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沈阳师范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Cell Biology Experiment)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11
文件大小:456.22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沈阳师范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Cell Biology Experiment)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Cell Biology Experiment)一、课程说明课程名称及代码:细胞生物学实验02301670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学分:1.5开课学期:第四学期适用专业:适用于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总学时:48课程周学时:4先修课程: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二、 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内容课程目标1:学生在分析解读细胞生物学实验原理之上,规范开展显微镜使用、植物细胞骨架标本制作、植物原生质体分离及诱导融合、细胞器超活染色、显微摄影等实验操作:具有独立完成细胞生物学基础实验操作的能力。课程目标2:学生理解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并了解生物显微镜、细胞融合技术及显微摄影等技术在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价值。课程目标3:学生通过不同类型实验的训练,逐渐形成信息收集整理、创新、反思等科学素养,在生物科学研究和实践中,形成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课程目标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度)3-2.具备基础的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具备解读实验原理、执行生物实验室操作规范、撰写实验研究报告等素养,3.学科素养课程目标1(H)具有独立开展验证性或综合性实验的经验。3-3.知晓生物学相关领域的基本发展规律,理解生物学科知3.学科素养识体系基本思想和研究方法,了解生物相关知识技能与社会课程目标2(M)实践的联系与应用

《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Cell Biology Experiment)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及代码:细胞生物学实验 02301670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学分:1.5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适用专业:适用于生物科学专业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周学时:4 先修课程: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 二、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内容 课程目标 1:学生在分析解读细胞生物学实验原理之上,规范开展显微镜使用、植物细胞骨架标 本制作、植物原生质体分离及诱导融合、细胞器超活染色、显微摄影等实验操作;具有独立完成细 胞生物学基础实验操作的能力。 课程目标 2:学生理解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并了解生物显微镜、细胞融合技术及显微摄 影等技术在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价值。 课程目标 3:学生通过不同类型实验的训练,逐渐形成信息收集整理、创新、反思等科学素养, 在生物科学研究和实践中,形成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支撑度) 3.学科素养 3-2.具备基础的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具备解读实验原 理、执行生物实验室操作规范、撰写实验研究报告等素养, 具有独立开展验证性或综合性实验的经验。 课程目标 1(H) 3.学科素养 3-3.知晓生物学相关领域的基本发展规律,理解生物学科知 识体系基本思想和研究方法,了解生物相关知识技能与社会 实践的联系与应用。 课程目标 2(M)

7-2.具备一定的生物专业创新意识,可以运用批判性思维和7.学会反思课程目标3(L)反思方法,分析和解决生物专业学习和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注:H代表课程分目标与毕业要求分指标点为高支撑,M代表中支撑,L代表低支撑。)3.课程目标与课程教学内容的对应关系章次内容支撑课程目标-普通光学显微镜及暗视野显微镜的使用课程目标1.2三细胞膜的渗透性及意义课程目标1.2三液泡及线粒体的活体染色与观察课程目标1.3四植物细胞骨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课程目标1.3五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与诱导融合课程目标1.2.3六显微摄影原理及应用课程目标1.2七无菌操作的准备课程目标1.2八贴壁细胞的传代培养课程目标1.2九贴壁细胞的冻存与复苏课程目标1.2.3三、 课程教学与学习方法1.教学方法(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建立线上学习资源平台,设置“导学作业”引导学生思考,其中“导学作业”主要为具有启发意义的高阶性问题、程序性问题,主要侧重于“实验原理的剖析”,“实验步骤的设置逻辑”,“实验结果的推断”等;循序渐进的、逐步引导学生开展“信息收集整理”“思维训练”、“主动探究”等自主学习行为,促进学生表述个人观点,关注别人的见解,以更加开阔的心态开展学习活动。(2)讲授法在教学目标既定的前提下,基于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形成性课堂教学。主要根据学生线上学习出现的个性化问题、知识盲区或者核心知识冲突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剖析实验原理的基础上理解实验步骤的合理性,课堂教学辅助学生完成知识的验证和逻辑结构的形成。(3)基于问题的教学线上和线下均积极开展基于问题的情景化教学,将“知识形态”转变为“问题形态”,将核心知识点以情境下的问题形态交代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该情境下的解决方法,由教师的“主动教”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学

7.学会反思 7-2.具备一定的生物专业创新意识,可以运用批判性思维和 反思方法,分析和解决生物专业学习和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 存在的实际问题。 课程目标 3(L) (注:H 代表课程分目标与毕业要求分指标点为高支撑,M 代表中支撑,L 代表低支撑。) 3. 课程目标与课程教学内容的对应关系 章次 内容 支撑课程目标 一 普通光学显微镜及暗视野显微镜的使用 课程目标 1.2 二 细胞膜的渗透性及意义 课程目标 1.2 三 液泡及线粒体的活体染色与观察 课程目标 1.3 四 植物细胞骨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 课程目标 1.3 五 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与诱导融合 课程目标 1.2.3 六 显微摄影原理及应用 课程目标 1.2 七 无菌操作的准备 课程目标 1.2 八 贴壁细胞的传代培养 课程目标 1.2 九 贴壁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课程目标 1.2.3 三、课程教学与学习方法 1.教学方法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建立线上学习资源平台,设置“导学作业”引导学生思考,其中“导学作业”主要为具有启发意 义的高阶性问题、程序性问题,主要侧重于“实验原理的剖析”,“实验步骤的设置逻辑”,“实验结果的 推断”等;循序渐进的、逐步引导学生开展“信息收集整理”、“思维训练”、“主动探究”等自主学习行 为,促进学生表述个人观点,关注别人的见解,以更加开阔的心态开展学习活动。 (2)讲授法 在教学目标既定的前提下,基于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形成性课堂教学。主要根据学生线上 学习出现的个性化问题、知识盲区或者核心知识冲突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剖析实验原理的基 础上理解实验步骤的合理性,课堂教学辅助学生完成知识的验证和逻辑结构的形成。 (3)基于问题的教学 线上和线下均积极开展基于问题的情景化教学,将“知识形态”转变为“问题形态”,将核心知识 点以情境下的问题形态交代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该情境下的解决方法,由教师的“主动教”转变 为学生的“主动学

2.学习方法(1)主动探究学生在开展课堂学习之前,需要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先行的自学活动,主要通过解决教师提供的导学问题,完成对本节新课内容的了解和初步探究,形成基本的理论知识铺垫和思考。鼓励同学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自主设计试验方案,在课堂开展实验验证和探究。(2)文献调研针对本课程的前沿性知识动态,可以通过文献调研拓展自已的专业知识领域,同时对于导学内的知识盲区可以通过文献调研的方式进行弥补和解答。(3)团队合作线上和线下学习中,建议同学开展积极的小组讨论、团队合作等学习方式,通过积极的讨论、实践完成知识的学习探究过程,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四、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章次内容学时4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及暗视野显微镜的使用4实验二细胞膜的渗透性及意义4实验三液泡及线粒体的活体染色与观察4实验四植物细胞骨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4实验五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与诱导融合4实验六显微摄影原理及应用8实验七无菌操作的准备8实验八贴壁细胞的传代培养8实验九贴壁细胞的冻存与复苏2.教学内容纲要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及暗视野显微镜的使用(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1.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标准操作:(2)学会光学显微镜的光路合轴调节操作(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形态并进行标准的生物绘图:

2.学习方法 (1)主动探究 学生在开展课堂学习之前,需要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先行的自学活动,主要通过解决教师提供 的导学问题,完成对本节新课内容的了解和初步探究,形成基本的理论知识铺垫和思考。鼓励同学 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自主设计试验方案,在课堂开展实验验证和探究。 (2)文献调研 针对本课程的前沿性知识动态,可以通过文献调研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领域,同时对于导学内 的知识盲区可以通过文献调研的方式进行弥补和解答。 (3)团队合作 线上和线下学习中,建议同学开展积极的小组讨论、团队合作等学习方式,通过积极的讨论、 实践完成知识的学习探究过程,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内容 1.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章次 内 容 学时 实验一 普通光学显微镜及暗视野显微镜的使用 4 实验二 细胞膜的渗透性及意义 4 实验三 液泡及线粒体的活体染色与观察 4 实验四 植物细胞骨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 4 实验五 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与诱导融合 4 实验六 显微摄影原理及应用 4 实验七 无菌操作的准备 8 实验八 贴壁细胞的传代培养 8 实验九 贴壁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8 2.教学内容纲要 实验一 普通光学显微镜及暗视野显微镜的使用(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1.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标准操作; (2)学会光学显微镜的光路合轴调节操作;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形态并进行标准的生物绘图;

(4)掌握暗视野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2.学习重点(1)知晓光学显微镜每个结构的使用方法和功能;(2)掌握光路合轴标准的调节方法;(3)清楚暗视野显微镜成像原理;3.学习难点(1)标准化操作光学显微镜的光路合轴:(2)利用光学显微镜制作暗视野观察效果;4.主要内容在了解光学显微镜详细结构及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光路合轴操作,并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标本,进行标准化观察操作。利用明视场显微镜制作暗视野显微镜的方法,并对浮游生物剑水蚤进行暗视野效果观察。5.课后参考作业:(1)10倍或40倍镜视野下,人口腔上皮细胞生物绘图,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实验二细胞膜的渗透性及意义(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3)1.学习目的与要求(1)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其意义;(2)自主设计实验,测试各种物质进入红细胞的速度:2.学习重点(1)理解细胞膜渗透性的生物学意义:(2)设计实验,验证细胞膜的渗透性;(3)细胞膜渗透性的科学记录方法:3.学习难点(1)理解溶血现象可以判定不同物质进出细胞膜速度的原理:4.主要内容细胞膜具有对物质选择透过的生理功能。脂溶性越高通透性越大,水溶性越高通透性越小:非极性分子比极性容易透过,小分子比大分子容易透过。血红蛋白从红细胞中逸出的现象称为溶血现象。可通过观察红细胞溶血现象时间的不同来记录物质渗入细胞的速度

(4)掌握暗视野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学习重点 (1)知晓光学显微镜每个结构的使用方法和功能; (2)掌握光路合轴标准的调节方法; (3)清楚暗视野显微镜成像原理; 3.学习难点 (1)标准化操作光学显微镜的光路合轴; (2)利用光学显微镜制作暗视野观察效果; 4.主要内容 在了解光学显微镜详细结构及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光路合轴操作,并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标本, 进行标准化观察操作。利用明视场显微镜制作暗视野显微镜的方法,并对浮游生物剑水蚤进行暗视 野效果观察。 5.课后参考作业: (1)10 倍或 40 倍镜视野下,人口腔上皮细胞生物绘图,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实验二 细胞膜的渗透性及意义(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3) 1.学习目的与要求 (1)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其意义; (2)自主设计实验,测试各种物质进入红细胞的速度; 2.学习重点 (1)理解细胞膜渗透性的生物学意义; (2)设计实验,验证细胞膜的渗透性; (3)细胞膜渗透性的科学记录方法; 3.学习难点 (1)理解溶血现象可以判定不同物质进出细胞膜速度的原理; 4.主要内容 细胞膜具有对物质选择透过的生理功能。脂溶性越高通透性越大,水溶性越高通透性越小;非 极性分子比极性容易透过,小分子比大分子容易透过。血红蛋白从红细胞中逸出的现象称为溶血现 象。可通过观察红细胞溶血现象时间的不同来记录物质渗入细胞的速度

5.课后参考作业:(1)记录实验结果并分析不同组合物质进入细胞膜速度不同的原因(按极性、分子大小等分析)。实验三液泡及线粒体的活体染色与观察(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1.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细胞器超活染色的原理及应用领域,(2)利用詹纳斯绿B染色,观察线粒体的基本形态与分布。(3)利用中性红染色,观察植物液泡的形态与分布。2.学习重点(1)总结归纳不同超活染色的原理区别:(2)自主探究超活染色的应用领域:3.学习难点(1)融会贯通詹纳斯绿B染色、中性红染色和考马斯亮蓝三种染色原理上的本质区别4.主要内容活体染色是指对生活有机体的细胞或组织能着色但没有毒害的一种染色方法。线粒体内膜上分布有细胞色素氧化酶,该酶能使詹姆斯绿B保持在氧化状态,呈现蓝绿色从而使线粒体显色,而细胞质中的染料被还原成无色。液泡是细胞内浓缩产物的主要场所。中性红是液泡的特殊染色剂,将液泡染成红色。5.课后参考作业:(1)绘制线粒体和液泡的形态图,并描述其分布及形态,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实验四植物细胞骨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3)1.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植物细胞骨架标本的基本制备方法(2)掌握考马斯亮蓝R250对细胞骨架的染色方法(3)理解细胞骨架标本制作方法的设计原理;2.学习重点(1)理解植物细胞骨架标本的制作原理;(2)掌握植物细胞骨架标本的制作方法;

5.课后参考作业: (1)记录实验结果并分析不同组合物质进入细胞膜速度不同的原因(按极性、分子大小等分 析)。 实验三 液泡及线粒体的活体染色与观察(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1.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细胞器超活染色的原理及应用领域。 (2)利用詹纳斯绿 B 染色,观察线粒体的基本形态与分布。 (3)利用中性红染色,观察植物液泡的形态与分布。 2.学习重点 (1)总结归纳不同超活染色的原理区别; (2)自主探究超活染色的应用领域; 3.学习难点 (1)融会贯通詹纳斯绿 B 染色、中性红染色和考马斯亮蓝三种染色原理上的本质区别 4.主要内容 活体染色是指对生活有机体的细胞或组织能着色但没有毒害的一种染色方法。线粒体内膜上分 布有细胞色素氧化酶,该酶能使詹姆斯绿 B 保持在氧化状态,呈现蓝绿色从而使线粒体显色,而细 胞质中的染料被还原成无色。液泡是细胞内浓缩产物的主要场所。中性红是液泡的特殊染色剂,将 液泡染成红色。 5.课后参考作业: (1)绘制线粒体和液泡的形态图,并描述其分布及形态,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实验四 植物细胞骨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3) 1.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植物细胞骨架标本的基本制备方法; (2)掌握考马斯亮蓝 R250 对细胞骨架的染色方法; (3)理解细胞骨架标本制作方法的设计原理; 2.学习重点 (1) 理解植物细胞骨架标本的制作原理; (2) 掌握植物细胞骨架标本的制作方法;

3.学习难点(1)理解细胞骨架染色操作关键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能科学分析实验结果。4.主要内容本实验采用去垢剂Triton-100的缓冲液处理植物材料,可将细胞的膜结构和大部分蛋白质抽提掉,但细胞骨架系统的蛋白却被保存下来。用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酸性溶液中与蛋白质结合显蓝色,胞质背景着色弱利于细胞骨架纤维显示。观察植物细胞骨架的形态及分布特点。5.课后参考作业:(1)10倍或40倍镜视野下,植物细胞骨架生物绘图,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实验五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与诱导融合(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1.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获得植物单细胞的两种基本方法:(2)学会酶解法制备植物原生质体:(3)组内协作完成PEG诱导的植物原生质体诱导融合:(4)文献调研了解细胞融合技术的前沿应用进展:2.学习重点(1)酶解法获得植物单个细胞和原生质体的技术要领:(2)掌握PEG诱导植物细胞融合的方法:3.学习难点(1)获得活性较高的植物原生质体,提高诱导融合比率4.主要内容利用酶解法(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辅以机械法获得植物原生质体,利用PEG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并进行观察。介绍植物及动物获得单细胞的方法及原理,诱导动物细胞(植物原生质体)的方法,并拓展有关细胞融合技术在单克隆抗体制备领域的应用。5.课后参考作业:(1)10倍或40倍镜视野下,植物原生质体诱导融合过程生物绘图,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实验六显微摄影原理及应用(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1.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两种光学显微镜的基础显微摄影技术;

3.学习难点 (1)理解细胞骨架染色操作关键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能科学分析实验结果。 4.主要内容 本实验采用去垢剂 Triton-100 的缓冲液处理植物材料,可将细胞的膜结构和大部分蛋白质抽提 掉,但细胞骨架系统的蛋白却被保存下来。用考马斯亮蓝 R250 染色,酸性溶液中与蛋白质结合显 蓝色,胞质背景着色弱利于细胞骨架纤维显示。观察植物细胞骨架的形态及分布特点。 5.课后参考作业: (1)10 倍或 40 倍镜视野下,植物细胞骨架生物绘图,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实验五 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与诱导融合(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1.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获得植物单细胞的两种基本方法; (2)学会酶解法制备植物原生质体; (3)组内协作完成 PEG 诱导的植物原生质体诱导融合; (4)文献调研了解细胞融合技术的前沿应用进展; 2.学习重点 (1)酶解法获得植物单个细胞和原生质体的技术要领; (2)掌握 PEG 诱导植物细胞融合的方法; 3.学习难点 (1)获得活性较高的植物原生质体,提高诱导融合比率 4.主要内容 利用酶解法(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辅以机械法获得植物原生质体,利用 PEG 诱 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并进行观察。介绍植物及动物获得单细胞的方法及原理,诱导动物细胞(植 物原生质体)的方法,并拓展有关细胞融合技术在单克隆抗体制备领域的应用。 5.课后参考作业: (1)10 倍或 40 倍镜视野下,植物原生质体诱导融合过程生物绘图,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实验六 显微摄影原理及应用(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1.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两种光学显微镜的基础显微摄影技术;

(2)了解显微摄影技术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2.学习重点(1)标准化、独立完成显微摄影操作;3.学习难点(1)知晓不同显微镜擅长的图像采集标本范围:4.主要内容利用光学显微镜和体式显微镜进行显微摄影操作,了解两种操作系统进行显微摄影的区别和各自擅长的应用领域。5.课后参考作业:(1)自主学习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呈像原理及特点:(2)独立完成一张显微摄影作品,并上传至网络平台;实验七无菌操作的准备(8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1.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无菌室无菌化准备流程及方法:(2)掌握动物细胞培养各类仪器器血的无菌化处理方法及标准2.学习重点(1)各种操作对象的无菌化标准及方法:3.学习难点(1)形成较为系统的无菌操作意识,并认识到无菌操作的严谨性:4.主要内容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动物细胞培养及植物组织培养前期的无菌化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实验室、基本仪器、器血及试剂的无菌化处理,掌握无菌化准备的基本流程及严谨性,为后期细胞培养工作做好筹备工作。5.课后参考作业:(1)记录无菌化准备的基本流程,形成可行性技术路线图:实验八贴壁细胞的传代培养(8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1.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动物贴壁细胞传代培养的基本操作过程:

(2)了解显微摄影技术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2.学习重点 (1)标准化、独立完成显微摄影操作; 3.学习难点 (1)知晓不同显微镜擅长的图像采集标本范围; 4.主要内容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体式显微镜进行显微摄影操作,了解两种操作系统进行显微摄影的区别和各 自擅长的应用领域。 5.课后参考作业: (1)自主学习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呈像原理及特点; (2)独立完成一张显微摄影作品,并上传至网络平台; 实验七 无菌操作的准备(8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1.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无菌室无菌化准备流程及方法; (2)掌握动物细胞培养各类仪器器皿的无菌化处理方法及标准; 2.学习重点 (1)各种操作对象的无菌化标准及方法; 3.学习难点 (1)形成较为系统的无菌操作意识,并认识到无菌操作的严谨性; 4.主要内容 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动物细胞培养及植物组织培养前期的无菌化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实验室、 基本仪器、器皿及试剂的无菌化处理,掌握无菌化准备的基本流程及严谨性,为后期细胞培养 工作做好筹备工作。 5.课后参考作业: (1) 记录无菌化准备的基本流程,形成可行性技术路线图; 实验八 贴壁细胞的传代培养(8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1.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动物贴壁细胞传代培养的基本操作过程;

(2)学习观察体外培养细胞的形态及生长状态:(3)熟练无菌操作技术:2.学习重点(1)能够标准化进行动物贴壁细胞的传代:3.学习难点(1)在传代的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的严格性:(2)了解传代培养过程中细胞的生长状态变化:4.主要内容基于无菌化操作,掌握动物细胞常规培养条件,进行贴壁细胞的传代培养工作。5.课后参考作业:(1)记录传代培养的操作心得和体会:(2)拍照记录细胞形态:(3)记录贴壁细胞的传代间隔时间:实验九贴壁细胞的冻存与复苏(8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1.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细胞冻存与复苏的基本原理;(2)熟练进行细胞冻存与复苏的操作:2.学习重点(1)自主完成贴壁细胞的冻存和复苏操作:3.学习难点(1)基于标准的无菌操作,保证冻存和复苏细胞的存活率:4.主要内容在掌握传代培养的基础之上,进行细胞的冻存,并通过复苏实验验证无菌操作效果和细胞存货情况。5.课后参考作业:(1)完成并分析你所做的细胞冻存及复苏实验。(2)记录复苏细胞的贴壁时间及数量,对冻存效果进行评估:

(2)学习观察体外培养细胞的形态及生长状态; (3)熟练无菌操作技术; 2.学习重点 (1)能够标准化进行动物贴壁细胞的传代; 3.学习难点 (1)在传代的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的严格性; (2)了解传代培养过程中细胞的生长状态变化; 4.主要内容 基于无菌化操作,掌握动物细胞常规培养条件,进行贴壁细胞的传代培养工作。 5. 课后参考作业: (1)记录传代培养的操作心得和体会; (2)拍照记录细胞形态; (3)记录贴壁细胞的传代间隔时间; 实验九 贴壁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8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1.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细胞冻存与复苏的基本原理; (2)熟练进行细胞冻存与复苏的操作; 2.学习重点 (1)自主完成贴壁细胞的冻存和复苏操作; 3.学习难点 (1)基于标准的无菌操作,保证冻存和复苏细胞的存活率; 4.主要内容 在掌握传代培养的基础之上,进行细胞的冻存,并通过复苏实验验证无菌操作效果和细胞存 货情况。 5.课后参考作业: (1)完成并分析你所做的细胞冻存及复苏实验。 (2)记录复苏细胞的贴壁时间及数量,对冻存效果进行评估;

五、考核内容及方式1.学生成绩评价方式课程目标权重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测评课程目标10.52.期末测试1.网络平台作业测评课程目标20.32.课堂表现测评3.期末测试1.网络平台作业测评课程目标30.22.期末测试2.学生成绩评定方法(1)总评成绩计算方法总评成绩=50%课堂表现测评+20%网络平台作业测评+30%期末测评课堂表现测评=10%出勤情况+10%课堂回答问题情况+60%实验操作情况+20%报告册书写情况网络平台作业测评=50%作业+20%课程音视频学习+10%学习次数+20%讨论比例课堂表现期末测试网络平台作业测评课程目标分数分配比例%分数分配比例%分数分配比例%课程目标160205050课程目标240课程目标33050(2)评分标准评分标准75-89分90-100分60-75分小于60分评价评价内容方式优良合格不及格出勤率无缺勤:缺勤2次;缺勤1次;缺勤3次及以上能够主动回答问能够主动回答问能够回答问题,未主动回答问回答问题题,回答逻辑清题,回答逻辑较回答逻辑较为清题;回答问题逻课堂情况楚,能够正确解为清楚,基本可辑混乱,不能解楚,内容基本正确。表现答问题。以解决问题。决问题。测评准确理解实验原未清楚了解实验理解实验原理和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理和方法,能够方法,能够开展方法,可以开展原理和方法,不情况独立开展标准化较为标准化的操较为标准化的操能开展标准化的作实验。的操作实验。作实验。操作实验

五、考核内容及方式 1. 学生成绩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 权重 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 1 0.5 1.课堂表现测评 2.期末测试 课程目标 2 0.3 1.网络平台作业测评 2.课堂表现测评 3.期末测试 课程目标 3 0.2 1.网络平台作业测评 2.期末测试 2. 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1)总评成绩计算方法 总评成绩=50%课堂表现测评+20%网络平台作业测评+30%期末测评 课堂表现测评=10%出勤情况+10%课堂回答问题情况+60%实验操作情况+20%报告册书写情况 网络平台作业测评=50%作业+20%课程音视频学习+10%学习次数+20%讨论 比例 课程目标 课堂表现 分数分配比例% 期末测试 分数分配比例% 网络平台作业测评 分数分配比例% 课程目标 1 60 20 课程目标 2 40 50 50 课程目标 3 30 50 (2)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 评价 方式 评价内容 90-100 分 75-89 分 60-75 分 小于 60 分 优 良 合格 不及格 课堂 表现 测评 出勤率 无缺勤; 缺勤 1 次; 缺勤 2 次; 缺勤 3 次及以上 回答问题 情况 能够主动回答问 题,回答逻辑清 楚,能够正确解 答问题。 能够主动回答问 题,回答逻辑较 为清楚,基本可 以解决问题。 能够回答问题, 回答逻辑较为清 楚,内容基本正 确。 未主动回答问 题;回答问题逻 辑混乱,不能解 决问题。 实验操作 情况 准确理解实验原 理和方法,能够 独立开展标准化 的操作实验。 理解实验原理和 方法,能够开展 较为标准化的操 作实验。 了解实验原理和 方法,可以开展 较为标准化的操 作实验。 未清楚了解实验 原理和方法,不 能开展标准化的 操作实验

评分标准报告册书写格式报告册书写格式报告册书内容较报告册书写格式较为标准,内容标准,内容表述为完整,对实验混乱,内容科学实验报告表述较为科学,科学,能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性欠缺,未能对册能对实验结果进结果进行客观合总结,有待改实验结果进行分行初步的分析总善。理的分析总结析总结。结实验操作准确掌握实验操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了解实验操尚未了解实验操技能的掌基本要求作要求作的各项要求作的基本要求握情况实验原理理解实验原理的较为理解实验原尚未掌握实验原准确理解实验原期末及方法的理的内涵及实验内涵及实验方法理的内涵及实验理的内涵及实验检测的应用理解情况方法的应用方法的应用方法的应用针对实验情景能针对实验情景能针对实验情景能针对实验情景不实验反思够进行积极准确够进行反思,给够开展反思,但能开展合理的反及应用掌的反思,并给出出较为正确的分是其分析解释的思,无法给出分握情况正确的分析解释析解释合理性有待加强析解释。解决问题试图提出问题解的方法及提出合理的问题提出较为合理的不能提出解决方决方法和方案,方案的正问题解决方法和解决方法和方案:或方案基本但有待强化其合网络案。方案。无效。确性和合理性。平台理性。作业开展自主能够积极的进行能够完成教师布测评能够进行自主探探究、创自主探究学习,置的自主探究性未完成自主探究究学习,开展创新反思的开展有效的创新任务,进行创新性任务。新和反思尝试。情况。或反思尝试。和反思尝试。3.课程达成度评价方法(1)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课堂网络期末比例表现平台检测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测评作业权重课程目标权重测评课程目标1达成度=0.7×(课堂表现测评平均成绩/课课程目标10.70. 3堂表现测评总分)+0.3×(期未检测平均成绩/期末检测总分)课程目标2达成度=0.4×(课堂表现测评平均成绩/课堂表现测评总分)+0.3×(期末检测平均成绩/期末检课程目标20.40. 30.3测总分)+0.3×(网络平台作业测评平均成绩/网络平台作业测评总分)课程目标3达成度=0.3×(期末检测平均成绩/期末检0.7课程目标30.3测总分)+0.7X(网络平台作业测评平均成绩/网络平台作业测评总分)

评分标准 实验报告 册 报告册书写格式 标准,内容表述 科学,能对实验 结果进行客观合 理的分析总结 报告册书写格式 较为标准,内容 表述较为科学, 能对实验结果进 行初步的分析总 结 报告册书内容较 为完整,对实验 结果进行了分析 总结,有待改 善。 报告册书写格式 混乱,内容科学 性欠缺,未能对 实验结果进行分 析总结。 期末 检测 实验操作 技能的掌 握情况 准确掌握实验操 作的各项要求 掌握实验操作的 基本要求 基本了解实验操 作要求 尚未了解实验操 作的基本要求 实验原理 及方法的 理解情况 准确理解实验原 理的内涵及实验 方法的应用 理解实验原理的 内涵及实验方法 的应用 较为理解实验原 理的内涵及实验 方法的应用 尚未掌握实验原 理的内涵及实验 方法的应用 实验反思 及应用掌 握情况 针对实验情景能 够进行积极准确 的反思,并给出 正确的分析解释 针对实验情景能 够进行反思,给 出较为正确的分 析解释 针对实验情景能 够开展反思,但 是其分析解释的 合理性有待加强 针对实验情景不 能开展合理的反 思,无法给出分 析解释。 网络 平台 作业 测评 解决问题 的方法及 方案的正 确性和合 理性。 提出合理的问题 解决方法和方 案。 提出较为合理的 问题解决方法和 方案。 试图提出问题解 决方法和方案, 但有待强化其合 理性。 不能提出解决方 案;或方案基本 无效。 开展自主 探究、创 新反思的 情况。 能够积极的进行 自主探究学习, 开展有效的创新 和反思尝试。 能够进行自主探 究学习,开展创 新和反思尝试。 能够完成教师布 置的自主探究性 任务,进行创新 或反思尝试。 未完成自主探究 性任务。 3.课程达成度评价方法 (1)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 比例 课程目标 课堂 表现 测评 权重 网络 平台 作业 测评 期末 检测 权重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课程目标 1 0.7 0.3 课程目标 1 达成度=0.7×(课堂表现测评平均成绩/课 堂表现测评总分)+0.3×(期末检测平均成绩/ 期末检 测总分) 课程目标 2 0.4 0.3 0.3 课程目标 2 达成度=0.4×(课堂表现测评平均成绩/课 堂表现测评总分)+0.3×(期末检测平均成绩/ 期末检 测总分)+ 0.3×(网络平台作业测评平均成绩/ 网络平 台作业测评总分) 课程目标 3 0.7 0.3 课程目标 3 达成度=0.3×(期末检测平均成绩/ 期末检 测总分)+ 0.7×(网络平台作业测评平均成绩/ 网络平 台作业测评总分)

共11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