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吸光光度法(7.1-7.2)概述、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第七章 吸光光度法
第七章 吸 光 光 度 法

主要内容 概述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 测量条件的选择 分光光度计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2 主要内容 概述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 测量条件的选择 分光光度计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7-1概述 分析方法的比较 分析方法类别含量相对误差 仪器 滴定分析法化学分析法>1901%~0.2%6准确度高玻璃仪器 重量分析法 吸光光度法仪器分析法<1961%~5%灵敏度高特殊仪器
3 § 7-1 概述 分析方法的比较

§7-2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物质的颜色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吸光光度法是基于被测物质的分子对光具有选 择性吸收的特性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7-2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一、物质的颜色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吸光光度法是基于被测物质的分子对光具有选 择性吸收的特性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当一束光照射到某物质的溶液时,物质对光的吸收 具有选择性,只有当照射光的光子能量与被照射物质 的分子、原子或离子由基态到激发态之间的能量之差 相等时,这个波长的光才被吸收
5 当一束光照射到某物质的溶液时,物质对光的吸收 具有选择性,只有当照射光的光子能量与被照射物质 的分子、原子或离子由基态到激发态之间的能量之差 相等时,这个波长的光才被吸收

吸收曲线 将不同浪长的光照射某一固定浓度和液层厚度的 溶液,并测量每一波长下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 (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相应浪长为横 坐标,所得曲线,称为吸收曲线。如图为高锰酸 钾和重铬酸钾的吸收曲线。 吸收曲线是吸光光度法选择测定浪长的重要 依据
6 吸收曲线 将不同波长的光照射某一固定浓度和液层厚度的 溶液,并测量每一波长下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 (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相应波长为横 坐标,所得曲线,称为吸收曲线。如图为高锰酸 钾和重铬酸钾的吸收曲线。 吸收曲线是吸光光度法选择测定波长的重要 依据

Cr2O2、MnO4的吸收曲线 350 525545 Cr,O-2 MnO4 0 oo0 0 864 0 30350\400 50a 600 700 2nm
300 400 500 600 700 /nm 350 525 545 Cr2O7 2- MnO4 - 1.0 0.8 0.6 0.4 0.2 Absorbance 350 Cr2O7 2-、MnO4 -的吸收曲线

二、光吸收基本定律: Lambert-beer定律 入射光强度 1-d 透射光强度 朗伯-比尔定律公式: A=lg(/4)=lg1/T= kbc 吸光度 透光率介质厚 度(cm)
二、 光吸收基本定律: Lambert-Beer定律 A=lg(I0 /I t )= lg1/T = kbc It I0 b dx I I-dI s 吸光度 介质厚 度(cm) 朗伯-比尔定律公式: 透光率 入射光强度 透射光强度

T一透光率(透射比) (Transmittance) T A=g(0/11=g(1/)=-IgT=kbc 0.8 0.6 ■■ 0.4 0.2 ■■■■口 mg
T-透光率(透射比) (Transmittance) 0 t I T = I A = lg (I0 /It ) = lg(1/T) = -lgT = kbc 0 1 2 3 4 mg/ml A * 0.8 0.6 0.4 0.2 0

k吸光系数 Absorptivity 当c的单位用gL1表示时,用a表示, A=abc a的单位:L;glcm1 当c的单位用moL1表示时,用表示 摩尔吸光系数 Molar absorptivity A= bc 的单位: Lmol-lcm
k 吸光系数 Absorptivity a的单位: L·g-1·cm-1 当c的单位用g·L-1表示时,用a表示, A=abc 的单位: L·mol-1·cm- 1 当c的单位用mol·L-1表示时,用 表示. -摩尔吸光系数 Molar Absorptivity A= bc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吸光光度法(7.4)测量条件的选择.ppt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3.6)一元酸碱的滴定.ppt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6.6)沉淀滴定法.ppt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3.7)多元酸碱的滴定.ppt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6.3)沉淀的形成及沾污.ppt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6.4)沉淀条件的选择.ppt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6.2)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ppt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3.5)酸碱指示剂.ppt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3.4)缓冲溶液.ppt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3.2)水溶液中酸碱组分不同型体的分布.ppt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3.3)酸碱溶液的pH计算.ppt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6.1)重量分析法概述.ppt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5.5)常用的氧化还原测定方法.ppt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滴定分析概述(2.4)滴定分析计算.ppt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3.1)酸碱平衡的理论基础.ppt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5.3)氧化还原滴定曲线.ppt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滴定分析概述(2.3)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ppt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5.4)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ppt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滴定分析概述(2.2)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ppt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5.2)氧化还原平衡.ppt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吸光光度法(7.3)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ppt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3.8)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ppt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4.1)概述.ppt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4.2)EDTA及其配位特性.ppt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吸光光度法(7.5-7.6)目视比色与分光光度计、朗伯-比尔定律的分析应用.ppt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4.7)配位滴定的应用.ppt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概论(1.3)有效数字及计算规则.ppt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概论(1.4)定量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ppt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4.5)金属指示剂.ppt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概论(1.5)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ppt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4.6)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ppt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4.3)配位解离平衡及影响因素.ppt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概论(1.1)分析化学概述.ppt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概论(1.2)定量分析中的误差(error).ppt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4.4)配位滴定基本原理.ppt
- 《美国FDA农残分析手册》(第一卷英文版)Chapter 5 GLC.pdf
- 《美国FDA农残分析手册》(第一卷英文版)Chapter 6 HPLC.pdf
- 《美国FDA农残分析手册》(第一卷英文版)Pesticide Analytical Manual Vol I.pdf
- 《美国FDA农残分析手册》(第一卷英文版)VOLUME Multiresidue methods.pdf
- 《美国FDA农残分析手册》(第一卷英文版)APPENDIX I:PESTDATA.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