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前沿进展)现代心理学与儿童文学

卢梭、杜威等儿童心理学思想传入与我国早期儿童文学 茅盾在新文学初期建设初期发表《现在文学家的责任》一文,强 调了新旧文学家在本质上的不同:“旧文学家的著作,也许是为名的, 是迫附古人的,新文学家刚巧相反,还有旧文学家是有了文学上的研 究就可以动笔的,新文学家却非研究过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社会学的不办。”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得知,新文学家是需要一定的 专业素养的,这专业的培养需要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这三门学科 来做基础。仅以心理学而论,周作人在新文学运动初期便受到了卢梭、 杜威等“儿童中心论”的影响,发表《儿童的文学》、《儿童研究导论》、 《儿歌之研究》等文章,倡导儿童文学。 周作人主张“儿童本体论”,他的思想渊源有两个:卢梭和杜威。 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然教育理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天 性充分得到发展的“自然人”。这种思想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 发展的自然历程,即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尊重儿童的个性。 卢梭首次将儿童纳入教育活动的中心,强调儿童是教育的主体,这些 观点在其著作《爱弥儿》中有最充分的体现。杜威的“儿童中心论” 是卢梭自然教育理论的拔高和升华。杜威最主张“儿童中心论”的教 育思想,认为儿童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前人多以教师为教学活动 的中心),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着学生展开,开展适合学生的教学活 动。正是在这两人思想的基础上,周作人提出了“儿童本体论”的思
卢梭、杜威等儿童心理学思想传入与我国早期儿童文学 茅盾在新文学初期建设初期发表《现在文学家的责任》一文,强 调了新旧文学家在本质上的不同:“旧文学家的著作,也许是为名的, 是迫附古人的,新文学家刚巧相反,还有旧文学家是有了文学上的研 究就可以动笔的,新文学家却非研究过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社会学的不办。”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得知,新文学家是需要一定的 专业素养的,这专业的培养需要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这三门学科 来做基础。仅以心理学而论,周作人在新文学运动初期便受到了卢梭、 杜威等“儿童中心论”的影响,发表《儿童的文学》、《儿童研究导论》、 《儿歌之研究》等文章,倡导儿童文学。 周作人主张“儿童本体论”,他的思想渊源有两个:卢梭和杜威。 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然教育理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天 性充分得到发展的“自然人”。这种思想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 发展的自然历程,即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尊重儿童的个性。 卢梭首次将儿童纳入教育活动的中心,强调儿童是教育的主体,这些 观点在其著作《爱弥儿》中有最充分的体现。杜威的“儿童中心论” 是卢梭自然教育理论的拔高和升华。杜威最主张“儿童中心论”的教 育思想,认为儿童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前人多以教师为教学活动 的中心),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着学生展开,开展适合学生的教学活 动。正是在这两人思想的基础上,周作人提出了“儿童本体论”的思

想,将心理学的思想文学化,在“儿童本体论”的思想指导下,出现 了一大批的儿童文学著作。 我国的儿童文学创作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儿童发现到儿童本 体。晚清属于儿童发现阶段。这时期为了救亡图存,每个国民,不论 男女老幼都被视为大众的一份子。所以我国的女子解放始于晚清,女 性文学创作始于晚清,儿童文学的创作也始于晚清。晚清时代被遮蔽 的女子、儿童的重现有着很浓厚的民族救亡图存色彩。五四新文学受 西方思潮的影响,主张个人主义,这时候妇女、儿童在真正作为独立 的个人被发现。卢梭、杜威等人的儿童中心论思想成为五四新文学家 主张儿童文学最好的理论武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周作人。 “以前的人对于儿童多不能正当理解,不是将他当作缩小的成 人,拿“圣经贤传”尽量的灌下去,便将他看作不完全的小人,说小 孩懂得甚么,不去理他。近来才知道儿童在生理心理上,虽然和大众 有点不同,但他仍是完全的个人,有他自己的内外两面的生活。” 我国传统思想中,将儿童视为“小大人”,也就是周作人所说的 “缩小的成人”,忽视儿童的自身特性,以对待成人的方式对待孩子。 我们在鲁迅《怀旧》中也可以感受到,“我”那时候已经就碎了,念 了几年书,却仍然“不识平仄为何物”,教师秃先生也不讲解,“我” 只退下自己来想。但是思考了很久也不明白,于是“渐展掌拍吾股使 发大声如扑蚊,冀秃先生知吾苦”,我以拍大腿的方式告诉秃先生我 的不解之苦,先生仍然不搭理我。后来秃先生说“红平声,花平声, 绿入声,草上声。去矣。”这种方式的讲解与不讲何异?完全将孩童
想,将心理学的思想文学化,在“儿童本体论”的思想指导下,出现 了一大批的儿童文学著作。 我国的儿童文学创作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儿童发现到儿童本 体。晚清属于儿童发现阶段。这时期为了救亡图存,每个国民,不论 男女老幼都被视为大众的一份子。所以我国的女子解放始于晚清,女 性文学创作始于晚清,儿童文学的创作也始于晚清。晚清时代被遮蔽 的女子、儿童的重现有着很浓厚的民族救亡图存色彩。五四新文学受 西方思潮的影响,主张个人主义,这时候妇女、儿童在真正作为独立 的个人被发现。卢梭、杜威等人的儿童中心论思想成为五四新文学家 主张儿童文学最好的理论武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周作人。 “以前的人对于儿童多不能正当理解,不是将他当作缩小的成 人,拿“圣经贤传”尽量的灌下去,便将他看作不完全的小人,说小 孩懂得甚么,不去理他。近来才知道儿童在生理心理上,虽然和大众 有点不同,但他仍是完全的个人,有他自己的内外两面的生活。” 我国传统思想中,将儿童视为“小大人”,也就是周作人所说的 “缩小的成人”,忽视儿童的自身特性,以对待成人的方式对待孩子。 我们在鲁迅《怀旧》中也可以感受到,“我”那时候已经就碎了,念 了几年书,却仍然“不识平仄为何物”,教师秃先生也不讲解,“我” 只退下自己来想。但是思考了很久也不明白,于是“渐展掌拍吾股使 发大声如扑蚊,冀秃先生知吾苦”,我以拍大腿的方式告诉秃先生我 的不解之苦,先生仍然不搭理我。后来秃先生说“红平声,花平声, 绿入声,草上声。去矣。”这种方式的讲解与不讲何异?完全将孩童

当成会做诗词的成人,于是“我”也没听懂,跑着出去了。 新文学时期,受卢梭、杜威、皮亚杰等儿童心理学的影响,人们 意识到了儿童的独立性,不再将儿童视为成人的附属或者缩小版,认 识到儿童自身的发展特性。周作人《儿童的文学》中奖儿童划分为四 个时期:“儿童学上的分期,大约分作四期,一婴儿期(一至三岁), 二幼儿期(三至十),三少年期(十至十五),四青年期(十五至二十)。” 这四个阶段的分期很明显是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来的。这篇文章 主要针对的是小学生,周作人主要论述了幼儿期和少年期。他说:“幼 儿期普遍又分作前后两期,三到六岁为前期,又称幼稚园时期。六至 十为后期,又称初等小学时期。”三到六岁的儿童,“心理的发达上最 旺盛的是感觉作用,其他感情意志的发动也多以感觉为本,带头冲动 的性质,这时期的想像,也只是所动的,就是联想的及模仿的两种, 对于现实与虚幻,差不多没有什么区别。”六到十岁的儿童则“观察 与记忆作用逐渐发达,得了各种现实的经验,想像作用也就受了限制, 须与现实不相冲突,才能容纳:若表现上面,也变了主动的,就是所 谓构成的想像了”。他的这个划分很自然的让我们联想到皮亚杰四阶 段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结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一2岁左右):前运算阶段(2一6、7岁)具体运算 阶段(6、7岁一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及以后), 但是其实周作人的提出要早于皮亚杰,皮亚杰在1921年刚刚完成博 士学业,而周作人的这篇演讲则作于1920年。因为周作人对儿童心 理的熟知,所以在新文学创作中,他对儿童文学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
当成会做诗词的成人,于是“我”也没听懂,跑着出去了。 新文学时期,受卢梭、杜威、皮亚杰等儿童心理学的影响,人们 意识到了儿童的独立性,不再将儿童视为成人的附属或者缩小版,认 识到儿童自身的发展特性。周作人《儿童的文学》中奖儿童划分为四 个时期:“儿童学上的分期,大约分作四期,一婴儿期(一至三岁), 二幼儿期(三至十),三少年期(十至十五),四青年期(十五至二十)。” 这四个阶段的分期很明显是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来的。这篇文章 主要针对的是小学生,周作人主要论述了幼儿期和少年期。他说:“幼 儿期普遍又分作前后两期,三到六岁为前期,又称幼稚园时期。六至 十为后期,又称初等小学时期。”三到六岁的儿童,“心理的发达上最 旺盛的是感觉作用,其他感情意志的发动也多以感觉为本,带头冲动 的性质,这时期的想像,也只是所动的,就是联想的及模仿的两种, 对于现实与虚幻,差不多没有什么区别。”六到十岁的儿童则“观察 与记忆作用逐渐发达,得了各种现实的经验,想像作用也就受了限制, 须与现实不相冲突,才能容纳;若表现上面,也变了主动的,就是所 谓构成的想像了”。他的这个划分很自然的让我们联想到皮亚杰四阶 段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结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 (0—2 岁左右):前运算阶段(2—6、7 岁)具体运算 阶段(6、7 岁一 1 1、12 岁)、形式运算阶段(1 1、12 岁及以后), 但是其实周作人的提出要早于皮亚杰,皮亚杰在 1921 年刚刚完成博 士学业,而周作人的这篇演讲则作于 1920 年。因为周作人对儿童心 理的熟知,所以在新文学创作中,他对儿童文学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

议: 周作人《儿童的文学》主张简表 儿歌 寓言 童话 戏剧 小说 幼儿前期重声调、 简单的内 凡过 音节有趣 容,不重 于悲哀、 味 教训 苦痛、残 酷的,不 宜采用。 幼儿后期音调与内 天然故 童话不可 容并重 事,动物 太与现实 生活 分离 少年期 诗歌 内容、教传说(名 翻译西方 适合儿童 训并重 人故事、 作品 的部分小 重人性培 说(鲁宾 养) 孙漂流记 之类) 1922年,郑振铎创办《儿童世界》杂志,将周作人的“儿童本 体论”主张现实化。《儿童世界》刊载的文学作品分为翻译和原创两 部分,以翻译为主。在翻译作品中以童话和寓言居多,以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王尔德童话为代表。第一篇介绍到中国来的安徒生童话是 《卖火柴的小女孩》,1919年刊载在《新青年》上,便由周作人先生
议: 周作人《儿童的文学》主张简表 儿歌 寓言 童话 戏剧 小说 幼儿前期 重声调、 音节有趣 味 简单的内 容,不重 教训 凡过 于悲哀、 苦痛、残 酷的,不 宜采用。 幼儿后期 音调与内 容并重 天然故 事,动物 生活 童话不可 太与现实 分离 少年期 诗歌 内容、教 训并重 传说(名 人故事、 重人性培 养) 翻译西方 作品 适合儿童 的部分小 说(鲁宾 孙漂流记 之类) 1922 年,郑振铎创办《儿童世界》杂志,将周作人的“儿童本 体论”主张现实化。《儿童世界》刊载的文学作品分为翻译和原创两 部分,以翻译为主。在翻译作品中以童话和寓言居多,以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王尔德童话为代表。第一篇介绍到中国来的安徒生童话是 《卖火柴的小女孩》,1919 年刊载在《新青年》上,便由周作人先生

翻译的。发表在《域外小说集》的《安乐王子》(后巴金译《快乐王 子》),是王尔德著名的童话作品。1922年,周作人在《晨报副刊》 发表《王尔德童话》书评,大力介绍王尔德。在西方童话的影响下, 我国童话创作也开始起步。叶圣陶的《稻草人》王尔德的《快乐王子》 在格式、内容和主题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翻译的。发表在《域外小说集》的《安乐王子》(后巴金译《快乐王 子》),是王尔德著名的童话作品。1922 年 ,周作人在《晨报副刊》 发表《王尔德童话》书评,大力介绍王尔德。在西方童话的影响下, 我国童话创作也开始起步。叶圣陶的《稻草人》王尔德的《快乐王子》 在格式、内容和主题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名词术语)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共93个名词).doc
-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重点讲解)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doc
-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重点讲解)心理化创作模式.doc
-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东方文学部分——导论、第一章 古代亚非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神话.pdf
-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东方文学部分——第一章 古代亚非文学 第三节 史诗.pdf
-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东方文学部分——第一章 古代亚非文学 第四节 圣经.pdf
-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东方文学部分——第二章 中古东方文学 第一节 概述.pdf
-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东方文学部分——第二章 中古东方文学 第二节 迦梨陀娑.pdf
-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东方文学部分——第二章 中古东方文学 第三节 紫式部与《源氏物语》.pdf
-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东方文学部分——第二章 中古东方文学 第四节《一千零一夜》.pdf
- 《外国文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古代文学 第一节 古希腊文学概述.doc
- 《外国文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古代文学 第二节 古罗马文学概述.doc
- 《外国文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古代文学 第三节 荷马史诗.doc
- 《外国文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古代文学 第四节 古希腊戏剧.doc
- 《外国文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 中世纪文学概述.doc
- 《外国文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二节 但丁.doc
- 《外国文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概述.doc
- 《外国文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二节 塞万提斯.doc
- 《外国文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三节 莎士比亚.doc
- 《外国文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章 十七世纪文学 第一节 十七世纪文学概述.doc
-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外国文学(A)Ⅱ 第八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下)第五节 19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文学流派.ppt
-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外国文学(A)Ⅱ 第八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下)第四节 马克·吐温.ppt
-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外国文学(A)Ⅱ 第八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下)第三节 易卜生.ppt
-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外国文学(A)Ⅱ 第八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下)第二节 托尔斯泰.ppt
-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外国文学(A)Ⅱ 第八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下)第一节 哈代.ppt
-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外国文学(A)Ⅱ 第七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六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ppt
-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外国文学(A)Ⅱ 第七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五节 果戈理.ppt
-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外国文学(A)Ⅱ 第七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四节 狄更斯.ppt
-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外国文学(A)Ⅱ 第七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三节 巴尔扎克.ppt
-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外国文学(A)Ⅱ 第七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二节 司汤达.ppt
-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外国文学(A)Ⅱ 第七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ppt
-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外国文学(A)Ⅱ 第六章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第二节 雨果.ppt
-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外国文学(A)Ⅱ 第六章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ppt
-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料)外国文学(A)II 名词解释.doc
-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话剧的舶来与初创.pdf
-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茅盾.pdf
-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第一个十年的其他文学创作.pdf
-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郭沫若新诗的开创性与历史剧的独创性.pdf
-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鲁迅——启蒙精神与 现代小说确立.pdf
-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现代文学的发生.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