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齐齐哈尔大学:《食品技术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膜分离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62
文件大小:3.04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齐齐哈尔大学:《食品技术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膜分离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膜分离

膜 分 离  膜的基本概念  膜分离的分类与特点  反渗透与超滤  电渗析  膜分离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膜 分 离  膜的基本概念  膜分离的分类与特点  反渗透与超滤  电渗析  膜分离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第一节 膜的基本概念 ➢ 一、膜的最初发展概况 ➢1748年,首次应用动物膜进行了扩散试验,认识了 渗透现象 ➢1867年,首次应用合成膜成功地进行了渗透试验。 ➢本世纪50年代初期,经研究发现,醋酸纤维素膜具 有良好的透水和脱盐的特性,因此成为脱盐处理首 选的合成膜。 ➢70年代中期,出现了一大批耐高温、耐极端pH值的 非醋酸纤维膜。目前最先进的陶瓷超滤微孔膜。 ➢膜的发展极大地拓宽了膜分离技术的应用范围。目 前,膜分离已广泛地应用在食品、生物、化工、制 药、电子、纺织和环保等部门。 ➢食品工业而言,膜分离技术已成功地用在分离、浓 缩、提纯和副产品回收等操作

第一节 膜的基本概念 ➢ 一、膜的最初发展概况 ➢1748年,首次应用动物膜进行了扩散试验,认识了 渗透现象 ➢1867年,首次应用合成膜成功地进行了渗透试验。 ➢本世纪50年代初期,经研究发现,醋酸纤维素膜具 有良好的透水和脱盐的特性,因此成为脱盐处理首 选的合成膜。 ➢70年代中期,出现了一大批耐高温、耐极端pH值的 非醋酸纤维膜。目前最先进的陶瓷超滤微孔膜。 ➢膜的发展极大地拓宽了膜分离技术的应用范围。目 前,膜分离已广泛地应用在食品、生物、化工、制 药、电子、纺织和环保等部门。 ➢食品工业而言,膜分离技术已成功地用在分离、浓 缩、提纯和副产品回收等操作

二、膜分离的基本概念  1、定义: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膜、以外界 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 组分的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 或富集的方法,统称膜分离法

二、膜分离的基本概念  1、定义: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膜、以外界 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 组分的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 或富集的方法,统称膜分离法

2、膜的基本概念  如果在一个流体相内或两个流体相之间有一薄 层凝聚相物质将流体相分隔成两部分,那这一 薄层就是膜。  这里所谓的凝聚相物质可以是固态的、液态或 气态,被膜所隔开的流体可以是液态或气态。  膜本身可以是均匀的单一相,也可以是由两相 以上的凝聚态物质所构成的复合体

2、膜的基本概念  如果在一个流体相内或两个流体相之间有一薄 层凝聚相物质将流体相分隔成两部分,那这一 薄层就是膜。  这里所谓的凝聚相物质可以是固态的、液态或 气态,被膜所隔开的流体可以是液态或气态。  膜本身可以是均匀的单一相,也可以是由两相 以上的凝聚态物质所构成的复合体

三、膜分离的分类  膜分离主要包括 ➢ 渗透 ➢ 反渗透 ➢ 超滤:膜孔径1~20nm 微滤0.02~10μm ➢ 透析:半透膜厚度为10~20μm ➢ 电渗析 ➢ 液膜技术 ➢ 气体渗透 ➢ 渗透蒸发 ➢ 本章主要讨论反渗透、超滤与电渗析

三、膜分离的分类  膜分离主要包括 ➢ 渗透 ➢ 反渗透 ➢ 超滤:膜孔径1~20nm 微滤0.02~10μm ➢ 透析:半透膜厚度为10~20μm ➢ 电渗析 ➢ 液膜技术 ➢ 气体渗透 ➢ 渗透蒸发 ➢ 本章主要讨论反渗透、超滤与电渗析

四、膜分离的特点  膜分离过程不发生相变化、能耗要低。  膜分离过程是在常温下进行,特别适用于热敏 性物质,如果汁、酶或药品等的分离、分级、 浓缩与富集。  膜分离适用于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病毒、细菌 到微粒的广泛范围;而且还适用于许多特殊溶液 体系的分离,如溶液中大分子与无机盐的分离、 一些共沸物或近沸点体系的分离等。  由于只是用压力作为膜分离的推动力,因此具 有装置简单、操作容易、易于控制与维修等优 点

四、膜分离的特点  膜分离过程不发生相变化、能耗要低。  膜分离过程是在常温下进行,特别适用于热敏 性物质,如果汁、酶或药品等的分离、分级、 浓缩与富集。  膜分离适用于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病毒、细菌 到微粒的广泛范围;而且还适用于许多特殊溶液 体系的分离,如溶液中大分子与无机盐的分离、 一些共沸物或近沸点体系的分离等。  由于只是用压力作为膜分离的推动力,因此具 有装置简单、操作容易、易于控制与维修等优 点

第二节 反渗透与超滤  一、反渗透与超滤基本概念  1、反渗透:如果在膜的两侧施加一个逆向的 压强差,使其大于渗透平衡时的压强差,就会 出现溶剂倒流现象,使浓度较高的溶液进一步 得到浓缩的现象称为“反渗透”  2、超滤:在静压差的推动下,原料液中的溶 剂及小分子溶质从高压进料液侧透过膜进入低 压侧,而大分子组分则被膜所阻留而增浓的现 象

第二节 反渗透与超滤  一、反渗透与超滤基本概念  1、反渗透:如果在膜的两侧施加一个逆向的 压强差,使其大于渗透平衡时的压强差,就会 出现溶剂倒流现象,使浓度较高的溶液进一步 得到浓缩的现象称为“反渗透”  2、超滤:在静压差的推动下,原料液中的溶 剂及小分子溶质从高压进料液侧透过膜进入低 压侧,而大分子组分则被膜所阻留而增浓的现 象

 3、透水速率或透过速度 (Flux):单位时间内 通过单位面积膜的液体体积或质量,单位是 m3 /(m2·h)或kg/(m2·d)。  4、可透度 (Permeability):是在单位时间、单 位膜面积与单位推动力作用下通过膜的组分数 量与膜厚度的乘积。是某一种组分或某一体积 溶液透膜传质的能力。  5、选择性(Selectivity):为各种组分可透度 的比值  6、脱除率(Rejection)和脱除比 :

 3、透水速率或透过速度 (Flux):单位时间内 通过单位面积膜的液体体积或质量,单位是 m3 /(m2·h)或kg/(m2·d)。  4、可透度 (Permeability):是在单位时间、单 位膜面积与单位推动力作用下通过膜的组分数 量与膜厚度的乘积。是某一种组分或某一体积 溶液透膜传质的能力。  5、选择性(Selectivity):为各种组分可透度 的比值  6、脱除率(Rejection)和脱除比 :

二、反渗透和超滤的基本原理  1、反渗透是利用反渗透膜选择性的只能透过溶 剂(通常是水)的性质,对溶液施加压力以克 服溶液的渗透压,使溶剂通过反渗透膜而从溶 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 用一张膜将1、2两种 溶液分开,由于受膜 两侧溶液浓度及压强 的影响,将出现下列 现象:  a:渗透  b:渗透平衡  c: 反渗透

二、反渗透和超滤的基本原理  1、反渗透是利用反渗透膜选择性的只能透过溶 剂(通常是水)的性质,对溶液施加压力以克 服溶液的渗透压,使溶剂通过反渗透膜而从溶 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 用一张膜将1、2两种 溶液分开,由于受膜 两侧溶液浓度及压强 的影响,将出现下列 现象:  a:渗透  b:渗透平衡  c: 反渗透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