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律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X
文档页数:39
文件大小:11.29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律史》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法制 第一节魏晋时期的法律制度 第二节】 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魏晋时期的法律制度 曹魏法律制度 (一)》 立法概况 (二) 法典结构变化 (三) 法律形式扩展 (四) 法律内容发展 五) 司法制度

一、曹魏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二)法典结构变化 (三)法律形式扩展 (四)法律内容发展 (五)司法制度

曹魏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汉律芜杂,不适时代 ·迫于汉臣名份, 曹操:“新科”“甲子科” ·“科”,独立、临时法律形式 曹丕:《新律》 ·删约旧科,傍采汉律,定为魏法, 制新律十八篇

一 、曹魏法律制度 • (一)立法概况 • 汉律芜杂,不适时代 • 迫于汉臣名份, • “科” ,独立、临时法律形式 • 删约旧科,傍采汉律,定为魏法, 制新律十八篇

曹魏法律制度 (二)法典结构变化 1、篇目增加 2、体例调整 汉 魏 ·刑事入于律,为正典 盗 盗、劫略 ·增加《劫略律》 贼 贼、诈伪、毁亡、 ·增加《诈伪律》等 囚 囚 ·十八篇 捕 告劾、捕、系讯、断狱请赇 杂 杂 ·文约例通 具 1、刑名 (法例 户 户 兴 兴擅、乏留、惊事、偿赃 厩 邮驿令 免坐

一 、曹魏法律制度 1、篇目增加 2、体例调整 • 刑事入于律,为正典 • 增加《劫略律》 • 增加《诈伪律》等 • 十八篇 • 文约例通 (二)法典结构变化 汉 魏 盗 盗、劫略 贼 贼、诈伪、毁亡、 囚 囚 捕 告劾、捕、系讯、断狱请赇 杂 杂 具 1、刑名 (法例) 户 户 兴 兴擅、乏留、惊事、偿赃 厩 邮驿令 免坐

曹魏法律制度 法律形式扩展 1.律令的发展 曹魏立国之初,以汉为宗,不便更替汉制,新设立颁行的法令也没有 以律或者令为名称,而是以“科”代之。此外,发展了以军令为主的令。 随着魏国的强大,以律与令作为主要的法律形式,以格代科并回归以律为 主的法律形式。晋朝后,法律形式日益丰富。 这一时期令仍为法律的主要形式,有发展与变化,但其内涵已开始 有别于秦汉时代。汉时律令无严格区别,所谓:“前主所是著为律,后 主所是疏为令”①,“天子诏所增损,不在律上者为令”②。令实际上是 律的补充形式。所以汉朝时有些单行律如《除钱律》《除挟书律》也 称《除钱令》《除挟书令》等。除律的编修外,也有令,但区分仍不 明确。 2.魏科的变化 科作为变通的法律形式,是律成为一种稳定的法律形式之前的重要 环。三国时期以“科”作为变通的法律形式,随着曹魏统一中原,律回 归为正典,具有临时性的法律形式也发生了转变,据《唐六典·刑部》 载:“后(东)魏以格代科”。由此可知格与科有相承关系,格是科的发 展和延续

一 、曹魏法律制度 • (三)法律形式扩展

曹魏法律制度 四) 法律内容发展 1.刑罚制度的完善 魏《新律》将法定刑分为死、髡、完、作、赎、罚金、杂抵罪①等数 种。并减轻某些刑罚,如废除投书弃市,限制从坐范围,禁诬告和私自复 仇等。 2.缘坐范围的变化 缘坐指一人犯罪而株连亲属,使之连带受刑的制度,又称“从坐” “随坐”。秦汉以来有此类规定。尤其妇女因父亲犯族刑,要从坐受戮; 而夫家犯族刑亦须“随姓之戮”,使妇女“一人之身,内外受辟”。②直 至曹魏高贵乡公时才有改革。《新律》颁布后,又据程咸上议,修改律 令,规定:在室之女从父母之诛,已嫁之妇,从夫家之罚③,开缘坐不及 出嫁女之先例。后世多循此制。《新律》对缘坐范围也有缩小,律定: “大逆无道,腰斩,家属从坐,不及祖父母、孙”。 3.“八议”人律 以往将“八议”视为传统帝制社会官僚等级特权制度的主要内容之 实则,视其为传统法律的刑罚适用原则或更准确。传统刑罚体系向以 简约为特征,由先秦时期的旧五刑,经历秦汉时期的变化调整,至魏晋时

一 、曹魏法律制度 • (四)法律内容发展

曹魏法律制度 (四)法律内容发展 “八议”之说源于《周礼·八辟》。周有“刑不上大夫”,汉有“先 请”之制,③但未必已成完整体系。曹魏总结前代经验,制定魏律时,将 “八议”列为传统法典主要内容之一。“八议”的入律,使贵族官僚享有 法定特权,变通适用一般法典中所规定的刑罚的制裁,成为传统社会等级 身份价值观的直接体现。 4.九品中正制与任官考绩制度 曹操曾经提出“唯才是举”的选官理念,只要有才能的,都可选拔为 官。他选择各地方上有民望的人士出任“中正官”,将当地之士按才能分 成九等,由官府按等选任官吏。这是后来实行“九品中正制”的萌芽。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 年)采纳尚书陈群的建议而定的。规定郡设小中正官,州设大中正官, 中正官的职责是依照家世、才能、德行将辖区内的士人分成上上、上中、 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由小中正将品评结果

一 、曹魏法律制度 • (四)法律内容发展

曹魏法律制度 (五)司法制度 五》 司法制度 1.司法机构 这一时期司法制度基本承用汉制,但也有一些变化。东汉后三省制渐 成,这一重大变革,给司法机构发展以深刻影响。此时虽尚无刑部,但尚 书台之下均置有负责司法行政和兼理刑狱的机构①。曹魏承汉制,保留三 公曹、二千石曹,又增设比部郎,“以司刑狱”。地方司法机构仍沿汉代 旧制,司法权由县令、郡太守、州刺史掌领。 2.审判制度 第一,死刑复核制度形成。魏明帝青龙四年(236年)诏:“廷尉及 天下狱官,诸有死罪具狱以定,非谋反及手杀人,亟语其亲治,有乞恩 者,使与奏。”②从而使死刑决定权唯归皇帝,一方面是慎刑,另一方面 也是控制。第二,上诉制度变化。曹魏时为简化诉讼,防止讼事拖延,改 汉代上诉之制,特别规定:“二岁刑以上,除以家人乞鞫之制。”③第三, 加强自上而下的司法监督。秦汉时郡县有权判决死刑,至曹魏时期,县令 审判权受到限制,凡重囚,县审判后须报郡,由郡守派督邮案验。第四, 妇女犯罪行刑上享有特殊规定。魏明帝时,为免对女犯用刑使身体裸露, 改妇人加答还从鞭督之例,以罚金代之

一 、曹魏法律制度 • (五)司法制度

第一节魏晋时期的法律制度 二、 晋朝法律制度 两晋的立法 二) 法典结构变化 (三) 法律形式扩展 四) 法律内容发展 五) 司法制度 六) 中央废司隶校尉

二、晋朝法律制度 (一)两晋的立法 (二)法典结构变化 (三)法律形式扩展 (四)法律内容发展 (五)司法制度 (六)中央废司隶校尉

晋朝法律制度 两晋的立法 (一)两晋的立法 曹魏末年,晋王司马昭即命贾充、羊祜、杜预、裴楷等人以汉、魏律 为基础,修定律令。历时四年,至晋武帝司马炎泰始三年(267年)完 成。次年颁行全国。史称《晋律》或《泰始律》。该律又经张斐、杜预作 注释,为晋武帝首肯“诏班天下”,与律文同具法律效力,故《晋律》又 称“张杜律”,开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律疏并行之先河。《晋律》共 20篇,620条,27657字。①同时颁行的还有《晋令》40篇,2306条, 98643字,此外还有《晋故事》30卷,与律令并行。“式”作为一种法 律形式也已出现。《晋律》为东晋、宋、齐沿用,至南朝梁武帝改律共承 用达235年,是两晋、南北朝时期行世最久的一部法典,对后世立法影响 深远,促进了传统法律和律学的发展

二、晋朝法律制度 • (一)两晋的立法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