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红外光谱分析法

第六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1
第六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1

6.1概述 利用红外分光光度计测量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 及所产生的红外吸收光谱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 分析测定的方法,称为红外吸收光谱法(IR)或 者红外吸收分光光度法。 之ma 2
6. 1 概述 利用红外分光光度计测量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 及所产生的红外吸收光谱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 分析测定的方法,称为红外吸收光谱法(IR)或 者红外吸收分光光度法。 2

红外吸收光谱法具有快速、灵敏度高、测试所需试样少、分析试 样的状态不受限制等优点而成为现代结构化学、分析化学最常用和不 可缺少的工具。它不仅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而且是鉴定化合物和 测定分子结构最有用的方法之一。在红外吸收光谱中,习惯上以微米 (μm)为波长单位,以波数来表示频率。 中红外(4000-400cm1)是有机化合物红外吸收的重要范围。 A/um 2.5 2025 0. 0.3 0.6 1.0 4000 3200 2400 1800 1400 1000 600400 0/cm-I 3
红外吸收光谱法具有快速、灵敏度高、测试所需试样少、分析试 样的状态不受限制等优点而成为现代结构化学、分析化学最常用和不 可缺少的工具。它不仅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而且是鉴定化合物和 测定分子结构最有用的方法之一。在红外吸收光谱中,习惯上以微米 (μm)为波长单位,以波数来表示频率。 中红外(4000-400cm-1)是有机化合物红外吸收的重要范围。 3

6.2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6.2.1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红外光谱由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同时伴随转动能 级的跃迁而产生的,因此红外光谱的吸收峰是有 一定宽度的吸收带。 物质吸收红外应满足两个条件:辐射应具有刚好 能满足物质振动能级跃迁时所需的能量;辐射与 物质之间有偶合作用。 对于非极性完全对称的双原子分子如N2,O2, H2等,偶极矩为0,不产生红外吸收。 4
6.2 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6.2.1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红外光谱由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同时伴随转动能 级的跃迁而产生的,因此红外光谱的吸收峰是有 一定宽度的吸收带。 物质吸收红外应满足两个条件:辐射应具有刚好 能满足物质振动能级跃迁时所需的能量;辐射与 物质之间有偶合作用。 对于非极性完全对称的双原子分子如N2,O2, H2等,偶极矩为0,不产生红外吸收。 4

分子振动与红外吸收峰 1、双原子分子的振动 双原子分子只有一种振动方式一一沿键轴方向的伸缩 振动。 2、多原子分子的振动 对称伸缩振动 剪式振动 摇摆振动 (≈2850cm) ,(1450cm-) (≈1250cm901国 反对称伸缩振动 摇摆振动 扭曲振动 (≈2925cm月 (≈750cm) (≈1250cm) 面内 面外 伸缩振动 弯曲振动
1、双原子分子的振动 双原子分子只有一种振动方式——沿键轴方向的伸缩 振动。 2、多原子分子的振动 分子振动与红外吸收峰 5

(1)伸缩振动 原子沿化学键的轴线方向的伸展和收缩(以V表示)。 振动时键长变化,键角不变。伸缩振动又分为对称伸缩振动(V)和不 对称伸缩振动。 (2)弯曲振动 原子沿化学键轴线的垂线方向的振动,又称为变形振 动,振动时键长不变、键角变化以δ表示。弯曲振动分为面内弯曲振动和 面外弯曲振动。面内弯曲振动又分为剪式振动和面内摇摆;面外弯曲振动 又分为面外摇摆和扭曲振动。 6
(1)伸缩振动 原子沿化学键的轴线方向的伸展和收缩(以v表示)。 振动时键长变化,键角不变。伸缩振动又分为对称伸缩振动(vs)和不 对称伸缩振动。 (2)弯曲振动 原子沿化学键轴线的垂线方向的振动,又称为变形振 动,振动时键长不变、键角变化以δ表示。弯曲振动分为面内弯曲振动和 面外弯曲振动。面内弯曲振动又分为剪式振动和面内摇摆;面外弯曲振动 又分为面外摇摆和扭曲振动。 6

c基本振动的理论数 简正振动的数目称为振动自由度,每个振动自由 度相应于红外光谱图上一个基频吸收峰。每个原子在 空间都有三个自由度,如果分子由个原子组成,其运 动自由度就有3n个,这3n个运动自由度中,包括3个 分子整体平动自由度,3个分子整体转动自由度,剩下 的是分子的振动自由度。对于非线性分子振动自由度 为3n一6,但对于线性分子,其振动自由度是3n一5。 例如水分子是非线性分子,其振动自由度=3×3一6=3. 7
c 基本振动的理论数 简正振动的数目称为振动自由度,每个振动自由 度相应于红外光谱图上一个基频吸收峰。每个原子在 空间都有三个自由度,如果分子由n 个原子组成,其运 动自由度就有3n 个,这3n个运动自由度中,包括3个 分子整体平动自由度,3个分子整体转动自由度,剩下 的是分子的振动自由度。对于非线性分子振动自由度 为3n-6, 但对于线性分子,其振动自由度是3n-5。 例如水分子是非线性分子,其振动自由度=3×3-6=3. 7

实际上大多数化合物在红外光谱图上出现的吸收峰 数目比理论计算数会有所增减,其原因是: (1)没有偶极矩变化的振动不产生红外吸收: (2)某些振动吸收频率完全相同时,简并为一个吸收峰; (3)振动吸收强度太弱,仪器不能检测或超出检测范围; (4) 倍频峰和组频峰的产生; (5)振动偶合两个基团相邻且它们的振动频率又相差不大时, 其相应的特征峰会发生分裂而形成两个峰,这种现象称为振动偶合。 如,异丙基的两个CH3振动的相互偶合作用,引起CH3弯曲振动 1380cm1处的峰分裂为强度产不多的两个峰(一个移向低波数,一 个移向高波数)。 8
实际上大多数化合物在红外光谱图上出现的吸收峰 数目比理论计算数会有所增减,其原因是: (1) 没有偶极矩变化的振动不产生红外吸收; (2)某些振动吸收频率完全相同时,简并为一个吸收峰; (3) 振动吸收强度太弱,仪器不能检测或超出检测范围; (4) 倍频峰和组频峰的产生; (5) 振动偶合 两个基团相邻且它们的振动频率又相差不大时, 其相应的特征峰会发生分裂而形成两个峰,这种现象称为振动偶合。 如,异丙基的两个CH3振动的相互偶合作用,引起CH3弯曲振动 1380cm-1处的峰分裂为强度产不多的两个峰(一个移向低波数,一 个移向高波数)。 8

(6)费米共振 当倍频与某基频峰位相近时,由于相互作用而产生 强吸收带或发生峰的裂分。这种倍频峰与基频峰之间的偶合称为费米 共振。如大多数醛由于醛的C-H伸缩振动与其弯曲振动的倍频之间发 生费米共振,而在2820cm1和2720cm-1附近出现强度相近的双峰。 影响吸收峰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振动能级的跃迁概率和振动过程中 偶极矩的变化。例如,由基态振动能级向第一激发态跃迁的概率 大,所以一般基频峰较强,而倍频峰很弱;一般极性基团(OH, C=O)在振动时偶极矩变化较大,吸收峰较强;而非极性基团( C-C,C=C)的吸收峰较弱。 9
(6)费米共振 当倍频与某基频峰位相近时,由于相互作用而产生 强吸收带或发生峰的裂分。这种倍频峰与基频峰之间的偶合称为费米 共振。如大多数醛由于醛的C-H伸缩振动与其弯曲振动的倍频之间发 生费米共振,而在2820cm-1和2720cm-1附近出现强度相近的双峰。 影响吸收峰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振动能级的跃迁概率和振动过程中 偶极矩的变化。例如,由基态振动能级向第一激发态跃迁的概率 大,所以一般基频峰较强,而倍频峰很弱;一般极性基团(OH, C=O)在振动时偶极矩变化较大,吸收峰较强;而非极性基团( C-C,C=C)的吸收峰较弱。 9

6.3红外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一、基团的特征吸收峰与相关峰 1、基团的特征吸收峰与相关峰 通常把能代表某基团存在并有较高的吸收峰的位置,称为该基团 的特征频率,对应的吸收峰则称为特征吸收峰。 同一类型化学键的基团在不同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中吸收峰位置大 致相同,这一特性提供了鉴定各种基团是否存在的判断依据,从 而成为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的依据。 10
6.3 红外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一、基团的特征吸收峰与相关峰 1、基团的特征吸收峰与相关峰 通常把能代表某基团存在并有较高的吸收峰的位置,称为该基团 的特征频率,对应的吸收峰则称为特征吸收峰。 同一类型化学键的基团在不同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中吸收峰位置大 致相同,这一特性提供了鉴定各种基团是否存在的判断依据,从 而成为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的依据。 10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生物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八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pdf
- 《生物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UV-VIS).pdf
- 《生物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光分析法导论——以物质的光学性质为基础而建立的分析方法.pdf
- 《生物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pdf
- 《生物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pdf
- 《生物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山东理工大学:徐征豹).pdf
- 高等教育出版社:《现代仪器分析》教材书籍PDF电子版(扫描版,第三版,主编:刘约权).pdf
- 《生物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导论(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ppt
- 《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实验指导(讲义)实验四 醋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及固含量测定.doc
- 《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实验指导(讲义)实验二 丙烯酰胺溶液聚合及其干燥加工.doc
- 《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实验指导(讲义)实验五 本体聚合MMA及其透光率测定.doc
- 《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实验指导(讲义)实验四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合成及层压板的制备.doc
- 《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实验指导(讲义)实验五 聚丙烯腈的部分水解反应.doc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各章知识点)第一章 概论、第三章 误差及数据处理、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doc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各章知识点)第六章 配位滴定法、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第八章 沉淀滴定法.doc
- 《分析化学》课程各章 思考题(含答案)第十章.doc
- 《分析化学》课程各章 思考题(含答案)第八章.doc
- 《分析化学》课程各章 思考题(含答案)第九章.doc
- 《分析化学》课程各章 思考题(含答案)第七章.doc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绪论 Analytical chemistry(化学分析部分).ppt
- 《生物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五章 分离分析法导论.pdf
- 《生物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章 质谱分析法(Mass Spectrometry, MS).pdf
- 《生物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pdf
- 《生物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原子光谱 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pdf
- 《生物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AAS中干扰消除方法.ppt
- 《生物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课外阅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pdf
- 《生物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AAS).ppt
- 《生物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原子发射光谱法 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AES)总结.ppt
- 《生物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光谱分析法导论.ppt
- 天津工业大学:《生物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化学键与物质结构 2.1 离子键与离子晶体.ppt
- 天津工业大学:《生物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化学键与物质结构 2.2 共价键与共价晶体.ppt
- 天津工业大学:《生物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化学键与物质结构 2.3 配位键和配位化合物.ppt
- 天津工业大学:《生物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化学键与物质结构 2.4 金属键与金属晶体.ppt
- 天津工业大学:《生物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化学键与物质结构 2.5 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和分子晶体.ppt
- 天津工业大学:《生物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溶液 5.1 稀溶液的依数性.ppt
- 天津工业大学:《生物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溶液 5.2 酸碱理论.ppt
- 天津工业大学:《生物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溶液 5.3 弱电解质溶液(酸碱解离平衡).ppt
- 天津工业大学:《生物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溶液 5.4 难溶电解质溶液(沉淀溶解平衡).ppt
- 天津工业大学:《生物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溶液 5.5 配合物溶液.ppt
- 天津工业大学:《生物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