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Macroecomics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宏观经济学(Macroecomics)课程代码:PSK003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学时:48学分:3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相关专业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一、课程介绍1.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规律,,宏观经济学通过对国民经济总量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宏观经济变化规律以及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通过经济总量的分析以期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2.宏观经济学包括理论分析和政策研究两部分。理论分析就是研究各经济总量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政策研究则是要研究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容、适用条件及作用特点。理论分析是政策研究的基础与前提,政策研究则是理论分析成果的具体运用。3.宏观经济学一般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均衡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政策理论等。二、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宏观经济问题是经济类与管理类各专业学生必须全面掌握并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宏观经济学》课程是所有经济类与管理类专业必须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它也是学习经济、贸易、财政、税收、会计、金融、工商管理等专业的主要课程。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了解宏观经济的一般运行机制,掌握主要宏观经济原理,熟悉主要的宏观经济问题,懂得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相关专业课奠定基础。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章节学时备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重点和难点教学要求: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案例:改革究方法、主要问题及理论体系,建立起初步开放以来中第一讲导论4的宏观经济学知识基础。国的经济周期重点、难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案例:教学要求:了解国民收入的循环流动图、国《2014年中国统计年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理解并熟练掌第二讲国民收入核算6握国民经济重要指标GDP的三种衡量方法。鉴》生产法、收入法重点:GDP的三种衡量方法和支出法核难点:国民收入循环流动图、GDP的核算。算GDP教学要求:了解简单总需求分析中价格不变、利率不变的基本假设;掌握凯恩斯的支案例:个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出收入决定模型:熟练掌握凯恩斯乘数理第三讲6所得税起征理论论,并能结合实际分析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点的调整重点:乘数理论难点:乘数形成的机理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宏观经济学(Macroecomics) 课程代码: PSK003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学时:48 学分:3 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相关专业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 一、课程介绍 1.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规律, 宏观经济学通过对国民 经济总量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宏观经济变化规律以及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 响,通过经济总量的分析以期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2.宏观经济学包括理论分析和政策研究两部分。理论分析就是研究各经济总量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 律。政策研究则是要研究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容、适用条件及作用特点。理论分析是政策研究的基础与前提,政策研 究则是理论分析成果的具体运用。 3.宏观经济学一般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均衡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 经济周期理论、经济政策理论等。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宏观经济问题是经济类与管理类各专业学生必须全面掌握并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宏观经济学》课程是所 有经济类与管理类专业必须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它也是学习经济、贸易、财政、税收、会计、金融、工商 管理等专业的主要课程。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了解宏观经济的一般运行机制,掌握主要宏观经济原理,熟悉主 要的宏观经济问题,懂得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相关 专业课奠定基础。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要求、重点和难点 备注 第一讲 导论 4 教学要求: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 究方法、主要问题及理论体系,建立起初步 的宏观经济学知识基础。 重点、难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案例:改革 开放以来中 国的经济周 期 第二讲 国民收入核算 6 教学要求:了解国民收入的循环流动图、国 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理解并熟练掌 握国民经济重要指标GDP的三种衡量方法。 重点:GDP的三种衡量方法 难点:国民收入循环流动图、GDP的核算。 案例: 《2014年中 国统计年 鉴》生产 法、收入法 和支出法核 算GDP 第三讲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理论 6 教学要求:了解简单总需求分析中价格不 变、利率不变的基本假设;掌握凯恩斯的支 出收入决定模型;熟练掌握凯恩斯乘数理 论,并能结合实际分析政府宏观经济政策。 重点:乘数理论 难点:乘数形成的机理 案例:个人 所得税起征 点的调整

教学要求:理解IS曲线的含义、推导及变动:理解LM曲线的含义、推导及变动:掌握IS-LM模型的经济学涵义:能熟练运用IS-LM模型分析宏观经济政策;能熟练运用IS-LM产品市场和货币市第四讲6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案例:改革场的一般均衡重点:IS-LM模型的经济学涵义:运用IS-LM开放以来中模型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国宏观经济难点:IS和LM曲线的推导、产品市场和货币政策变迁市场的一般均衡过程。教学要求:熟练堂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宏观经济政策与实果的影响因素、财政和货币政策工具。第五讲3践重点和难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教学要求:了解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的案例:1997基本概念:理解并熟练掌握宏观总量的短期6年中国的通第六讲AD一AS模型均衡、经济的短期波动的解释。货紧缩重点和难点:运用AD一AS模型解释经济波动。教学要求:理解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理案例:1.改革开放论:理解并熟练掌握工资刚性理论:熟练掌握失业的治理方法,并能结合当前中国就业以来中国的失业史情况分析中国及当前国际上的失业情况:理失业、通货膨胀以解货币数量论的基本观点:熟练掌握通货膨2.改革开放第七讲6以来中国通及经济周期胀的成因、社会成本以及治理措施,并能结合实际解释现实社会中与通货膨胀有关的现货膨胀史3.改革开放象;了解有关经济波动的一般理论。重点:失业的原因、通货膨胀的原因和治理以来中国的经济波动难点:工资刚性、通货膨胀的原因教学要求:了解经济增长的一般概念,理解并熟练掌握新古典增长模型的主要假设、推案例:改革导过程及结论:熟练运用经济增长理论分析开放以来中第八讲经济增长理论8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原因。国的经济增长重点和难点:新古典增长模型的主要假设、推导过程及结论课程论文汇报与评3述合计48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由于《宏观经理学》是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它是经济类与管理类必不可少的最重要课程。本课程在教学方法利教学手段上必须强调课堂教学创新,组织好这门课程的教学。在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本课程通过故事讲述、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感到经济学的乐趣所在,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切实感到专业基础课的实用价值,主要措施是:引入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并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让学生参与一部分科研活动,以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在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中,必须贯彻严格治学的学风,经济类与管理类的学生研修这门基础课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主要原理、术语来自西方,对英语要求较高,经济变量关系离不开数量关系,对数学要求也较高,构建、求解经济模型又离不开统计软件,对学生计算机应用知识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学好宏观经济学必须要求学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勤学苦练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本课程要求学生写作课程论文1篇,主要分析中国当前面临的失业原因、经济增长的动因以及对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解,老师必须全部批改并评讲。论文成绩记入平时成绩。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方法考核方式:期末闭卷考试成绩评定方法:平时成绩(含考勤、回答问题、作业等)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推荐教材:
第四讲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 场的一般均衡 6 教学要求:理解IS曲线的含义、推导及变 动;理解LM曲线的含义、推导及变动;掌握 IS-LM模型的经济学涵义;能熟练运用IS-LM 模型分析宏观经济政策;能熟练运用IS-LM 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 重点:IS-LM模型的经济学涵义;运用IS-LM 模型分析宏观经济政策。 难点:IS和LM曲线的推导、产品市场和货币 市场的一般均衡过程。 案例:改革 开放以来中 国宏观经济 政策变迁 第五讲 宏观经济政策与实 践 3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 果的影响因素、财政和货币政策工具。 重点和难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的影 响因素。 第六讲 AD—AS模型 6 教学要求:了解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的 基本概念;理解并熟练掌握宏观总量的短期 均衡、经济的短期波动的解释。 重点和难点:运用AD—AS模型解释经济波 动。 案例:1997 年中国的通 货紧缩 第七讲 失业、通货膨胀以 及经济周期 6 教学要求:理解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理 论;理解并熟练掌握工资刚性理论;熟练掌 握失业的治理方法,并能结合当前中国就业 情况分析中国及当前国际上的失业情况;理 解货币数量论的基本观点;熟练掌握通货膨 胀的成因、社会成本以及治理措施,并能结 合实际解释现实社会中与通货膨胀有关的现 象;了解有关经济波动的一般理论。 重点:失业的原因、通货膨胀的原因和治理 难点:工资刚性、通货膨胀的原因 案例: 1.改革开放 以来中国的 失业史 2.改革开放 以来中国通 货膨胀史 3.改革开放 以来中国的 经济波动 第八讲 经济增长理论 8 教学要求:了解经济增长的一般概念,理解 并熟练掌握新古典增长模型的主要假设、推 导过程及结论;熟练运用经济增长理论分析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原因。 重点和难点:新古典增长模型的主要假设、 推导过程及结论 案例:改革 开放以来中 国的经济增 长 课程论文汇报与评 述 3 合 计 48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由于《宏观经理学》是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它是经济类与管理类必不可少的最重要课程。本课程在教学方 法利教学手段上必须强调课堂教学创新,组织好这门课程的教学。 在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本课程通过故事讲述、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感到经济学的乐趣所在,培养起 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切实感到专业基础课的实用价值,主要措施是:引入案例教学、培养学生 实际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并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让学生参与一部分科研活动,以增 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在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中,必须贯彻严格治学的学风,经济类与管理类的学生研修这门 基础课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主要原理、术语来自西方,对英语要求较高,经济变量关系离不开数量关系,对 数学要求也较高,构建、求解经济模型又离不开统计软件,对学生计算机应用知识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学好宏 观经济学必须要求学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勤学苦练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本课程要求学生写作课程论文1篇,主要分析中国当前面临的失业原因、经济增长的动因以及对当前宏观经济 政策的理解,老师必须全部批改并评讲。论文成绩记入平时成绩。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方法 考核方式:期末闭卷考试 成绩评定方法:平时成绩(含考勤、回答问题、作业等)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宏观经济学》,李仁君,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参考书目:1.《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美】曼昆著,梁小民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宏观经济学》(第19版),【美]萨缪尔森(Samuelson,P.A.),诺德豪斯(Nordhaus,W.D.)著,萧琛主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3.《宏观经济学》(第三版),黄亚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执笔人:余升国审核人:王晓云批准人:刘家诚审定时间:20144年9月155日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宏观经济学》,李仁君,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参考书目: 1.《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美]曼昆著,梁小民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 《宏观经济学》(第19版),[美]萨缪尔森(Samuelson,P.A.),诺德豪斯(Nordhaus,W.D.) 著,萧 琛主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3.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黄亚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执笔人:余升国 审核人:王晓云 批准人: 刘家诚 审定时间:2014 年 9 月 15 日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知识拓展)专业名词解释.pdf
-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知识拓展)重点难点分析.pdf
-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知识拓展)专业词汇.docx
-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pdf
- 《银行实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1章 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业务.ppt
- 《银行实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0章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ppt
- 《银行实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9章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ppt
- 《银行实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8章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ppt
- 《银行实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7章 点钞方法.ppt
- 《银行实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6章 人民币的真假辨别.ppt
- 《银行实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5章 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ppt
- 《银行实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4章 商业银行存款业务操作实务.ppt
- 《银行实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3章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ppt
- 《银行实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章 我国的商业银行.pptx
- 《银行实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章 导论(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马爽).ppt
-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微观经济学绪论 Microeconomics.ppt
-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及应用.pdf
-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述评.pdf
-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破解中国经济困局:基于总供给-总需求的分析框架.pdf
-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林毅夫 - 扩大总需求下的结构性改革.pdf
- 海南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共十二章).docx
-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成本会计讲义(共十章).doc
-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共十章,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刘梅芳).doc
-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一单元 成本会计总论(答案).doc
-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四单元 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答案).doc
-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四单元 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题目).doc
-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二单元 要素费用的核算(答案).doc
-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三单元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答案).doc
-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一单元 成本会计总论(题目).doc
-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三单元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题目).doc
-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二单元 要素费用的核算(题目).doc
-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指导六 平行结转分步法下的成本计算案例.doc
-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指导三 简化分批法下的成本计算案例.doc
-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指导四 综合结转分步法下的成本计算案例.doc
-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指导五 分项结转分步法下的成本计算案例.doc
-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指导二 一般分批法下的成本计算案例.doc
-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指导一 品种法下的成本计算案例.doc
-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分步法.ppt
-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周 分批法.ppt
-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品种法.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