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7章 维生素与矿质元素

第7章维生素与矿质元素 7.1概述 72影响食品中维生素含量的因素 7.3食品中的维生素 74食品中的矿质元素
第7章 维生素与矿质元素 7.1 概 述 7.2 影响食品中维生素含量的因素 7.3 食品中的维生素 7.4 食品中的矿质元素

7.1概述 目前依据生物实验和检测技术水平,将人体中这些元素 分类为生命必需元素、有益元素、污染元素和有毒元素 必需元素的特征是:它们都存在于健康的生物组织中, 并和一定的生物和化学功能有关。 有益元素是指那些不存在时不会引起再生性生理症状, 但在极少量存在时有益于生命健康的元素。 污染元素和有毒元素是指那些在极少量存在时对生命 体影响不大,它们在生命体中的浓度变化较大,如果其浓 度达成可以察觉到的生理或形态症状时,就为有害元素或 污染元素。 必需元素中,除碳、氢、氧和氮外,其他元素又称为 矿质元素。矿质元素,不能在体内合成,全部来自于人类 生存的环境,人体的矿质元素主要通过食物饮水获得
7.1 概 述 目前依据生物实验和检测技术水平,将人体中这些元素 分类为生命必需元素、有益元素、污染元素和有毒元素。 必需元素的特征是:它们都存在于健康的生物组织中, 并和一定的生物和化学功能有关。 有益元素是指那些不存在时不会引起再生性生理症状, 但在极少量存在时有益于生命健康的元素。 污染元素和有毒元素是指那些在极少量存在时对生命 体影响不大,它们在生命体中的浓度变化较大,如果其浓 度达成可以察觉到的生理或形态症状时,就为有害元素或 污染元素。 必需元素中,除碳、氢、氧和氮外,其他元素又称为 矿质元素。矿质元素,不能在体内合成,全部来自于人类 生存的环境,人体的矿质元素主要通过食物饮水获得

72影响食品中维生素含量的因素 72.1维生素的稳定性 食品中维生素含量除与原料中含量有关外,还与原料中 维生素在收获、储藏、运输和加工过程中损失多少有密切的 关系。 722原料成熟对维生素含量的影响 西红柿中Vc的含量在其未成熟的某一个时期最高。 723采后及储藏过程中维生素的变化 食物从采收或屠宰到加工这段时间,营养值会发生明显的 变化。许多维生素易受酶,尤其是动、植物死后释放出的内 源酶所降解
7.2 影响食品中维生素含量的因素 7.2.1 维生素的稳定性 食品中维生素含量除与原料中含量有关外,还与原料中 维生素在收获、储藏、运输和加工过程中损失多少有密切的 关系。 7.2.2 原料成熟对维生素含量的影响 西红柿中Vc的含量在其未成熟的某一个时期最高。 7.2.3 采后及储藏过程中维生素的变化 食物从采收或屠宰到加工这段时间,营养值会发生明显的 变化。许多维生素易受酶,尤其是动、植物死后释放出的内 源酶所降解

采后及储藏过程中维生素的变化程度与储藏加工过程中 的温度高低和时间长短等因素有关。对维生素影响较大的 酶活性就与温度和时间有密切关系,脂肪氧化酶的氧化作 用可以降低许多维生素的浓度,而Vc氧化酶则专一性地引 起Vc含量损失。 植物源食物原料经过预处理会导致维生素的部分损失。 食品在储藏过程中,会引起维生素的损失,食品的储藏方式 不同对维生素的损失有很大影响
采后及储藏过程中维生素的变化程度与储藏加工过程中 的温度高低和时间长短等因素有关。对维生素影响较大的 酶活性就与温度和时间有密切关系,脂肪氧化酶的氧化作 用可以降低许多维生素的浓度,而Vc氧化酶则专一性地引 起Vc含量损失。 植物源食物原料经过预处理会导致维生素的部分损失。 食品在储藏过程中,会引起维生素的损失,食品的储藏方式 不同对维生素的损失有很大影响

724谷类食物在研磨过程中维生素的损失 研磨产生的热作用,研磨后所得食物中各种维生素含量 的保留比例有很大的不同,要保留较多的维生素,最好减 少研磨次数。 72.5浸提和热烫过程中维生素的损失 食品中水溶性维生素损失的一个主要途径是经由切口或 易受破损的表面而流失。加工过程中洗涤、水槽传送、漂 烫、冷却和烹调等工序也会造成营养素的损失。 蒸和煮对食品中维生素保留量有较大影响
7.2.4 谷类食物在研磨过程中维生素的损失 研磨产生的热作用,研磨后所得食物中各种维生素含量 的保留比例有很大的不同,要保留较多的维生素,最好减 少研磨次数。 7.2.5 浸提和热烫过程中维生素的损失 食品中水溶性维生素损失的一个主要途径是经由切口或 易受破损的表面而流失。加工过程中洗涤、水槽传送、漂 烫、冷却和烹调等工序也会造成营养素的损失。 蒸和煮对食品中维生素保留量有较大影响

7.6化学药剂处理过程中维生素的损失 面粉加工中使用的漂白剂由于有促进氧化作用,常导 致一些敏感性维生素的损失。(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 在腌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常作为护色剂和防腐剂。亚 硝酸盐不但能与Vc迅速反应,而且还能破坏类胡萝卜素、 硫胺素及叶酸等。 化学添加剂,使食品的pH增加,如用碱性发酵粉发酵 时pH会增高,在这种碱性条件下,硫胺素、Vc和泛酸这类 维生素的破坏大大增加。食品在弱酸性条件下,维生素的 损失减少
7.2.6 化学药剂处理过程中维生素的损失 面粉加工中使用的漂白剂由于有促进氧化作用,常导 致一些敏感性维生素的损失。(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 ) 在腌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常作为护色剂和防腐剂。亚 硝酸盐不但能与Vc迅速反应,而且还能破坏类胡萝卜素、 硫胺素及叶酸等。 化学添加剂,使食品的pH增加,如用碱性发酵粉发酵 时pH会增高,在这种碱性条件下,硫胺素、Vc和泛酸这类 维生素的破坏大大增加。食品在弱酸性条件下,维生素的 损失减少

727维生素的每日参考摄入量的确定 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它包括:平均 需要量( 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EAR)、推荐摄入 ( 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RNI)、适当摄入量 ( adequate intake,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r, UL) 成人维生素日推荐摄入量: 维生素A250维生素B1224g 维生素B1 1.5mg 维生素C 100mg 维生素B2 1.4mg 维生素D 200I 维生素B612m维生素E14mg 叶酸维生素M)0.4mg
7.2.7 维生素的每日参考摄入量的确定 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它包括:平均 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EAR)、推荐摄入 (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RNI)、适当摄入量 (adequate intake,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r,UL)。 维生素A 2500 IU 维生素B12 2.4 μg 维生素B1 1.5 mg 维生素C 100 mg 维生素B2 1.4 mg 维生素D 200 IU 维生素B6 1.2 mg 维生素E 14 mg 叶酸(维生素M) 0.4 mg 成人维生素日推荐摄入量:

维生素的生物利用率和影响生物利用率的因素: ①食品在消费时维生素的含量,而不仅考虑原料中原有的 含量。 ②食品在消费时维生素的存在状态和特性。 ③食品中维生素的生物利用率。 ④膳食的组成对维生素的生物利用率也会有较大影响
维生素的生物利用率和影响生物利用率的因素: ①食品在消费时维生素的含量,而不仅考虑原料中原有的 含量。 ②食品在消费时维生素的存在状态和特性。 ③食品中维生素的生物利用率。 ④膳食的组成对维生素的生物利用率也会有较大影响

73食品中的维生素 维生素既不提供能量,也不是构成各种组织的成分。主 要功能是参与了生理代谢。当膳食中长期缺乏某一种维生 素时,就会引起代谢紊乱,导致维生素缺乏症 ( avitaminosis)。 根据其溶解性质的不同,维生素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 溶性维生素两大类。前者有维生素A、D、E、K类;后者 有维生素B、C类
7.3 食品中的维生素 维生素既不提供能量,也不是构成各种组织的成分。主 要功能是参与了生理代谢。当膳食中长期缺乏某一种维生 素时,就会引起代谢紊乱,导致维生素缺乏症 (avitaminosis)。 根据其溶解性质的不同,维生素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 溶性维生素两大类。前者有维生素A、D、E、K类;后者 有维生素B、C类

731维生素A 维生素A又称抗干眼病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1 及维生素A2两种。类胡萝卜素可经过代谢转变为 维生素A。 CH3 CH Hac CH H3beta-胡萝卜素 4535单加氧酶 H3C CH3 CH CH3 视黄醛 脱氢画 3 3 CH3 CH3 视黄醇
7.3.1 维生素A 维生素A又称抗干眼病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1 及维生素A2两种。类胡萝卜素可经过代谢转变为 维生素A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食品工艺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食品低温处理和保藏.ppt
- 《食品保藏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食品的化学保藏.ppt
- 清华大学:茶饮料生产线萃取过程6σ质量改善.pptx
- 肉毒毒素 BOTULINUM TOXIN.pptx
-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考试大纲).doc
-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的种类和加工(PPT讲座).ppt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安全风险解析》汇编(2014-2018年).pdf
- 锦州医学院(锦州医科大学):《肉品科学与技术》课程各章部分习题(含参考答案).doc
- 锦州医学院(锦州医科大学):《肉品科学与技术》课程实训指导书(共十一个实验).doc
- 锦州医学院(锦州医科大学):《肉品科学与技术》课程试题与答案.doc
- 锦州医学院(锦州医科大学):《肉品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肉制品加工技术(食品类、畜牧兽医专业适用,共十二章,含实训).doc
- 锦州医学院(锦州医科大学):《肉品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共十章,主讲:王玉田).ppt
- 锦州医学院(锦州医科大学):《肉品科学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doc
- 东北农业大学:《蛋制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部分 第九章 干燥蛋制品(2/2)、第十章 其它蛋制品、第十一章 变质蛋及副产品利用.ppt
- 东北农业大学:《蛋制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部分 第五章 鲜蛋的贮藏(2/2)、第六章 再制蛋加工.ppt
- 东北农业大学:《蛋制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部分 绪论(李晓东)、第一章 禽蛋的物理结构及化学成分、第三章 禽蛋的质量鉴定、第五章 鲜蛋的贮藏(1/2).ppt
- 东北农业大学:《蛋制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部分 第七章 液蛋与浓缩蛋液、第八章 冰蛋(冷冻蛋)、第九章 干燥蛋制品.ppt
- 东北农业大学:《乳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我国乳品加工业生产现状、技术创新趋势与发展战略(主讲:李晓东).ppt
- 东北农业大学:《乳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奶油的加工(2/2)、第十二章 发酵乳及乳酸菌饮料的加工.ppt
- 东北农业大学:《乳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冰淇淋的加工(2/2)、第十四章 其它乳制品.ppt
- Intraspecific Trait Variation and its Effects on Food Chains.pptx
- 食品安全(PPT讲稿)食品污染、食物中毒.ppt
- 日立(L-8900)氨基酸(amino acid)自动分析仪(应用介绍).ppt
- 广东海洋大学:《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课件讲稿PPT,共七个实验).ppt
- 复旦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Nutrition and Food Hygiene》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pptx
- 《食品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0章 食品添加剂.ppt
- 中国农业大学:营养健康与女性美(PPT讲稿,食品学院:范志红).ppt
- 四川大学:《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存储过程与触发器.ppt
- 复旦大学:《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pptx
-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考试大纲.pdf
- 吉首大学:《食品工厂设计》课程考核大纲.pdf
-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ppt
- 四川大学:营养学基础(PPT课件讲稿)矿物质、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ppt
- 《食品发酵设备与工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发酵与酿造的主要设备.ppt
- 《乳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鲜乳的标准、检验及预处理.ppt
- 《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2章 食物在体内的过程.doc
- 《食品技术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物理技术处理食品新进展.ppt
- 江南大学:《食品工艺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doc
- 《食品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1章 食品中有害成分.ppt
- 《乳制品加工工艺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乳的成分及性质.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