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七章 γ跃迁

7-1.原子核Zn处于能量为436keV的同核异能态时,试求放射y光子后的反冲动能 ER和放射内转换电子后的反冲动能ER。若Zn处于高激发态,可能发射中子,试求发射 能量为436keV中子后的反冲能ERu。(已知K层电子的结合能为97keV。) 7-2.试计算1g重的3Cs每秒放出多少个y光子。(已知3Cs的半衰期为30.17a, 衰变至子核激发态的分支比为93%,子核γ跃迁的内转换系数分别为ax=0.0976 =566 0.260。) L 7-3.放射源“Sc∫衰变至Ti的激发态,然后接连通过两次y跃迁至基态。由磁谱 仪在曲率半径为20cm处测得此放射源的内转换K电子的峰与场强002575,0.02166T对 应。已知Ti的K电子结合能为50keV,试求y跃迁的能量 7-4.实验测得3Sb有(a)两组∫电子:0.52MeV, log Ty2=5.5:;1.70MeV logf2=4.5。后者为相应至3Sn基态之跃迁。(b)一条γ射线,其能量为1.181MeV,属 E2型。已知Sn基态的自旋和宇称为0,试画出衰变纲图,并标出各能级的自旋和宇称。 75.设一核有大致等距分布的四条能级,其能级特性从下至上依次为1+,9,3 试画出能级图,标明最可能发生的跃迁类型 7-6.3Se通过K俘获衰变至3As的激发态,后者跃迁至基态时,放出一系列y光子 或内转换电子。由β磁谱仪测得22条内转换电子谱线(见下表)。试确定所放出的y光子 的能量,并画出3As的能级图。(已知K,L,M层电子的结合能分别为19、1.5和0keV。) 内转换电子能量(keV)(带*者发生在K层) 23.2 95.3 1869 2934 244 1972 303.4 54.3 1094* 390.0 263.6 400.5 34.7 68.2 85.0 136.0 278.5 7-7.对于下列y跃迁,已知跃迁类型和始态的能级特性,试求末态的能级特性:(i) >;(in)2 M2+E3 7-8.已知Co几乎全部经容许型B衰变至N的激发态,而后经级联两次E2跃迁至 基态,试画出衰变纲图,并求图中各能级的自旋和宇称
166 习 题 7-1.原子核69Zn处于能量为 436 keV的同核异能态时,试求放射γ 光子后的反冲动能 ERγ和放射内转换电子后的反冲动能ERe。若69Zn处于高激发态,可能发射中子,试求发射 能量为 436keV中子后的反冲能ERn。(已知K层电子的结合能为 9.7keV。) 7-2.试计算 1μg重的137Cs每秒放出多少个γ 光子。(已知137Cs的半衰期为 30.17a, β衰变至子核激发态的分支比为 93%,子核γ 跃迁的内转换系数分别为α K =0.0976, K L = 566 . , = 260.0 L M 。) 7-3.放射源 衰变至 的激发态,然后接连通过两次γ 跃迁至基态。由β磁谱 仪在曲率半径为 20cm 处测得此放射源的内转换 K 电子的峰与场强 0.02575,0.02166 T 对 应。已知 Ti 的 K 电子结合能为 5.0keV,试求γ 跃迁的能量。 Sc 46 21 β − Ti 46 22 7-4.实验测得 Sb 有 两组β 120 51 ( ) a +电子:0.52 MeV, =5.5;1.70 MeV, =4.5。后者为相应至 基态之跃迁。 一条γ 射线,其能量为 1.181MeV,属 E 2 型。已知 基态的自旋和宇称为 0 log / fT1 2 log / fT1 2 Sn 120 50 ( ) b Sn 120 50 + ,试画出衰变纲图,并标出各能级的自旋和宇称。 7-5.设一核有大致等距分布的四条能级,其能级特性从下至上依次为 2 1 + , 2 9 + , 2 3 - , 2 9 - 。试画出能级图,标明最可能发生的跃迁类型。 7-6. 通过 K 俘获衰变至 的激发态,后者跃迁至基态时,放出一系列γ 光子 或内转换电子。由β 磁谱仪测得 22 条内转换电子谱线(见下表)。试确定所放出的γ 光子 的能量,并画出 的能级图。(已知 K,L,M 层电子的结合能分别为 11.9、1.5 和 0.2keV。) Se 75 34 As 75 33 As 75 33 内转换电子能量(keV)(带*者发生在 K 层) 23.2 95.3 186.9 293.4 24.4 96.5 197.2 303.4 54.3 109.4* 253.3 390.0 64.6 124.3 263.6 400.5 68.9* 134.7 268.2 85.0 136.0 278.5 7-7.对于下列γ 跃迁,已知跃迁类型和始态的能级特性,试求末态的能级特性:(i) 1+ ⎯⎯→E1 ;(ii) 2− ⎯⎯ →+ ⎯⎯EM 32 ;(iii) 4+ ⎯⎯→E2 ;(iv) 1+ ⎯⎯ → + ⎯EM 21 ;(v) 0+ ⎯⎯→M 3 。 7-8.已知60Co几乎全部经容许型 衰变至 − β 60Ni的激发态,而后经级联两次E2 跃迁至 基态,试画出衰变纲图,并求图中各能级的自旋和宇称。 166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六章 β衰变.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五章 α衰变.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四章 相互作用.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三章 粒子源与粒子的测量.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二章 放射性和稳定性.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一章 核与粒子的基本性质.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大纲 Nuclear and Particle Physics-introduction(主讲:叶沿林).doc
- 北京大学:《普通物理实验 General Physics Experimentation》精品课程实验指导(图片版).pdf
- 北京大学:《普通物理实验 General Physics Experimentation》精品课程授课教案(共四十个,段家忯).pdf
- 北京大学:《普通物理实验 General Physics Experimentation》精品课程教学内容(五)综合物理实验.doc
- 北京大学:《普通物理实验 General Physics Experimentation》精品课程教学内容(四)设计实验.doc
- 北京大学:《普通物理实验 General Physics Experimentation》精品课程教学内容(三)基础实验-II.doc
- 北京大学:《普通物理实验 General Physics Experimentation》精品课程教学内容(二)基础实验-I.doc
- 北京大学:《普通物理实验 General Physics Experimentation》精品课程教学内容(一)预科实验.doc
- 北京大学:《普通物理实验 General Physics Experimentation》精品课程教学大纲_教学计划.doc
- 北京大学:《普通物理实验 General Physics Experimentation》精品课程教学大纲_基本要求.doc
- 北京大学:《普通物理实验 General Physics Experimentation》精品课程教学大纲_教学目的(段家忯).doc
- 北京大学:《大气动力学基础》精品课程作业习题_试题(一).pdf
- 北京大学:《大气动力学基础》精品课程作业习题_试题(一)答案.pdf
- 北京大学:《大气动力学基础》精品课程作业习题_大气中的波动.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八章 核结构模型.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九章 原子核反应.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十二章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十三章 粒子与核天体物理学基础.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零章 绪论(1/2).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核与粒子的基本性质(1.1-1.3)§1.1 原子核的电荷、质量和半径 §1.2 原子核的自旋 §1.3 原子核的磁矩.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核与粒子的基本性质(1.4-1.7)§1.4 原子核的电四极矩 §1.5 原子核的宇称 §1.6 原子核的统计性质 §1.7 原子核的同位旋.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零章 绪论(2/2).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章 放射性和稳定性(2.1-2.5)§2.1 放射性衰变的基本规律 §2.2 放射性平衡 §2.3 人工放射性的生长 §2.4 放射性活度单位 §2.5 放射性鉴年法(radioactive dating).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章 放射性和稳定性(2.6-2.9)§2.6 原子核的结合能 §2.7 原子核稳定性的经验规律 §2.8 原子核的液滴模型 §2.9 原子核结合能的半经验公式.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三章 粒子源与粒子的测量.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章 相互作用(4.1)§ 4.1 § 4.2 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概念 §4.3 核力及其基本性质 §4.3.1 氘核基态.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章 相互作用(4.2)§4.3.2 核子-核子散射.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章 相互作用(4.3-4.4)§4.3.3 核力的主要性质 §4.3.4 核力介子场理论简介.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五章 α衰变(5.1-5.2)§5.1 α 衰变的能量 §5.2 α 衰变的实验规律.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五章 α衰变(5.3-5.4)§5.3 α 衰变的基本理论 §5.4 质子及重离子放射性.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六章 β衰变(6.1-6.8).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六章 β衰变(6.9-6.10)§6.9 轨道电子俘获 §6.10 宇称不守恒问题.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七章 γ跃迁(7.1-7.3)§7.1 γ 辐射的多极性 §7.2 γ跃迁概率 §7.3 选择定则.pdf
- 北京大学:《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七章 γ跃迁(7.4-7.5)§7.4 内转换 §7.5 同核异能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