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教学资源(习题与答案)模拟考试一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6
文件大小:54.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教学资源(习题与答案)模拟考试一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答案:研究 2.随着( )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 )的发展,“民 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资本主义上升;民族学 3.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社会走向崩溃,氏族、()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 产物。 原始;部落 4.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现象。 社会;历史 5.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之一。民族问题对()国家的发展、 对( )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多民族;国家与国家 6.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各民族( ),( ),(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7.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 ):二是自治机关的 )。 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8.少数民族干部所具有的特点,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民族工作中,依靠(),发挥出 重要的作用。 自身优势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A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 B.重视政策的运用 C.理论和政策兼纳 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

1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 1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5 分) 1.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 )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答案:研究 2.随着( )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 )的发展,“民 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资本主义上升;民族学 3.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 )社会走向崩溃,氏族、( )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 产物。 原始;部落 4.民族关系既是一种( )现象,也是一种( )现象。 社会;历史 5.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之一。民族问题对( )国家的发展、 对( )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多民族;国家与国家 6.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各民族( ),( ),( )。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7.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 );二是自治机关的 ( )。 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8.少数民族干部所具有的特点,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民族工作中,依靠( ),发挥出 重要的作用。 自身优势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1.(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 A.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 B.重视政策的运用 C.理论和政策兼纳 D.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

2.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B A.夷狄 B.族类 C.夷族 D.蛮夷 3.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D A.氏族 B.部落 C.部落联盟 D.民族 4.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 C.民族群体之间 D.民族个体之间 5.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C A.自然因素 B.文化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 6.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个国家接壤。D A.7 B.8 C.11 D.14 7.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C 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 B.自治机关的民族化 C.自治权的行使 D.自治机关的民主化

2 2.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 B A.夷狄 B.族类 C.夷族 D.蛮夷 3.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 D A.氏族 B.部落 C.部落联盟 D.民族 4.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的关系。 C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 C.民族群体之间 D.民族个体之间 5.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 C A.自然因素 B.文化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 6.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 )个国家接壤。 D A.7 B.8 C.11 D.14 7.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 C 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 B.自治机关的民族化 C.自治权的行使 D.自治机关的民主化

8.1950年11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 民族干部”的方针。A A.《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对西北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 9.21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D A.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B.平等、团结、互助 C.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0.我国只有12个少数民族有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一共()种。D A.12 B.13 C.14 D.15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ABDE 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C.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 D.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 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讨程 2.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等基本属性。ACE A.自然属性 B.人文属性 C.社会属性 D.文化属性 E.生物属性 3.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 )。ABE

3 8.1950 年 11 月 24 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 民族干部”的方针。 A A.《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对西北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 9.21 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 )。 D A.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B.平等、团结、互助 C.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0.我国只有 12 个少数民族有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一共( )种。 D A.12 B.13 C.14 D.15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 ABDE A. 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 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C. 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 D.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 E.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2.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 )等基本属性。 ACE A.自然属性 B.人文属性 C.社会属性 D.文化属性 E.生物属性 3.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 )。 ABE

A.常态发展 B.异态发展 C.渐进式发展 D.突变式发展 E.跳跃式发展 4.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 )。ABCE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 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 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 D.习俗交流交融关系 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 5.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ABDE A.普遍性 B.国际性 C.不定性 D.敏感性 E.连锁反应性 6.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有( 。 BD A.维吾尔族 B.壮族 C.蒙古族 D.满族 E.回族 7.民族平等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的相互关系中,处在同等地位,具有 同样的权利,包括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的平等。ABCD A.地位 B.待遇 C.权利 D.利益

4 A.常态发展 B.异态发展 C.渐进式发展 D.突变式发展 E.跳跃式发展 4.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 )。 ABCE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 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 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 D.习俗交流交融关系 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 5.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 )。 ABDE A.普遍性 B.国际性 C.不定性 D.敏感性 E.连锁反应性 6.据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中人口在 1 000 万以上的有( )。 BD A.维吾尔族 B.壮族 C.蒙古族 D.满族 E.回族 7.民族平等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的相互关系中,处在同等地位,具有 同样的权利,包括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 )的平等。 ABCD A. 地位 B. 待遇 C. 权利 D. 利益

E.财富 8.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是( )。ABCDE A.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B.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 C.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D.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 E.尊重民族自治权利的原则 9.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包括:()。ABCE A.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B.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阻碍滞后作用 C.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中性作用 D.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融合作用 E.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混合作用 10.就人为宗教(神学宗教)而言,宗教所具有的基本要素大体包括( )。ABDE A.宗教的观念或思想 B.宗教的感情或体验 C.宗教的传承和发展 D.宗教的行为和活动 E.宗教的组织和制度 四、辨析题(请先答出对或错,再用简短文字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30分。) 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说明:以下答案,判断占2分,理由占3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给分。) 错。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 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2.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错。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 同的特征,把个别特征拿来作为民族的定义是不够的。 3.我们不能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一概纳入民族关系之中。 对。只有这种关系中具有民族性的内容才应将其纳入民族关系之中。 4.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

5 E. 财富 8.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是( )。 ABCDE A.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B.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 C.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D.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 E.尊重民族自治权利的原则 9.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包括:( )。 ABCE A. 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B. 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阻碍滞后作用 C. 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中性作用 D. 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融合作用 E. 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混合作用 10.就人为宗教(神学宗教)而言,宗教所具有的基本要素大体包括( )。 ABDE A.宗教的观念或思想 B.宗教的感情或体验 C.宗教的传承和发展 D.宗教的行为和活动 E.宗教的组织和制度 四、辨析题(请先答出对或错,再用简短文字说明理由。每题 5 分,共 30 分。) 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说明:以下答案,判断占 2 分,理由占 3 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给分。) 错。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 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2.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错。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 同的特征,把个别特征拿来作为民族的定义是不够的。 3.我们不能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一概纳入民族关系之中。 对。只有这种关系中具有民族性的内容才应将其纳入民族关系之中。 4.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

错。除此之外,还有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 5.一个民族中,说不上好坏的一般的风俗习惯,对民族社会生活不起明显的促进或阻 碍作用,这种情况被称为民族风俗习惯的混合作用。 错。这是民族风俗习惯的中性作用。 6.宗教信仰不属于政治问题。 对。宗教信仰是一部分信教群众对于生活的认识和态度,属于思想领域的认识问题, 而不属于政治问题。 五、论述题(25分) 我国现阶段提出的民族的基本特征和斯大林所述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答: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民族定义,是由斯大林1913 年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一文中提出的。他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 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 共同体。”由此可知,斯大林主张的是民族四特征说,即民族具有四个共同特征,即共同 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8分) 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固然是一个科学的概念,但并不能完全套用于中国的实际。经过长 期的思索与实践,2005年5月,中国共产党在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的阐述中提 出: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 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 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的六特征说,(10分) 与斯大林的四特征理论相比,更强调民族的历史渊源、风俗习惯等,视野更加宽阔,更加 合理地确认诸要素的整体性和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它是在总结中国和外国民族理论及其实 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既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的理论,又吸收了中国传统文 化中关于民族的认识,还合理借鉴了国外关于民族的论述,可以说是集中国、世界的民族 理论之大成。(7分) 6

6 错。除此之外,还有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 5.一个民族中,说不上好坏的一般的风俗习惯,对民族社会生活不起明显的促进或阻 碍作用,这种情况被称为民族风俗习惯的混合作用。 错。这是民族风俗习惯的中性作用。 6.宗教信仰不属于政治问题。 对。宗教信仰是一部分信教群众对于生活的认识和态度,属于思想领域的认识问题, 而不属于政治问题。 五、论述题(25 分) 我国现阶段提出的民族的基本特征和斯大林所述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答: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民族定义,是由斯大林 1913 年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一文中提出的。他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 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 共同体。”由此可知,斯大林主张的是民族四特征说,即民族具有四个共同特征,即共同 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8 分) 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固然是一个科学的概念,但并不能完全套用于中国的实际。经过长 期的思索与实践,2005 年 5 月,中国共产党在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的阐述中提 出: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 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 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的六特征说,(10 分) 与斯大林的四特征理论相比,更强调民族的历史渊源、风俗习惯等,视野更加宽阔,更加 合理地确认诸要素的整体性和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它是在总结中国和外国民族理论及其实 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既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的理论,又吸收了中国传统文 化中关于民族的认识,还合理借鉴了国外关于民族的论述,可以说是集中国、世界的民族 理论之大成。(7 分)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