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与防护》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腐蚀电化学理论基础 2.3 电化学腐蚀动力学(金属腐蚀动力学)

《腐蚀与防护》課程讲稿—一北京科技大学膚蚀中心环境损伤评估与控制硚究室 第二章腐蚀电化学理论基础 21电化学腐蚀与腐蚀电池 22电化学腐蚀热力学 23电化学腐蚀动力学 24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 25金属的钝化 社袁科技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lechnology Beiing 11111
2 《腐蚀与防护》课程讲稿——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中心环境损伤评估与控制研究室 2.1 电化学腐蚀与腐蚀电池 2.2 电化学腐蚀热力学 2.3 电化学腐蚀动力学 2.4 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 2.5 金属的钝化 第二章 腐蚀电化学理论基础

《腐蚀与防护》倮程饼稿—-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中心环境损伤评佶与控制研究室 23金属腐蚀动力学 腐蚀速率 极化 混合电位理论 腐蚀极化图及其应用 ·极化曲线 ·极化控制下的腐蚀动力学方程 腐蚀的阳极反应与阴极反应 均匀腐蚀动力学与局部腐蚀动力学 社袁科技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lechnology Beiing 11111
3 《腐蚀与防护》课程讲稿——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中心环境损伤评估与控制研究室 2.3 金属腐蚀动力学 • 腐蚀速率 • 极化 • 混合电位理论 • 腐蚀极化图及其应用 • 极化曲线 • 极化控制下的腐蚀动力学方程 • 腐蚀的阳极反应与阴极反应 • 均匀腐蚀动力学与局部腐蚀动力学

《腐蚀与防护》課程讲稿—一北京科技大学膚蚀中心环境损伤评估与控制硚究室 为什么要讨论腐蚀动力学 热力学与动力学 热力学——腐蚀倾向,腐蚀的可能? 动力学一—一腐蚀速率,腐蚀的快慢? ·工程实践需要确定腐蚀速率 预测使用寿命 一指导设计(能否使用和如何设计腐蚀裕量 ·热力学数据无法判断腐蚀速率 zn在稀硫酸中:腐蚀倾向大,腐蚀速率大 A、Mg,电位负,腐蚀倾向大,但腐蚀速率 社袁科技学 4 University of Science lechnology Beiing 11111
4 《腐蚀与防护》课程讲稿——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中心环境损伤评估与控制研究室 为什么要讨论腐蚀动力学 • 热力学与动力学 – 热力学——腐蚀倾向,腐蚀的可能? – 动力学——腐蚀速率,腐蚀的快慢? • 工程实践需要确定腐蚀速率 – 预测使用寿命 – 指导设计(能否使用和如何设计腐蚀裕量) • 热力学数据无法判断腐蚀速率 – Zn在稀硫酸中:腐蚀倾向大,腐蚀速率大 – Al、Mg,电位负,腐蚀倾向大,但腐蚀速率小

《腐蚀与防护》課程讲稿—一北京科技大学膚蚀中心环境损伤评估与控制硚究室 2.3.1腐蚀速率 ·重量法 失重 (g 用单位时间和面积的失重或增重表示 gmbh 增重 (g/mh) ·厚度法 每年腐蚀多少深度或厚度 重×8.76 mm/a 厚度变化 (mm/a) ·容量法 单位时间和面积产生的腐蚀气体产物 0 力学(或电胆)性能变化法K=8-0a×100 体现内部损伤,如晶间腐蚀和氢腐蚀 Bi工 University of Science lechnology Beiing 11111
5 《腐蚀与防护》课程讲稿——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中心环境损伤评估与控制研究室 2.3.1 腐蚀速率 • 重量法 – 用单位时间和面积的失重或增重表示 – g/m2•h • 厚度法 – 每年腐蚀多少深度或厚度 – mm/a • 容量法 – 单位时间和面积产生的腐蚀气体产物 • 力学(或电阻)性能变化法 – 体现内部损伤,如晶间腐蚀和氢腐蚀 0 1 2 0 (g / m h) W WS t υ − 失重 = ⋅ 2 0 2 0 (g / m h) W WS t υ − 增重 = ⋅ 8.76 D (mm / a) υ ρ × = 失重 厚度变化 0 0 ' B B 100% B Kσ σ σ σ − = ×

《腐蚀与防护》課程讲稿—一北京科技大学膚蚀中心环境损伤评估与控制硚究室 2.3.1腐蚀速率 金属电化学腐蚀:阳极溶解→放出电子 放出的电子输出的电量/溶解的金属 →法拉第( Faraday)定律:电量与溶解物质量的关系 电极上溶解(或析出)每一摩尔物质所需要的电量为96484C →金属的溶解量: Q A It g=元X f n F Q=Xt电量(电流×时间) N=A/m: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价数,对于给定金属是已知的 F:法拉第常数,96494Cmol,1mol电子的电量 社袁科技学 6 University of Science lechnology Beiing 11111
6 《腐蚀与防护》课程讲稿——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中心环境损伤评估与控制研究室 2.3.1 腐蚀速率 金属电化学腐蚀: 阳极溶解→放出电子 放出的电子 输出的电量 溶解的金属 →法拉第(Faraday)定律 : 电量与溶解物质量的关系 电极上溶解(或析出)每一摩尔物质所需要的电量为96484C →金属的溶解量: Q=I×t 电量(电流×时间) N=A / n: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价数,对于给定金属是已知的 F:法拉第常数,96494 C/mol,1mol电子的电量 Q A It g N Fn F⋅ ∆ =×= ×

《腐蚀与防护》課程讲稿—一北京科技大学膚蚀中心环境损伤评估与控制硚究室 2.3.1腐蚀速率 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金属失重为: △gt.N1(/S)·Ni.N 失重S·t F i电流密度mAm2 腐蚀电池的电流密度越大,金属腐蚀速率越大 我们了解了腐蚀速率与腐蚀电流密度的关系,那么实际 的腐蚀速率究竟如何呢? 我们看个例子 社袁科技学 7 University of Science lechnology Beiing 11111
7 《腐蚀与防护》课程讲稿——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中心环境损伤评估与控制研究室 2.3.1 腐蚀速率 • 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金属失重为: – i 电流密度 mA/cm2 – 腐蚀电池的电流密度越大,金属腐蚀速率越大 • 我们了解了腐蚀速率与腐蚀电流密度的关系,那么实际 的腐蚀速率究竟如何呢? ——我们看个例子 g It N I S N i N 1 (/ ) St F St F F υ ∆ ⋅ ⋅⋅ = = ⋅= = ⋅ ⋅ 失重

《腐蚀与防护》課程讲稿—一-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中心环境损伤評估与控制硚究室 2.3.2极化现象 假设一个腐蚀电池:Zn|3% Nacl cu En=-0.76V,ECn=+0.04V, 电池系统电阻R=230g K断开,开路时,Ⅰ0,只有腐蚀倾向 Zn Cu ·K合上,短路,腐蚀电池形成 3%NaCl 瞬间:1=△E/R=(EC一Ea)/R=3mA 但是,几秒~几分钟后:电流逐渐减小并达到稳定 =0.2mA=1/17D R没有改变,△E=(ECu-Ezn)减小 电极上有净电流通过时,原电池电位差变小, 电极电位发生偏离 社营科故学 极化现象。 Universit of Science Technology Bejin
8 《腐蚀与防护》课程讲稿——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中心环境损伤评估与控制研究室 2.3.2 极化现象 • 假设一个腐蚀电池:Zn | 3%NaCl | Cu – E0Zn= -0.76V, E0Cu= +0.04V, – 电池系统电阻 R=230Ω • K断开,开路时,I→0,只有腐蚀倾向 • K合上,短路,腐蚀电池形成 – 瞬间:I0=ΔE / R=( E0Cu -E0Zn)/ R=3.5mA – 但是,几秒~几分钟后:电流逐渐减小并达到稳定 – I稳=0.2mA=1/17 I0 – R没有改变, ΔE =(ECu-EZn)减小 Cu Zn 3%NaCl A K 电极上有净电流通过时,原电池电位差变小, 电极电位发生偏离 ——极化现象

《腐蚀与防护》課程讲稿—一-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中心环境损伤評估与控制硚究室 2.3.2极化现象 E e 朋极极化 极化过程 阳极极化 E Eae 接通前接通后 e Cu E 3%NaCl E 接通前接通后 社袁科技学 9 University of Science lechnology Beiing 11111
9 《腐蚀与防护》课程讲稿——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中心环境损伤评估与控制研究室 接通前 接通后 Ece Ec Ea Eae E0 ηc ηa 接通前 接通后 Ece Ec Ea Eae t 极化过程 阴极极化 阳极极化 t/s 2.3.2 极化现象 Cu Zn 3%NaCl A K

《腐蚀与防护》課程讲稿—一北京科技大学膚蚀中心环境损伤评估与控制硚究室 2.32极化现象 电极极化定义:当电极上有净电流通过时,引起 电极电位偏离平衡电位的现象 电极反应的过电位: 为了表示电位偏离平衡电位的程度,把某一极化电流密度 下的电极电位E与其平衡电极电位E间之差的绝对值称为 该反应的过电位,以刀表示。 极:E>Eea,7a=Ea2E8 阴极 E<EE C C c C-Ec 社袁科技学 10 University of Science lechnology Beiing 11111
10 《腐蚀与防护》课程讲稿——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中心环境损伤评估与控制研究室 – 电极极化定义:当电极上有净电流通过时,引起 电极电位偏离平衡电位的现象 – 电极反应的过电位: 为了表示电位偏离平衡电位的程度,把某一极化电流密度 下的电极电位E与其平衡电极电位Ee间之差的绝对值称为 该反应的过电位,以η表示。 阳极: Ea>Eea, ηa = Ea-Eea 阴极 : Ec<Eec, ηc =Eec -Ec 2.3.2 极化现象

《腐蚀与防护》課程讲稿—一-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中心环境损伤評估与控制硚究室 2.3.2极化现象 阳极极化:通过电流时阳极电位向正方向移动的 现象 阴极极化:通过电流时阴极电位向负方向移动的 现象 ·极化作用使电池两电极间电位差减小、电流强度 降低,从而减缓了腐蚀速率 极化是决定腐蚀速率的主要因素 社袁科技学 11 University of Science lechnology Beiing 11111
11 《腐蚀与防护》课程讲稿——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中心环境损伤评估与控制研究室 2.3.2 极化现象 • 阳极极化:通过电流时阳极电位向正方向移动的 现象 • 阴极极化:通过电流时阴极电位向负方向移动的 现象 • 极化作用使电池两电极间电位差减小、电流强度 降低,从而减缓了腐蚀速率 • 极化是决定腐蚀速率的主要因素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与防护》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腐蚀电化学理论基础 2.1 电化学腐蚀与腐蚀电池 2.2 电化学腐蚀热力学.pdf
- 浙江大学:电化学阻抗测量技术与电化学阻抗谱的数据处理(PPT讲稿,张鉴清).ppt
- 湖州师范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芳香烃(王康成教授).ppt
- 湖州师范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对映异构.ppt
- 湖州师范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脂环烃(王康成).ppt
- 湖州师范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炔烃和二烯烃.ppt
- 湖州师范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烯烃.ppt
- 湖州师范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烷烃.ppt
- 湖州师范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王康成).ppt
- 湖州师范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十一章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ppt
- 湖州师范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九章 蛋白质和核酸.ppt
- 湖州师范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八章 碳水化合物.ppt
- 湖州师范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七章 周环反应.ppt
- 湖州师范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六章 杂环化合物.ppt
- 湖州师范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五章 含硫含磷化合物.ppt
- 湖州师范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ppt
- 湖州师范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羧酸衍生物.ppt
- 湖州师范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羧酸(王康成).ppt
- 湖州师范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醛和酮.ppt
- 湖州师范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醇、酚、醚.ppt
- 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与防护》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腐蚀电化学理论基础 2.4 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 2.5 金属的钝化.pdf
- 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与防护》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全面腐蚀与局部腐蚀(柳伟、张雷).pdf
-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doc
- 《分析化学》第八章 分析实验数据处理(邹明珠、苏星光、赵丽巍).pdf
- 《分析化学》第二章 分析化学中的化学平衡(1/3)2.1 平衡常数.pdf
- 《分析化学》第二章 分析化学中的化学平衡(2/3).pdf
- 《分析化学》第二章 分析化学中的化学平衡(3/3).pdf
- 《分析化学》第六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 6.1 概述 6.2 沉淀分离法(邹明珠、苏星光、赵丽巍).pdf
- 《分析化学》第六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6.3)溶剂萃取分离法(邹明珠、苏星光、赵丽巍).pdf
- 《分析化学》第六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 6.4 离子交换分离法 6.5 层析分离法 6.6 其它分离方法简介.pdf
- 《分析化学》第七章 吸光光度法 7.1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7.2 光度分析方法及仪器 7.3 显色反应及条件 7.4 光度分析的准确度.pdf
- 《分析化学》第三章 化学平衡在滴定分析法中的应用(3.1)生成反应型的滴定(1/2)(邹明珠、苏星光、赵丽巍)5.pdf
- 《分析化学》第三章 化学平衡在滴定分析法中的应用(3.1)生成反应型的滴定(2/2)(邹明珠、苏星光、赵丽巍).pdf
- 《分析化学》第三章 化学平衡在滴定分析法中的应用(3.2)质子转移反应类型的滴定(1/2)(邹明珠、苏星光、赵丽巍).pdf
- 《分析化学》第三章 化学平衡在滴定分析法中的应用(3.2)质子转移反应类型的滴定(2/2)(邹明珠、苏星光、赵丽巍).pdf
- 《分析化学》第三章 化学平衡在滴定分析法中的应用(3.3)电子转移反应类型的滴定(邹明珠、苏星光、赵丽巍).pdf
- 《分析化学》第四章 滴定分析法的应用 4.1 指示剂.pdf
- 《分析化学》第四章 滴定分析法的应用 4.2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4.3 应用实例.pdf
- 《分析化学》第五章 重量分析法 5.1 概述 5.2 沉淀的溶解度及影响因素 5.3 沉淀的形成.pdf
- 《分析化学》第五章 重量分析法 5.4 沉淀的纯度 5.5 沉淀的条件 5.6 称量形的处理(灼烧)5.7 有机沉淀剂.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