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12 气相色谱法(含解答)

气相色谱法习题一、选择题1.反映色谱柱柱型特性的参数是:(B.分配比C.相比.D.保留值A.分配系数2.对某一组分来说,在一定的柱长下,色谱峰的宽或窄主要决定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A.保留值B.扩散速度C.分配比D.理论塔板数)3.载体填充的均匀程度主要影响(A.涡流扩散B分子扩散C.气象传质阻力D.液相传质阻力)4.指出下列哪些参数改变会引起相对保留值的增加(A.柱长增加B.相比率增加C.降低柱温D.流动相速度降低)5.在色谱分析中,柱长从1m增加到4m,其它条件不变,则分离度增加(A4倍B1倍C2倍D10倍)6.相对响应值s或校正因子f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1)基准物(2)检测器类型(3)被测试样(4)载气流速7.试指出下述说法中,哪一种是错误的?()(1)根据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可以进行定性分析(2)根据色谱峰的面积可以进行定量分析(3)色谱图上峰的个数一定等于试样中的组分数(4)色谱峰的区域宽度体现了组分在柱中的运动情况8.以电子积分仪的积分方法计算色谱峰的峰面积,适用于何种类型的色谱峰?()(1)呈高斯分布的色谱峰(2)不对称的色谱峰(3)同系物的色谱峰(4)所有的色谱峰二、问答题色谱图上的色谱峰流出曲线可以说明什么问题?三、计算题1.在5%DNP柱上,分离苯系物,测得苯、甲苯的保留值时间为2.5和5.5min,死时间为1min,问:(1)甲苯停留在固定相中的时间是苯的几倍?(2)甲苯的分配系数是苯的几倍?2.已知某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为3600,组分A与B在该柱上的保留时间为27mm和30mm
气相色谱法习题 一、选择题 1.反映色谱柱柱型特性的参数是:( ) A.分配系数 B.分配比 C.相比 .D.保留值 2.对某一组分来说,在一定的柱长下,色谱峰的宽或窄主要决定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 ) A.保留值 B.扩散速度 C.分配比 D.理论塔板数 3.载体填充的均匀程度主要影响( ) A.涡流扩散 B 分子扩散 C.气象传质阻力 D.液相传质阻力 4.指出下列哪些参数改变会引起相对保留值的增加( ) A.柱长增加 B.相比率增加 C.降低柱温 .D.流动相速度降低 5.在色谱分析中,柱长从 1m 增加到 4m ,其它条件不变,则分离度增加( ) A 4 倍 B 1 倍 C2 倍 D 10 倍 6. 相对响应值 s'或校正因子 f'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 (1)基准物 (2)检测器类型 (3)被测试样 (4)载气流速 7.试指出下述说法中, 哪一种是错误的? ( ) (1) 根据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可以进行定性分析 (2) 根据色谱峰的面积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3) 色谱图上峰的个数一定等于试样中的组分数 (4) 色谱峰的区域宽度体现了组分在柱中的运动情况 8.以电子积分仪的积分方法计算色谱峰的峰面积,适用于何种类型的色谱峰?( ) (1)呈高斯分布的色谱峰 (2)不对称的色谱峰 (3)同系物的色谱峰 (4)所有的色谱峰 二、问答题 色谱图上的色谱峰流出曲线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三、计算题 1.在 5%DNP 柱上,分离苯系物,测得苯、甲苯的保留值时间为 2.5 和 5.5min,死时间为 1min,问:(1)甲苯停留在固定相中的时间是苯的几倍?(2)甲苯的分配系数是苯的 几倍? 2.已知某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为3600,组分A与B在该柱上的保留时间为27mm和30mm

求两峰的底宽和分离度。四、填空题下降。1.柱温提高虽有利于提高柱效能,但严重地使柱的变差,致使柱的2.在气相色谱分析理论中,纵向分子扩散使色谱峰展宽的数学表达式为为了减小纵向分子扩散使色谱峰展宽程度,一般应采用为流动相,适当增加和控制较低的等措施。3.1956年范德姆特提出理论方程。其方程简式表示为4.常用的质量型检测器有5.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安培检测器是根据原理检测色谱柱后的流出组分的。答案:一、选择题1.C;2.B;3.A;4.C;5.A;6.(4);7.(3);8.(4)二、问答题可以说明(1)根据色谱峰的数目,可判断样品中所含组分的最少个数。(2)根据峰的保留值进行定性分析(3)根据峰的面积或高度进行定量分析。(4)根据峰的保留值和区域宽度,判断色谱柱的分离效能。(5)根据峰间的距离,可评价固定相及流动相是否合适。三、计算题1.解:(1)tR甲/tR*=(5.5-1)/(2.5-1)=4.5/1.5=3(倍)(2)K甲苯/K苯=tR甲*/tR*=4.5/1.5=3(倍)2.解:n=16(tr/Y)2:.Y=tR/(n/16)1/2Yi=27/(3600/16)1/2=27/15=1.8(mm)Y2=30/(3600/16)1/2=30/15=2.0(mm)Rs=2(tR2-tR1)/(Yi+Y2)=2(30-27)/(1.8+2.0)=1.6四、填空题1.选择性总分离效能B_2rD2. Bq: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气体;适当增加流动相的平均线速度;柱温uu3.色谱速率H=A+B/u+Cu4.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和火焰光度检测器5.经分离后的组分在电解池的电极表面所产生的氧化一还原反应所产生的电流与待测组分的浓度成比例关系
求两峰的底宽和分离度。 四、填空题 1.柱温提高虽有利于提高柱效能, 但严重地使柱的_变差,致使柱的_下降。 2.在气相色谱分析理论中, 纵向分子扩散使色谱峰展宽的数学表达式为_ 为了减小纵向分子扩散使色谱峰展宽程度, 一般应采用_ 为流动相, 适 当增加_和控制较低的_等措施。 3.1956 年范德姆特提出_理论方程。其方程简式表示为_。 4.常用的质量型检测器有_。 5.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安培检测器是根据_原理检测色谱柱后的流出组分的。 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B; 3.A; 4.C; 5.A; 6.(4); 7.(3); 8.(4) 二、问答题 可以说明(1)根据色谱峰的数目,可判断样品中所含组分的最少个数。(2)根据峰的 保留值进行定性分析(3)根据峰的面积或高度进行定量分析。(4)根据峰的保留值和 区域宽度,判断色谱柱的分离效能。(5)根据峰间的距离,可评价固定相及流动相是 否合适。 三、计算题 1. 解:(1)tR¹甲苯/ tR¹苯=(5.5-1)/(2.5-1)=4.5/1.5=3(倍) (2)K 甲苯/K 苯= tR¹甲苯/ tR¹苯=4.5/1.5=3(倍) 2. 解:∵n=16(tR/Y)2 ∴Y=tR/(n/16)1/2 Y1=27/(3600/16)1/2=27/15=1.8(mm) Y2=30/(3600/16)1/2=30/15=2.0(mm) Rs=2(tR2-tR1)/(Y1+Y2)=2(30-27)/(1.8+2.0)=1.6 四、填空题 1. 选择性 总分离效能 2. B u rD u q = 2 ;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气体;适当增加流动相的平均线速度;柱温 3. 色谱速率 H=A+B/u+Cu 4.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和火焰光度检测器 5. 经分离后的组分在电解池的电极表面所产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产生的电流与待测组 分的浓度成比例关系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二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doc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doc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一章 绪论.doc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doc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doc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三章 滴定分析.doc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与沉淀滴定法.doc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八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doc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九章 电位分析法.doc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章 吸光光度法.doc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二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doc
- 《分析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一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doc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Analytical Chemistry.pdf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2讲 高效液相色谱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1讲 色谱分析法概论.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讲 红外分光光度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9讲 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8讲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7讲 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06讲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09 电位分析法(含解答).doc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11 原子吸收法(含解答).doc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10 吸光光度法(含解答).doc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08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含解答).doc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07 重量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含解答).doc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06 氧化还原滴定法(含解答).doc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05 配位滴定法(含解答).doc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01 绪论(含解答).doc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03 滴定分析化学概论(含解答).doc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04 酸碱滴定法(含解答).doc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02 误差与数据处理(含解答).doc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自学指导)分析化学重点难点考点剖析(本科).doc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单元 分析化学概述.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单元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单元 滴定分析法概述.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单元 酸碱滴定法(Acid-base titration).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单元 配位滴定法(Complexation Titration).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单元 氧化还原滴定法 Oxidation-Reduction Titration Redox titration.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单元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Gravimetry(Gravimetric Analysis)& Precipitation Titration.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单元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