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第二章 分析化学中的化学平衡(3/3)

四、浓度对数图酸碱体系001 HAC-NaAc 作法 2.74 6.74 1g c 468101214
0 2 4 6 8 10 12 14 -8 -4 0 -6 -2 pH lg c S C 四、 浓度对数图 酸碱体系 0.01 HAc-NaAc 作法 2.74 6.74

酸碱体系0.01HAc-NaAc 作法 2.74 6.74 HAc Ac Ig c OH 6v ac T2 HAc 02468101214
Ac - Ac - HAc HAc 0 2 4 6 8 10 12 14 -8 -4 0 -6 -2 S C 2.74 6.74 T2 T1 H+ OH- 酸碱体系 0.01 HAc-NaAc 作法 pH lg c

应用 已知某pH值条件下,直接查出各型体的浓度对数值。 c=0.01 mol/L ph =8 Ighac]-=-53 g[Ac]=20 )估计化学计量点pH值。 [Ac]=[H] 强酸滴定Ac计量点(Ac)质子条件 [H]=[AC]+[OH] T2HAC=OH 强碱滴定HAc计量点(AC)质子条件 [H+HAc=Oh 多元酸体系点多,直线分段斜率改变。 其他平衡体系浓度对数图
应用 1) 已知某 pH 值条件下,直接查出各型体的浓度对数值。 c = 0.01 mol/L, pH = 8 lg[HAc] = -5.3 lg[Ac-] = -2.0 2) 估计化学计量点 pH 值。 T1 [Ac-] = [H+] 强酸滴定 Ac-计量点(HAc)时质子条件 [H+] = [Ac-] + [OH-] T2 [HAc] = [OH-] 强碱滴定 HAc 计量点(Ac-)质子条件 [H+] + [HAc] = [OH-] 多元酸体系点多,直线分段斜率改变。 其他平衡体系浓度对数图

§2-3缓冲溶液 定义:对溶液的酸度起稳定作用的溶液。 (1)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强酸或强碱 (2)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产生少量的酸或减 (3)溶液稍加稀释 组成: (1)浓度较大的弱酸及其共轭碱HAC-AC 浓度较大的弱碱及其共轭酸N
§2-3 缓冲溶液 定义:对溶液的酸度起稳定作用的溶液。 (1)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强酸或强碱 (2)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产生少量的酸或碱 (3)溶液稍加稀释 组成: (1)浓度较大的弱酸及其共轭碱 HAc-Ac- 浓度较大的弱碱及其共轭酸 NH3-NH4+

(2)强酸强碱溶液pH2,pH>12 (3)两性物质 缓冲作用 HASH++A- ShIA [H] KalHA 田A [A]pH除由pk决定外, A 还由比值决定。 oH=pK+ 如果cmcr≈L,且都较大, HA 加入少量强酸碱 将不会改变比值
pH除由pKa决定外, 还由比值决定。 如果 , 且都较大, 加入少量强酸碱 将不会改变比值。 : − ≈1 HA A c c 一、缓冲作用 [HA] [A ] pH lg [A ] [HA] , [ ] [HA] [H ][A ] − − + + − = + = = a a a pK K K H HA H+ + A- (2) 强酸强碱溶液 pH12 (3) 两性物质

二、缓冲容量 表示溶液抵御外来强酸碱的能力,用缓冲指 数米衡是,)dc dph dph BpH的关系 09 OH- HAC-Ac NH4 -NI 102B
二、缓冲容量 表示溶液抵御外来强酸碱的能力,用缓冲指 数β来衡量,定义 dpH dc dpH dca b β = − = β与pH的关系 0.9 0.7 0.5 0.3 0.1 1 3 5 7 9 11 13 102β pH HAc-Ac- NH4+-NH3 H+ OH-

什么样的组成有最大值? 为了简单起见,在c中加入cn LA] HA HA h pK, +lg c HA Cb dph 2.303 CHA Cb 23,(dInc-d In(CHA-CBI Ch 1 2303c2303cHA-C2303c(c-Cc) =01=2.303(cHA-c)=2303 AJHA 2.303601 dph HA
什么样的组成 β 有最大值? 为了简单起见,在cHA中加入cb, [A-] = cb [HA] = cHA – cb 则 HA b b a c c c pH pK − = + lg b b HA b HA b b HA b b b b b HA b HA b b dc c c c c c c c c dc c dc d c d c c c c c dpH d 2.303 ( ) 1 2.303 1 2.303 1 ( ln ln( )) 2.303 1 ln ) 2.303 1 ( − − + = ⋅ − = ⋅ + · = − − − = A HA HA HA HA b b HA b c c c c c c dpH dc β 2.303δ δ [A][HA] 2.303 ( ) 2.303 = = − = =

d0,有极,d2303/1-8cnA=0 dB d& 2303c(1-6)-6]=0 6=64=0时有极值 即HA{A]=1:1, pH=pKa时有极值 d B =23031(0 有极大值A=2303 CHA=0.576C CHA=001时, Bm=2.303×05×0.5×001=0576×001=58×103mo
时有极值 有极值 0.5 2.303 [(1 ) ] 0 0 [2.303 (1 ) ] 0, , = = − − = = − = HA A HA A A A A A HA A c d d c d d δ δ δ δ δ δ δ δ β 即 [HA]:[A] = 1:1, pH=pKa时β有极值。 cHA = 0.01时, 2.303 0.5 0.5 0.01 0.576 0.01 5.8 10 mol/L 3 max − β = × × × = × = × HA HA HA A C C C d d 0.576 4 2.303 2.303 (0 2) 0 max 2 2 = = = − < β δ β 有极大值

1升溶液里可能引入的强酸强碱的量应求积分: pH Ac =-Aca= Bdph 实际计算时 =[A] HAA K K b=CHA·△6A=CA( K。+10pK。+10p
1 升溶液里可能引入的强酸强碱的量应求积分: ∫ ∆ = −∆ = 21 pHpH cb ca βdpH 实际计算时 b HA A c = [A] = c δ ) 10 10 ( HA A HA 2 pH1 a a pH a a b K K K K c c c − − + − + ∆ = ⋅∆δ =

三、缓冲范围 1.一元弱酸及共轭碱 当一种组分是另一种的110(既[HA]A]为101 或1:10时,缓冲作用已经很小了。 缓冲范围为pK2±1个pH单位 2.二元弱酸及共轭碱 当△pK2>26时,缓冲范围为两段缓冲溶液 pKa+1: pKa2+ 即H2AHA;HA/A2 当△pK2<26时,缓冲范围为pKa-1至pK2+1
三、缓冲范围 当一种组分是另一种的1/10(既[HA]:[A]为10:1 或1:10)时,缓冲作用已经很小了。 缓冲范围为 pKa + 1 个pH 单位 1. 一元弱酸及共轭碱 2. 二元弱酸及共轭碱 当△ pKa > 2.6时,缓冲范围为两段缓冲溶液 pKa1 + 1 ; pKa2 + 1 即H2A/HA- ; HA- /A2- 当△ pKa < 2.6时,缓冲范围为pKa1 - 1 至pKa2 + 1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分析化学》第二章 分析化学中的化学平衡(2/3).pdf
- 《分析化学》第二章 分析化学中的化学平衡(1/3)2.1 平衡常数.pdf
- 《分析化学》第八章 分析实验数据处理(邹明珠、苏星光、赵丽巍).pdf
-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doc
- 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与防护》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全面腐蚀与局部腐蚀(柳伟、张雷).pdf
- 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与防护》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腐蚀电化学理论基础 2.4 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 2.5 金属的钝化.pdf
- 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与防护》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腐蚀电化学理论基础 2.3 电化学腐蚀动力学(金属腐蚀动力学).pdf
- 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与防护》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腐蚀电化学理论基础 2.1 电化学腐蚀与腐蚀电池 2.2 电化学腐蚀热力学.pdf
- 浙江大学:电化学阻抗测量技术与电化学阻抗谱的数据处理(PPT讲稿,张鉴清).ppt
- 湖州师范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芳香烃(王康成教授).ppt
- 湖州师范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对映异构.ppt
- 湖州师范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脂环烃(王康成).ppt
- 湖州师范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炔烃和二烯烃.ppt
- 湖州师范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烯烃.ppt
- 湖州师范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烷烃.ppt
- 湖州师范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王康成).ppt
- 湖州师范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十一章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ppt
- 湖州师范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九章 蛋白质和核酸.ppt
- 湖州师范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八章 碳水化合物.ppt
- 湖州师范学院:《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七章 周环反应.ppt
- 《分析化学》第六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 6.1 概述 6.2 沉淀分离法(邹明珠、苏星光、赵丽巍).pdf
- 《分析化学》第六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6.3)溶剂萃取分离法(邹明珠、苏星光、赵丽巍).pdf
- 《分析化学》第六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 6.4 离子交换分离法 6.5 层析分离法 6.6 其它分离方法简介.pdf
- 《分析化学》第七章 吸光光度法 7.1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7.2 光度分析方法及仪器 7.3 显色反应及条件 7.4 光度分析的准确度.pdf
- 《分析化学》第三章 化学平衡在滴定分析法中的应用(3.1)生成反应型的滴定(1/2)(邹明珠、苏星光、赵丽巍)5.pdf
- 《分析化学》第三章 化学平衡在滴定分析法中的应用(3.1)生成反应型的滴定(2/2)(邹明珠、苏星光、赵丽巍).pdf
- 《分析化学》第三章 化学平衡在滴定分析法中的应用(3.2)质子转移反应类型的滴定(1/2)(邹明珠、苏星光、赵丽巍).pdf
- 《分析化学》第三章 化学平衡在滴定分析法中的应用(3.2)质子转移反应类型的滴定(2/2)(邹明珠、苏星光、赵丽巍).pdf
- 《分析化学》第三章 化学平衡在滴定分析法中的应用(3.3)电子转移反应类型的滴定(邹明珠、苏星光、赵丽巍).pdf
- 《分析化学》第四章 滴定分析法的应用 4.1 指示剂.pdf
- 《分析化学》第四章 滴定分析法的应用 4.2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4.3 应用实例.pdf
- 《分析化学》第五章 重量分析法 5.1 概述 5.2 沉淀的溶解度及影响因素 5.3 沉淀的形成.pdf
- 《分析化学》第五章 重量分析法 5.4 沉淀的纯度 5.5 沉淀的条件 5.6 称量形的处理(灼烧)5.7 有机沉淀剂.pdf
- 《分析化学》绪论(邹明珠、苏星光、赵丽巍).pdf
- 几个有机化学实验技巧_用于有机溶剂的中等强度的干燥剂.doc
- 几个有机化学实验技巧_有机化合物的鉴别.doc
- 几个有机化学实验技巧_水蒸气蒸馏.doc
- 几个有机化学实验技巧_有机物正别名对照.doc
- 几个有机化学实验技巧_常用有机溶剂苯的纯化.doc
- 几个有机化学实验技巧_常用有机溶剂的纯化-石油醚.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