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测试技术及方法》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知识点和导学单

附件1知识点和导学单 11、知识点及导学任务第一编总论 1-2、知识点及导学任务第二编衍射分析 13、知识点及导学任务-第三编显微分析 14、知识点及导学任务第四编光谱、电子能谱分析 1-5、知识点及导学任务-第五编其他测试方法 1-6、知识点详解汇总
附件 1 知识点和导学单 1-1、知识点及导学任务-第一编 总论 1-2、知识点及导学任务-第二编 衍射分析 1-3、知识点及导学任务-第三编 显微分析 1-4、知识点及导学任务-第四编 光谱、电子能谱分析 1-5、知识点及导学任务-第五编 其他测试方法 1-6、知识点详解汇总

1、知识点及导学任务-第1编总论 教学方法 教学章节内容 学时 学习资源 (说明:线下自学不占总学时) 讲授(3学时、案例教学(2 学时)、任务驱动教学(1学 文字教材、电子课件 第1编总论 时)、翻转课堂(2学时)、线下 网站资源 自学(2学时) 1)知识点 电磁辐射与材料结构:波粒二象性、电子与分子能级结构、分子振动形式、 干涉指数、倒易点阵、晶带定理 电磁辐射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电磁辐射的吸收、发射和散射、原子光谱基础、 分子光谱基础、光电子能谱基础、俄歇电子能谱基础、X射线产生及其与物质的 相互作用、X射线的衰减 粒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散射、电子与固体作用的信号、离子束与材 料相互作用产生的信号 2)案例教学 波粒二象性、倒易点阵、光电子能谱、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的信号 3)翻转课堂: 3.1X射线源的产生与X射线谱 (X射线源的产生原理、X射线谱图的特点) 4)任务教学 (1)O2分子电子能级的电子填充情况(p7),基态、激发态光谱项写法: (2)倒易点阵的建立(课本p221-9,或者“立方晶系(a=1.0nm)正点阵、倒 易点阵的建立,并标明6个晶面族指数”) (3)说明各名词的产生机理:连续X射线、特征X射线、荧光X射线 (4)X射线衰减的计算与应用 (5)入射电子束与固体作用产生的信号、深度和应用
1、知识点及导学任务-第 1 编 总论 1)知识点 电磁辐射与材料结构:波粒二象性、电子与分子能级结构、分子振动形式、 干涉指数、倒易点阵、晶带定理 电磁辐射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电磁辐射的吸收、发射和散射、原子光谱基础、 分子光谱基础、光电子能谱基础、俄歇电子能谱基础、X 射线产生及其与物质的 相互作用、X 射线的衰减 粒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散射、电子与固体作用的信号、离子束与材 料相互作用产生的信号 2)案例教学 波粒二象性、倒易点阵、光电子能谱、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的信号 3)翻转课堂: ξ3.1 X 射线源的产生与 X 射线谱 (X 射线源的产生原理、X 射线谱图的特点) 4)任务教学 (1)O2 分子电子能级的电子填充情况(p7),基态、激发态光谱项写法; (2)倒易点阵的建立(课本 p22 1-9,或者“立方晶系(a=1.0 nm)正点阵、倒 易点阵的建立,并标明 6 个晶面族指数”) (3)说明各名词的产生机理:连续 X 射线、特征 X 射线、荧光 X 射线 (4)X 射线衰减的计算与应用 (5)入射电子束与固体作用产生的信号、深度和应用 教学章节内容 学时 教学方法 (说明:线下自学不占总学时) 学习资源 第 1 编 总论 8 讲授(3 学时)、案例教学(2 学时)、任务驱动教学(1 学 时)、翻转课堂(2 学时)、线下 自学(2 学时) 文字教材、电子课件、 网站资源

1.第一章总论电磁辐射与材料结构之材料结构基础(一) 知识点 材料结构基础(一)电磁辐射与材料结构 知识维度 2概念性知识 预习后能够描 解释德布罗意 方程、电子能 能够确定原 对不同的原 教学目标 述电磁辐射的 级、分子能级 子、分子的能 子、分子的能 波动特征和材 级结构和干涉 级结构、干涉 料点阵类型。 干涉指数的确 指数 指数进行评 定方法。 价。 认知过程维 A记忆 B理解 度 C应用 E评估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 教学策略 布置任务卡: 1.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课件及知识点视频,学习电磁辐射的基 课前预习 本物理量、材料的点阵排布类型; 2.能够了解电磁辐射的基础知 识:波动性、轨道运动、自旋运动: 3.能够掌握材料的点阵排布类型(立方、六方点阵)。 新知识点导入 如何描述、产生并应用电磁辐射的物理量? 1.课堂在线测试或提问,检查同学们预习效果,对知识点的掌提 情况。 2.问题引导,采用教师提问学生讨论解答的方式进行: (1)、电磁辐射与物质波提问:描述电磁波的波粒二象性的物 理参数有哪些?对应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联系波粒二象性的方 课堂教学 程是什么?电子波长如何计算? (2)、材料结构基础(一):原子能级及其表征# 分子运动与前 态、固体的能带结构提问:描述原子、分子外电子排布方式的 物理量有哪些、轨道的描述方法是什么?#难点分子能级有哪 些?如何描述? 材料结构基础(二):晶体结构、干涉指数提问:晶体 点阵类型有哪些?晶向和晶面如何标识?为什么要引入干涉指 3.教师根据学生对本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补充讲解及总结。 1.课本P22:1-3,1-8、C、Na原子的电子在能级图1-1中是 如何排布的? 课后作业及 反馈 ,依据课堂的任务教学内容完善:0:分子电子能级的电子填充 情况(p7),基态、激发态光谱项写法: 3.对不懂的问题在网上教学平台进行及时交流
2 1. 第一章 总论 电磁辐射与材料结构之材料结构基础(一) 知识点 材料结构基础(一)电磁辐射与材料结构 知识维度 2 概念性知识 教学目标 预习后能够描 述电磁辐射的 波动特征和材 料点阵类型。 解释德布罗意 方程、电子能 级、分子能级 干涉指数的确 定方法。 能 够 确定原 子、分子的能 级结构和干涉 指数。 对不同的 原 子、分子的能 级结构、干涉 指 数 进行评 价。 认知过程维 度 A 记忆 B 理解 C 应用 E 评估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 教学策略 课前预习 布置任务卡: 1.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课件及知识点视频,学习电磁辐射的基 本物理量、材料的点阵排布类型; 2. 能够了解电磁辐射的基础知识:波动性、轨道运动、自旋运动; 3. 能够掌握材料的点阵排布类型(立方、六方点阵)。 课堂教学 新知识点导入 如何描述、产生并应用电磁辐射的物理量? 1. 课堂在线测试或提问,检查同学们预习效果,对知识点的掌握 情况。 2. 问题引导,采用教师提问学生讨论解答的方式进行: (1)、电磁辐射与物质波 提问:描述电磁波的波粒二象性的物 理参数有哪些?对应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联系波粒二象性的方 程是什么?电子波长如何计算? *(2)、材料结构基础(一):原子能级及其表征#、分子运动与能 态、固体的能带结构 提问:描述原子、分子外电子排布方式的 物理量有哪些、轨道的描述方法是什么?#难点 分子能级有哪 些?如何描述? *(3)、材料结构基础 (二):晶体结构、干涉指数 提问:晶体 点阵类型有哪些?晶向和晶面如何标识?为什么要引入干涉指 数? 3. 教师根据学生对本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补充讲解及总结。 课后作业及 反馈 1. 课本 P22:1-3,1-8、6 C、11Na 原子的电子在能级图 1-1 中是 如何排布的? 2. 依据课堂的任务教学内容完善:O2 分子电子能级的电子填充 情况(p7),基态、激发态光谱项写法; 3. 对不懂的问题在网上教学平台进行及时交流

2.第一章总论电磁辐射与材料结构: 材料结构基础(二) 知识点 材料结构基础(二)倒易点阵的建立 知识维度 2事实性知识 解释正点阵与 能够计算立方 通过预习,能 点阵的倒易点 对不同的晶体 教学目标 够描述正点阵 倒易点阵、晶 类型的倒易点 带内各晶面之 阵、晶面间距 和晶面夹角方 阵及其应用进 的定义。 间的关系。 法。 行评价。 认知过程维 度 A记忆 B理解 C应用 E评估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散学 教学策略 布置任务卡: 课前预习 1.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课件,学习正点阵表征方法; 2.能够描述出立方、六方正点阵的定义及类型: 3.能够了解晶带的物理意义。 新知识点导入 晶体衍射花样与什么对应 4.课堂提问,检查同学们预习效果,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问题引导, 采用教师提问学生讨论解答的方式进行。 课堂教学 ()倒易点阵的建立方法是什么? (2)倒易点阵或倒易矢量与正点阵的关系是什么?#难点 (3)晶带如何建立? (4)晶带定律是什么? (s) 晶面间距与晶面夹角如何确定?#难点 教师根据学生对本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补充讲解及总结。 1.对难点及重点问题进行在线测试,巩固知识点。 倒易点阵的建立 (课本p221-9, 立方晶系(a=1.0nm 课后作业及 正点阵、倒易点阵的建立,并标明6个晶面族指数”或用作 反馈 图法画出立方晶系(111)和(021)晶面对应的倒易点,其中 a=b=c-0.1 nm) 对不懂的问题在网上教学平台进行及时交流
3 2. 第一章 总论 电磁辐射与材料结构: 材料结构基础(二) 知识点 材料结构基础(二)倒易点阵的建立 知识维度 2 事实性知识 教学目标 通过预习,能 够描述正点阵 的定义。 解释正点阵与 倒易点阵、晶 带内各晶面之 间的关系。 能够计算立方 点阵的倒易点 阵、晶面间距 和晶面夹角方 法。 对不同的晶体 类型的倒易点 阵及其应用进 行评价。 认知过程维 度 A 记忆 B 理解 C 应用 E 评估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 教学策略 课前预习 布置任务卡: 1.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课件,学习正点阵表征方法; 2. 能够描述出立方、六方正点阵的定义及类型; 3. 能够了解晶带的物理意义。 课堂教学 新知识点导入 晶体衍射花样与什么对应? 4. 课堂提问,检查同学们预习效果,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 问题引导,采用教师提问学生讨论解答的方式进行。 (1)倒易点阵的建立方法是什么? (2)倒易点阵或倒易矢量与正点阵的关系是什么?#难点 (3)晶带如何建立? (4)晶带定律是什么? (5)晶面间距与晶面夹角如何确定?#难点 6. 教师根据学生对本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补充讲解及总结。 课后作业及 反馈 1. 对难点及重点问题进行在线测试,巩固知识点。 倒易点阵的建立(课本 p22 1-9, “立方晶系(a=1.0 nm) 正点阵、倒易点阵的建立,并标明 6 个晶面族指数” 或用作 图法画出立方晶系(111)和(021)晶面对应的倒易点, 其中 a=b=c=0.1 nm) 2. 对不懂的问题在网上教学平台进行及时交流

3.第一章总论电磁辐射与材料结构: 电磁辐射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知识点 电磁辐射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知识维度 2事实性知识 通过预习,能 教学目标 够了解辐射的 解释特征谱的能够利用谱图对不同谱图的 对材料的结构 种类、 光谱特 基础知识和X 测试结果进行 征及应用 射线的产生。 进行分析。 评价。 认知过程维 A记忆 B理解 C应用 E评估 度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翻转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布置任务卡: 课前预习 1.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敕学课件,学习电磁辐射种类和应用范围: 2.能够描述出特征谱图的基础知识。 新知识点导入 特征谱图的产生和在材料分析中的应用 1.课堂提问,检查同学们预习效果,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问题引导,采用教师提问学生讨论解答的方式进行。 一、辐射的吸收与发射、辐射的散射、光电离: 各类特征谱基础 课堂教学 光谱、分子光谱#、光电子能谱#难点、俄歇电子能谱 核磁共振 *三、X射线的产生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X射线的产生#、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X射线的衰减、X射 线的防护 教师根据学生对本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补充讲解及总结。 4.翻转课堂:X射线的产生# 课后作业及 1.作业:2-1(2)、(3)、2-3、2-6,补:1cV=1.602×10”焦耳 反馈 2-11、2-12,质量吸收系数 查附录, 铅的密度:11.34gcm3 2.对不懂的问题在网上教学平台进行及时交流
4 3. 第一章 总论 电磁辐射与材料结构: 电磁辐射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知识点 电磁辐射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知识维度 2 事实性知识 教学目标 通过预习,能 够了解辐射的 种类、光谱特 征及应用。 解释特征谱的 基础知识和 X 射线的产生。 能够利用谱图 对材料的结构 进行分析。 对不同谱图的 测试结果进行 评价。 认知过程维 度 A 记忆 B 理解 C 应用 E 评估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翻转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课前预习 布置任务卡: 1.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课件,学习电磁辐射种类和应用范围; 2. 能够描述出特征谱图的基础知识。 课堂教学 新知识点导入 特征谱图的产生和在材料分析中的应用 1. 课堂提问,检查同学们预习效果,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问题引导,采用教师提问学生讨论解答的方式进行。 一、辐射的吸收与发射、辐射的散射、光电离: *二 、各类特征谱基础 原子光谱、分子光谱# 、光电子能谱#难点、俄歇电子能谱 、 核磁共振 *三、X 射线的产生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X 射线的产生#、X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X 射线的衰减、X 射 线的防护 3. 教师根据学生对本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补充讲解及总结。 4. 翻转课堂:X 射线的产生# 课后作业及 反馈 1. 作业:2-1 (2)、(3)、2-3、2-6,补:1eV=1.602×10-19焦耳、 2-11、2-12, 质量吸收系数查附录, 铅的密度:11.34 g/cm3 2. 对不懂的问题在网上教学平台进行及时交流

4.第一章总论电磁辐射与材料结构: 粒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和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概述 粒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知识点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概述 知识维度 2概念性知识 能够用电子与 桶时而习,能 解释电子与固固体相互作用 对不同属性的 教学目标 够了解粒子 与材料的相互 体作用产生的 产生的信号分 材料所获得的 信号方式。 析材料的相关 测试结果进行 作用性能。 信息。 综合分析。 认知过程维 度 A记忆 B理解 C应用 E评估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 教学策略 布置任务卡: 1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课件,了解电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形 课前预习 式 解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的信号及发展的测试方法 3.了解电子的散射形式及发展的测试技术 新知识点导入 电子束发生与材料相互作用时会出现什么现 1.课堂提问,检查同学们预习效果,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课堂教学 问题引导, 采用教 师提问学 生讨论解答的方 进行。 *第一节电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散射、*#电子与固体作用产 生的信号#难点、电子激发产生的其他现象 第二节离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散射、搬射与二次离子 第一章总论之四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概述 3.教师根据学生对本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补充讲解及总结 课后作业及 1.3-1、3.2、3-5、3-6 反馈 对不懂的问题在网上教学平台进行及时交流 N
5 4. 第一章 总论 电磁辐射与材料结构: 粒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和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概述 知识点 粒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概述 知识维度 2 概念性知识 教学目标 通过预习,能 够了解粒子束 与材料的相互 作用性能。 解释电子与固 体作用产生的 信号方式。 能够用电子与 固体相互作用 产生的信号分 析材料的相关 信息。 对不同属性的 材料所获得的 测试结果进行 综合分析。 认知过程维 度 A 记忆 B 理解 C 应用 E 评估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 教学策略 课前预习 布置任务卡: 1.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课件,了解电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形 式; 2. 了解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的信号及发展的测试方法 3. 了解电子的散射形式及发展的测试技术 课堂教学 新知识点导入 电子束发生与材料相互作用时会出现什么现 象? 1. 课堂提问,检查同学们预习效果,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问题引导,采用教师提问学生讨论解答的方式进行。 *第一节 电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散射、*#电子与固体作用产 生的信号#难点、电子激发产生的其他现象 第二节 离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散射、溅射与二次离子 第一章 总论 之四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概述 3. 教师根据学生对本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补充讲解及总结。 课后作业及 反馈 1. 3-1、3-2、3-5、3-6 2. 对不懂的问题在网上教学平台进行及时交流

导学任务第2编衍射分析 教学章节内容 学时教学方法 学习资源 讲授(5学时)、任务驱动 教学(2学时)、翻转课堂(!文字教材、电子课 第2编衍射分析12 学时)、实验(4学时、件、网站资源 线下自学(2学时) 1)知识点 X射线衍射几何条件:X射线衍射束的强度:多晶体的研究方法:选靶,滤 波:衍射仪法:利用X射线进行物相定性、定量分析,晶格计算,粒径计算 2)案例教学 光电子能谱、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的信号 3)翻转课堂: E7.1.11-3PDF卡片的认知(p101-103) 飞8.1.1电子衍射公式的推导 4)任务教学 (1)布拉格方程的推导与应用: (2)结构因子的计算、消光规律、衍射线条数、第一衍射峰的计算 (3)立方晶系衍射花样指数标定 (4)PDP卡片用于定性分析 (5)任意内标法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6)德拜相机法中获得精确点阵常数的实验技术 (7)多晶电子衍射花样的标定 (8)单晶电子衍射花样的标定
导学任务-第 2 编 衍射分析 教学章节内容 学时 教学方法 学习资源 第 2 编 衍射分析 12 讲授(5 学时)、任务驱动 教学(2 学时)、翻转课堂(1 学时)、实验(4 学时)、 线下自学(2 学时) 文字教材、电子课 件、网站资源 1)知识点 X 射线衍射几何条件;X 射线衍射束的强度;多晶体的研究方法;选靶,滤 波;衍射仪法;利用 X 射线进行物相定性、定量分析,晶格计算,粒径计算 2)案例教学 光电子能谱、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的信号 3)翻转课堂: ξ 7.1.1 1~3 PDF 卡片的认知(p101-103) ξ 8.1.1 电子衍射公式的推导 4)任务教学 (1)布拉格方程的推导与应用; (2)结构因子的计算、消光规律、衍射线条数、第一衍射峰的计算 (3)立方晶系衍射花样指数标定 (4)PDF 卡片用于定性分析 (5)任意内标法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6)德拜相机法中获得精确点阵常数的实验技术 (7)多晶电子衍射花样的标定 (8)单晶电子衍射花样的标定

1-2、知识点及导学任务第二编衍射分析 X射线衍射原理 知识点 X射线衍射原理 知识维度 程序性知识 通过预习,能 够了解X射线 解释确定XRD 能够利用布拉格对不同样品 教学目标 方程计算衍射的衍射图谱 衍射发生的基 衍射峰峰位、 角, 由晶体结构 进行计算和 本原理。 强度的方法 计算结构因子。 分析。 认知过程维 A记忆 B理解 E评估 度 C应用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 教学策略 布置任务卡: 课前预习 1.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课件,了解确定X射线射角度与强度 的方法 2.了解X射线衍射相关的基本应用 新知识点导入 如何确定材料的晶体结构排布类型和物相? 1.课堂提问,检查同学们预习效果,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间题引导. 采用教师提问学生讨论解答的方式进行: 衍射方向:布拉格方程、衍射失量方程、厄瓦尔德图 课堂教学 解*#、劳埃方程 第二节X射线衍射强度:一个电子的散射强度、原子散射强度 晶胞散射强度(结构因子*#难点)、影响衍射强度的其它因素 3.教师根据学生对本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补充讲解及总结: ()掌握由布拉格方程和厄瓦尔德图解方法求 解衍射发生角度 的方法 (2)掌握决定晶胞散射强度的因素结构因子的计算方法 1.对难点及重点问题进行总结:()布拉格方程的推导与应用 (2)结构因子的计算、消光规律、衍射线条数、第一衍射峰的 课后作业及 计算。 反馈 2.对不懂的问题在网上教学平台进行及时交流。 3.作业:思考题:a-Fe属立方晶系, 点阵参数a=0.2866nm。加 用CrKaX射线(10.2291nm)照射试求(10)、(200)及(211) 可发生衍射的掠射角。作业题:54,5-9,5-7(选做)
2 1-2、知识点及导学任务-第二编 衍射分析 X 射线衍射原理 知识点 X 射线衍射原理 知识维度 程序性知识 教学目标 通过预习,能 够了解 X 射线 衍射发生的基 本原理。 解释确定 XRD 衍射峰峰位、 强度的方法。 能够利用布拉格 方程计算衍射 角,由晶体结构 计算结构因子。 对不同样品 的衍射图谱 进行计算和 分析。 认知过程维 度 A 记忆 B 理解 C 应用 E 评估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 教学策略 课前预习 布置任务卡: 1.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课件,了解确定 X 射线衍射角度与强度 的方法 2. 了解 X 射线衍射相关的基本应用 课堂教学 新知识点导入 如何确定材料的晶体结构排布类型和物相? 1. 课堂提问,检查同学们预习效果,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问题引导,采用教师提问学生讨论解答的方式进行: 第一节 衍射方向:布拉格方程*、衍射矢量方程、厄瓦尔德图 解*#、劳埃方程 第二节 X 射线衍射强度:一个电子的散射强度、原子散射强度、 晶胞散射强度(结构因子*##难点 )、影响衍射强度的其它因素 3. 教师根据学生对本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补充讲解及总结: (1) 掌握由布拉格方程和厄瓦尔德图解方法求解衍射发生角度 的方法 (2)掌握决定晶胞散射强度的因素-结构因子的计算方法 课后作业及 反馈 1. 对难点及重点问题进行总结:(1)布拉格方程的推导与应用; (2)结构因子的计算、消光规律、衍射线条数、第一衍射峰的 计算。 2. 对不懂的问题在网上教学平台进行及时交流。 3. 作业:思考题:α-Fe 属立方晶系,点阵参数 a=0.2866nm。如 用 CrKαX 射线(λ=0.2291nm)照射,试求(110)、(200)及(211) 可发生衍射的掠射角。作业题:5-4,5-9,5-7(选做)

1.第二章衍射分析 X射线衍射方法 知识点 X射线衍射方法 知识维度 2程序性知识 通过预习,能 对不同样品的 教学目标 够晶体物相分 解释德拜照相能够利用衍射 衍射数据影响 法和行射仪法 数据计物相 析的基本 的基本原理。 等相关信息。 因素进行综合 分析。 认知过程维 A记忆 B理解 C应用 E评估 度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 教学策略 布置任务卡: 课前预习 1.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课件,了解德拜相机的组成部分及相关 的实验技术。 2.了解行射仪的组成结构 新知识点导入 晶体发生衍射,如何采集衍射信息数据? 1.课堂提问,检查同学们预习效果,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问题引导,采用教师提问学生讨论解答的方式进行: 第一节多晶体衍射方法 课堂敦学 德拜照相法 衍射仪法*、 第二节单晶体衍射方法 劳埃(Laue)法、周转晶体法、四圆衍射仪 3.教师根据学生对本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补充讲解及总结: (1)理解X射线成像原理与样品的衍射花样特征之间的关系 (2)掌握衍射花样指数标定化方法 (3)理解衍射仪法的测试原理-聚焦法 课后作业及 1.对难点及重点问题进行总结:多晶体的研究方法:选靶,滤波: 反馈 衍射仪法、立方晶系衍射花样指数标定。 2.对不懂的问题在网上教学平台进行及时交流
3 1. 第二章 衍射分析 X 射线衍射方法 知识点 X 射线衍射方法 知识维度 2 程序性知识 教学目标 通过预习,能 够晶体物相分 析的基本用 途。 解释德拜照相 法和衍射仪法 的基本原理。 能够利用衍射 数据计算物相 等相关信息。 对不同样品的 衍射数据影响 因素进行综合 分析。 认知过程维 度 A 记忆 B 理解 C 应用 E 评估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 教学策略 课前预习 布置任务卡: 1.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课件,了解德拜相机的组成部分及相关 的实验技术。 2.了解衍射仪的组成结构 课堂教学 新知识点导入 晶体发生衍射,如何采集衍射信息数据? 1. 课堂提问,检查同学们预习效果,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问题引导,采用教师提问学生讨论解答的方式进行: 第一节 多晶体衍射方法 德拜照相法*、衍射仪法*、 第二节 单晶体衍射方法 劳埃(Laue)法、周转晶体法、四圆衍射仪 3. 教师根据学生对本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补充讲解及总结: (1)理解 X 射线成像原理与样品的衍射花样特征之间的关系 (2)掌握衍射花样指数标定化方法 (3)理解衍射仪法的测试原理-聚焦法 课后作业及 反馈 1. 对难点及重点问题进行总结:多晶体的研究方法;选靶,滤波; 衍射仪法、立方晶系衍射花样指数标定。 2. 对不懂的问题在网上教学平台进行及时交流

2.第二章衍射分析 X射线衍射分析的应用 知识点 X射线衍射分析的应用 知识维度 2概念性知识 通过预习,能 解释定性、定 能够利用衍射 对不同的样品 教学目标 够知道分析的 量、点阵常数和 得到的衍射数 昆节大小计算 数据进行基本 基本流程。 的基本原理 分析。 认知过程维 A记亿 B理解 C应用 E评估 度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翻转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布置任务卡: 课前预习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课件,了解物相分析的基本内容: 2.了解晶体衍射谱图的基本信总,为深入分析做好准备。 新知识点导入 测得衍射谱图后,如何获得材料的物相、晶粒 和晶体结构信息? 课堂提问,检查同学们预习效果,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问题引导,采用教师提问学生讨论解答的方式进行。 *第一节物相分析:单一物相、多物相的鉴定,物相定量分析# 课堂敦学 难点 第二节点阵常数的精确计算补充:晶粒大小的计算 3. 教师 根据学生 对本知识点 握情况进行补充讲解及总结:学会 (1)单物相的鉴定方法,熟悉JCPDS卡片内容:(2)学会多物 相鉴定方法;(3)学会物相定量分析的原理;(4)理解点阵常数 精确计算的原理及方法:(5)学会利用谢乐公式计算晶粒大小 4.翻转课堂:飞7.1.11-3PDF卡片的认知(pl101-103) 对难点及重点问题进行总结:PDF卡片用于定性分析、任意内 课后作业及 标法公式的推导与应用、德拜相机法中获得精确点阵常数的实验 反馈 技术 2.对不懂的问题在网上教学平台进行及时交流
4 2. 第二章 衍射分析 X 射线衍射分析的应用 知识点 X 射线衍射分析的应用 知识维度 2 概念性知识 教学目标 通过预习,能 够知道分析的 基本流程。 解释定性、定 量、点阵常数和 晶粒大小计算 的基本原理。 能够利用衍射 数据进行基本 分析。 对不同的样品 得到的衍射数 据进行综合分 析,指导生产。 认知过程维 度 A 记忆 B 理解 C 应用 E 评估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翻转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课前预习 布置任务卡: 1.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课件,了解物相分析的基本内容; 2. 了解晶体衍射谱图的基本信息,为深入分析做好准备。 课堂教学 新知识点导入 测得衍射谱图后,如何获得材料的物相、晶粒 和晶体结构信息? 1. 课堂提问,检查同学们预习效果,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问题引导,采用教师提问学生讨论解答的方式进行。 *第一节 物相分析:单一物相、多物相的鉴定,物相定量分析## 难点 第二节 点阵常数的精确计算 补充:晶粒大小的计算 3. 教师根据学生对本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补充讲解及总结:学会 (1)单物相的鉴定方法,熟悉 JCPDS 卡片内容;(2)学会多物 相鉴定方法;(3)学会物相定量分析的原理;(4)理解点阵常数 精确计算的原理及方法;(5)学会利用谢乐公式计算晶粒大小 4. 翻转课堂:ξ 7.1.1 1~3 PDF 卡片的认知(p101-103) 课后作业及 反馈 1. 对难点及重点问题进行总结:PDF 卡片用于定性分析、任意内 标法公式的推导与应用、德拜相机法中获得精确点阵常数的实验 技术 2. 对不懂的问题在网上教学平台进行及时交流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材料测试技术及方法》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人民教育出版社《物质结构》书籍PDF电子版(上册).pdf
- 《材料测试技术及方法》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材料研究方法,同济大学出版社。许乾慰.pdf
- 《材料测试技术及方法》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材料分析方法,周玉,哈尔滨工业大学.pdf
- 《材料测试技术及方法》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无机非金属材料测试方法,杨南如,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pdf
- 《材料测试技术及方法》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X射线晶体学.pdf
- 《材料测试技术及方法》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Encyclopedia of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PDF电子书,C. Richard Brundle,Surfaces, Interfaces, Thin Films.pdf
- 《材料测试技术及方法》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Principles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PDF英文电子书,P. J. Haines.pdf
- 《材料测试技术及方法》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分子光谱之紫外可见光谱 UV-VIS Spectroscopy and Its Applications,Translated by H. Charlotte Grinter and Dr. T. L. Threlfall.pdf
- 《材料测试技术及方法》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分子光谱之红外光谱简明教程 INFRARED SPECTROSCOPY.pdf
- 《材料测试技术及方法》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分子光谱之分子振动——红外和拉曼振动光谱理论.pdf
- 《材料测试技术及方法》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拉曼散射 Principles of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Second Edition Joseph,R. Lakowicz.pdf
- 《材料测试技术及方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电磁辐射与材料结构 第一节 电磁辐射与物质波 第二节 材料结构基础(1/2).ppt
- 《材料测试技术及方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电磁辐射与材料结构 第三节 材料结构基础(2/2).ppt
- 《材料测试技术及方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粒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ppt
- 《材料测试技术及方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衍射分析——射线衍射分析原理.ppt
- 《材料测试技术及方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衍射分析——X射线衍射方法.ppt
- 《材料测试技术及方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衍射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的应用.ppt
- 《材料测试技术及方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衍射分析——电子衍射.ppt
- 《材料测试技术及方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电子显微分析——透射电子显微分析 TEM.ppt
- 《材料测试技术及方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电子显微分析——扫描电子显微分析与电子探针 SEM.ppt
- 《材料测试技术及方法》课程教学资源(试题库)衍射分析课上例题及习题.pdf
- 《材料测试技术及方法》课程教学资源(试题库)材料微观分析作业题答案(二).doc
- 《材料测试技术及方法》课程教学资源(试题库)材料微观分析作业题答案(一).doc
- 《材料测试技术及方法》课程教学资源(试题库)课上例题及习题(含答案).pdf
- 《材料测试技术及方法》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料)汇总后学生用资料.pdf
-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无机材料的受力形变 1.6 无机材料的超塑性.ppt
-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无机材料的受力形变 1.5 无机材料的高温蠕变.ppt
-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无机材料的受力形变 1.4 高温下玻璃相的黏性流动.ppt
-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无机材料的受力形变 1.3 无机材料中晶相的塑性形变.ppt
-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无机材料的受力形变 1.2 无机材料的弹性形变.ppt
-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无机材料的受力形变 1.1 应力、应变.ppt
-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绪论(山东理工大学:唐竹兴).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八章 无机材料的磁学性能.pdf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材料的介电性能.pdf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无机材料的电导.pdf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材料的热学性能 第三节 材料的热传导 第四节 材料的热稳定性.pdf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材料的光学性能.pdf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材料的热学性能 第一节 材料的热容 第二节 材料的热膨胀.pdf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无机材料的断裂及裂纹扩展.pdf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材料的断裂强度.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