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Circuit 1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7
文件大小:94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Circuit 1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西北联启大学电路-1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H11009课程名称:电路-1英文名称:Circuit-1课程属性:必修学时:64学分:4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工程数学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为电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很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其目标是使学生达到全面地系统地掌握电路基本理论,基本的分析方法,提高对实际电路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加深知识面,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课程内容包括: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电路定理;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出能元件;一阶、二阶电路分析与计算;相量法;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电路的频率响应。本课程采用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排教学环节课时安上机讲课实验课其它合计习题课讨论课6464独立设课第一单元: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建议学时数:8学时)【学习自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电路模型的建立方法,深刻理解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及关联参考方向的概念,掌握电路定律KCL、KVL的建立方法和电路元件的

电路-1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电路-1 课程编号:H11009 英文名称: Circuit -1 课程属性:必修 学 时: 64 学 分: 4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工程数学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 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电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很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其目标是使学生达到全面地、 系统地掌握电路基本理论,基本的分析方法,提高对实际电路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拓宽加深知识面,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课程内容包括: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电路定理;含有运 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出能元件;一阶、二阶电路分析与计算;相量法;正弦稳态电路 的分析;电路的频率响应。 本课程采用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 学 环 节 课 时 安 排 讲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上机 其它 合计 64 独立设课 64 第一单元: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建议学时数: 8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电路模型的建立方法,深刻理解电压、电流参 考方向及关联参考方向的概念,掌握电路定律 KCL、KVL 的建立方法和电路元件的

西北联启大学伏安关系及特性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掌握如何把实际电气器件在工作条件下转变成理想化电路模型,应用定律建立方程。3.教学方法:采用板书教学、多媒体教学,以理想化电路模型为基础,引入电流电压参数方向的概念建立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通过对定律的描述举例讲授KCL、KVL建立方程的方法。说明定律与构成电路的元件性质无关。【重点】电路模型和理想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包括:电阻、独立电源和受控电源;电路定律【难点】电路元件的工作原理及伏安特性,集总电路基本定律KCL、KVL的应用第二单元: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简单电路等效变换方法求解电路。包括:Y一变换、实际电源和受控源的等效变换。掌握输入电阻及等效电阻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对简单电路分析和处理方法的能力。3.教学方法:以实际简单电路为例讲授其分析方法,推导Y一变换关系,应用定义计算输入电阻及等效电阻。【重点】电阻、电源的串、并联;Y一A变换;电源的等效变换;一端口的输入电阻、等效电阻的计算方法。【难点】Y一^变换;电源的等效变换;一端口的输入电阻、等效电阻的计算方法第三单元: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建议学时数:10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在不改变电路结构的条件下,会用观察法建立复杂线性电阻电路方程的方法。掌握结点法、网孔法和回路法

伏安关系及特性。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掌握如何把实际电气器件在工作条件下转变成理想化电路模 型,应用定律建立方程。 3.教学方法:采用板书教学、多媒体教学,以理想化电路模型为基础,引入电流、 电压参数方向的概念,建立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通过对定律的描述,举例讲授 KCL、 KVL 建立方程的方法。说明定律与构成电路的元件性质无关。 【重点】 电路模型和理想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包括:电阻、独立电源和受控电源;电路定律 【难点】 电路元件的工作原理及伏安特性,集总电路基本定律 KCL、KVL 的应用。 第二单元: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建议学时数:4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 知识掌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简单电路等效变换方法求解电路。包括:Y—△ 变换、实际电源和受控源的等效变换。掌握输入电阻及等效电阻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对简单电路分析和处理方法的能力。 3. 教学方法:以实际简单电路为例讲授其分析方法,推导 Y—△变换关系,应用定 义计算输入电阻及等效电阻。 【重点】 电阻、电源的串、并联;Y—△变换;电源的等效变换;一端口的输入电阻、等 效电阻的计算方法。 【难点】 Y—△变换;电源的等效变换;一端口的输入电阻、等效电阻的计算方法。 第三单元: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建议学时数:10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在不改变电路结构的条件下,会用观察法 建立复杂线性电阻电路方程的方法。掌握结点法、网孔法和回路法

西北联大学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在不改变电路结构的条件下对复杂电路的处理方法能力3.教学方法:引入网络拓扑学的知识证明KCL、KVL、VCR独立方程数,导出了建立结点电压方程、网孔电流方程、回路电流方程的表达形式。【重点】图论的基础知识,从电路拓朴图中,讨论KCL、KVL建立独立方程数:支路法结点法、回路法和网孔法,【难点】含受控源、特殊支路的结点电压方程、网孔电流方程、回路电流方程的建立方法。第四单元:电路定理(建议学时数:8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电路定理及电路定律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正确应用电路定理优化分析电路的能力。3.教学方法:导出电路定理的表达形式,重点放在电路定理的应用,以大量的实例讲解解题过程。【重点】重要的电路定理包括:叠加定理及齐性定理的应用;替代定理;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及其应用;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及其应用【难点】电路定理在解决实际电路问题中的应用。第五单元: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建议学时数: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含有有源多端元件运算放大器在电路中的分析与计算。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含集成电路元件在电路中的分析和计算能力3.教学方法:从集成元件运算放大器的结构出发,引出了理想运算放大电路模型中

2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在不改变电路结构的条件下对复杂电路的处理方法能力 3.教学方法:引入网络拓扑学的知识证明 KCL、KVL、VCR 独立方程数,导出 了建立结点电压方程、网孔电流方程、回路电流方程的表达形式。 【重点】 图论的基础知识,从电路拓朴图中,讨论 KCL、KVL 建立独立方程数;支路法、 结点法、回路法和网孔法, 【难点】 含受控源、特殊支路的结点电压方程、网孔电流方程、回路电流方程的建立方 法。 第四单元:电路定理(建议学时数: 8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电路定理及电路定律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正确应用电路定理优化分析电路的能力。 3.教学方法:导出电路定理的表达形式,重点放在电路定理的应用,以大量的实例 讲解解题过程。 【重点】 重要的电路定理包括:叠加定理及齐性定理的应用;替代定理;戴维南定理、诺顿 定理及其应用;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及其应用 【难点】 电路定理在解决实际电路问题中的应用。 第五单元: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建议学时数: 2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掌握含有有源多端元件运算放大器在电路中的分析 与计算。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含集成电路元件在电路中的分析和计算能力。 3.教学方法:从集成元件运算放大器的结构出发,引出了理想运算放大电路模型

西北联后大学+由理想化条件导出了理想运算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重点】理想运算放大电路模型,理想运算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难点】多级理想运算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第六单元:储能元件(建议学时数: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储能元件电容、电感的特性及串、并联特征,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掌握储能元件的基本特征3.教学方法:以电容元件、电感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为出发,讨论储能元件的特征。【重点】电容元件、电感元件、串并联特征【难点】电容元件、电感元件的工作特征。第七单元: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建议学时数:1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动态电路独立初始值的计算方法,一阶电路方程的建立方法,一阶电路完全响应、阶跃响应冲激响应的分析与计算方法。掌握二阶电路方程的建立方法,二阶电路阶跃响应、冲激响应的计算方法。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建立一阶、二阶电路微分方程的方法及计算方法,深刻掌握动态电路的处理方法。3.教学方法:以动态电路为基础,讨论独立储能元件的概念;独立储能元件初始值的确定方法;仅含一个独立储能元件描述这类电路是一阶微分方程及解的特性;一阶电路的完全响应、阶跃响应、冲激响应的重要概念;一阶电路在任意函数激励下的响应分析方法(经典法卷积)。二阶电路中独立储能元件初始值的确定方法;用经典法建立二

由理想化条件导出了理想运算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重点】 理想运算放大电路模型,理想运算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难点】 多级理想运算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第六单元:储能元件(建议学时数: 2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储能元件电容、电感的特性及串、并联特征。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掌握储能元件的基本特征 3.教学方法:以电容元件、电感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为出发,讨论储能元件的特 征。 【重点】 电容元件、电感元件、串并联特征。 【难点】 电容元件、电感元件的工作特征。 第七单元: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建议学时数: 14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动态电路独立初始值的计算方法,一阶电路方 程的建立方法,一阶电路完全响应、阶跃响应冲激响应的分析与计算方法。掌握二阶电 路方程的建立方法,二阶电路阶跃响应、冲激响应的计算方法。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建立一阶、二阶电路微分方程的方法及计算方法,深刻掌握 动态电路的处理方法。 3.教学方法:以动态电路为基础,讨论独立储能元件的概念;独立储能元件初始值 的确定方法;仅含一个独立储能元件描述这类电路是一阶微分方程及解的特性;一阶电 路的完全响应、阶跃响应、冲激响应的重要概念;一阶电路在任意函数激励下的响应分 析方法(经典法卷积)。二阶电路中独立储能元件初始值的确定方法;用经典法建立二

西北联启大学阶微分方程的方法,分析二阶电路的过渡过程,阐明二阶动态电路的完全响应、阶跃响应、冲激响应等基本概念。【重点】独立储能元件初始值的确定方法,一阶、二阶电路的完全响应、阶跃响应、冲激响应的分析与计算。【难点】一阶、二阶电路的完全响应、冲激响应第八单元:相量法(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正弦稳态分析的相量法,电路元件和电路定律的相量表达形式及电路相量模型的建立。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在正弦源激励下电路元件相量模型的建立方法。3.教学方法:以正弦函数为基础,引入复平面,得出正弦量的相量概念,从而建立电路元件的相量模型。完成了从时域电路模型向频域电路模型的转化【重点】KVL、KCL相量形式,电路元件电压、电流的相量形式。【难点】电路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第九单元: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建议学时数:8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正弦电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方法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用相量法分析和计算正弦稳态电路的能力。3.教学方法:以电路RLC相量模型图为例,引入了阻抗、导纳、相量图及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复功率的概念,用相量法计算电路的电压、电流及功率【重点】

阶微分方程的方法,分析二阶电路的过渡过程,阐明二阶动态电路的完全响应、阶跃响 应、冲激响应等基本概念。 【重点】 独立储能元件初始值的确定方法,一阶、二阶电路的完全响应、阶跃响应、冲激响 应的分析与计算。 【难点】 一阶、二阶电路的完全响应、冲激响应。 第八单元:相量法(建议学时数: 4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正弦稳态分析的相量法,电路元件和电路定律 的相量表达形式及电路相量模型的建立。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在正弦源激励下电路元件相量模型的建立方法。 3.教学方法:以正弦函数为基础,引入复平面,得出正弦量的相量概念,从而建立 电路元件的相量模型。完成了从时域电路模型向频域电路模型的转化。 【重点】 KVL、KCL 相量形式,电路元件电压、电流的相量形式。 【难点】 电路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 第九单元: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建议学时数: 8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正弦电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方法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用相量法分析和计算正弦稳态电路的能力。 3.教学方法:以电路 RLC 相量模型图为例,引入了阻抗、导纳、相量图及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复功率的概念,用相量法计算电路的电压、电流及功率。 【重点】

西北联启大学阻抗、导纳、相量图的概念;电路的瞬时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复功率;正弦稳态电路分析与计算;电路的最大功率传输计算。【难点】电路相量图的作法;电路复功率及功率因数提高计算方法。第十一单元:电路的频率响应(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网络函数的定义及性质,电路的串、并联谐振特征。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掌握网络函数的定义及性质,在正弦稳态电路中的频率响应分析和计算。3.教学方法:从网络函数的定义及性质出发,引出正弦电路的谐振现象,以RLC的串、并联为基础,讨论电路的频率响应。【重点】网络函数的定义及性质、RLC电路的串联谐振及频率响应、RLC电路的并联谐振。【难点】RLC电路的串联、并联谐振和频率特性。三、考核方式及要求要求学生全面的、系统的掌握电路-1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综合应用能力,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试卷成绩占80%;作业、出勤占20%四、教材及参考书1.《电路》(第五版),邱关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2.《电路原理》(第二版),江缉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3.《电路理论基础》(第二版),周长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五、责任认定1.大纲执笔人:吴勇中

阻抗、导纳、相量图的概念;电路的瞬时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 复功率;正弦稳态电路分析与计算;电路的最大功率传输计算。 【难点】 电路相量图的作法;电路复功率及功率因数提高计算方法。 第十一单元:电路的频率响应(建议学时数: 4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网络函数的定义及性质,电路的串、并联谐振 特征。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掌握网络函数的定义及性质,在正弦稳态电路中的频率响应 分析和计算。 3.教学方法:从网络函数的定义及性质出发,引出正弦电路的谐振现象,以 RLC 的 串、并联为基础,讨论电路的频率响应。 【重点】 网络函数的定义及性质、RLC 电路的串联谐振及频率响应、RLC 电路的并联谐振。 【难点】 RLC 电路的串联、并联谐振和频率特性。 三、考核方式及要求 要求学生全面的、系统的掌握电路-1 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综合应用能力,本课 程采用闭卷考试。试卷成绩占 80%;作业、出勤占 20%。 四、教材及参考书 1.《电路》(第五版),邱关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2.《电路原理》(第二版),江缉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 3.《电路理论基础》(第二版),周长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 五、责任认定 1.大纲执笔人:吴勇中

西北联启大学ESEIUNITED UNIVERSIT2.大纲审定人:3.制定时间:2011年11月

2.大纲审定人: 3.制定时间:2011 年 11 月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