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Microcmputer Technology and aplications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中文名称: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 二、课程英文名称:Microcmputer Technology and aplications 三、课程编码:1006435 四、课程性质:专业课 五、学时数、学分数、开课学期:课堂授课:60学时实验:24学时,学分:3.5 六、课程目的与要求: 本门课程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本科学生所必修的基本课程:主要是向广大同学讲授 微型计算机系统CPU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常用的接口芯片的具体应用方法(包括计 算机主机的外设的连接和数据交换,存储器的组织形式,外设的工作原理等)。它着眼于微 型计算机内各部件的功能以及各部件的联系:微型计算机主机和外设信息交换方式。从而为 广大同学将来从事计算机方面的研究工作,微型计算机应用等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后续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必要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数字逻辑、 汇编语言等为该课程的先修课程 八、教学方法: 课堂授课与实验相结合,课堂授课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九、考核方法:考试采用百份制,其中期末笔试成绩占70%,实验课程成绩统占期 末成绩的20%,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10%。 十、选用教材参考书目: 1、《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第三版,戴梅萼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二版,郑学坚主编,科学出版社。 3、《高等计算机系统结构》王鼎兴郑纬民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4、《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黄永强主编科学出版社 十一、教学进程安排表: 学时 序号 章节教学内容 理论 实贱 合计 1 第1章微型计算机概述 1 2 第2章16位和32位微处理器 8 8 3 第3章16位和32位微处理器指令系 1 统 第5章微型计算机和外设的数据传 6 6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中文名称: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 二、课程英文名称:Microcmputer Technology and aplications 三、课程编码:1006435 四、课程性质:专业课 五、学时数、学分数、开课学期:课堂授课:60 学时 实验:24 学时,学分:3.5 六、课程目的与要求: 本门课程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本科学生所必修的基本课程;主要是向广大同学讲授 微型计算机系统 CPU 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常用的接口芯片的具体应用方法(包括计 算机主机的外设的连接和数据交换,存储器的组织形式,外设的工作原理等)。它着眼于微 型计算机内各部件的功能以及各部件的联系;微型计算机主机和外设信息交换方式。从而为 广大同学将来从事计算机方面的研究工作,微型计算机应用等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后续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必要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数字逻辑、 汇编语言等为该课程的先修课程 八、教学方法: 课堂授课与实验相结合,课堂授课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九、考核方法:考试采用百份制,其中期末笔试成绩占 70%,实验课程成绩统占期 末成绩的 20%,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 10%。 十、选用教材参考书目: 1、《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第三版,戴梅萼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二版,郑学坚主编,科学出版社。 3、《高等计算机系统结构》 王鼎兴 郑纬民等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 4、《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黄永强主编 科学出版社 十一、教学进程安排表: 序号 章节教学内容 学时 理论 实践 合计 1 第 1 章 微型计算机概述 1 1 2 第 2 章 16 位和 32 位微处理器 8 8 3 第 3 章 16 位和 32 位微处理器指令系 统 1 1 4 第 5 章 微型计算机和外设的数据传 6 6

5 第6章串并行通信和接口技术 16 25 6 第7章中断控制器、DMA控制器和 18 6 24 定时/计数器 7 第8章模/数和数/模转换 6 8 第9章键盘和LED 10 合计 24 84 十一、主要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注:未列出的章节由学生自学 第1章微型计算机摄述 主要内容:包括微型计算机CPU的发展史,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 之间的关系。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微型计算机CPU的发展史,掌握,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系统之间的关系。本章计划1学时。 二、课程内容 了解微型计算机CPU的发展史,掌握,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之间 的关系。理解本门课程的总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教学方法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理解本门课程的总体教学 内容和教学思路,教学方法。 (二)教学难点 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课堂讲授 四、思考与练习
输 5 第 6 章 串并行通信和接口技术 16 9 25 6 第 7 章 中断控制器、DMA 控制器和 定时/计数器 18 6 24 7 第 8 章 模/数和数/模转换 6 3 9 8 第 9 章 键盘和 LED 4 6 10 合计 60 24 84 十一、主要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注:未列出的章节由学生自学。 第 1 章 微型计算机概述 主要内容:包括微型计算机 CPU 的发展史,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 之间的关系。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微型计算机 CPU 的发展史,掌握,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系统之间的关系。本章计划 1 学时。 二、课程内容 了解微型计算机 CPU 的发展史,掌握,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之间 的关系。理解本门课程的总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教学方法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理解本门课程的总体教学 内容和教学思路,教学方法。 (二)教学难点 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课堂讲授 四、思考与练习

1、微型计算机CPU发展历程 2、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系统和微型计算机系统之间的关系 第2章16位和32位微处理器 主要内容:包括16位微处理器8086、8088的编程结构,引脚信号及工作模式、8086 的操作时序、8086的中断操作、存储器和V0接口的编址。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8086的编程结构,掌握8086引脚信号及工作模式、8086 的操作中断系统以及8086读写时序存储口及I/0接口的编址方式和编址范围。本章计划8 学时。 二、课程内容 8086的编程结构 8086引脚及工作模式: 8086的操作中断系统: 8086读写时序存储器及I/0编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8086引脚信号,8086的操作中断系统,8086读写时序 (二)教学难点 8086的操作中断系统,8086读写时序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借助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授课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以便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更 加深入。 四、思考与练习 1.8086的总线周期的概念,包含几个时钟周期,简述其在每个状态的功 能 2.非屏蔽中断信号和可屏蔽中断请求信号分别从CPU哪个引脚接入?有效 电平是多少?
1、微型计算机 CPU 发展历程 2、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系统和微型计算机系统之间的关系 第 2 章 16 位和 32 位微处理器 主要内容:包括 16 位微处理器 8086、8088 的编程结构,引脚信号及工作模式、8086 的操作时序、8086 的中断操作、存储器和 I/O 接口的编址。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 8086 的编程结构,掌握 8086 引脚信号及工作模式、8086 的操作中断系统以及 8086 读写时序存储口及 I/O 接口的编址方式和编址范围。本章计划 8 学时。 二、课程内容 8086 的编程结构; 8086 引脚及工作模式; 8086 的操作中断系统; 8086 读写时序存储器及 I/O 编址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8086 引脚信号,8086 的操作中断系统,8086 读写时序 (二)教学难点 8086 的操作中断系统,8086 读写时序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借助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授课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以便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更 加深入。 四、思考与练习 1. 8086 的总线周期的概念,包含几个时钟周期,简述其在每个状态的功 能? 2. 非屏蔽中断信号和可屏蔽中断请求信号分别从CPU哪个引脚接入?有效 电平是多少?

3.ALE地址所存允许信号的作用在一个总线周期的什么时候有效?有效电 平是多少? 8086复位和启动操作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简述8086系统中断的分类请求 第3章16位和32位徽处理器指令系统 主要内容:包括对学过的汇编语言的基本内容回顾,重点讲授输入输出指令的具体用 法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回顾汇编语言编程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掌握输入榆出指 令的具体用法。本章计划2学时。 二、课程内容 汇编语言编程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输入输出指令的具体用法。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输入输出指令的具体用法 (二)教学难点 输入输出指令的使用时的具体主意事项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课堂讲授 四、思考与练习 1、描述汇编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 2、IN和0UT指令在使用时应该注意哪些具体的问题。 第5章徽型计算机和外设的数据传输 主要内容:接口电路的作用,CPU和外设之间传输的信号的种类,CPU和外设之间数 据传送方式。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接口电路的作用,掌握CPU和外设之间传输的信号的种 类,CPU和外设之间数据传送方式。本章计划6学时
3. ALE 地址所存允许信号的作用在一个总线周期的什么时候有效?有效电 平是多少? 4. 8086 复位和启动操作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5. 简述 8086 系统中断的分类请求? 第 3 章 16 位和 32 位微处理器指令系统 主要内容:包括对学过的汇编语言的基本内容回顾,重点讲授输入/输出指令的具体用 法。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回顾汇编语言编程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掌握输入/输出指 令的具体用法。本章计划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 汇编语言编程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输入/输出指令的具体用法。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输入/输出指令的具体用法 (二)教学难点 输入/输出指令的使用时的具体主意事项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课堂讲授 四、思考与练习 1、描述汇编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 2、IN 和 OUT 指令在使用时应该注意哪些具体的问题。 第 5 章 微型计算机和外设的数据传输 主要内容:接口电路的作用,CPU 和外设之间传输的信号的种类,CPU 和外设之间数 据传送方式。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接口电路的作用,掌握 CPU 和外设之间传输的信号的种 类,CPU 和外设之间数据传送方式。本章计划 6 学时

二、课程内容 CPU和外设间的信号接口部件的I/0端口 CPU和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CPU和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方式及不同方式传抢数据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 CPU和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借助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授课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以便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更 加深入。 四、思考与练习 1、指出下面电路图的基本功能并说明基本工作原理四 数据总线 选通信号 ACK 朦地址总线 -M/I0 +5V RD ≥>BUSY 第6章串并行通信和接口技术 主要内容:接口的功能及系统中的连接,串行接口和串行通信,串行接口芯片8251A 的编程及应用:并行接口和并行通信,并行接口芯片8255A的编程及应用
二、课程内容 CPU 和外设间的信号接口部件的 I/O 端口 CPU 和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CPU 和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方式及不同方式传输数据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 CPU 和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借助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授课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以便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更 加深入。 四、思考与练习 1、指出下面电路图的基本功能并说明基本工作原理四 R D Q ACK +5V WR BUSY M/IO RD 输 出 设 备 数 据 锁 存 器 数据总线 状 态 寄 存 器 地址总线 选通信号 端 口 译 码 & & 第 6 章 串并行通信和接口技术 主要内容:接口的功能及系统中的连接,串行接口和串行通信,串行接口芯片 8251A 的编程及应用;并行接口和并行通信,并行接口芯片 8255A 的编程及应用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可编程通信接口的概念。掌握串行接口芯片8251A和并 行接口芯片8255A的编程及应用方法,本章计划25学时。其中9学时实验。 二、课程内容 串行通信和串行通信概述 串行通信及接口 8251A工2作原理及信号 8251A编程 8251A应用举例 并行通信及接口 8255A原理及引脚 8255A编程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8251A和8255A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 (二)教学难点 8251A和8255A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3个实验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其正掌握所学 理论的具体应用方法。 四、思考与练习 1、通过编程实现使得8255A的PC3引脚输出高电平、低电平、方波信号,8255A的端口地 址分别为207H、209H、20BH、20DH。 2、8251A有几个控制字,说明8251A芯片的初始化流程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可编程通信接口的概念。掌握串行接口芯片 8251A 和并 行接口芯片 8255A 的编程及应用方法,本章计划 25 学时。其中 9 学时实验。 二、课程内容 串行通信和串行通信概述 串行通信及接口 8251A 工 2 作原理及信号 8251A 编程 8251A 应用举例 并行通信及接口 8255A 原理及引脚 8255A 编程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8251A 和 8255A 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 (二)教学难点 8251A 和 8255A 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 3 个实验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 理论的具体应用方法。 四、思考与练习 1、通过编程实现使得 8255A 的 PC3 引脚输出高电平、低电平、方波信号,8255A 的端口地 址分别为 207H、209H、20BH、20DH。 2、8251A 有几个控制字,说明 8251A 芯片的初始化流程

第7章中断控制器、DMA控制器和定时/计数器 主要内容:中晰控制器8259A的工作原理及编程应用,简单了解DMA控制器8237, 定时计数器8253的工作原理、编程及具体应用。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DMA控制器8237A的基本功能。掌握中断控制器8259A 的工作原理及编程应用和定时计数器8253的工作原理、编程及具体应用,本章计划24学时, 其中实验6学时。 二、课程内容 8259A概述及原理 8259A工作方式 8259A初始化 8259A应用 8237基本工作原理概述 8253工作原理 8253工作方式及编程 8253应用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8259A工作方式、8259A初始化及应用: 8253工作原理、工作方式、编程及应用 (二)教学难点 8259A初始化及应用:8253综程及应用.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2个实验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 理论的具体应用方法
第 7 章 中断控制器、DMA 控制器和定时/计数器 主要内容:中断控制器 8259A 的工作原理及编程应用,简单了解 DMA 控制器 8237, 定时计数器 8253 的工作原理、编程及具体应用。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 DMA 控制器 8237A 的基本功能。掌握中断控制器 8259A 的工作原理及编程应用和定时计数器 8253 的工作原理、编程及具体应用。本章计划 24 学时, 其中实验 6 学时。 二、课程内容 8259A 概述及原理 8259A 工作方式 8259A 初始化 8259A 应用 8237 基本工作原理概述 8253 工作原理 8253 工作方式及编程 8253 应用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8259A 工作方式、8259A 初始化及应用; 8253 工作原理、工作方式、编程及应用 (二)教学难点 8259A 初始化及应用;8253 编程及应用。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 2 个实验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 理论的具体应用方法

四、思考与练习 1、通过8259A最多可以把8086计算机系统的可屏蔽中断扩展到多少个?是如何实现的,画 图说明。 2、某系统中8253芯片占用的端口地址分别为200H一203H,定义通道0工作名 方式2(方波发生器),CLK0=5MHZ,要求输出OUT0=1KHZ方波:定义通道2 工作在方式0(定时结束申请中断),用OUT0作计数脉冲,定时时间到1秒后 从OUT2输出高电平 要求 3、画出简单的系统连接图 3、8253有几种工作方式,说明各工作方式的特点 第8章模/数和数模转换 主要内容:数/模转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DACO832的具体应用,模/数转换器的基本 工作原理及AD570的应用实例。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模转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数/模转换器DAC0832 及模/数转换器模/数转换器的具体应用,本章计划6学时其中3个学时为实验学时。. 二、课程内容 D/A工作原理及分类 DACO823工作原理及应用 A/D转换器基本原理、分类 AD570应用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DACO823工作原理及应用:AD570应用 (二)教学难点 DAC0823工作原理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带
四、思考与练习 1、通过 8259A 最多可以把 8086 计算机系统的可屏蔽中断扩展到多少个?是如何实现的,画 图说明。 2、某系统中 8253 芯片占用的端口地址分别为 200H—203H,定义通道 0 工作在 方式 2(方波发生器),CLK0=5MHZ,要求输出 OUT0=1KHZ 方波;定义通道 2 工作在方式 0(定时结束申请中断),用 OUT 0 作计数脉冲,定时时间到 1 秒后 从 OUT2 输出高电平 要求: 1、分别确定通道 0 和通道 1 的控制字格式和应该写入的端口地址。 2、分别计算通道 0 和通道 1 的计数初值和写入的端口地址 3、画出简单的系统连接图 3、8253 有几种工作方式,说明各工作方式的特点 第 8 章 模/数和数/模转换 主要内容:数/模转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 DAC0832 的具体应用,模/数转换器的基本 工作原理及 AD570 的应用实例。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模转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数/模转换器 DAC0832 及模/数转换器模/数转换器的具体应用,本章计划 6 学时其中 3 个学时为实验学时。 二、课程内容 D/A 工作原理及分类 DAC 0823 工作原理及应用 A/D 转换器基本原理、分类 AD570 应用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DAC 0823 工作原理及应用;AD570 应用 (二)教学难点 DAC 0823 工作原理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2个实验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 理论的具体应用方法。 四、思考与练习 1、DAC0832有几种工作方式,各个工作方式的特点是什么 2、多路AD转换器的不同模拟信号的输入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选择的,比如AD570, 第9章键盘和LED 主要内容:键盘的基本工作原理,LED数字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及多位显示的解决方式简单 了解微型计算机的键盘子系统。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章计划10学时,其中实验6学时。 二、课程内容 健盘矩阵工作原理及应用 LED数码显示原理及应用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健盘矩阵工作原理及应用:LD数码显器的应用 (二)教学难点 矩阵健盘的编码及应用:LED数码显器的应用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1个综合设计实验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应用一起 章节中学过的内容进行综合设计,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使 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理论的具体应用方法。 四、思考与练习 1、矩阵键盘的按键识别方法有哪几种,简单说明各方式的工作原理 2、LD数码管的分类,如果用8255驱动一个8段数码管应该如何实现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 2 个实验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 理论的具体应用方法。 四、思考与练习 1、DAC0832 有几种工作方式,各个工作方式的特点是什么。 2、多路 AD 转换器的不同模拟信号的输入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选择的,比如 AD570. 第 9 章 键盘和 LED 主要内容:键盘的基本工作原理,LED 数字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及多位显示的解决方式简单 了解微型计算机的键盘子系统。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章计划 10 学时,其中实验 6 学时。 二、课程内容 键盘矩阵工作原理及应用 LED 数码显示原理及应用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键盘矩阵工作原理及应用;LED 数码显器的应用 (二)教学难点 矩阵键盘的编码及应用;LED 数码显器的应用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 1 个综合设计实验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应用一起 章节中学过的内容进行综合设计,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使 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理论的具体应用方法。 四、思考与练习 1、矩阵键盘的按键识别方法有哪几种,简单说明各方式的工作原理 2、LED 数码管的分类,如果用 8255 驱动一个 8 段数码管应该如何实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Chapter 14 Polymorphism and Virtual Functions.ppt
-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Chapter 13 Inheritance.ppt
-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Chapter 9 Strings.ppt
-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Chapter 10 Pointers and Dynamic Arrays.ppt
-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Chapter 12 Streams and File IO.ppt
-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Chapter 11 Separate Compilation and Namespaces.ppt
-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Chapter 5 Arrays.ppt
-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Chapter 8 Operator Overloading, Friends, and References.ppt
-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Chapter 7 Constructors and Other Tools.ppt
-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Chapter 6 Structures and Classes.ppt
-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Chapter 2 Flow of Control.ppt
-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Chapter 3 Function Basics.ppt
-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Chapter 1 C++ Basics.ppt
-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Chapter 4 Parameters and Overloading.ppt
- 西安邮电大学:《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ppt
- 西安邮电大学:《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信源与信息熵.ppt
- 西安邮电大学:《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主讲:王军选).ppt
-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三章 信道与信道容量(含解答).pdf
-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自测题无答案.pdf
-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实验指导书.pdf
-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共十五章,完整版).pptx
-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Computer Concepts.pdf
-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1-a-Computer History+ Di Devices.pdf
-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1-b-Digital Data Representation.pdf
-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2-a-Computer Hardware.pdf
-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2-b-Computer Hardware.pdf
-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3-a-b-Computer Software.pdf
-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4- operating system.pdf
-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4-a- File mangement.pdf
-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5-a- LANS_WANS.pdf
-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5-b- LANS_WANS.pdf
-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6-a- The Internet.pdf
-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6-b- The Internet.pdf
-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7-a- Web.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