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刑法学》课程教学大纲(负责人:张晶)

《刑法学》教学大纲(总论部分)刑法学概述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我国刑法的创制和发展过程;了解我国刑法的体系结构:了解刑法和刑法学的关系;理解刑法的概念、性质、目的和任务,理解刑法的体系,刑法解释的概念和分类。第一节刑法的概念、性质及与刑法学的关系刑法的概念刑法的概念。广义刑法。狭义刑法。刑法的性质刑法的阶级性质。刑法的法律性质。刑法与刑法学的关系刑法学的概念。刑法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刑法的创制和完善刑法创制的过程。特别刑法对刑法典的修改补充,刑法典的修订。第三节刑法的目的和任务制定刑法的目的和根据制定刑法的目的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制定刑法的根据包括法律根据和实践根据,刑法的任务第四节刑法的体系和解释刑法的体系刑法体系的概念我国刑法的体系结构刑法的解释刑法解释的概念及意义刑法解释的分类教学形式:讲课复习思考题:什么是刑法?它与刑法学的是什么关系?试述我国刑法的性质试述刑法的目的和任务。试述我国刑法的体系刑法的解释有哪几种?各自的权力如何?
《刑法学》教学大纲 (总论部分) 刑法学概述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我国刑法的创制和发展过程;了解我国刑法的体系结构;了解刑法和刑法学的 关系;理解刑法的概念、性质、目的和任务,理解刑法的体系,刑法解释的概念和分类。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性质及与刑法学的关系 刑法的概念 刑法的概念。广义刑法。狭义刑法。 刑法的性质 刑法的阶级性质。刑法的法律性质。 刑法与刑法学的关系 刑法学的概念。刑法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刑法的创制和完善 刑法创制的过程。特别刑法对刑法典的修改补充,刑法典的修订。 第三节 刑法的目的和任务 制定刑法的目的和根据 制定刑法的目的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制定刑法的根据包括法律根据和实践根据。 刑法的任务 第四节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刑法的体系 刑法体系的概念 我国刑法的体系结构 刑法的解释 刑法解释的概念及意义 刑法解释的分类 教学形式:讲课 复习思考题: . 什么是刑法?它与刑法学的是什么关系? . 试述我国刑法的性质。 . 试述刑法的目的和任务。 . 试述我国刑法的体系。 . 刑法的解释有哪几种?各自的权力如何?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刑法基本原则的范围界定,理解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深刻理解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节刑法基本原则的界定和意义刑法基本原则的界定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界定标准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第二节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和要求罪刑法定原则的历史演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和司法适用第三节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和要求刊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历史演变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立法体现和司法适用第四节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和要求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历史演变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体现和司法适用教学形式:讲课复习思考题试述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明确我国刑法在空间上的效力范围和在时间上的效力范围,以便正确处理不同地域、不同人和不同时间所发生的各种刑事案件。第一节刑法的空间效力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和原则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各国刑法空间效力的原则我国刑法空间效力的原则我国刑法中的属地管辖权我国刑法属地管辖权的基本内容属地管辖权的例外我国刑法中的属人管辖权我国刑法的保护原则我国刑法关于保护管辖的规定及意义我国刑法中的普遍管辖权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刑法基本原则的范围界定,理解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深刻理解我国刑法基 本原则的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节 刑法基本原则的界定和意义 刑法基本原则的界定 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界定标准 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第二节 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罪刑法定原则的历史演变 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和司法适用 第三节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历史演变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立法体现和司法适用 第四节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历史演变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体现和司法适用 教学形式:讲课 复习思考题 . 试述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 刑法的效力范围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明确我国刑法在空间上的效力范围和在时间上的效力范围,以便正确处理不同地 域、不同人和不同时间所发生的各种刑事案件。 第一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 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和原则 . 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 . 各国刑法空间效力的原则 . 我国刑法空间效力的原则 我国刑法中的属地管辖权 . 我国刑法属地管辖权的基本内容 . 属地管辖权的例外 我国刑法中的属人管辖权 我国刑法的保护原则 我国刑法关于保护管辖的规定及意义 我国刑法中的普遍管辖权

我国刑法中关于普遍管辖的规定及含义第二节刑法的时间效力刑法的生效时间刑法生效的方式刑法的失效时间刑法失效是方式刑法的溯及力刑法溯及力的概念各国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各国刑法中从旧兼从轻的溯及力原则。教学形式:讲课、案例讨论复习思考题:试述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试述我国刑法对溯及力的规定。第四章犯罪与刑事责任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刑法中犯罪的概念;深刻理解我国刑法中犯罪的概念和特征,理解犯罪构成的概念、基本要件及意义;理解刑事责任的概念、功能、根据及解决的方式。第一节 犯罪概念犯罪概念的类型犯罪的形式概念犯罪的实质概念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特征)第二节犯罪构成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犯罪构成的含义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关系犯罪构成的特征犯罪构成的意义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第三节刑事责任刑事责任的概念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刑事责任的功能刑事责任在罪刑之间的中介作用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关系刑事责任的根据刑事责任根据的概念
我国刑法中关于普遍管辖的规定及含义 第二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 刑法的生效时间 刑法生效的方式 刑法的失效时间 刑法失效是方式 刑法的溯及力 刑法溯及力的概念 各国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 各国刑法中从旧兼从轻的溯及力原则。 教学形式:讲课、案例讨论 复习思考题: . 试述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 . 试述我国刑法对溯及力的规定。 第四章 犯罪与刑事责任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刑法中犯罪的概念;深刻理解我国刑法中犯罪的概念和特征,理解犯罪构 成的概念、基本要件及意义;理解刑事责任的概念、功能、根据及解决的方式。 第一节 犯罪概念 犯罪概念的类型 犯罪的形式概念 犯罪的实质概念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特征) 第二节 犯罪构成 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构成的含义 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关系 犯罪构成的特征 犯罪构成的意义 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 第三节 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的概念 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刑事责任的功能 刑事责任在罪刑之间的中介作用 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关系 刑事责任的根据 刑事责任根据的概念

刑事责任的哲学根据刑事责任的法律事实根据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定罪判刑方式定罪免刑方式消灭处理方式转移处理方式教学形式:讲课复习思考题:如何理解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试述犯罪构成的概念和意义?如何理解刑事责任?第五章犯罪客体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犯罪客体的概念、种类、作用以及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和区别第一节犯罪客体概述犯罪客体的概念犯罪客体的意义第二节犯罪客体的种类犯罪客体的分类及其意义#品员美会犯罪的直接客体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犯罪对象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关系教学形式:讲课复习思考题:犯罪客体的分类有何意义?.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有何区别与联系?犯罪客观方面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掌握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及因果关系的含义和意义犯罪客观方面概述犯罪客观方面概念
刑事责任的哲学根据 刑事责任的法律事实根据 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 定罪判刑方式 定罪免刑方式 消灭处理方式 转移处理方式 教学形式:讲课 复习思考题: . 如何理解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 . 试述犯罪构成的概念和意义? . 如何理解刑事责任? 第五章 犯罪客体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犯罪客体的概念、种类、作用以及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和区别 第一节 犯罪客体概述 犯罪客体的概念 犯罪客体的意义 第二节 犯罪客体的种类 犯罪客体的分类及其意义 犯罪的一般客体 犯罪的同类客体 犯罪的直接客体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犯罪对象 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关系 教学形式:讲课 复习思考题: . 犯罪客体的分类有何意义? . 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有何区别与联系? 犯罪客观方面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掌握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及因果关系的含义 和意义 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犯罪客观方面概念

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危害行为危害行为的含义危害行为的基本表现形式危害结果危害结果含义法律对物质性危害结果的规定及其意义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因果关系的相对因果关系的时间序列性因果关系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因果关系的复杂因果关系的必系性与偶然联系问题犯罪的因果关系问是不作刑法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的联系和区别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时间、地点、方法对定罪的意义时间、地点、方法对量刑的意义教学形式:讲课、案例讨论复习思考题:危害行为的基本表现形式有哪些?不作为成立的条件是什么?刑法关于危害结果的规定有什么意义?解决型法因果关系应注意掌握哪些基本观点犯罪主体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犯罪主体的概念,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内容与程度,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理解单位犯罪的概念和处理原则。犯罪主体概述犯罪主体的概念犯罪主体的共同要件犯罪主体的意义刑事责任能力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和内容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与刑事责任能力有关的因素刑事责任年龄精神障碍
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 危害行为 危害行为的含义 危害行为的基本表现形式 危害结果 危害结果含义 法律对物质性危害结果的规定及其意义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的客观性 因果关系的相对性 因果关系的时间序列性 因果关系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因果关系的复杂性 因果关系的必然联系性与偶然联系问题 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问题 刑法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的联系和区别 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 时间、地点、方法对定罪的意义 时间、地点、方法对量刑的意义 教学形式:讲课、案例讨论 复习思考题: . 危害行为的基本表现形式有哪些?不作为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 刑法关于危害结果的规定有什么意义? . 解决刑法因果关系应注意掌握哪些基本观点? 犯罪主体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犯罪主体的概念,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内容与程度,影响刑事责 任能力的因素,理解单位犯罪的概念和处理原则。 犯罪主体概述 犯罪主体的概念 犯罪主体的共同要件 犯罪主体的意义 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和内容 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 与刑事责任能力有关的因素 刑事责任年龄 精神障碍

生理功能丧失生理醉酒刑事责任能力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单位犯罪单位犯罪的概念和特征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教学形式:讲课、案例讨论复习思考题:研究犯罪主体有何意义?试述刑事责任能力及其程度。与刑事责任能力及程度有关的因素有哪些?我国刑法是如何规定的?.试述单位犯罪的概念及处罚原则。犯罪主观方面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犯罪故意及其类型:犯罪过失及其类型。犯罪目的和动机的意义以及行为人在法律上和事实上认识的错误对刑事责任的影响。犯罪主观方面概述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犯罪主观方面的意义第二节犯罪故意犯罪故意的概念和构成因素犯罪故意的类型直接故意,间接故意第三节犯罪过失犯罪过失的概念犯罪过失的类型: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第四节意外事件和不可抗力意外事件和不可抗力的概念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的区别第五节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概念与关系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意义第六节认识错误法律认识错误事实认识错误
生理功能丧失 生理醉酒 刑事责任能力 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单位犯罪 单位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 教学形式:讲课、案例讨论 复习思考题: . 研究犯罪主体有何意义? . 试述刑事责任能力及其程度。 . 与刑事责任能力及程度有关的因素有哪些?我国刑法是如何规定的? . 试述单位犯罪的概念及处罚原则。 犯罪主观方面 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犯罪故意及其类型;犯罪过失及其类型。犯 罪目的和动机的意义以及行为人在法律上和事实上认识的错误对刑事责任的影响。 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 犯罪主观方面的意义 第二节 犯罪故意 犯罪故意的概念和构成因素 犯罪故意的类型 直接故意,间接故意 第三节 犯罪过失 犯罪过失的概念 犯罪过失的类型: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 第四节 意外事件和不可抗力 意外事件和不可抗力的概念 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的区别 第五节 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概念与关系 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意义 第六节 认识错误 法律认识错误 事实认识错误

教学形式:讲课、案例讨论复习思考题: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过于自信的过失与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慰郊联森与疏忽大意过失的区别是什么?试述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关系。试述刑法上认识错误的内容。正当行为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正当行为的概念和特征:理解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的概念、成条件以及者的是同;了解我国刑法中的特殊防卫权;掌握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的概念、构成条件及其刑事责任。正当行为概述正当行为的概念正当行为的种类正当行为的意文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意义正当防卫的条件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紧急避险紧急避险的概念和意义紧急避险的条件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教学形式:讲课、案例讨论复习思考题:试述正当行为的概念和种类。试述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及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试述紧急避险成立的条件及避险过当的刑事责任。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是什么?犯罪停止形态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理解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和类型以及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诸形态的概念、特征和处罚原则。犯罪停止形态概述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犯罪停止形态存在的范围
教学形式:讲课、案例讨论 复习思考题: .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过于自信的过失与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各有什么区 别和联系? . 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过失的区别是什么? . 试述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关系。 . 试述刑法上认识错误的内容。 正当行为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正当行为的概念和特征:理解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的概念、成立 条件以及二者的异同;了解我国刑法中的特殊防卫权;掌握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的概 念、构成条件及其刑事责任。 正当行为概述 正当行为的概念 正当行为的种类 正当行为的意义 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意义 正当防卫的条件 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的概念和意义 紧急避险的条件 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教学形式:讲课、案例讨论 复习思考题: . 试述正当行为的概念和种类。 . 试述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及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 . 试述紧急避险成立的条件及避险过当的刑事责任。 .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是什么? 犯罪停止形态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和类型以及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 遂、犯罪中止诸形态的概念、特征和处罚原则。 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停止形态存在的范围

犯罪未完成形态及刑事责任的根据犯罪既遂形态犯罪既遂形态的概念和特征犯罪既遂形态的类型、既遂犯的处罚原则犯罪预备形态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和特征犯罪预备行为的类型预备犯的处罚原则犯罪未遂形态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和特征犯罪未遂形态的类型未遂犯的处罚原则犯罪中止形态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犯罪中止形态的类型中止犯的处罚原则教学形式:讲课、案例讨论复习思考题:如何理解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特征及处罚原则是什么?第十一章共同犯罪形态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共同犯罪的概念、构成和形式以及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第一节共同犯罪概述共同犯罪概念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共同犯罪的认定共同犯罪的形式共同犯罪形式的定义及划分共同犯罪形式的意义共同犯罪形式的划分第三节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标准各种共同犯罪人的特征及其刑事责任教学形式:讲课、案例讨论
犯罪未完成形态及刑事责任的根据 犯罪既遂形态 犯罪既遂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既遂形态的类型、 既遂犯的处罚原则 犯罪预备形态 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预备行为的类型 预备犯的处罚原则 犯罪未遂形态 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未遂形态的类型 未遂犯的处罚原则 犯罪中止形态 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中止形态的类型 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教学形式:讲课、案例讨论 复习思考题: . 如何理解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 . 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特征及处罚原则是什么? 第十一章 共同犯罪形态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共同犯罪的概念、构成和形式以及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 任。 第一节 共同犯罪概述 共同犯罪概念 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共同犯罪的认定 共同犯罪的形式 共同犯罪形式的定义及划分共同犯罪形式的意义 共同犯罪形式的划分 第三节 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标准 各种共同犯罪人的特征及其刑事责任 教学形式:讲课、案例讨论

复习思考题:如何理解共同犯罪的概念和形式?试述各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第十二章数罪形态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一罪与数罪的区分标准,掌握对数罪形态的认定和处理原则。数罪判断标准数罪形态研究的意义数罪判断标准一罪的类型实质的一罪继续犯;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法定的一罪结合犯:惯犯处断的一罪连续犯;牵连犯;吸收犯数罪的类型实质数罪和想象数罪开进的我出究的数低判决宣告以前的数罪和刑罚执行期间的数罪教学形式:讲课、案例讨论复习思考题:罪与数罪区分的标准是什么?-罪的类型有哪些?如何认定和处理?第十三章刑罚概说目的与要求:理解刑罚的概念和特征;刑罚与犯罪的关系;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的区通过本章学别;理解刑罚的功能及实现途径,理解刑罚的目的、概念及具体内容。刑罚的概念刑罚的特征刑罚与犯罪的关系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的区别刑罚的功能
复习思考题: . 如何理解共同犯罪的概念和形式? . 试述各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第十二章 数罪形态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一罪与数罪的区分标准,掌握对数罪形态的认定和处理原则。 数罪判断标准 数罪形态研究的意义 数罪判断标准 一罪的类型 实质的一罪 继续犯;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 法定的一罪 结合犯:惯犯 处断的一罪 连续犯;牵连犯;吸收犯 数罪的类型 实质数罪和想象数罪 异种数罪和同种数罪 并罚的数罪和非并罚的数罪 判决宣告以前的数罪和刑罚执行期间的数罪 教学形式:讲课、案例讨论 复习思考题: . 一罪与数罪区分的标准是什么? . 一罪的类型有哪些?如何认定和处理? 第十三章 刑罚概说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刑罚的概念和特征;刑罚与犯罪的关系;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的区 别;理解刑罚的功能及实现途径,理解刑罚的目的、概念及具体内容。 刑罚的概念 刑罚的特征 刑罚与犯罪的关系 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的区别 刑罚的功能

微用能保障功能第三节 刑罚的目的刑罚目的的概念资两个预防的关系教学形式:讲课复习思考题:什么是刑罚?刑罚与犯罪的关系如何?型罚与其他法律制裁有何区别?刑罚的功能及实现途径有哪些?试述刑罚的目的。第十四章刑罚的体系和种类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我国刑罚的体系结构和特点;掌握我国刑法规定的各种刑的概念内容和适用对象;理解我国刑法中的死刑适用标准、适用程序!了解我国刑法中的非刑罚处理方法的种类和适用条件。第一节刑罚的体系刑罚体系的概念刑罚体系确立的标准我国刑罚体系的特点第二节主刑管制管制的概念和特征;管制的适用对象,管制的期限,管制的执行。拘役拘役的概念和特征,拘役的适用对象,拘役的期限,拘役的执行。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死刑的概念、适用死刑的限制性规定第三节附加刑罚金罚金的概念;罚金的适用范围与适用对象;罚金的适用方式;罚金数额的确定;罚金的执行
惩罚功能、 改造功能 感化功能 教育功能 震慑功能 安抚功能 鼓励功能 保障功能 第三节 刑罚的目的 刑罚目的的概念 特殊预防 一般预防 两个预防的关系 教学形式:讲课 复习思考题: . 什么是刑罚?刑罚与犯罪的关系如何? . 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有何区别? . 刑罚的功能及实现途径有哪些? . 试述刑罚的目的。 第十四章 刑罚的体系和种类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我国刑罚的体系结构和特点;掌握我国刑法规定的各种刑的概念、 内容和适用对象;理解我国刑法中的死刑适用标准、适用程序;了解我国刑法中的非刑 罚处理方法的种类和适用条件。 第一节 刑罚的体系 刑罚体系的概念 刑罚体系确立的标准 我国刑罚体系的特点 第二节 主刑 管制 管制的概念和特征;管制的适用对象,管制的期限,管制的执行。 拘役 拘役的概念和特征,拘役的适用对象,拘役的期限,拘役的执行。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死刑 死刑的概念、适用死刑的限制性规定 第三节 附加刑 罚金 罚金的概念;罚金的适用范围与适用对象;罚金的适用方式;罚金数额的确定;罚金的 执行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安徽大学:《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 安徽大学:《刑事诉讼法学》课程授课教案(授课教师:刘少军).doc
- 安徽大学:《刑法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含总论及分论两部分).doc
- 安徽大学:《刑法学》课程教学大纲.pdf
- 安徽大学:《中国法制史》课程授课教案(西周的的婚姻法律制度、汉代的司法制度之春秋决狱).doc
- 安徽大学:《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大纲 China legal system history.doc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律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三章 清末法制改革.pptx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律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二章 清朝.pptx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律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明朝.pptx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律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辽夏金元.pptx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律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宋朝.pptx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律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隋唐.pptx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律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pptx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律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汉朝.pptx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律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秦朝.pptx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律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起源 Chinese Legal History(主讲:罗鑫).pptx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律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东周.pptx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律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西周.pptx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律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夏商.pptx
- 《经济法》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共四篇十七章,新疆大学:王芳).doc
- 安徽大学:《刑法学》课程授课教案(犯罪学).pdf
- 安徽大学:《刑法学》课程学习综合训练习题(含参考答案).pdf
- 安徽大学:《经济法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 安徽大学:《经济法学》课程授课教案.doc
- 安徽大学:《经济法学》课程试卷试题库(无答案).pdf
- 安徽大学:《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学》课程教学大纲(负责人:陈宏光).pdf
- 安徽大学:《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学》课程授课教案2.doc
- 安徽大学:《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学》课程授课教案4.doc
- 安徽大学:《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学》课程授课教案3.doc
- 安徽大学:《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学》课程授课教案1.doc
- 安徽大学:《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学》课程授课教案8.doc
- 安徽大学:《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学》课程授课教案6.doc
- 安徽大学:《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学》课程授课教案7.doc
- 安徽大学:《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学》课程授课教案5.doc
- 安徽大学:《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学》课程授课教案10.doc
- 安徽大学:《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学》课程授课教案11.doc
- 安徽大学:《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学》课程授课教案9.doc
- 安徽大学:《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学》课程授课教案12.doc
- 安徽大学:《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学》课程授课教案15.doc
- 安徽大学:《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学》课程授课教案13.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