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主讲:江三良)

《产业经济学》教学 大纲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江三良 二0一三年2月
1 《产业经济学》教学 大纲 安 徽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江 三 良 二 O 一 三 年 2 月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1、课程性质 《产业经济学》课程是经济学专业高等教育的必修专业课。《产业经济学》以弥补初 级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空白为逻辑起点,讲解产业、产业组织、产业结构、 产业发展等相关理论,并对产业政策的制定进行探讨,是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 科。 2、设置目的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产业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系统掌握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分析的理论、方法、技术,更好地 理解国家产业政策。 3、学习要求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学习者应熟记有关产业、产业组织、规模经济、产业发展、 产业关联、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政策、知识经济等关键概念,了解产业组织、产 业关联、产业结构、产业发展等相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贡献和观 点,会简单运用博奔论分析工具分析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下的均衡实现,理解投入产出分 析、产业波及效果分析的工具和原理。了解各种产业政策的制定原理。 4、先修课程要求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高等数学 5、计划学时 本课程计划54学时,3学分 6、选用教材 《产业经济学》,苏东水,高等教有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2010年第三版) 7、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口授为主。 8、考核方法 期末考试。 9、教学进程安排 2
2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1、课程性质 《产业经济学》课程是经济学专业高等教育的必修专业课。《产业经济学》以弥补初 级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空白为逻辑起点,讲解产业、产业组织、产业结构、 产业发展等相关理论,并对产业政策的制定进行探讨,是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 科。 2、设置目的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产业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系统掌握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分析的理论、方法、技术,更好地 理解国家产业政策。 3、学习要求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学习者应熟记有关产业、产业组织、规模经济、产业发展、 产业关联、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政策、知识经济等关键概念,了解产业组织、产 业关联、产业结构、产业发展等相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贡献和观 点,会简单运用博弈论分析工具分析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下的均衡实现,理解投入产出分 析、产业波及效果分析的工具和原理。了解各种产业政策的制定原理。 4、先修课程要求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高等数学 5、计划学时 本课程计划 54 学时,3 学分。 6、选用教材 《产业经济学》,苏东水,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第一版(2010 年第三版) 7、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口授为主。 8、考核方法 期末考试。 9、教学进程安排

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讲课 产业的概念:产业的分类:产业经济学的由来及发展: 产业经济学的主要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第三章产业组织 讲课 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章产业组织 讲课 企业理论 筑一章立业组织 讲课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第二章产业组织 讲课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锁效 第二章产业组织 讲课 博弈 第二章产业组织 讲课 竞争 第三章产业关联 讲课 产业关联的概念、产业间的关联关系、投入产出表 第三草产业关联 讲课 投入产出分析和产业波及效果分析 10 3 内的因素条,产业结的高级化 讲课 11 第四章产业结构 讲课 安排课 主导产业及其选择基准 堂讨论 3 第五章产业布局 讲课 依时间 产业布局概念、布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充裕, 13 高的皮我及开价、我产业右员的整 讲课 安排课 堂讨论 第六章产业管理 讲课 依时间 产业政策概述:产业政策类型 第六章产业管理 讲课 产业规制:我国产业政策产业规制的实践 第七章产业发 讲课 产业发展的概念 一般规律 17 3 第七章产业发展 讲课 坚持以竞争力为轴心的产业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 机动和期末复习时间 讲课 依时间 第八章产业安全(选讲) 充裕 利用外资与产业安全:我国产业安全问题分析 安排课 堂讨论 9 机动和期末复习时间 讲课 第八章产业安全(选讲) 提高中国的产业安全度
3 周 次 学 时 教 学 主 要 内 容 教学 环节 备 注 1 3 第一章 绪论 产业的概念;产业的分类;产业经济学的由来及发展; 产业经济学的主要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讲课 2 3 第二章 产业组织 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讲课 3 3 第二章 产业组织 企业理论 讲课 4 3 第二章 产业组织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讲课 5 3 第二章 产业组织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讲课 6 3 第二章 产业组织 博弈 讲课 7 3 第二章 产业组织 竞争 讲课 8 3 第三章 产业关联 产业关联的概念、产业间的关联关系、投入产出表 讲课 9 3 第三章 产业关联 投入产出分析和产业波及效果分析 讲课 10 3 第四章 产业结构 影响和决定产业结构的因素;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讲课 依 时 间 充 裕 , 安排课 堂讨论 11 3 第四章 产业结构 主导产业及其选择基准 讲课 12 3 第五章产业布局 产业布局概念、布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讲课 依 时 间 充 裕 , 安排课 堂讨论 13 3 第五章产业布局 我国产业布局的成就及评价、我国产业布局的调整 讲课 14 3 第六章 产业管理 产业政策概述;产业政策类型 讲课 依 时 间 充 裕 , 安排课 堂讨论 15 3 第六章 产业管理 产业规制;我国产业政策产业规制的实践 讲课 16 3 第七章 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的概念、一般规律 讲课 17 3 第七章 产业发展 坚持以竞争力为轴心的产业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 讲课 18 3 机动和期末复习时间 第八章 产业安全(选讲) 利用外资与产业安全;我国产业安全问题分析 讲课 依 时 间 充 裕 , 安排课 堂讨论 19- 20 6 机动和期末复习时间 第八章 产业安全(选讲) 提高中国的产业安全度 讲课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 让学生了解产业经济学理论的产生过程:准确把握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的 内涵以及三次产业的划分方法:了解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明确产业经济学与其他经 济学科的关系:正确理解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3课时。 二、主要内容 第一节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经济分析深入到产业层次导致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围绕经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一一如何有效合理地配置资源,西方经济学家展开了多 层次、多角度、多领域的研究,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学学科体系,起源于一定的历史 背景,西方不同经济学学科的分析对象大体经历了从个量分析·总量分析·产业分析的 漫长过程。与此相适应,经济理论也经历了微观经济学的成熟到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再 到产业经济学的产生这一演进过程。 (一)马歇尔(A.Marshall)的新古典经济学是产业组织理论的源头 (二)20世纪前半叶的斯拉法(仰.Sraffa)、张伯伦(Chamberlin))、琼罗宾逊怎.Robinson), 的垄断竞争理论 (三)克拉克(.MC1ark)的“有效竞争理论” 二、产业政策的实践推动了产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领域 一、什么是产业经济学 二、产业经济学研究对象 (一)中外产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比较 (二)什么是产业 (三)产业的分类 三、本课程讲授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三)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四)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五)系统结构分析与系统动力学分析相结合 二、产业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一)案例研究方法 (二)统计计量研究方法
4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 让学生了解产业经济学理论的产生过程;准确把握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的 内涵以及三次产业的划分方法;了解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明确产业经济学与其他经 济学科的关系;正确理解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 3 课时。 二、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经济分析深入到产业层次导致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围绕经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如何有效合理地配置资源,西方经济学家展开了多 层次、多角度、多领域的研究,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学学科体系,起源于一定的历史 背景,西方不同经济学学科的分析对象大体经历了从个量分析→总量分析→产业分析的 漫长过程。与此相适应,经济理论也经历了微观经济学的成熟到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再 到产业经济学的产生这一演进过程。 (一)马歇尔(A.Marshall)的新古典经济学是产业组织理论的源头 (二)20 世纪前半叶的斯拉法(P.Sraffa)、张伯伦(Chamberlin)、琼·罗宾逊(J.Robinson) 的垄断竞争理论 (三)克拉克(J.M.Clark)的“有效竞争理论” 二、产业政策的实践推动了产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领域 一、什么是产业经济学 二、产业经济学研究对象 (一)中外产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比较 (二)什么是产业 (三)产业的分类 三、本课程讲授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三)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四)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五)系统结构分析与系统动力学分析相结合 二、产业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一)案例研究方法 (二)统计计量研究方法

(三)均衡分析方法 (四)边际分析方法 (五)博弈论分析方法 (六)产业实验室研究方法 三、产业组织理论的几个学派研究方法的比较 第四节产业经济学的学科地位 一、产业经济学的学科地位 二、产业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 (一)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二)与区域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关系 (三)与计量经济学的关系 三、产业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关系 第五节学习和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学习和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意义 二、学习和研究产业经济学的实践意义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重点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产业的概念和分类:产业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 关系 二、难点 无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 四、思考与练习 简答题 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产业是什么? 3、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4、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是什么? 论述题 1、试叙述近年来产业经济学的新发展 2、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 第二章产业组织 一、学习目的 主要让学生掌握企业的性质、回顾微观经济学市场结构理论:了解产业组织理论的 演变和发展:主要产业组织理论流派观点: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定义、影
5 (三)均衡分析方法 (四)边际分析方法 (五)博弈论分析方法 (六)产业实验室研究方法 三、产业组织理论的几个学派研究方法的比较 第四节 产业经济学的学科地位 一、产业经济学的学科地位 二、产业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 (一)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二)与区域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关系 (三)与计量经济学的关系 三、产业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关系 第五节 学习和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一、学习和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意义 二、学习和研究产业经济学的实践意义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重点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产业的概念和分类;产业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 关系 二、难点 无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 四、思考与练习 简答题 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产业是什么? 3、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4、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是什么? 论述题 1、试叙述近年来产业经济学的新发展。 2、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 第二章 产业组织 一、学习目的 主要让学生掌握企业的性质、回顾微观经济学市场结构理论;了解产业组织理论的 演变和发展;主要产业组织理论流派观点;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定义、影

响因素、衡量、评价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掌握博弈的基本概念、基本类型以及 纳什均衡:古诺模型:斯塔克尔伯模型:市场进入博弈,从而使学生能将博奔的方法灵 活运用到产业组织的分析中。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15-18课时。 二、主要内容 第一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产业组织的定义 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 (一)微观经济学的传统假设及其局限性 (二)“马数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 (三)以哈佛学派与SCP分析框架 二、产业组织理论发展 (一)芝加哥学派主要观点、政簧取向 (二)可竞争市场理论主要观点、政策取向 (三)新产业组织理论 第二节企业理论 一、新古典企业理论 (一)单一产品企业最佳规模的确定 (二)企业最佳生产范围的决定 (三)新古典企业理论的缺陷 二、现代企业理论 (一)交易成本理论 (二)代理理论 三、东方企业理论 (一)关于企业性质 (二)关于企业目标 (三)关于企业管理 四、企业家理论 第三节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一、市场结构 (一)概念及类型 (二)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 (三)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进入退出壁垒的概念、度量 二、市场行为 (一)定义 (二)市场竞争行为 (三)市场协调行为 6
6 响因素、衡量、评价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掌握博弈的基本概念、基本类型以及 纳什均衡;古诺模型;斯塔克尔伯模型;市场进入博弈,从而使学生能将博弈的方法灵 活运用到产业组织的分析中。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 15-18 课时。 二、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产业组织的定义 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 (一)微观经济学的传统假设及其局限性 (二)“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 (三)以哈佛学派与 SCP 分析框架 二、产业组织理论发展 (一)芝加哥学派主要观点、政策取向 (二)可竞争市场理论主要观点、政策取向 (三)新产业组织理论 第二节 企业理论 一、新古典企业理论 (一)单一产品企业最佳规模的确定 (二)企业最佳生产范围的决定 (三)新古典企业理论的缺陷 二、现代企业理论 (一)交易成本理论 (二)代理理论 三、东方企业理论 (一)关于企业性质 (二)关于企业目标 (三)关于企业管理 四、企业家理论 第三节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一、市场结构 (一)概念及类型 (二)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 (三)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进入退出壁垒的概念、度量 二、市场行为 (一)定义 (二)市场竞争行为 (三)市场协调行为

三、市场绩效 (一)定义 (二)衡量指标 (三)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 第四节博弈 一、博弈论与主流经济学的新发展 二、博弈论简介 (一)定义 (二)博弈的组成要素 参与人、行动、信息、策略、得益、结果、均衡。 (三)博弈的分类 三、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纳什均衡 (一)完全信总静态博弈概念 (二)博弈的策略式表达 (三)博奔的得益矩阵表示 (四)纳什均衡定义及求解 (五)纳什均衡的几个著名例了 四、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一)纳什均衡存在的问题 (二)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概念 (三)博奔的扩展式表达 (四)子博奔精炼纳什均衡 五、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奔:贝叶斯纳什均衡 (一)不完全信总博弈基本概念 (二)海萨尼转换 六、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弃: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 第五节竞争 主要讲授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企业竞争策略 一、静态竞争策略 1、产量决策 一古诺模型 2、价格决策 一伯特兰德模型 3、产品决策- 一意泰林榄型 二、动态竞争策略 1、产量领先策略 —斯坦克尔伯格模型 2、长期竞争策略一一无限次重复古诺模型 三、竞争的人为为人观
7 三、市场绩效 (一)定义 (二)衡量指标 (三)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 第四节 博弈 一、博弈论与主流经济学的新发展 二、博弈论简介 (一)定义 (二)博弈的组成要素 参与人、行动、信息、策略、得益、结果、均衡。 (三)博弈的分类 三、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纳什均衡 (一)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概念 (二)博弈的策略式表达 (三)博弈的得益矩阵表示 (四)纳什均衡定义及求解 (五)纳什均衡的几个著名例子 四、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一)纳什均衡存在的问题 (二)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概念 (三)博弈的扩展式表达 (四)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五、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贝叶斯纳什均衡 (一)不完全信息博弈基本概念 (二)海萨尼转换 六、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 第五节 竞争 主要讲授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企业竞争策略 一、 静态竞争策略 1、产量决策——古诺模型 2、价格决策——伯特兰德模型 3、产品决策——豪泰林模型 二、动态竞争策略 1、产量领先策略——斯坦克尔伯格模型 2、长期竞争策略——无限次重复古诺模型 三、竞争的人为为人观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重点 企业的性质:主要产业组织理论流派观点: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定义、 衡量、评价。 二、难点 博弈、纳什均衡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 四、思考与练习 简答趣 1、简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最小有效规模的含义。 2、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短期与长期行业均衡及厂商最优规模分别是如何决定的? 3、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内容及观点主张。 4、什么是“马歇尔冲突”? 5、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有哪些?试分析每一种主要因素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6、产品差异化的主要方式有哪些?产品差异化是如何影响市场结构的? 论述 1、比较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的观点及政策主张。 2、如何理解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 3、试分析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产业技术进步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地位。 4、试论述中国企业在利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时应注意避免的误区。 5、试论述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之间关系。 第三章产业关联 一、学习目的 要求学生掌握产业关联的含义和主要内容,以达到使学生全面把握不同产业的产业 关联度的目的。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6课时。 二、主要内容 本章由产业间的关联关系、投入产出分析和产业波及效果分析三节组成。 第一节产业间的关联关系 主要介绍产业关联的概念,产业关联方式:里昂剔夫投入产出表的结构,讲解投入 产出表的几个重要基本平衡关系,以及关联系数的计算。 第二节投入产出分析 主要从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出发,介绍投入产出分析的行模型、列模型等。 第三节产业波及效果分析。主要讲解投入系数表、逆阵系数表,产业感应度系数 影响力系数的计算及应用
8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重点 企业的性质;主要产业组织理论流派观点;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定义、 衡量、评价。 二、难点 博弈、纳什均衡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 四、思考与练习 简答题 1、简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最小有效规模的含义。 2、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短期与长期行业均衡及厂商最优规模分别是如何决定的? 3、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内容及观点主张。 4、什么是“马歇尔冲突”? 5、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有哪些?试分析每一种主要因素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6、产品差异化的主要方式有哪些?产品差异化是如何影响市场结构的? 论述: 1、比较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的观点及政策主张。 2、如何理解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 3、试分析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产业技术进步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地位。 4、试论述中国企业在利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时应注意避免的误区。 5、试论述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之间关系。 第三章 产业关联 一、学习目的 要求学生掌握产业关联的含义和主要内容,以达到使学生全面把握不同产业的产业 关联度的目的。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 6 课时。 二、主要内容 本章由产业间的关联关系、投入产出分析和产业波及效果分析三节组成。 第一节产业间的关联关系 主要介绍产业关联的概念,产业关联方式;里昂剔夫投入产出表的结构,讲解投入 产出表的几个重要基本平衡关系,以及关联系数的计算。 第二节投入产出分析 主要从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出发,介绍投入产出分析的行模型、列模型等。 第三节产业波及效果分析。主要讲解投入系数表、逆阵系数表,产业感应度系数、 影响力系数的计算及应用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重点 产业间的关联关系,投入产出表结构,各部分的经济含义与平衡关系,投入产出方 法。 二、难点 产业间的结构分析,产业间的波及效果分析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 四、思考与练习 简答愿 1、简述产业关联的方式。 2、简述实物型和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及其平衡关系。 3、简述产业波及效果的时滞现象。 4、简述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在产业关联分析中的作用。 论述题 1、浅谈产业波及效果分析的应用及现实意义。 2、从我国实际出发理解产业关联的涵义。 第四章产业结构 一、学习目的 要求学生掌握产业结构理论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不同时期的著名的代表性理论:产 业结构演变的规律: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分析。要求学生掌握产业结构优化的含义 和主要内容,产业结构效应,主导产业的选择理论。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6课时。 二、主要内容 本章由影响和决定产业结构的因素: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主导产业及其选择基准三 节组成。 第一节影响和决定产业结构的因素。主要介绍产业结构的含义,产业间的主要结构 关系,以及影响产业结构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主要介绍和解释产业结构的一般演进规律:配第-克拉 克定理,库兹涅茨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霍夫曼定理等: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含义及其动 因:产业结构优化的途径与策略。 第三节主导产业及其选择基准。从主导产业的概念及特征入手,介绍西方主导产业 选择的主要基准:产业关联度基准、生产常上升率基准、收入弹性基准等:讨论西方主 导产业选择的主要基准在我国的适用性及我国选择主导产业应注意的问题。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重点
9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重点 产业间的关联关系,投入产出表结构,各部分的经济含义与平衡关系,投入产出方 法。 二、难点 产业间的结构分析,产业间的波及效果分析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 四、思考与练习 简答题 1、简述产业关联的方式。 2、简述实物型和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及其平衡关系。 3、简述产业波及效果的时滞现象。 4、简述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在产业关联分析中的作用。 论述题 1、浅谈产业波及效果分析的应用及现实意义。 2、从我国实际出发理解产业关联的涵义。 第四章 产业结构 一、学习目的 要求学生掌握产业结构理论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不同时期的著名的代表性理论;产 业结构演变的规律;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分析。要求学生掌握产业结构优化的含义 和主要内容,产业结构效应,主导产业的选择理论。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 6 课时。 二、主要内容 本章由影响和决定产业结构的因素;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主导产业及其选择基准三 节组成。 第一节影响和决定产业结构的因素。主要介绍产业结构的含义,产业间的主要结构 关系,以及影响产业结构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主要介绍和解释产业结构的一般演进规律:配第-克拉 克定理,库兹涅茨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霍夫曼定理等;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含义及其动 因;产业结构优化的途径与策略。 第三节主导产业及其选择基准。从主导产业的概念及特征入手,介绍西方主导产业 选择的主要基准:产业关联度基准、生产率上升率基准、收入弹性基准等;讨论西方主 导产业选择的主要基准在我国的适用性及我国选择主导产业应注意的问题。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重点

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理论考察:产业结构的含义与特 征: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优化的含义。产业结构的含义:主导产业的选择 二、难点 西方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 四、思考与练习 简答趣 1、产业结构的基本涵义。 2、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3、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 4、主导产业的概念、特征。 5、产业结构演进有哪些规律性 6、简述“配第一克拉克定理” ?、简述库兹涅茨关于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 论述题 1、如何理解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 2、如何说明地区间产业结构的相似性? 3、论述西方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在我国的适用性。 第五章产业布局 一、学习目的 要求学生掌握产业布局理论的发展,不同学派的代表性观点以及影响产业布局的因 素,最后了解我国自建国以来产业布局政策与实践。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6课时。 二、主要内容 本章由产业布局及布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我国产业布局的成就及评价、我国产业 布局的调整三节组成。 第一节产业布局及布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介绍产业布局的含义、产业布局理论的 主要流派:成本学派、市场学派行为学派、社会学派、发展学派等理论的核心思想及其 主要代表人物 第二节我国产业布局的成就及评价。介绍我国几种常用的经济地带的划分,我国东、 中、西部经济地带的差异及特点,目前我国产业布局的特点,我国产业布局形成的重要 原因及政策评价。 第三节我国产业布局的调整。一般地说,产业布局政策的目标有经济目标、社会目 标和环境目标三大类。其中经济目标又称效率目标,社会目标又称公平目标,从我国对 产业布局中效率和公平关系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化,探讨我国产业布局调整的方向和实现 途径
10 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理论考察;产业结构的含义与特 征;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优化的含义。产业结构的含义;主导产业的选择。 二、难点 西方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 四、思考与练习 简答题 1、产业结构的基本涵义。 2、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3、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 4、主导产业的概念、特征。 5、产业结构演进有哪些规律性。 6、简述“配第—克拉克定理” 7、简述库兹涅茨关于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 论述题 1、如何理解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 2、如何说明地区间产业结构的相似性? 3、论述西方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在我国的适用性。 第五章 产业布局 一、学习目的 要求学生掌握产业布局理论的发展,不同学派的代表性观点以及影响产业布局的因 素,最后了解我国自建国以来产业布局政策与实践。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 6 课时。 二、主要内容 本章由产业布局及布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我国产业布局的成就及评价、我国产业 布局的调整三节组成。 第一节产业布局及布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介绍产业布局的含义、产业布局理论的 主要流派:成本学派、市场学派行为学派、社会学派、发展学派等理论的核心思想及其 主要代表人物。 第二节我国产业布局的成就及评价。介绍我国几种常用的经济地带的划分,我国东、 中、西部经济地带的差异及特点,目前我国产业布局的特点,我国产业布局形成的重要 原因及政策评价。 第三节我国产业布局的调整。一般地说,产业布局政策的目标有经济目标、社会目 标和环境目标三大类。其中经济目标又称效率目标,社会目标又称公平目标,从我国对 产业布局中效率和公平关系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化,探讨我国产业布局调整的方向和实现 途径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安徽大学:《金融学》课程教学案例.pdf
- 安徽大学:《金融学》课程作业习题(复习思考题,无答案).pdf
- 安徽大学:《金融学》课程授课教案(教学方案).pdf
- 安徽大学:《金融学》课程教学设计大纲.pdf
- 《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证券投资工具——债券.ppt
- 《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ppt
- 《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主要技术分析理论.ppt
- 《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证券投资工具——投资基金.ppt
- 《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证券市场的运行与管理.ppt
- 《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证券市场监管.ppt
- 《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证券投资工具——股票.ppt
- 《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技术分析基础.ppt
- 《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证券投资概述(石河子大学:张静).ppt
- 《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证券流通市场案例.doc
- 《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案例.doc
- 《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证券投资基本分析案例.doc
- 《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证券发行市场案例.doc
- 《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信息披露案例.doc
- 石河子大学:《证券投资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任课教师:杨元贵).doc
- 石河子大学:《证券投资学》课程考试大纲(负责人:杨元贵).doc
- 安徽大学:《产业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PPT教学课件,讲稿,共八章).ppt
- 安徽大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课程授课教案(讲义).pdf
- 安徽大学:《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课程教学大纲.doc
- 《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课程教学资源(案例集,共二十国个案例).docx
- 《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中石化收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ppt
- 《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战略联盟——成功与失败案例.ppt
- 《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企业社会责任——以三鹿奶粉为例.ppt
- 《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华为国际化战略.ppt
- 《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案例分析-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ppt
- 《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牙买加铝工业和雷诺金属公司.ppt
- 《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约翰希金斯.ppt
- 《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腾中重工收购悍马.ppt
- 《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跨国公司案例分析-以丰田公司为例.ppt
- 《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跨国收购失败教训何在.ppt
-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国际金融导论.pdf
-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章 国际金融理论.pdf
-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九章 国际金融机构.pdf
-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八章 国际货币体系.pdf
-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pdf
-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国际金融风险管理.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