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成本会计讲义(共十章)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成本会计》讲义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成本会计的概念与作用一、成本及成本会计的概念1、“理论成本”:(1)C+V,其中C: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V:劳动者为自已劳动所创造的价值(2)成本是为了一定目的而付出(或可能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2、实际工作中的成本概念:除C+V外,还包括不形成产品价值的损失性支出,如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等。(1)完全成本法的产品成本:包括制造产品所耗费的生产费用及期间费用。(2)制造成本法的产品成本:包括制造产品所耗费的生产费用,不包括期间费用。产品成本是生产费用的对象化。3、成本会计的概念狭义的成本会计:仅指成本核算。广义的成本会计:包括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及考评。现代成本会计通常称之为成本管理会计。二、成本会计的对象、职能及任务1、成本会计的对象:即成本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各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和期间费用。2、成本会计的职能:成本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内在功能。基本职能:成本核算。派生职能: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及考评。3、成本会计的任务:审核和控制企业发生的各项费用,防止浪费和损失。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所需的成本、费用信息。进行成本分析,促使企业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三、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1、机构设置成本会计机构内部组织分工:按职能分工:如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等。按对象分工:如产品成本、期间费用等。各级成本会计机构之间的组织分工:集中工作方式:一级核算体制,厂部集中统一进行成本核算。分散工作方式:二级核算体制,厂部进行综合的成本核算与分析,车间进行成本的明细核算。2、成本会计人员的配置3、成本会计制度:是企业组织和处理成本会计工作的规范,属企业会计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内容一般包括: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财务管理专业 《成本会计》讲义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成本会计的概念与作用 一、成本及成本会计的概念 1、“理论成本”: (1)C+V,其中C :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 V: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 值 (2)成本是为了一定目的而付出(或可能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 2、实际工作中的成本概念: 除C + V外,还包括不形成产品价值的损失性支出,如废品损失、停工损失 等。 (1) 完全成本法的产品成本 :包括制造产品所耗费的生产费用及期间费用。 (2)制造成本法的产品成本:包括制造产品所耗费的生产费用,不包括期间 费用。产品成本是生产费用的对象化。 3、成本会计的概念 狭义的成本会计:仅指成本核算。 广义的成本会计:包括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及考评。 现代成本会计通常称之为成本管理会计。 二、成本会计的对象、职能及任务 1、成本会计的对象:即成本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各行业企业的生产经 营成本和期间费用。 2、成本会计的职能:成本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内在功能。 基本职能:成本核算。派生职能: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 分析及 考评。 3、成本会计的任务: 审核和控制企业发生的各项费用,防止浪费和损失。 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所需的成本、费用信息。 进行成本分析,促使企业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三、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1、机构设置 成本会计机构内部组织分工: 按职能分工:如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等。 按对象分工:如产品成本、期间费用等。 各级成本会计机构之间的组织分工: 集中工作方式:一级核算体制,厂部集中统一进行成本核算。 分散工作方式:二级核算体制,厂部进行综合的成本核算与分析,车 间进行成本的明细核算。 2、成本会计人员的配置 3、成本会计制度:是企业组织和处理成本会计工作的规范,属企业会计制 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内容一般包括:

(1)关于成本定额、成本计划的编制方法(2)关于成本核算制度:包括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成本帐户、成本项目的设置、成本核算的流程、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等。(3)关于成本预测和决策制度:(4)关于成本控制的制度;(5)关于成本分析的制度;(6)关于成本报表的制度:(7)企业内部价格的制订和结算方法等:(8)有关责任会计制度:第二节成本会计核算的原则及程序一、成本核算的原则要求1、算管结合,算为管用算:成本核算:管:企业经营管理2、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正确划分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界限生产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正确划分本期生产费用、期间费用和下期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界限正确划分不同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直接费用直接计入,间接费用先归集再分配计入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生产费用当期生产费用合计一完工产品成本十月末在产品成本3、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4、做好各项基础工作5、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二、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分类1、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称之为要素费用)要素费用:材料费、燃料费、动力费、折旧费、工资费、福利费及其它生产费用。2、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成本项目:要素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分类而划分的项目。一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及动力、制造费用等,可根据需要加以调整。3、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方的法分类直接(计入)费用:可分清哪种产品耗用,可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直接费用直接计入成本计算对象)间接(计入)费用:为几种产品共同耗用,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间接费用先归集再分配计入成本计算对象)4、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营业费用(销售费用或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制造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
(1)关于成本定额、成本计划的编制方法 (2)关于成本核算制度:包括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成 本帐户、成本项目的设置、成本核算的流程、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 品之间分配的方法等。 (3)关于成本预测和决策制度; (4)关于成本控制的制度; (5)关于成本分析的制度; (6)关于成本报表的制度; (7)企业内部价格的制订和结算方法等; (8)有关责任会计制度; 第二节 成本会计核算的原则及程序 一、成本核算的原则要求 1、算管结合,算为管用 算:成本核算; 管:企业经营管理 2、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正确划分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界限 生产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 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正确划分本期生产费用、期间费用和下期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界限 正确划分不同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 直接费用直接计入,间接费用先归集再分配计入 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生产费用 当期生产费用合计=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3、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 4、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5、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二、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分类 1、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 (称之为要素费用〕 要素费用: 材料费、燃料费、动力费、折旧费、工资费、福利费及其它 生产费用。 2、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 成本项目: 要素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分类而划分的项目。一般包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及动力、制造费用等,可根据需要加以调整。 3、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方的法分类 直接(计入〕费用:可分清哪种产品耗用,可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的生 产费用。(直接费用直接计入成本计算对象〕 间接(计入〕费用:为几种产品共同耗用,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 生产费用。(间接费用先归集再分配计入成本计算对象〕 4、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 营业费用(销售费用或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三、制造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

1、制造成本法(现行会计制度,1993年开始实施):产品成本仅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及动力和制造费用等生产费用,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2、完全成本法(1993年前):产品成本不仅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及动力和制造费用等生产费用而且包括期间费用。3、变动成本法(成本管理会计范畴):产品成本仅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及动力和变动制造费用等变动生产费用,而将固定制造费用也列为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4、三者不同之处三者产品成本(存货成本)内容不同:三者损益表排列方式不同;三者计算出的损益不同。四、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1、审核生产过程发生的各项支出,划分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以及应计入生产费用还是期间费用。2、正确处理支出、费用的跨期摊提工作。(划分当期成本费用与下期成本费用)。将应计入当期的生产费用,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出各种产品成本。3、将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五、成本核算的主要会计帐户“基本生产成本”帐户:应按产品品种或产品批别、生产步骤等成本计算对象设置产品成本明细帐,帐内按成本项目分设专栏进行明细登记。“辅助生产成本”帐户:应按辅助生产车间、生产产品品种或劳务设置产品成本明细帐,帐内按成本项目或费用项目分设专栏进行明细登记。“制造费用”帐户:应按车间、部门设置明细帐,帐内按费用项目分设专栏进行明细登记。“废品损失”帐户:应按产品品种设置明细帐,帐内按成本项目分设专栏进行明细登记以上均为一级帐户,“基本生产成本”帐户、“辅助生产成本”帐户也可作为“生产成本”帐户下设的二级帐户,视企业管理需要而定。第二章要素费用的分配和归集第一节生产费用要素概述一、生产费用要素按经济内容的分类(一)分类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也是物化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和活劳动的耗费过程,而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活劳动被称为生产力三要素,因而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按其经济内容分类,可以划分为劳动对象方面的费用、劳动手段方面的费用和活劳动方面的费用,这三方面费用就被称为费用的三大要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类,分为以下几个费用要素: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工资、折旧费、利息支出、税金、其他费用。这些费用要素反映的费用称为要素费用
1、制造成本法 (现行会计制度,1993 年开始实施〕:产品成本仅包括直接 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及动力和制造费用等生产费用,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2、完全成本法(1993 年前〕:产品成本不仅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 及动力和制造费用等生产费用而且包括期间费用。 3、变动成本法 (成本管理会计范畴〕:产品成本仅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 燃料及动力和变动制造费用等变动生产费用,而将固定制造费用也列为期间费用 计入当期损益。 4、三者不同之处 三者产品成本(存货成本〕内容不同; 三者损益表排列方式不同; 三者计算出的损益不同。 四、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1、审核生产过程发生的各项支出,划分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以及 应计入生产费用还是期间费用。 2、正确处理支出、费用的跨期摊提工作。(划分当期成本费用与下期成本费 用〕。 将应计入当期的生产费用,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出各种产品成本。 3、将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五、成本核算的主要会计帐户 “基本生产成本”帐户:应按产品品种或产品批别、生产步骤等成本计算 对象设置产品成本明细帐,帐内按成本项目分设专栏进行明细登记。 “辅助生产成本”帐户:应按辅助生产车间、生产产品品种或劳务设置产品 成本明细帐,帐内按成本项目或费用项目分设专栏进行明细登记。 “制造费用”帐户:应按车间、部门设置明细帐,帐内按费用项目分设专栏 进行明细登记。 “废品损失”帐户:应按产品品种设置明细帐,帐内按成本项目分设专栏进 行明细登记 以上均为一级帐户,“基本生产成本”帐户、“辅助生产成本”帐户也可作 为“生产成本”帐户下设的二级帐户,视企业管理需要而定。 第二章 要素费用的分配和归集 第一节 生产费用要素概述 一、生产费用要素按经济内容的分类 (一)分类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也是物化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和活劳动的耗费 过程,而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活劳动被称为生产力三要素,因而生产经营过程 中发生的费用,按其经济内容分类,可以划分为劳动对象方面的费用、劳动手段 方面的费用和活劳动方面的费用,这三方面费用就被称为费用的三大要素,在此 基础上,进一步分类,分为以下几个费用要素: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 工资、折旧费、利息支出、税金、其他费用。 这些费用要素反映的费用称为要素费用

通过这样的分类:1、可以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中发生了哪些费用,数额是多少,据以分析企业各个时期各种费用的构成和水平。2、可以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外购材料和燃料费用以及职工工资的实际支出,因而可以核定企业的储备资金以及考核资金的周转速度,从而制度出合理的材料采购等动用资金的相关计划。3、这种分类的缺点是不能说明各项费用的用途,不利于对各种费用支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考核。(二)按生产费用要素反映的生产费用和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1、一致的地方:两者就其经济内容来讲基本一致,都是耗费,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生产费用发生额是企业计算该期完工产品成本的基础。2、不同点(1)包括的范围不同:按生产费用要素反映的生产费用包括工业生产费用和非工业生产费用:按成本项目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只包括工业性生产费用。(2)计算基础不同:生产费用是同“期间”相联系的,反映本期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费用的实际发生额;而产品成本则是和“产品”相联系的,它反映本期产品成本所应负担的费用,计算完工产品成本要在本期各种产品生产费用的基础上,加上期初未完工产品成本,减去期未未完工产品成本。因此二者不一定相等
通过这样的分类: 1、可以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中发生了哪些费用,数额是多少,据 以分析企业各个时期各种费用的构成和水平。 2、可以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外购材料和燃料费用以及职工工资的实际支出, 因而可以核定企业的储备资金以及考核资金的周转速度,从而制度出合理的材料 采购等动用资金的相关计划。 3、这种分类的缺点是不能说明各项费用的用途,不利于对各种费用支出的合 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考核。 (二)按生产费用要素反映的生产费用和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 1、一致的地方:两者就其经济内容来讲基本一致,都是耗费,企业在一定时 期的生产费用发生额是企业计算该期完工产品成本的基础。 2、不同点 (1)包括的范围不同:按生产费用要素反映的生产费用包括工业生产费用和 非工业生产费用;按成本项目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只包括工业性生产费用。 (2)计算基础不同:生产费用是同“期间”相联系的,反映本期产品生产过 程中生产费用的实际发生额;而产品成本则是和“产品”相联系的,它反映本期 产品成本所应负担的费用,计算完工产品成本要在本期各种产品生产费用的基础 上,加上期初未完工产品成本,减去期末未完工产品成本。因此二者不一定相等

(三)费用分类图解:费用分类分类标准外购材料、外购动力、外购燃料、工资、折旧费、税金、利经济内容息支出、其他费用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制造费用)经济用途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与产品的关系直接生产费用间接生产费用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成本性态可控成本可控性不可控成本成本发生的时态历史成本和未来成本相关成本(机会成本、差别成本、重置成本、付现成本)与决策的相关性无关成本(沉没成本、无差异成本)二、生产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1、应按照费用要素的用途和发生的地点,将各种费用要素区分为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要素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要素。2、应按其与产品的关系进行归集和分配,凡是属于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属于间接费用经归集与分配后,分配计入产品成本。凡是能够确认为某种
(三)费用分类图解: 二、生产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 1、应按照费用要素的用途和发生的地点,将各种费用要素区分为应计入产品 成本的费用要素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要素。 2、应按其与产品的关系进行归集和分配,凡是属于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产品 成本,属于间接费用经归集与分配后,分配计入产品成本。凡是能够确认为某种 分类标准 费用分类 经济内容 外购材料、外购动力、外购燃 料、工资、折旧费、税金、利 息支出、其他费用 经济用途 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工资、 制造费用) 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与产品的关系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与生产工艺的关系 直接生产费用 间接生产费用 成本性态 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 合成本 可控性 可控成本 不可控成本 成本发生的时态 历史成本和未来成本 与决策的相关性 相关成本(机会成本、差别 成本、重置成本、付现成本) 无关成本(沉没成本、无差 异成本)

产品所发生的费用,都应尽量采取直接计入的方法三、生产费用要素的分配程序1、根据发生费用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费用分配表或费用汇总分配表,并编制记账凭证。2、根据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登记各种成本明细账和总账第二节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一、材料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意义和任务材料费用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材料所发生的费用。(一)材料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意义1、在产品成本中,材料费用占有最大的比重,因此需要对其加强核算和管理。2、材料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部分,需占用一部分资金,它占用的多少,周转的快慢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较大影响。3、企业的材料品种、规格繁多,各种材料的作用和使用的部门各不相同,因此,对其的分配方法也就不一样了。(二)材料费用归集和分配的任务1、在材料的使用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方法,将其在各种产品中进行分配,计算出产品耗用的材料费用,从而正确地计算出产品成本。2、反映和监督材料的采购计划制定和执行、材料的收发存情况,对材料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二、材料费用的归集、分配和账务处理(一)材料费用的归集1、入库材料成本的确定正确地确定入库材料的成本是正确计算产品成本中材料成本的前提。入库材料的成本既可以按计划成本计价,也可以按实际成本计价。按实际成本计价时,在不同的取得方式下,其入账价值的具体构成内容也并不完全一样。如外购材料的成本是指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格、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和其他等费用)、自制材料的成本由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构成、投资人投入的按合同或协议价确定等。2、领用材料的原始凭证和消耗材料的计量在材料领用时,必须办理必要的手续,这些手续体现在相关的原始凭证上,如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和领料登记表等,根据不同的材料选用一种凭证。领用材料的相关信息都反映在原始凭证上,包括耗用的数量等(如材料的用途或使用部门等)。对于库存的材料,可以采用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两种方法来计量。3、发出材料成本的确定可以采用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两种方法。采用实际成本计价时,具体方法包括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二)材料费用的分配1、间接费用分配的基本方法要素费用的分配就是将各种费用要素的发生额合理分配给各个成本计算对象。在选择适当的分配方法时,既要考虑分配的标准和分配的费用的关联度,义
产品所发生的费用,都应尽量采取直接计入的方法。 三、生产费用要素的分配程序 1、根据发生费用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费用分配表或费用汇总 分配表,并编制记账凭证。 2、根据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登记各种成本明细账和总账 第二节 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一、材料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意义和任务 材料费用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材料所发生的费用。 (一)材料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意义 1、在产品成本中,材料费用占有最大的比重,因此需要对其加强核算和管理。 2、材料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部分,需占用一部分资金,它占用的多少,周转 的快慢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较大影响。 3、企业的材料品种、规格繁多,各种材料的作用和使用的部门各不相同,因 此,对其的分配方法也就不一样了。 (二)材料费用归集和分配的任务 1、在材料的使用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方法,将其在各种产品中进行分配,计 算出产品耗用的材料费用,从而正确地计算出产品成本。 2、反映和监督材料的采购计划制定和执行、材料的收发存情况,对材料成本 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二、材料费用的归集、分配和账务处理 (一)材料费用的归集 1、入库材料成本的确定 正确地确定入库材料的成本是正确计算产品成本中材料成本的前提。入库材 料的成本既可以按计划成本计价,也可以按实际成本计价。按实际成本计价时, 在不同的取得方式下,其入账价值的具体构成内容也并不完全一样。如外购材料 的成本是指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格、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和其 他等费用)、自制材料的成本由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构成、投资人投 入的按合同或协议价确定等。 2、领用材料的原始凭证和消耗材料的计量 在材料领用时,必须办理必要的手续,这些手续体现在相关的原始凭证上, 如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和领料登记表等,根据不同的材料选用一种凭证。 领用材料的相关信息都反映在原始凭证上,包括耗用的数量等(如材料的用 途或使用部门等)。 对于库存的材料,可以采用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两种方法来计量。 3、发出材料成本的确定 可以采用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两种方法。采用实际成本计价时,具体方法包 括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 (二)材料费用的分配 1、间接费用分配的基本方法 要素费用的分配就是将各种费用要素的发生额合理分配给各个成本计算对 象。在选择适当的分配方法时,既要考虑分配的标准和分配的费用的关联度,又

要考虑分配标准资料的取得途径的难易程度,这样才能保证分配结果的合理性和计算的简便性。常用的分配标准有:(1)成果类,产品的重量、体积、产量、产值:(2)消耗类,生产工时、生产工人工资、机器工时、原材料消耗量等(3)定额类,原材料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等间接费用分配的公式:待分配费用总额费用分配率=分配标准总额谋分配对象应分配的费用=该对象分配标准额×费用分配率2、材料费用的分配原则(1)生产产品使用材料费用,其分配原则是直接材料费用直接计入,间接材料费用分配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中。成本计算对象:是指为之计算成本的客体。对于制造业而言,为之进行成本计算的客体是指某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工业性劳务、以及车间、部门或加工步骤。因此,制造业生产成本计算对象是指某成本计算期内生产的所有产品及生产步骤。作为产成品必然称为成本计算对象,而自制半成品、生产步骤是否需要对其计算成本,是由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决定的,生产组织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决定成本计算对象,而成本计算对象又决定成本计算方法。(2)生产中一般消耗材料费用,根据使用部门,分别计入“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中。3、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对于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某种材料,应采用分配方法进行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中。(1)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是按各种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比例分配材料费的一种方法。适用于企业的各项材料消耗定额健全且比较准确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是以材料定额消耗量作为分配标准,实际消耗的总量作为待分配的对象。然后通过分配出来的实际消耗量和材料的单价计算各种产品消耗的材料费用。例1【资料】海东企业20×7年7月生产的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A、B两种原材料,耗用量无法按产品直接划分。具体资料如下:1.甲产品投产400件,原材料消耗定额为A材料8千克,B材料3千克。2.乙产品投产200件,原材料消耗定额为A材料5千克,B材料4千克。3.甲、乙两种产品实际消耗总量为:A材料4116千克,B材料2060千克。4.材料实际单价为:A材料8元/千克,B材料6元/千克。【要求】根据定额消耗量的比例,分配甲、乙两种产品原材料费用
要考虑分配标准资料的取得途径的难易程度,这样才能保证分配结果的合理性和 计算的简便性。 常用的分配标准有:(1)成果类,产品的重量、体积、产量、产值; (2)消耗类,生产工时、生产工人工资、机器工时、原材料消耗量等 (3)定额类,原材料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等 间接费用分配的公式: 费用分配率= 待分配费用总额 分配标准总额 谋分配对象应分配的费用=该对象分配标准额×费用分配率 2、材料费用的分配原则 (1)生产产品使用材料费用,其分配原则是直接材料费用直接计入,间接材 料费用分配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中。 成本计算对象:是指为之计算成本的客体。对于制造业而言,为之进行成本 计算的客体是指某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工业性劳务、以及车间、部门或加工步 骤。因此,制造业生产成本计算对象是指某成本计算期内生产的所有产品及生产 步骤。作为产成品必然称为成本计算对象,而自制半成品、生产步骤是否需要对 其计算成本,是由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决定的,生产组织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决 定成本计算对象,而成本计算对象又决定成本计算方法。 (2)生产中一般消耗材料费用,根据使用部门,分别计入“制造费用”和“管 理费用”中。 3、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 对于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某种材料,应采用分配方法进行分配计入各种产品 成本中。 (1)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是按各种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比例分配材料费的 一种方法。适用于企业的各项材料消耗定额健全且比较准确的情况下采用。 这种方法是以材料定额消耗量作为分配标准,实际消耗的总量作为待分配的 对象。然后通过分配出来的实际消耗量和材料的单价计算各种产品消耗的材料费 用。 例 1【资料】海东企业 20×7 年 7 月生产的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 A、B 两种原材料,耗用量无法按产品直接划分。具体资料如下: 1.甲产品投产 400 件,原材料消耗定额为 A 材料 8 千克,B 材料 3 千克。 2.乙产品投产 200 件,原材料消耗定额为 A 材料 5 千克,B 材料 4 千克。 3.甲、乙两种产品实际消耗总量为:A 材料 4 116 千克,B 材料 2 060 千克。 4.材料实际单价为:A 材料 8 元/千克,B 材料 6 元/千克。 【要求】根据定额消耗量的比例,分配甲、乙两种产品原材料费用

原材料费用分配表单位:元A材料B材料原材料实际成本原材料38甲产品消耗定额(千克)1200投产(400)件定额消耗量(千克)3 20054消耗定额(千克)乙产品1.000800投产(200)件定额消耗量(千克)4 2002 000定额消耗总量实际消耗总量4 1162 060消耗量分配率0.981.03甲产品31361236实际消耗量的分配乙产品98082486原材料实际单位成本甲产品25 088741632 504乙产品78404944原材料费用(元)12 784合计3292812 36045288借:生产成本一甲产品一基本生产成本32 504一乙产品12 784贷:原材料—一A材料32 928一—B材料12 360例2在上例的基础上,采用一种更直接的分配方法,以材料定额消耗量作为分配标准直接分配各种产品消耗的材料费用。原材料费用分配表单位:元原材料实际成本原材料A材料B材料38甲产品消耗定额(千克)投产(400)件3 2001200定额消耗量(千克)54乙产品消耗定额(千克)投产(200)件定额消耗量(千克)1000800定额消耗总量4 2002 000材料费用4116X82060X6费用分配率7.846.18甲产品25088741632 504乙产品7840494412 784原材料费用(元)合计32 92812 36045288两种结果相同。例1有利于加强成本核算和管理,但计算较繁琐。例2简化例1的计算过程,但缺少了材料实际耗用量的数据(2)产品重量比例分配法是按照各种产品的重量比例分配材料费用的一种办法适用于企业产品所耗用材料的多少与产品总量有着直接关系的。该方法中以产品
原材料费用分配表 单位:元 原 材 料 A 材料 B 材料 原材料实际成本 甲产品 投产( 400 )件 消耗定额(千克) 8 3 定额消耗量(千克) 3 200 1 200 乙产品 投产( 200 )件 消耗定额(千克) 5 4 定额消耗量(千克) 1 000 800 定额消耗总量 4 200 2 000 实际消耗总量 4 116 2 060 消耗量分配率 0.98 1.03 实际消耗量的分配 甲产品 3136 1 236 乙产品 980 824 原材料实际单位成本 8 6 原材料费用(元) 甲产品 25 088 7 416 32 504 乙产品 7 840 4 944 12 784 合计 32 928 12 360 45 288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32 504 ——乙产品 12 784 贷:原材料——A 材料 32 928 ——B 材料 12 360 例 2 在上例的基础上,采用一种更直接的分配方法,以材料定额消耗量作为 分配标准直接分配各种产品消耗的材料费用。 原材料费用分配表 单位:元 原 材 料 A 材料 B 材料 原材料实际成本 甲产品 投产( 400 )件 消耗定额(千克) 8 3 定额消耗量(千克) 3 200 1 200 乙产品 投产( 200 )件 消耗定额(千克) 5 4 定额消耗量(千克) 1 000 800 定额消耗总量 4 200 2 000 材料费用 4 116×8 2 060×6 费用分配率 7.84 6.18 原材料费用(元) 甲产品 25 088 7 416 32 504 乙产品 7 840 4 944 12 784 合计 32 928 12 360 45 288 两种结果相同。例 1 有利于加强成本核算和管理,但计算较繁琐。例 2 简化 例 1 的计算过程,但缺少了材料实际耗用量的数据。 (2)产品重量比例分配法是按照各种产品的重量比例分配材料费用的一种办法, 适用于企业产品所耗用材料的多少与产品总量有着直接关系的。该方法中以产品

重量作为分配标准来分配各种产品所耗用的材料费用。(3)产品产量比例分配法是按产品的总量比例分配材料费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企业产品的产量与其所耗用的材料有密切关联的情况下。(4)产品材料定额成本比例分配法是按照产品材料定额成本分配材料费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几种产品共同耗用几种材料的情况下。该方法是以材料定额成本作为分配标准,材料定额成本是通过实际产量计算出来的。(三)材料费用分配的账务处理通过前面一系列的分配计算后,将计算结果计入“材料费用分配表”中,根据表格中相关信息,将材料费用计入相应的成本和费用科目中,编制记账凭证。三、燃料费用的分配燃料费用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归集和分配。1、对于生产产品使用的燃料不多时,可以不设置专门的成本项目,而将其列入“制造费用”核算。2、对于生产产品使用的燃料数量较大时,则应专门设置“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归集生产中使用的燃料费用,以便于对燃料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考核。几种产品共同耗用而分不清楚哪种产品耗用的燃料费用时,则应采取适当的分配标准在各种产品中进行分配。采用的分配标准一般为产品的重量、体积、定额消耗量等。作业:1.华光工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领用A、B两种材料共计173520元。本月投产甲产品210件,乙产品180件。甲产品的单位材料消耗定额为A材料8千克,B材料6千克。乙产品的单位材料定额为A材料10千克,B材料14千克。两种采莲的计划单价分别为11元和9元。则按材料的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材料费用,甲、乙两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各是多少?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甲、乙产品的定额费用是:29280元、42480元:分配率为2.4;甲、乙产品的实际材料费用是71568元、101952元)2.顺达工厂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和两个辅助生产车间(动力车间和维修车间),由于生产车间所耗用燃料和动力较多,在成本项目中,增设了“燃料及动力”项目。基本生产车间3月份用于生产A、B两种产品的燃料费用共计15080元,根据耗用燃料的产品数量和单位产品燃料费用定额计算出燃料定额费用为:A产品6640元,B产品4960元。另外,维修车间耗用燃料2240元,动力车间耗用燃料3.680元。要求:(1)按照燃料的定额费用比例分配燃料费用。(1.3,8632元、6448元)(2)编制燃料费用分配表,并做出相应的会计分录。四、工资及福利费的分配(一)工资总额的组成1、计时工资2、计件工资3、奖金4、津贴和补贴
重量作为分配标准来分配各种产品所耗用的材料费用。 (3)产品产量比例分配法是按产品的总量比例分配材料费用的一种方法,适用 于企业产品的产量与其所耗用的材料有密切关联的情况下。 (4)产品材料定额成本比例分配法是按照产品材料定额成本分配材料费用的一 种方法。适用于几种产品共同耗用几种材料的情况下。 该方法是以材料定额成本作为分配标准,材料定额成本是通过实际产量计算 出来的。 (三)材料费用分配的账务处理 通过前面一系列的分配计算后,将计算结果计入“材料费用分配表” 中, 根据表格中相关信息,将材料费用计入相应的成本和费用科目中,编制记账凭证。 三、燃料费用的分配 燃料费用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归集和分配。 1、对于生产产品使用的燃料不多时,可以不设置专门的成本项目,而将其列 入“制造费用”核算。 2、对于生产产品使用的燃料数量较大时,则应专门设置“燃料及动力”成本 项目,归集生产中使用的燃料费用,以便于对燃料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考核。 几种产品共同耗用而分不清楚哪种产品耗用的燃料费用时,则应采取适当的分配 标准在各种产品中进行分配。采用的分配标准一般为产品的重量、体积、定额消 耗量等。 作业: 1.华光工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领用 A、B 两种材料共计 173 520 元。 本月投产甲产品 210 件,乙产品 180 件。甲产品的单位材料消耗定额为 A 材料 8 千克,B 材料 6 千克。乙产品的单位材料定额为 A 材料 10 千克,B 材料 14 千克。 两种采莲的计划单价分别为 11 元和 9 元。则按材料的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材料费 用,甲、乙两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各是多少?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甲、乙产品的定额费用是:29 280 元、42 480 元;分配率为 2.4;甲、乙产 品的实际材料费用是 71 568 元、101 952 元) 2.顺达工厂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和两个辅助生产车间(动力车间和维修车 间),由于生产车间所耗用燃料和动力较多,在成本项目中,增设了“燃料及动 力”项目。基本生产车间 3 月份用于生产 A、B 两种产品的燃料费用共计 15 080 元,根据耗用燃料的产品数量和单位产品燃料费用定额计算出燃料定额费用为: A 产品 6 640 元,B 产品 4 960 元。另外,维修车间耗用燃料 2 240 元,动力车 间耗用燃料 3.680 元。 要求:(1)按照燃料的定额费用比例分配燃料费用。(1.3,8 632 元、6 448 元) (2)编制燃料费用分配表,并做出相应的会计分录。 四、工资及福利费的分配 (一)工资总额的组成 1、计时工资 2、计件工资 3、奖金 4、津贴和补贴

5、加班加点工资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二)工资费用的原始记录1、考勤记录2、产量及工时记录(四)工资结算与支付的核算工资结算单一式三份(劳资部门、工资条、财务部门)、工资结算汇总表(五)工资费用分配的核算(按工时比例分配)账务处理:借:有关成本费用账户贷:应付工资五、折旧费用的核算(一)折旧的核算1、影响折旧的四因素:固定资产原值、折旧方法、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残值(=原值*预计净残值)2、折旧方法(1)直线法(2)加速折旧法3、几点折旧的特殊情况(1)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2)经营式租入的、未使用和不需用的、提足折旧超龄使用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3)房屋建筑物不论使用与否都应计提折旧六、期间费用的核算(一)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如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广告费等等。发生时:借:营业费用贷:现金/银行存款/应付工资(等等)结转时:借:本年利润贷:营业费用(二)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借:管理费用贷:现金/银行存款/应付工资等等结转时:借:本年利润贷:管理费用(三)财务费用
5、加班加点工资 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二)工资费用的原始记录 1、考勤记录 2、产量及工时记录 (四)工资结算与支付的核算 工资结算单一式三份(劳资部门、工资条、财务部门)、工资结算汇总表 (五)工资费用分配的核算(按工时比例分配) 账务处理: 借:有关成本费用账户 贷:应付工资 五、折旧费用的核算 (一)折旧的核算 1、影响折旧的四因素: 固定资产原值、折旧方法、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残值(=原值*预计净残值) 2、折旧方法 (1)直线法 (2)加速折旧法 3、几点折旧的特殊情况 (1)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 折旧 (2)经营式租入的、未使用和不需用的、提足折旧超龄使用的固定资产不计提 折旧。 (3)房屋建筑物不论使用与否都应计提折旧 六、期间费用的核算 (一)营业费用 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如运输 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广告费等等。 发生时: 借:营业费用 贷:现金/银行存款/应付工资(等等) 结转时: 借:本年利润 贷:营业费用 (二)管理费用 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借:管理费用 贷:现金/银行存款/应付工资等等 结转时: 借:本年利润 贷:管理费用 (三)财务费用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海南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共十二章).docx
- 海南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Macroecomics.pdf
-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知识拓展)专业名词解释.pdf
-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知识拓展)重点难点分析.pdf
-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知识拓展)专业词汇.docx
- 《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pdf
- 《银行实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1章 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业务.ppt
- 《银行实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0章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ppt
- 《银行实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9章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ppt
- 《银行实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8章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ppt
- 《银行实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7章 点钞方法.ppt
- 《银行实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6章 人民币的真假辨别.ppt
- 《银行实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5章 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ppt
- 《银行实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4章 商业银行存款业务操作实务.ppt
- 《银行实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3章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ppt
- 《银行实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章 我国的商业银行.pptx
- 《银行实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章 导论(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马爽).ppt
-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微观经济学绪论 Microeconomics.ppt
-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及应用.pdf
-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述评.pdf
-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共十章,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刘梅芳).doc
-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一单元 成本会计总论(答案).doc
-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四单元 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答案).doc
-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四单元 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题目).doc
-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二单元 要素费用的核算(答案).doc
-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三单元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答案).doc
-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一单元 成本会计总论(题目).doc
-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三单元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题目).doc
-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二单元 要素费用的核算(题目).doc
-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指导六 平行结转分步法下的成本计算案例.doc
-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指导三 简化分批法下的成本计算案例.doc
-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指导四 综合结转分步法下的成本计算案例.doc
-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指导五 分项结转分步法下的成本计算案例.doc
-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指导二 一般分批法下的成本计算案例.doc
-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指导一 品种法下的成本计算案例.doc
-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分步法.ppt
-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周 分批法.ppt
-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品种法.ppt
-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ppt
-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损失性费用归集与分配.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