开口器。(2)外用药:液状石蜡、锡类散、冰硼散、西瓜霜、金霉素甘油、制霉菌素甘油等,按需酌情准备。(3)常用漱口溶液:根据口腔pH值、药理作用选用,见表。常用漱口溶液表名称作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预防感染0.02%呋喃西林溶液清洁口腔,广谱抗菌0.02%洗必泰溶液清洁口腔,广谱抗菌复方硼酸溶液(朵贝尔溶液)轻微抑菌,除臭1%~3%过氧化氢溶液遇有机物时,放出新生氧,抗菌、除臭1%~4%碳酸氢钠溶液为碱性溶液,抑制真菌生长2%~3%硼酸溶液为酸性防腐剂,改变细菌的酸碱度,抑菌0. 1%醋酸溶液抑制绿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生长银花甘草漱口液清热解毒、除臭中药藿香煎剂用于口气移臭的病人高效广谱抗菌口泰含漱液(内含0.05%~0.1%洗必泰,0.5%甲硝唑)病人准备病人了解口腔护理的目的和方法;协助病人取舒适的体位。3.环境准备环境清洁安静,病人床旁桌上无多余物品,便于操作。4【操作步骤】口腔护理操作步骤操作步骤要点说明将备齐的用物携至病人床旁桌上,核对床号、姓名★尊重病人,以取得合作1并解释10
10 【操作前准备】 1. 士准备 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 用物准备 (1)治疗盘:治疗碗(内有含漱口液的棉球数个、弯血管钳、镊子、压舌板)、弯盘、水杯、 吸管、手电筒、治疗巾、棉签。必要时备开口器。 (2)外用药:液状石蜡、锡类散、冰硼散、西瓜霜、金霉素甘油、制霉菌素甘油等,按需酌情 准备。 (3)常用漱口溶液:根据口腔 pH 值、药理作用选用,见表 。 表 常用漱口溶液 名称 作用 生理盐水 清洁口腔,预防感染 0.02%呋喃西林溶液 清洁口腔,广谱抗菌 0.02%洗必泰溶液 清洁口腔,广谱抗菌 复方硼酸溶液(朵贝尔溶液) 轻微抑菌,除臭 1%~3%过氧化氢溶液 遇有机物时,放出新生氧,抗菌、除臭 1%~4%碳酸氢钠溶液 为碱性溶液,抑制真菌生长 2%~3%硼酸溶液 为酸性防腐剂,改变细菌的酸碱度,抑菌 0.1%醋酸溶液 抑制绿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生长 银花甘草漱口液 清热解毒、除臭 中药藿香煎剂 用于口气秽臭的病人 口泰含漱液(内含 0.05%~0.1%洗必泰,0.5%甲硝唑) 高效广谱抗菌 3. 病人准备 病人了解口腔护理的目的和方法;协助病人取舒适的体位。 4. 环境准备 环境清洁安静,病人床旁桌上无多余物品,便于操作。 【操作步骤】 口腔护理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要点说明 1. 将备齐的用物携至病人床旁桌上,核对床号、姓名 并解释 尊重病人,以取得合作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黄酮类化合物 Flavonoids(结构分类).ppt
-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黄酮类化合物 Flavonoids(结构定义).pptx
-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实例.pptx
-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黄酮类化合物 Flavonoids(黄酮理化性质).ppt
-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黄酮类化合物 Flavonoids(黄酮显色反应,含习题解).ppt
-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黄酮类化合物 Flavonoids(黄酮显色反应、生物活性).ppt
-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黄酮类化合物 Flavonoids(含结构鉴定练习题解).ppt
-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苯丙素类化合物 phenylpropanoids.ppt
-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色谱分离法 Chromatography.ppt
-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皂苷.ppt
-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分离精制方法——溶剂法及沉淀法.ppt
-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醌类化合物(Quinones).ppt
-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ppt
-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绪论 Chemistr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长春中医药大学:陈新).pptx
-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硅胶柱层析分离SOP(2-2).docx
-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硅胶或聚酰胺薄层检识SOP.docx
-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方案(中药学专业).doc
-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负责人:陈新).doc
-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中药化学成分波谱解析).doc
- 西北大学:《中药炮制学实验》课程授课教案(实验指导).pdf
-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Pharmaceutics of Chinese Medicine.pdf
-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授课教案(文字版).pdf
- 《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GMP基础知识.pdf
-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中药制剂的原辅料.pdf
-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主讲:邱智东).pdf
-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中药调剂.pdf
-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粉碎、筛析、混合.pdf
-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制药卫生.pdf
-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浓缩与干燥.pdf
-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八章 液体药剂.pdf
-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分离(主讲:主讲人:贾艾玲).pdf
-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中药浸提.pdf
-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九章 注射剂(1/2,9.1-9.3).pdf
-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章 外用膏剂.pdf
-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九章 注射剂(2/2,9.4-9.8).pdf
-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浸出制剂.pdf
-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胶剂.pdf
-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散剂.pdf
-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栓剂 suppositories.pdf
-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丸剂.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