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Circuit 2

西北联启大学电路-2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H11010课程名称:电路-2英文名称:Circuit-2课程属性:必修学时:56学分:3.5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工程数学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为电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很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其目标是使学生达到全面地系统地掌握电路基本理论,基本的分析方法,提高对实际电路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加深知识面,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课程内容包括: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二端口网络、非线性电路。本课程采用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环节课时安排讲课上机合计习题课讨论课实验课其它5656独立设课第十单元:含耦合电感的电路(建议学时数:6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具有耦合电感元件的伏安特性,耦合电感元件串并联特征,耦合电感元件电路的分析与计算,含理想变压器的分析与计算。。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对含有耦合元件在电路中的分析和计算
电路-2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电路-2 课程编号:H11010 英文名称: Circuit -2 课程属性:必修 学 时: 56 学 分: 3.5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工程数学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 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电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很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其目标是使学生达到全面地、 系统地掌握电路基本理论,基本的分析方法,提高对实际电路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拓宽加深知识面,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课程内容包括: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线性动态电路的 复频域分析、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二端口网络、非线性电路。 本课程采用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 学 环 节 课 时 安 排 讲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上机 其它 合计 56 独立设课 56 第十单元:含耦合电感的电路(建议学时数: 6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具有耦合电感元件的伏安特性,耦合电感元件 串并联特征,耦合电感元件电路的分析与计算,含理想变压器的分析与计算。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对含有耦合元件在电路中的分析和计算

西北联启大学3.教学方法:以耦合电感元件中电压、电流的伏安关系为基础,了解同名端的概念,讲授具有耦合电感的电路用CCVS代替互感电压电路的分析与计算;空心变压器、理想变压器的分析与计算。【重点】耦合电感元件的伏安特性,具有耦合电感电路用CCVS代替互感电压电路的分析计算;理想变压器的分析与计算【难点】具有耦合电感的电路用CCVS代替互感电压电路的分析与计算;理想变压器的分析与计算。第十二单元:三相电路(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对称与非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与计算及三相功率的测量方法。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掌握实际三相电源的连接,对称与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三相功率计算与测量。3.教学方法:以发电机的结构为基础,讲授三相电压的产生,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与计算;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与计算;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及测量方法。【重点】三相电压源的连接,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与计算;两表法测三相电路功率。【难点】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与计算,两功率表法测三相功率的计算。第十三单元: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建议学时数:6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及电压、电流、功率的计算
3.教学方法:以耦合电感元件中电压、电流的伏安关系为基础,了解同名端的概念, 讲授具有耦合电感的电路用 CCVS 代替互感电压电路的分析与计算;空心变压器、理想 变压器的分析与计算。 【重点】 耦合电感元件的伏安特性,具有耦合电感电路用 CCVS 代替互感电压电路的分析与 计算;理想变压器的分析与计算 【难点】 具有耦合电感的电路用 CCVS 代替互感电压电路的分析与计算;理想变压器的分析 与计算。 第十二单元:三相电路(建议学时数: 4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对称与非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与计算及三相功 率的测量方法。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掌握实际三相电源的连接,对称与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三相功率计算与测量。 3.教学方法:以发电机的结构为基础,讲授三相电压的产生,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 与计算;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与计算;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及测量方法。 【重点】 三相电压源的连接,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与计算;两表法测三相电路功率。 【难点】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与计算,两功率表法测三相功率的计算。 第十三单元: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建议学时数: 6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及电压、电 流、功率的计算

西北联后大学8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掌握非正弦周期电流作用于线性电路分析和计算3.教学方法:以非正弦周期电压或电流函数展开成富氏级数表达形式,讨论奇、偶函数展开式的影响,周期电流的有效值、平均值、平均功率的计算方法;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及滤波器的概念。【重点】周期函数分解为付氏级数和信号频谱;周期电流的有效值、平均值、平均功率的计算方法;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及滤波器的概念。【难点】周期电流的有效值、平均值、平均功率的计算方法;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及滤波器的概念。第十四单元: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建议学时数:16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拉氏变换与反变换的定义及性质。应用拉氏变换方法对线性电路的S域分析与计算。网络函数极点、零点的分布对时域、频率响应的影响。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应用现代数学拉氏变换方法分析电路的时域响应,频域响应。3.教学方法:以工程数学拉氏变换和拉氏反变换为基础,建立时域电路元件、电路定律的S域模型,应用拉氏变换方法求解线性电路的计算方法,网络函数的定义,网络函数极点和零点的概念;网络函数极点和零点分布对时域和频域影响。【重点】拉氏变换;拉氏反变换的基本方法(部分分式法);电路元件、电压、电流和电路定律的运算(S域)形式,应用拉氏变换方法求解线性电路的计算方法,网络函数极点和零点分布对时域和频域影响。【难点】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掌握非正弦周期电流作用于线性电路分析和计算。 3.教学方法:以非正弦周期电压或电流函数展开成富氏级数表达形式,讨论奇、偶 函数展开式的影响,周期电流的有效值、平均值、平均功率的计算方法;非正弦周期电 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及滤波器的概念。 【重点】 周期函数分解为付氏级数和信号频谱;周期电流的有效值、平均值、平均功率的计 算方法;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及滤波器的概念。 【难点】 周期电流的有效值、平均值、平均功率的计算方法;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与 计算及滤波器的概念。 第十四单元: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建议学时数: 16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拉氏变换与反变换的定义及性质。应用拉氏变 换方法对线性电路的 S 域分析与计算。网络函数极点、零点的分布对时域、频率响应的 影响。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应用现代数学拉氏变换方法分析电路的时域响应,频域响应。 3.教学方法:以工程数学拉氏变换和拉氏反变换为基础,建立时域电路元件、电路 定律的 S 域模型,应用拉氏变换方法求解线性电路的计算方法,网络函数的定义,网络 函数极点和零点的概念;网络函数极点和零点分布对时域和频域影响。 【重点】 拉氏变换;拉氏反变换的基本方法(部分分式法);电路元件、电压、电流和电路 定律的运算(S 域)形式,应用拉氏变换方法求解线性电路的计算方法,网络函数极点 和零点分布对时域和频域影响。 【难点】

西北联启大学应用拉氏变换方法求解线性电路的计算方法,网络函数极点和零点分布对时域和频域的影响,频率响应第十五单元: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建议学时数:10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及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电路状态方程建立的系统方法。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对大规模集成电路用计算机分析和设计编程算法打下一个理论基础。3.教学方法:以电路图的基本概念为基础,讲授重要矩阵: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导出用矩阵表示的KCL、KVL方程;导出节点电压方程回路电流方程、割集电压方程和2b方程的矩阵形式:介绍电路状态方程的建立一般方法和系统方法【重点】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导出节点电压方程、回路电流方程、割集电压方程和2b方程的矩阵形式;介绍电路状态方程的建立一般方法和系统方法。【难点】用矩阵表示的节点电压方程、回路电流方程、割集电压方程,电路状态方程建立系统方法。第十六单元:二端口网络(建议学时数:10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二端口及方程、参数矩阵之间的关系,应用二端口方法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掌握二端口网络参数方程及参数的求解方法,二端口网络参
应用拉氏变换方法求解线性电路的计算方法,网络函数极点和零点分布对时域和频 域的影响,频率响应。 第十五单元: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建议学时数: 10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及电路方程的 矩阵形式,电路状态方程建立的系统方法。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对大规模集成电路用计算机分析和设计编程算法打下一个理 论基础。 3.教学方法:以电路图的基本概念为基础,讲授重要矩阵:关联矩阵、回路矩阵、 割集矩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导出用矩阵表示的 KCL、KVL 方程;导出节点电压方程、 回路电流方程、割集电压方程和 2b 方程的矩阵形式;介绍电路状态方程的建立一般方 法和系统方法。 【重点】 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导出节点电压方程、回路电流 方程、割集电压方程和 2b 方程的矩阵形式;介绍电路状态方程的建立一般方法和系统 方法。 【难点】 用矩阵表示的节点电压方程、回路电流方程、割集电压方程,电路状态方程建立系 统方法。 第十六单元:二端口网络(建议学时数:10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二端口及方程、参数矩阵之间的关系,应用二 端口方法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掌握二端口网络参数方程及参数的求解方法,二端口网络参

杨北联后大学数方程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3.教学方法:以二端口网络参数方程及参数为基础,讨论在对称、互易条件下参数及参数方程的表征方法。重点讲授二端口网络方程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重点】二端口(网络)及方程,二端口的Y、Z、T(A)、H参数矩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二端口的等效概念及二端口的转移函数的计算方法;二端口的连接方式及应用;二端口来描述电路元件一回转器和负阻抗变换器,【难点】二端口的转移函数的计算方法;二端口的等效电路应用;二端口的连接方式及应用;二端口来描述电路元件一回转器和负阻抗变换器。第十七单元:非线性电路(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非线性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了解一阶、二阶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2.能力培养:培养提高对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能力。3.教学方法:以非线性电阻元件特性为基础,讲授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A分段线性化方法,B)小信号分析法;非线性电阻电路方程的建立方法。【重点】非线性电阻元件特性及串、并联;常用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A)分段线性化方法,B)小信号分析法;非线性电阻电路方程的建立方法;非线性电感、电容特性;一阶和二阶非线性电路方程的建立方法【难点】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A)分段线性化方法,B)小信号分析法;非线性电阻电路方程的建立方法。三、考核方式及要求
数方程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3.教学方法:以二端口网络参数方程及参数为基础,讨论在对称、互易条件下参数 及参数方程的表征方法。重点讲授二端口网络方程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重点】 二端口(网络)及方程,二端口的 Y、Z、T(A)、H 参数矩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 关系;二端口的等效概念及二端口的转移函数的计算方法;二端口的连接方式及应用; 二端口来描述电路元件—回转器和负阻抗变换器。 【难点】 二端口的转移函数的计算方法;二端口的等效电路应用;二端口的连接方式及应用; 二端口来描述电路元件—回转器和负阻抗变换器。 第十七单元:非线性电路(建议学时数: 4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非线性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了解一阶、 二阶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 2.能力培养:培养提高对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能力。 3.教学方法:以非线性电阻元件特性为基础,讲授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A) 分段线性化方法,B)小信号分析法;非线性电阻电路方程的建立方法。 【重点】 非线性电阻元件特性及串、并联;常用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A)分段线性化 方法,B)小信号分析法;非线性电阻电路方程的建立方法;非线性电感、电容特性; 一阶和二阶非线性电路方程的建立方法。 【难点】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A)分段线性化方法,B)小信号分析法;非线性电阻 电路方程的建立方法。 三、考核方式及要求

西北联合大学要求学生全面的、系统的掌握电路-2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综合应用能力,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试卷成绩占80%:作业、出勤占20%。四、教材及参考书1.《电路》(第五版),邱关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2.《电路原理》(第二版),江缉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3.《电路理论基础》(第二版),周长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五、责任认定1.大纲执笔人:吴勇中2.大纲审定人:3.制定时间:2011年11月
要求学生全面的、系统的掌握电路-2 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综合应用能力,本课 程采用闭卷考试。试卷成绩占 80%;作业、出勤占 20%。 四、教材及参考书 1.《电路》(第五版),邱关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2.《电路原理》(第二版),江缉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 3.《电路理论基础》(第二版),周长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 五、责任认定 1.大纲执笔人:吴勇中 2.大纲审定人: 3.制定时间:2011 年 11 月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水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绪论.ppt
- 《水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声学基础.ppt
- 《水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海洋的声学特性(2/2).ppt
- 《水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海洋中的声传播理论(2/4).ppt
- 《水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海洋的声学特性(1/2).ppt
- 《水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海洋中的声传播理论(1/4).ppt
- 《水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海洋中的声传播理论(4/4).ppt
- 《水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海洋中的声传播理论(3/4).ppt
- 《水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章 典型传播条件下的声场(1/4).ppt
- 《水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章 典型传播条件下的声场(2/4).ppt
- 《水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声波在目标上的反射和散射(2/2).ppt
- 《水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声波在目标上的反射和散射(1/2).ppt
- 《水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章 典型传播条件下的声场(3/4).ppt
- 《水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章 典型传播条件下的声场(4/4).ppt
- 《水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章 海洋中的混响(2/2).ppt
- 《水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章 海洋中的混响(1/2).ppt
- 《水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7章 水下噪声(2/2).ppt
- 《水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7章 水下噪声(1/2).ppt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四章 根轨迹法.doc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五章 频率法.doc
- 《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Circuit principle B.doc
- 《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Circuit 1.doc
- 《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Circuit(72学时).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十四章 网络函数.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十六章 二端口网络.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十七章 非线性电路简介.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十五章 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十三章 拉普拉斯变换.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十一章 三相电路.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十二章 电路定理.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十章 含有耦合电感电路.doc
- 《电路》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电路讲稿(第1-10章,任课教师:史涛).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B(答案).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B(试题).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A卷(答案).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A卷(试题).doc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5章 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pps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6章 二端口网络.pps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7章 非线性电路简介.pps
- 《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3章 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