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当代哲学热点问题》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热点”问题与哲学的当代性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3
文件大小:123.18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当代哲学热点问题》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热点”问题与哲学的当代性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010.5理论与改革 “热点”问题与哲学的当代性 ■臧峰宇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北京100872) 【摘要】探讨当代哲学热点问题,涉及哲学审视当代问题的诸多层面,起蛤问题是何谓“当代哲学 热点问题”,其次是如何理解“当代哲学热点问题“,再次是如何在理解过在中深入思考哲学的当代性 只有对上述问题微出解析,才能提出并回答诸多具体的哲学热点问题,才能领悟哲学对各种问题的审 视方式以及在审视过程中体现的智慧,才能把提哲学的当代性及其对当代日常生活世界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当代哲学:热点问题:时代精神 【中图分类号】B0 【文件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262010105-000503 在理解“当代哲学热点问题”时,我们 方式呈现在诸子百家的言说中,作为“关 “哲学热点问题”无疑是“哲学问题 不岁列”当代哲字热点问的多 智的学问”,暂字的表达方式是动 中引人关注的领域 是特定时代 致的,哲学的当代视是 热点问 验,他们力图成为智慧的化身,“哲因而 场”方式,哲学的热点与生活世界的热 题的深是意及其相互关联的场域 成为哲人或哲学家的简称 紧密相关。“热点”实乃网状交织的图 “折学问服”休现了折学的工作片 热占”的归纳是理论概括#热占”的判 、“当代哲学热点问 式。哲学是以提问的方式展开的.它对 断与理解无疑居于哲学的实践维度,“热 题”释义 常识“问愿加以追问,探究事物何以如 点之“热是问题之成为问题的根据,和 此与以 ,因 批 把探“当代哲学热点, 的 几个步.什么是折学 一点定的和建设性意见的问题” 在的热点到准热点,维而成为热点,此后 题?什么是哲学热点问题?什么是当代哲 对“哲学问题”的解答因而成为知识的归 由余热而被淡忘,“热点”反映了时代变 学热点问题?如果未能对前三个问题作 钠但这种归钠未必是确定的以律的知 千与人们关注点的转“热点”来白 出解答,对第四个问题给出的任何答案 识在现在看米未必成立,“熟知非真知 日常生活,日常生活的热点引起理性思 都是缺之根据的。 学问题”实际上是 列思想的 考,上开到思层面,为字所, 哲是日本学者于1年 点促进人们对内在机制 世纪在东方智 了 的双重源头探究答案。哲学的希腊 的” 种哲学都仅仅 同样经由生活实践的 -Philosophia”并非名词,“sophia”是智慧 影若暂受问题的一种方式”因 罗」 验哈 Philo意为“趋向于”,之所以“趋向于 的《思想者》是其作品的里程碑,腾期 “当代哲学热点问题”对“哲学热点 某个事物,往往因为对事物的 “爱”,因 现的男子以思想的方式审视悲剧的意境 问题”的内容数出规定,即其在当代发生 此,哲学即“爱智慧”,它是始终“趋 尽能与智和谐于 成为人文精神的象征,其对人类的同 的 有理性目 问愿的提问 公式的 性 这样的沉 这个时间范确实 是依有 静的 的哲学 人的木质的一地历中的实 反思中凝结的,它来源于日常生活世界 为学果指当用折学为0世纪后坐 时的哲学品句罗万千的普演性存在很 通过批荆日常生话的实践误区言说人 的哲学5两者相差50年。为了避免 多学科尚未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去 类的思想何以引导实践,继而在实践中 当代“指称的误解,很多学者以“现田 春秋时代的哲学与此相仿,它以思想的 创造性地“改造世界”。 代”或“当今时代”来指称目前的哲学问 作者简介或峰字,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制教授、项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致治哲学与哲学基础理论研完。 5

2010·5 理论与改革 “热点”问题与哲学的当代性 作者简介:臧峰宇,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政治哲学与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摘 要】 探讨当代哲学热点问题,涉及哲学审视当代问题的诸多层面,起始问题是何谓“当代哲学 热点问题”,其次是如何理解“当代哲学热点问题”,再次是如何在理解过程中深入思考哲学的当代性。 只有对上述问题做出解析,才能提出并回答诸多具体的哲学热点问题,才能领悟哲学对各种问题的审 视方式以及在审视过程中体现的智慧,才能把握哲学的当代性及其对当代日常生活世界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 当代哲学;热点问题;时代精神 【中图分类号】 B0 【文件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7426[2010]05-0005-03 ■ 臧峰宇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 北京 100872) 在理解“当代哲学热点问题”时,我们 不难罗列“当代哲学热点问题”的诸多层 面,但难度在于探究诸多层面的深层意蕴 及其相互关联,理解的难度与哲学的深度 是一致的,哲学的当代视界是把握热点问 题的深层意蕴及其相互关联的场域。 一、“当代哲学热点问 题”释义 把握“当代哲学热点问题”应有这样 几个步骤: 什么是哲学? 什么是哲学问 题? 什么是哲学热点问题? 什么是当代哲 学热点问题? 如果未能对前三个问题作 出解答, 对第四个问题给出的任何答案 都是缺乏根据的。 “哲学”是日本学者西周于 1861 年 译定的概念,19 世纪 80 年代前后由黄遵 宪传入中国, 其词源应当在东西方智慧 的双重源头探究答案。 哲 学 的 希 腊 语 “Philosophia”并非名词,“sophia”是智慧, “Philo”意为“趋向于”,之所以“趋向于” 某个事物, 往往因为对事物的 “爱”,因 此,哲学即“爱智慧”,它是始终“趋向于 智慧”,尽可能与“智慧”和谐于一体的动 态过程。 哲学家(Philosophos)因而是“爱 智者”,他们对哲学的探究“不依存于任 何公式化的知识、教义和信条,而是依存 于人的本质的一种历史性的实现”[1] 。 这 时的哲学是包罗万千的普遍性存在,很 多学科尚未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去, 春秋时代的哲学与此相仿, 它以思想的 方式呈现在诸子百家的言说中,作为“关 于智慧的学问”,哲学的表达方式是动态 的,因为“关于智慧的学问”随时移世易。 思想家对 “哲” 之学理探究融合生活经 验,他们力图成为智慧的化身,“哲”因而 成为哲人或哲学家的简称。 “哲学问题” 体现了哲学的工作方 式, 哲学是以提问的方式展开的, 它对 “常识”问题加以追问,探究事物何以如 此与应该如何,因而,哲学通常以“批判” 的方式在场。 但“单纯否定的批判似乎是 不适当的”,“哲学问题”之所指为“可以发 表一点肯定的和建设性意见的问题”[2] , 对“哲学问题”的解答因而成为知识的归 纳,但这种归纳未必是确定的,以往的知 识在现在看来未必成立,“熟知非真知”, “哲学问题” 实际上是一系列思想的链 条。 “哲学家们的理论学说就其内容而言 都已经过时了, 其理论贡献不在于他们 说了些什么, 而在于他们是以什么方式 回答问题的”,“任何一种哲学都仅仅代 表着哲学问题的一种解答方式”[3] 。 罗丹 的《思想者》是其作品的里程碑,雕塑呈 现的男子以思想的方式审视悲剧的意境 成为人文精神的象征, 其对人类的同情 具有理性的力量。 哲学对问题的提问与 解答务必通过这 样的沉思 (contempla￾tion), 使感性的抒情融化为冷静的思索 与艰深的言说。 真正的哲学问题都是在 反思中凝结的,它来源于日常生活世界, 通过批判日常生活的实践误区, 言说人 类的思想何以引导实践, 继而在实践中 创造性地“改造世界”。 “哲学热点问题”无疑是“哲学问题” 中引人关注的领域,“热点” 是特定时代 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所在,“热点” 反映了 哲学的时代精神, 乃是哲学的当代 “在 场”方式,哲学的热点与生活世界的热点 紧密相关。 “热点”实乃网状交织的图谱, “热点”的归纳是理论概括,“热点”的判 断与理解无疑居于哲学的实践维度,“热 点”之“热”是问题之成为问题的根据,热 点问题突出对哲学当代性的把握, 哲学 热点问题是当代人审视社会与把握哲学 的重要维度。 “热点”处于流变之中,从潜 在的热点到准热点,继而成为热点,此后 由余热而被淡忘,“热点” 反映了时代变 迁与人们关注点的转变,[4] “热点”来自于 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的热点引起理性思 考,上升到思想层面,为哲学所反映,哲 学热点之思促进人们对事情内在机制的 思索, 哲学热点问题的特质基于生活世 界的流变,却不囿于生活实际束缚,哲学 热点亦有时代性, 同样经由生活实践的 检验。 “当代哲学热点问题”对“哲学热点 问题”的内容做出规定,即其在当代发生 并呈现当代意义,但当代(Contemporory) 哲学并不容易界定。 西方哲学界通常将 当代哲学理解为现代后期 (Later mod￾ern)哲学,这个时间范围确实宽泛,它意 味着黑格尔之后的哲学皆在其中, 而国 内学界指称当代哲学为 20 世纪后半叶 的哲学,[5] 两者相差 50 多年。 为了避免对 “当代”指 称 的 误 解,很 多 学 者以“现 时 代”或“当今时代”来指称目前的哲学问 · · 5

理论探讨HEORY DISCUSSION 题。其实,20世纪后半叶的很多问愿与当 然以哲学的方式提问、探究与回答,同 是生活方式,无论流行的思维方式还是 含时代仍有密切关联 因为很多事情 哲学生成的诸多层面关涉哲学的 的原则范,我们都不应百目接 面发生变化的 在这个义上 世界而不为 行的规节所 的当代规果 正体现了哲学的超越能力,反映了哲号 代暂学热点问题就是20世纪后半叶以 分支智学得到重视,反映了人们对 的批判精神。 米的暂学格点问题,即 ”第 大事的质,即纯然观地理 生成的诸多层面使当代哲学 体难以确定具体的解决 类问题 可消用 看到,相学热点问无疑是哲学问题,与 哲学中的延承有内在关联 哲学关 “题离实际而被人们束之高 从德 袋哲学的格式化 都不能否认哲学的份 社会热点并形成自身热点的过程必然以 观角度审视问避被认为是哲学发展的名 直规范对公共生活的引导作用 学 人相对微观的 与白然 的关层面把人的 的公共生活息息相关 “孤立的个人”过 自然的状况,看到问长此以往的 些为主“未来的哲学 且有世界视 生活的感知因缺乏必要的交往而无法生 难性结局,唤醒人类的环境意识,为解 哲学的“终结仅仅意味着传统哲学思 成“热点”,哲学热点间愿都是人们在 师立价值范: 比如专注于文化 ,确认当代暂学的间题意识与 上述而 着实践的深入与时代的变迁 审并提升人文教化的境界: 比如专注 各分支学科现哲 随之更达,没有水恒的热点问避,所有的 宙视当代完教发展的特点上 审视问腹的微观路径:哲学生成的诸 点问题都迟早要被人淡冠 但被 律,思索人 则体现实践批判 的宏观世界 无 点句 人类向的指引 时代的 分支相学从不层面反映 当代书 关平人的生成条件 热占问题 分支学科都要追思 当我 一旦弄清楚学科之问没有 发展的返流 从古希腊或春秋战国发 月确的分界线 面且没有 一门学科可 当代视界 均学 人识分 表中占 当代 那 个时侯才算打通最厂 义的 都可以呈现当代学的热点景 学热点问题超越了以往哲学僵化 静1 的哲学研究的道路 换言之哲学打通 思之有两种角度更为清渐地概括出兰 的思维方式 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其 义的道路还需要各分支学科所做的 代哲学的特质 其一为引起哲学关注的 的关注点是 的因确 面具体,因具体面现实, 是可以预见的 当代哲学热点问顾对 多古代暂诉代哲学理代哲学的时 代人生存境遇与未米远景的归纳与展 分类方式而言 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可以使暂学在 当代哲学注重从空间 对公共生活的可能性与限度的规定 即是明证 深入思考的过程中形成分支学科或交叉 学料,即科学哲学 文化哲学.环境哲学 的层面反映 哲学 哲学的当代性与 时代精神 它对日常生活世界的批判 现为“元批判"( ique),以反思的 问题域 展问题的审视因而更加具体,哲学的“应 用”成为人们的实白:其二为哲学生 暂学的当代性同样采取“批判”的方 成的诸多层面, 比如形而 学的当代形 代,并在“批判”"的过程中确立理想性 模式的引导,放弃个性思考,学致 “哲学者,笼统地说,就是 的迁 索经验事实的问题,“真正的社会功能 不当的的生 宽望在当前 在于它对流行的东西进行批判 活 其础上达及“可能的生活”折学对理 述两个角度相互渗透」 作为新兴学 生活的诉求为当代生活提供人文关怀的 的分支哲学在审视具体问的同时,必 为中迷失方向 “无论科学解: 精神境界,在这个意义上,当代哲学问 6

理论探讨 THEORY DISCUSSION 题。其实,20 世纪后半叶的很多问题与当 今时代仍有密切关联, 因为很多事情正 是随着 20 世纪中叶爆发的“第三次科技 革命”而发生变化的。 在这个意义上,国 内学界指称的“当代哲学”较为恰切,当 代哲学热点问题就是 20 世纪后半叶以 来的哲学热点问题, 即 “第三次科技革 命”以来的热点问题在哲学领域的反映。 通过理解上述四个问题, 应该不难 看到,哲学热点问题无疑是哲学问题,与 哲学史的延承具有内在关联, 哲学关注 社会热点并形成自身热点的过程必然以 “抽象”的方式凝结,在哲学思考之外发 生的热点问题可能对哲学有所影响,但 并非哲学热点问题。 哲学热点问题与人 的公共生活息息相关,“孤立的个人”对 生活的感知因缺乏必要的交往而无法生 成“热点”,哲学热点问题都是人们在生 活实际的交往中呈现的当代问题, 其解 决依靠当代社会生活的创造性实践。 随 着实践的深入与时代的变迁, 热点问题 随之更迭,没有永恒的热点问题,所有的 热点问题都迟早要被人们淡忘, 但被人 们淡忘的热点问题可能是新的热点问题 的开端, 因为哲学热点问题反映了哲学 的问题意识与思想的逻辑关联。 二、 哲学热点问题的 当代视界 理解“当代哲学热点问题”的角度是 多元的,比如地域、学派、阶段,各种角度 都可以呈现当代哲学的热点景观, 深长 思之, 有两种角度更为清晰地概括出当 代哲学的特质, 其一为引起哲学关注的 当代问题, 即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陷入思 考的热点问题, 比如科学问题、 文化问 题、环境问题、宗教问题、政治问题、经济 问题, 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可以使哲学在 深入思考的过程中形成分支学科或交叉 学科,即科学哲学、文化哲学、环境哲学、 宗教哲学、政治哲学、经济哲学,这些新 兴学科使哲学得到细化, 哲学对社会发 展问题的审视因而更加具体,哲学的“应 用”成为人们的实践自觉;其二为哲学生 成的诸多层面, 比如形而上学的当代形 态、当代哲学的解构与建构、当代哲学的 公共视野、当代哲学的思维创新、当代哲 学的话语功能、当代哲学的价值诉求,诸 如此类的问题体现了哲学的当代旨趣。 上述两个角度相互渗透, 作为新兴学科 的分支哲学在审视具体问题的同时,必 然以哲学的方式提问、 探究与回答,同 时, 哲学生成的诸多层面关涉哲学的新 兴学科,两者都要在“哲学问题”的展开 中理解“热点”及其意义,开启哲学热点 问题的当代视界。 分支哲学得到重视, 反映了人们对 “宏大叙事”的质疑,即纯然宏观地理解 各种具体问题难以确定具体的解决方 案,由于不能提供具体的答案,哲学曾经 被视为“无用”之学,其“无用”之“大用”因 为“脱离实际”而被人们束之高阁。 从微 观角度审视问题被认为是哲学发展的新 路, 哲学分支学科都是从相对微观的角 度理解问题的,比如专注于环境问题,从 人与自然的内在关联层面把握人的境遇 与自然的状况, 看到问题长此以往的灾 难性结局,唤醒人类的环境意识,为解决 问题确立价值规范; 比如专注于文化问 题,从文化与人的一体性存在角度着眼, 扬弃非文化现象对人类文明的侵扰,重 审并提升人文教化的境界; 比如专注于 宗教问题, 审视当代宗教发展的特点与 规律,思索人类生成的精神皈依,考量宗 教对人类向善的指引, 探究宗教冲突对 人类文明的破坏…… 分支哲学从不同层面反映了当代哲 学热点问题, 各分支学科都要追溯思想 发展的源流, 从古希腊或春秋战国发掘 各分支学科的哲学成因。 哲学分支学科 从源头探求思想支持, 其落脚点却在当 代社会与当代人, 致力于思考当代社会 发展与当代人生成的实际问题, 当代哲 学热点问题超越了以往哲学僵化、 静止 的思维方式, 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具体 问题出发, 致力于解决困扰人之生成的 现实问题。 哲学分支学科的关注点是确 定的,因确定而具体,因具体而现实,较 之古代哲学、近代哲学、现代哲学的时间 分类方式而言, 当代哲学注重从空间角 度把握问题, 注重发掘哲学在不同领域 可能发挥的现实作用。 哲学生成的诸多层面反映了哲学的 时代精神, 它对日常生活世界的批判体 现为“元 批 判”(Metacritique),以 反 思 的 方式把握事物的内在矛盾。 回归日常生 活世界是当代哲学的主流,当人们“被抛 入”(Geworfenheit)世间,很可能遭遇传统 模式的引导,放弃个性思考,哲学致力于 思索经验事实的问题,“真正的社会功能 在于它对流行的东西进行批判, ……这 种批判的主要目的在于, 防止人类在现 存社会组织慢慢灌输给它的成员的观点 和行为中迷失方向”,“无论科学概念还 是生活方式, 无论流行的思维方式还是 流行的原则规范,我们都不应盲目接受, 更不能不加批判地仿效。 ”[6] 哲学回归日 常生活世界而不为流行的规范所囿,真 正体现了哲学的超越能力, 反映了哲学 的批判精神。 哲学生成的诸多层面使当代哲学 “终结”之类问题遭到消解,无论是“科学 革命” 与分析哲学范式对形而上学的拒 斥, 还是结构主义与精神分析理论对传 统哲学的格式化, 都不能否认哲学的价 值规范对公共生活的引导作用, 不能无 视哲学思维对民族复兴的积极意义。 马 克思对“未来的”哲学与世界一体性存在 的论述不乏启示,既然“未来的世界”以哲 学为主调,“未来的哲学” 具有世界视野, 哲学的“终结”仅仅意味着传统哲学思维 方式的变革,确认当代哲学的问题意识与 价值规范仍是十分重要的理论努力。 理解“当代哲学热点问题”的上述两 个角度不可或缺, 各分支学科呈现哲学 审视问题的微观路径; 哲学生成的诸多 层面则体现实践批判的宏观世界。 无论 从微观角度着眼,还是从宏观角度把握, 任何时代的哲学热点问题始终是人的问 题,关乎人的生成条件、发展境遇与未来 潜力,“当我们一旦弄清楚学科之间没有 明确的分界线, 而且没有一门学科可以 称得起在认识分类表中占有一个惟我独 尊的位置时, 当我们弄清楚了人类各种 经验的形式也和认识同样重要时: 只有 到那个时候才算打通最广义的、 关于人 的哲学研究的道路。 ”[7] 换言之,哲学打通 最广义的道路还需要各分支学科所做的 准备工作, 还需要哲学生成诸多层面的 思想实验, 但哲学通往广义人学的道路 是可以预见的, 当代哲学热点问题对当 代人生存境遇与未来远景的归纳与展 望, 对公共生活的可能性与限度的规定 即是明证。 三、 哲学的当代性与 问题域 哲学的当代性同样采取“批判”的方 式,并在“批判”的过程中确立理想性的 存在,“哲学者,笼统地说,就是论理想的 东西”,[8] 哲学确立的理想性存在体现为 不满意当前的生活, 冀望在当前生活的 基础上达及“可能的生活”。 哲学对理想 生活的诉求为当代生活提供人文关怀的 精神境界,在这个意义上,当代哲学问题 · · 6

2010:5理论与改革 从批判现实的角度确立可能的生活世 发展或日思想超越并非当代所特有。 综上所述,当代暂学热点问题传承 界,“热点 反肤了哲学审视当代问的 格尔《新约》的话说明哲学吏新的 哲学沉思的特质,开启独特的观察视界 惊异 且看那要驳倒你并且代昔你的 时进的思活 立并期特解答」 暂时的答案可能引发新 合很久不 当代哲学对具体问题的沉思确立了各利 的“惊异”,“惊异”使原本平常的事物变 并不会很久不去一样。 可当代哲学发 分支学科形成了暂学生成的诸多层而 的速度不逊以 上帝之死 ,主体之 其合 暂学的问塑域是在当代日常生活实 ,只是学的提问与解答方式 哲学 践中生成的,当代哲学热点问题突出当 了变化即以往对问题的思老角度上 暂学的实践规定。在当代社会生活的 代性而不乏历史感 纷紧多元却并非场 式得到重新祝的“扬”。 买领域出间题并探求具有现实总义的 能是 其开放的理论野 成的的自 悬当代人把报自我的结神家 能是 种婆琐的经院的条的说 当代哲学家的思想理路之构建在不 只能作为学究式的自我欣赏 也不能 同程度上重视马克思对人与社会的哲 参考文款 的成思想中 时代 ”或时代精神的精 11亚斯尔斯.智慧之路[M1柯锦军 常5 范进译 的历中成与实成算 与构建体系“大全“的努力被看作是书斋 .高印书馆1999 “它总是被迫在起点上重新于 的吧语,将哲学问愿的侧重点放在“改变 3][16]张志 马丽主编.西方哲 始。它从不认为任何事情是理 当然的 世界”而非“解世界 当代哲字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的 1参灵都送韩娜娜反思“技点“理 个问必须从头做是 深 象[].学末 界,2005:(4) 当代哲学热点问题不乏“从头做起 现方式 这种思考或许因为淡化哲 的务力,其问题属于当代,对问题的解答 股性而得有些 功利”,但这种 停留在 “哲学的进 原,当代科 6]克海发批列理论[M]季小兵译 注当 9s9250.243 女生 而是在于提出各种问题的方式的 力于从“公平 “和谐”、“发展”等角度损 哲学家ML柱任之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变化 以及对解决问题的特点不断增 出以人为本的解决方案。 98124 李大文策[M们北京:人民出 的一致性程度 理论质 9]亚里士多您.形而上学[M1吴希生 关于“断裂“的思考实则独 泽.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人们对“断裂”的理解当然不能脱离具体 马克思哲学交革促使哲学的当代 暂学曾经是 而且 为开成的存在 学的问题域因 11]石里克.哲学的木来U]哲学译 消 是香具 4,1990:(6 提日方式的变化 当代哲学不三 理论的问题而是 ,个实的问人 [13][15]黑移东.哲学文演讲录(第1 ”之思,但所有“断裂”之思都不能脱 该在实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卷)[M 贺麟译,北京:南务印书馆 暂学史的整体背易 使对字史 想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14 只有在实践层面考 联的兴趣愈益反映出人类的“惊异 △发显的际妇 当伊折学能 s.1982216 当代哲学发展与当代社会发据同 “现实性和力量”当代哲学从多元行 [17]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M 哲学的当代性与问题域生动地体现了智 展开的微观审视 不之 思维的此 北京:人民出瓶社,1995.5 无无 ,其未米蒂质生成的可能性毋庸 责任编辑:李学军 7

2010·5 理论与改革 从批判现实的角度确立可能的生活世 界,“热点” 反映了哲学审视当代问题的 “惊异”, 确立可能性诉求的起点,“古往 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 都来自于对自 然万物的惊异”。 [9] “惊异”使问题得以成 立并期待解答, 暂时的答案可能引发新 的“惊异”,“惊异”使原本平常的事物变 得不平常,使“常识”层面的事物得到重 新理解,哲学的当代性是在“惊异”与追 问中得到揭示的。 哲学的问题域是在当代日常生活实 践中生成的, 当代哲学热点问题突出当 代性而不乏历史感, 纷繁多元却并非杂 乱无章,“离开历史感的所谓现实感,只 能是一种外在的、浅薄的、时髦的赝品, 同样地,离开现实感的所谓历史感,也只 能是一种繁琐的、经院的、教条的说教, 它只能作为学究式的自我欣赏, 也不能 构成‘思想中的时代’或‘时代精神的精 华’”,[10] 其对日常生活世界的冷静沉思 不乏“必要的张力”。 当代哲学热点问题 的历史感与现实感交汇, 反映了哲学的 超越特质,“它总是被迫在起点上重新开 始。 它从不认为任何事情是理所当然的。 它觉得对任何哲学问题的每个解答都不 是确定或足够确定的。 它觉得要解决这 个问题必须从头做起。 ”[11] 当代哲学热点问题不乏“从头做起” 的努力,其问题属于当代,对问题的解答 却不能仅仅停留在当代。 “哲学的进步不 在于任何古老问题的消失, 也不在于那 些有冲突的派别中一方或另一方的优势 增长, 而是在于提出各种问题的方式的 变化, 以及对解决问题的特点不断增长 的一致性程度。 ”[12] 当代哲学的历史感使 其深刻而凝重, 既具有体现时代精神的 理论质感,又具有贯穿历史的文化眼界。 关于“断裂”的思考实则独特的“惊异”, 人们对“断裂”的理解当然不能脱离具体 的历史时空,“每一哲学曾经是、 而且仍 是必然的,因此没有任何哲学曾消灭了, 而所有各派哲学作为全体的诸环节都肯 定地保存在哲学里。 ”[13] “断裂”反映了哲 学提问方式的变化, 当代哲学不乏 “断 裂”之思,但所有“断裂”之思都不能脱离 哲学史的整体背景, 即使对哲学史加以 批判性反思,也必然以之为着力点,提出 并解答当代问题,对“断裂”诸层面之关 联的兴趣愈益反映出人类的“惊异”。 当代哲学发展与当代社会发展同步, 哲学的当代性与问题域生动地体现了智 慧的动态生成。 罗蒂不无无奈地指出,“我 们每一个人都是五分钟的明星。 ”[14] 哲学 发展或曰思想超越并非当代所特有。 黑 格尔借 《新约》 的话说明哲学更新的速 度:“使徒彼得对安那尼亚说:‘看吧! 将 要抬你出去的人的脚,已经站在门口。 ’ 且看那要驳倒你并且代替你的哲学也不 会很久不来, 正如它对于其他的哲学也 并不会很久不去一样。 ”[15] 当代哲学发展 的速度不逊以往,上帝之死,主体之死, 人之死,哲学之死,后现代之死……耀眼 的概念转瞬即逝,其实,所有的概念都没 有“死”,只是哲学的提问与解答方式发 生了变化, 即以往对问题的思考角度与 “范式”得到重新审视的“扬弃”。 “倘若舍 弃哲学理论外观形式与思想内容的具体 差异的话, 哲学的推进就是提问与释问 的不断更替。 ”[16] 当代哲学家的思想理路之构建在不 同程度上重视马克思对人与社会的哲学 审视, 马克思以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政 治哲学为契机,“颠覆” 了自柏拉图以来 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以往对宏大叙事 与构建体系“大全”的努力被看作是书斋 的呓语,将哲学问题的侧重点放在“改变 世界”而非“解释世界”上。 当代哲学家几 乎不约而同地拒斥传统形而上学的宏大 叙事, 关注日常生活实践层面的微观问 题, 深思哲学影响当代社会的能力及其 实现方式, 这种思考或许因为淡化哲学 的一般性而显得有些“功利”,但这种“功 利”之思切近当代人的生活实际,当代哲 学在关注当代人的生存境遇之外, 具体 分析当代社会生产生活的现实问题,致 力于从“公平”、“和谐”、“发展”等角度提 出以人为本的解决方案。 当代哲学的努力不可忽视马克思开 辟的理论视界, 即使对马克思哲学加以 质疑, 也必然要通过马克思哲学实践的 辨证的历史的视野并获得不可或缺的启 示。 马克思哲学变革促使哲学的当代性 表现为开放的存在, 哲学的问题域因而 丰富且有时代感, 哲学参与社会发展的 能力得以增强。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 的[gegenst覿ndliche]真理性,这不是一个 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 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 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自己思维的 此岸性”,[17] 马克思此言有助于当代哲学 的现实批判, 只有在实践层面考虑当代 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 当代哲学才能具 有“现实性和力量”,当代哲学从多元角 度展开的微观审视, 不乏 “思维的此岸 性”, 其未来潜质生成的可能性毋庸置 疑。 综上所述, 当代哲学热点问题传承 哲学沉思的特质,开启独特的观察视界, 以提问的方式呈现哲学的当代性与当代 人在审视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理论 热点,反映了哲学与时俱进的思维活力。 当代哲学对具体问题的沉思确立了各种 分支学科,形成了哲学生成的诸多层面, 其合题构成对人的问题的思考。 这种思 考扎根于生活实践,又不乏形上之思。 当 代哲学的潜质生长在当代社会发展进程 中, 哲学的当代性与问题域重视马克思 哲学的实践规定, 在当代社会生活的现 实领域提出问题并探求具有现实意义的 答案。 其开放的理论视野符合“人的自由 与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形成的热点之 思是当代人把握自我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 亚斯贝尔斯.智慧之路[M].柯锦华、 范进译.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5 [2] 罗素.哲学问题[M].何兆武译.北 京:商务印书馆,1999.1 [3][16] 张志伟、马丽主编.西方哲学 导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5.10-11,112 [4] 参见郭湛、韩娜娜.反思“热点”现 象[J].学术界,2005:(4) [5] 参见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2 [6] 霍克海默.批判理论[M].李小兵译. 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250、243 [7] 怀特.分析的时代——二十世纪的 哲学家[M].杜任之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1.243 [8] 李大钊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84.345 [9]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吴寿彭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5 [10] 孙正聿.哲学通论[M].沈阳:辽宁 人民出版社,1998.447 [11] 石 里 克.哲 学 的 未 来[J].哲 学 译 丛,1990:(6) [12] 艾耶尔.二十世纪哲学[M].李步 楼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9 [13][15] 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第 1 卷 ) [M]. 贺 麟 译. 北 京 : 商 务 印 书 馆 , 1959.40,22 [14] R. Rorty.The Consequences of Pragmatism [M].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82.216. [1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 责任编辑:李学军 · · 7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