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方案(中药学专业)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32
文件大小:214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方案(中药学专业)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教学方案第页单教学目的主要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疑点教学组织形式教具及参考书任课教师元第一章绪论1.《中药化学》(匡海学重点:1.通过青蒿素的发现主编)1.通过对中药化中药化学概念及研和发展实例象理解重学的基本概念和 第一节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究对象、研究内容2.《天然药物化学》(吴点及难点内容、中药化学的概念立军主编)研究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本学科二、中药化学研究对象2.几个重要概念:有2.指导自学3.《中药化学》(五版、中药化学研究内容有一个基本了解。三、效成分、单体、有效六版肖崇厚)部位、药效物质基础3.课后文献阅读4.期刊文献2.通过阅读文献,第二节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化中的作用培养阅读习惯,扩5.《中药、天然药物提、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中的作用大知识面。陈新取纯化工艺研究技术指二、中药化学在中药产业化中的作用难点:导原则》对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化6.《中药、天然药物制中作用的理解。剂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药品注册管理办法》8.《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1顶页

第1页 教 学 方 案 第 页 单 元 教学目的 主要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疑点 教学组织形式 教具及参考书 任课教师 1 1.通过对中药化 学的基本概念和 研究内容的学习, 使学生对本学科 有一个基本了解。 2.通过阅读文献, 培养阅读习惯,扩 大知识面。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中药化学的概念 二、中药化学研究对象 三、中药化学研究内容 第二节 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化 中的作用 一、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中的作用 二、中药化学在中药产业化中的作用 重点: 1 中药化学概念及研 究对象、研究内容 2.几个重要概念:有 效成分、单体、有效 部位、药效物质基础 难点: 对中药化学在中医药 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化 中作用的理解。 1.通过青蒿素的发现 和发展实例,理解重 点及难点内容 2.指导自学 3.课后文献阅读 1.《中药化学》(匡海学 主编) 2.《天然药物化学》(吴 立军主编) 3.《中药化学》(五版、 六版肖崇厚) 4.期刊文献 5.《中药、天然药物提 取纯化工艺研究技术指 导原则》 6.《中药、天然药物制 剂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7.《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8.《中国药典》2015 年 版 陈 新

教学方案第页单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学组织形式教具及参考书任课教师主要教学内容元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1、课堂重点讲授溶剂1《中药化学》(国海学重点:1.通过本单元的主编)学习掌握和熟恶第一节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1、各种提取方法的原提取法:水蒸气蒸馏理。中药化学成分的、中药化学成分类型简介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2.《天然药物化学》(吴类型及主要生物二、名2、传统提取方法:溶法略讲。各类中药化学成分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立军主编)合成途径。剂提取法和水蒸气蒸2、其它三种方法主要第二节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高方法2.通过本单元的馏法。以自学完成,学习效3《中药化学》(五版、学习掌握和熟悉3、新的提取方法以超果以小组形式自学,六版肖崇厚)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陈新传统提取方法和(一)溶剂提取法临界流体萃取法为并上交作业。24.期刊文献例。新的提取方法,了(二)水蒸气蒸馅法难点:解各种提取设备(三)超临界流体萃取法5.《中药化学实用技术》(杨红主编)的应用。各种提取方法的原理(四)超声波提取法及合理选择应用。(五)升华法6《中药提取工艺与设3.通过课后小组(六)组织破碎法备》(卢晓江主编)的讨论培养学生难点:7.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自主学习能力。生物合成途径。试指导丛从书《中药学专文献查阅业知识》查阅关于中药及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向。第2页

第2页 教 学 方 案 第 页 单 元 教学目的 主要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疑点 教学组织形式 教具及参考书 任课教师 2 1.通过本单元的 学习掌握和熟悉 中药化学成分的 类型及主要生物 合成途径。 2.通过本单元的 学习掌握和熟悉 传统提取方法和 新的提取方法,了 解各种提取设备 的应用。 3.通过课后小组 的讨论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 一、中药化学成分类型简介 二、各类中药化学成分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一)溶剂提取法 (二)水蒸气蒸馏法 (三)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四)超声波提取法 (五)升华法 (六)组织破碎法 文献查阅 查阅关于中药及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研究概况与发 展趋向。 重点: 1、各种提取方法的原 理。 2、传统提取方法:溶 剂提取法和水蒸气蒸 馏法。 3、新的提取方法以超 临界流 体萃 取法为 例。 难点: 各种提取方法的原理 及合理选择应用。 难点: 生物合成途径。 1、课堂重点讲授溶剂 提取法;水蒸气蒸馏 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 法略讲。 2、其它三种方法主要 以自学完成,学习效 果以小组形式自学, 并上交作业。 1.《中药化学》(匡海学 主编) 2.《天然药物化学》(吴 立军主编) 3.《中药化学》(五版、 六版肖崇厚) 4.期刊文献 5.《中药化学实用技术》 (杨红主编) 6.《中药提取工艺与设 备》(卢晓江主编) 7.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 试指导丛书《中药学专 业知识》 陈 新

教学方案第页单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学组织形式教具及参考书任课教师主要教学内容元二、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精制方法1、分离方法的讲授是1.《中药化学》(匡海学常用分离方法的量点:以原理配合方法进行主编)原理。(一)常用分高精制方法的原理1、根据物质溶解度差讲解,加强理解。1、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别进行分离及应用方《天然药物化学》(吴2、掌握结晶法、2、根据物质在两相溶液中分配比不同2、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法。立军主编)水/醇法、醇/水3、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讨论自学内容法、碱/酸法、酸/4、根据物质分子大小不同2、根据物质在两相落3.《中药化学》(五版、碱法,熟悉醇/醚5、根据物质的离解程度六版肖崇厚)剂中分配比不同进行3法、醇/丙酮法、分离及液-液萃取法4.期刊文献陈新试剂沉淀法等分(二)常用分高精制方法应用。离方法。掌握液一5.《中药化学实用技术》(杨红主编)液萃取法。1、溶剂法难点:2、沉淀法根据分离原理不同,6.《中药提取工艺与设备》(卢晓江主编)3、分馏法选择合适的分离方4、膜分离法法。7.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5、升华法试指导丛书(中药学专6、结品法业知识》7、色谱分离法思考题:比较各种提取方法和分离方法的特点和应用范围。第3页

第3页 教 学 方 案 第 页 单 元 教学目的 主要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疑点 教学组织形式 教具及参考书 任课教师 3 常用分离方法的 原理。 2、掌握结晶法、 水/醇法、醇/水 法、碱/酸法、酸/ 碱法,熟悉醇/醚 法、醇/丙酮法、 试剂沉淀法等分 离方法。掌握液- 液萃取法。 二、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精制方法 (一)常用分离精制方法的原理 1、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 2、根据物质在两相溶液中分配比不同 3、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 4、根据物质分子大小不同 5、根据物质的离解程度 (二)常用分离精制方法 1、溶剂法 2、沉淀法 3、分馏法 4、膜分离法 5、升华法 6、结晶法 7、色谱分离法 思考题:比较各种提取方法和分离方法的特点和应 用范围。 重点: 1、根据物质溶解度差 别进行分离及应用方 法。 2、根据物质在两相溶 剂中分配比不同进行 分离及液-液萃取法 应用。 难点: 根据分离原理不同, 选择合适的分离方 法。 1、分离方法的讲授是 以原理配合方法进行 讲解,加强理解。 2、以学习小组的形式 讨论自学内容 1.《中药化学》(匡海学 主编) 2.《天然药物化学》(吴 立军主编) 3.《中药化学》(五版、 六版肖崇厚) 4.期刊文献 5.《中药化学实用技术》 (杨红主编) 6.《中药提取工艺与设 备》(卢晓江主编) 7.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 试指导丛书《中药学专 业知识》 陈 新

教学方案第页单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学组织形式教具及参考书任课教师主要教学内容元1、通过本单元的1.课堂讲授为主。学习,掌握和熟悉第三节直点:中药有效成分化学结构的研究方法1《中药化学》(国海学中药化学成分结1、化合物纯度的测定2.以学习小组的形式主编)构研究常用方法1、化合物纯度的测定方法。讨论学习新技术引用。2、通过课后小组22.《天然药物化学》(吴、结构研究程序2、光谱测定技术。的讨论培养学生立军主编)4自主学习能力。3、结构研究中的主要方法难点:3.《中药化学》(五版、红外光谱光谱综合解析。六版肖崇厚)陈新紫外光谱4.期刊文献核磁共振质谱5.《中药化学实用技术》(杨红主编)旋光谱圆二色谱6.《中药提取工艺与设备》(卢晓江主编)7.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指导丛书《中药学专业知识》第4页

第4页 教 学 方 案 第 页 单 元 教学目的 主要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疑点 教学组织形式 教具及参考书 任课教师 4 1、通过本单元的 学习,掌握和熟悉 中药化学成分结 构研究常用方法 2、通过课后小组 的讨论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节 中药有效成分化学结构的研究方法 1、化合物纯度的测定 2、结构研究程序 3、结构研究中的主要方法 红外光谱 紫外光谱 核磁共振 质谱 旋光谱 圆二色谱 重点: 1、化合物纯度的测定 方法。 2、光谱测定技术。 难点: 光谱综合解析。 1.课堂讲授为主。 2.以学习小组的形式 讨论学 习新 技术引 用。 1.《中药化学》(匡海学 主编) 2.《天然药物化学》(吴 立军主编) 3.《中药化学》(五版、 六版肖崇厚) 4.期刊文献 5.《中药化学实用技术》 (杨红主编) 6.《中药提取工艺与设 备》(卢晓江主编) 7.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 试指导丛书《中药学专 业知识》 陈新

教学方案第页单教学目的主要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疑点教学组织形式教具及参考书任课教师元1、课堂讲授为主。1.《中药化学》(匡海学1、通过本单元的第二章糖和类化合物重点:主编)学习,掌握和熟悉第一节糖类化合物2、以学习小组的形式1.糖及苷结构定义常用分离方法。一、 糖的分类查阅文献和进行讨苷的概念、分类。陈新2.《天然药物化学》(吴二、代表性化合物论。5立军主编)2、掌握新技术膜 第二节苷类化合物2.苷类的性质。分离的方法。3.《中药化学》(五版、一、苷的概念六版肖崇厚)3、通过课后小组二、苷的分类及代表性化合物难点:4.期刊文献的讨论培养学生三、苷类一般性质糖的结构。5.《中药化学实用技术》自主学习能力。(杨红主编)《中药提取工艺与设备》(卢晓江主编)7.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指导丛书《中药学专业知识》第5页

第5页 教 学 方 案 第 页 单 元 教学目的 主要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疑点 教学组织形式 教具及参考书 任课教师 5 1、通过本单元的 学习,掌握和熟悉 常用分离方法。 2、掌握新技术膜 分离的方法。 3、通过课后小组 的讨论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章 糖和苷类化合物 第一节 糖类化合物 一、糖的分类 二、代表性化合物 第二节 苷类化合物 一、苷的概念 二、苷的分类及代表性化合物 三、苷类一般性质 重点: 1.糖及苷结构定义 苷的概念、分类。 2.苷类的性质。 难点: 糖的结构。 1、课堂讲授为主。 2、以学习小组的形式 查阅文 献和 进行讨 论。 1.《中药化学》(匡海学 主编) 2.《天然药物化学》(吴 立军主编) 3.《中药化学》(五版、 六版肖崇厚) 4.期刊文献 5.《中药化学实用技术》 (杨红主编) 6.《中药提取工艺与设 备》(卢晓江主编) 7.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 试指导丛书《中药学专 业知识》 陈新

教学方案第页单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学组织形式教具及参考书任课教师主要教学内容元1、课堂讲投为主。1.《中药化学》(匡海学1.掌握化合物纯四、谷键裂解方法直点:主编)度的测定及结构2、以学习小组的形式1、甘键的裂解。查阅文献和进行讨研究的一般程序:五、苷类提取通法2.《天然药物化学》(吴2、誉类化合物的提取论。熟悉结构研究的陈新立军主编)分离通法及主要检识光谱技术及光谱六、糖和类检识方法解析的步骤。方法。3.《中药化学》(五版、6七、苷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六版肖崇厚)2.了解光谱新技难点:4.期刊文献术。1、酸水解原理及难5.《中药化学实用技术》易。(杨红主编)2、苷键裂解条件的选6.《现代有机波谱分析》(张华主编)7.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3、苷键裂解的应用。试指导丛书《中药学专业知识》第6页

第6页 教 学 方 案 第 页 单 元 教学目的 主要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疑点 教学组织形式 教具及参考书 任课教师 6 1.掌握化合物纯 度的测定及结构 研究的一般程序; 熟悉结构研究的 光谱技术及光谱 解析的步骤。 2.了解光谱新技 术。 四、苷键裂解方法 五、苷类提取通法 六、糖和苷类检识方法 七、苷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重点: 1、苷键的裂解。 2、苷类化合物的提取 分离通法及主要检识 方法。 难点: 1、酸水解原理及难 易。 2、苷键裂解条件的选 择。 3、苷键裂解的应用。 1、课堂讲授为主。 2、以学习小组的形式 查阅文 献和 进行讨 论。 1.《中药化学》(匡海学 主编) 2.《天然药物化学》(吴 立军主编) 3.《中药化学》(五版、 六版肖崇厚) 4.期刊文献 5.《中药化学实用技术》 (杨红主编) 6.《现代有机波谱分析》 (张华主编) 7.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 试指导丛书《中药学专 业知识》 陈新

教学方案第页单教学目的主要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疑点教学组织形式教具及参考书任课教师元1、课堂讲授为主。《中药化学》(匡海学1.通过本次课的第四章酸类化合物量点:主编)学习掌握苷类化 第一节概述1.醒类化合物的结构2、以学习小组的形式陈新特征及分类。查阅文献和进行讨合物的概念、分一、醒类化合物结构定义2.《天然药物化学》(吴类:熟悉一般性二、含有醒类化合物的中药2.醒类化合物的溶解论。立军主编)质。第二节类化合物结构分类性及酸性第三节鼠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3.典型的颜色反应3.《中药化学》(五版、72.通过课后小组1、性状-Brontragers反应。六版肖崇厚)的讨论培养学生2、升华性4.期刊文献难点:3、溶解性自主学习能力。4、酸性1. 理解结构与性质的5.《中药化学实用技术》(杨红主编)5、重要的呈色反应关系。6《中药提取工艺与设思考题:备》(卢晓江主编)含有醒类化合物的中药其共同具有的功效是什么?(有机化学》.是否可推测醒类化合物是其药效的物质基础(张执侯主编)第7页

第7页 教 学 方 案 第 页 单 元 教学目的 主要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疑点 教学组织形式 教具及参考书 任课教师 7 1.通过本次课的 学习掌握苷类化 合物的概念、分 类;熟悉一般性 质。 2.通过课后小组 的讨论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第四章 醌类化合物 第一节 概述 一、醌类化合物结构定义 二、含有醌类化合物的中药 第二节醌类化合物结构分类 第三节 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1、性状 2、升华性 3、溶解性 4、酸性 5、重要的呈色反应 思考题: 含有醌类化合物的中药其共同具有的功效是什么? 是否可推测醌类化合物是其药效的物质基础 重点: 1.醌类化合物的结构 特征及分类。 2.醌类化合物的溶解 性及酸性 3.典型 的颜 色反应 -Brontragers 反应。 难点: 1.理解结构与性质的 关系。 1、课堂讲授为主。 2、以学习小组的形式 查阅文 献和 进行讨 论。 1 1.《中药化学》(匡海学 主编) 2.《天然药物化学》(吴 立军主编) 3.《中药化学》(五版、 六版肖崇厚) 4.期刊文献 5.《中药化学实用技术》 (杨红主编) 6.《中药提取工艺与设 备》(卢晓江主编) 7. 《有机化学》 (张执侯主编) 陈新

教学方案第页单教学目的主要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疑点教学组织形式任课教师教具及参考书元课堂讲授为主。1.《中药化学》1、通过本次课的第四节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高直点:(国海学主编)学习掌握苷类化1.溶剂提取法2、课堂讨论。、一、提取方法合物的裂解方法、2.碱提酸沉法2.《天然药物化学》提取通法和检识1、溶剂提取法3.PH梯度萃取法(吴立军主编)方法。2、碱提酸沉法83.《中药化学》难点:3、水蒸气蒸馏法(五版、六版肖崇厚)2、通过课后小组1、PH梯度举取法原陈新1.期刊文献的讨论培养学生二、分离方法理及操作。自主学习能力。1、溶剂法2、根据理化性质设计5.《中药化学实用技术》2、PH梯度萃取法提取分离方案。(杨红主编)3、色谱法6.《中药提取工艺与设1.掌握醒类化合备》(卢晓江主编)第五节实例物的检识方法7.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1、大黄试指导丛书《中药学专2.熟恶醒类化合2、丹参业知识》物的结构鉴定3、紫草第8页

第8页 教 学 方 案 第 页 单 元 教学目的 主要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疑点 教学组织形式 教具及参考书 任课教师 8 1、通过本次课的 学习掌握苷类化 合物的裂解方法、 提取通法和检识 方法。 2、通过课后小组 的讨论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1.掌握醌类化合 物的检识方法 2.熟悉醌类化合 物的结构鉴定 第四节 醌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一、提取方法 1、 溶剂提取法 2、 碱提酸沉法 3、 水蒸气蒸馏法 二、分离方法 1、溶剂法 2、PH梯度萃取法 3、色谱法 第五节 实例 1、大黄 2、丹参 3、紫草 重点: 1.溶剂提取法 2.碱提酸沉法 3.PH 梯度萃取法 难点: 1、PH 梯度萃取法原 理及操作。 2、根据理化性质设计 提取分离方案。 课堂讲授为主。 2、课堂讨论。 1.《中药化学》 (匡海学主编) 2.《天然药物化学》 (吴立军主编) 3.《中药化学》 (五版、六版肖崇厚) 4.期刊文献 5.《中药化学实用技术》 (杨红主编) 6.《中药提取工艺与设 备》(卢晓江主编) 7.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 试指导丛书《中药学专 业知识》 陈新

教学方案第页单教学目的主要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疑点教学组织形式教具及参考书任课教师元1.课堂讲投为主。1.《中药化学》置点2.采用启发式、比较第五节醒类化合物的检识及结构鉴定(匡海学主编)式教学方法。理化检识方法1.理化检识《天然药物化学》2难点(吴立军主编)1.通过本次课的2.色谱检识配类化合物的IR光9《中药化学》学习掌握醒类化谱应用(五版、六版肖崇厚)陈新合物的主要理化3.结构研究4.期刊文献性质。5.《中药化学实用技术》2.掌握醒类化合(杨红主编)物的结构特征及《中药提取工艺与设代表性化合物。备》(卢晓江主编)3.通过本次课的7.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指导丛书《中药学专学习掌握醒类化业知识》合物的主要理化性质。第页

第9页 教 学 方 案 第 页 单 元 教学目的 主要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疑点 教学组织形式 教具及参考书 任课教师 9 1 1.通过本次课的 学习掌握醌类化 合物的主要理化 性质。 2.掌握醌类化合 物的结构特征及 代表性化合物。 3.通过本次课的 学习掌握醌类化 合物的主要理化 性质。 第五节 醌类化合物的检识及结构鉴定 1.理化检识 2.色谱检识 3.结构研究 重点 理化检识方法 难点 醌类化合物的 IR 光 谱应用 1.课堂讲授为主。 2.采用启发式、比较 式教学方法。 1.《中药化学》 (匡海学主编) 2.《天然药物化学》 (吴立军主编) 3.《中药化学》 (五版、六版肖崇厚) 4.期刊文献 5.《中药化学实用技术》 (杨红主编) 6.《中药提取工艺与设 备》(卢晓江主编) 7.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 试指导丛书《中药学专 业知识》 陈新

教学方案第页单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学组织形式任课教师主要教学内容教具及参考书元1.课堂讲投为主。陈新《中药化学》直点:第五章苯丙素类化合物(国海学主编)第一节概述2.采用启发式、比较1.结构分类。一、苯丙素类化合物结构定义式教学方法。2.《天然药物化学》2.香豆素类化合物内二、含有苯丙素类化合物的中药(吴立军主编)1.掌握醒类化合第二节香豆素类酯的性质:溶解性。10《中药化学》物的提取分离常一、香豆素类化合物结构特征及分类(五版、六版肖崇厚)难点:用方法的原理:了二、香豆素类化合物理化性质4.期刊文献解新的提取技术。1、性状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荧光系。5.《中药化学实用技术》3、溶解性(杨红主编)2.掌握配类化合4、内酯性质5.《中药提取工艺与设物的提取分离常5、重要显色反应备》(卢晓江主编)用方法并应用。思考题:7.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指导丛书《中药学专3.掌握中药化学比较香豆素类化合物与葱醒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有何业知识》的学习方法。不同?第10页

第10页 教 学 方 案 第 页 单 元 教学目的 主要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疑点 教学组织形式 教具及参考书 任课教师 10 1.掌握醌类化合 物的提取分离常 用方法的原理;了 解新的提取技术。 2.掌握醌类化合 物的提取分离常 用方法并应用。 3.掌握中药化学 的学习方法。 第五章 苯丙素类化合物 第一节 概述 一、苯丙素类化合物结构定义 二、含有苯丙素类化合物的中药 第二节 香豆素类 一、香豆素类化合物结构特征及分类 二、香豆素类化合物理化性质 1、性状 2、荧光 3、溶解性 4、内酯性质 5、重要显色反应 思考题: 比较香豆素类化合物与蒽醌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有何 不同? 重点: 1.结构分类。 2.香豆素类化合物内 酯的性质;溶解性。 难点: 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 系。 1.课堂讲授为主。 2.采用启发式、比较 式教学方法。 1.《中药化学》 (匡海学主编) 2.《天然药物化学》 (吴立军主编) 3.《中药化学》 (五版、六版肖崇厚) 4.期刊文献 5.《中药化学实用技术》 (杨红主编) 6.《中药提取工艺与设 备》(卢晓江主编) 7.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 试指导丛书《中药学专 业知识》 陈新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