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2.6、12.7、12.8 滚动轴承的极限转速、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滚动轴承的润滑与密封

第21讲次课程名称:《机械设计》第十二章滚动轴承12-6滚动轴承的极限转速授课题目12-7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12-8滚动轴承的润滑与密封【目的要求】熟练掌握滚动轴承的极限转速的计算方法:[重点】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难点】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内容第十二章滚动轴承12-6滚动轴承的极限转速粘着和胶合失效产生的重要原因是转速过高。所以,为了防止失效就要限制轴承的极限转速。极限转速:在一定载荷和润滑条件下,轴承所允许的最高转速。轴承样本和手册中,列出了特定条件下的极限转速。(F,>0.1C,润滑与冷却条件正常)实际工作条件下的极限转速:nmax =Jifz nim式中:f一载荷系数,用于考虑载荷大小对极限转速的影响,见图13一8。J2一载荷分布系数,用于考虑轴承中载荷分布情况对极限转速的影响,见图13-19。各种轴承的极限转速是由试验得出ni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 第 21 讲次 授课题目 第十二章 滚动轴承 12-6 滚动轴承的极限转速 12-7 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12-8 滚动轴承的润滑与密封 【目的要求】 熟练掌握滚动轴承的极限转速的计算方法; 【重 点】 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难 点】 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内 容 第十二章 滚动轴承 12-6 滚动轴承的极限转速 粘着和胶合失效产生的重要原因是转速过高。所以,为了防止失效就要限制轴承的极限转 速。 各种轴承的极限转速是由试验得出 nlim

12-7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轴承的组合设计实际上就是如何在机器中合理的使用轴承。组合设计中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间题:、滚动轴承轴系的固定■通过轴承与轴和轴承座之间的联接固定,使轴系在机器中有确定的位置。要求:1)使轴上的载荷能可靠的传到机架上去,防止轴沿轴向串动。2)受热膨胀时,轴能自由伸缩。■典型的轴系固定方法主要有三种1.两端固定支承(图13-21)一端轴承的固定只限制轴沿一个方向的串动,另一端轴承的固定限制另一方向的申动,两端轴承的固定共同限制轴的双向申动。对于深沟球轴承,应留热补偿间隙△=0.25~0.4mm特点:结构简单,安装调整容易,适用于温度变化不大的短轴。2.一端固定一端游动支承(图13-22)一端轴承的固定即限制轴的双向串动;另一端轴承不固定,为游动支承。■特点:轴的位置准确,但结构较复杂,适用于温度变化大的长轴。3.两端游动支承(图13-23)两端轴承的固定均不限制轴的轴向串动,均为游动支承。例如:人字齿圆柱齿轮传动中的小齿轮轴必须采用两端游动支承。但大齿轮的轴向位置必须固定。二、滚动轴承组合结构的调整1.轴系轴向位置的调整(图12-33)目的:使轴上零件有准确的位置。例如:蜗轮的中间平面应通过蜗杆轴线;两个锥齿轮的锥顶要重合。方法:1)垫片调整;2)螺纹调整。(图12-33)2.轴承游隙的调整游隙的大小直接影响轴的旋转精度、轴承的载荷分布以及轴承的寿命等。■径向接触轴承的游隙是在制造时保证的:■圆锥子轴承的游隙是在安装时保证的。方法:1)垫片调整;2)螺纹调整
12-7 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 图 12-33 ) ( 图 12-33 ) 方法: 1)垫片调整; 2)螺纹调整。 方法: 1)垫片调整; 2)螺纹调整

三、滚动轴承的预紧预紧:用某种方法使轴承中产生并保持一定的轴向力,以消除轴承的游隙。目的:提高轴承的旋转精度,提高轴承装置的刚度,减小轴的振动。方法:1)磨窄内圈或外圈,安装时在磨窄的套圈外侧施加轴向力。(图13-28a)2)采用衬垫。(图13-28b)3)内、外圈加长度不同的间隔套或用垫片预紧。(图13-29)4)加弹質。(图13-30)四、滚动轴承的配合滚动轴承的配合是指内圈与轴颈、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内圈孔与轴的配合为基孔制,外圈与轴承座孔的配合为基轴制。转动套圈的配合应紧一些,不动套圈的配合应松一些。·转速高、载荷大、振动烈时,配合应紧;游动套圈配合应松。五、滚动轴承的装拆(图13-31)(图13-32)(图13-33)装拆滚动轴承时,不能通过滚动体来传力,以免使滚道或滚动体造成伤害。由于轴承的配合较紧,装拆时以使用专门的工具为宜。配合过盈量小的中、小型轴承可用手锤打入或压力机压入:■配合过盈量大的轴承常用温差法装配
五、滚动轴承的装拆 (图 13-31) (图 13-32) (图 13-33) 装拆滚动轴承时,不能通过滚动体来传力,以免使滚道或滚动体造成伤害。由于轴承的 配合较紧,装拆时以使用专门的工具为宜。 配合过盈量小的中、小型轴承可用手锤打入或压力机压入; 配合过盈量大的轴承常用温差法装配

12-8滚动轴承的润滑与密封一、滚动轴承的润滑1.润滑的目的:1)减少轴承的摩擦,减少磨损和发热量;2)还可以到起冷却作用,从而降低轴承的工作温度;3)滚动体与滚道之间形成的油膜,可以起缓冲、吸振作用;4)可以防止表面氧化生锈。2.润滑方式:滚动轴承常用的润滑方式有:油润滑和脂润滑两类。可根据dn值查表12-16和图12-34确定润滑方式。二、滚动轴承的密封作用:1)阻止灰尘、水、酸气和其它杂物进入轴承;一一防尘2)防止润滑剂流失。一一防漏密封方法:1)接触式密封有:毡圈式密封、密封圈式密封2)非接触式密封有:间隙密封、迷宫式密封、挡油环密封3)组合密封:将各种密封方法组合使用。[本讲作业]习题12-4、12-5
12-8 滚动轴承的润滑与密封 一、滚动轴承的润滑 1. 润滑的目的: 1) 减少轴承的摩擦,减少磨损和发热量; 2) 还可以到起冷却作用,从而降低轴承的工作温度; 3) 滚动体与滚道之间形成的油膜,可以起缓冲、吸振作用; 4) 可以防止表面氧化生锈。 2.润滑方式: 滚动轴承常用的润滑方式有:油润滑和脂润滑两类。 可根据 dn 值查表 12-16 和图 12-34 确定润滑方式。 二、滚动轴承的密封 [本讲作业] 习题 12-4、12-5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4.1、14.2、14.3、14.4、14.5概述、刚性联轴器、无弹性元件的挠性联轴器、金属弹性元件挠性联轴器、非金属弹性元件挠性联轴器.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3.1、13.2、13.3、13.4概述、径向滑动轴承的类型和结构、滑动轴承的材料、轴承润滑材料及润滑方法.doc
- 华北理工大学:《设计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5 断面及简化-等画法.ppt
- 华北理工大学:《设计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4 局剖及剖视几点注意.ppt
- 华北理工大学:《设计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3 视图及剖视-全半.ppt
- 华北理工大学:《设计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2 组合体尺寸.ppt
- 华北理工大学:《设计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9 组合体画图.ppt
- 华北理工大学:《设计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0 组合体读图-形体.ppt
- 华北理工大学:《设计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1 组合体读图-线面综合.ppt
- 华北理工大学:《设计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7 立体相贯-圆柱正交.ppt
- 华北理工大学:《设计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5 截交线-曲体.ppt
- 华北理工大学:《设计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6 截交线-组合体及尺寸.ppt
- 华北理工大学:《设计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8 立体相贯-特殊及尺寸.ppt
- 华北理工大学:《设计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1 绪论点线面投影.ppt
- 华北理工大学:《设计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2 立体投影-平体.ppt
- 华北理工大学:《设计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4 立体投影-曲体.ppt
- 华北理工大学:《设计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3 截交线-平体及尺寸.ppt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B)06 零件图.ppt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B)07 装配图.ppt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B)05 标准件及常用件.ppt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3.5、13.6滑动轴承的条件性计算、液体动力润滑径向轴承的计算.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1.1、11.2概述、轴的结构设计.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2.3、12.4、12.5滚动轴承的载荷分布、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滚动轴承静强度的计算.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2.1、12.2概述、滚动轴承的类型的代号.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1.3、11.4、11.5轴的强度计算、刚度的计算、临界转速.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0.1、10.2、10.3、10.4概述、链传动的运动特性、滚子链传动的设计计算、链传动的合理布置和润滑.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8.8、8.9、8.10、8.11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直齿锥齿轮传动、齿轮传动的效率与润滑、齿轮结构.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9.1、9.2、9.3概述、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与几何尺寸、蜗杆传动的设计计算.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8.4、8.5、8.6、8.7圆柱齿轮传动的载荷计算、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静强度计算.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7.1、7.2概述、V带和V带轮.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6.1、6.2概述、圆柱面过盈联接的计算.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8.1、8.2、8.3概述、轮齿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齿轮的材料及其选择.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7.3、7.4、7.5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带传动的张紧与维护.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4.1、4.2螺纹、螺纹联接.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4.4螺栓组受力分析.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5.1、5.2、5.3键、花键、销.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4.3单个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3.3、3.2、3.4 摩擦、磨损和润滑基础.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1、2.2 概述、疲劳曲线和极限应力图.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3、2.4、2.5 受变幅循环应力时零件的疲劳强度.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