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沈阳师范大学:《粮油储藏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三章 储粮生态系统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24
文件大小:953.5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第一节 粮堆生态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粮堆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粮堆生态系统的环境因子 第四节 粮堆结露、发热霉变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沈阳师范大学粮食学院《粮油储藏学》教案教学班号:粮工19班2020-2021学年第2学期第 2 学年 第 2 学期课程代码:33200280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总学时数:54(含实验)结论第一章粮堆物理性质第二章储粮生理第一节粮堆生态系统的组成第二节,榜堆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第三章储粮生态系统第三节榄堆生态系统的环境因子第四节模堆结露、发热霉变粮油储藏学第四章粮仓及储粮型态第五章常规储藏第六章低温储藏第七章储粮机械通风第八章气调储藏第九章主要粮油品种的储藏授课教师自岩.编写时间2021.2

沈阳师范大学 粮食学院 《粮 油 储 藏 学》教 案 2020-2021 学年第 2 学期 第 2 学年 第 2 学期 教学班号: 粮工 19 班 课程代码: 33200280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数:54(含实验) 授课教师: 白 岩 编写时间: 2021.2

沈阳师范大学粮食学院教案编号:014章章总学时第三章储粮生态系统6学时课题第一节粮堆生态系统的组成授课学时第 1、2学时节第二节粮堆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理解并掌握粮堆生态系统的组成,了解其特殊性;了解我国储粮生态区域的教学目标划分及各区域的主要特点。教学重点粮堆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难点粮堆围护结构对构成粮堆生态系统的意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讲授为主,以师生互动为辅,通过提问、展示图例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教学措施,启发学生理解内容,完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内容(含时间分配)【课程导入】(5min)1.请2~3名学1.“生物+环境=?”一个生态系统由哪几个方面构成?生回答问题并2.结合上一章的内容,你认为储粮的自然生理现象与环境的关系紧引入新课。密吗?粮食与环境之间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讲解新知】第一节粮堆生态系统的组成一、粮堆生态系统概述(5min)粮堆生态系统是指粮堆生物群落与其环境条件相结合,具有能量和物质转化功能的统一体系。一、粮堆生态系统的组成(35min)2.启发、引导粮堆生态系统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成分所组成,按照这些成分的性学生对应高中质和功能不同,可以把粮堆生态系统,分成有生命的生物成分和无生命相关知识来理的非生物成分两大部分。粮堆各种生物成分,是粮堆内的“活成分”,包解。括种实(粮粒、杂草种子)、微生物(霉菌、细菌、酵母菌等)、节肢动物(昆虫、螨类)和脊椎动物(鼠、雀)。它们分别为粮堆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一)粮食粮粒是构成粮堆的主体,约占粮堆总体积的60%左右。粮油作物种类繁多,大多数粮粒一般都由皮层、胚、胚乳三个主要

沈阳师范大学 粮食学院 教案编号:014 课 题 章 第三章 储粮生态系统 章总学时 6 学时 节 第一节 粮堆生态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粮堆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授课学时 第 1、2 学时 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粮堆生态系统的组成,了解其特殊性;了解我国储粮生态区域的 划分及各区域的主要特点。 教学重点 粮堆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学难点 粮堆围护结构对构成粮堆生态系统的意义 教学方法 与 手 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讲授为主,以师生互动为辅,通过提问、展示图例 等教学措施,启发学生理解内容,完成教学目标。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含时间分配) 教学活动设计 【课程导入】(5min) 1.“生物+环境=?”一个生态系统由哪几个方面构成? 2. 结合上一章的内容,你认为储粮的自然生理现象与环境的关系紧 密吗?粮食与环境之间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 【讲解新知】 第一节 粮堆生态系统的组成 一、粮堆生态系统概述(5min) 粮堆生态系统是指粮堆生物群落与其环境条件相结合,具有能量和 物质转化功能的统一体系。 二、粮堆生态系统的组成(35min) 粮堆生态系统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成分所组成,按照这些成分的性 质和功能不同,可以把粮堆生态系统,分成有生命的生物成分和无生命 的非生物成分两大部分。粮堆各种生物成分,是粮堆内的“活成分”,包 括种实(粮粒、杂草种子)、微生物(霉菌、细菌、酵母菌等)、节肢动 物(昆虫、螨类)和脊椎动物(鼠、雀)。它们分别为粮堆生态系统中的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一)粮食 粮粒是构成粮堆的主体,约占粮堆总体积的 60%左右。 粮油作物种类繁多,大多数粮粒一般都由皮层、胚、胚乳三个主要 1.请 2~3 名学 生回答问题并 引入新课。 2.启发、引导 学生对应高中 相关知识来理 解

沈阳师范大学粮食学院部分组成,有些粮粒在皮层的外面还有外壳,是由死细胞组成的,多少已木质化,含水量低,如稻谷、大麦、谷子的内和外均是外壳。它们包围在胚和胚乳的外面,对湿、热、虫、霉等外来侵扰有一定抵抗作用,有利于粮油储藏;而粮粒的胚和胚乳则含有较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较高水分,对外来于涉的抵抗能力不强。各种粮位由于受遗传、地理位置、生态气候、栽培条件等内在和外在条件的影响,彼此之间在体积、形状、成熟度、饱满度、重度、含水量、破碎粒以及其他指标方面不完全相同,导致其储藏稳定性存在差异。随着粮油收获常混入少量杂草种子,它们具有呼吸强度大,吸湿快,原始水分高,生命活动旺盛等特点。3.展示图片并环境温、湿度环境气体、风力明确粮堆生态太阳系统可控的几柏堆气体个环境因子。维护结构粮堆迎道学鼠、雀星虫蜗头微生物杂质储粮生态系统(二)有害生物1.微生物储粮微生物主要有霉菌、细菌、酵母菌、放线菌等类群。对粮油安全储藏和食品卫生有直接危害的是霉菌。这是因为霉菌代谢活动所要求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远比细菌、酵母菌和放线菌低,与粮堆生态条件相接近。2.节肢动物在粮堆中常常存在节肢动物一昆虫和螨类。储粮害虫生命活动的结4.结合生活中例子初步“识果,不仅侵食粮粒,引起储粮重量损失和品质劣变,而且在其取食、呼虫”。吸、排泄等代谢过程中还散发热量和水分,促使粮堆发热、结露和霉变,影响储粮稳定性。同时虫、螨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分泌物、虫户、虫粪、皮屑等混杂在粮堆中,不仅污染粮油,还会促进霉菌滋生。3.脊椎动物鼠类对粮油储藏的危害相当严重,它不仅吃掉、糟竭粮油,还能咬坏麻袋、面袋等仓储用具;掘洞营巢,破坏仓、厂建筑;排泄粪便,传播虫、霉、病,严重污染粮油。麻雀在粮堆上活动,除啄食粮油,造成

沈阳师范大学 粮食学院 部分组成,有些粮粒在皮层的外面还有外壳,是由死细胞组成的,多少 已木质化,含水量低,如稻谷、大麦、谷子的内稃和外稃均是外壳。它 们包围在胚和胚乳的外面,对湿、热、虫、霉等外来侵扰有一定抵抗作 用,有利于粮油储藏;而粮粒的胚和胚乳则含有较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较 高水分,对外来干涉的抵抗能力不强。 各种粮位由于受遗传、地理位置、生态气候、栽培条件等内在和外 在条件的影响,彼此之间在体积、形状、成熟度、饱满度、重度、含水 量、破碎粒以及其他指标方面不完全相同,导致其储藏稳定性存在差异。 随着粮油收获常混入少量杂草种子,它们具有呼吸强度大,吸湿快, 原始水分高,生命活动旺盛等特点。 (二)有害生物 1.微生物 储粮微生物主要有霉菌、细菌、酵母菌、放线菌等类群。对粮油安 全储藏和食品卫生有直接危害的是霉菌。这是因为霉菌代谢活动所要求 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远比细菌、酵母菌和放线菌低,与粮堆生态条件相 接近。 2.节肢动物 在粮堆中常常存在节肢动物—昆虫和螨类。储粮害虫生命活动的结 果,不仅侵食粮粒,引起储粮重量损失和品质劣变,而且在其取食、呼 吸、排泄等代谢过程中还散发热量和水分,促使粮堆发热、结露和霉变, 影响储粮稳定性。同时虫、螨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分泌物、虫尸、虫粪、 皮屑等混杂在粮堆中,不仅污染粮油,还会促进霉菌滋生。 3.脊椎动物 鼠类对粮油储藏的危害相当严重,它不仅吃掉、糟蹋粮油,还能咬 坏麻袋、面袋等仓储用具;掘洞营巢,破坏仓、厂建筑;排泄粪便,传 播虫、霉、病,严重污染粮油。麻雀在粮堆上活动,除啄食粮油,造成 3.展示图片并 明确粮堆生态 系统可控的几 个环境因子。 4.结合生活中 例子初步“识 虫

沈阳师范大学粮食学院损失外,粪便和羽毛或搭窝时运来的各种物质,也会引起储粮污染。(三)非生物因子粮堆非生物成分包括温度(气温、仓温、粮温)、湿度(气湿、仓湿、5.明确粮堆生1粮湿)、气体(氧、氮、二氧化碳等)、杂质(无机、有机杂质)和围护物成分与非生物成分之间的结构。不仅受人类管理活动的干扰和外界气候的影响,也受粮堆生物成分生命活动的影响,尤其温度、湿度和气体成分的变化与粮油储藏有着关系,强调学十分密切的关系。生应避免哲学1.温度语言模式的概括。粮堆各种生物成分的生长、发育和代谢都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的。昆虫、螨类、微生物必须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才能生存和发展,过高、过低的温度环境会对其有抑制作用。对粮粒本身来说,较高的温度可加速其自身呼吸代谢,分解储存的有机物质,使品质发生劣变:相反,较低的温度可延缓粮油陈化速度,维持其应有的品质和风味。2.湿度粮堆生态系统中的湿度可用粮油含水量和空隙中相对湿度表示。低湿可抑制粮堆有害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特别是微生物在高湿环境中会迅速生长繁殖,导致粮油很快发热、霉变。低温低湿有利于粮油安全储藏,粮油含水量一旦超过临界值,其旺盛的呼吸作用所产生的水分和热量就会严重威胁储粮安全。3.气体成分由于生物成分的呼吸作用,粮堆内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利于抑制虫、霉擎生,延缓粮油品质陈化。4.杂质粮堆中杂质分无机杂质和有机杂质。无机杂质主要包括沙、石、泥土、煤渣、砖瓦块等;有机杂质主要有麦秸、稻杆、谷壳等。细小杂质多的粮堆空隙度小,透气性差,影响湿热散发,有利于虫、霉生。(四)围护结构围护结构是粮堆与外界环境之间的隔离层。如各类仓房、各类苦盖6.特别强调粮物以及密封材料等。这些围护物是粮堆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堆生态系统与围护结构的紧它对粮堆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起到保护储粮不受外界气候因子的影响和有害生物侵染的作用。如地上粮仓和地下粮仓、密不可分性。1露天囤和房式仓等的储粮状态有很大差异

沈阳师范大学 粮食学院 损失外,粪便和羽毛或搭窝时运来的各种物质,也会引起储粮污染。 (三)非生物因子 粮堆非生物成分包括温度(气温、仓温、粮温)、湿度(气湿、仓湿、 粮湿)、气体(氧、氮、二氧化碳等)、杂质(无机、有机杂质)和围护 结构。不仅受人类管理活动的干扰和外界气候的影响,也受粮堆生物成 分生命活动的影响,尤其温度、湿度和气体成分的变化与粮油储藏有着 十分密切的关系。 1.温度 粮堆各种生物成分的生长、发育和代谢都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 行的。昆虫、螨类、微生物必须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才能生存和发展, 过高、过低的温度环境会对其有抑制作用。对粮粒本身来说,较高的温 度可加速其自身呼吸代谢,分解储存的有机物质,使品质发生劣变;相 反,较低的温度可延缓粮油陈化速度,维持其应有的品质和风味。 2.湿度 粮堆生态系统中的湿度可用粮油含水量和空隙中相对湿度表示。低 湿可抑制粮堆有害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特别是微生物在高湿环境 中会迅速生长繁殖,导致粮油很快发热、霉变。低温低湿有利于粮油安 全储藏,粮油含水量一旦超过临界值,其旺盛的呼吸作用所产生的水分 和热量就会严重威胁储粮安全。 3.气体成分 由于生物成分的呼吸作用,粮堆内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 多,利于抑制虫、霉孳生,延缓粮油品质陈化。 4.杂质 粮堆中杂质分无机杂质和有机杂质。无机杂质主要包括沙、石、泥 土、煤渣、砖瓦块等;有机杂质主要有麦秸、稻杆、谷壳等。细小杂质 多的粮堆空隙度小,透气性差,影响湿热散发,有利于虫、霉孳生。 (四)围护结构 围护结构是粮堆与外界环境之间的隔离层。如各类仓房、各类苫盖 物以及密封材料等。这些围护物是粮堆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粮堆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起到保护储粮不受 外界气候因子的影响和有害生物侵染的作用。如地上粮仓和地下粮仓、 露天囤和房式仓等的储粮状态有很大差异。 5.明确粮堆生 物成分与非生 物成分之间的 关系,强调学 生应避免哲学 语言模式的概 括。 6.特别强调粮 堆生态系统与 围护结构的紧 密不可分性

沈阳师范大学粮食学院【本节小结】粮堆生态系统的组成11粮食有言生物非生物因子围护结构温度湿度气体成分杂质微生物节肢动物骨椎动物第二节粮堆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一、储粮生态系统的特殊性(15min)7.这部分内容非课程主线,1.粮堆是受到人类干扰的生态系统粮堆生态系统把一些生物类群和杂质限定在有限的空间中,但也会可简述、概括。受到外界生物类群和不良气候因子的影响。人类通过多种储粮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控制粮堆有害生物。2.粮堆生态系统中没有真正的生产者粮堆生态系统是一个人工与自然复合的不完整的生态系统,它没有真正的生产者,粮油是其中的唯一能量来源。3.粮堆是一个不平衡的生态系统储粮过程中粮堆受到人为活动干扰,保持一种非生态学稳定状态。消费者和分解者处在抑制和不活动状态,储粮安全储藏的根本是控制粮堆的环境因子。4.粮堆生态系统属于未成熟的生态系统粮堆内生物量小,种群层次少,食物链短,食物网简单,种群控制以非生物为主,属于未成熟的生态系统。二、中国储粮生态地域的划分及特点(25min)【互动环节】1.你的家乡主要粮食作物有哪些?8.师生互动,2.一年收获几季作物?以了解学生对以气候因素视为主导因素,耕作制度等视为辅助因素,同时参考中粮食作物产出国仓库害虫区划(1980,赵养昌等)、太阳能、风能等因素,将我国储粮的一些常识,生态地域划分为7个储粮生态区域。即:并引入下一个1.高寒干燥储粮区知识点。计划青藏高原储粮区空气稀薄,太阳能、风能资源极为丰富,寒冷、于找来自南北方

沈阳师范大学 粮食学院 【本节小结】 第二节 粮堆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一、储粮生态系统的特殊性(15min) 1. 粮堆是受到人类干扰的生态系统 粮堆生态系统把一些生物类群和杂质限定在有限的空间中,但也会 受到外界生物类群和不良气候因子的影响。人类通过多种储粮技术手段 可以有效控制粮堆有害生物。 2. 粮堆生态系统中没有真正的生产者 粮堆生态系统是一个人工与自然复合的不完整的生态系统,它没有 真正的生产者,粮油是其中的唯一能量来源。 3. 粮堆是一个不平衡的生态系统 储粮过程中粮堆受到人为活动干扰,保持一种非生态学稳定状态。 消费者和分解者处在抑制和不活动状态,储粮安全储藏的根本是控制粮 堆的环境因子。 4. 粮堆生态系统属于未成熟的生态系统 粮堆内生物量小,种群层次少,食物链短,食物网简单,种群控制 以非生物为主,属于未成熟的生态系统。 二、中国储粮生态地域的划分及特点(25min) 【互动环节】 1.你的家乡主要粮食作物有哪些? 2.一年收获几季作物? 以气候因素视为主导因素,耕作制度等视为辅助因素,同时参考中 国仓库害虫区划(1980,赵养昌等)、太阳能、风能等因素,将我国储粮 生态地域划分为 7 个储粮生态区域。即: 1.高寒干燥储粮区 青藏高原储粮区空气稀薄,太阳能、风能资源极为丰富,寒冷、干 7.这部分内容 非课程主线, 可简述、概括。 8.师生互动, 以了解学生对 粮食作物产出 的一些常识, 并引入下一个 知识点。计划 找来自南北方

沈阳师范大学粮食学院不同地域的学季干燥,是储粮最适宜区域。主要粮油作物为青稞、春小麦、冬小麦;代表性储粮害虫为褐皮鑫、花斑皮囊、黄蛛甲、褐蛛甲。生回答问题。9.适当展示害2.低温干燥储粮区虫图片。蒙新储粮区是全国最干旱地区,日照充足,寒冷、风力大,适宜低10.以理解储温储粮,玉米收获后常来不及降低水分。主要粮油作物为春小麦、冬小粮区划为主,麦、玉米;代表性储粮害虫为黑拟谷盗、褐毛皮、花斑皮、黄蛛甲、顺带点一下常裸蛛甲、日本蛛甲、谷象(新疆)。用储粮措施,3.低温高湿储粮区交代后续课程东北储粮区“冷、湿”是其气候特点,玉米收获后常来不及降低水知识主线。分。主要粮油作物为春小麦、玉米、大豆;代表性储粮害虫为玉米象、11.所列代表锯谷盗、大谷盗、赤拟谷盗。性储粮害虫可4.中温干燥储粮区做知识储备,华北储粮区冬季寒冷干燥为储粮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为不利条不细讲。件。主要粮油作物为冬小麦、玉米、大豆;代表性储粮害虫为玉米象、12.让学生们麦蛾、印度谷螺、锯谷盗、大谷盗、赤拟谷盗。记住各自家乡5.中温高湿储粮区所属储粮区华中储粮区夏季高温、高湿;晚稻水分含量高。主要粮油作物为单、域,及其特点。双季稻、冬小麦:代表性储粮害虫为玉米象、谷囊、麦蛾、锯谷盗、长角扁谷盗、大谷盗、赤拟谷盗。6.中温低湿储粮区西南储粮区降水较多,日照少、湿度高,冬暖夏热,储粮虫害问题较严重。主要粮油作物为单季稻、冬小麦、玉米;代表性储粮害虫为玉米象、谷囊、麦蛾、锯谷盗、长角扁谷盗、大谷盗、赤拟谷盗

沈阳师范大学 粮食学院 季干燥,是储粮最适宜区域。主要粮油作物为青稞、春小麦、冬小麦; 代表性储粮害虫为褐皮蠹、花斑皮蠹、黄蛛甲、褐蛛甲。 2.低温干燥储粮区 蒙新储粮区是全国最干旱地区,日照充足,寒冷、风力大,适宜低 温储粮,玉米收获后常来不及降低水分。主要粮油作物为春小麦、冬小 麦、玉米;代表性储粮害虫为黑拟谷盗、褐毛皮蠹、花斑皮蠹、黄蛛甲、 裸蛛甲、日本蛛甲、谷象(新疆)。 3.低温高湿储粮区 东北储粮区“冷、湿”是其气候特点,玉米收获后常来不及降低水 分。主要粮油作物为春小麦、玉米、大豆;代表性储粮害虫为玉米象、 锯谷盗、大谷盗、赤拟谷盗。 4.中温干燥储粮区 华北储粮区冬季寒冷干燥为储粮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为不利条 件。主要粮油作物为冬小麦、玉米、大豆;代表性储粮害虫为玉米象、 麦蛾、印度谷螟、锯谷盗、大谷盗、赤拟谷盗。 5.中温高湿储粮区 华中储粮区夏季高温、高湿;晚稻水分含量高。主要粮油作物为单、 双季稻、冬小麦;代表性储粮害虫为玉米象、谷蠹、麦蛾、锯谷盗、长 角扁谷盗、大谷盗、赤拟谷盗。 6.中温低湿储粮区 西南储粮区降水较多,日照少、湿度高,冬暖夏热,储粮虫害问题 较严重。主要粮油作物为单季稻、冬小麦、玉米;代表性储粮害虫为玉 米象、谷蠹、麦蛾、锯谷盗、长角扁谷盗、大谷盗、赤拟谷盗。 不同地域的学 生回答问题。 9.适当展示害 虫图片。 10. 以 理 解 储 粮区划为主, 顺带点一下常 用储粮措施, 交代后续课程 知识主线。 11. 所 列 代 表 性储粮害虫可 做知识储备, 不细讲。 12. 让 学 生 们 记住各自家乡 所 属 储 粮 区 域,及其特点

沈阳师范大学粮食学院7.高温高湿储粮区华南储粮区大部长夏无冬,年均温20~26℃,只有干湿季之分。降水多,相对湿度80%左右,是我国最“湿、热”的地区,虫害问题严重,储粮难度最大。主要粮油作物为双季稻、单季稻、冬小麦、玉米:代表性储粮害虫为米象、玉米象、谷囊、麦蛾、锯谷盗、长角扁谷盗、大谷盗、赤拟谷盗。【本节小结】(2min)青载高点信泉区歌新储韵区东北临粮区林北浦粮区粮堆生态系统的特殊性我国储粮生态区域划分华中储粮区西南储粮区华南储粮区【课堂小结】(3min)1.粮堆生物成分与非生物成分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粮油13.总结知识储藏主要控制非生物环境因子达到安全储粮目的。要点,提升理2.储粮管理提倡“绿色储粮”。即采用生态手段进行综合防治、确保论高度。1储粮安全,避免污染,储粮生态是绿色储粮的理论基础,以控制生态因子为主的综合防治是绿色储粮的基本技术。作试回答:粮堆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1.业及2.粮堆生态系统中围护结构对其生态特点的形成有何影响?思3.如何理解粮堆生态系统的不平衡性?考4.请思考:你应该如何从生态视角理解粮油储藏工作?题[1]】王若兰.粮油储藏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阅读【2】国家粮食局人事司.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教程(初级、中级、高级)粮油保管文员[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献[3]靳祖训.世界储粮生态系统网络体系的研究设想[J].粮食储藏,2009(4)

沈阳师范大学 粮食学院 7.高温高湿储粮区 华南储粮区大部长夏无冬,年均温 20~26℃,只有干湿季之分。降 水多,相对湿度 80%左右,是我国最“湿、热”的地区,虫害问题严重, 储粮难度最大。主要粮油作物为双季稻、单季稻、冬小麦、玉米;代表 性储粮害虫为米象、玉米象、谷蠹、麦蛾、锯谷盗、长角扁谷盗、大谷 盗、赤拟谷盗。 【本节小结】(2min) 【课堂小结】(3min) 1.粮堆生物成分与非生物成分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粮油 储藏主要控制非生物环境因子达到安全储粮目的。 2.储粮管理提倡“绿色储粮”。即采用生态手段进行综合防治、确保 储粮安全,避免污染,储粮生态是绿色储粮的理论基础,以控制生态因子 为主的综合防治是绿色储粮的基本技术。 13. 总 结 知 识 要点,提升理 论高度。 作 业 及 思 考 题 1. 试回答:粮堆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 粮堆生态系统中围护结构对其生态特点的形成有何影响? 3. 如何理解粮堆生态系统的不平衡性? 4. 请思考:你应该如何从生态视角理解粮油储藏工作? 阅 读 文 献 [1] 王若兰.粮油储藏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 [2] 国家粮食局人事司.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教程(初级、中级、高级)粮油保管 员[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3] 靳祖训.世界储粮生态系统网络体系的研究设想[J].粮食储藏,2009(4)

沈阳师范大学粮食学院1.理论知识导入点找对了。本课内容由“生态圈”引入,在学生们已有的一般生态系统的知识基础上,导入粮堆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特点,学生们理解快,收效好。2.讲解节肢动物的过程中,启发学生联想生活中所见到的昆虫,学生反馈效果较好。还需配合一些常见储粮害虫图片,加深印象。3.在讲解储粮区域划分环节中,采用互动模式,结合学生家乡的气候条件和粮食作物种类等开展教学,课堂气氛好,生动有趣。4.学生对粮堆生态系统中围护结构的意义理解不足,教学中需要多联系实际深入讲解,可以让学生结合下一章内容“回头看”。教学反思

沈阳师范大学 粮食学院 教 学 反 思 1.理论知识导入点找对了。本课内容由“生态圈”引入,在学生们已有的一般生态系 统的知识基础上,导入粮堆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特点,学生们理解快,收效好。 2.讲解节肢动物的过程中,启发学生联想生活中所见到的昆虫,学生反馈效果较好。 还需配合一些常见储粮害虫图片,加深印象。 3.在讲解储粮区域划分环节中,采用互动模式,结合学生家乡的气候条件和粮食作物 种类等开展教学,课堂气氛好,生动有趣。 4.学生对粮堆生态系统中围护结构的意义理解不足,教学中需要多联系实际深入讲 解,可以让学生结合下一章内容“回头看

沈阳师范大学粮食学院教案编号:015章第三章储粮生态系统章总学时6学时课题节第三节粮堆生态系统的环境因子授课学时第3、4学时理解储粮生态环境下“三温”、“二湿”的概念,掌握“三温”、“二湿”和粮教学目标油水分的变化规律,为运用这一规律研判储粮状态做好知识储备。教学重点“三温”及其变化规律教学难点湿度及粮油水分的变化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讲授为主,以师生互动为辅,通过提问、图表展示教学方法等措施,启发学生理解相关理论,完成教学目标。理论授课的过程中,注重与手段紧密联系职业岗位技能操作项目,以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积累。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内容(含时间分配)【课程导入】(5min)1.你认为粮堆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一个什么状态?1.请2名学生2.粮堆生态系统中的“可控”因素有哪些?回答问题并引入新课。【讲解新知】(25min)一、温度(一)储粮温度的来源1.外界温度包括太阳的直接辐射、大气温度和地温。2.生物群落的呼吸热是指粮粒、储粮害虫、储粮微生物等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量。(二)“三温”及其变化规律1.三温:气温、仓温、粮温通常把大气温度、仓内温度、储粮温度简称为储粮工作中的“三温”。2.三温变化规律气温在一年内的最高峰通常发生于七、八月,最低峰发生于一、二2.师生互动,由天气常识理月。正常情况下,气温影响仓温,仓温影响粮温。而露天储粮环境中气温直接影响到粮温。解“三温”变化规律。仓温的变化因地理位置、月份、气候、仓型、结构等不同。因气温

沈阳师范大学 粮食学院 教案编号:015 课 题 章 第三章 储粮生态系统 章总学时 6 学时 节 第三节 粮堆生态系统的环境因子 授课学时 第 3、4 学时 教学目标 理解储粮生态环境下“三温”、“二湿”的概念,掌握“三温”、“二湿”和粮 油水分的变化规律,为运用这一规律研判储粮状态做好知识储备。 教学重点 “三温”及其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湿度及粮油水分的变化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讲授为主,以师生互动为辅,通过提问、图表展示 等措施,启发学生理解相关理论,完成教学目标。理论授课的过程中,注重 紧密联系职业岗位技能操作项目,以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积累。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含时间分配) 教学活动设计 【课程导入】(5min) 1. 你认为粮堆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一个什么状态? 2. 粮堆生态系统中的“可控”因素有哪些? 【讲解新知】(25min) 一、温度 (一)储粮温度的来源 1.外界温度 包括太阳的直接辐射、大气温度和地温。 2.生物群落的呼吸热 是指粮粒、储粮害虫、储粮微生物等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量。 (二)“三温”及其变化规律 1.三温:气温、仓温、粮温 通常把大气温度、仓内温度、储粮温度简称为储粮工作中的“三温”。 2.三温变化规律 气温在一年内的最高峰通常发生于七、八月,最低峰发生于一、二 月。正常情况下,气温影响仓温,仓温影响粮温。而露天储粮环境中气 温直接影响到粮温。 仓温的变化因地理位置、月份、气候、仓型、结构等不同。因气温 1.请 2 名学生 回答问题并引 入新课。 2.师生互动, 由天气常识理 解“三温”变 化规律

沈阳师范大学粮食学院进入仓内主要靠仓壁的传导和缝隙空气的对流,所以仓温变化速度较气温要慢,每天出现最高值的时间通常比气温推迟1-2h,且振幅也小。高温季节夜间仓温高于气温,白天仓温低于气温,仓上部温度高于仓下部温度;低温季节,昼夜仓温都高于气温。一年中在气温上升季节里,平均仓温低于气温;而在气温下降季节,平均仓温高于气温。粮温日变化仅限于粮堆表面至40cm深处,表面粮温日变化的最高值与最低值要比气温迟2-3h,且日变振幅很小。这是由于粮堆是热的不良导体,正常的粮温变化远远落后于气温、仓温变化。粮温年变化的最高值与最低值,通常较气温年变的最高值与最低值迟一个月以上。3.展示“三温”温气温理论曲线图,度仓温重点理解曲线粮温时间交错位置的规律,并展示不同仓型储粮“三温”图实例。(三)影响粮温变化的因素1.围护结构在储粮生态体系中,由于围护结构不同,粮温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也不同。围护结构越严密,导热性能越差,粮温受外温的影响就越小:相反就越大。表江苏南部地区粮温一年中分层转变情况4.先讲解冬春暖后夏季秋凉后冬季季、夏季的粮层次冬季热空气影响热空气继续冷空气影响冷空气继续温分层规律,上层上层影响至中层影响至中层再理解春暖和上层最低最高最高最低最低最高秋凉的情况,中层次高最低次高次高下层最高次高最低最高次高要求记住。2.堆装形式包装粮粮堆空隙大,空气流通好,受外温影响较大。3.仓内所处位置一般是南向较高,北向较低,顺序按南、东、西、北依次降低,有5.结合储粮机时可差2~4℃。械通风技术相

沈阳师范大学 粮食学院 进入仓内主要靠仓壁的传导和缝隙空气的对流,所以仓温变化速度较气 温要慢,每天出现最高值的时间通常比气温推迟 1-2h,且振幅也小。高 温季节夜间仓温高于气温,白天仓温低于气温,仓上部温度高于仓下部 温度;低温季节,昼夜仓温都高于气温。一年中在气温上升季节里,平 均仓温低于气温;而在气温下降季节,平均仓温高于气温。 粮温日变化仅限于粮堆表面至 40cm 深处,表面粮温日变化的最高值 与最低值要比气温迟 2-3h,且日变振幅很小。这是由于粮堆是热的不良 导体,正常的粮温变化远远落后于气温、仓温变化。粮温年变化的最高 值与最低值,通常较气温年变的最高值与最低值迟一个月以上。 (三)影响粮温变化的因素 1.围护结构 在储粮生态体系中,由于围护结构不同,粮温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 响也不同。围护结构越严密,导热性能越差,粮温受外温的影响就越小; 相反就越大。 表 江苏南部地区粮温一年中分层转变情况 2.堆装形式 包装粮粮堆空隙大,空气流通好,受外温影响较大。 3.仓内所处位置 一般是南向较高,北向较低,顺序按南、东、西、北依次降低,有 时可差 2~4℃。 层次 冬季 春暖后 夏季 秋凉后 冬季 热空气影响 上 层 热空气继续 影响至中层 冷空气影响 上 层 冷空气继续 影响至中层 上层 中层 下层 最低 次高 最高 最高 最低 次高 最高 次高 最低 最低 最高 次高 最低 次高 最高 3.展示“三温” 理论曲线图, 重点理解曲线 交错位置的规 律,并展示不 同 仓 型 储 粮 “三温”图实 例。 4. 先 讲 解 冬 季、夏季的粮 温分层规律, 再理解春暖和 秋凉的情况, 要求记住。 5.结合储粮机 械通风技术相

共24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