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装饰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单元 装饰色彩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11
文件大小:53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装饰基础》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单元 装饰色彩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四教学单元装饰色彩单元教学导引目标:学习装饰色彩的基本理论与应用规律要求:在实践应用中体会装饰色彩的方法与效果重点:色彩的归纳与色调的把握注意事项提示:教学中要注意将色彩基本知识与作业实践相结合一.单纯的美尽管我们看到物体在光线的作用下不断地改变着它的色彩属性,但由于色彩记忆的存在,我们往往会忽视这些色彩的变化,一个红色的苹果不论是在白色的日光下,还是在黄色的烛光下看,它在我们的眼里仍然是红苹果。于是,人们因为对日光下物体的颜色印象最深,便通常把物体在白色日光下呈现的颜色作为它的固有色。在色彩的实际应用中,绘画的写生色彩表现的是物体条件色,即在对象固定、环境固定、光源固定和作画者固定的特定条件下对象所呈现的色彩效果;而在装饰色彩表现中,则需要利用相对稳定的,来自人们以往经验的色彩印象来表达某一物象的特性。正是因为形象与色彩的单纯化对视觉的刺激直接明了并且深刻,因此,装饰色彩多使用纯净、明快的色彩表现形式。(一)色相色彩的纯净、明快与否同色彩的三属性相关。我们视觉感知的一切色彩,都具有明度、色相和纯度三种性质,它们是任何色彩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作为区别不同颜色的标准。人的视觉感受到的色彩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人们给可以相互区别的颜色定出名称,当提到某一名称时,就会有一特定的色彩印象,这便是色相的概念,色相是色彩的最大特征。光谱中的红、橙、黄、绿、蓝、紫构成了色彩体系中最基本的色相。要明确色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最简单也是最易懂的形式就是色相环。1

1 第四教学单元 装 饰 色 彩 单元教学导引 目标: 学习装饰色彩的基本理论与应用规律 要求: 在实践应用中体会装饰色彩的方法与效果 重点: 色彩的归纳与色调的把握 注意事项提示:教学中要注意将色彩基本知识与作业实践相结合 一.单纯的美 尽管我们看到物体在光线的作用下不断地改变着它的色彩属性,但由于色彩 记忆的存在,我们往往会忽视这些色彩的变化,一个红色的苹果不论是在白色的 日光下,还是在黄色的烛光下看,它在我们的眼里仍然是红苹果。于是,人们因 为对日光下物体的颜色印象最深,便通常把物体在白色日光下呈现的颜色作为它 的固有色。在色彩的实际应用中,绘画的写生色彩表现的是物体条件色,即在对 象固定、环境固定、光源固定和作画者固定的特定条件下对象所呈现的色彩效果; 而在装饰色彩表现中,则需要利用相对稳定的,来自人们以往经验的色彩印象来 表达某一物象的特性。正是因为形象与色彩的单纯化对视觉的刺激直接明了并且 深刻,因此,装饰色彩多使用纯净、明快的色彩表现形式。 (一)色相 色彩的纯净、明快与否同色彩的三属性相关。我们视觉感知的一切色彩,都 具有明度、色相和纯度三种性质,它们是任何色彩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作为区 别不同颜色的标准。人的视觉感受到的色彩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人们给可以 相互区别的颜色定出名称,当提到某一名称时,就会有一特定的色彩印象,这便 是色相的概念,色相是色彩的最大特征。光谱中的红、橙、黄、绿、蓝、紫构成 了色彩体系中最基本的色相。 要明确色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最简单也是最易懂的形式就是色相环

在色相环中,三种不能合成的颜色红、黄、蓝称为“三原色”,三原色位于三角形内部的最远点上。任意两个原色相混合所得的新色称“间色”,绿色、橙色、紫色三间色位于三角形内部的中间。任意两间色相混合所得之色,称之为“复色”,由此混出红橙、黄橙、黄绿、蓝绿、蓝紫、红紫等组成12色相环。两间色混合比例不同可产生许多纯度不同的复色。色素倾向比较接近,如红色类的朱红、大红、玫瑰红,都主要包含红色色素,称“同类色”。其他如黄色类中的柠檬黄、中铬黄、土黄,蓝色类的普蓝、钴蓝、湖蓝、群青等,都属同类色关系。色相上有较明确的色彩倾向,在色环上位置相邻之色称为“邻近色”。在色环上处于120度至150度,最少具备三原色等距差的色称为“对比色”。色环上位于直径两端、处于180度相对应的两色为补色对,如:红色与绿色、蓝色与橙色、紫色与黄色。(二)明度明度是色彩的明暗程度。在无彩色中,最高明度是白色,最低明度是黑色,在白、黑色之间存在一个系列的灰色。将无彩色的白、灰、黑并列起来,很明显地呈现出不同的明度关系。在有彩色类中,黄色的明度最高,紫色的明度最低,红色明度中等。黄色、紫色在有彩色的色环中,成为划分明暗的中轴线。任何一个有彩色渗入白色,明度会提高;渗入黑色,明度则会降低;渗入灰色时,依灰色的明暗程度而得出相应的明度色。同一系统的色彩也有不同的明度关系,红色系列色中,粉红色明亮,紫红色暗;而不同的色系又可以有相同的明度,如橙色和蓝色色调不同,却可以有相同明度的橙色和蓝色。当颜色的色相相同时,更容易比较出它们的明度差。(三)纯度纯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而不管是现实生活所见或者是在色彩的设计应用中,大部分都为低纯度的颜色,正是因为有了纯度变化才使色彩显得极其丰富。我们的视觉能辨别出的颜色都有一定的纯度,当一种颜色表现出最为纯粹和2

2 在色相环中,三种不能合成的颜色红、黄、蓝称为“三原色”,三原色位于三角 形内部的最远点上。 任意两个原色相混合所得的新色称“间色”,绿色、橙色、紫色三间色位于 三角形内部的中间。 任意两间色相混合所得之色,称之为“复色”,由此混出红橙、黄橙、黄绿、 蓝绿、蓝紫、红紫等组成 12 色相环。两间色混合比例不同可产生许多纯度不同 的复色。 色素倾向比较接近,如红色类的朱红、大红、玫瑰红,都主要包含红色色素, 称“同类色”。其他如黄色类中的柠檬黄、中铬黄、土黄,蓝色类的普蓝、钴蓝、 湖蓝、群青等,都属同类色关系。 色相上有较明确的色彩倾向,在色环上位置相邻之色称为“邻近色”。 在色环上处于 120 度至 150 度,最少具备三原色等距差的色称为“对比色”。 色环上位于直径两端、处于 180 度相对应的两色为补色对,如:红色与绿色、 蓝色与橙色、紫色与黄色。 (二) 明度 明度是色彩的明暗程度。在无彩色中,最高明度是白色,最低明度是黑色, 在白、黑色之间存在一个系列的灰色。将无彩色的白、灰、黑并列起来,很明显 地呈现出不同的明度关系。 在有彩色类中,黄色的明度最高,紫色的明度最低,红色明度中等。黄色、 紫色在有彩色的色环中,成为划分明暗的中轴线。 任何一个有彩色渗入白色,明度会提高;渗入黑色,明度则会降低;渗入灰 色时,依灰色的明暗程度而得出相应的明度色。 同一系统的色彩也有不同的明度关系,红色系列色中,粉红色明亮,紫红色 暗;而不同的色系又可以有相同的明度,如橙色和蓝色色调不同,却可以有相同 明度的橙色和蓝色。当颜色的色相相同时,更容易比较出它们的明度差。 (三)纯度 纯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而不管是现实生活所见或者是在色彩的设计应用 中,大部分都为低纯度的颜色,正是因为有了纯度变化才使色彩显得极其丰富。 我们的视觉能辨别出的颜色都有一定的纯度,当一种颜色表现出最为纯粹和

鲜艳的状态时,就证明它处于最高纯度中;不同的色相具有不同的纯度,如光谱色中红色纯度最高,相当于绿色纯度的两倍:同一色系的颜色也可以有不同纯度如红色中大红色比粉红色、紫红色纯度高:如果一种高纯度的色彩加了无彩色白色、黑色,将提高或降低色相的明度,其纯度也会降低。二。对比的美不管是在日常生活还是设计活动中,色彩很少孤立存在,人们通常是在比较中对色彩进行观察,特别是装饰作品中,所有颜色都会受到其周边色彩的影响。(一)色相对比不同颜色在比较中呈现出色彩的差异,称为色相对比。色相对比根据两色在色环上的位置主要分为同一色相对比、同类色相对比、邻近色相对比、对比色相对比、补色色相对比等。在现代装饰艺术作品,色相对比赋予的鲜明色彩个性带给我们特殊的视觉享受。1.同一色相对比最简单的色彩组合是单色性的色彩组合方式,这是一种整个画面只使用单一色调的配色方法。但设计者会利用单色调不同明度和饱和度来避免画面的单调性。其实,色相的单一和单纯,有利于我们体会色彩的微妙变化和极其丰富的表现力,以适应装饰设计中将普遍遇到的各种要求和限制。2.同类色对比相对比的色彩在色环上处于15度范围时属于同类色相对比。由于这个角度的对比色仍然属于某种单一的或相同的基础色,故称为色相的同类色对比。由于同类色相的对比差过小,同类色相之间的色相对比极其微弱。我们在配置中要充分利用色彩三属性之间的关系,在色相变化受到限制时,提高明度与纯度的对比,以加强画面层次来消除色相变化不足带来的单调感。3.邻近色对比邻近色的对比也称为近似色或类似色的对比,是指对比两色的相隔距离在色相环上所处角度为45度时的对比效果。由于这个角度的颜色恰好在色相环中是顺序相邻的两个基础色,故称为色相的邻近色对比。邻近色在色环上的相邻关系使它们之间色相的对比在呈现出明显的和谐与统一性的同时又不失变化。因此,要想得到变化微妙的色彩组合画面,往往采用邻3

3 鲜艳的状态时,就证明它处于最高纯度中;不同的色相具有不同的纯度,如光谱 色中红色纯度最高,相当于绿色纯度的两倍;同一色系的颜色也可以有不同纯度, 如红色中大红色比粉红色、紫红色纯度高;如果一种高纯度的色彩加了无彩色白 色、黑色,将提高或降低色相的明度,其纯度也会降低。 二. 对比的美 不管是在日常生活还是设计活动中,色彩很少孤立存在,人们通常是在比较 中对色彩进行观察,特别是装饰作品中,所有颜色都会受到其周边色彩的影响。 (一)色相对比 不同颜色在比较中呈现出色彩的差异,称为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根据两色在色环上的位置主要分为同一色相对比、同类色相对比、 邻近色相对比、对比色相对比、补色色相对比等。在现代装饰艺术作品,色相对 比赋予的鲜明色彩个性带给我们特殊的视觉享受。 1.同一色相对比 最简单的色彩组合是单色性的色彩组合方式,这是一种整个画面只使用单一 色调的配色方法。但设计者会利用单色调不同明度和饱和度来避免画面的单调 性。其实,色相的单一和单纯,有利于我们体会色彩的微妙变化和极其丰富的表 现力,以适应装饰设计中将普遍遇到的各种要求和限制。 2.同类色对比 相对比的色彩在色环上处于 15 度范围时属于同类色相对比。由于这个角度 的对比色仍然属于某种单一的或相同的基础色,故称为色相的同类色对比。 由于同类色相的对比差过小,同类色相之间的色相对比极其微弱。我们在配 置中要充分利用色彩三属性之间的关系,在色相变化受到限制时,提高明度与纯 度的对比,以加强画面层次来消除色相变化不足带来的单调感。 3.邻近色对比 邻近色的对比也称为近似色或类似色的对比,是指对比两色的相隔距离在色 相环上所处角度为 45 度时的对比效果。由于这个角度的颜色恰好在色相环中是 顺序相邻的两个基础色,故称为色相的邻近色对比。 邻近色在色环上的相邻关系使它们之间色相的对比在呈现出明显的和谐与 统一性的同时又不失变化。因此,要想得到变化微妙的色彩组合画面,往往采用邻

近色的搭配。邻近色的配色在装饰艺术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对比色对比对比色对比也称为反对色对比,是指色环上所处角度为120~150度的色彩之间的对比。它们的对比关系相对补色的对比,略显柔和同时又不失色彩的明快和亮丽。对比色组合具有一种很强烈的冲突感,并能产生一种色彩移动的感觉。比如在大自然中经常看到橙色的果实与绿色的树木、紫色的花与绿色的叶,它们的色彩搭配都具有既明快又自然的视觉效果。5.补色对比补色对比是指在色环上处于180度相对位置的补色对之间的对比。由于每对补色都包含着三原色,实际上也就包含了整个色环上的颜色。人的视觉生理机制决定了互补双方毫无排他性,是一种既鲜明又和谐的十分纯净的色彩对比关系。例如,当红与绿并置时,一方面红的会更红,绿的会更绿,所以对比效果十分强烈、鲜明:另一方面,生理综合的结果使得两色又会主动混合而呈现一种近似于黑色的深灰色。三对最典型的补色中黄色因与紫色明暗差距最大,色相个性区别最为突出而形成视觉的强烈对比,蓝色与橙色的明度差距居中,但色相及冷暖对比最为强烈,在色彩的对比关系中显得格外生动和活跃,红色与绿色因其明度与纯度都非常接近,两色之间相互强调的作用最为明显,由此使它们的对比呈现出特殊的优美气质。(二)明度对比在我们感觉颜色差别的同时,还会感觉到它们之间的明暗差异,这就是色彩的明度对比关系。无彩色中的明暗层次是易于识别的,但对有彩色中不同明度变化的了解和对不同色相的相同明度的表现力的把握就必须经过相关专业的训练。明度性质在色彩三属性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也就是说它可以从物质色彩的整体效果中分离,就如同一幅只记录物象色彩明暗关系的黑白照片。而色相与纯度因为不具备这种独立性而必须依赖明度才能存在,没有明度就没有色相和纯度。1.明度差是色彩表达的关键4

4 近色的搭配。邻近色的配色在装饰艺术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对比色对比 对比色对比也称为反对色对比,是指色环上所处角度为 120~150 度的色彩 之间的对比。 它们的对比关系相对补色的对比,略显柔和同时又不失色彩的明快和亮丽。 对比色组合具有一种很强烈的冲突感,并能产生一种色彩移动的感觉。比如在大 自然中经常看到橙色的果实与绿色的树木、紫色的花与绿色的叶,它们的色彩搭 配都具有既明快又自然的视觉效果。 5.补色对比 补色对比是指在色环上处于 180 度相对位置的补色对之间的对比。 由于每对补色都包含着三原色,实际上也就包含了整个色环上的颜色。人的 视觉生理机制决定了互补双方毫无排他性,是一种既鲜明又和谐的十分纯净的色 彩对比关系。例如,当红与绿并置时,一方面红的会更红,绿的会更绿,所以对 比效果十分强烈、鲜明;另一方面,生理综合的结果使得两色又会主动混合而呈 现一种近似于黑色的深灰色。 三对最典型的补色中黄色因与紫色明暗差距最大,色相个性区别最为突出而 形成视觉的强烈对比;蓝色与橙色的明度差距居中,但色相及冷暖对比最为强烈, 在色彩的对比关系中显得格外生动和活跃;红色与绿色因其明度与纯度都非常接 近,两色之间相互强调的作用最为明显,由此使它们的对比呈现出特殊的优美气 质。 (二)明度对比 在我们感觉颜色差别的同时,还会感觉到它们之间的明暗差异,这就是色彩 的明度对比关系。无彩色中的明暗层次是易于识别的,但对有彩色中不同明度变 化的了解和对不同色相的相同明度的表现力的把握就必须经过相关专业的训练。 明度性质在色彩三属性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也就是说它可以从物质色彩的 整体效果中分离,就如同一幅只记录物象色彩明暗关系的黑白照片。而色相与纯 度因为不具备这种独立性而必须依赖明度才能存在,没有明度就没有色相和纯 度。 1.明度差是色彩表达的关键

造型表达都要通过形,而所有视觉形象都是通过色彩之间的差异产生,明度在色彩差异性识别中起主导作用。因此,画面中的整体色彩是亮还是暗,是明度对比强还是明度对比柔和,这个明度关系的特征将为这个色彩结构的视觉表现力奠定基础。加大明度差会削弱颜色的色相和纯度的对比效果,分散对颜色的感受力;缩小明度差别,同等明度的色彩能够产生视觉上的归属感;无论其色相、纯度差别有多大,通过明度的调节都可以使画面色调统一,从而得到一个整体、稳定的效果。那么,要使一个形态产生有效的视觉影响,就必须加强它与周围色彩的明度差,反之,就应缩小其与背景的明度差别。2.明度等级与明度基调明度等级色彩的明度对比以色立体的明度色列表为参照,分为三种对比关系:明度差在3个级数差之内的为明度弱对比;在3~5个等级差之内的为明度中对比,在5个等级差以上的为明度强对比。较高的明度可以通过白色的定量添加获得;而较低的明度则可以通过添加黑色或色调为暗阶层的色彩获得。明度基调以低明度阶段色为主调的画面称为暗调:以中明度阶段色为主调的画面称为中调;以高明度阶段色为主调的画面称为高调,按明度对比的强弱关系分为长调和短调。由于各个图形的明度对比强弱不同,传达出的色彩感觉不一样,所表现出的色彩性格和感情也就不同。(三)纯度对比我们将不同纯度的色彩并置,使鲜色更鲜、浊色更浊的对比方法称为纯度对比。一种颜色与另一种更鲜艳的颜色相比较时,会感觉不太鲜艳,但与不鲜艳的颜色相比时,则显得鲜艳。即使是同一纯度的颜色,当它在不同的色彩环境中时,纯度也会因比较而产生变化。现实生活中的自然色彩和装饰设计色彩大多为不纯净的非饱和色彩,每一色相在纯度上的变化都会使其相貌、情调及感染力发生变化。与明度和色相的变化相比较,纯度的改变可以呈现出无限丰富的色彩效果,也是色彩创作中获得个性5

5 造型表达都要通过形,而所有视觉形象都是通过色彩之间的差异产生,明度 在色彩差异性识别中起主导作用。因此,画面中的整体色彩是亮还是暗,是明度 对比强还是明度对比柔和,这个明度关系的特征将为这个色彩结构的视觉表现力 奠定基础。 加大明度差会削弱颜色的色相和纯度的对比效果,分散对颜色的感受力;缩 小明度差别,同等明度的色彩能够产生视觉上的归属感;无论其色相、纯度差别 有多大,通过明度的调节都可以使画面色调统一,从而得到一个整体、稳定的效 果。那么,要使一个形态产生有效的视觉影响,就必须加强它与周围色彩的明度 差,反之,就应缩小其与背景的明度差别。 2. 明度等级与明度基调 明度等级 色彩的明度对比以色立体的明度色列表为参照,分为三种对比关系:明度差 在 3 个级数差之内的为明度弱对比;在 3~5 个等级差之内的为明度中对比;在 5 个等级差以上的为明度强对比。较高的明度可以通过白色的定量添加获得;而较 低的明度则可以通过添加黑色或色调为暗阶层的色彩获得。 明度基调 以低明度阶段色为主调的画面称为暗调;以中明度阶段色为主调的画面称为 中调;以高明度阶段色为主调的画面称为高调,按明度对比的强弱关系分为长调和 短调。由于各个图形的明度对比强弱不同,传达出的色彩感觉不一样,所表现出 的色彩性格和感情也就不同。 (三)纯度对比 我们将不同纯度的色彩并置,使鲜色更鲜、浊色更浊的对比方法称为纯度对 比。 一种颜色与另一种更鲜艳的颜色相比较时,会感觉不太鲜艳,但与不鲜艳的 颜色相比时,则显得鲜艳。即使是同一纯度的颜色,当它在不同的色彩环境中时, 纯度也会因比较而产生变化。 现实生活中的自然色彩和装饰设计色彩大多为不纯净的非饱和色彩,每一色 相在纯度上的变化都会使其相貌、情调及感染力发生变化。与明度和色相的变化 相比较,纯度的改变可以呈现出无限丰富的色彩效果,也是色彩创作中获得个性

的最有效的途径。1.纯度的改变颜色可以通过混合无彩色的黑、白、灰色和混入颜色的补色降低纯度,同时也使其颜色的明度与色相的性质产生相应的变化。颜色混入白色后会提高其颜色的明度,纯度较之以前更趋于淡雅,而颜色特性多少趋向冷调。如红色加白后会略微偏蓝,呈现玫瑰红味;颜色混入黑色会降低其明度,减弱纯度并且还会一定程度地改变原有的颜色相貌特征,如黄色混入黑色后,立刻会失去原有的光亮而变为混浊的灰绿色;鲜艳的颜色混入中性灰色后,会失去颜色的艳丽变得暗淡和中性化,同时也呈现出明显的柔和:如果颜色混入该颜色的补色时,色彩将立刻呈现出灰黑的倾向,并随着混入色的增加,色彩的纯度及相貌还会随之变化。2.不同纯度对比关系比较单纯的纯度对比很少出现,其主要表现为包括明度、色相对比在内的以纯度为主的对比。不同纯度色相之间的对比效果:高纯度色相构成因为对比效果强烈、刺激,容易使画面显得不调和,但通过合理搭配可取得明快而丰富的视觉效果;中纯度色相构成通过各色相分别与适量的黑、白、灰色和它色混合,形成中等纯度的色相对比关系,其效果是既对比又调和,既丰富又和谐,这类画面若明度差别大,给人的感觉就明快,若明度差别小,给人的感觉含蓄;低纯度色相由高纯度对比色相加大量的黑、白、灰色获得,所构成的色调为低纯度对比色相构成。其效果除明度差过大而眩目外,均能取得调和感很强的色彩效果。在纯度关系的比较中,纯度对比越强,鲜艳一方的色相感越鲜明,因而增强了配色的艳丽、生动、活泼及注目。纯度对比不足时,如鲜弱对比、中弱对比、浊弱对比,由于因纯度过于接近,而易使画面产生含混不清的毛病。一般来讲,高纯度的弱对比配色具有华丽的色彩效果,低纯度的弱对比配色具有柔和、稳重的色彩效果。但低纯度的色放在一起,特别不适于远距离观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取适当加大明度和色相差的方法加以调整。纯度变化的强弱,在于画面主题吸引力大小及色彩的强调需求。纯度越高,色彩越显鲜艳、活泼、引人注意、独立性与冲突性越强;纯度越低,色彩越发朴素、典雅、安静、温和,独立性及冲突性越弱。因此在装饰色彩配置中,常以高6

6 的最有效的途径。 1. 纯度的改变 颜色可以通过混合无彩色的黑、白、灰色和混入颜色的补色降低纯度,同时 也使其颜色的明度与色相的性质产生相应的变化。颜色混入白色后会提高其颜色 的明度,纯度较之以前更趋于淡雅,而颜色特性多少趋向冷调。如红色加白后会 略微偏蓝,呈现玫瑰红味;颜色混入黑色会降低其明度,减弱纯度并且还会一定 程度地改变原有的颜色相貌特征,如黄色混入黑色后,立刻会失去原有的光亮而 变为混浊的灰绿色;鲜艳的颜色混入中性灰色后,会失去颜色的艳丽变得暗淡和 中性化,同时也呈现出明显的柔和;如果颜色混入该颜色的补色时,色彩将立刻 呈现出灰黑的倾向,并随着混入色的增加,色彩的纯度及相貌还会随之变化。 2. 不同纯度对比关系比较 单纯的纯度对比很少出现,其主要表现为包括明度、色相对比在内的以纯度 为主的对比。 不同纯度色相之间的对比效果: 高纯度色相构成因为对比效果强烈、刺激, 容易使画面显得不调和,但通过合理搭配可取得明快而丰富的视觉效果; 中纯度 色相构成通过各色相分别与适量的黑、白、灰色和它色混合,形成中等纯度的色 相对比关系,其效果是既对比又调和,既丰富又和谐,这类画面若明度差别大, 给人的感觉就明快,若明度差别小,给人的感觉含蓄;低纯度色相由高纯度对比 色相加大量的黑、白、灰色获得,所构成的色调为低纯度对比色相构成。其效果 除明度差过大而眩目外,均能取得调和感很强的色彩效果。 在纯度关系的比较中,纯度对比越强,鲜艳一方的色相感越鲜明,因而增强 了配色的艳丽、生动、活泼及注目。纯度对比不足时,如鲜弱对比、中弱对比、 浊弱对比,由于因纯度过于接近,而易使画面产生含混不清的毛病。一般来讲, 高纯度的弱对比配色具有华丽的色彩效果,低纯度的弱对比配色具有柔和、稳重 的色彩效果。但低纯度的色放在一起,特别不适于远距离观看,在实际应用中可 以采取适当加大明度和色相差的方法加以调整。 纯度变化的强弱,在于画面主题吸引力大小及色彩的强调需求。纯度越高, 色彩越显鲜艳、活泼、引人注意、独立性与冲突性越强;纯度越低,色彩越发朴 素、典雅、安静、温和,独立性及冲突性越弱。因此在装饰色彩配置中,常以高

纯度色来突出主题,而以低纯度色作为陪衬及背景色达到衬托主题的目的,如此形成统一协调的色彩关系。由于纯度变化本身的视觉刺激不如明度变化的大,往往纯度对比越强,色彩感觉越和谐。因此,纯度变化应配合明度变化及色相变化,才能达成较活泼的配色效果。(四)冷暖对比色彩的冷暖对比也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色彩的冷暖不是指物理上的实际温度,而是视觉和心理上的一种知觉效应。冷暖的感受主要体现在色相的特征上,如红色和黄色的系列为暖色是源于对阳光与火的色彩联想:而对水和冰的联想使人们将蓝色的系列列为冷色。暖色让人心跳加快,血液循环也加快,于是产生兴奋、积极、温暖的感觉。冷色引起心跳减缓,血压下降,血液循环减慢,因而产生镇静、消极、寒冷等生理反应。色彩的冷暖对比也称为色性的对比。在冷暖对比中,橙色与蓝色既是补色对比,文是冷暖的极强对比而绿色与紫色这种介于冷色与暖色之间的色彩对比,色彩学也称其为“中性对比”。冷暖的极色对比即冷暖的最强对比。冷极色与暖色的对比、暖极色与冷色的对比为冷暖的强对比。暖极色、暖色与中性微冷色,冷极色、冷色与中性微暖色的对比为中等对比。但这种分类很容易形成一个错误的概念,因为色相环中介于这些色相之间的色彩有时可能是暖色,也可能是冷色,这取决于它们是同更暖还是更冷的色调对比。根据色彩给人的冷暖感觉,冷暖对比构成的色调会由子纯度的降低而使冷暖感觉减弱。另外,冷色与暖色除了给我们温度上的不同感觉之外,还会带来其他的一些感受,比如:暖色偏重、冷色偏轻;暖色密度感强,冷色则有色彩稀薄的感觉;冷色显得湿润,暖色显得干燥;冷色透明感强,暖色透明感弱:暖色有迫近和丰满的感觉,冷色有深远和收缩的感觉。色彩的冷暖对比不仅在视觉上产生美妙活泼的色彩感觉,在色彩美学及情感表达、艺术表现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五)面积的对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同在一幅画面中,相互之间必定存在面积比例的关系,当其面积比例发生改变时,同时也会带来相应的色相、明度和纯度的改变。因此,研究或界定颜色的外观,均基于颜色大小所形成的感觉变化,这就是色彩7

7 纯度色来突出主题,而以低纯度色作为陪衬及背景色达到衬托主题的目的,如此 形成统一协调的色彩关系。由于纯度变化本身的视觉刺激不如明度变化的大,往 往纯度对比越强,色彩感觉越和谐。因此,纯度变化应配合明度变化及色相变化, 才能达成较活泼的配色效果。 (四)冷暖对比 色彩的冷暖对比也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色彩的冷暖不是指物理上的实际 温度,而是视觉和心理上的一种知觉效应。冷暖的感受主要体现在色相的特征上, 如红色和黄色的系列为暖色是源于对阳光与火的色彩联想;而对水和冰的联想使 人们将蓝色的系列列为冷色。暖色让人心跳加快,血液循环也加快,于是产生兴 奋、积极、温暖的感觉。冷色引起心跳减缓,血压下降,血液循环减慢,因而产 生镇静、消极、寒冷等生理反应。色彩的冷暖对比也称为色性的对比。在冷暖对 比中,橙色与蓝色既是补色对比,又是冷暖的极强对比;而绿色与紫色这种介于 冷色与暖色之间的色彩对比,色彩学也称其为“中性对比”。冷暖的极色对比即 冷暖的最强对比。冷极色与暖色的对比、暖极色与冷色的对比为冷暖的强对比。 暖极色、暖色与中性微冷色,冷极色、冷色与中性微暖色的对比为中等对比。 但这种分类很容易形成一个错误的概念,因为色相环中介于这些色相之间的 色彩有时可能是暖色,也可能是冷色,这取决于它们是同更暖还是更冷的色调对 比。根据色彩给人的冷暖感觉,冷暖对比构成的色调会由于纯度的降低而使冷暖 感觉减弱。 另外,冷色与暖色除了给我们温度上的不同感觉之外,还会带来其他的一些 感受,比如:暖色偏重、冷色偏轻;暖色密度感强,冷色则有色彩稀薄的感觉; 冷色显得湿润,暖色显得干燥;冷色透明感强,暖色透明感弱;暖色有迫近和丰 满的感觉,冷色有深远和收缩的感觉。 色彩的冷暖对比不仅在视觉上产生美妙活泼的色彩感觉,在色彩美学及情感 表达、艺术表现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五)面积的对比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同在一幅画面中,相互之间必定存在面积比例的关 系,当其面积比例发生改变时,同时也会带来相应的色相、明度和纯度的改变。 因此,研究或界定颜色的外观,均基于颜色大小所形成的感觉变化,这就是色彩

的面积对比效应。1.颜色的面积比色彩学家基于颜色与面积关系的变化,做了许多实验,结果表明:色彩面积愈大,愈能使色彩充分表现其明度和纯度的真实面貌;面积越小,越容易形成视觉上的辨别异常。色彩的面积同其形状和位置是同时出现的,因此,色彩的面积、形状、位置在色彩对比中,都是具有较大影响的因素。要了解它们与色彩的关系,关键是理解这三种因素在影响色彩对比效果方面的规律。色彩形状的聚散关系,不是色彩面积大、小的变化,因为无论色彩是聚还是散,它们每一种颜色的面积都是相等的。而形越集中,色彩的节奏感就越强,视觉冲击力就越大:相反,形越分散,色彩的节奏感就越弱,视觉冲击力也就越小。色彩的形非常小时,还会发生色彩空间混合,从而改变色性。可见,形状的聚与散是影响色彩节奏强弱的重要因素。2.颜色面积构成色调在面积对比中,当两种颜色面积相等时,色彩对比强烈;随着一方的面积增大,另一方的力量就相应削弱,整体的色彩对比也就随之减弱,当一方面积扩大到足以控制整个画面色调时,另一方的色彩就成为这一色调的点缀。三.色调色调即色彩的调子,是观者对一种色彩结构的整体印象。色调是指两色或两色以上的组合群产生的调子,它实际上是通过对色彩属性的组合设计来实现的。(一)色调与色彩心理色彩创作的意图表达首先是避免色彩感觉的偏差,如果色彩感觉与表达的意图不符,无论怎样的配色,都会使人觉得不协调。而色彩会对人类心理产生影响并在不知不觉中左右着人们的情绪,这是得到普遍认知的事实。色彩心理是人对所视色彩的视觉刺激和心理暗示产生的系列联想。鲜亮的红色、橙色和黄色能够令人精神振奋,而蓝色和绿色则能平静我们的情绪,高纯度的色彩给人们以华丽、气派的感觉,而低纯度的颜色给人朴实、素雅之感;混入黑色、灰色的冷色调,其沉闷、压抑的色彩环境令人意志消沉和绝望。不管是色彩的冷与暖、湿与干、远与近、轻与重、强与弱、柔软与坚硬、华丽与朴素都同8

8 的面积对比效应。 1.颜色的面积比 色彩学家基于颜色与面积关系的变化,做了许多实验,结果表明:色彩面积 愈大,愈能使色彩充分表现其明度和纯度的真实面貌;面积越小,越容易形成视 觉上的辨别异常。 色彩的面积同其形状和位置是同时出现的,因此,色彩的面积、形状、位置 在色彩对比中,都是具有较大影响的因素。要了解它们与色彩的关系,关键是理 解这三种因素在影响色彩对比效果方面的规律。 色彩形状的聚散关系,不是色彩面积大、小的变化,因为无论色彩是聚还是 散,它们每一种颜色的面积都是相等的。而形越集中,色彩的节奏感就越强,视 觉冲击力就越大;相反,形越分散,色彩的节奏感就越弱,视觉冲击力也就越小。 色彩的形非常小时,还会发生色彩空间混合,从而改变色性。可见,形状的聚与 散是影响色彩节奏强弱的重要因素。 2. 颜色面积构成色调 在面积对比中,当两种颜色面积相等时,色彩对比强烈;随着一方的面积增 大,另一方的力量就相应削弱,整体的色彩对比也就随之减弱;当一方面积扩大 到足以控制整个画面色调时,另一方的色彩就成为这一色调的点缀。 三.色调 色调即色彩的调子,是观者对一种色彩结构的整体印象。色调是指两色或两 色以上的组合群产生的调子,它实际上是通过对色彩属性的组合设计来实现的。 (一)色调与色彩心理 色彩创作的意图表达首先是避免色彩感觉的偏差,如果色彩感觉与表达的意 图不符,无论怎样的配色,都会使人觉得不协调。而色彩会对人类心理产生影响 并在不知不觉中左右着人们的情绪,这是得到普遍认知的事实。 色彩心理是人对所视色彩的视觉刺激和心理暗示产生的系列联想。鲜亮的红 色、橙色和黄色能够令人精神振奋,而蓝色和绿色则能平静我们的情绪;高纯度 的色彩给人们以华丽、气派的感觉,而低纯度的颜色给人朴实、素雅之感;混入 黑色、灰色的冷色调,其沉闷、压抑的色彩环境令人意志消沉和绝望。不管是色 彩的冷与暖、湿与干、远与近、轻与重、强与弱、柔软与坚硬、华丽与朴素都同

我们的视觉经验与心理联想有关,这些感觉偏向于物理方面的印象,而不是物理的真实,是我们的心理作用产生的主观印象。色彩与民族传统民族及环境文化也影响着人类对色彩的感知,这就使色彩被赋予了象征意义:在西方的工业文化中,黑色象征着死亡,哀悼者都穿着黑衣,但在古埃及人的眼里,黑色是与准备迎接新生联系在一起的,而不是俗世生命的结束:西印度群岛的人们使用鲜艳的色彩来纪念死亡,因为这实际上是庆祝死者进入一个更好的世界。在中国,死亡的颜色是白色,穿着未经染制的白色衣服是一种谦卑的表示,而在艺术创作中,白色通常是纯洁、高尚的代名词,象征着平和与宁静。淡粉色使人对温情和浪漫产生联想,而过度夸张的粉色又暗示了甜蜜和肉欲。所以,色彩的象征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民族性和区域性,至今还找不到一个全球通用的象征含义。色彩与情感色彩同个人的性格、情感有关。人们能够感受到色彩的情感是因为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色彩世界中,积累了许多视觉经验,一旦知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刺激产生一定的呼应时,就会在人的心理上引出某种情绪。比如,那些敏感的人喜欢红色,理性的人更为偏爱蓝色;性格外向的人喜好暖色,性格内向的人则喜欢冷色灰色因其代表着实用和理智而被那些沉稳或保守的人喜爱,然而作为平衡,人们可能会被性格中所缺乏特质的色彩所吸引。尽管色彩对人们的情感影响很难进行归类,但有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人们并不了解颜色的特定含义,那么色彩的象征意义也不会起作用。有关情感和色相之间关系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常见的联系参照:红色:活力、力量、温暖、肉欲、坚持、债怒、急躁粉红:冷静、关怀、善意、爱情、无私、暖味橙色:喜悦、安全、创造力黄色:快乐、刺激、乐观、担心绿色:和谐、放松、和平、自信、镇静、真诚、满意、慷慨蓝色:洁净、宽广、希望、忠诚、灵活、宽容紫色:灵性、直觉、灵感、纯洁、沉思、高雅、神秘9

9 我们的视觉经验与心理联想有关,这些感觉偏向于物理方面的印象,而不是物理 的真实,是我们的心理作用产生的主观印象。 色彩与民族传统 民族及环境文化也影响着人类对色彩的感知,这就使色彩被赋予了象征意 义:在西方的工业文化中,黑色象征着死亡,哀悼者都穿着黑衣;但在古埃及人 的眼里,黑色是与准备迎接新生联系在一起的,而不是俗世生命的结束;西印度 群岛的人们使用鲜艳的色彩来纪念死亡,因为这实际上是庆祝死者进入一个更好 的世界。在中国,死亡的颜色是白色,穿着未经染制的白色衣服是一种谦卑的表 示;而在艺术创作中,白色通常是纯洁、高尚的代名词,象征着平和与宁静。淡 粉色使人对温情和浪漫产生联想,而过度夸张的粉色又暗示了甜蜜和肉欲。所以, 色彩的象征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民族性和区域性,至今还找不到一个全球通用 的象征含义。 色彩与情感 色彩同个人的性格、情感有关。人们能够感受到色彩的情感是因为人们长期 生活在一个色彩世界中,积累了许多视觉经验,一旦知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刺激产 生一定的呼应时,就会在人的心理上引出某种情绪。比如,那些敏感的人喜欢红 色,理性的人更为偏爱蓝色;性格外向的人喜好暖色,性格内向的人则喜欢冷色; 灰色因其代表着实用和理智而被那些沉稳或保守的人喜爱;然而作为平衡,人们 可能会被性格中所缺乏特质的色彩所吸引。 尽管色彩对人们的情感影响很难进行归类,但有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人们并 不了解颜色的特定含义,那么色彩的象征意义也不会起作用。有关情感和色相之 间关系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常见的联系参照: 红色:活力、力量、温暖、肉欲、坚持、愤怒、急躁 粉红:冷静、关怀、善意、爱情、无私、暧昧 橙色:喜悦、安全、创造力 黄色:快乐、刺激、乐观、担心 绿色:和谐、放松、和平、自信、镇静、真诚、满意、慷慨 蓝色:洁净、宽广、希望、忠诚、灵活、宽容 紫色:灵性、直觉、灵感、纯洁、沉思、高雅、神秘

棕色:养育、自然、世俗、退却、狭隘白色:和平、纯洁、孤立、宽广黑色:温柔、保护、限制灰色:独立、分离、孤独、自省银色:变化、平衡、柔和、感性金色:智慧、富足、理想(二)色彩颜色基调的把握颜色基调主要是体现一种色彩结构在色相及纯度上的整体印象。一幅画面,它的视觉感觉是暖还是冷,是红还是黄,是艳丽或是偏灰,这些是人们对色彩画面的最直接感受。对颜色基调的把握,主要是对色彩三属性的理解和应用:一是运用色彩调和的原理,寻求色调的统一;二是建立对比关系的颜色基调,如强弱不同的冷暖对比,色相及纯度对比关系。如果是寻求有倾向性色相的色调,就应该运用色彩调和的原理,确立主色,并且使主色颜色的面积大到能控制整个画面的色彩效果,然后根据需要适当搭配其他对比色。基调色在布料中指的是底色:在室内设计中指的是墙面和地板、地毯的色彩;在化妆上指的是肤色。一种有色相倾向的色调具有明显的表情特征,比如将白色作为基调色,配以黑色点缀的室内设计显得时尚而高雅:以来色为基调色配合橙色的对比,则会营造出古典优雅的氛围。色彩的采集和重组就是以自然界的植物、动物、风景和生活中所见物品为素材,通过分析、归纳其色彩因素和结构动势,用抽象的图形予以表达的色彩训练模式。在装饰创作中,人们研究画面色彩区域的划分就像电影中演员的角色划分一样,最主要的有主角色、配角色、支配色、融合色、强调色。主角色要用最强色,这种色彩若与画面主体表达一致,则主体明确、色彩明快稳定:配角色以对比色彩衬托主角色,起突出主角的作用;支配色通常为背景色,实际上支配着整个画面效果:融合色在画面色彩对比关系太强或其中一种颜色过于突出时起缓和作用,使画面平稳;在平淡、沉闷的画面加入强调色使画面生动有活力。四·作业练习10

10 棕色:养育、自然、世俗、退却、狭隘 白色:和平、纯洁、孤立、宽广 黑色:温柔、保护、限制 灰色:独立、分离、孤独、自省 银色:变化、平衡、柔和、感性 金色:智慧、富足、理想 (二) 色彩颜色基调的把握 颜色基调主要是体现一种色彩结构在色相及纯度上的整体印象。一幅画面, 它的视觉感觉是暖还是冷,是红还是黄,是艳丽或是偏灰,这些是人们对色彩画 面的最直接感受。 对颜色基调的把握,主要是对色彩三属性的理解和应用:一是运用色彩调和 的原理,寻求色调的统一;二是建立对比关系的颜色基调,如强弱不同的冷暖对 比,色相及纯度对比关系。 如果是寻求有倾向性色相的色调,就应该运用色彩调和的原理,确立主色, 并且使主色颜色的面积大到能控制整个画面的色彩效果,然后根据需要适当搭配 其他对比色。基调色在布料中指的是底色;在室内设计中指的是墙面和地板、地 毯的色彩;在化妆上指的是肤色。一种有色相倾向的色调具有明显的表情特征, 比如将白色作为基调色,配以黑色点缀的室内设计显得时尚而高雅;以米色为基 调色配合橙色的对比,则会营造出古典优雅的氛围。 色彩的采集和重组就是以自然界的植物、动物、风景和生活中所见物品为素 材,通过分析、归纳其色彩因素和结构动势,用抽象的图形予以表达的色彩训练 模式。 在装饰创作中,人们研究画面色彩区域的划分就像电影中演员的角色划分一样, 最主要的有主角色、配角色、支配色、融合色、强调色。主角色要用最强色,这 种色彩若与画面主体表达一致,则主体明确、色彩明快稳定;配角色以对比色彩 衬托主角色,起突出主角的作用;支配色通常为背景色,实际上支配着整个画面 效果;融合色在画面色彩对比关系太强或其中一种颜色过于突出时起缓和作用, 使画面平稳;在平淡、沉闷的画面加入强调色使画面生动有活力。 四.作业练习

共11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