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全国普通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材——曲式与作品分析(李德隆)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254
文件大小:141.02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教材)全国普通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材——曲式与作品分析(李德隆)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全国普通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材胡都青总主编曲式与作品分析QushiTuFuopinTenxi主编李德隆副主编柳子伯赵彬宏编委李文川李翠萍国家一级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XINANSHIFN DAAUECHHSI

全国普通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材声乐(一)声乐(二)声乐(三)声乐(四)声乐(精选五线谱本·中国一)声乐(选五绒谱本·中国二)声乐(精选五线谱本·外国一)声乐(精选五线谱本·外国二)多声部声乐作品选意大利语语音及作品选钢琴(一)钢琴(二)钢琴(三)钢琴(四)键盘和声与即兴伴奏视唱教程(上册)视哪教程(下册)曲式与作品分析民族民间音乐概论合唱与指挥教程责任编辑王英杰封面设计典品视园周娟钟珠定价:32.00元

全国普通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材胡郁青总主编曲式与作品分析Qushi Gw Fuopin fenxi主编李德隆副主编柳子伯赵彬宏编委李文川李翠萍国家一级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XINANSHIFAN DAXUE CHUBANSH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曲式与作品分析/李德隆主编.一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ISBN978-7-5621-5897-4I①曲Ⅱ.①李Ⅲ.①曲式一分析②音乐一作品一分析IV.①J614.3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2)第176289号全国普通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材曲式与作品分析主编:李德隆副主编:柳子伯赵彬宏编李翠萍委:李文川李远毅总策划:周安平贾晖选题策划:周松责任编辑:王英杰封面设计:6周娟钟琛版式设计:王玉菊照排李燕出版发行: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经销:全国新华书店印刷:重庆川外印务有限公司开本:787mm×1092mm1/16印张:16版次:2012年8月第1版印次:2012年8月第1次印刷书号:ISBN978-7-5621-5897-4定价:32.00元选用正版书保护著作权本书部分选用作品,因未能联系上作者其稿酬已转至重庆市版权保护中心正版图书寸面选用特种纸地址:重庆市江北区洋河-一村78号国际正文选用淡黄色胶版纸商会大厦10楼封底贴有激光防伪标志电话:0236770823067708231

全国普通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材编委会BianWeiHui顾问金铁霖总主编胡郁青副主编安冰冰谭勇郭亚飞编委(按拼音排序)冯坚安冰冰陈林陈万丁晓红关继文侯宝平胡郁青黄小惠何帆古全林郭亚飞李刘韧雷小琴李德隆李蜀果勇刘云松李璐伶毛波毛亚雄彭绍文卿泽冉涛谭勇唐榕汪黎明汪媛媛王岱超王宏萍王晓肖肖珣杨文姚春城曾晓安赵琳英张铭张小勇赵大刚赵赵勇郑毅峰周先明朱名燕朱新天

总序ZongXu总序胡郁青中国是驰名世界的文明古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有4000余年,而对于有着8000余年可以有实物考证的音乐历史而言,其发展的轨迹则更为久远。从音乐的角度回望,历史会折射给我们无穷的退想和深刻的启示。中国素以“礼乐之邦”而著称,所谓“礼乐之邦”,就是一个民族重视包括音乐在内的一切文化教育,视文化教育为安邦立业的重要手段与措施。从某种意义上讲,从音乐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拉开了音乐教育的惟幕,并在实践中传承、发展和丰富看中国音乐的音声形式与文化审美内涵。众所周知,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自春秋以来,从孔子的“乐教”开始,2000多年实践经验的沉淀,更是丰富了我国音乐教育思想的内涵,它对于我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育者、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教材是教育的四个不可或缺的因素,音乐教育也不例外。纵观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的历史,音乐的教学内容因各个朝代的政治方针、文化政策、民族传统、审美习俗等不同,而表现出历史的延续性和因变化发展而带来的多样性。自西周以来,礼乐制度的建立,使音乐教育在国家行政法制的保障下以制度的形式而确立。其主要的授课内容有乐德、乐语、乐舞等方面,而音乐教习中所使用的教材即是《诗经》。长久以来,《诗经》便以其在音乐和文学上的独特魅力影响着中国的音乐教育和音乐文化。它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由于当时没有出现记谱法,音乐无法以书面形式得以保存,而仅以诗歌这一文学体裁流传下来,因此人们往往将其看成是一部诗歌集。但是无论是在西周,还是在春秋,《诗经》中的诗歌都是可以入乐歌唱的,它们都是与乐曲共同存在的。从这种意义上说,《诗经》不仅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而且还是我国第一部官学体系下的音乐教材。如果说在西周之前的音乐教习内容大多是以乐官、音乐教习者的言传身教来体现的话,那么《诗经》的出现则开辟了音乐教育内容以书本教材作为范本的先河。在此之后,无论是在官学体系下还是在私学中,作为文本形式的音乐教材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使得自春秋以后的2000多年中中国传统音乐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传承和发展。自本世纪以来,中国音乐文化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发生了新的文化转型,尤其是在与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形成了新型的音乐教育体制,伴随着新的教育体制,音乐教育包括教材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1904年初正式公布了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共同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从而确立了新的音乐教育在新式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忘等人对我国新式学校音乐教育也做出了贡献,他们选取欧美的音调进行填词,改编歌曲、创作歌曲,为学校普通音乐教育编写音乐教材,如沈心工的《学校唱歌集》、李叔同的《国学唱歌集》,曾志忘的《教育唱歌集》等,这些唱歌集作为音乐教材深受当时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同

总序ZongXu时也促进了我国普通音乐教育的发展,使学校音乐教育更加深入人心。辛亥革命以后学校音乐教育的普及以及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建立起来的许多新型音乐社团,为中国新型专业音乐教育机构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大量培养音乐教师和其他各种音乐人才已经成为社会需求,吴梦非、刘质平、蔡元培、萧友梅等教育家对我国早期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贡献。萧友梅作为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之父,为我国专业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弹精竭虑,成为我国近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拓荒者。30年代以后,一批杰出的音乐家如黄自、应尚能、周淑安、黄友葵、喻宜、周小燕、毓秀等先后登上了我国乐坛,并全心投人到专业音乐教育的领域,为20世纪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特别是1927年成立的上海国立音乐院”(后更名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培养了大批的专业音乐人才,他们代表了我国当时音乐教育的最高水平,是他们揭开了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篇章,对我国20世纪后半叶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得到极大的发展。以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为代表的专业音乐院校,代表了我国专业音乐教育的最高水平,培养出了国际级的音乐人才。除了专业音乐院校,各师范院校及综合类大学都相继设置了音乐系科。而音乐教材建设也成为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此方面,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以及全国各大学出版社等都在音乐教材的编写出版方面作出了贡献。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异军突起,陆续组织编写出版了一批高质量、影响较广的音乐教材,为我国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发展以及教材建设作出了贡献。当前,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也给教师的教学和教材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经过密的调研,组织国内音乐教育方面的专家编写出版了《全国普通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材》,这套教材根据不同院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编写,突出了针对性、实用性、完整性、全面性,包括声乐、钢琴、器乐、理论、舞蹈、综合等几大板块,基本覆盖了音乐学科的所有课程。这套教材既适用于普通音乐系科的学生使用,也适用于开办音乐专业时间不长的学校使用。回顾中国音乐教育的历史以及在音乐教材编写方面所走过的历程,是为了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的脉络。中国音乐教育之路该如何延伸,以及如何编写优质的专业音乐教材,发挥音乐教材在中国专业音乐教育事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当今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相信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前程会更加辉煌,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胡郁青: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教育学会音乐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成都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前言对音乐进行研究和分析必须从音乐作品的结构出发,进而体验各种技术理论(和声学、对位法、曲式学、配器)的表现力。在音乐的形式与内容生动结合中,把握某一时代、某一作曲家的音乐风格及美学倾尚,是作品分析的源头活水。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必须探求一种完整的、有机的联系,即各种曲式的内在联系及创作实践的需要。构成音乐作品的各个基本要素和整体表现要素是作曲家精心设计和毕生追求的创作依据。任何艺术作品的内容都是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来具体表达的,作为时间性、听觉性、运动性很强的音乐艺术,在有组织、有逻辑的运动状态下,具有非语义性和非客观性。这一切营造了音乐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在音乐发展史上,出现了诸多的音乐流派,涌现了数不胜数的音乐作品,每部作品在时间结构及空间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章法,又具有灵活多变的个性。这就使音乐的结构形成了一门学科一一曲式学。当然,曲式学是在研究诸多音乐作品的基础上形成的各类曲式的共性和区别的研究和探讨。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依据一定数量的音乐作品来阑述各类曲式的共性规律,也为音乐专业的学习者提供较为系统的理论依据。全书共有十一章,涉及了常见的所有曲式。在编写过程中,由李德隆统稿、审稿并撰写了第一、二、七章的内容,柳子伯撰写了第三、四章,李文川撰写了第五、六章,赵彬宏撰写了第六章第二部分及第八、九、十章,李翠萍撰写了第十一章。该书可作为音乐学各个专业《曲式与作品分析》的教材使用。本书是在前人相关成果的基础上,集中了本学科领域共识的理论知识,同时根据各个时期的音乐风格、特征及常见的结构形式,与时俱进地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其书目参考文献中已列举,在此向各位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也特此感谢总主编胡郁青教授给我们写作的机会,同时感谢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周松社长及各位编辑。由于我们水平所致,书中难免有许多错误,愿请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以便将来完善。李德隆2012.8

全国普通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材目泵MuLu绪第一章论001第二章音乐发展的要素及功能008第一节旋律线008第二节节奏节拍010第三节调式调性012第四节速度力度014音区第五节音色015和声第六节织体015第三章一部曲式018第一节概述018第二节乐段的内部结构018第三节乐段的类型划分023第四节复乐段035第五节部曲式的从属部分及反复036单二部曲式第四章037第一节概述037第二节有再现单二部曲式各部分的特点038第三节无再现单二部曲式各部分的特点045第四节单二部曲式的从属部分047L001K

049第五章单三部曲式049第一节概述050第二节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056第三节其他类型的单三部曲式059第四节作品分析064第六章复三部曲式064第一节概述065第二节典型的复三部曲式078第三节复三部曲式的复杂化081第四节复二部曲式093第五节作品分析100第七章变奏曲式第一节100概述....103第二节变奏曲式的结构第三节104变奏曲式主要变奏技法115第四节变奏曲式的分类论述122第五节变奏曲式的实例分析第八章回旋曲式135135第一节概述137第二节巴洛克时期的古回旋曲式第三节140古典主义时期的回旋曲式149第四节浪漫主义时期及20世纪的回旋曲式162第五节非典型的回旋曲式第九章奏鸣曲式164.164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呈示部:165170第三节展开部173第四节再现部177第五节奏鸣曲式的从属结构178第六节非典型的奏鸣曲式002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