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理工大学:《设计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1 组合体读图-线面综合

5.3组合体读图一、将已知的几个视图联系起来看二、形体分析法是读图的基本方法三、注意找出特征视图四、注意视图中反映形体之间连接关系的图线五、由视图中线框、图线的虚实,分析出形体间的相对位置六、享熟悉常见的截交线、相贯线,有利于分析组合体形状
一、 将已知的几个视图联系起来看 二、形体分析法是读图的基本方法 三、注意找出特征视图 四、注意视图中反映形体之间连接关系的图线 五、由视图中线框、图线的虚实,分析出形体 间的相对位置 六、熟悉常见的截交线、相贯线,有利于分析 组合体形状

很难分析出是什么基本形体线面分析法:是读图的辅助方法。它强调组合体是由许多“面”包围而成的。由线框和图线、线框和线框的对应关系,想清各个表面的形状、位置,综合起来想整体
很难分析出是什么基本形体 线面分析法:是读图的辅助方法。它强调组合体是由 许多“面”包围而成的。由线框和图线、线框和线框的对 应关系,想清各个表面的形状、位置,综合起来想整体

七、明确视图中图线的含义视图中任何一条粗实线或虚线含义如下:、有积聚性表面的投影:(平面、圆柱面)2、面、面交线的投影(平×平、曲×曲、平×曲)3、曲面转向素线(轮廓线)的投影
2、面、面交线的投影: (平×平、曲×曲 、平×曲) 视图中任何一条粗实线或 虚线含义如下: 1、有积聚性表面的投影: (平面、圆柱面) 3、曲面转向素线(轮廓线) 的投影 七、明确视图中图线的含义

八、明确视图中线框的含义1一框一面一般情况下,视图中一个封闭的线框(实、虚实虚)表示物体上一个表面的投影。不同的线框表示不同的表面。2、相邻两线框1).相邻两线框可表示的是物体上的两个表面,这两面的关系称作“同向错位”或相交
八、明确视图中线框的含义 1、一框一面 1). 相邻两线框可表示的是物体上的两个表面,这两 面的关系称作“同向错位”或相交。 一般情况下,视图中一个封闭的线框(实、虚、 实虚)表示物体上一个表面的投影。不同的线框表示 不同的表面。 2、相邻两线框

相交两平面高低不同(同向错位)
相交两平面 高低不同(同向错位)

八、明确视图中线框的含义1一框一面一般情况下,视图中一个封闭的线框(实、虚实虚)表示物体上一个表面的投影。不同的线框表示不同的表面。2、相邻两线框1).相邻两线框可表示的是物体上的两个表面,这两面的关系称作“同向错位”或相交。2).相邻两线框不可能对应一条线,不相邻的两线框可以对应同一条线
八、明确视图中线框的含义 1、一框一面 1). 相邻两线框可表示的是物体上的两个表面,这两 面的关系称作“同向错位”或相交。 一般情况下,视图中一个封闭的线框(实、虚、 实虚)表示物体上一个表面的投影。不同的线框表示 不同的表面。 2、相邻两线框 2). 相邻两线框不可能对应一条线,不相邻的两线框 可以对应同一条线

2'3'132
3’ 1’ 2’ 1 2 3 3” 2” 1

八、明确视图中线框的含义1一框一面一般情况下,视图中一个封闭的线框(实、虚实虚)表示物体上一个表面的投影。不同的线框表示不同的表面。2、相邻两线框1).相邻两线框可表示的是物体上的两个表面,这两面的关系称作“同向错位”或相交。2).相邻两线框不可能对应一条线,不相邻的两线框可以对应同一条线。3).线框中套线框,里面线框一般表示凸出的部分或凹进去的部分,再者是通孔的投影
八、明确视图中线框的含义 1、一框一面 1). 相邻两线框可表示的是物体上的两个表面,这两 面的关系称作“同向错位”或相交。 一般情况下,视图中一个封闭的线框(实、虚、 实虚)表示物体上一个表面的投影。不同的线框表示 不同的表面。 2、相邻两线框 2). 相邻两线框不可能对应一条线,不相邻的两线框 可以对应同一条线。 3).线框中套线框,里面线框一般表示凸出的部分或凹 进去的部分,再者是通孔的投影

口01

八、明确视图中线框的含义1一框一面一般情况下,视图中一个封闭的线框(实、虚实虚)表示物体上一个表面的投影。不同的线框表示不同的表面。2、相邻两线框1).相邻两线框可表示的是物体上的两个表面,这两面的关系称作“同向错位”或相交。2).相邻两线框不可能对应一条线,不相邻的两线框可以对应同一条线。3),线框中套线框,里面线框一般表示凸出的部分或凹进去的部分,再者是通孔的投影3、无类似形必积聚应熟悉投影面垂直面、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及投影特性
八、明确视图中线框的含义 1、一框一面 1). 相邻两线框可表示的是物体上的两个表面,这两 面的关系称作“同向错位”或相交。 一般情况下,视图中一个封闭的线框(实、虚、 实虚)表示物体上一个表面的投影。不同的线框表示 不同的表面。 2、相邻两线框 2). 相邻两线框不可能对应一条线,不相邻的两线框 可以对应同一条线。 3).线框中套线框,里面线框一般表示凸出的部分或凹 进去的部分,再者是通孔的投影。 3、无类似形必积聚 应熟悉投影面垂直面、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及投影特性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华北理工大学:《设计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7 立体相贯-圆柱正交.ppt
- 华北理工大学:《设计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5 截交线-曲体.ppt
- 华北理工大学:《设计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6 截交线-组合体及尺寸.ppt
- 华北理工大学:《设计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8 立体相贯-特殊及尺寸.ppt
- 华北理工大学:《设计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1 绪论点线面投影.ppt
- 华北理工大学:《设计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2 立体投影-平体.ppt
- 华北理工大学:《设计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4 立体投影-曲体.ppt
- 华北理工大学:《设计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3 截交线-平体及尺寸.ppt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B)06 零件图.ppt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B)07 装配图.ppt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B)05 标准件及常用件.ppt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B)02 绪论、几何元素的投影、基本立体.ppt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B)03 组合体.ppt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B)04 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ppt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B)01 国标简介.ppt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A)24-零件图-视图.ppt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A)23-齿轮键销轴承.ppt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A)21-螺纹的规定画法和标注.ppt
-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A)22-螺纹紧固件的画法和标记.ppt
- 华北理工大学:《工程图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B)13 剖视图.ppt
- 华北理工大学:《设计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0 组合体读图-形体.ppt
- 华北理工大学:《设计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9 组合体画图.ppt
- 华北理工大学:《设计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2 组合体尺寸.ppt
- 华北理工大学:《设计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3 视图及剖视-全半.ppt
- 华北理工大学:《设计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4 局剖及剖视几点注意.ppt
- 华北理工大学:《设计制图》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5 断面及简化-等画法.ppt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3.1、13.2、13.3、13.4概述、径向滑动轴承的类型和结构、滑动轴承的材料、轴承润滑材料及润滑方法.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4.1、14.2、14.3、14.4、14.5概述、刚性联轴器、无弹性元件的挠性联轴器、金属弹性元件挠性联轴器、非金属弹性元件挠性联轴器.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2.6、12.7、12.8 滚动轴承的极限转速、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滚动轴承的润滑与密封.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3.5、13.6滑动轴承的条件性计算、液体动力润滑径向轴承的计算.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1.1、11.2概述、轴的结构设计.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2.3、12.4、12.5滚动轴承的载荷分布、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滚动轴承静强度的计算.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2.1、12.2概述、滚动轴承的类型的代号.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1.3、11.4、11.5轴的强度计算、刚度的计算、临界转速.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0.1、10.2、10.3、10.4概述、链传动的运动特性、滚子链传动的设计计算、链传动的合理布置和润滑.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8.8、8.9、8.10、8.11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直齿锥齿轮传动、齿轮传动的效率与润滑、齿轮结构.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9.1、9.2、9.3概述、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与几何尺寸、蜗杆传动的设计计算.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8.4、8.5、8.6、8.7圆柱齿轮传动的载荷计算、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静强度计算.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7.1、7.2概述、V带和V带轮.doc
- 《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6.1、6.2概述、圆柱面过盈联接的计算.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