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大连医科大学:《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课程简介)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9
文件大小:272.41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大连医科大学:《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资源(课程简介)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医学免疫学 【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授课对像】医学检验、医学检验(临床血液检验)专业等 【课程代码】13100423 【学时学分】理论28学时,实验12学时,2学分 一、课程简介 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免疫应答规律、免疫应答产物、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理及免 疫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医学免疫学是医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本门课程的预备课程为生物学、生理学、生物 化学及组织学。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为学生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及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同时结合教学实践,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安排学时:40学时 学分:2学分 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免疫学》第5版金伯泉、熊思东主编。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2.了解:免疫学发展简史、现状及发展前景,免疫学在医学中的作用。 (仁)教学内容 1,免疫的基本概念 2.免疫学发展简史 3兔疫学发展近况及展望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2.教学难点:免疫学发展简史、现状及发展前景。 第二章抗原 (一)目的与要求

医学免疫学 【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授课对象】医学检验、医学检验(临床血液检验)专业等 【课程代码】13100423 【学时学分】理论28学时,实验12学时,2学分 一、课程简介 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免疫应答规律、免疫应答产物、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理及免 疫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医学免疫学是医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本门课程的预备课程为生物学、生理学、生物 化学及组织学。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为学生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及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同时结合教学实践、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安排学时:40学时 学分:2学分 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免疫学》第5版金伯泉、熊思东主编。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 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2. 了解:免疫学发展简史、现状及发展前景,免疫学在医学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1. 免疫的基本概念 2. 免疫学发展简史 3. 免疫学发展近况及展望 (三)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2. 教学难点:免疫学发展简史、现状及发展前景。 第二章 抗原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抗原的概念、抗原的特性、抗原决定簇、抗原结合价、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化学组成、分子 量、化学结构、异物性、宿主遗传性)。 2,熟悉共同抗原,了解半抗载体效应,抗原的分类(完全抗原和不完全抗原、胸腺依赖性抗原和胸腺非依 赖性抗原)。 3.了解超抗原,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仁)教学内容 1.抗原的概念和特性 2.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 3.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 4.抗原的种类 5.超抗原与佐剂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抗原的概念和特性、抗原决定基、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化学组成、分子量、化学结构, 异物性、宿主遗传性)、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TD抗原与抗原位,半抗原决定基与载体决定基。 2教学难点:构象像决定基与顺序决定基;功能性决定基与隐蔽性决定基;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 第三章免疫球蛋白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基本结构、恒定性、可变区、功能区、酶解片段)及 其与功能的关系,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特点。 2熟悉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及单克隆抗体(概念、特点、制备及意义)。 3.了解免疫球蛋白分子的血清型(1g的同种型、同种异型及独特型),免疫球蛋白基因表达特点及其生物合 成过程。 (仁)教学内容 1基本概念: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与区别 2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3.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4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 5.免疫球蛋白基因表达特点 6.人工制备抗体

1.掌握:抗原的概念、抗原的特性、抗原决定簇、抗原结合价、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化学组成、分子 量、化学结构、异物性、宿主遗传性)。 2.熟悉:共同抗原,了解半抗-载体效应,抗原的分类(完全抗原和不完全抗原、胸腺依赖性抗原和胸腺非依 赖性抗原)。 3.了解:超抗原,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二)教学内容 1. 抗原的概念和特性 2. 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 3. 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 4. 抗原的种类 5. 超抗原与佐剂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抗原的概念和特性、抗原决定基、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化学组成、分子量、化学结构、 异物性、宿主遗传性)、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TD抗原与TI抗原位,半抗原决定基与载体决定基。 2.教学难点:构象决定基与顺序决定基;功能性决定基与隐蔽性决定基;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基本结构、恒定性、可变区、功能区、酶解片段)及 其与功能的关系,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特点。 2.熟悉: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及单克隆抗体(概念、特点、制备及意义)。 3.了解: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血清型(Ig的同种型、同种异型及独特型),免疫球蛋白基因表达特点及其生物合 成过程。 (二)教学内容 1.基本概念: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与区别 2.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3.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4.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 5.免疫球蛋白基因表达特点 6.人工制备抗体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2教学难点:CDR的概念、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单克隆抗体, 第四章补体系统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补体的概念,掌握补体系统的激活(经典激活途径、旁路激活途径、二条途径的此比较),掌握补体的 生物学活性。 2.熟悉补体系统的基本成份及命名,血清补体水平与疾病的关系。 3.了解:补体激活过程的调节(液相中灭活物质或抑制因子的作用、膜结合性调节分子的作用),补体的受 (二)教学内容 1补体的概述:补体的概念,补体系统的组成,命名 2补体的激活:经典途径、MBL途径、替代途径激活 3.补体活化的调控 4.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5.补体与疾病的关系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补体的概念,补体的组成,补体激活途径,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2.教学难点:补体激活途径,补体激活过程的调节,补体受体及其免疫学功能 第五章细胞因子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及作用特点。 2.熟悉FN、TNF、L及CSF的主要特点和作用。 3.了解细胞因子受体.主要膜免疫分子(CD抗原、粘附分子等)。 (二)教学内容 1,细胞因子概述:概念,共同特性 2.细胞因子的分类和生物学活性 3.细胞因子的受体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2.教学难点:CDR的概念、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单克隆抗体。 第四章 补体系统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补体的概念,掌握补体系统的激活(经典激活途径、旁路激活途径、二条途径的比较),掌握补体的 生物学活性。 2.熟悉: 补体系统的基本成份及命名,血清补体水平与疾病的关系。 3.了解: 补体激活过程的调节(液相中灭活物质或抑制因子的作用、膜结合性调节分子的作用),补体的受 体。 (二)教学内容 1.补体的概述:补体的概念,补体系统的组成,命名 2.补体的激活:经典途径、MBL途径、替代途径激活 3.补体活化的调控 4.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5.补体与疾病的关系 (三)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补体的概念,补体的组成,补体激活途径,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2. 教学难点:补体激活途径,补体激活过程的调节,补体受体及其免疫学功能 。 第五章 细胞因子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及作用特点。 2. 熟悉:IFN、TNF、IL及CSF的主要特点和作用。 3. 了解:细胞因子受体。主要膜免疫分子(CD抗原、粘附分子等)。 (二)教学内容 1. 细胞因子概述:概念,共同特性 2. 细胞因子的分类和生物学活性 3. 细胞因子的受体

4.细胞因子及其相关制剂的临床应用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细胞因子概念、共同特性。 2.教学难点: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细胞因子受体。 第六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和功能 2.熟悉黏附分子 3.了解CD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 (仁)教学内容 1.人白细胞分化抗原 2.黏附分子 3.CD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 (三)重点和难点 L.教学重点:人白细胞分化杭原的概念及常用CD分子。 2.教学难点:细胞粘附分子的概念、分类及结构。 第七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一)目的与要求 L.掌握MHC的概念,HL,A复合体及其产物(HLA复合体的定位和结构、HLA等位基因及其编码的产物), HLA抗原的组织分布,HLA山、Ⅱ类分子的结构。 2.熟悉MHC分子的功能。 3.了解LA的医学意义(LA与疾病的相关性、LA与排拆反应、LA与法医) (仁)教学内容 1.MHC结构及其多基因特性 2.MHC的多态性 3.MHC分子和杭原肽的相互作用 4.MHC的生物学功能 5.HLA与临床医学

4. 细胞因子及其相关制剂的临床应用 (三)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细胞因子概念、共同特性。 2. 教学难点: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细胞因子受体 。 第六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和功能。 2. 熟悉:黏附分子。 3. 了解:CD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 (二)教学内容 1. 人白细胞分化抗原 2. 黏附分子 3. CD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 (三)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及常用CD分子。 2. 教学难点:细胞粘附分子的概念、分类及结构 。 第七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 MHC的概念,HLA复合体及其产物(HLA复合体的定位和结构、HLA等位基因及其编码的产物), HLA抗原的组织分布,HLA-I、II类分子的结构。 2. 熟悉: MHC分子的功能。 3. 了解: HLA的医学意义(HLA与疾病的相关性、HLA与排斥反应、HLA与法医)。 (二)教学内容 1. MHC结构及其多基因特性 2. MHC的多态性 3. MHC分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 4. MHC的生物学功能 5. HLA与临床医学

(三)重点和难点 L.教学重点:MHC的概念,HLA复合体及其产物,HLA抗原的组织分布,LA山、Ⅲ类分子的结构。 2.教学难点:MHC分子的功能 第八章免疫系统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免疫器官的种类和功能,T、B淋巴细胞表面标志、功能及亚群。 2.熟悉免疫系统的组成,T、B淋巴细胞的发育成熟及分布。 3.了解胸腺微环境、HEV、淋巴细胞归巢、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 1.免疫器官和组织 2.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3.T淋巴细胞表面的重要分子及其作用 4.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5.B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6.B淋巴细胞亚群及功能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免疫器官的种类和功能,T、B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功能及亚群。 2.教学难点:T、B淋巴细胞的发育,胸腺微环境、HEV、淋巴细胞归巢、淋巴细胞再循环 第九章免疫应答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免疫应答的概念、过程及类型,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对T抗原的应答特点、对TD抗原的应答过程 中的细胞间、细跑因子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特点)。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初次与再次应答的比较)。特异性细 胞免疫应答(概念、免疫效应、细胞间相互作用,T和Tc细胞发挥效应的机理及各自特点)。 (仁)教学内容 1,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2.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3.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4.T细胞的效应功能

(三)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MHC的概念,HLA复合体及其产物,HLA抗原的组织分布,HLA-I、II类分子的结构。 2. 教学难点:MHC分子的功能。 第八章 免疫系统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 免疫器官的种类和功能,T、B淋巴细胞表面标志、功能及亚群。 2. 熟悉: 免疫系统的组成,T、 B淋巴细胞的发育成熟及分布。 3. 了解: 胸腺微环境、HEV、淋巴细胞归巢、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 1. 免疫器官和组织 2.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3. T淋巴细胞表面的重要分子及其作用 4. 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5. B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6. B淋巴细胞亚群及功能 (三)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免疫器官的种类和功能,T、B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功能及亚群。 2. 教学难点:T、 B淋巴细胞的发育,胸腺微环境、HEV、淋巴细胞归巢、淋巴细胞再循环。 第九章 免疫应答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 免疫应答的概念、过程及类型,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对TI抗原的应答特点、对TD抗原的应答过程 中的细胞间、细胞因子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特点)。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初次与再次应答的比较)。特异性细 胞免疫应答(概念、免疫效应、细胞间相互作用,TD和TC细胞发挥效应的机理及各自特点)。 (二)教学内容 1.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2.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3. 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4. T细胞的效应功能

5.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 6.B细胞对T抗原的免疫应答 7.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免疫应答的概念、过程及类型。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初次与再次应答的此校)。 2.教学难点: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对抗原的应答特点、对TD抗原的应答过程中的细胞间、细胞因子与细胞 间的相互作用特点。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细胞间相互作用,T和T细胞发挥效应的机理及各自特点。 第十章免疫应答的调节及免疫耐受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免疫耐受的概念(免疫耐受与免疫抑制的区别)。 2.熟悉免疫系统的自身调节、遗传对免疫的调节、免疫网络调节及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的调节。免疫耐 受的影响因素及免疫耐受的终止。 3.了解:T、B细胞免疫耐受的特点,了解免疫耐受的主要学说。 (二)教学内容 1.免疫耐受性形成及表现 2.免疫耐受机制 3.免疫耐授的临床意义 4固有免疫应答的调节 5.抑制性受体介导的免疫调节 6.调节性T细胞参与免疫调节 5.抗独特型淋巴细胞克隆对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调节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免疫耐受的概念(免疫耐受与免疫抑制的区别)。 2.教学难点:免疫系统的自身调节、遗传对免疫的调节、免疫网络调节及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的调节。 第十一章超敏反应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分型,各型超敏反应的参与成份、发生机理及临床常见疾病, 2熟悉型超敏反应的检测方法及防治原则

5. 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 6. 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 7. 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三)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免疫应答的概念、过程及类型。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初次与再次应答的比较)。 2. 教学难点: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对TI抗原的应答特点、对TD抗原的应答过程中的细胞间、细胞因子与细胞 间的相互作用特点。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细胞间相互作用,TD和TC细胞发挥效应的机理及各自特点。 第十章 免疫应答的调节及免疫耐受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 免疫耐受的概念(免疫耐受与免疫抑制的区别)。 2. 熟悉: 免疫系统的自身调节、遗传对免疫的调节、免疫网络调节及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的调节。免疫耐 受的影响因素及免疫耐受的终止。 3. 了解:T、B细胞免疫耐受的特点,了解免疫耐受的主要学说。 (二)教学内容 1. 免疫耐受性形成及表现 2. 免疫耐受机制 3. 免疫耐受的临床意义 4. 固有免疫应答的调节 5. 抑制性受体介导的免疫调节 6. 调节性T细胞参与免疫调节 5. 抗独特型淋巴细胞克隆对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调节 (三)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免疫耐受的概念(免疫耐受与免疫抑制的区别)。 2. 教学难点:免疫系统的自身调节、遗传对免疫的调节、免疫网络调节及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的调节。 第十一章 超敏反应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 超敏反应的概念、分型,各型超敏反应的参与成份、发生机理及临床常见疾病。 2. 熟悉: I型超敏反应的检测方法及防治原则

3.了解:-V型超敏反应的检测方法及防治原则. (二)教学内容 1,型超敏反应:发生过程及其原理,常见疾病类型及临床特点,防治原则 2.Ⅱ型超敏反应:发生机理,常见疾病举例,特点 3.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致病特点及其发生机理,常见疾病,特点 4.IV型超敏反应:发生过程及其机理,特点,举例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超敏反应的概念、分型,各型超敏反应的参与成份、发生机理及临床常见疾病。 2.教学难点:各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理。 第十二章免疫学应用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人工自动免疫(概念、特点、主要生物制剂的种类及应用意义),人工被动免疫(概念、特点、主 要生物制剂的种类及应用意义)。 2.熟悉免疫学诊断技术(体液免疫、细跑免疫)及免疫学诊断原理。 3.了解:免疫增强药物及免疫增强疗法,了解免疫抑制剂及免疫抑制疗法,了解生物应答调节剂(概念、种 类及生物学功能)。 (二)教学内容 1,免疫预防: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佐剂,计划免疫,疫苗的应用 2.免疫治疗:分子治疗,细胞治疗,免疫应答调节剂及免疫抑制剂 3.体外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4.检测抗原和抗体的体外试验 5,免疫细胞功能的检测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特点、主要生物制剂的种类及应用意义。 2.教学难点: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及特点。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一)间接免疫血凝试验 熟恶凝集反应的原理、种类、方法、结果判定及临床意义,血清倍比稀释法

3. 了解:II-IV型超敏反应的检测方法及防治原则。 (二)教学内容 1. Ⅰ型超敏反应:发生过程及其原理,常见疾病类型及临床特点,防治原则 2. Ⅱ型超敏反应:发生机理,常见疾病举例,特点 3. 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致病特点及其发生机理,常见疾病,特点 4. Ⅳ型超敏反应:发生过程及其机理,特点,举例 (三)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超敏反应的概念、分型,各型超敏反应的参与成份、发生机理及临床常见疾病。 2. 教学难点:各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理。 第十二章 免疫学应用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 人工自动免疫(概念、特点、主要生物制剂的种类及应用意义),人工被动免疫(概念、特点、主 要生物制剂的种类及应用意义)。 2. 熟悉: 免疫学诊断技术(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免疫学诊断原理。 3. 了解:免疫增强药物及免疫增强疗法,了解免疫抑制剂及免疫抑制疗法,了解生物应答调节剂(概念、种 类及生物学功能)。 (二)教学内容 1. 免疫预防: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佐剂,计划免疫,疫苗的应用 2. 免疫治疗:分子治疗,细胞治疗,免疫应答调节剂及免疫抑制剂 3. 体外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4. 检测抗原和抗体的体外试验 5. 免疫细胞功能的检测 (三)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特点、主要生物制剂的种类及应用意义。 2. 教学难点: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及特点。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一)间接免疫血凝试验 熟悉凝集反应的原理、种类、方法、结果判定及临床意义,血清倍比稀释法

(仁)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 熟悉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的原理,方法、结果判定及临床意义。验证补体激活原理和杀细胞效应。 (三))酶联免疫实验 掌握ELISAB的原理、操作步骤及临床意义,了解其它免疫标记技术。 四、教学时数分配 (一)理论课学时分配 内容 学时 绪论 2 抗原 2 免疫球蛋白(一) 2 免疫球蛋白(二) 2 补体 2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 2 免疫系统 2 免疫分子 2 免疫应答(一) 2 免疫应答(二) 免疫调节、免疫耐受 2 超敏反应 2 免疫学应用(免疫学诊断及防治) 2 免疫学研究新进展 2 总学时 (二)实验课学时分配 实验内容 学时 实验类型 免疫凝集 4 均为验证性 补体测定

(二)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 熟悉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的原理,方法、结果判定及临床意义。验证补体激活原理和杀细胞效应。 (三)酶联免疫实验 掌握ELISA的原理、操作步骤及临床意义,了解其它免疫标记技术。 四、教学时数分配 (一)理论课学时分配 内容 学时 绪论 2 抗原 2 免疫球蛋白(一) 2 免疫球蛋白(二) 2 补体 2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 2 免疫系统 2 免疫分子 2 免疫应答(一) 2 免疫应答(二) 2 免疫调节、免疫耐受 2 超敏反应 2 免疫学应用(免疫学诊断及防治) 2 免疫学研究新进展 2 总学时 28 (二)实验课学时分配 实验内容 学时 实验类型 免疫凝集 4 均为验证性 补体测定 4

酶标ELISA 4 总学时 12 五、执行大纲的有关说明 1.本大纲按照卫生部规划教材《医学免疫学》第5版编写,该书由金伯泉、熊思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 版。 2.根据培养学生“三基三严的基本要求,对基本知识、原理重点学习。 3.教师在授课中可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酌情取舍,以便体现我校基本特色。 4.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适当介绍学科的新进展、新知识。 希望师生在使用本大纲时注意发现不妥之处,以便再版时修改。 5.思考题: 1)免疫系统的三大主要功能。 2)完全抗原和半抗原的区别。 3)论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区作用。 4)补体如何通过替代激活途径发挥抗感染。 5)免疫应答的概念,包括哪些阶段。 6)再次应答与初次应答的区别。 7)叙述抗体的免疫效应。 8)简述对免疫应答具有调节作用的免疫细胞。 9)简述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1O)简述MHC-类分子和MHC-类分子的分布。 11)青霉素临床应用时有可能引起的超敏反应类型

酶标ELISA 4 总学时 12 五、执行大纲的有关说明 1.本大纲按照卫生部规划教材《医学免疫学》第5版编写,该书由金伯泉、熊思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 版。 2.根据培养学生“三基三严”的基本要求,对基本知识、原理重点学习。 3.教师在授课中可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酌情取舍,以便体现我校基本特色。 4.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适当介绍学科的新进展、新知识。 希望师生在使用本大纲时注意发现不妥之处,以便再版时修改。 5. 思考题: 1) 免疫系统的三大主要功能。 2) 完全抗原和半抗原的区别。 3) 论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区作用。 4) 补体如何通过替代激活途径发挥抗感染。 5) 免疫应答的概念,包括哪些阶段。 6) 再次应答与初次应答的区别。 7) 叙述抗体的免疫效应。 8) 简述对免疫应答具有调节作用的免疫细胞。 9) 简述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10) 简述MHC-Ⅰ类分子和MHC-Ⅱ类分子的分布。 11) 青霉素临床应用时有可能引起的超敏反应类型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