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石河子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2013分析化学教案(授课教师:杨金凤)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18
文件大小:135.94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石河子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2013分析化学教案(授课教师:杨金凤)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石河子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 任课班级 化工2012(34) 任课教师 杨金风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分析化学课程组 2012一2013学年第二学期

石 河 子 大 学 教 案 课程名称 分 析 化 学 任课班级 化工 2012(3-4) 任课教师 杨 金 凤 化学化工 学院 化学 系 分析化学 课程组 2012 - 2013 学年第二学期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Soaeu8aomrp5S8aa8e5g6scga 姓名 杨金凤 职称 讲师 总学时 32 使用教材分析化学(第五版)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 掌握分析化学中误差与数据处理的方法,重点是四大滴定方法(酸碱 程 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注意培养学生开 谨的科学态度,树立准确“量”的理念,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 海 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周次 章名 学时 1 第1章概论 3 1 第2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1 2 第3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4 时 3-4 第5章 酸碱滴定法 6 4~5 第6章 络合滴定法 6 6~7 第7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5 7 第8章 沉淀滴定法和滴定分析小结 3 8 第9章重量分析法 4 上 课 时间: 1-8周,周二,1-2节: 时 1-5周,7-8周,周五,3-4节: 间 6周,周日,3-4节。 的 地点 博学楼B-406

1 姓 名 杨金凤 职 称 讲师 总学时 32 使用教材 分 析 化 学 (第五版)武汉大学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 程 教 学 目 的 掌握分析化学中误差与数据处理的方法,重点是四大滴定方法(酸碱 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注意培养学生严 谨的科学态度,树立准确“量”的理念,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学 时 分 配 周 次 章 名 学 时 1 第 1 章 概论 3 1 第 2 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1 2 第 3 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4 3~4 第 5 章 酸碱滴定法 6 4~5 第 6 章 络合滴定法 6 6~7 第 7 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5 7 第 8 章 沉淀滴定法和滴定分析小结 3 8 第 9 章 重量分析法 4 上 课 时 间 地 点 时间: 1-8 周, 周二,1-2 节; 1-5 周,7-8 周, 周五,3-4 节; 6 周, 周日,3-4 节。 地点: 博学楼 B-406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2013年2月26日(第一周周二) 1.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分析化学的发展 教 概况: 2.了解分析化学过程及分析结果的表示: 3.掌握滴定分析法的特点、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 式: 第1章概论 1.1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 定义 二、分析化学的任务 三、分析化学的特点 四、分析化学的作用 五、分析化学的应用 1.2分析方法的分类 按分析对象分类 二、按测定原理和方法分类 三、按试样用量分类 四、按生产部门的要求分类 1.3分析化学发展简史与发展趋势 内 一、分析化学的发展史 二、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1.5分析化学过程及分析结果的表示 、分析化学过程 二、分析结果的表示 1.6滴定分析法概述 一、滴定分析法的特点 二、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教学重点 重点:滴定分析中的一些基木概念 难点及 难点:四种滴定方式的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 方法:讲解,讲述、讨论。 作业思考圈 (讨论题) 1.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阅读材料 2.预习下节课内容 1.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梁 ①顺利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 ④其他 2.学生课堂纪律: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 ②较合适 ③不合适 4.其它: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常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2 2013 年 2 月 26 日(第一周 周二) 教 学 目 的 1.了 解 分 析 化 学 的 任 务 和 作 用 、 分 析 方 法 的 分 类 、 分 析 化 学 的 发 展 概 况 ; 2.了 解 分 析 化 学 过 程 及 分 析 结 果 的 表 示 ; 3.掌 握 滴 定 分 析 法 的 特 点 、 滴 定 分 析 法 对 化 学 反 应 的 要 求 和 滴 定 方 式 ; 教 学 内 容 第 1 章 概 论 1.1 分 析 化 学 的 定 义 、 任 务 和 作 用 一 、 定 义 二 、 分 析 化 学 的 任 务 三 、 分 析 化 学 的 特 点 四 、 分 析 化 学 的 作 用 五 、 分 析 化 学 的 应 用 1.2 分 析 方 法 的 分 类 一 、 按 分 析 对 象 分 类 二 、 按 测 定 原 理 和 方 法 分 类 三 、 按 试 样 用 量 分 类 四 、 按 生 产 部 门 的 要 求 分 类 1.3 分 析 化 学 发 展 简 史 与 发 展 趋 势 一 、 分 析 化 学 的 发 展 史 二 、 分 析 化 学 的 发 展 趋 势 1.5 分 析 化 学 过 程 及 分 析 结 果 的 表 示 一 、 分 析 化 学 过 程 二 、 分 析 结 果 的 表 示 1.6 滴 定 分 析 法 概 述 一 、 滴 定 分 析 法 的 特 点 二 、 滴 定 分 析 法 对 化 学 反 应 的 要 求 和 滴 定 方 式 教学重点、 难点及 教学方法 重 点 : 滴 定 分 析 中 的 一 些 基 本 概 念 难 点 : 四 种 滴 定 方 式 的 实 际 应 用 方 法 : 讲 解 , 讲 述 、 讨 论 。 作业思考题 (讨论题) 阅读材料 1.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预习下节课内容 课 后 记 1.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 ④其他 2.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 ②较合适 ③不合适 4.其它: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2013年3月1(第一周周五) 1.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表示方法以及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教学目的 2.了解试样的采集、制备、分解及测定前的预处理 第1章概论 1.7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基准物质:1.定义2.基准物质具备的条件 二、标准溶液的配制:1.直接配制法2.间接配制法(标定法) 1.8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一、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物质的量浓度 2.滴定度 二、滴定剂与被测物质之间的计量关系 学 三、标准溶液浓度的计算 四、待测组分含量的计算 内 第2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容 2.1试样的采集 2.2试样的制备 一、破碎与过筛 二、混合与缩分 2.3试样的分解 一、溶解法 二、熔融法 三、半熔法 四、干式灰化法五、湿式消化法六、微波辅助消解法 2.4测定前的预处理试样处理应注意的问题 重点: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教学重占、难占 及教学方法 难点:滴定度的相关计算:待测组分含量的计算 方法:讲解,讲述、讨论。 作业思考题(讨 .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论题)阅读材料 2.P思考题:4P习题:2、4、16、18 3.预习下节课内容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课 ①顺利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 ④其他 2.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记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 ②较合适 ③不合适 4.其它: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3

3 2013 年 3 月 1(第一周 周五) 教学目的 1.掌 握 标 准 溶 液 的 配 制 和 浓 度 表 示 方 法 以 及 滴 定 分 析 中 的 计 算 ; 2.了解试样的采集、制备、分解及测定前的预处理 教 学 内 容 第 1 章 概 论 1.7 基 准 物 质 和 标 准 溶 液 一 、 基 准 物 质 : 1.定 义 2.基 准 物 质 具 备 的 条 件 二 、 标 准 溶 液 的 配 制 : 1.直 接 配 制 法 2.间 接 配 制 法 ( 标 定 法 ) 1.8 滴 定 分 析 中 的 计 算 一 、 标 准 溶 液 浓 度 的 表 示 方 法 1.物 质 的 量 浓 度 2.滴 定 度 二 、 滴 定 剂 与 被 测 物 质 之 间 的 计 量 关 系 三 、 标 准 溶 液 浓 度 的 计 算 四 、 待 测 组 分 含 量 的 计 算 第 2 章 分 析 试 样 的 采 集 与 制 备 2.1 试样的采集 2.2 试样的制备 一、破碎与过筛 二、混合与缩分 2.3 试样的分解 一、溶解法 二、熔融法 三、半熔法 四、干式灰化法 五、湿式消化法 六、微波辅助消解法 2.4 测定前的预处理 试样处理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及教学方法 重 点 : 标 准 溶 液 浓 度 的 表 示 方 法 、 滴 定 分 析 中 的 计 算 难 点 : 滴 定 度 的 相 关 计 算 ; 待 测 组 分 含 量 的 计 算 方 法 : 讲 解,讲述、讨论。 作业思考题(讨 论题)阅读材料 1.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P20 思考题:4 P21 习题:2、4、16、18 3.预习下节课内容 课 后 记 1.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 ④其他 2.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 ②较合适 ③不合适 4.其它: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2013年3月5(第二周周二) 1.理解误差与偏差的定义,掌握误差与偏差的表示方法: 教学目的 2.掌握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3.了解有限次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第3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3.1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一、误差与信差 1.准确度与误差:1)准确度定义 2)准确度表示方法 2.精密度与偏差:1)精密度定义 2)精密度表示方法 举 二、准确度与精密度关系 三、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 学 (一)系统误差:1.定义2.特点3.分类 (二)随机误差:1.定义2.特点 四、公差:1.定义2.公差范围的确定 五、误差的传递:1.系统误差的传递2.随机误差的传递 3.极值误差的传递 3.2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一、有效数字:1.定义2.有效数字位数的确定 二、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 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1.加减运算 2.乘除运算 重点:误差与偏差的定义、表示方法及相应的计算:准确度与精密度 的关系:有效数字位数、修约规则、计算规则; 教学重占、难 点及教学方法 难点:准确度与误差、精密度与偏差的含义及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关系 以及表示方法。 方法:讲解,讲述、讨论。 作业思考题(讨 1.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论题)阅读材料 2.Ps习题:1、4 3.预习下节课内容 1.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 ④其他 2.学生课堂纪律: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记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 ②较合适 不合适 4.其它: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4

4 2013 年 3 月 5(第二周 周二) 教学目的 1.理解误差与偏差的定义,掌握误差与偏差的表示方法; 2.掌握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3.了解有限次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教 学 内 容 第 3 章 分 析 化 学 中 的 误 差 与 数 据 处 理 3.1 分 析 化 学 中 的 误 差 一 、 误 差 与 偏 差 1.准 确 度 与 误 差 : 1)准 确 度 定 义 2)准 确 度 表 示 方 法 2.精 密 度 与 偏 差 : 1)精 密 度 定 义 2)精 密 度 表 示 方 法 二 、 准 确 度 与 精 密 度 关 系 三 、 系 统 误 差 与 随 机 误 差 (一 )系 统 误 差 : 1.定 义 2.特 点 3.分 类 (二 )随 机 误 差 : 1.定 义 2.特 点 四 、 公 差 : 1.定 义 2.公 差 范 围 的 确 定 五 、 误 差 的 传 递 : 1.系 统 误 差 的 传 递 2.随 机 误 差 的 传 递 3.极 值 误 差 的 传 递 3.2 有 效 数 字 及 其 运 算 规 则 一 、 有 效 数 字 : 1.定 义 2.有 效 数 字 位 数 的 确 定 二 、 有 效 数 字 的 修 约 规 则 三 、 有 效 数 字 的 运 算 规 则 : 1.加 减 运 算 2.乘 除 运 算 教学重点、难 点及教学方法 重 点 : 误 差 与 偏 差 的 定 义 、 表 示 方 法 及 相 应 的 计 算 ; 准 确 度 与 精 密 度 的 关 系 ; 有 效 数 字 位 数 、 修 约 规 则 、 计 算 规 则 ; 难点: 准 确 度 与 误 差 、 精 密 度 与 偏 差 的 含 义 及 精 密 度 和 准 确 度 的 关 系 以 及 表 示 方 法 。 方 法 : 讲 解 , 讲 述 、 讨 论 。 作业思考题(讨 论题)阅读材料 1.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P75 习题:1、4 3.预习下节课内容 课 后 记 1.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 ④其他 2.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 ②较合适 ③不合适 4.其它: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2013年3月8日(第二周周五) 1,理解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教学目的 2.掌握显著性差异及可疑值的取舍: 3.3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一、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二、总体平均值的估计 教 3.4显著性差异 学 、t检验法 二、F检验法 内 3.5可疑值的取舍 4d法 二、G法三、Q法 3.7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1.显著性差异的检验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2.会应用合适的方法判断可疑值的取舍 及教学方法 3.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 思考题:p74:1-7 作业、思考题 学生课堂纪律: 教学内容: 1.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②较紧张:③未完成:④其他: 课 2.学生课堂纪律:①良好②一般③较差: 令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较合适®不合适 记 4.其它: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5 2013 年 3 月 8 日(第二周 周五) 教学目的 1.理解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2.掌握显著性差异及可疑值的取舍; 教 学 内 容 3.3 分 析 化 学 中 的 数 据 处 理 一 、 随 机 误 差 的 正 态 分 布 二 、 总 体 平 均 值 的 估 计 3.4 显 著 性 差 异 一 、 t 检 验 法 二 、 F 检 验 法 3.5 可 疑 值 的 取 舍 一 、 4d 法 二 、 G 法 三 、 Q 法 3.7 提 高 分 析 结 果 准 确 度 的 方 法 教学重点、难点 及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1. 显著性差异的检验方法 2. 会应用合适的方法判断可疑值的取舍 3. 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 作 业、思考题 思考题:p74;1-7 课 后 记 学生课堂纪律: 教学内容: 1.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 :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 ④其他: 2.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合适 较合适 不合适 4.其它: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2013年3月12日(第三周周二) 1.理解酸碱质子理论的内容: 掌握平衡常数的书写及多重平衡规则的含义: 教学目的 3.掌握酸碱解离常数的含义、Ka与b的关系: 4.掌握弱酸或弱碱溶液H浓度的计算 第5章酸碱滴定法 5.1溶液中的酸碱反应与平衡 教 一、溶液中的酸碱反应与平衡常数 学 二、溶液中的其他相关平衡 5.2酸碱组分的平衡浓度与分布分数 内 5.3溶液中Ⅲ浓度的计算 5.3.1强酸或强碱溶液 5.3.2弱酸或弱碱溶液 重点:1.溶液中的酸碱反应与平衡常数 2.物料平衡、电荷平衡及质子条件 3.酸碱组分中平衡浓度及分布分数的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4.弱酸或弱碱溶液H浓度的计算 及教学方法 难点:1.质子条件 2.共轭酸碱Ka与Kb的关系 作业 思考题: 学生课堂纪律: 教学内容: 1.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课 ①顺利:②较紧张:③未完成:④其他: 后 2.学生课堂纪律:①良好②一般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合适®较合适®不合适 4.其它: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6 2013 年 3 月 12 日(第三周 周二) 教学目的 1. 理解酸碱质子理论的内容; 2. 掌握平衡常数的书写及多重平衡规则的含义; 3. 掌握酸碱解离常数的含义、Ka 与 Kb 的关系; 4. 掌握弱 酸 或 弱 碱 溶 液 H+ 浓 度 的 计 算 教 学 内 容 第 5 章 酸 碱 滴 定 法 5.1 溶 液 中 的 酸 碱 反 应 与 平 衡 一 、 溶 液 中 的 酸 碱 反 应 与 平 衡 常 数 二 、 溶 液 中 的 其 他 相 关 平 衡 5.2 酸 碱 组 分 的 平 衡 浓 度 与 分 布 分 数 5.3 溶 液 中 H+ 浓 度 的 计 算 5.3.1 强 酸 或 强 碱 溶 液 5.3.2 弱 酸 或 弱 碱 溶 液 教学重点、难点 及教学方法 重 点 : 1. 溶 液 中 的 酸 碱 反 应 与 平 衡 常 数 ; 2. 物 料 平 衡 、 电 荷 平 衡 及 质 子 条 件 3. 酸 碱 组 分 中 平 衡 浓 度 及 分 布 分 数 的 计 算 4. 弱 酸 或 弱 碱 溶 液 H+ 浓 度 的 计 算 难 点 : 1. 质 子 条 件 2. 共 轭 酸 碱 K a 与 Kb 的 关 系 ; 作 业 思考题: 课 后 记 学生课堂纪律: 教学内容: 1.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 :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 ④其他: 2.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合适 较合适 不合适 4.其它: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2013年3月15日(第三周周五) 1.掌握弱酸或弱碱溶液H+浓度的计算 2.掌握混合溶液及两性物质H+浓度的计算 教学目的 3。掌握缓冲溶液 掌握强酸强碱的滴定 第5章酸碱滴定法 5.3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 532弱酸或弱贼溶液 学 5.3.3混合溶液 5.3.4两性物质溶液 内 5.5缓冲溶液 5.5.5缓冲溶液PH的计算 5.5.2缓冲容量 5.6酸碱指示剂 5.7酸碱滴定 5.7.1强酸强碱的滴定 重点:1.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 2.缓冲溶液PH的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3.强酸强碱的滴定 及教学方法 思考题:P115-1 作业、思考题 学生课堂纪律 教学内容 课 教学体会:1.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②较紧张:③未完成:④其他: 后 2.学生课堂纪律:①良好②一般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合适@较合适③不合适 4.其它: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7

7 2013 年 3 月 15 日(第三周 周五) 教学目的 1. 掌 握 弱 酸 或 弱 碱 溶 液 H+浓 度 的 计 算 2. 掌 握 混 合 溶 液 及 两 性 物 质 H+浓 度 的 计 算 3. 掌 握 缓 冲 溶 液 4. 掌 握 强 酸 强 碱 的 滴 定 教 学 内 容 第 5 章 酸 碱 滴 定 法 5.3 溶 液 中 H+ 浓 度 的 计 算 5.3.2 弱 酸 或 弱 碱 溶 液 5.3.3 混 合 溶 液 5.3. 4 两 性 物 质 溶 液 5.5 缓 冲 溶 液 5.5.5 缓 冲 溶 液 PH 的 计 算 5.5.2 缓 冲 容 量 5.6 酸 碱 指 示 剂 5.7 酸 碱 滴 定 5.7.1 强 酸 强 碱 的 滴 定 教学重点、难点 及教学方法 重点:1. 溶 液 中 H+ 浓 度 的 计 算 2. 缓 冲 溶 液 PH 的 计 算 3. 强 酸 强 碱 的 滴 定 作 业、思考题 思考题:P115-1 课 后 记 学生课堂纪律 教学内容 教学体会: 1.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 :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 ④其他: 2.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合适 较合适 不合适 4.其它: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2013年3月19日(第四周周二) 1.掌握一元弱酸弱碱、多元酸的滴定 2,掌握终点误差 教学目的 3.掌握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第5章酸碱滴定法 5.7酸碱滴定 5.7.2一元弱酸弱碱的滴定 游 5.7.2多元酸和混合酸的滴定 内 5.8终点误差 5.8.1滴定强酸的终点误差 5.8.2滴定弱酸的终点误差 5.8.1滴定多元酸和混合酸的终点误差 5.9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重点:1.一元弱酸弱碱的滴定 2.多元酸和混合酸的滴定 3.终点误差 教学重点、难点 4.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及教学方法 难点:1.终点误差 2.双指示剂法 作业、 思考题 学生课堂纪律: 教学内容: 1.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令 ①顺利:②较紧张:③未完成:④其他: 记 2.学生课堂纪律:①良好②一般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较合适@不合适 4.其它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祝及教学体会等。 8

8 2013 年 3 月 19 日(第四周 周二) 教学目的 1. 掌 握 一 元 弱 酸 弱 碱 、 多 元 酸 的 滴 定 ; 2. 掌 握 终 点 误 差 3. 掌 握 酸 碱 滴 定 法 的 应 用 教 学 内 容 第 5 章 酸 碱 滴 定 法 5.7 酸 碱 滴 定 5.7.2 一 元 弱 酸 弱 碱 的 滴 定 5.7.2 多 元 酸 和 混 合 酸 的 滴 定 5.8 终 点 误 差 5.8.1 滴 定 强 酸 的 终 点 误 差 5.8.2 滴 定 弱 酸 的 终 点 误 差 5.8.1 滴 定 多 元 酸 和 混 合 酸 的 终 点 误 差 5.9 酸 碱 滴 定 法 的 应 用 教学重点、难点 及教学方法 重点:1. 一 元 弱 酸 弱 碱 的 滴 定 2. 多 元 酸 和 混 合 酸 的 滴 定 3. 终 点 误 差 4. 酸 碱 滴 定 法 的 应 用 难点:1. 终 点 误 差 2. 双 指 示 剂 法 作 业、 思考题 课 后 记 学生课堂纪律: 教学内容: 1.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 :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 ④其他: 2.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合适 较合适 不合适 4.其它: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2013年3月22日(第四周周五) 1.掌捉络合物的平衡常数 2.掌握溶液中各级络合物的分布 教学目的 3. 掌握副反应系数 第6章络合滴定法 6.1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络合物 6.1.3乙二胺四乙酸6.1.4乙二胺四乙酸的鳌合物 6.2络合物的平衡常数 6.2.1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6.2.2溶液中各级络合物的分布 6.2.3平均配位数 6.3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6.3.1副反应系数 EDTA的酸效应及酸效应系数:共存离子效应及共存离子效应系数:EDTA 的总副反应系数:金属离子的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 重点:1、稳定常数、逐级稳定常数、累积稳定常数: 2、副反应系数 教学重点、难点 及教学方法 作业、 思考题 学生课堂纪律 教学内容 1.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课 ①顺利:②较紧张:③未完成:④其他: 后 2.学生课堂纪律:①良好②一般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①合适⊙较合适⑧不合适 4.其它: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9

9 2013 年 3 月 22 日(第四周 周五) 教学目的 1. 掌 握 络 合 物 的 平 衡 常 数 2. 掌 握 溶 液 中 各 级 络 合 物 的 分 布 3. 掌 握 副 反 应 系 数 教 学 内 容 第 6 章 络 合 滴 定 法 6.1 分 析 化 学 中 常 用 的 络 合 物 6.1.3 乙 二 胺 四 乙 酸 6.1.4 乙 二 胺 四 乙 酸 的 螯 合 物 6.2 络 合 物 的 平 衡 常 数 6.2.1 络 合 物 的 稳 定 常 数 6.2.2 溶 液 中 各 级 络 合 物 的 分 布 6.2.3 平 均 配 位 数 6.3 副 反 应 系 数 和 条 件 稳 定 常 数 6.3.1 副 反 应 系 数 EDTA 的 酸 效 应 及 酸 效 应 系 数 ;共 存 离 子 效 应 及 共 存 离 子 效 应 系 数 ;EDTA 的 总 副 反 应 系 数 ; 金 属 离 子 的 副 反 应 及 副 反 应 系 数 。 教学重点、难点 及教学方法 重点:1、稳定常数、逐级稳定常数、累积稳定常数; 2、副 反 应 系 数 作 业、 思考题 课 后 记 学生课堂纪律 教学内容 1. 本次课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①顺利 : ②较紧张: ③未完成: ④其他: 2. 学生课堂纪律: ①良好 ②一般 ③较差: 3.教学内容深、广度:合适 较合适 不合适 4.其它: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共18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