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07 局麻

讲稿课程名称:口腔科学课程编号:y160501授课学期:2013~2014学年秋季学期10临床、中医授课班级:董伟任课教师:河北联合大学口腔医学院
. 讲 稿 课程名称: 口腔科学 课程编号: y160501 授课学期:2013 ~ 2014 学年秋季学期 授课班级: 10 临床、中医 任课教师: 董伟 河北联合大学口腔医学院

第七章口腔局部麻醉第一节局部麻醉的定义1.定义:局部麻醉是指药物作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可暂时性制止或阻滞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递,从而产生神经末梢所在区域感觉麻痹,或神经干支配区感觉及运动麻痹而不对神经造成损伤随着其作用消失.外周神经功能也即刻恢复2.历史:1)人们最早发现的具有局麻效果的药物是1860年从南美洲古柯树叶提取的生物碱可卡因(cocaine)2)1904年人们研制出了没有成瘾性的可卡因的异构体一普鲁卡因。3)尽管麻醉设备和药物不断进步,但局麻的基础包括相关的解剖和基本的注射技术在过去一个世纪中没有显著的进展。如将19世纪早期的技术以及60年前的出版物与目前的资料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两者非常相似。amedhtieMAXILLARY第二节常见局麻药物1.分类:分类:酯类(普鲁卡因、丁卡因)、酰胺类(利多卡因、阿替卡因、甲哌卡因)1)普鲁卡因:(1)药理作用:在组织内被中和释放出游离碱发挥麻醉作用(2)特点:1.扩散力差,不能穿透皮肤、粘膜,不能用于表面麻醉。2.2-5min起麻醉作用,持续30-60min,属短效局麻药3.有扩血管作用(加入1/200000肾上腺素后,麻醉时间延长20%以上)4.中毒反应(血药浓度6μg/ml以上)(3)临床应用:浸润麻醉:常用浓度0.25%-0.5%成人一次剂量不超过500mg为宜,极限量1.0g。新生儿浓度宜用0.125%,1岁以下婴儿宜用0.25%,一次剂量不超过5mg/kg为宜。阻滞麻醉:常用浓度1%-2%。2)利多卡因(lidocaine)(1)药理作用特点:1.水溶液稳定2.局部麻醉起效时间快1倍,麻醉强度大1-2倍,维持作用时间长1倍,毒性也增大。(和普鲁卡因比)3.可穿透粘膜,组织中扩散迅速,扩血管作用不明显4.静脉适量使用时,可降低心肌自律性,有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2)临床应用:迄今是临床最广泛应用的局部麻醉药表面麻醉:4%溶液(幼儿2%)用于口、咽、气管粘膜麻醉,起效时间5min,维持15-30min
第七章 口腔局部麻醉 第一节 局部麻醉的定义 1.定义:局部麻醉是指药物作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可暂时性制止或阻滞神经冲动的产生和 传递,从而产生神经末梢所在区域感觉麻痹,或神经干支配区感觉及运动麻痹而不对神经造成 损伤,随着其作用消失,外周神经功能也即刻恢复 2.历史: 1)人们最早发现的具有局麻效果的药物是 1860 年从南美洲古柯树叶提取的生物碱可卡因 (cocaine). 2)1904 年人们研制出了没有成瘾性的可卡因的异构体—普鲁卡因。 3)尽管麻醉设备和药物不断进步 , 但局麻的基础包括相关的解剖和基本的注射技术在过去一个世纪中没 有显著的进展。如将 19 世纪早期的技术以及 60 年前的出版物与目前的资料进行比较 , 可以发现两者非 常相似 。 第二节 常见局麻药物 1.分类:分类:酯类(普鲁卡因、丁卡因 )、酰胺类(利多卡因、阿替卡因、甲哌卡因) 1) 普鲁卡因: (1)药理作用:在组织内被中和释放出游离碱发挥麻醉作用. (2)特点:1.扩散力差,不能穿透皮肤、粘膜,不能用于表面麻醉。 2.2-5min 起麻醉作用,持续 30-60min, 属短效局麻药 3.有扩血管作用(加入 1/200 000 肾上腺素 后,麻醉时间延长 20%以上 ) 4.中毒反应(血药浓度 6μg/ml 以上 ) (3)临床应用: 浸润麻醉:常用浓度 0.25% -0.5% 成人一次剂量不超过 500mg 为宜 ,极限量 1. 0g 。 新生儿浓度宜用 0.125%, 1 岁以下婴儿宜用 0.25% ,一次剂量不超过 5mg/kg 为宜。 阻滞麻醉:常用浓度 1% -2%。 2)利多卡因(lidocaine) (1)药理作用特点: 1.水溶液稳定 2.局部麻醉起 效时间快 1 倍,麻醉强度大 1-2 倍,维持作用时间长 l 倍,毒性也增大 。 (和普鲁卡因比) 3.可穿透粘膜,组织中扩散迅速,扩血管作用不明显 4.静脉适量使用时,可降低心肌自律性,有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 (2)临床应用: 迄今是临床最广泛应用的局部麻醉药 表面麻醉:4%溶液(幼儿2% )用于 口、咽、气管粘膜麻醉,起效时间5min,维持15 - 30min

-一次量宜小于100mg。浸润麻醉:常用浓度0.5%-1%,显效时间1-3min,维持120min。。一般不宜超4.5mg/kg阻滞麻醉:常用浓度1%-2%,显效时间5min,维持120-150min,一次量不超过200mg。儿童:0.25%-0.5%,不超过4.0-4.5mg/kg(注意量)3.阿替卡因1)药理作用:1.酰胺类局麻药,与利多卡因比,易于在组织内扩散,局麻效能强2.起效时间约2-3min,持续时间在局部浸润时持续约2.4h,3.毒性比利多卡因低,过敏反应少见4.适用于浸润麻醉2)临床应用:适用于拔牙、牙髓及牙周治疗的浸润麻醉成人一日最大剂量7mg/kg,儿童一日最大剂量5mg/kg4.丁卡因1.属酯类局麻药2.由于具有很好的脂溶性,穿透力强,吸收迅速,作表面麻醉效果好3.与普鲁卡因相比,其作用强10-20倍,起效时间1-3min,维持20-40min,毒性也大10-20倍。4.有扩张血管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脏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临床应用:1.主要用于粘膜表面麻醉,常用浓度1%~2%,一次用量40-60mg;2.浓度为0.25%-1%时适用于眼科,一次最大量40-60mg,不超过100mg。不良反应:1.发生一过性皮疹的机会高于普鲁卡因。2.经粘膜大量吸收或误入血管可致中毒,其特点是在无早期症状表现的情况下突然发作,迅速出现严重中毒反应,发生惊,心跳停止第三节局部麻醉方式1.表面麻醉:一般是将局部麻醉药涂布或喷射于粘膜表面,穿过粘膜麻醉神经末梢产生无痛状态。2.浸润麻醉:注射局部麻醉药物于组织内,直接麻醉注射区域神经未梢,1)骨膜上浸润麻醉:操作过程:椅位-距离-检查-告知-牵引粘膜-前庭沟一骨面-注射562)牙周膜注射
一次量宜小于 100mg。 浸润麻醉:常用浓度 0.5% -1 %,显效时间 1- 3min,维持 120min。一般不宜超 4.5mg/kg. 阻滞麻醉:常用浓度 1 % -2%,显效时间 5min, 维持 120 -150min,一次量不超过 200mg。 儿童:0.25%-0.5%,不超过 4.0-4.5mg/kg(注意量) 3.阿替卡因 1)药理作用: 1.酰胺类局麻药,与利多卡因比,易于在组织内扩散,局麻效能强 2.起效时间约 2-3min,持续时间在局部浸润时持续约 2.4h, 3.毒性比利多卡因低,过敏反应少见 4.适用于浸润麻醉. 2)临床应用: 适用于拔牙、牙髓及牙周治疗的浸润麻醉 . 成人一日最大剂量 7mg/kg,儿童一日最大剂量 5mg/kg. 4.丁卡因 1.属酯类局麻药 2.由于具有很好的脂溶性,穿透力强,吸收 迅速,作表面麻醉效果好 3.与普鲁卡因相比,其作用强 10 - 20 倍,起效时间 1 - 3min,维持 20- 40min,毒性也 大 10 -20 倍。 4.有扩张血管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脏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 1.主要用于粘膜表面麻醉,常用浓度 1 % ~ 2%,一次用量 40 - 60mg; 2.浓度为 0.25% -1%时适用于眼科,一次最大量 40 -60mg,不超过 100mg。 不良反应: 1.发生一过性皮疹的机会高于普鲁卡因。 2.经粘膜大量吸收或误入血管可致中毒,其特点是在无早期症状表现的情况下突然发 作,迅速出现严重中毒反应,发生惊厥,心跳停止 第三节 局 部 麻 醉 方 式 1. 表面麻醉:一般是将局部麻醉药涂布或喷射于粘膜表面,穿过粘膜麻醉神经末梢产生无痛 状态。 2. 浸润麻醉:注射局部麻醉药物于组织内,直接麻醉注射区域神经末梢。 1)骨膜上浸润麻醉:操作过程:椅位-距离-检查-告知-牵引粘膜-前庭沟-骨面-注射 2) 牙周膜注射

3.阻滞麻醉注射局部麻醉药于神经干附近,阻滞神经干传导功能,使其支配区组织达到麻醉效果。1)鼻聘神经阻滞麻醉2)聘前神经阻滞麻醉3)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4)下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
3.阻滞麻醉 注射局部麻醉药于神经干附近,阻滞神经干传导功能,使其支配区组织达到麻醉 效果。 1)鼻腭神经阻滞麻醉 2)腭前神经阻滞麻醉 3)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 4)下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口腔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06 口腔粘膜病.doc
- 《口腔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1 颞下颌关节疾病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doc
- 《口腔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2 唾液腺口腔科学.doc
- 《口腔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3 口腔颌面部肿瘤 Tumor of oral and maxillofiacial region.doc
- 《口腔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0 口腔颌面部损伤.doc
- 《口腔科学》课程教学大纲.pdf
- 《五官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喉阻塞、气管切开.ppt
- 《五官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咽部疾病.ppt
- 《五官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鼻炎鼻窦炎鼻出血.ppt
- 《五官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耳外伤.ppt
- 《五官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耳鼻喉解剖.ppt
- 《五官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中耳疾病.ppt
- 《五官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咽科学.ppt
- 《五官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耳鼻咽喉科学.ppt
- 《五官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耳科病人的护理.ppt
- 《五官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4.2牙周病病人的护理.ppt
- 《五官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3.2牙髓病.ppt
- 《五官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3.1龋病.ppt
- 《五官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2新口腔科病人的护理概述.ppt
- 《五官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1新口腔科病人的护理概述.ppt
- 《口腔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09 感染.doc
- 《口腔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08 牙拔除术.doc
- 《口腔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05 牙周病.doc
- 《口腔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04 牙体牙髓.doc
- 《口腔科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3 颌面解剖.doc
- 《口腔科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思考习题及答案.doc
- 《口腔科学》课程教学资源(知识点)口腔科学重点难点.pdf
- 《口腔科学》课程教学资源(知识点)口腔医学考前复习重点.doc
- 《口腔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2 唾液腺常见疾病.ppt
- 《口腔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3 口腔颌面部肿瘤.ppt
- 《口腔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1 颞下颌关节常见病.ppt
- 《口腔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0 口腔颌面部损伤 injuries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ppt
- 《口腔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9 口腔颌面部感染 Infection of Oral & Maxillofacial Region.ppt
- 《口腔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6 牙周和口腔粘膜常见病.ppt
- 《口腔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7 口腔局部麻醉.ppt
- 《口腔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4 牙体牙髓病学.ppt
- 《口腔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5 牙周和口腔粘膜常见病.ppt
- 《口腔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8 牙拔除术.ppt
- 《口腔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3 颌面解剖 Stomatology.ppt
-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Fundamentals of Nursing.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