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4.4螺栓组受力分析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第7讲次第四章螺纹联接及螺旋传动4-4螺栓组受力分析授课题目4-5提高螺栓连接强度的措施4-6螺旋传动【目的要求】掌握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各种措施;[重点】螺纹联接强度计算、结构设计以及受力分析的方法;【难点】螺纹组联接受力分析:内容第四章螺纹联接及螺旋传动4-4螺栓组受力分析第三节讲的是单个螺栓联接中,螺栓的强度问题,主要是螺栓杆的强度。其中载荷是单个螺栓受到的轴向力或横向力。实际中,螺栓联接往往是成组使用,而成组使用的螺栓联接(螺栓组)中,各个螺栓的受力往往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进行受力分析。主要任务是:分析找出其中受力最大的螺栓及其所受的工作载荷。(以便最大载荷计算螺栓强度)。①各螺栓的尺寸规格、性能等级应均取一致。螺栓组设计中:②各螺栓的预紧力均一样(F一样)。③各螺栓应均匀布置。例如:圆周上均布螺的个数应便于等分圆周。①被联接件是刚体,不变形分析中假设:3②各螺栓的刚度相同③螺栓的变形在弹性范围之内下边介绍螺栓组几种基本(受力)形式下的受力分析。一、受轴向力F的螺栓组所受轴向力通过螺栓组形心时,各螺栓受的工作载荷相等。F=即:(Z——螺栓数目)Z*注:求出F后,再考虑所受的预紧力,计算F。→计算螺栓的强度。*当所受轴向力不通过形心时,应向形心简化后,再计算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 第 7 讲次 授课题目 第四章 螺纹联接及螺旋传动 4-4 螺栓组受力分析 4-5 提高螺栓连接强度的措施 4-6 螺旋传动 【目的要求】 掌握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各种措施; 【重 点】 螺纹联接强度计算、结构设计以及受力分析的方法; 【难 点】 螺纹组联接受力分析; 内 容 第四章 螺纹联接及螺旋传动 4-4 螺栓组受力分析 第三节讲的是单个螺栓联接中,螺栓的强度问题,主要是螺栓杆的强度。其中载荷是单个螺栓受到 的轴向力或横向力。实际中,螺栓联接往往是成组使用,而成组使用的螺栓联接(螺栓组)中,各 个螺栓的受力往往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进行受力分析。 主要任务是:分析找出其中受力最大的螺栓及其所受的工作载荷。 ( 以便最大载荷计算螺栓强度)。 螺栓组设计中: ③各螺栓应均匀布置。例如:圆周上均布螺栓的个数应便于等分圆周。 ②各螺栓的预紧力均一样( 一样)。 ①各螺栓的尺寸规格、性能等级应均取一致。 F‘ 分析中假设: ③螺栓的变形在弹性范围之内 ②各螺栓的刚度相同 ①被联接件是刚体,不变形 下边介绍螺栓组几种基本(受力)形式下的受力分析。 一、受轴向力 FΣ的螺栓组 所受轴向力通过螺栓组形心时,各螺栓受的工作载荷相等。 即: Z F F = ( Z——螺栓数目) *注:求出 F 后,再考虑所受的预紧力,计算 F0 →计算 螺栓的强度。 *当所受轴向力不通过形心时,应向形心简化后,再计算。 F P F F

二、受横向力F的螺栓组1.普通螺栓(受拉)各螺栓只受预紧力F,靠接合面间产生的摩擦力来传递载荷通过形心的Fsz。F2假设:各螺栓联接接合面的摩擦力相等并集中在螺栓中心处,则根据板的平衡条件得:kf.FsF所需预紧力us'm·Z式中:μ,—一接合面的摩擦系数,见教材。m一一接合面的数目Z一一螺栓数k,一一可靠性系数,考虑摩擦力不稳定性★注:当Z=1,m=1,取μ,=0.15,k,=1.2时,所需F=8R。可见,这种联接所需的F"很大。一一这是它的主要缺点。2.铰质孔用螺栓(受剪)靠螺栓受剪切和螺栓与孔壁相互挤压传递载荷。一般忽略紧产生的摩擦力。假设(在横向力Fs通过螺栓组形心的前提下)各螺栓所受的横向工作载荷均相等:为F。F-Fs则Z*注意:考虑到由于板是弹性体,所以沿受力(R)方向上,各螺栓所受剪力不均匀。FSX(两端螺栓受剪力比中间的大)。所以,沿载荷方向布置的螺栓数不宜太多。一般不超过6个。如R不通过螺栓组形心,则应先向形心简化后计算。三、受工作转矩T1.普通螺栓:螺栓只受F,靠摩擦力承受T。(O是板的旋转中心,亦即转矩T的作用中心)
二、受横向力 FsΣ 的螺栓组 1.普通螺栓(受拉) 各螺栓只受预紧力 ' F ,靠接合面间产生的摩 擦力来传递载荷通过形心的 FsΣ。 假设:各螺栓联接接合面的摩擦力相等并集 中在螺栓中心处,则根据板的平衡条件得: 所需预紧力 m Z k F F s f s = ' 式中: s ——接合面的摩擦系数,见教材。 m—-接合面的数目 Z—-螺栓数 f k —-可靠性系数,考虑摩擦力不稳定性 *注:当 Z=1,m=1,取 s =0.15, f k =1.2 时,所需 ' F =8R。可见,这种联接所需的 ' F 很大。——这是它的主要缺点。 2.铰质孔用螺栓(受剪) 靠螺栓受剪切和螺栓与孔壁相互挤压传递载荷。一般忽略拧紧产生的摩擦力。 假设(在横向力 FsΣ 通过螺栓组形心的前提下)各螺栓所受的横向工作载荷均相等:为 Fs 。 则 Z F F s s = *注意:考虑到由于板是弹性体,所以沿 受力(R)方向上,各螺栓所受剪力不均匀。 (两端螺栓受剪力比中间的大)。所以,沿载 荷方向布置的螺栓数不宜太多。一般不超过 6 个。 如 R 不通过螺栓组形心,则应先向形心简化后计算。 三、受工作转矩 T 1.普通螺栓: 螺栓只受 ' F ,靠摩擦力承受 T。 (O 是板的旋转中心,亦即转矩 T 的作用中心)

us.Fr+μF'r+...+μsF"r.=k,.Tk,TF'=所需要预紧力:μ,(ri+r +...+r.)式中:μ,和k,(可靠性系数)见前述。④由+Fs22.受剪螺栓(靠螺栓受剪承受转矩T)中①中每个螺栓所受的横向力用F,表示。F与螺栓中心至底板旋转中心的连线垂直。(忽略:预紧力产生的摩擦力)。则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得:Fr+Fr+...+Fr=T根据螺栓的变形协调条件:螺栓的剪切变形量与其中心至底板旋转中心的距离成成正比,又由于各螺栓所受的剪力也与螺栓中心至底板旋转中心的距离成正比。即:F_F2--!Fs②变形协调条件:rrr.联立①和②可求出,Fl,F2,…F等。其中受力最大的螺栓(图中1,4,5,8)所受的横向(剪)力为T-ImexFmx=Fsl=Fs4=Fss=F8 =r?+r? +...+r?注:联接的设计中,按上述所受最大载荷进行强度计算:T也相等。例如:联轴器的法兰盖,各螺栓:r=rz=…=rmx,则各螺栓的力:F,Z.r
1 ' F r s + 2 ' F r s +.+ s z F r ' = k f T 所需要预紧力: ( . ) ' s 1 2 z f r r r k T F + + + = 式中: s 和 f k (可靠性系数)见前述。 2.受剪螺栓(靠螺栓受剪承受转矩 T) 每个螺栓所受的横向力用 Fsi 表示。 Fsi 与 螺栓中心至底板旋转中心的连线垂直。(忽略: 预紧力产生的摩擦力)。 则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得: 1 1 F r s + 2 2 F r s +.+ sz z F r =T ① 根据螺栓的变形协调条件: 螺栓的剪切变形量与其中心至底板旋转中心的距离成成正 比,又由于各螺栓所受的剪力也与螺栓中心至底板旋转中心的距离成正比。即: 变形协调条件: 1 1 r Fs = 2 2 r Fs =.= z sz r F ② 联立①和②可求出, Fs1, Fs2 ,. Fsz 等。 其中受力最大的螺栓(图中 1,4,5,8)所受的横向(剪)力为: 2 2 2 2 1 max max 1 4 5 8 s s s s s r r r T r F F F F F + + + = = = = = 注:联接的设计中,按上述所受最大载荷进行强度计算: 例如:联轴器的法兰盖,各螺栓: 1 r = 2 r =.= max r ,则各螺栓的力: Z r T Fs = 也相等。 Fs2 Fs1 O T r1 r2

四、受翻转力矩M的螺栓组假设:底板为刚体,基座为弹性体。所受翻转力矩M的轴线用0一0表示。各螺栓中心到o一o轴线的距离用r表示。各螺栓所受工作拉力为轴向力:用F、FF表示。由静力平衡条件得①Fr+Fr+..+Fr=M由变形协调条件:各螺栓的拉伸变形量与螺栓中心至底板翻转轴线0一o的距离成正比。又因为刚度相同。由此可推出:各螺栓所受的工作载荷与螺栓中心到翻转轴线距离成正比。即:F_F-.-F②rnr.联立和②可求出,F,F2,…F等。其中到o一o轴线最远的螺栓受工作载荷最大:M-rmxFmx = F = Fio=7r?+r?+...+r?同样,求出最大工作载荷Fx后,再考虑预紧力F,求出F。。二进行强度计算。注意:①对图中情况,左侧各螺栓所受工作载荷为轴向拉力。使F增大。右侧各螺栓所受工作载荷则为底板在螺栓处所受的压力。反而会使F。减小。(计算F。=F+F时,F应为“负值”。)②位于0一0轴线上的螺栓受工作载荷为0。4-5提高螺栓连接强度的措施分析影响螺栓连接强度的因素,从而提出提高联接强度的措施。这对于螺纹联接的设计也是很重要的。螺纹联接的强度,主要取决于螺栓的强度。影响螺栓强度的因素很多,有材料、结构、尺寸、制造、工艺等。实际设计中,通常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来提高联接的强度
四、受翻转力矩 M 的螺栓组 假设:底板为刚体,基座为弹性体。 所受 翻转力矩 M 的轴线用 o-o 表示。 各螺栓中心到 o-o 轴线的距离用 r 表示。 各螺栓所受工作拉力为轴向力:用 F1、F2 . F z 表示。 由静力平衡条件得 1 1 F r + 2 2 F r +.+ z z F r =M ① 由变形协调条件:各螺栓的拉伸变形量与螺栓中心至底板翻转轴线 o-o 的距离成正比。又 因为 刚度相同。由此可推出:各螺栓所受的工作载荷与螺栓中心到翻转轴线距离成正比。即: 1 1 r F = 2 2 r F =.= z z r F ② 联立①和②可求出, F1 , F2 ,. F z 等。其中到 o-o 轴线最远的螺栓受工作载荷最大: 2 2 2 2 1 max max 1 10 z r r r M r F F F + + + = = = 同样,求出最大工作载荷 Fmax 后,再考虑预紧力 ' F ,求出 F0 。 进行强度计算。 注意:① 对图中情况,左侧各螺栓所受工作载荷为轴向拉力。使 F0 增大。右侧各螺栓所受 工作载荷则为底板在螺栓处所受的压力。反而会使 F0 减小。(计算 F = F + F " 0 时, F 应为“负 值”。) ② 位于 o-o 轴线上的螺栓受工作载荷为 0。 4-5 提高螺栓连接强度的措施 分析影响螺栓连接强度的因素,从而提出提高联接强度的措施。这对于螺纹联接的设计也是 很重要的。 螺纹联接的强度,主要取决于螺栓的强度。影响螺栓强度的因素很多,有材料、结构、尺寸、 制造、工艺等。实际设计中,通常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来提高联接的强度。 M O F1 F2 F3 F4 r3 r1 r2 r4

一、改善螺纹牙之间的受力分布:对于普通螺母。工作中螺栓受拉,使螺距增大,而螺母受压,其螺距减小。导致螺栓、螺母产生了螺距差。这样,旋合的螺栓和螺母的各圈螺纹牙不能都保持良好的接触,那么,各圈螺纹牙所分担的载荷就不相等。(如教材中图所示)。理论分析和实践都表明:从螺母支撑面算起第一圈受载荷最大。以后各圈依次减小。第10圈后的各圈几乎不受力。【所以采用加厚螺母,增加旋合圈数,对提高连接强度并没有多少作用。改善措施:(见教材上的图:)①设计中,普通螺母圈数不要超过10。②采用悬置螺母,环槽螺母,或内斜螺母(改变牙的刚度)。(见教材图)前两者,工作中螺母受拉。与螺栓螺距差减小。③采用钢丝螺套一一也可以减轻螺纹牙的受力不均,并可以减轻冲击、振动。这些措施多可以提高螺栓的疲劳强度。二、减小应力幅(可提高疲劳强度)影响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变应力中的应力幅,。个,则越易产生疲劳破坏。。,则可以提高疲劳强度。由螺栓总拉力:F。=F+CF可以看出,当工作拉力F变化时,C, +C2CF)这一部分是变化的。此部分减小,就可以使。。显然:相对刚度只会引起(C, +C2C一越小,则可提高疲劳强度。由此可见:措施为;C, +C2①减小CI(见教材上的图)②增大C(见教材上的图)三、减小附加弯曲应力(影响静强度)见教材上的图6-17。此结构会产生附加弯曲应力。为了避免产生附加弯曲应力,可以采用①采用球面垫圈②采用斜垫圈如下措施:(见教材上的图)③采用凸台,或沉头座以上方法可以保持螺母支撑面见有良好的接触
一、改善螺纹牙之间的受力分布: 对于普通螺母。工作中螺栓受拉,使螺距增大,而螺母受压,其螺距减小。导致螺栓、螺母 产生了螺距差。这样,旋合的螺栓和螺母的各圈螺纹牙不能都保持良好的接触,那么,各圈螺纹 牙所分担的载荷就不相等。(如教材中图 所示)。理论分析和实践都表明:从螺母支撑面算起 第一圈受载荷最大。以后各圈依次减小。第 10 圈后的各圈几乎不受力。 [所以采用加厚螺母,增加旋合圈数,对提高连接强度并没有多少作用。] 改善措施:(见教材上的图: ) ① 设计中,普通螺母圈数不要超过 10。 ② 采用悬置螺母,环槽螺母,或内斜螺母(改变牙的刚度)。(见教材图) 前两者,工作中螺母受拉。与螺栓螺距差减小。 ③ 采用钢丝螺套—-也可以减轻螺纹牙的受力不均,并可以减轻冲击、振动。 这些措施多可以提高螺栓的疲劳强度。 二、减小应力幅 (可提高疲劳强度) 影响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变应力中的应力幅, a ,则越易产生疲劳破坏。 a ,则 可以提高疲劳强度。由螺栓总拉力: F C C C F F 1 2 ' 1 0 + = + 可以看出,当工作拉力 F 变化时, 只会引起( F C C C 1 2 1 + )这一部分是变化的。此部分减小,就可以使 a 。显然:相对刚度 1 2 1 C C C + 越小,则可提高疲劳强度。由此可见:措施为; ① 减小 C1 (见教材上的图) ② 增大 C2 (见教材上的图) 三、减小附加弯曲应力 (影响静强度) 见教材上的图 6-17。此结构会产生附加弯曲应力。为了避免产生附加弯曲应力,可以采用 如下措施: ③采用凸台,或沉头座 ②采用斜垫圈 ①采用球面垫圈 (见教材上的图) 以上方法可以保持螺母支撑面见有良好的接触

四、适当增大预紧力理论和实践证明,适当增大预紧力,可以提高螺栓的疲劳强度。因此,准确控制预紧力,并保持其不减退是很重要的。五、制造工艺的影响例如;采用辗制螺纹,滚压、氮化、喷丸处理等工艺手法,也都可以提高螺栓的疲劳强度。4-6螺旋传动一、类型、特点:传导螺旋:一一主要用来传递运动,通常要求具有较高的运动精度,回转→直线运动。例如:机床的刀架、工作台等进给机构。按用途不同分为传力螺旋:一一主要以增力为主,利用螺旋斜面的增力原理获得大的轴向力。例如:千斤顶、螺旋压力机等调整螺旋:一一用于调整并固定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例如电冰箱的地脚螺旋。滑动螺旋: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利于自。锁但摩擦大按摩擦性质不同分滚动螺旋:n个,但结构复杂,加工不便。静压螺旋:靠外界输入的高压油实现液体静压润滑。n个。特点:(滑动螺旋)1.结构简单,成本低,但是效率低。2.易磨损3.传动平稳,可以得到大的减速比。本节主要介绍滑动螺旋传动。二、滑动螺旋副的失效和材料1.失效形式,①磨损一一螺纹副之间的磨损,主要是胶合和磨料磨损。是滑动螺旋的最常见的失效形式。②螺杆的断裂一一当受力较大时,也可能会产生此类失效。③螺纹牙的断裂一④螺杆受压失稳一一对细长的受压螺杆也可此种失效。2.材料螺旋副的材料要求:除了具有足够的强度以外,还要有好的耐磨性。螺杆和螺母配合时,摩擦系数要小
四、适当增大预紧力 理论和实践证明,适当增大预紧力,可以提高螺栓的疲劳强度。因此,准确控制预紧力,并 保持其不减退是很重要的。 五、制造工艺的影响 例如;采用輾制螺纹,滚压、氮化、喷丸处理等工艺手法,也都可以提高螺栓的疲劳强 度。 4-6 螺旋传动 一、类型、特点: 按用途不同分为 → 冰箱的地脚螺旋。 调整螺旋:— —用于调整并固定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例如:电 得大的轴向力。例如:千斤顶、螺旋压力机等。 传力螺旋:— —主要以增力为主,利用螺旋斜面的增力原理,获 作台等进给机构。 度,回转 直线运动。例如:机床的刀架、工 传导螺旋:— —主要用来传递运动,通常要求具有较高的运动精 按摩擦性质不同分 静压螺旋:靠外界输入的高压油实现液体静压润滑。 。 滚动螺旋: ,但结构复杂,加工不便。 滑动螺旋: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利于自。锁,但摩擦大 特点:(滑动螺旋) 传动平稳,可以得到大的减速比。 易磨损 结构简单,成本低,但是效率低。 3. 2. 1. 本节主要介绍滑动螺旋传动。 二、滑动螺旋副的失效和材料 1.失效形式, ①磨损——螺纹副之间的磨损,主要是胶合和磨料磨损。是滑动螺旋的最常见的失效形式。 ③螺纹牙的断裂 — ②螺杆的断裂 — — 当受力较大时,也可能会产生此类失效。 ④螺杆受压失稳——对细长的受压螺杆也可此种失效。 2.材料 螺旋副的材料要求:除了具有足够的强度以外,还要有好的耐磨性。螺杆和螺母配合时, 摩擦系数要小

螺杆材料:1)碳钢,不淬火(正火,调制)。例:45、Q275等。2)碳钢、合金钢淬火。例:45"、40C.等。3)工具钢萍火。例:T10、T12(碳素工具钢含碳量1%,1.2%)等。以上两类用于重要的精密丝杠。注:只要是要求硬度高的零件,则往往要淬火,而淬火后,有变形,为了保证精度必须进行磨削。青铜合金常用铜合金黄铜螺母材料[耐磨铸铁】或铸铁用于低速、轻载场合灰铸铁主要是要求减摩性好。注意:虽然螺母的材料强度和硬度比螺杆要低。这主要是基于如下设计思想:把磨损集中在螺母(一个件),磨损到一定程度,只更换螺母即可。【梯形滑动螺旋常用的螺纹牙形有矩形锯齿形整体螺母:一一结构简单,但磨损后产生轴向间隙,无法调整。螺母的结构分为:开合螺母:一一磨损后,产生轴向间隙可以调整,使间隙消除。(分螺母)三、滑动螺旋传动的计算1.耐磨性计算由于磨损是最常见的失效形式,所以,设计中首先应该满足耐磨性要求。影响磨损的因素很多,到目前为止,对于磨损计算,尚无完善的方法。但是,我们知道,影响磨损的主要因素是,螺纹工作面上的压强。所以,耐磨性计算主要是限制螺纹工作面的压强,使之不超过许用值。FF条件:z≤[p]p=Ad,hz式中:F一一轴向力d,——螺纹中径梯形、矩形:h=0.5ph——螺纹工作高度锯齿形:h=0.75p
螺杆材料:1)碳钢,不淬火(正火,调制)。例: # 45 、Q275 等。 2)碳钢、合金钢淬火。例: # 45 、40 Cr 等。 3)工具钢淬火。例:T10、T12(碳素工具钢含碳量 1%,1.2%)等。 以上两类用于重要的精密丝杠。 注:只要是要求硬度高的零件,则往往要淬火,而淬火后,有变形,为了保证精度必须进行磨削。 螺母材料 用于低速、轻载场合 灰铸铁 耐磨铸铁 或铸铁 黄铜 青铜合金 常用铜合金 主要是要求减摩性好。 注意:虽然螺母的材料强度和硬度比螺杆要低。这主要是基于如下设计思想:把磨损集中在螺母 (一个件),磨损到一定程度,只更换螺母即可。 滑动螺旋常用的螺纹牙形有 锯齿形 矩形 梯形 螺母的结构分为: (剖分螺母) 开合螺母:— —磨损后,产生轴向间隙可以调整,使间隙消除。 整体螺母:— —结构简单,但磨损后产生轴向间隙,无法调整。 三、滑动螺旋传动的计算 1.耐磨性计算 由于磨损是最常见的失效形式,所以,设计中首先应该满足耐磨性要求。影响磨损的因素很 多,到目前为止,对于磨损计算,尚无完善的方法。但是,我们知道,影响磨损的主要因素是, 螺纹工作面上的压强。所以,耐磨性计算主要是限制螺纹工作面的压强,使之不超过许用值。 条件: p d hZ F A F p = = 2 式中:F—-轴向力 2 d —-螺纹中径 h—-螺纹工作高度 = = h 0.75p h 0.5p 锯齿形: 梯形、矩形:

HZ-—旋合圈数:Z-1H一螺母高度p[P]——许用压强(见教材P92表5-11)(磨损主要发生在螺母上)H一设计之前:d,、h、Z都是没有确定的。为了设计方便,引入系数:9=H=d2,dzFp=幽,,将此式代入前页的“条件式”可得d,≥=7-元h[p]pFd, ≥0.8.对梯形、矩形螺纹:(h=0.5p)代入上式得:Vlp]Fd, ≥0.65对锯齿形螺纹:(h=0.75p)Vo[p]整体式螺母:=1.2~2.5Φ的取值开合式螺母:$=2.5~3.5@个则螺母厚,Z个。最大时:可取=4由耐磨性计算,按上式确定出螺纹的中径,并按标准选取标准的公称直径d和螺距p。之后,计算:[H=d2——要求圆整H<≤10(不圆整)(原因如前所述,是“载荷分布”问题。7=p耐磨性计算中,确定了螺旋的尺寸参数之后,对其他的失效形式进行校核计算。2.螺杆强度计算工作中,螺杆受拉(压)和扭(转矩M)的同时作用,可用第四强度理论计算当量应力:Vo? + 3t? ≤[0]强度条件为:4FF一一轴向力Q:元d?式中:M0.2d
Z—-旋合圈数: p H Z = H—螺母高度 p——许用压强(见教材 P92 表 5-11) (磨损主要发生在螺母上) 设计之前: 2 d 、h、Z 都是没有确定的。为了设计方便,引入系数: d2 H = H = d2 , p d Z 2 = ,将此式代入前页的“条件式”可得 hp Fp d 2 对梯形、矩形螺纹:(h=0.5p) 代入上式得: p F d 2 0.8 对锯齿形螺纹:(h=0.75p) p F d 2 0.65 Φ的取值 则螺母厚, 。 最大时:可取 = 开合式螺母: = ~ 整体式螺母: = ~ Z 4 2.5 3.5 1.2 2.5 由耐磨性计算,按上式确定出螺纹的中径,并按标准选取标准的公称直径 d 和螺距 p。之后, 计算: = = (不圆整)(原因如前所述,是“载荷分布”问题。 —-要求圆整 10 p H Z H d2 耐磨性计算中,确定了螺旋的尺寸参数之后,对其他的失效形式进行校核计算。 2.螺杆强度计算 工作中,螺杆受拉(压)和扭(转矩 M)的同时作用,可用第四强度理论计算当量应力: 强度条件为: + 2 2 3 式中: = = 3 1 2 1 0.2d M F 4 — —轴向力 d F

3.螺纹牙强度从材料选择可见,螺母材料强度较弱。所以,主要是螺母牙发生破坏。因此,主要是计算螺母牙的强度。(把螺牙看作是悬臂梁)(可对照教材讲公式,而部写板书)F≤[]剪切强度条件:πdt,Z3Fh, ≤[o,]弯曲强度条件:ndt,z4.螺杆受压稳定性计算Fo条件为:c≥2.5~4FFo-'EI(β)2式中:F。—一螺杆的稳定临界载荷β一一长度系数:与两端支座形式有关。(见教材P94表5-14)1一一为螺杆最大受压长度5.验算自锁条件对有自锁要求的螺旋传动:应满足的条件为:式中:——一螺纹升角;p—一当量摩擦角igy螺旋传动的效率:(可以推出:反向自锁的螺旋传动:n<50%)n=tg(y+ p)6.螺杆的刚度计算对传动精度要求高的精密螺旋,还应进行螺杆刚度计算。以避免(防止)由于变形过大,使螺距变化而影响运动的精度。(此部分内容不多讲)注:此处可留《螺旋于斤顶》大作业:工作量(装配图、一份计算说明书)。通过该大作业,可以使大家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过程,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结构尺寸都是由计算确定,很多尺寸是凭经验确定的。[本讲作业]】习题4-7
3.螺纹牙强度 从材料选择可见,螺母材料强度较弱。所以,主要是螺母牙发生破坏。因此,主要是计算螺 母牙的强度。 (把螺牙看作是悬臂梁) (可对照教材讲公式,而部写板书) 2 b 1 1 dt Z 3Fh dt Z F 弯曲强度条件: 剪切强度条件: 4.螺杆受压稳定性计算 条件为: 2.5 ~ 4 F Fcr 2 2 ( l) EI Fcr = 式中: Fcr ——螺杆的稳定临界载荷 β——长度系数:与两端支座形式有关。(见教材 P94 表 5-14) l——为螺杆最大受压长度 5.验算自锁条件 对有自锁要求的螺旋传动:应满足的条件为: Ψ≤ ' 式中:Ψ——螺纹升角; ' ——当量摩擦角 螺旋传动的效率: ( ) ' + = tg tg (可以推出:反向自锁的螺旋传动:η<50%) 6.螺杆的刚度计算 对传动精度要求高的精密螺旋,还应进行螺杆刚度计算。以避免(防止)由于变形过大,使 螺距变化而影响运动的精度。(此部分内容不多讲) 注:此处可留《螺旋千斤顶》大作业:工作量(装配图、一份计算说明书)。通过该大 作业,可以使大家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过程,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结构尺寸都是由计算确定,很多 尺寸是凭经验确定的。 [本讲作业] 习题 4-7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4.1、4.2螺纹、螺纹联接.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7.3、7.4、7.5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带传动的张紧与维护.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8.1、8.2、8.3概述、轮齿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齿轮的材料及其选择.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6.1、6.2概述、圆柱面过盈联接的计算.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7.1、7.2概述、V带和V带轮.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8.4、8.5、8.6、8.7圆柱齿轮传动的载荷计算、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静强度计算.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9.1、9.2、9.3概述、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与几何尺寸、蜗杆传动的设计计算.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8.8、8.9、8.10、8.11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直齿锥齿轮传动、齿轮传动的效率与润滑、齿轮结构.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0.1、10.2、10.3、10.4概述、链传动的运动特性、滚子链传动的设计计算、链传动的合理布置和润滑.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1.3、11.4、11.5轴的强度计算、刚度的计算、临界转速.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2.1、12.2概述、滚动轴承的类型的代号.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2.3、12.4、12.5滚动轴承的载荷分布、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滚动轴承静强度的计算.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1.1、11.2概述、轴的结构设计.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3.5、13.6滑动轴承的条件性计算、液体动力润滑径向轴承的计算.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2.6、12.7、12.8 滚动轴承的极限转速、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滚动轴承的润滑与密封.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4.1、14.2、14.3、14.4、14.5概述、刚性联轴器、无弹性元件的挠性联轴器、金属弹性元件挠性联轴器、非金属弹性元件挠性联轴器.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3.1、13.2、13.3、13.4概述、径向滑动轴承的类型和结构、滑动轴承的材料、轴承润滑材料及润滑方法.doc
- 华北理工大学:《设计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5 断面及简化-等画法.ppt
- 华北理工大学:《设计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4 局剖及剖视几点注意.ppt
- 华北理工大学:《设计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3 视图及剖视-全半.ppt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5.1、5.2、5.3键、花键、销.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4.3单个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3.3、3.2、3.4 摩擦、磨损和润滑基础.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1、2.2 概述、疲劳曲线和极限应力图.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3、2.4、2.5 受变幅循环应力时零件的疲劳强度.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1、1.2 课程简介、机械零件的计算准则.doc
-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3章 滑动轴承.ppt
-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5章 弹簧.ppt
-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4章 联轴器和离合器.ppt
-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2章 滚动轴承.ppt
-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1章 轴.ppt
-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章 链传动.ppt
-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9章 蜗杆传动.ppt
-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8章 齿轮传动.ppt
-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5章 键、花键、销联接.ppt
-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6章 过盈联接、弹性环联接及铆、焊、粘接.ppt
-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7章 带传动.ppt
-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4章 螺纹联接.ppt
-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3章 摩擦、磨损、润滑.ppt
-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1章 机械设计总论.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