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6讲 2.6 合金的结构与性能

第6讲$2.6合金的结构与性能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教案82.6合金的结构与性能【自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理解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和类型,掌握非晶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了解材料合成与加工的重要意义和内涵,掌握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本讲课程同图形并茂的讲解,启发学生的同时,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灵活应用能力的培养;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的理念,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有所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分析当前材料合成的意义,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点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和类型:非晶体材料的性能,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难点】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的机理。【本讲课程的内容】2.6.3中间相(金属化合物)(一)、金属化合物的结构与类型在合金中,当两组元间的相对尺寸差、电子浓度及电负性差都有一容限,当溶质原子的加入量超过此容限时便会形成一种新相,这种新相称为中间相,也称为金属化合物。中间相的晶体结构不同于任一组元。金属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熔点,硬而脆,金属化合物通常使合金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提高,但也使塑性,韧性降低。影响金属间化合物形成及其结构的主要因素,与固溶体一样,包括电负性、电子浓度和原子尺寸,每一种主要影响因素对应一类化合物,分别形成正常价化合物,电子化合物和尺寸因素化合物三类。1.正常价化合物正常价化合物就是符合原子价规则的化合物,组成正常价化合物的元素是严格按照原子价规律结合的。正常价化合物的固溶度范围极小,在相图中是一垂直线。在这种化合物中,正离子的价电子数正好能使负离子具有稳定的电子层结构,它们的成分可以用分子式来表示。通常由金属性强的元素与非金属或类金属可形成正常价化合物,主要是由一些金属与IVA,VA,VIA族元素所形成。例如2价的Mg和4价的Pb,Sn,Ge,Si形成的MgzPb,MgzSn,Mg2Ge,Mg2Si等。这类化合物通常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脆性,有的可以作为合金中的强化相。PDF檔案使用"pdfFactory"試用版本建立wwW.pdffactory.com
§2.6 合金的结构与性能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教案 第 6 讲 §2.6 合金的结构与性能 【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理解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和类型,掌握非晶态材料的结 构与性能,了解材料合成与加工的重要意义和内涵,掌握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本讲课程同 图形并茂的讲解,启发学生的同时,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灵活应用能力的培养;并引导 学生学以致用的理念,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有所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分析当前材 料合成的意义,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重 点】 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和类型;非晶体材料的性能,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 【难 点】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的机理。 【本讲课程的内容】 2.6.3 中间相(金属化合物) (一)、金属化合物的结构与类型 在合金中,当两组元间的相对尺寸差、电子浓度及电负性差都有一容限,当溶质原子的 加入量超过此容限时便会形成一种新相,这种新相称为中间相,也称为金属化合物。中间相 的晶体结构不同于任一组元。 金属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熔点,硬而脆,金属化合物通常使合金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提 高,但也使塑性,韧性降低。 影响金属间化合物形成及其结构的主要因素,与固溶体一样,包括电负性、电子浓度和 原子尺寸,每一种主要影响因素对应一类化合物,分别形成正常价化合物,电子化合物和尺 寸因素化合物三类。 1. 正常价化合物 正常价化合物就是符合原子价规则的化合物,组成正常价化合物的元素是严格按照原子 价规律结合的。正常价化合物的固溶度范围极小,在相图中是一垂直线。 在这种化合物中,正离子的价电子数正好能使负离子具有稳定的电子层结构,它们的成 分可以用分子式来表示。通常由金属性强的元素与非金属或类金属可形成正常价化合物,主 要是由一些金属与ⅣA,ⅤA,ⅥA 族元素所形成。例如 2 价的 Mg 和 4 价的 Pb,Sn,Ge,Si 形 成的 Mg2Pb,Mg2Sn,Mg2Ge,Mg2Si 等。这类化合物通常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脆性,有的可以作为合 金中的强化相。 PDF 檔案使用 "pdfFactory" 試用版本建立 www.pdffactory.com

第6讲82.6 合金的结构与性能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教案2.电子化合物电子化合物不遵循原子价规律,而是按照一定的电子浓度组成的一定晶格结构的化合物。可由一价金属(Au,Ag,Cu等)和VIlIB(Fe,Co,Ni,Pt,Pd)与二价至五价金属结合而成。电子化合物是按照一定电子浓度形成,只要电子浓度达到某一范围,就会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相。对大多数电子化合物来说,其晶体结构与电子浓度都有如下的对应关系:电子浓度4时具有体心立方结构,称为P相:时具有复杂立方能构,a/13称为Y相=2V2时为密排六方品格,称为:相。a电子化合物的熔点及硬度较高,但脆性较大,塑性很差,一般只在许多有色金属中作为强化相。3.尺寸因素化合物由尺寸因素作为主要控制条件而形成的中间相,通常称为尺寸因素化合物。它可分为两类:间隙化合物和拉佛斯相(Laves)(1)间隙化合物间隙化合物一般由原子半径较大的过渡金属元素原子(Fe,Cr,Mo,W,V等)与半径小于0.1nm的非金属元素如C,N,B,H,O等所组成。其晶格特点是前者的原子占据新晶格的结点位置,而后者之原子有规律的嵌入这一新晶格的间隙中,间隙化合物由此得名。这类结构较为简单的间隙化合物具有极高的熔点和硬度如图,它们是合金工具钢和硬质合金的重要组成相,而且有些化合物在温度略高于OK时呈现超导性。(2)拉佛斯相(Laves)当组元间原子尺寸之差处于间隙化合物与电子化合物之间时,会形成拉佛斯相(Laves)。拉佛斯相(Laves)是借大小原子排列的配合而实现的密排结构,其通式为AB2,其中A代表大原子,B代表小原子,A,B均为金属原子。拉佛斯相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几何因素,但电子浓度也起一定作用。例如,在镁合金中,电子浓度低时出现MgCu2结构,电子浓度较高时出现MgZn2结构,所以也有人将拉佛斯相归于电子化合物。(二)、金属化合物的特性和作用金属间化合物共同的特性:具有极高的硬度,较高的熔点,一般塑性很差。根据这一特性,绝大多数的工程材料中可以把金属间化合物作为强化合金的第二相来使用。简单间隙化合物在合金钢和硬质合金中得到广泛应用。复杂金属间化合物具有许多特殊PDF檔案使用"pdfFactory"試用版本建立www.pdffactory.com
§2.6 合金的结构与性能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教案 第 6 讲 2. 电子化合物 电子化合物不遵循原子价规律,而是按照一定的电子浓度组成的一定晶格结构的化合物。 可由一价金属(Au,Ag,Cu 等)和 VⅢB(Fe,Co, Ni,Pt,Pd)与二价至五价金属结合而成。 电子化合物是按照一定电子浓度形成,只要电子浓度达到某一范围,就会形成具有一定 结构的相。对大多数电子化合物来说,其晶体结构与电子浓度都有如下的对应关系: 电子浓度 14 = 21 a e 时具有体心立方结构,称为β相; 13 = 21 a e 时具有复杂立方结构, 称为γ相; 12 = 21 a e 时为密排六方晶格,称为ε相,。 电子化合物的熔点及硬度较高,但脆性较大,塑性很差,一般只在许多有色金属中作为 强化相。 3. 尺寸因素化合物 由尺寸因素作为主要控制条件而形成的中间相,通常称为尺寸因素化合物。 它可分为两类:间隙化合物和拉佛斯相(Laves) (1)间隙化合物 间隙化合物一般由原子半径较大的过渡金属元素原子(Fe,Cr,Mo,W,V 等)与半径 小于 0.1nm 的非金属元素如 C,N,B,H,O 等所组成。其晶格特点是前者的原子占据新晶 格的结点位置,而后者之原子有规律的嵌入这一新晶格的间隙中,间隙化合物由此得名。 这类结构较为简单的间隙化合物具有极高的熔点和硬度如图,它们是合金工具钢和硬质 合金的重要组成相,而且有些化合物在温度略高于 0K 时呈现超导性。 (2)拉佛斯相(Laves) 当组元间原子尺寸之差处于间隙化合物与电子化合物之间时,会形成拉佛斯相(Laves)。 拉佛斯相(Laves)是借大小原子排列的配合而实现的密排结构,其通式为 AB2,其中 A 代 表大原子,B 代表小原子,A,B 均为金属原子。拉佛斯相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几何因素,但电 子浓度也起一定作用。例如,在镁合金中,电子浓度低时出现 MgCu2 结构,电子浓度较高时 出现 MgZn2 结构,所以也有人将拉佛斯相归于电子化合物。 (二)、金属化合物的特性和作用 金属间化合物共同的特性:具有极高的硬度,较高的熔点,一般塑性很差。 根据这一特性,绝大多数的工程材料中可以把金属间化合物作为强化合金的第二相来使 用。简单间隙化合物在合金钢和硬质合金中得到广泛应用。复杂金属间化合物具有许多特殊 PDF 檔案使用 "pdfFactory" 試用版本建立 www.pdffactory.com

第6讲82.6合金的结构与性能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教案的物理化学性质,诸如电学性质,磁学性质,声学性质,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高温强度等,其中已经有不少金属间化合物作为新的功能材料和耐热材料正在开发和应用,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2.7非晶态材料的结构和性能2.7.1非晶态材料的几何特征一般来讲,是指以非晶态半导体和非晶态金属为主的一些普通低分子的非晶态材料。从广义上讲,还包括传统的氧化物玻璃、非氧化物玻璃和非晶态聚合物等。非晶体结构特征:原子排列的长程无序,短程有序。(1)位置无序,具体指原子在空间位置上的排列无序,文称拓扑无序:(2)成分(化学)无序,具体指多元素中不同组元的分布为无规则的随机分布。另一方面非晶态材料中原子排列的短程有序,表现在每个原子近邻原子的排列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呈现出一定的几何特征。2.7.2非晶态材料的性能(一)、非晶态材料分类非晶态材料可分为无机玻璃、凝胶、非晶态半导体、无定形碳、合金玻璃等。(二)、非晶态材料特性(1)高强度、高韧性非晶态合金的变形是原子集体移动所致,所以变形不仅抵抗力大,强度大,而且具有韧性大的特点。(2)抗腐蚀性非晶态合金特别耐腐蚀,是因为具有均匀的显微组织,不包含位错、晶界等缺陷,至腐蚀溶液无缝可钻。同时,非晶态合金具有很高的活性,能够在表面迅速形成均匀钝化膜,即使钝化膜局部破裂,也能迅速自动修复,起到包含内部作用。(3)软磁特性非晶态合金中没有晶粒,不存在磁晶各向异性,磁特性软。(4)超导性晶态超导合金很脆,不易加工成磁体和传输导线,而相应的非晶态合金如Nb3Ge等,不仅有超导性,且韧性好,易加工。(5)非晶态半导体的光学性质PDF檔案使用“pdfFactory"試用版本建立www.pdffactory.com
§2.6 合金的结构与性能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教案 第 6 讲 的物理化学性质,诸如电学性质,磁学性质,声学性质,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高温强度 等,其中已经有不少金属间化合物作为新的功能材料和耐热材料正在开发和应用,对现代科 学技术的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7 非晶态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2.7.1 非晶态材料的几何特征 一般来讲,是指以非晶态半导体和非晶态金属为主的一些普通低分子的非晶态材 料。从广义上讲,还包括传统的氧化物玻璃、非氧化物玻璃和非晶态聚合物等。 非晶体结构特征:原子排列的长程无序,短程有序。 (1) 位置无序,具体指原子在空间位置上的排列无序,又称拓扑无序; (2) 成分(化学)无序,具体指多元素中不同组元的分布为无规则的随机分布。 另一方面非晶态材料中原子排列的短程有序,表现在每个原子近邻原子的排列仍具有 一定的规律性,呈现出一定的几何特征。 2.7.2 非晶态材料的性能 (一)、非晶态材料分类 非晶态材料可分为无机玻璃、凝胶、非晶态半导体、无定形碳、合金玻璃等。 (二)、 非晶态材料特性 (1)高强度、高韧性 非晶态合金的变形是原子集体移动所致,所以变形不仅抵抗力大,强度大,而且 具有韧性大的特点。 (2)抗腐蚀性 非晶态合金特别耐腐蚀,是因为具有均匀的显微组织,不包含位错、晶界等缺陷, 至腐蚀溶液无缝可钻。同时,非晶态合金具有很高的活性,能够在表面迅速形成均匀 钝化膜,即使钝化膜局部破裂,也能迅速自动修复,起到包含内部作用。 (3)软磁特性 非晶态合金中没有晶粒,不存在磁晶各向异性,磁特性软。 (4)超导性 晶态超导合金很脆,不易加工成磁体和传输导线,而相应的非晶态合金如 Nb3Ge 等, 不仅有超导性,且韧性好,易加工。 (5)非晶态半导体的光学性质 PDF 檔案使用 "pdfFactory" 試用版本建立 www.pdffactory.com

第6讲82.6合金的结构与性能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教案一般来说,非晶半导体可分为离子性和共价性两大类。一类包括卤化物玻璃、氧化物玻璃,另一类是元素半导体,如非晶态Si、Ge、S、Se等。这些非晶态半导体呈现出特殊的光学性质,包括光吸收、光电导、光致发射。第3章材料制备化学3.1材料合成与加工的重要意义和内涵3.1.1材料合成与加工的重要意义材料合成与加工的重要意义:(1)传统材料需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以降低成本。(2)新材料的发展更需要先进的合成和加工技术。材料制备总的目的可以分为四大方面(1)制备一系列材料以研究这些材料的特殊性能;(2)制备一系列结构相关的材料以研究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3)制备一系列新种类的材料;(4)制备一系列特殊规格的材料。3.1.2材料合成与加工的内涵(1)材料的合成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从气态、液态或固态的各种不同的原材料中得到化学上不同于原材料的新材料。(2)材料的加工是指通过一定的工艺手段使新材料在物理上处于和原材料不同的状态(化学上完全相同),比如从体块材料中获得薄膜材料,从非晶材料中得到晶体材料等。3.2基于液-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3.2.1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晶体生长技术)晶体生长的方法:(1)从熔体出发,通过降温固化得到固体材料,如果条件适合并且降温速率足够慢可以得到单晶体,如果采用快冷技术可以制备非晶(玻璃态)材料。(2)从溶液出发,在溶液中合成新材料或有溶液参与合成新材料,再经固化得到固相材PDF檔案使用"pdfFactory"試用版本建立www.pdffactory.com
§2.6 合金的结构与性能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教案 第 6 讲 一般来说,非晶半导体可分为离子性和共价性两大类。 一类包括卤化物玻璃、 氧化物玻璃,另一类是元素半导体,如非晶态 Si、Ge、S、Se 等。这些非晶态半导体 呈现出特殊的光学性质,包括光吸收、光电导、光致发射。 第 3 章 材料制备化学 3.1 材料合成与加工的重要意义和内涵 3.1.1 材料合成与加工的重要意义 材料合成与加工的重要意义; (1)传统材料需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以降低成本。 (2)新材料的发展更需要先进的合成和加工技术。 材料制备总的目的可以分为四大方面: (1) 制备一系列材料以研究这些材料的特殊性能; (2) 制备一系列结构相关的材料以研究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3) 制备一系列新种类的材料; (4) 制备一系列特殊规格的材料。 3.1.2 材料合成与加工的内涵 (1)材料的合成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从气态、液态或固态的各种不同的原材料中得到 化学上不同于原材料的新材料。 (2)材料的加工是指通过一定的工艺手段使新材料在物理上处于和原材料不同的状态 (化学上完全相同),比如从体块材料中获得薄膜材料,从非晶材料中得到晶体材料等。 3.2 基于液-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 3.2.1 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晶体生长技术) 晶体生长的方法: (1)从熔体出发,通过降温固化得到固体材料,如果条件适合并且降温速率足够慢可以 得到单晶体,如果采用快冷技术可以制备非晶(玻璃态)材料。 (2)从溶液出发,在溶液中合成新材料或有溶液参与合成新材料,再经固化得到固相材 PDF 檔案使用 "pdfFactory" 試用版本建立 www.pdffactory.com

第6讲$2.6合金的结构与性能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教案料。(一)熔体生长法熔体生长法主要有提拉法、埚下降法、区熔法、焰熔法等。1.提拉技术提拉技术是熔体生长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所生长的晶体质量高,速度快。半导体工业所需的无位错Si单晶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制备的。该方法的操作过程是将材料的多晶原料放在埚中加热熔融,熔体的温度调节到略高于原料的熔点,将一颗固定在拉杆上的籽晶插入到熔体里,然后拉杆在不停地旋转中缓慢的向上提升。提拉杆还起着散热的作用,这样在晶体上产生温度梯度(由于固液界面附近的熔体维持一定的过冷度、熔体沿籽晶结晶),使熔体在晶体下端不断的缓慢析出并使籽晶不断的长大。一旋转和提拉设备金属线自发成构C的多品体籽晶粒堆璃籽品家。·单品缩须区.射频线照或其他加热器。E游体(a)(b)图3-3提拉法生长晶体示意图提拉法生长单晶必须注意如下几点:①晶体熔化过程中不能分解,否则会引起反应物和分解物分别结晶:②晶体不得与或周围气氛反应;③炉子及加热元件的使用温度要高于晶体熔点;④确定适当的提拉速度。2.增璃下降法(定向凝固法)基本原理:使装有熔体的锅缓慢通过具有一定温度梯度的温度场。开始时整个物料都处于熔融状态,当锅下降通过熔点时,熔体结晶,随着锅的移动,固液界面不断沿着锅平移,直至熔体全部结晶。大的碱卤化合物及氟化物等光学晶体是用这种方法生长的。PDF檔案使用"pdfFactory"試用版本建立www.pdffactory.com
§2.6 合金的结构与性能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教案 第 6 讲 料。 (一)熔体生长法 熔体生长法主要有提拉法、坩埚下降法、区熔法、焰熔法等。 1. 提拉技术 提拉技术是熔体生长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所生长的晶体质量高,速度快。 半导体工业所需的无位错 Si 单晶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制备的。 该方法的操作过程是将材料的多晶原料放在坩埚中加热熔融,熔体的温度调节到略高于 原料的熔点,将一颗固定在拉杆上的籽晶插入到熔体里,然后拉杆在不停地旋转中缓慢的向 上提升。提拉杆还起着散热的作用,这样在晶体上产生温度梯度(由于固液界面附近的熔体 维持一定的过冷度、熔体沿籽晶结晶),使熔体在晶体下端不断的缓慢析出并使籽晶不断的长 大。 提拉法生长单晶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①晶体熔化过程中不能分解,否则会引起反应物和分解物分别结晶; ②晶体不得与坩埚或周围气氛反应; ③炉子及加热元件的使用温度要高于晶体熔点; ④确定适当的提拉速度。 2. 坩埚下降法(定向凝固法) 基本原理:使装有熔体的坩锅缓慢通过具有一定温度梯度的温度场。开始时整个物料都 处于熔融状态,当坩锅下降通过熔点时,熔体结晶,随着坩锅的移动,固液界面不断沿着坩 锅平移,直至熔体全部结晶。大的碱卤化合物及氟化物等光学晶体是用这种方法生长的。 PDF 檔案使用 "pdfFactory" 試用版本建立 www.pdffactory.com

第6讲82.6合金的结构与性能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教案(1)-容器(2)-熔体(3)-晶体(4)加热器(5)下降装置(6)-热电偶7)-热屏3.区熔技术区熔法是沿锅方向的温场有一个峰值,在这个峰值附近很小的范围内温度高于材料的熔点。这样的温场由环形加热器实现。在多晶棒的一端放置仔晶,将仔晶附近原料熔化后,加热器向远离仔晶的方向移动,熔体即在仔晶基础上结晶。加热器不断移动,将全部原料熔化、结晶,即完成结晶过程。悬浮区熔法不用容器,污染较小,但不易得到大尺寸晶体。请乐小婚水平和悬浮区熔法单晶生长示意图(1)-仔晶(2)-晶体(3)-加热器(4)熔体(5)料棒(6)-料舟4.焰熔技术焰熔技术指的是采用的原料是粉末,它们直接被加入到氢氧火焰中,也即利用H和0,燃烧的火焰产生高温,使粉体原料通过火焰酒下熔融,熔化后滴到下置的晶种上,在顶端缓慢地结晶,这样能够生长出很大的晶体。这种技术适用于制备一些高熔点的氧化物,如红宝石和蓝宝石等。5.液相外延法选择合适的衬底,可以从熔体中得到单晶薄膜。料舟中装有待沉积的熔体,移动料舟经过单晶衬底时,缓慢冷却在衬底表面成核,外延生长为单晶薄膜。在料舟中装入不同成分的熔体,可以逐层外延不同成分的单晶薄膜。这种方法工艺简单,能够制备高纯度结晶优良的外延层,但不适合生长较薄的外延层。PDF案使用"pdfFactory"試用版本建立www.pdffactory.com
§2.6 合金的结构与性能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教案 第 6 讲 (1) -容器 (2)-熔体 (3)-晶体 (4)加热器 (5)下降装置(6)-热电偶 7)-热屏 3. 区熔技术 区熔法是沿坩锅方向的温场有一个峰值,在这个峰值附近很小的范围内温度高于材料的 熔点。这样的温场由环形加热器实现。在多晶棒的一端放置仔晶,将仔晶附近原料熔化后, 加热器向远离仔晶的方向移动,熔体即在仔晶基础上结晶。加热器不断移动,将全部原料熔 化、结晶,即完成结晶过程。悬浮区熔法不用容器,污染较小,但不易得到大尺寸晶体。 水平和悬浮区熔法单晶生长示意图 (1) -仔晶(2)-晶体(3)-加热器 (4)熔体 (5)料棒(6)-料舟 4. 焰熔技术 焰熔技术指的是采用的原料是粉末,它们直接被加入到氢氧火焰中,也即利用 H2和 O2燃 烧的火焰产生高温,使粉体原料通过火焰洒下熔融,熔化后滴到下置的晶种上,在顶端缓慢 地结晶,这样能够生长出很大的晶体。这种技术适用于制备一些高熔点的氧化物,如红宝石 和蓝宝石等。 5. 液相外延法 选择合适的衬底,可以从熔体中得到单晶薄膜。料舟中装有待沉积的熔体,移动料舟经 过单晶衬底时,缓慢冷却在衬底表面成核,外延生长为单晶薄膜。在料舟中装入不同成分的 熔体,可以逐层外延不同成分的单晶薄膜。这种方法工艺简单,能够制备高纯度结晶优良的 外延层,但不适合生长较薄的外延层。 PDF 檔案使用 "pdfFactory" 試用版本建立 www.pdffactory.com

第6讲82. 6 合金的结构与性能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教案移动方向液相外延生长技术示意图(1)-热点偶(2)-石墨料舟(3)-不同组分熔体(4)衬底将料舟内装有待沉积的熔体,移动料舟经过单晶衬底时,缓慢冷却在衬底表面成核,外延生长为单晶薄膜。在料舟内装入不同成分的熔体,可以逐层外延不同成分的单晶薄膜。【本讲课程的小结】本讲课主要讨论了(1)金属化合物的几个与类型;(2)非晶体材料的结构与性能;(3)材料材料合成与加工的重要意义和内涵;(4)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本讲课程的作业】金属化合物物相与金属固溶体物相有何不同?(试从结构特征、组成特征和性能特征说明)【本讲课程的思考题】间隙固溶体与间隙化合物结构及性能的异同。PDF檔案使用"pdfFactory"試用版本建立www.pdffactory.com
§2.6 合金的结构与性能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教案 第 6 讲 液相外延生长技术示意图 (1) -热点偶(2)-石墨料舟(3)-不同组分熔体(4)衬底 将料舟内装有待沉积的熔体,移动料舟经过单晶衬底时,缓慢冷却在衬底表面成核,外 延生长为单晶薄膜。在料舟内装入不同成分的熔体,可以逐层外延不同成分的单晶薄膜。 【本讲课程的小结】 本讲课主要讨论了(1)金属化合物的几个与类型;(2)非晶体材料的 结构与性能;(3)材料材料合成与加工的重要意义和内涵;(4)从熔体制备单晶材料。 【本讲课程的作业】金属化合物物相与金属固溶体物相有何不同?(试从结构特征、组成特 征和性能特征说明) 【本讲课程的思考题】间隙固溶体与间隙化合物结构及性能的异同。 PDF 檔案使用 "pdfFactory" 試用版本建立 www.pdffactory.com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7讲 3.2基于液-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pdf
-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5讲 2.5晶体材料的物理性能.pdf
-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0讲4.1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pdf
-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9讲 3.4基于气-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pdf
-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2讲 4.6形状记忆合金.pdf
-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1讲 4.4超低温合金.pdf
-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4讲 5.1特总陶瓷.pdf
-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5讲 5.1特总陶瓷.pdf
-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6讲 5.1特种陶瓷料.pdf
-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3讲 4.8非晶态合金.pdf
-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7讲 5.2半导体材料.pdf
-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20讲 6.4功能高分子材料.pdf
-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8讲 6.1聚合物的结构和特征.pdf
-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9讲 6.3高分子材料的特性和应用.pdf
-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23讲 8纳米材料.pdf
-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21讲 7.1-7.3 复合材料的定义、分类和特点.pdf
-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22讲 7.4-7.5陶瓷基复合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pdf
-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 to Materials Chemistry.pdf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化学》课程授课教案(任课教师:蔡颖).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Material Chemistry.pdf
-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8讲 3.3基于固-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pdf
-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讲 01绪论.pdf
-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3讲 2.2晶体学基本概念.pdf
-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2讲 2.1晶体与非晶体.pdf
-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4讲 2.4晶体材料的结构.pdf
-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7 高性能复合材料.pdf
-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8 纳米属材料.pdf
-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5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pdf
-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6 新型高分子材料.pdf
-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4 新型金属材料.pdf
-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3 材料制备化学.pdf
-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1 绪论(华北理工大学:杨金萍).pdf
- 《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2 无机材料结构与性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