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单元 装饰构图

第三教学单元装饰构图单元教学导引目标:学习和掌握装饰画构图的基本原理和规则要求:通过作业练习体会不同的构图形式和表现方法带给画面的视觉效果重点:装饰画构图的学习注意事项提示:本单元的学习不单是对装饰画构图样式的了解,应加强学生在应用中的体会一.视角的作用装饰构图是指设计者为了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将构成画面的各种形态元素按照美的法则所进行的一种形与行、形与色关系的整体设计,构图工作是思考过程也是组织过程。构图怎样展开通常取决于作者的视角,视角的改变必然会引起构图的变化。(一)平视平视即把人物、器物、建筑等形象从一个方向看去,不看侧面、顶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视角现象。由于装饰表现的平面化特性,装饰构图中多采用平视视角。平视构图多采用对称式和排列式的图形组合,表现纵深感较难,古代采取上远下近分层的办法表现深度空间。如战国宴乐铜壶上的装饰图案,图形包括采桑、习射、狩猎、歌舞、宴饮、水陆功战等,各内容被分类并秩序井然地安排在上、中、下三个部位,充分体现了平视体构图的造型特征。当形体聚集时则用遮叠的方式来表现层次。视线被目标外其它物体遮挡是生活常见现象,有了遮叠便有了一定深度,而遮叠过多则不可见较远之物,因此用遍叠法不能追求深远的空间。在埃及、希腊的古代装饰图案中常用这种平视体的装1
1 第三教学单元 装 饰 构 图 单元教学导引 目标: 学习和掌握装饰画构图的基本原理和规则 要求: 通过作业练习体会不同的构图形式和表现方法带给画面的视觉效果 重点: 装饰画构图的学习 注意事项提示:本单元的学习不单是对装饰画构图样式的了解,应加强学生在应用中 的体会 一.视角的作用 装饰构图是指设计者为了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将构成画面的各种形态元素按 照美的法则所进行的一种形与行、形与色关系的整体设计,构图工作是思考过 程也是组织过程。构图怎样展开通常取决于作者的视角,视角的改变必然会引 起构图的变化。 (一)平视 平视即把人物、器物、建筑等形象从一个方向看去,不看侧面、顶面,是人们 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视角现象。由于装饰表现的平面化特性,装饰构图中多采用 平视视角。 平视构图多采用对称式和排列式的图形组合,表现纵深感较难,古代采取上远 下近分层的办法表现深度空间。如战国宴乐铜壶上的装饰图案,图形包括采桑、 习射、狩猎、歌舞、宴饮、水陆功战等,各内容被分类并秩序井然地安排在上、 中、下三个部位,充分体现了平视体构图的造型特征。 当形体聚集时则用遮叠的方式来表现层次。视线被目标外其它物体遮挡是生活 常见现象,有了遮叠便有了一定深度,而遮叠过多则不可见较远之物,因此用遮 叠法不能追求深远的空间。在埃及、希腊的古代装饰图案中常用这种平视体的装

饰构图。(二)仰视视位低于平视的视角叫仰视。表现突出的物体,采用仰视角度是最有力的装饰表现中常采用仰视视角与夸张的描绘表现重要的主体。对体积纵向高算纵长的物体来说,例如高层建筑物之类,采用仰视视角强调近处大而远处小的透视关系,有利于突出画面的形式美感。(三)俯视视位高的俯角即从高处向下看,这种高视位观察景物为俯视视角,也称鸟瞰。府视视角的构图优势在于画面由远及近没有看不清的地方,适合于丰富画面的层次表现:如大的场景组合、众多人物聚集的场面、建筑物的参差群落等。(四)综合视角现代作品尤其是在装饰作品的创作中,画家用装饰的造型使仰视平视及俯视协调起来以求表现更丰富的内容层次以及更远的空间。综合视角也称多视角即是在同一空间或在不同空间里几种不同视角的组合。综合视角构图画面表现的不是一时所见的景象,而是不依据时间、空间的合理性将表现对象陈列于画面上,没有固定视点、找不到水平线的位置、没有统一空间的参照物或标准。二.装饰构图的常见样式依据构图的视角位置和形体组合方式的差异,我们可以将装饰构图归纳为以主体构图、对称构图、分割构图、无序空间的自由构图等不同的构图样式。(一)主体性构图构图中首先想到的是形象而不是构图法。视觉艺术往往是将作品要表达的主体作为图,而将其他处理成底来进行构思和构图的。图有突出性,有充实感,有集中视点的作用。在装饰作品中,主体的图可以是一个形象,也可以是一个群组。构图中主体图通常安排在构图内的中心,其它形象或背境围绕这个中心进行有序2
2 饰构图。 (二)仰视 视位低于平视的视角叫仰视。表现突出的物体,采用仰视角度是最有力的 装饰表现中常采用仰视视角与夸张的描绘表现重要的主体。对体积纵向高耸 纵长的物体来说,例如高层建筑物之类,采用仰视视角强调近处大而远处小的透 视关系,有利于突出画面的形式美感。 (三)俯视 视位高的俯角即从高处向下看,这种高视位观察景物为俯视视角,也称鸟瞰。 俯视视角的构图优势在于画面由远及近没有看不清的地方,适合于丰富画面的 层次表现:如大的场景组合、众多人物聚集的场面、建筑物的参差群落等。 (四)综合视角 现代作品尤其是在装饰作品的创作中,画家用装饰的造型使仰视平视及俯视 协调起来以求表现更丰富的内容层次以及更远的空间。 综合视角也称多视角即是在同一空间或在不同空间里几种不同视角的组合。 综合视角构图画面表现的不是一时所见的景象,而是不依据时间、空间的合理性 将表现对象陈列于画面上,没有固定视点、找不到水平线的位置、没有统一空间 的参照物或标准。 二. 装饰构图的常见样式 依据构图的视角位置和形体组合方式的差异,我们可以将装饰构图归纳为以主 体构图、对称构图、分割构图、无序空间的自由构图等不同的构图样式。 (一) 主体性构图 构图中首先想到的是形象而不是构图法。视觉艺术往往是将作品要表达的主 体作为图,而将其他处理成底来进行构思和构图的。图有突出性,有充实感,有 集中视点的作用。在装饰作品中,主体的图可以是一个形象,也可以是一个群组。 构图中主体图通常安排在构图内的中心,其它形象或背境围绕这个中心进行有序

的的组织。有时我们也会有意识地将装饰主体安排在偏向构图一侧的某个区域内,通过不同的装饰手法与陪体相对比,这时人们的视觉停留点就会自然进行校正,使偏移中心的主体仍然起到吸引视线的作用。作为主体的陪衬,不管是以单纯的底色或是由不同的形象和方法构成的背景,都应在构图中形成明确的主次关系,这样任何形便不会分散观看者的注意力。(二)对称性构图对称是被人较早发现的造型法则。人体的左右部分,自然界中飞禽、昆虫的双翼,植物的叶片、花朵等都以对称的形式有规律地生长排列,是天然的对称。对称的图形有安定、稳固的属性,现代流行艺术创造中大量运用对称造型和对称的构图形式。在对称当中,左右对称最具有神圣庄严的性质,但完全对称难免吊板,有时对称关系是由一主一副两个形象构成,并不绝对对称。均衡是不对称而对等、形体不同而等重的状态,即在某些部位加以变化,使对称中含有不对称以区别于之前的对称构图形式。均衡的构图通常是正体更接近画面中轴线,副体距中心远些,当正体小时要有较大层次的变化,副体大时则需减弱层次变化以达到平衡。此外,高低大小使主副二体保持均衡之处,用增减明度增添造型的丰富性也能形成均衡。(三)分割性构图复杂的画面形象众多,画面就需要分组,各组在画面上隔而不断保持有机联系。分割一是借不同的区域空间表达复杂的画面,如对立的或不同时空的内容形象;二是为了强调特殊的装饰趣味或形式美感,利用形象的某种特征趋势,构成区域分割的构图形式。由分割而导致的拼合,也是流行艺术中常见的构图形式:如以线将画面分为格状,图形大体不变而局部依据分格转换色调或造型形成新的组合关系,画面经分割后打破了原有构图。(四)自由性空间构图在视觉艺术论述中,认为“点”占有空间位置,点与点之间联接的“线”也占3
3 的的组织。有时我们也会有意识地将装饰主体安排在偏向构图一侧的某个区域 内,通过不同的装饰手法与陪体相对比,这时人们的视觉停留点就会自然进行校 正,使偏移中心的主体仍然起到吸引视线的作用。作为主体的陪衬,不管是以单 纯的底色或是由不同的形象和方法构成的背景,都应在构图中形成明确的主次关 系,这样任何形便不会分散观看者的注意力。 (二) 对称性构图 对称是被人较早发现的造型法则。人体的左右部分,自然界中飞禽、昆虫的双 翼,植物的叶片、花朵等都以对称的形式有规律地生长排列,是天然的对称。 对称的图形有安定、稳固的属性,现代流行艺术创造中大量运用对称造型和对 称的构图形式。在对称当中,左右对称最具有神圣庄严的性质,但完全对称难免 吊板,有时对称关系是由一主一副两个形象构成,并不绝对对称。 均衡是不对称而对等、形体不同而等重的状态,即在某些部位加以变化,使对 称中含有不对称以区别于之前的对称构图形式。均衡的构图通常是正体更接近画 面中轴线,副体距中心远些,当正体小时要有较大层次的变化,副体大时则需减 弱层次变化以达到平衡。此外,高低大小使主副二体保持均衡之处,用增减明度, 增添造型的丰富性也能形成均衡。 (三)分割性构图 复杂的画面形象众多,画面就需要分组,各组在画面上隔而不断保持有机联系。 分割一是借不同的区域空间表达复杂的画面,如对立的或不同时空的内容形象; 二是为了强调特殊的装饰趣味或形式美感,利用形象的某种特征趋势,构成区域 分割的构图形式。 由分割而导致的拼合,也是流行艺术中常见的构图形式:如以线将画面分为 格状,图形大体不变而局部依据分格转换色调或造型形成新的组合关系,画面经 分割后打破了原有构图。 (四) 自由性空间构图 在视觉艺术论述中,认为“点”占有空间位置,点与点之间联接的“线”也占

有空间的位置,这种理论上的空间被称为一维空间;纵横不同方向的线构成的平面,称为二维空间;与平面垂直方向纵深的面构成立体,称为三维空间。黑白装饰是平面艺术,但在黑白装饰构图中,却通常离不开对空间的表述。自由性空间构图是以综合视角构成的无序的空间关系。我们知道空间与视角相关,而原始美术由于无论是造型还是构图都没有追求绝对自然实际的描绘,没有固定的视角,因此对空间的表述也体现出天真自然的美;平视遮叠法是装饰艺术表现深度空间的常用办法,我国青铜器图案和古埃及壁画通常采取上远下近分层或通过物与物遮挡以及多视角的构图来表现空间纵深感,目的是为了能充分地呈现想表达的内容,而这类构图所构成的形式及韵律的美感,完全符合艺术规律;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以自然科学梳理美术而产生透视学,中心是灭点透视,“复制自然”是灭点透视的空间观念;到十九世纪,欧洲人开始懂得艺术中的抽象领域,于是,在现代绘画和装饰表现空间方面,灭点透视法则从主宰的地位变成被任意遣使的地位,它们随创意和构图的需要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淡化固定视点,找不到水平线的位置,没有统一参照物的标准,画面物体造型无所谓远近大小、俯仰向背。埃塞尔创作了大量以多点透视制造出不可思议的畸形空间的作品;另外还有将内部外化如同解部图或仅将局部放大不要透视参照的显微空间;以及用夸张透视制造近者特大、远者特小的夸张空间等。此外肌理纹路的梯变也能表现物体空间深度。当然,空白在构图中也相当重要,艺术家对空白的安排并不次于对图形的经营,因为空白处理好了有助于更充分地体现构图形式美感和表现形象。中国画虽然画进山水和人物,实际是把画幅当做安置艺术形象的场地,所谓“疏可跑马、密不容针”,指的是构图疏密布置得当无解可击。“密”指组织严谨深入刻画形象,“疏”指留出空白给欣赏者以想象余地,这一要求对黑白装饰画同样适用,也就是将符合艺术要求者纳之,否则弃之。应当说装饰画面上没有图形的空白处是配合主体图形起协奏作用的“自由空间”三.作业练习题目:装饰构图练习要求:以静物为主题,通过对表现对象的造型特点和结构动势的分析、归纳,4
4 有空间的位置,这种理论上的空间被称为一维空间;纵横不同方向的线构成的平 面,称为二维空间;与平面垂直方向纵深的面构成立体,称为三维空间。 黑白装饰是平面艺术,但在黑白装饰构图中,却通常离不开对空间的表述。自 由性空间构图是以综合视角构成的无序的空间关系。 我们知道空间与视角相关,而原始美术由于无论是造型还是构图都没有追求 绝对自然实际的描绘,没有固定的视角,因此对空间的表述也体现出天真自然的 美;平视遮叠法是装饰艺术表现深度空间的常用办法,我国青铜器图案和古埃及 壁画通常采取上远下近分层或通过物与物遮挡以及多视角的构图来表现空间纵 深感,目的是为了能充分地呈现想表达的内容,而这类构图所构成的形式及韵律 的美感,完全符合艺术规律;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以自然科学梳理美术而产生透 视学,中心是灭点透视,“复制自然”是灭点透视的空间观念;到十九世纪,欧 洲人开始懂得艺术中的抽象领域,于是,在现代绘画和装饰表现空间方面,灭点 透视法则从主宰的地位变成被任意遣使的地位,它们随创意和构图的需要招之即 来,挥之即去。淡化固定视点,找不到水平线的位置,没有统一参照物的标准, 画面物体造型无所谓远近大小、俯仰向背。埃塞尔创作了大量以多点透视制造出 不可思议的畸形空间的作品;另外还有将内部外化如同解剖图或仅将局部放大不 要透视参照的显微空间;以及用夸张透视制造近者特大、远者特小的夸张空间等。 此外肌理纹路的梯变也能表现物体空间深度。 当然,空白在构图中也相当重要,艺术家对空白的安排并不次于对图形的经 营,因为空白处理好了有助于更充分地体现构图形式美感和表现形象。中国画虽 然画进山水和人物,实际是把画幅当做安置艺术形象的场地,所谓“疏可跑马、 密不容针”,指的是构图疏密布置得当无懈可击。“密”指组织严谨深入刻画形象, “疏”指留出空白给欣赏者以想象余地,这一要求对黑白装饰画同样适用,也就 是将符合艺术要求者纳之,否则弃之。应当说装饰画面上没有图形的空白处是配 合主体图形起协奏作用的“自由空间”。 三.作业练习 题目:装饰构图练习 要求:以静物为主题,通过对表现对象的造型特点和结构动势的分析、归纳

创作一幅黑白装饰画。5
5 创作一幅黑白装饰画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装饰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单元 装饰形式.doc
- 《装饰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单元 装饰造型.doc
- 《装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总体方案).doc
- 《造型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设计素描).doc
- 《素描》课程授课教案.pdf
- 《素描》课程教学大纲.pdf
-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pdf
- 《工笔画》课程授课教案(工笔花鸟画、工笔人物画).pdf
- 《工笔画》课程教学大纲(国画).pdf
- 《素描》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素描人像.pdf
- 《素描》课程教学大纲.pdf
- 《儿童画》课程教学大纲.pdf
- 《场景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共八讲).ppt
- 《场景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共八章).pdf
- 《图形设计研究》课程教学大纲(摄影教学大纲).docx
- 《陶瓷造型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共八章,陶瓷产品造型设计).ppt
- 《素描人体》课程教学大纲 Oil Painting of Figure(Creation).doc
- 《中国美术史》课程参考资料:《中國繪畫三千年》书籍PDF电子版(繁体中文版).pdf
- 《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罗宾别墅分析及大师模型展示.ppt
- 《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室内设计案例精读分析.ppt
- 《装饰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单元 装饰色彩.doc
- 《装饰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概述——关于装饰艺术.ppt
- 《装饰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单元 造型设计(装饰造型之美).ppt
- 《装饰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单元 装饰形式之美.ppt
- 《装饰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单元 装饰构图之美.ppt
- 《装饰基础》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单元 装饰色彩之美.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