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定义:按微生物的亲缘把它们安排成 条理清楚的各种分类单元或分 类群的科学。 任务:分类、鉴定、命名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定义:按微生物的亲缘把它们安排成 条理清楚的各种分类单元或分 类群的科学。 任务:分类、鉴定、命名

第一节 通用分类单元 种以上的系统分类单元 界 Kingdom 门 Phylum(或Division)——亚门 纲 Class ——亚纲 ——超目 目 Order ——亚目 科 Family ——亚科 ——族 ——亚族
第一节 通用分类单元 种以上的系统分类单元 界 Kingdom 门 Phylum(或Division)——亚门 纲 Class ——亚纲 ——超目 目 Order ——亚目 科 Family ——亚科 ——族 ——亚族

种的概念 定义:种是一个基本分类单位,是一大群 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 与同属内其他种有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 在微生物中,一个种只能用该种内的一个 典型菌株作为具体标本,它就是该种的模 式种。 新种: sp.nov.或nov. sp.,新被鉴定的种发 表时应在其学名后标上sp.nov.的符号,新 种发表前应将其模式菌株的培养物存放在 一个永久性的保藏机构,并应允许人们从 中取得
种的概念 定义:种是一个基本分类单位,是一大群 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 与同属内其他种有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 在微生物中,一个种只能用该种内的一个 典型菌株作为具体标本,它就是该种的模 式种。 新种: sp.nov.或nov. sp.,新被鉴定的种发 表时应在其学名后标上sp.nov.的符号,新 种发表前应将其模式菌株的培养物存放在 一个永久性的保藏机构,并应允许人们从 中取得

微生物的学名 命名:菌种的科学名称。菌种的学名是 按照《国际细菌命名法规》命名的国际 学术界公认,并通用的名称。 命名原则: 学名=属名+种的加词+(首次定名人)+现 名定名人和鲜明定名年份 规定与常识:属名应大写首字母、单数、 可以组合外而成。种的加词代表一个种 的次要特征,首字小写
微生物的学名 命名:菌种的科学名称。菌种的学名是 按照《国际细菌命名法规》命名的国际 学术界公认,并通用的名称。 命名原则: 学名=属名+种的加词+(首次定名人)+现 名定名人和鲜明定名年份 规定与常识:属名应大写首字母、单数、 可以组合外而成。种的加词代表一个种 的次要特征,首字小写

亚种以下的分类单元 亚种(subspeciers):种的进一步细分,一般指其某 一民而稳定的特征与模式中不同的种常在种名、署名 的加词后写上subsp.然后再写具体亚种的加词; 变种( variety):容易引起混乱; 型 form:使用中用型作为后缀;表示细菌菌株,现已 作废; 类群(group):没有分类地位非正式地指定一组具有 某些共同性状的生物; 菌株(strain):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 殖而成的纯种群体极其一切后代;实际上是一个微生 物达到遗传性纯的标志。 小种(race):涵义较乱,在不同分支学科中由不同 涵义; 相(phase):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交互变异的一定阶 段; 态(state):通常指微生物的菌落变异状态
亚种以下的分类单元 亚种(subspeciers):种的进一步细分,一般指其某 一民而稳定的特征与模式中不同的种常在种名、署名 的加词后写上subsp.然后再写具体亚种的加词; 变种( variety):容易引起混乱; 型 form:使用中用型作为后缀;表示细菌菌株,现已 作废; 类群(group):没有分类地位非正式地指定一组具有 某些共同性状的生物; 菌株(strain):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 殖而成的纯种群体极其一切后代;实际上是一个微生 物达到遗传性纯的标志。 小种(race):涵义较乱,在不同分支学科中由不同 涵义; 相(phase):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交互变异的一定阶 段; 态(state):通常指微生物的菌落变异状态

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地位 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是在认 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对生物分 类的不同阶段的不同观点。 如:二界系统、三界系统、四界系统、五界系统、六 界系统和三原界系统 三原界系统是1978年由R.H.Whittaker和L.Margulis提 出的。 所有生物存在一个共同祖先,由它分三条进 化路线,就形成了三个原界:古细菌原界 (Archaebacter)、真细菌原界、真核生物 原界
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地位 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是在认 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对生物分 类的不同阶段的不同观点。 如:二界系统、三界系统、四界系统、五界系统、六 界系统和三原界系统 三原界系统是1978年由R.H.Whittaker和L.Margulis提 出的。 所有生物存在一个共同祖先,由它分三条进 化路线,就形成了三个原界:古细菌原界 (Archaebacter)、真细菌原界、真核生物 原界

三原界系统示意图
三原界系统示意图

第三节 各大类微生物的分类 系统纲要 原核生物分类系统纲要——伯杰氏系统 细菌学手册 真菌界分类系统很多,各国采用不同的 系统,比较混乱。近年来为较多人接受 的是Ainsworth的纲要
第三节 各大类微生物的分类 系统纲要 原核生物分类系统纲要——伯杰氏系统 细菌学手册 真菌界分类系统很多,各国采用不同的 系统,比较混乱。近年来为较多人接受 的是Ainsworth的纲要

第四节 微生物的鉴定 主要步骤:纯化、测定一系列必要的指标、查找权威 性鉴定手册 鉴定技术的不同水平: 细胞的形态和习性:形态特征、运动、酶反 应、营养要求及生长条件等 细胞组分水平:细胞壁成分、氨基酸库、脂 类、醌类、光合色素等的分析 蛋白质水平:氨基酸序列分析、凝胶电泳和 血清学反应等 基因或DNA水平:核酸分子杂交、(G+C) mol%、转化和转导、16SrRNA寡核苷酸族
第四节 微生物的鉴定 主要步骤:纯化、测定一系列必要的指标、查找权威 性鉴定手册 鉴定技术的不同水平: 细胞的形态和习性:形态特征、运动、酶反 应、营养要求及生长条件等 细胞组分水平:细胞壁成分、氨基酸库、脂 类、醌类、光合色素等的分析 蛋白质水平:氨基酸序列分析、凝胶电泳和 血清学反应等 基因或DNA水平:核酸分子杂交、(G+C) mol%、转化和转导、16SrRNA寡核苷酸族

数值分类法 即统计分类法,在200年前M. Adanson(1727~1806, 法国植物学家)发表的分类原理基础上结合现代计算 机技术发展而来的。 主要观点: 在一个分类群中,其所含信息量越大,即分 类所依据的性状越多,其分类效果也越好; 顺序建立自然分类单元时,每个性状都是等 权的; 任何两分类实体间的整体相似性,都是由每 一对的相似性计算而来的;能够由类群间相 似性的差异识别不同的分类实体; 如果给予有关进化途径和机制的某些假定, 可以从组群的分类学结构或从性状相关上作 出种系发生的推论; 分类学应作为一门经验科学来看待和实践;
数值分类法 即统计分类法,在200年前M. Adanson(1727~1806, 法国植物学家)发表的分类原理基础上结合现代计算 机技术发展而来的。 主要观点: 在一个分类群中,其所含信息量越大,即分 类所依据的性状越多,其分类效果也越好; 顺序建立自然分类单元时,每个性状都是等 权的; 任何两分类实体间的整体相似性,都是由每 一对的相似性计算而来的;能够由类群间相 似性的差异识别不同的分类实体; 如果给予有关进化途径和机制的某些假定, 可以从组群的分类学结构或从性状相关上作 出种系发生的推论; 分类学应作为一门经验科学来看待和实践;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山东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微生物学绪论.ppt
-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植物的成熟与衰老生理.ppt
-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植物的成花生理和生殖生理.ppt
-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植物的生长与运动.ppt
-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及生长物质.ppt
-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植物体内同化物运输与分配.ppt
-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呼吸作用.ppt
-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光合作用.ppt
-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ppt
-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ppt
-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植物生理学绪论.ppt
- 山东师范大学:《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实验八 酵母细胞固定化及其乙醇发酵.ppt
- 山东师范大学:《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实验六 柠檬酸摇瓶发酵及提取.ppt
- 山东师范大学:《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实验五 发酵罐认知及链霉素发酵.ppt
- 山东师范大学:《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实验四 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摇瓶发酵.ppt
- 山东师范大学:《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实验三 米曲霉固体发酵制曲.ppt
- 山东师范大学:《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实验二 淀粉酶产生菌的紫外线诱变育种.ppt
- 山东师范大学:《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实验一 从土壤中分离纯化蛋白酶产生菌.ppt
- 山东师范大学:《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发酵过程的参数检测.ppt
- 山东师范大学:《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发酵工艺控制.ppt
- 山东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ppt
- 山东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ppt
- 山东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病毒.ppt
- 山东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ppt
- 山东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与发酵.ppt
- 山东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ppt
- 山东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ppt
- 山东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微生物生态.ppt
- 山东师范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ppt
- 山西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主讲:李月梅).ppt
- 山西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植物的衰老脱落与休眠.ppt
- 山西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植物的抗逆生理.ppt
- 山西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ppt
- 山西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ppt
- 山西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植物的矿质与氮素营养.ppt
- 山西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ppt
- 山西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ppt
- 山西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和分配.ppt
- 山西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植物生长物质.ppt
- 山西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植物的生长和运动.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