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安徽大学:《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21
文件大小:105.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安徽大学:《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目录第一编绪论概述第一章第二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第二编总诊第三章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根据和任务第四章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第五章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第六章管辖第七章回避第八章辩护与代理第九章证据与证明第十章强制措施第十一章附带民事诉讼第十二章,期间、送达第十三章刑事诉讼的中止和终止第三编分论第十四章立案第十五章侦查第十六章起诉第十七章第一审程序第十八章第二审程序第十九章死刑复核程序第二十章审判监督程序第二十一章执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三章*涉外刑事诉讼程序与司法协助制度第二十四章*刑事赔偿程序参考书目注:凡带有*的章节为选学内容,不作教学要求

《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目 录 第一编 绪 论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第二编 总 论 第三章 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根据和任务 第四章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 第五章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第六章 管辖 第七章 回避 第八章 辩护与代理 第九章 证据与证明 第十章 强制措施 第十一章 附带民事诉讼 第十二章﹡ 期间、送达 第十三章 刑事诉讼的中止和终止 第三编 分 论 第十四章 立案 第十五章 侦查 第十六章 起诉 第十七章 第一审程序 第十八章 第二审程序 第十九章 死刑复核程序 第二十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十一章 执行 第二十二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第二十三章﹡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与司法协助制度 第二十四章﹡ 刑事赔偿程序 参考书目 注:凡带有*的章节为选学内容,不作教学要求

第一编绪论第一章概念目的与要求;掌握、了解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刑事诉讼阶段的概念、划分标准;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异同;刑事诉讼法的性质。了解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以及国际人权公约中刑事司法准则的积极意义。了解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对象: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方法。理解刑事诉讼法学的若干基本观念: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司法公正;控审分离;控辩对等;诉讼效率。重点:国际人权公约中刑事司法准则具有的积极意义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司法公正教学时间、形式:4课时讲课第一节刑事诉讼法一、刑事诉讼概念二、刑事诉讼法概念三、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关系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一、宪法二、刑事诉讼法典三、其他有关法律法令四、司法解释五、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第三节刑事诉讼法学一、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131

131 第一编 绪 论 第一章 概 念 目的与要求: 掌握、了解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刑事诉讼阶段的概念、划分标准;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异同;刑事诉讼法的性质。 了解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以及国际人权公约中刑事司法准则的积极意义。 了解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对象;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方法。 理解刑事诉讼法学的若干基本观念: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司法公正;控审分 离;控辩对等;诉讼效率。 重点: 国际人权公约中刑事司法准则具有的积极意义 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 司法公正 教学时间、形式: 4 课时 讲课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 一、刑事诉讼概念 二、刑事诉讼法概念 三、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关系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 一、宪法 二、刑事诉讼法典 三、其他有关法律法令 四、司法解释 五、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 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学 一、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

二、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刑事诉讼法学的若干基本观念一、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三、控审分案四、控辩平等五、诉讼效率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刑事诉讼?2、什么是刑事诉讼法?3、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有哪些?4、国际人权公约中刑事司法准则有哪些积极意义?5、为什么惩罚犯罪要与保障人权相结合?6、试论司法公正原则。7、试论控审分离原则。8、试论控辩对等原则。9、试论诉讼效率的重要性。第二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略)第二编 总论第三章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根据和任务目的与要求:了解、掌握刑事诉讼法的作用:保障刑法正确实施的工具作用和体现程序正义的独立作用:了解刑事诉讼法的任务。重点:制定刑事诉讼法的双重目的意义程序正义的独立作用教学时间、形式:2课时讲课、讨论132

132 二、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刑事诉讼法学的若干基本观念 一、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 二、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 三、控审分案 四、控辩平等 五、诉讼效率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刑事诉讼? 2、什么是刑事诉讼法? 3、刑事诉讼法的法律渊源有哪些? 4、国际人权公约中刑事司法准则有哪些积极意义? 5、为什么惩罚犯罪要与保障人权相结合? 6、试论司法公正原则。 7、试论控审分离原则。 8、试论控辩对等原则。 9、试论诉讼效率的重要性。 第二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略) 第二编 总论 第三章 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根据和任务 目的与要求: 了解、掌握刑事诉讼法的作用:保障刑法正确实施的工具作用和体现程序正义的独立 作用;了解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重点: 制定刑事诉讼法的双重目的意义 程序正义的独立作用 教学时间、形式: 2 课时 讲课、讨论

第一节制定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和根据第二节刑事诉讼法的任务复习思考题:1、怎样正确理解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目的?2、什么是程序正义?程序正义的独立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制定我国刑事诉讼的根据是什么?4、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什么?第四章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目的与要求:了解、掌握审判组织的概念、种类;陪审制度的概念、意义,加强陪审制度的必要性,陪审员的条件和权利: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军队保卫部门和监狱的性质、任务、职责。了解刑事诉讼中参与人的概念及分类;被害人的地位;单位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和单位被害人。重点: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地位刑事诉讼中单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教学时间、形式:3课时讲课第一节专门机关一、人民法院二、审判组织三、人民检察院四、公安机关。第二节诉讼参与人一、被害人二、自诉人133

133 第一节 制定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和根据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复习思考题: 1、怎样正确理解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目的? 2、什么是程序正义?程序正义的独立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制定我国刑事诉讼的根据是什么? 4、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什么? 第四章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 目的与要求: 了解、掌握审判组织的概念、种类;陪审制度的概念、意义,加强陪审制度的必要性, 陪审员的条件和权利: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军队保卫部门 和监狱的性质、任务、职责。 了解刑事诉讼中参与人的概念及分类;被害人的地位;单位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和单 位被害人。 重点: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地位 刑事诉讼中单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教学时间、形式: 3 课时 讲课 第一节 专门机关 一、人民法院 二、审判组织 三、人民检察院 四、公安机关。 第二节 诉讼参与人 一、被害人 二、自诉人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四、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被告人五、其他诉讼参与人六、单位诉讼参与人复习思考题:1、试述我国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2、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参与人的范围是什么?3、简述我国刑事诉讼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及权利义务。4、试论述我国刑事诉讼中单位被害人及单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第五章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目的与要求:了解、掌握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概念、意义和体系。重点:检察权、审判权独立行使未经法院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教学时间、形式:5 课时讲课、讨论第一节概述侦查权、检察权和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第二节第三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第四节依靠群众第五节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第六节 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第七节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第八节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134

134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四、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被告人 五、其他诉讼参与人 六、单位诉讼参与人 复习思考题: 1、试述我国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 2、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参与人的范围是什么? 3、简述我国刑事诉讼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及权利义务。 4、试论述我国刑事诉讼中单位被害人及单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第五章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目的与要求: 了解、掌握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概念、意义和体系。 重点: 检察权、审判权独立行使 未经法院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教学时间、形式: 5 课时 讲课、讨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侦查权、检察权和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 第三节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第四节 依靠群众 第五节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六节 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七节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第八节 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第九节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第十节审判公开第十一节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第十二节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能确定有罪第十三节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第十四节法定情形下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第十五节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复习思考题:1、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概念和内容是什么?2、简述我国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关系。3、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的规定,是否就确定了“无罪推定”原则?4、人民检察院如何对刑事诉讼实行监督?第六章管辖目的与要求:了解管辖的概念;确定管辖的原则;管辖的意义与分类;公安机关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级别管辖:指定管辖;专门管辖。重点:公、检、法机关立案管辖的分工级别管辖、地域管辖和专门管辖教学时间、形式:2 课时讲课第一节管辖概述、管辖的概念和意义二、确立管辖的原则135

135 第九节 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第十节 审判公开 第十一节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第十二节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能确定有罪 第十三节 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 第十四节 法定情形下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节 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 复习思考题: l、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概念和内容是什么? 2、简述我国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关系。 3、我国刑事诉讼法第 12 条的规定,是否就确定了“无罪推定”原则? 4、人民检察院如何对刑事诉讼实行监督? 第六章 管辖 目的与要求: 了解管辖的概念;确定管辖的原则;管辖的意义与分类;公安机关直接受理的刑事案 件;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级别管辖;指定管 辖;专门管辖。 重点: 公、检、法机关立案管辖的分工 级别管辖、地域管辖和专门管辖 教学时间、形式: 2 课时 讲课 第一节 管辖概述 一、管辖的概念和意义 二、确立管辖的原则

第二节立案管辖一、公安机关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三、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第三节审判管辖一、级别管辖二、地域管辖三、专门管辖第七章回避目的与要求:了解回避的概念和意义:回避的种类、理由和适用的人员:回避的程序。重点:回避的种类回避的理由回避的适用人员教学时间、形式:1课时 讲课第一节回避的概念和意义第二节回避的种类、理由和适用的人员第三节回避的程序复习思考题:1、应当回避的理由有哪些?2、回避适用于哪些人员?3、回避由谁来决定?第八章辩护与代理目的与要求:了解、掌握辩护权、辩护制定:辩护的种类;辩护人的范围和数额;辩护人的责任136

136 第二节 立案管辖 一、公安机关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二、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三、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第三节 审判管辖 一、级别管辖 二、地域管辖 三、专门管辖 第七章 回避 目的与要求: 了解回避的概念和意义:回避的种类、理由和适用的人员:回避的程序。 重点: 回避的种类 回避的理由 回避的适用人员 教学时间、形式: 1 课时 讲课 第一节 回避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回避的种类、理由和适用的人员 第三节 回避的程序 复习思考题: 1、应当回避的理由有哪些? 2、回避适用于哪些人员? 3、回避由谁来决定? 第八章 辩护与代理 目的与要求: 了解、掌握辩护权、辩护制定;辩护的种类;辩护人的范围和数额;辩护人的责任;

辩护人的诉讼地位与权利义务: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了解代理制度的概念和意义;自诉案件中的代理;公诉案中被害人的代理;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代理。重点:辩护人的诉讼地位辩护人的权利义务刑事法律援助教学时间、形式:3 课时讲课、讨论第一节辩护制度的概念和意义第二节辩护制度的内容一、辩护的种类二、辩护人的范围三、辩护人的责任和作用四、辩护人的诉讼地位和诉讼权利义务五、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第三节代理制定一、概念意义二、自诉案件的代理三、公诉案件的代理四、附带民事诉讼中代理复习思考题:1、简述辩护制度的概念和意义2、我国辩护人的范围是什么?3、辩护可以分为哪些种类?4、刑事法律援助的范围是什么?5、简述我国刑事代理的概念和种类。第九章证据与证明目的与要求:137

137 辩护人的诉讼地位与权利义务;刑事法律援助制度。 了解代理制度的概念和意义;自诉案件中的代理;公诉案中被害人的代理;附带民事 诉讼当事人的代理。 重点: 辩护人的诉讼地位 辩护人的权利义务 刑事法律援助 教学时间、形式: 3 课时 讲课、讨论 第一节 辩护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辩护制度的内容 一、辩护的种类 二、辩护人的范围 三、辩护人的责任和作用 四、辩护人的诉讼地位和诉讼权利义务 五、刑事法律援助制度。 第三节 代理制定 一、概念意义 二、自诉案件的代理 三、公诉案件的代理 四、附带民事诉讼中代理 复习思考题: 1、简述辩护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2、我国辩护人的范围是什么? 3、辩护可以分为哪些种类? 4、刑事法律援助的范围是什么? 5、简述我国刑事代理的概念和种类。 第九章 证据与证明 目的与要求:

掌握证据的特征;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我国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了解物证及其特点:书证及其特点:证人证言的概念及其特点、证人资格、证人的权利义务;被害人陈述及其特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与辩解及其特点:鉴定结论的概念及其特点,鉴定人的条件、权利义务、与证人的区别、鉴定的种类:勘验、检查笔录的概念及其特点;视听资料的概念及其特点。了解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划分标准及特点。了解证明的概念:证明对象:证明要求:疑案的处理原则:证明责任和举证责任:证据的收集:审查证据:各种类、各分类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运用证据认定案情完全运用间接证据认定案情的规则。重点:证据的特征证明对象与证明责任证明要求与疑案处理证据的收集、运用教学时间、形式:6课时讲课、讨论第一节证据和证明、证据的概念、意义二、证据的特征三、证据制度四、我国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第二节证据的种类一、书证二、物证三、证人证言四、被害人陈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与辩解六、鉴定结论第三节证据的分类一、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138

138 掌握证据的特征;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我国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了解物证及 其特点:书证及其特点:证人证言的概念及其特点、证人资格、证人的权利义务;被害人陈 述及其特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与辩解及其特点:鉴定结论的概念及其特点,鉴 定人的条件、权利义务、与证人的区别、鉴定的种类:勘验、检查笔录的概念及其特点;视 听资料的概念及其特点。 了解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直接证据与 间接证据的划分标准及特点。 了解证明的概念:证明对象:证明要求;疑案的处理原则;证明责任和举证责任:证据的 收集;审查证据;各种类、各分类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运用证据认定案情;完全运用间接 证据认定案情的规则。 重点: 证据的特征 证明对象与证明责任 证明要求与疑案处理 证据的收集、运用 教学时间、形式: 6 课时讲课、讨论 第一节 证据和证明 一、证据的概念、意义 二、证据的特征 三、证据制度 四、我国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证据的种类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与辩解 六、鉴定结论 第三节 证据的分类 一、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二、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三、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四、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第二节证明概述一、证明的概念二、证明对象三、证明要求四、证明责任和举证责任第三节证据的收集与运用一、收集证据二、审查证据三、运用证据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刑事诉讼证据?2、刑事诉讼证据有哪些特点?3、简述我国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4、物证与书证有什么不同?5、证人证言有什么特点?6、证人应当具有什么条件?7、被害人陈述有什么特点8、犯罪嫌疑人、被害人供述和辩解的特点?9、视听资料在刑事诉讼申有什么特点和作用?10、鉴定结论在刑事诉讼中有什么特点和作用?11、刑事证据可以作哪些分类?12、什么是刑事诉讼中的证明?什么是证明对象?13、试述证明责任与举证责任的区别?14、如何理解非法证据排除规则?15、如何处理刑事证明中的疑案?16、间接证据有什么特点?运用间接证据定案有什么规则?第十章 强制措施目的与要求:了解强制措施的概念和意义;适用强制措施应考虑的因素;强制措施同刑罚、行政处罚的区别;公民的扭送;收容审查的停止使用。139

139 二、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 三、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四、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第二节 证明概述 一、证明的概念 二、证明对象 三、证明要求 四、证明责任和举证责任 第三节 证据的收集与运用 一、收集证据 二、审查证据 三、运用证据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刑事诉讼证据? 2、刑事诉讼证据有哪些特点? 3、简述我国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 4、物证与书证有什么不同? 5、证人证言有什么特点? 6、证人应当具有什么条件? 7、被害人陈述有什么特点 8、犯罪嫌疑人、被害人供述和辩解的特点? 9、视听资料在刑事诉讼申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10、鉴定结论在刑事诉讼中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11、刑事证据可以作哪些分类? 12、什么是刑事诉讼中的证明?什么是证明对象? 13、试述证明责任与举证责任的区别? 14、如何理解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15、如何处理刑事证明中的疑案? 16、间接证据有什么特点?运用间接证据定案有什么规则? 第十章 强制措施 目的与要求: 了解强制措施的概念和意义;适用强制措施应考虑的因素;强制措施同刑罚、行政处罚 的区别;公民的扭送;收容审查的停止使用

共21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