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天文航海学试验业务指导书

天文航海学试验业务指导书实验的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熟悉六分仪的结构、测角原理、方法和步骤。使学生能够正确、快捷地使用六分仪观测天体高度。实验时数二、4学时三、、实验要求1:了解六分仪的结构、测角原理及读数的正确读取。2:掌握六分仪误差的检查、校正及测定方法。3:掌握六分仪测天的要领、步骤及注意事项。四、主要设备六分仪、秒表、五、主要步骤1:六分仪的结构六分仪有下列构件构成:(1)刻度弧(2)指标杆(3)动镜(4)定镜(5)微动鼓轮(6)游标(7)滤光镜组(8)照明装置(9)松紧夹(10)手柄(11)调整螺丝(12)单简望远镜(13)镜筒支架(14)架体2:测角原理六分仪基于二条平面镜反射定理即: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光线连续经过两个平面镜反射,光线入射方向与最后反射出方向的夹角,等于两镜夹角的两倍。3:测角读数的读取六分仪的刻度弧上,从0°向左到130°叫主弧,读数为正。从0°向右到50一小段弧长叫余弧,读数为负。测角读数分别由刻度弧、鼓轮和游标尺三个部份读出。六分仪测角读数为:(1)主弧读数从分度弧读取整度数从鼓轮读取分数从游标读取分的小数(2)余弧读数余弧读数与主弧数大体相同,由于机械构造上的原理,鼓轮倒转时从60、50、40…………分数由大向小反向变化,指示臂才向右移动。因此,鼓轮倒转一周,指示臂右移1°。所以,应用60减去从鼓轮和游标上读取的分和分的小数,其差为正确读数。4:航海六分仪的检查和校正六分仪的测角误差主要有六个:其中三个为永久性误差,其余为可校正误差。永久性误差:永久性误差是由于制造工艺的缺陷而引起的固定误差。(1)偏心差:指标臂的转轴中心与刻度弧的圆心不重合。(2)棱性差:动镜、固定镜及滤光片前后镜表面互助不平行,各镜表面不平而引起的(3)刻度差:刻度弧、鼓轮和游标的分划度不准所致。综合这三项系统误差叫六分仪的器差S,出厂前已测定好,可以从六分仪箱盖上的鉴定书中,以测角为引数查取,供观测高度后的修正。可校正误差:准确的六分仪读数必须满足:动镜和定镜与刻度弧平面要垂直;指标臂指0°时,动镜和定镜要互助平行。每次使用六分仪之前,均应依次按以下三步校正来满足上述条要求
天文航海学试验业务指导书 一、 实验的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熟悉六分仪的结构、测角原理、方法和步骤。使学生能够正 确、快捷地使用六分仪观测天体高度。 二、 实验时数 4学时 三、 实验要求 1:了解六分仪的结构、测角原理及读数的正确读取。 2:掌握六分仪误差的检查、校正及测定方法。 3:掌握六分仪测天的要领、步骤及注意事项。 四、 主要设备 六分仪、秒表、 五、 主要步骤 1:六分仪的结构 六分仪有下列构件构成:(1)刻度弧(2)指标杆(3)动镜(4)定镜(5)微动 鼓轮(6)游标(7)滤光镜组(8)照明装置(9)松紧夹(10)手柄(11)调整螺丝 (12)单筒望远镜(13)镜筒支架(14)架体 2:测角原理 六分仪基于二条平面镜反射定理即: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光线连续经过两 个平面镜反射,光线入射方向与最后反射出方向的夹角,等于两镜夹角的两倍。 3:测角读数的读取 六分仪的刻度弧上,从0 0向左到130 0叫主弧,读数为正。从0 0向右到5 0一小段弧长 叫余弧,读数为负。测角读数分别由刻度弧、鼓轮和游标尺三个部份读出。 六分仪测角读数为: (1)主弧读数 从分度弧读取整度数 从鼓轮读取分数 从游标读取分的小数 (2)余弧读数 余弧读数与主弧数大体相同,由于机械构造上的原理,鼓轮倒转时从60ˊ、 50ˊ、40ˊ.分数由大向小反向变化,指示臂才向右移动。因此,鼓轮倒转一周, 指示臂右移1º。所以,应用60ˊ减去从鼓轮和游标上读取的分和分的小数,其差为正 确读数。 4:航海六分仪的检查和校正 六分仪的测角误差主要有六个:其中三个为永久性误差,其余为可校正误差。 永久性误差: 永久性误差是由于制造工艺的缺陷而引起的固定误差。 (1)偏心差:指标臂的转轴中心与刻度弧的圆心不重合。 (2)棱性差:动镜、固定镜及滤光片前后镜表面互助不平行,各镜表面不平而引起的 (3)刻度差:刻度弧、鼓轮和游标的分划度不准所致。 综合这三项系统误差叫六分仪的器差S,出厂前已测定好,可以从六分仪箱盖上的 鉴定书中,以测角为引数查取,供观测高度后的修正。 可校正误差: 准确的六分仪读数必须满足:动镜和定镜与刻度弧平面要垂直;指标臂指0°时, 动镜和定镜要互助平行。每次使用六分仪之前,均应依次按以下三步校正来满足上述 条要求

(1)垂直差(动镜差Perpendicularerror)原因:动镜面不垂直于刻度弧平面。检查与校正:将指标臂移至35。左右,左手平握六分仪,刻度弧朝外。眼晴置于动镜后,同时斜视动镜中的反射弧影与直接看到的真弧成一延续的弧线时,表示没有动镜差,如果不成一延续的弧线而产生高低位置时,表明动镜差存在,需要校正。可用校正板手慢慢转动镜面后的校正螺钉,边看边转动直到消除动镜差(反射和实际弧象位于同一弧线上)。(2)边差(定镜差Sideerror)原因:定镜镜面不垂直于刻度弧平面。检查与校正:加适量滤光片,将指标臂放在0°,六分仪保持垂直对准太阳(或星体),并且慢慢地正、反转鼓轮,仔细观察太阳和其影象是否有左右公开现象。(3)指标差i的测定(Indexerror)0°与动、定两镜平行时的读数mo的符号相反,则有:i=0一mo原因:两镜平行时指标不指0°。检查与校正:①利用水天线测定指标差指标臂放在0°。,去掉滤光片,调好焦距。对准水线方向转动鼓轮,使直射和反射水天线一高一低现象严密相接成一直线。此时读数为mo,则i=0一m。②利用星体测定指标差观测星体高度时,应利用星体测定指标差。所选用的星体不宜太亮,这样能重合得准。高度也不宜过高,便于观测。测定方法与上述测水天线相同。③利用太阳测定指标差由于测太阳影象重合不易,所以一般均测影、实象上下相切。指标臂放在0,配好滤光片对准太阳,转动鼓轮,上切一次读数为m1,再下切一次读数为m2,两次相切读数的平均值等于两象重合的读数mo,即:因此,指标差I=0一mo用太阳测指标差的优点是可以检查观测的质量,下切读数m2与上切读数m之差等于太阳视半径的4倍,由观测求出太阳视半径:m2—m1R=4这样,测定的太阳视半径R可与《航海天文历》中列出当天太阳视半径值相比较。两者一致,说明观测可靠,所测指标差可用。如两者相差超过0。2,应重新测定指标差。最后应指出,当指标差超过6时,就应缩小它。方法是:将指标臂置于0%0、0处,通过调整定镜下面螺钉,使星体或水天线重合。调整指标差后,定镜的垂直性被破坏。因此,还得重新校正定镜的垂直性,再测定指标差,重复上述校正方法直至指标差小于6为止。5:观测前的准备工作(1)如室内外温度相差较大,应提前半小时左右将六分仪箱子放到室外遮阴的通风处,使六分仪逐渐适应露天的温度。(2)准备好观测记录簿、铅笔等。(3)检查、校正六分仪动镜、定镜,调整好望远镜焦距,根据需要选配好滤光片。(4)测定指标差、记下观测值。6:观测天体高度的注意事项
(1)垂直差(动镜差Perpendicular error) 原因:动镜面不垂直于刻度弧平面。 检查与校正:将指标臂移至35°左右,左手平握六分仪,刻度弧朝外。眼睛置于动镜 后,同时斜视动镜中的反射弧影与直接看到的真弧成一延续的弧线时,表示没有动镜 差,如果不成一延续的弧线而产生高低位置时,表明动镜差存在,需要校正。可用校 正板手慢慢转动镜面后的校正螺钉,边看边转动直到消除动镜差(反射和实际弧象位 于同一弧线上)。 (2)边差(定镜差Side error) 原因:定镜镜面不垂直于刻度弧平面。 检查与校正:加适量滤光片,将指标臂放在0°,六分仪保持垂直对准太阳(或星 体),并且慢慢地正、反转鼓轮,仔细观察太阳和其影象是否有左右公开现象。 (3)指标差i的测定(Index error) 0°与动、定两镜平行时的读数m0的符号相反,则有:i=0-m0 原因:两镜平行时指标不指0°。 检查与校正: ①利用水天线测定指标差 指标臂放在0°,去掉滤光片,调好焦距。对准水线方向转动鼓轮,使直射和反射 水天线一高一低现象严密相接成一直线。此时读数为m0,则i=0—m。 ②利用星体测定指标差 观测星体高度时,应利用星体测定指标差。所选用的星体不宜太亮,这样能重合 得准。高度也不宜过高,便于观测。测定方法与上述测水天线相同。 ③利用太阳测定指标差 由于测太阳影象重合不易,所以一般均测影、实象上下相切。指标臂放在0 0,配 好滤光片对准太阳,转动鼓轮,上切一次读数为m1,再下切一次读数为m2,两次相切 读数的平均值等于两象重合的读数m0,即:因此,指标差I=0—m0 用太阳测指标差的优点是可以检查观测的质量,下切读数m2与上切读数m1之差等于太 阳视半径的4倍,由观测求出太阳视半径: m2——m1 R=—————— 4 这样,测定的太阳视半径R⊙可与《航海天文历》中列出当天太阳视半径值相比较。两 者一致,说明观测可靠,所测指标差可用。如两者相差超过0ˊ。2,应重新测定指标 差。 最后应指出,当指标差超过6 /时,就应缩小它。方法是:将指标臂置于0 000 /、0 处,通过调整定镜下面螺钉,使星体或水天线重合。调整指标差后,定镜的垂直性被 破坏。因此,还得重新校正定镜的垂直性,再测定指标差,重复上述校正方法直至指 标差小于6 /为止。 5:观测前的准备工作 (1)如室内外温度相差较大,应提前半小时左右将六分仪箱子放到室外遮阴的通风 处,使六分仪逐渐适应露天的温度。 (2)准备好观测记录簿、铅笔等。 (3)检查、校正六分仪动镜、定镜,调整好望远镜焦距,根据需要选配好滤光片。 (4)测定指标差、记下观测值。 6:观测天体高度的注意事项

(1)观测位置要合适,要选在避风、避浪、避震、视野宽阔,测天要迅速而准确。水天线不清时,位置低些好。风浪大时,水天线呈锯齿波形,位置高些好。(2)当太阳下方有云层,海上有薄雾或临近两种不同颜色海水交汇的海面时,在天边往往呈现一条或儿条阴影和水天线相混淆。这时,应注意识别真假水天线,用望远镜能够隐约地到最高、最远的一条是真水天线。(3)掌握六分仪的技术质量状况。7:观测天体高度的要领将指标臂移到0,竖拿六分仪,望远镜对准观测的天体,调整好焦距。如测太阳,还应选配滤光片,由于望远镜的视野有限,可微左眼协助搜索,直到要观测的天体出现在望远镜的视野内。这时在定镜右半侧镜子中看到的便是要观测的天体的反射影像。然后,左手捏紧指标杆的弹簧夹。右手握住把手慢慢地向下转动六分仪架体,使望远镜逐渐朝向水天线,而左手则平稳地调整指标杆,保持天体的反射影像在望远镜的视野中,直到同时看到天体和水天线为止。如测太阳,则在望远镜光轴已基本转到水天线位置时,移开定镜前的深色滤光片或改用浅色的。接着转动鼓轮,调整天体反射影像的位置。如天体在下降,把天体反射影像拉到水天线上面一点;如天体在上开,则把天体反射影像拉到水天线下面一点。若观测太阳或月亮,则是以准备观测的上边缘或下边缘为基准,来调整它的反射影像的位置。通常是测太阳的下边高度,上午观测,太阳高度在上升把它的下边缘与水天线重叠稍许,重叠部份看起来象个白点;下午观测,太阳高度在下降,则把它的下边缘拉到水天线的上方,略微离开一点,两者的间隙象是自段黑线,在白点消失或黑线断开的瞬间,就是准确相切的时间。如果是观测星体,则事先用星球仪或索星卡求出观测刻天体的概略高度和方位。把天体高度定在六分仪上,然后将望远镜略向天体方位方向的水天线,以六分仪垂线为轴线,沿水天线左右来回搜索,直到要观测的天体反射影象出现在望远镜视野内,然后,转动鼓轮,调整天体反射影像的位置,如同上述。测量高度时,要求六分仪刻度弧平面与天体垂直圈重合,即要求六分仪刻度弧平面垂直于水天线,而且与天体的方位一致。找天体垂直圈的方法是:以望远镜光轴为轴,左右摇摆六分仪,则在望远镜视野中看到天体的反射影像也作弧线状的摆动。弧线的最低点是天体垂直圈的方向,测者应转动身体,调整六分仪望远镜的方向,使弧线的最低点处于望远镜视野中央,这样六分仪的方向和天体方位一致,即六分仪处于垂直位置了。在等待相切的过程中,由于天体方位不断变化,天体垂直圈也随之改变,天体反射影像摆动弧线的最低点也随之在水天线上移动。因此应继续摆动六分仪,让天体反射影像继续划出弧线,测者继续调整望远镜方向,以保持弧线最低点处于望远镜视野中央。随着天体反射影像逐渐接近水天线,摆幅也应随之减小,等待天体反射影像在视野中央弧线最低点上与水天线准确相切。要领可归纳为:大摆找切线,小摆找切点,微摆等相切。当天体反射影像与水天线刚好相切时,立即启动或按停秒表,以便确定测天时的世界时。六、注意事项由于测天的时间问题,该项实验有时要在中午(中天)、早晚(测星)进行
(1)观测位置要合适,要选在避风、避浪、避震、视野宽阔,测天要迅速而准确。水 天线不清时,位置低些好。风浪大时,水天线呈锯齿波形,位置高些好。 (2)当太阳下方有云层,海上有薄雾或临近两种不同颜色海水交汇的海面时,在天边 往往呈现一条或几条阴影和水天线相混淆。这时,应注意识别真假水天线,用望 远镜能够隐约地到最高、最远的一条是真水天线。 (3)掌握六分仪的技术质量状况。 7:观测天体高度的要领 将指标臂移到0,竖拿六分仪,望远镜对准观测的天体,调整好焦距。如测太阳, 还应选配滤光片,由于望远镜的视野有限,可微睁左眼协助搜索,直到要观测的天体 出现在望远镜的视野内。这时在定镜右半侧镜子中看到的便是要观测的天体的反射影 像。然后,左手捏紧指标杆的弹簧夹。右手握住把手慢慢地向下转动六分仪架体,使 望远镜逐渐朝向水天线,而左手则平稳地调整指标杆,保持天体的反射影像在望远镜 的视野中,直到同时看到天体和水天线为止。如测太阳,则在望远镜光轴已基本转到 水天线位置时,移开定镜前的深色滤光片或改用浅色的。接着转动鼓轮,调整天体反 射影像的位置。如天体在下降,把天体反射影像拉到水天线上面一点;如天体在上 升,则把天体反射影像拉到水天线下面一点。若观测太阳或月亮,则是以准备观测的 上边缘或下边缘为基准,来调整它的反射影像的位置。通常是测太阳的下边高度,上 午观测,太阳高度在上升把它的下边缘与水天线重叠稍许,重叠部份看起来象个白 点;下午观测,太阳高度在下降,则把它的下边缘拉到水天线的上方,略微离开一 点,两者的间隙象是自段黑线,在白点消失或黑线断开的瞬间,就是准确相切的时 间。 如果是观测星体,则事先用星球仪或索星卡求出观测刻天体的概略高度和方位。 把天体高度定在六分仪上,然后将望远镜略向天体方位方向的水天线,以六分仪垂线 为轴线,沿水天线左右来回搜索,直到要观测的天体反射影象出现在望远镜视野内, 然后,转动鼓轮,调整天体反射影像的位置,如同上述。 测量高度时,要求六分仪刻度弧平面与天体垂直圈重合,即要求六分仪刻度弧平 面垂直于水天线,而且与天体的方位一致。找天体垂直圈的方法是:以望远镜光轴为 轴,左右摇摆六分仪,则在望远镜视野中看到天体的反射影像也作弧线状的摆动。弧 线的最低点是天体垂直圈的方向,测者应转动身体,调整六分仪望远镜的方向,使弧 线的最低点处于望远镜视野中央,这样六分仪的方向和天体方位一致,即六分仪处于 垂直位置了。在等待相切的过程中,由于天体方位不断变化,天体垂直圈也随之改 变,天体反射影像摆动弧线的最低点也随之在水天线上移动。因此应继续摆动六分 仪,让天体反射影像继续划出弧线,测者继续调整望远镜方向,以保持弧线最低点处 于望远镜视野中央。随着天体反射影像逐渐接近水天线,摆幅也应随之减小,等待天 体反射影像在视野中央弧线最低点上与水天线准确相切。 要领可归纳为:大摆找切线,小摆找切点,微摆等相切。 当天体反射影像与水天线刚好相切时,立即启动或按停秒表,以便确定测天时的 世界时。 六、注意事项 由于测天的时间问题,该项实验有时要在中午(中天)、早晚(测星)进行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航海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航海学(地文)》实验教学大纲.pdf
- 《航海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海图作业》(评估)实验教学大纲.pdf
- 《航海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船舶定位》(评估)实验教学大纲.pdf
- 《航海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测罗经差》(评估)实验教学大纲.pdf
- 《航海学》课程参考文献(地文资料)CHAPTER 10 RADIO WAVES.pdf
- 《航海学》课程参考文献(地文资料)CHAPTER 12 HYPERBOLIC SYSTEMS.pdf
- 《航海学》课程参考文献(地文资料)CHAPTER 13 RADAR NAVIGATION.pdf
- 《航海学》课程参考文献(地文资料)CHAPTER 11 SATELLITE NAVIGATION.pdf
- 《航海学》课程参考文献(地文资料)CHAPTER 14 ECDIS AND THE INTEGRATED BRIDGE.pdf
- 《航海学》课程参考文献(地文资料)CHAPTER 15 NAVIGATIONAL ASTRONOMY.pdf
- 《航海学》课程参考文献(地文资料)CHAPTER 16 INSTRUMENTS FOR CELESTIAL NAVIGATION.pdf
- 《航海学》课程参考文献(地文资料)CHAPTER 18 TIME.pdf
- 《航海学》课程参考文献(地文资料)CHAPTER 17 AZIMUTHS AND AMPLITUDES.pdf
- 《航海学》课程参考文献(地文资料)CHAPTER 20 SIGHT REDUCTION.pdf
- 《航海学》课程参考文献(地文资料)CHAPTER 21 NAVIGATIONAL MATHEMATICS.pdf
- 《航海学》课程参考文献(地文资料)CHAPTER 22 NAVIGATIONAL CALCULATIONS.pdf
- 《航海学》课程参考文献(地文资料)CHAPTER 19 THE ALMANACS.pdf
- 《航海学》课程参考文献(地文资料)CHAPTER 24 THE SAILINGS.pdf
- 《航海学》课程参考文献(地文资料)CHAPTER 26 EMERGENCY NAVIGATION.pdf
- 《航海学》课程参考文献(地文资料)CHAPTER 25 THE NAVIGATION PROCESS.pdf
- 《航海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航线设计》(评估)实验教学大纲.pdf
- 《航海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NOTICE TO MARINERS 06-2010.pdf
- 《航海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NOTICE TO MARINERS 05-2010.pdf
- 《航海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NOTICE TO MARINERS 07-2010.pdf
- 《航海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NOTICE TO MARINERS 09-2010.pdf
- 《航海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NOTICE TO MARINERS 08-2010.pdf
- 《航海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NOTICE TO MARINERS 11-2010.pdf
- 《航海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NOTICE TO MARINERS 10-2010.pdf
- 《航海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ICOSbook PUB. 102 INTERNATIONAL CODE OF SIGNALS,FOR VISUAL, SOUND, AND RADIO COMMUNICATIONS UNITED STATES EDITION 1969 Edition(Revised 2003).pdf
- 《航海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NOTICE TO MARINERS 44-2009.pdf
- 《航海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Pub147bk SAILING DIRECTIONS(ENROUTE)CARIBBEAN SEA VOLUME 1,2009,ELEVENTH EDITION.pdf
- 《航海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Pub120bk SAILING DIRECTIONS(PLANNING GUIDE)PACIFIC OCEAN AND SOUTHEAST ASIA,2008,SIXTH EDITION.pdf
- 《航海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航海地文实验指导书.doc
- 《航海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航海学(地文)》实验教学大纲.doc
- 《航海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航线设计》(评估)实验教学大纲.doc
- 《航海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天文定位实验教学大纲.doc
- 《航海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航海学综合实验.doc
- 《航海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天文实验指导书.doc
- 《航海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测罗经差》(评估)实验教学大纲.doc
- 《航海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船舶定位》实验教学大纲.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