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路》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集成逻辑门(3/5)

第二节逻辑门电路 基本的逻辑关系是与或非,一个复杂的逻辑函数是 由这些基本关系组合而成的。 基本的逻辑门是与或非门,一个复杂的逻辑电路是 由这些基本逻辑门连接成的。 门电路是逻辑关系的基本硬件单元。按制作工艺的 不同,可分为双极型逻辑门和MOs型逻辑门。 本章主要介绍两种工艺的代表类型:TTL集成逻辑 门和CMOS逻辑门
第二节 逻辑门电路 基本的逻辑关系是与或非,一个复杂的逻辑函数是 由这些基本关系组合而成的。 基本的逻辑门是与或非门,一个复杂的逻辑电路是 由这些基本逻辑门连接成的。 门电路是逻辑关系的基本硬件单元。按制作工艺的 不同,可分为双极型逻辑门和MOS型逻辑门。 本章主要介绍两种工艺的代表类型:TTL集成逻辑 门和CMOS逻辑门

分立元件门电路 (一)、二极管门电路 首先看由二极管构成的“与门”和“或门” 这种门电路串 ,同不 联使用时,高低电v(+12V 平会逐步提高。是1 大缺点。 A+3v A D t 0 P B 3VB 厂。H -L3V 工环 (b) 图4-1-1二极管与门及共工作波形
一、 分立元件门电路 (一)、二极管门电路 首先看由二极管构成的“与门”和“或门”: 这种门电路串 联使用时,高低电 平会逐步提高。是 一大缺点

下图是二极管或门,它的缺点是串联使用时,高低电 平将逐步降低。 +3v oopl 3 Dc B ooDt P R V(-12v) 图4-1-2二极管或门及其工作波形
下图是二极管或门,它的缺点是串联使用时,高低电 平将逐步降低

从逻辑功能上,二极管实现“与门”、“或门”是没 有问题的。但都有一个问题,不利于串联使用 书中讲了一下正负逻辑问题,其结论是: 如果我们对同一逻辑问题,采用完全相反的两种定义 方式,一种叫正逻辑,另一种叫负逻辑,则正逻辑的与 等于负逻辑的或,正逻辑的或等于负逻辑的与。 例如:通常我们将高电平定义为1,低电平定义为0, 此为正逻辑。如果将高电平定义为0,低电平定义为1, 则称为负逻辑。 有一实际逻辑电路,其特点是输入有低电平时,输出 为低电平。可描述为: 对正逻辑来说,输入有低0,则输出为低0。(与关系) 对负逻辑来说,输入有低1,则输出为低1。(或关系)
从逻辑功能上,二极管实现“与门”、“或门”是没 有问题的。但都有一个问题,不利于串联使用。 书中讲了一下正负逻辑问题,其结论是: 如果我们对同一逻辑问题,采用完全相反的两种定义 方式,一种叫正逻辑,另一种叫负逻辑,则正逻辑的与 等于负逻辑的或,正逻辑的或等于负逻辑的与。 例如:通常我们将高电平定义为1,低电平定义为0, 此为正逻辑。如果将高电平定义为0 ,低电平定义为1 , 则称为负逻辑。 有一实际逻辑电路,其特点是输入有低电平时,输出 为低电平。可描述为: 对正逻辑来说,输入有低0,则输出为低0。(与关系) 对负逻辑来说,输入有低1,则输出为低1。(或关系)

二)、三极管门电路 下图就是前面讲过的具有基极加速电容和钳位二极管 的三极管反相器电路,它就是一个“非门”。 vc(h12v)%a(+3V) ah本a g+6 Re Va(-12V) 图4-1-3非门电路及兵波形
(二)、三极管门电路 下图就是前面讲过的具有基极加速电容和钳位二极管 的三极管反相器电路,它就是一个“非门

极管反相器电路常常作为门电路的输出级。下图是 将二极管与门和三极管反相器串联,构成“与非门”,由 于是二极管( Diode)串联三极管( Transistor)的结构, 称为DTL电路。L=( Logic 几 B Da P C 功能表、真值表见书P140 图4-1-4与串门电路及其波形
三极管反相器电路常常作为门电路的输出级。下图是 将二极管与门和三极管反相器串联,构成“与非门”,由 于是二极管(Diode)串联三极管(Transistor)的结构, 称为DTL 电路。 L= (Logic) 功能表、真值表见书P140

DTL或非门 IT PATB+C B 40本p C P B P RI R2 C 6-vax (b) 图4-1-5或非门电路及其波形
DTL 或非门

TTL集成逻辑 DTL电路的缺点是速度较慢,早已被晶体管一晶体 管逻辑TTL( Transistor- transistor- Logic)电路所取代。 目前,我们使用的TTL门电路和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以74/54系列为主,包括做实验时所使用的芯片,都是这 系列产品。 74/54系列又根据功耗的大小,速度的快慢等分为几 个子系列,如74sXX、74LSXX、74 ALSXX、74HXX和 4FXX等等。 (一)、TTL门电路 我们以TTL与非门电路为例,分析一下TTL电路的特 点,特别是输出级的结构,因为大多数TTL门电路的输 出级都是这种结构
二、 TTL集成逻辑门 DTL电路的缺点是速度较慢,早已被晶体管—晶体 管逻辑TTL(Transistor-Transistor-Logic)电路所取代。 目前,我们使用的TTL门电路和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以74 / 54系列为主,包括做实验时所使用的芯片,都是这 一系列产品。 74 / 54 系列又根据功耗的大小,速度的快慢等分为几 个子系列,如74SXX、 74LSXX、74ALSXX、74HXX和 74FXX等等。 (一)、TTL门电路 我们以TTL与非门电路为例,分析一下TTL电路的特 点,特别是输出级的结构,因为大多数TTL门电路的输 出级都是这种结构

1、与非门内部电路和原理 r[okE Rt. 6kQTu30o Vcc(t5v) T3 ABC任 1v21v lv 为0.3v 0.4v T T2 业D A 14v 3.6v B T 0.3v C Ov 本本本 R3ll1kQ ABC均 3.6 图4-2-2cT54/74系列与非门
5v ABC任一 1v 2.1v 1v 为0.3v 0.4v 1.4v 3.6v 0.7v 0.3v 0v ABC均 3.6v 1、与非门内部电路和原理

2、推拉输出电路和多发射极输入 推拉输出电路: 推拉输出因T3和T4你通我止,你止我通而得名。它 也叫图腾柱( Totem pole)输出,有源上拉电路( Active pul-up)。 本推拉输出电路由T4、T3、D4及R4组成,它的特点 是无论输出电平是髙是低,输出阻抗始终较低,负载能 力强。同时,电路转换速度快。 此电路相当于反相器电路有一个阻值可变的集电极电 阻Rc,三极管饱和时变大,有利于加大饱和程度,降低 输出电压;三极管截止时变小,有利于三极管退出饱和, 降低高电平输出阻抗
2、推拉输出电路和多发射极输入 推拉输出电路: 推拉输出因T3和T4你通我止,你止我通而得名。它 也叫图腾柱(Totem pole)输出,有源上拉电路(Active pull-up)。 本推拉输出电路由T4、T3、D4及R4组成,它的特点 是无论输出电平是高是低,输出阻抗始终较低,负载能 力强。同时,电路转换速度快。 此电路相当于反相器电路有一个阻值可变的集电极电 阻RC,三极管饱和时变大,有利于加大饱和程度,降低 输出电压;三极管截止时变小,有利于三极管退出饱和, 降低高电平输出阻抗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数字电路》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集成逻辑门(2/5).ppt
- 《数字电路》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逻辑函数及其简化(2/2).ppt
- 《数字电路》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逻辑函数及其简化(1/2).ppt
- 《数字电路》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ppt
- 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二章习题知识点题解.doc
- 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知识点题解.ppt
- 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章 拉普拉斯变换、连续时间系统的s域分析.pdf
- 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6.3 信号的正交函数分解 6.4 用完备正交集表示信号.pdf
- 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3.8 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 3.9 抽样信号的傅立叶变换 3.10 抽样定理.pdf
- 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3.6 傅立叶变换的基本性质 3.7 卷积定理.pdf
- 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3.1 周期信号的傅立叶级数分析 3.2 典型周期信号的傅立叶级数 3.3 傅立叶变换 3.4 典型非周期信号的频谱 3.5 冲激函数和阶跃函数的傅立叶变换.pdf
- 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2.6 卷积 2.7 卷积的性质.pdf
- 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2.4 零输入和零状态响应 2.5 冲激响应与阶跃响应.pdf
- 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2.1 引言 2.2 微分方程式的建立与求解 2.3 起始点的跳变.pdf
- 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序论 1.5 信号的分解 1.6 系统模型及其划分 1.7 线性时不变系统(LTI)1.8 系统分析方法.pdf
- 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序论 1.3 信号的运算 1.4 奇异信号.pdf
- 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序论 1.1 信号与系统概述 1.2 信号的描述及分类.pdf
- 《电子工程师手册》学习资料(英文版)Communications.pdf
- 《电子工程师手册》学习资料(英文版)Energy.pdf
- 《电子工程师手册》学习资料(英文版)Electrical Effects and Devices.pdf
- 《数字电路》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集成逻辑门(4/5).ppt
- 《数字电路》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集成逻辑门(5/5).ppt
- 《数字电路》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组合逻辑电路(1/3).ppt
- 《数字电路》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组合逻辑电路(2/3).ppt
- 《数字电路》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组合逻辑电路(3/3).ppt
- 《数字电路》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集成触发器.ppt
- 《数字电路》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时序逻辑电路(1/5).ppt
- 《数字电路》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时序逻辑电路(2/5).ppt
- 《数字电路》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时序逻辑电路(5/5).ppt
- 《数字电路》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时序逻辑电路(3/5).ppt
- 《数字电路》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时序逻辑电路(4/5).ppt
- 《数字电路》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大规模集成电路(1/2).ppt
- 《数字电路》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大规模集成电路(2/2).ppt
- 《数字电路》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脉冲单元电路.ppt
- 《数字电路》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模/数转换器与数/模转换器.ppt
- 《数字电路》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集成逻辑门(1/5).ppt
- 海南大学:《通信原理》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1章 绪论(主讲:周又玲).ppt
- 海南大学:《通信原理》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2章 随机信号分析.ppt
- 海南大学:《通信原理》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3章 信道.ppt
- 海南大学:《通信原理》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4章 模拟调制系统(1/3).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