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讲 疟疾(易思)

广州中医药大学内科教研室 易思
易 思

概述 (一)定义: 疟疾为感受疟邪,邪正交争所致,以寒 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特征 的传染性疾病
概述 (一)定义: 疟疾为感受疟邪,邪正交争所致,以寒 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特征 的传染性疾病

(二)源流 《素问.疟论篇》“疟气随经络沉以内薄,故卫气 应乃作。”指出疟疾的病因为疟气。 《神农本草经》明确记载常山有治疟功效 《金匮要略.疟病》在内经的基础上补了疟母这 证型。创用白虎加桂枝汤治疗温疟,鳖甲煎丸治疗 疟母,一直沿用至今。 《诸病源候论.间日疟候》明确提出间日疟的病证 名称。在《山瘴疟候》篇指出瘴疟多发于岭南,由 瘴湿毒气所致,其病重于一般的疟疾
《素问.疟论篇》 “疟气随经络沉以内薄,故卫气 应乃作。 ”指出疟疾的病因为疟气。 《神农本草经》 明确记载常山有治疟功效。 《金匮要略.疟病》 在内经的基础上补了疟母这一 证型。 创用白虎加桂枝汤治疗温疟,鳖甲煎丸治疗 疟母,一直沿用至今。 《诸病源候论.间日疟候》 明确提出间日疟的病证 名称。在《山瘴疟候》篇指出瘴疟多发于岭南, 由 瘴湿毒气所致,其病重于一般的疟疾。 (二)源流

《备急千金要方》除制订以常山、蜀漆 为主药的截疟诸方外,还用马鞭草治疟。 《景岳全书.疟疾》进一步肯定疟疾因 感受疟邪所致,指出“疟疾之作 无非外邪为之本,岂果因食因痰有能成疟 者耶。” 《症因脉治.疟疾总论》:“瘴疟之症, 疟发之时,神识昏迷,狂妄多言,或声音 哑
《备急千金要方》 除制订以常山、蜀漆 为主药的截疟诸方外,还用马鞭草治疟。 《景岳全书.疟疾》 进一步肯定疟疾因 感受疟邪所致,指出“疟疾之作.•..... 无非外邪为之本,岂果因食因痰有能成疟 者耶。” 《症因脉治.疟疾总论》:“瘴疟之症, 疟发之时,神识昏迷,狂妄多言,或声音 哑”

证候特征 以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 特征。 1、周期性与间歇性发作为特点; 2、有一定的传染性和地区性; 3、多以夏秋二季发病
证候特征 以寒战、 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 特征。 1、周期性与间歇性发作为特点; 2、有一定的传染性和地区性; 3、多以夏秋二季发病

病因病理 疟邪→伏于表里 乘虚而入邪正相争→发作期 饮食所伤 起居失调}正气虚弱正胜邪却→休止期 劳倦过度
病因病理 疟邪→伏于表里 乘虚而入 饮食所伤 起居失调 正气虚弱 劳倦过度 邪正相争→发作期 正胜邪却→休止期

休作有时→正疟 阳盛热多→瘟疟 发作期寒湿偏盛→寒疟 瘴毒内盛→瘴疟 多考气血耗伤 劳疟 休止 遇劳即发 痰瘀互结 疟母 胁下痞块
休作有时→正疟 阳盛热多→瘟疟 发作期 寒湿偏盛→寒疟 瘴毒内盛→瘴疟 气血耗伤 病久 劳疟 休止期 遇劳即发 痰瘀互结 疟母 胁下痞块

诊断 1、典型临床表现:寒战、发热、汗出 周期性发作、间歇期症状消失,形同常 人。 2、流行病学:居住疟区或近期到过疟 疾区,在夏秋季节发病。 3、实验室检查:在高热时取血涂片 查到疟原虫则为诊断疟疾的确切依据
诊断 1、 典型临床表现:寒战、发热、汗出 周期性发作、间歇期症状消失,形同常 人。 2、 流行病学:居住疟区或近期到过疟 疾区,在夏秋季节发病。 3、 实验室检查:在高热时取血涂片, 查到疟原虫则为诊断疟疾的确切依据

鉴别诊断: 淋证一寒战壮热,伴腰痛尿频、尿急、 尿痛,小便常规异常 风温卫分一寒战发热、寒热往来无汗 或微汗,伴表症。 气分一寒战、发热、出汗热不 退、伴气分里热症。 阴虚里热一午后潮热、低热为主、缠 绵难退
鉴别诊断: 淋证-寒战壮热,伴腰痛尿频、尿急、 尿痛,小便常规异常。 风温 卫分-寒战发热、寒热往来无汗、 或微汗,伴表症。 气 分 - 寒 战 、 发 热 、 出 汗 热 不 退、伴气分里热症。 阴虚里热-午后潮热、低热为主、缠 绵难退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瘴疟与一般疟疾 瘴疟:症状多样,病情严重,多有神 昏谵语等精神症状,发病多在南方。 2、辨寒热之偏盛: 3、辨正气之盛衰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瘴疟与一般疟疾 瘴疟: 症状多样,病情严重,多有神 昏谵语等精神症状,发病多在南方。 2、辨寒热之偏盛: 3、辨正气之盛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讲 痢疾(易思).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讲 咳嗽(易思).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讲 感冒(易思).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讲 肺胀(刘小虹).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讲 肺痈(易思).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讲 肺痨(易思).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讲 肺癌(易思).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讲 痫病(傅志慧).ppt
-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方剂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理血剂.ppt
-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方剂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理气剂.ppt
-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方剂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开窍剂.ppt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ppt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生物碱.ppt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其他成分.ppt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鞣质.ppt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甾体类化合物.ppt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三萜类化合物.ppt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萜类和挥发油.ppt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黄酮类化合物.ppt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苯丙素类化合物.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讲 湿阻.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讲 外感发热.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三讲 哮病.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四讲 不寐.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五讲 痴呆.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六讲 癫病.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七讲 狂病.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八讲 喘证.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九讲 心悸.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十讲 胸痹.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十一讲 眩晕.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十二讲 中风病.ppt
- 《中药化学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讲义.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学》课程讲义(上篇):基本理论知识(共二十章).doc
- 广州医学院:《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库).doc
- 广州医学院:《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导论(主讲:第一章 导论 邱志楠).ppt
- 广州医学院:《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2-1)阴阳学说.ppt
- 广州医学院:《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3-1)脏腑.ppt
- 广州医学院:《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精、气、血、津液.ppt
- 广州医学院:《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中医学的起源与发展.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