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电路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Electric Circuits

《电路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电路理论》是电气工程类、自动化类和测控类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研究电路的基本定理、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及应用。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理解电 路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析方法、定理和定律并能灵活应用于电路分析中,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电路模型的概念,牢固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和电阻、电容、电感、耦合电感、理想变压 器、电压源、电流源、受控源等电路元件的伏安关系,充分理解两类约束是分析电路的基本依据。 充分理解各种电路元件的功率与能量关系。 2、掌握独立变量分析方法,能熟练运用网孔电流法和节点电压法来分析、计算线性电阻电路 理解两个单口网络等效概念,能正确运用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来分析电路。掌握含运算放大器电 阻电路分析方法。 3、能熟练地分析、计算一阶动态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以及全响应。掌握二阶动态电 路的计算、分析方法。牢固掌握时间常数、固有频率的概念。充分理解零状态和零输入响应的概 念,理解暂态和稳态的概念、了解记忆、以及状态的概念。 4、充分理解相量法的原理及其使用条件。能熟练地运用相量法计算、分析正弦稳态响应及用相 量图求解正弦稳态电路。掌握平均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的概念并能进行计算。会 分析对称三相电路。 5、理解电路的频率响应概念,深入理解谐振现象。掌握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方法。 6、能熟练分析含有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的电路:掌握双口网络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各种参数意 义及相互转化方法。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1、总学时与习题 本课程讲授64学时。每章学时分配及习题供参考。 2、内容与课时分配(每章的内容与课时分配、重点和难点以及习题)。 第一部分电阻电路分析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6学时 1、教学内容 电路和电路模型: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电功率和能量:电路元件:电阻元件:受控电源: 基尔霍夫定律。 2、教学要求 深入理解电路模型、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以及关联方向概念:深入理解电功率和能量以及受控 电源概念:理解电阻元件概念:掌握基尔霍夫定律;了解集总假设。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电路模型概念: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及关联方向概念:基尔霍夫定律 难点: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受控电源的概念:功率和能量的计算:
《电路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电路理论》是电气工程类、自动化类和测控类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研究电路的基本定理、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及应用。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理解电 路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析方法、定理和定律并能灵活应用于电路分析中,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 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电路模型的概念,牢固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和电阻、电容、电感、耦合电感、理想变压 器、电压源、电流源、受控源等电路元件的伏安关系,充分理解两类约束是分析电路的基本依据。 充分理解各种电路元件的功率与能量关系。 2、掌握独立变量分析方法,能熟练运用网孔电流法和节点电压法来分析、计算线性电阻电路。 理解两个单口网络等效概念,能正确运用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来分析电路。掌握含运算放大器电 阻电路分析方法。 3、能熟练地分析、计算一阶动态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以及全响应。掌握二阶动态电 路的计算、分析方法。牢固掌握时间常数、固有频率的概念。充分理解零状态和零输入响应的概 念,理解暂态和稳态的概念、了解记忆、以及状态的概念。 4、充分理解相量法的原理及其使用条件。能熟练地运用相量法计算、分析正弦稳态响应及用相 量图求解正弦稳态电路。掌握平均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的概念并能进行计算。会 分析对称三相电路。 5、理解电路的频率响应概念,深入理解谐振现象。掌握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方法。 6、能熟练分析含有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的电路;掌握双口网络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各种参数意 义及相互转化方法。 三、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1、 总学时与习题 本课程讲授64学时。每章学时分配及习题供参考。 2、 内容与课时分配(每章的内容与课时分配、重点和难点以及习题)。 第一部分 电阻电路分析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6 学时 1、教学内容 电路和电路模型;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电功率和能量;电路元件;电阻元件;受控电源; 基尔霍夫定律。 2、教学要求 深入理解电路模型、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以及关联方向概念;深入理解电功率和能量以及受控 电源概念;理解电阻元件概念;掌握基尔霍夫定律;了解集总假设。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电路模型概念;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及关联方向概念;基尔霍夫定律。 难点: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受控电源的概念;功率和能量的计算

4、习题:1-1,1-3,1-4,1-5,1-10,1-12,1-16,1-19,1-20.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4学时 1、教学内容 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阻的星形联接和三角形联接的等效变换:电压源和电 流源的串联和并联: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输入电阻。 2、数学要求 深刻理解电路等效的概念:熟练掌握电阻的星形联接和三角形联接的等效变换方法:掌握电阻的 串联和并联、电压源和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方法:掌握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了解输 入电阻概念。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电路等效的概念: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难点:对外等效的理解:含受控源的电路变换。 4、习题:2-1,2-4,2-6,2-11,2-13,2-14,2-16。 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6学时 1、教学内容 电路的图: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回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 2、教学要求 熟练学握结点电压法、网孔电流法:掌握支路电流和回路电流法:深刻理解KCL和KVL的独立 方程数:了解电路的图的概念:了解无伴电源的概念。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结点电压法和网孔电流法分析、计算线性电阻电路。 难点:电路的图及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的概念:用节点电压法分析含有电流源串联电阻支 路。 4、习题:3-6,3-7,3-8,3-12,3-13,3-16,3-18,3-21,3-23。 第四章电路定理 6学时 1、教学内容 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特勒跟定理:互易定理: 对偶原理。 2、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特勒跟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的基本内容和使用条件,能 熟练运用这些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诺顿定理、替代定理、互易定理:理解对偶原理。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最大功率传递定理:特勒根定理。 难点:用叠加定理分析含受控源电路:用戴维宁定理分析含受控源电路:置换与等效概念的异 同。 4、习题:4-1,4-4,4-7,49,4-11,4-13,4-16,4-17,4-18,4-23. 第五章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2学时 1、教学内容
4、习题:1-1,1-3,1-4,1-5,1-10,1-12,1-16,1-19,1-20。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4学时 1、教学内容 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阻的星形联接和三角形联接的等效变换;电压源和电 流源的串联和并联;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输入电阻。 2、教学要求 深刻理解电路等效的概念;熟练掌握电阻的星形联接和三角形联接的等效变换方法;掌握电阻的 串联和并联、电压源和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方法;掌握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了解输 入电阻概念。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电路等效的概念;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难点:对外等效的理解;含受控源的电路变换。 4、习题:2-1,2-4,2-6,2-11,2-13,2-14,2-16。 第三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6学时 1、教学内容 电路的图;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回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 2、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结点电压法、网孔电流法;掌握支路电流和回路电流法;深刻理解KCL和KVL的独立 方程数;了解电路的图的概念;了解无伴电源的概念。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结点电压法和网孔电流法分析、计算线性电阻电路。 难点:电路的图及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的概念;用节点电压法分析含有电流源串联电阻支 路。 4、习题:3-6,3-7,3-8,3-12,3-13,3-16,3-18,3-21,3-23。 第四章 电路定理 6学时 1、教学内容 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特勒跟定理;互易定理; 对偶原理。 2、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特勒跟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的基本内容和使用条件,能 熟练运用这些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诺顿定理、替代定理、互易定理;理解对偶原理。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最大功率传递定理;特勒根定理。 难点:用叠加定理分析含受控源电路;用戴维宁定理分析含受控源电路;置换与等效概念的异 同。 4、习题:4-1,4-4,4-7,4-9,4-11,4-13,4-16,4-17,4-18,4-23。 第五章 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2学时 1、教学内容

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比例电路的分析:含有理想运放的电路的分析。 2、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理想运算放大器电路模型的特点:熟练掌握含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计算。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想运放的特点:虚短与虚断;用结点法分析含理想运放电路。 难点:独立结点的确定:级联运放电路的分析。 4、习题:5-1,5-3,5-4。 第二部分 动态电路分析 第六章 储能元件 2学时 1、教学内容 电容元件:电感元件:电容、电感元件的串联与并联。 2、教学要求 熟练学握电容元件、电感元件的定义、性质和特点;掌握电容、电感元件的串联与并联:了解 动态元件的概念。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电容和电感的伏安关系:电容电压、电感电流的连续性和记忆性。 难点:电容、电感的特性、能量关系。 4、习题:6-1,6-3,64,6-7,6-10。 第七章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8学时 1、教学内容 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一阶电路的全响应:二阶 电路的零输入相应和零状态响应:二阶电路的全响应:一阶和二阶电路的阶跃响应:一阶和二阶电 路的冲激响应。 2、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动态电路的描述方程和求解方法:熟练掌握一阶电路的分析计算(分离变量法、三要素 法、叠加定理);掌握二阶电路的分析计算:掌握一阶和二阶动态电路的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计算 方法:了解固有频率、暂态和稳态、强制响应和固有响应、过渡过程等概念。 3、重点和难点 重点:一阶电路的分析计算:动态元件初始值的计算。 难点:由微分方程求解完全响应:三要素法中0十与0一及时间常数的求法。 4、习题:7-1,7-5,7-7,7-8,7-12,7-14,7-15,7-20,7-21,7-22,7-26,7-27,7-31,7-38。 第三部分 正弦稳态分析 第八章相量法 2学时 1、教学内容 正弦波及其三要素:相位差:正弦波用复数表示:有效值:相量:相量法的基本概念及适用条 件:相量法的运用及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电路元件的相量形式。 2、教学要求
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比例电路的分析;含有理想运放的电路的分析。 2、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理想运算放大器电路模型的特点;熟练掌握含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计算。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想运放的特点:虚短与虚断;用结点法分析含理想运放电路。 难点:独立结点的确定;级联运放电路的分析。 4、习题:5-1,5-3,5-4。 第二部分 动态电路分析 第六章 储能元件 2学时 1、教学内容 电容元件;电感元件;电容、电感元件的串联与并联。 2、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电容元件、电感元件的定义、性质和特点;掌握电容、电感元件的串联与并联;了解 动态元件的概念。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电容和电感的伏安关系;电容电压、电感电流的连续性和记忆性。 难点:电容、电感的特性、能量关系。 4、习题:6-1,6-3,6-4,6-7,6-10。 第七章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8学时 1、教学内容 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一阶电路的全响应;二阶 电路的零输入相应和零状态响应;二阶电路的全响应;一阶和二阶电路的阶跃响应;一阶和二阶电 路的冲激响应。 2、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动态电路的描述方程和求解方法;熟练掌握一阶电路的分析计算(分离变量法、三要素 法、叠加定理);掌握二阶电路的分析计算;掌握一阶和二阶动态电路的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计算 方法;了解固有频率、暂态和稳态、强制响应和固有响应、过渡过程等概念。 3、重点和难点 重点:一阶电路的分析计算;动态元件初始值的计算。 难点:由微分方程求解完全响应;三要素法中0+与0-及时间常数的求法。 4、习题:7-1,7-5,7-7,7-8,7-12,7-14,7-15,7-20,7-21,7-22,7-26,7-27,7-31,7-38。 第三部分 正弦稳态分析 第八章 相量法 2学时 1、教学内容 正弦波及其三要素;相位差;正弦波用复数表示;有效值;相量;相量法的基本概念及适用条 件;相量法的运用及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电路元件的相量形式。 2、教学要求

能熟练运用相量法进行运算,正确理解瞬间表达式与相量式的关系。牢记电路定律的相量形 式,能熟练建立线性电路的相量模型。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电路元件的相量形式,电路的相量模型。 难点:电路的相量模型。 4、习题:81,8-3,84,8-6,87 第九章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6学时 1、教学内容 阻抗与导纳:相量图:正弦电流电路的稳态分析一一相量分析法:相量模型的网孔分析法和节 点分析法:相量模型的等效:单口网络的功率一平均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复功 率:最大功率传输 2、教学要求 能运用相量法这一工具分析、求解各种正弦稳态电路。掌握电路中各种功率的概念及计算。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相量分析法:相量图分析法。 难点:相量图法:复杂正弦稳态电路的计算: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物理意义;提 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4、习题:9-3,9-8,9-17,9-18,9-26,9-27 第十章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4学时 1、教学内容 耦合电感及其伏安关系:同名端:耦合电感的串联和并联:空芯变压器电路的分析反映阻 抗:耦合电感的去耦合等效替换:理想变压器:实际变压器的模型:铁芯变压器 2、教学要求 掌握耦合电感元件的VCR和含有耦合电感元件的电路计算。了解空芯变压器及等效电路、理想 变压器及其用途。 3、重点和难点 重点:耦合电感元件的VC和含有耦合电感元件的电路计算,空芯变压器及等效电路、理想变 压器的VCR。 难点:互感电压的表达式及其正负的规定、空心变压器的等效电路 4、习题:10-5,10-11,10-21 第十一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 4学时 1、教学内容 网络函数:串联电路的谐振:并联电路的谐振:LC串联电路的频率特性 2、教学要求 掌握串、并联谐振的特点。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网络函数:谐振 难点:串、并联谐振的频率特性
能熟练运用相量法进行运算,正确理解瞬间表达式与相量式的关系。牢记电路定律的相量形 式,能熟练建立线性电路的相量模型。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电路元件的相量形式,电路的相量模型。 难点:电路的相量模型。 4、习题:8-1,8-3,8-4,8-6,8-7 第九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6学时 1、教学内容 阻抗与导纳;相量图;正弦电流电路的稳态分析——相量分析法;相量模型的网孔分析法和节 点分析法;相量模型的等效;单口网络的功率-平均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复功 率;最大功率传输 2、教学要求 能运用相量法这一工具分析、求解各种正弦稳态电路。掌握电路中各种功率的概念及计算。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相量分析法;相量图分析法。 难点:相量图法;复杂正弦稳态电路的计算;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物理意义;提 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4、习题:9-3,9-8,9-17,9-18,9-26,9-27 第十章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4学时 1、教学内容 耦合电感及其伏安关系;同名端;耦合电感的串联和并联;空芯变压器电路的分析;反映阻 抗;耦合电感的去耦合等效替换;理想变压器;实际变压器的模型;铁芯变压器 2、教学要求 掌握耦合电感元件的VCR 和含有耦合电感元件的电路计算。了解空芯变压器及等效电路、理想 变压器及其用途。 3、重点和难点 重点:耦合电感元件的VCR 和含有耦合电感元件的电路计算,空芯变压器及等效电路、理想变 压器的VCR。 难点:互感电压的表达式及其正负的规定、空心变压器的等效电路。 4、习题:10-5,10-11,10-21 第十一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 4学时 1、教学内容 网络函数;串联电路的谐振;并联电路的谐振;RLC串联电路的频率特性 2、教学要求 掌握串、并联谐振的特点。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网络函数;谐振 难点:串、并联谐振的频率特性

4、习题:11-4,11-12,11-13 第十二章三相电路 4学时 1、教学内容 三相电路:线电压(线电流)与相电压(相电流)的关系: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不对称三相 电路的概念:三相电路的功率。 2、教学要求 掌握三相电路的连接方式,对称三相电路的特点,三相电路的计算,三相电路的功率。了解不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 3、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相电路的连接方式,对称三相电路的特点,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难点: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三相电路功率及其测量。 4、习题:12-1,12-2,12-4,12-5,12-7,12-11,12-12,12-13 第十三章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 2学时 1、教学内容 非正弦周期信号:周期函数分解为傅立叶级数: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非正弦周期电流 电路的计算:对称三相电路中的高次谐波。 2、教学要求 掌握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谐波分析法、有效值、平均功率的计算。了解非正弦周期函数的傅 立叶级数展开,平均值、平均功率的计算。了解三相对称电路的高次谐波。 3、重点和难点 重点: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谐波分析法、平均值、平均功率的计算。 难点: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谐波分析法,非正弦周期函数的傅立叶级数展开。 4、习题:13-7,13-8,1311 第十六章二端口网络 4学时 1、教学内容 双口网络的定义:Z参数:Y参数:混合参数:传输参数:互易双口和互易定理;各组参数间的 关系;具有端接的双口网络;双口网络的互联 2、教学要求 掌握二端口网络的方程及参数计算,二端口网络的连接。了解含二端口网络电路的分析。 3、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端口网络的方程及参数。 难点:二端口网络的连接;含二端口网络电路的分析:互易双口及互易定理的适用范围及灵活 应用。 4、习题:16-2,16-4,16-5,16-8 总复习 2学时 机动 2学时 四、教材及参考书
4、习题:11-4,11-12,11-13 第十二章 三相电路 4学时 1、教学内容 三相电路;线电压(线电流)与相电压(相电流)的关系;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不对称三相 电路的概念;三相电路的功率。 2、教学要求 掌握三相电路的连接方式,对称三相电路的特点, 三相电路的计算,三相电路的功率。了解不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 3、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相电路的连接方式,对称三相电路的特点,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难点: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三相电路功率及其测量。 4、习题:12-1,12-2, 12-4,12-5,12-7,12-11,12-12,12-13 第十三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 2学时 1、教学内容 非正弦周期信号;周期函数分解为傅立叶级数;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非正弦周期电流 电路的计算;对称三相电路中的高次谐波。 2、教学要求 掌握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谐波分析法、有效值、平均功率的计算。了解非正弦周期函数的傅 立叶级数展开,平均值、平均功率的计算。了解三相对称电路的高次谐波。 3、重点和难点 重点: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谐波分析法、平均值、平均功率的计算。 难点: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谐波分析法,非正弦周期函数的傅立叶级数展开。 4、习题:13-7,13-8,13-11 第十六章 二端口网络 4学时 1、教学内容 双口网络的定义;Z参数;Y参数;混合参数;传输参数;互易双口和互易定理; 各组参数间的 关系;具有端接的双口网络;双口网络的互联 2、教学要求 掌握二端口网络的方程及参数计算,二端口网络的连接。了解含二端口网络电路的分析。 3、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端口网络的方程及参数。 难点:二端口网络的连接;含二端口网络电路的分析;互易双口及互易定理的适用范围及灵活 应用。 4、习题:16-2,16-4, 16-5,16-8 总复习 2学时 机动 2学时 四、 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邱关源原著、罗先觉修订《电路》(第五版) 高等教有出版社2006年 参考书: 1、李瀚苏《电路分析基础》(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陈希有《电路理论基础》(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尼尔森著,周玉坤译《电路》(第九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4、王仲奕《电路(第5版)习题解析》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方法 采用期末闭卷考试(占70%)及平时成绩(占30%)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平时成绩包括习题作 业、EDA仿真作业、期中测验及课堂提问等形式。 六、说明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
教材: 邱关源原著、罗先觉修订 《电路》(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参考书: 1、李瀚荪 《电路分析基础》(第4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陈希有 《电路理论基础》(第3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尼尔森著,周玉坤译 《电路》(第九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4、王仲奕 《电路(第5版)习题解析》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五、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方法 采用期末闭卷考试(占70%)及平时成绩(占30%)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平时成绩包括习题作 业、EDA仿真作业、期中测验及课堂提问等形式。 六、说明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9 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电流的实用计算.pdf
-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8 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暂态过程.pdf
-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6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pdf
-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5 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pdf
-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0 电力系统各元件的序阻抗和等值电路.pdf
-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1 电力系统不对称故障的分析和计算.pdf
-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2 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基本概念.pdf
-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3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pdf
-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4 复杂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pdf
-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4 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pdf
-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3 简单电力网络的计算和分析.pdf
-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2 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特性和数学模型.pdf
-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1 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pdf
-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同步发电机的基本方程.ppt
-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实验指导书.doc
-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Kundur,中文版).pdf
-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电力系统分析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版,何仰赞).pdf
-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电力系统分析韩祯祥(浙大经典).pdf
-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电力系统电压稳定 Power System Voltage Stability[美]CARSON W.TAYLOR.pdf
-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电力系统分析下册.pdf
- 安徽大学:《电路理论》课程授课教案(讲义,授课教师:寻丽娜).pdf
- 安徽大学:《电路理论》课程课程学习指导(课程重点及难点、典型例题分析、样卷).pdf
- 安徽大学:《电路理论》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EDA仿真实验手册.pdf
- 安徽大学:《电路理论》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EDA电路仿真快速入门(Multisim).pdf
- 安徽大学:《电路理论》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pdf
- 《电路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3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pdf
- 《电路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2章 三相电路.pdf
- 《电路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6章 二端口网络.pdf
- 《电路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1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pdf
- 《电路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0章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pdf
- 《电路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6章 储能元件.pdf
- 《电路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8章 相量法.pdf
- 《电路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9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pdf
- 《电路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3章 电组电路的一般分析.pdf
- 《电路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5章 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pdf
- 《电路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电路定理.pdf
- 《电路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pdf
- 《电路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