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第五章 重量分析法 5.4 沉淀的纯度 5.5 沉淀的条件 5.6 称量形的处理(灼烧)5.7 有机沉淀剂

§5-4沉淀的纯度 共沉淀 本身不能单独析出沉淀的物质能随同另一种 沉淀析出的现象 1.表面吸附共沉淀 表面有剩余电荷,吸附 96 构晶离子,形成初级吸附 层,再吸附相反电荷离子 称抗衡离子),形成次级 吸附层,组成了双电层。 初级吸附层次级吸附层
1. 表面吸附共沉淀 初级吸附层 次级吸附层 §5-4 沉淀的纯度 一 . 共沉淀 本身不能单独析出沉淀的物质能随同另一种 沉淀析出的现象 表面有剩余电荷,吸附 构晶离子,形成初级吸附 层,再吸附相反电荷离子 (称抗衡离子),形成次级 吸附层,组成了双电层

抗衡离子 与构晶离子形成溶解度、离解度最小的化合物 离子浓度越大,越易被吸附 离子电荷高的优先吸附 影响因素: ◆颗粒小,比表面积大,吸附杂质多 ◆吸附是放热过程,温度升高,吸附杂质量减小 防止: 洗涤(电解质水,易挥发的沉淀剂)
影响因素: Ø 颗粒小,比表面积大,吸附杂质多 Ø 吸附是放热过程,温度升高,吸附杂质量减小 防止: 洗涤(电解质水,易挥发的沉淀剂) 抗衡离子: • 与构晶离子形成 溶解度、离解度最小的化合物 • 离子浓度越大,越易被吸附 • 离子电荷高的优先吸附

2.吸留或包藏 表面吸附的抗衡离子在沉淀生长时被覆盖包藏 在里面不能洗去,陈化可减小,严重时,需重新 沉淀。 3.混晶 与构晶离子半径相近、形成的晶体结构相似的 离子代替构晶离子形成混晶,不能洗去,应在沉 淀前分离。 BaSO4与PbSO4;BaSO4与KMnO4
2. 吸留或包藏 表面吸附的抗衡离子在沉淀生长时被覆盖包藏 在里面不能洗去,陈化可减小,严重时,需重新 沉淀。 3. 混晶 与构晶离子半径相近、形成的晶体结构相似的 离子代替构晶离子形成混晶,不能洗去,应在沉 淀前分离。 BaSO4 与PbSO4 ; BaSO4 与 KMnO4

∴后沉淀 某组分析出沉淀后,另一种难于析出沉淀的物 质在沉淀表面上析出沉淀的现象。 0.01 mol/L zn2在0.15mol/LHCl中通H2S不 沉淀,如果有Cu2+存在,在CusS沉淀后放置,则 表面上有白色ZnS析出。 沉淀沾污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测Ba2+包藏了BaCl2-;吸附HSO4无 SO BC2+; HSO4
0.01mol/L Zn2+在 0.15mol/L HCl 中通H2S 不 沉淀 , 如果有Cu2+ 存在,在CuS沉淀后放置,则 表面上有白色 ZnS析出。 二. 后沉淀 某组分析出沉淀后,另一种难于析出沉淀的物 质在沉淀表面上析出沉淀的现象。 SO42- BaCl2 + ; H2SO4 – 三. 沉淀沾污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测 Ba 2+ 包藏了 BaCl2 – ; 吸附 H2SO4 无

四.沉淀的洗涤 用什么洗是关键 HO是最简单的,但易发生胶溶,不常用; 常用电解质水,NHNO3,NHCl,稀沉淀剂 对洗涤液的要求: 不与沉淀反应 例 不与母液中任何 CaC2O40.1%(NH2C204 成分生成沉淀 0.01 mOlL HNO M灼烧时易除去 Fe(OH)3 NHANO 后续分析中不干扰 BaO4沉淀剂稀H2SO
用什么洗是关键 H2O是最简单的,但易发生胶溶,不常用 ; 常用电解质水,NH4NO3 ,NH4Cl ,稀沉淀剂 四. 沉淀的洗涤 a 不与 沉淀反应 a 不与母液中任何 成分生成沉淀 a 灼烧时易除去 a 后续分析中不干扰 对洗涤液的要求: 例: CaC2O4 0.1% (NH4)2C2O4 AgCl 0.01 mol/L HNO3 Fe(OH)3 NH4NO3 BaSO4 沉淀剂 稀H2SO4

§55沉淀的条件 晶形沉淀 使其颗粒大,减小包藏,关键是控制相对过饱和度 例:BaSO沉淀 在稀、热溶液中沉淀 在酸性介质(HC)中 慢加、快搅 陈化 无定形沉淀 溶解度小不可能减小相对过饱和度。 关键是加速凝聚,防止胶溶,减小吸附
§5-5 沉淀的条件 一 . 晶形沉淀 使其颗粒大,减小包藏,关键是控制相对过饱和度 在稀、热溶液中沉淀 在酸性介质( HCl)中 慢加、快搅 陈化 二. 无定形沉淀 溶解度小不可能减小相对过饱和度。 关键是加速凝聚,防止胶溶,减小吸附。 例: BaSO4沉淀

例:FeOH2沉淀 在浓的热溶液中沉淀 在电解质存在下沉淀,中和胶粒电荷 立即用热水稀释 趁热过滤 均匀沉淀法(对无定形沉淀而言) 避免局部过饱和现象。通过缓慢的化学反应,使 沉淀剂由溶液中慢慢地,均匀地产生。 例如:沉淀 CO(NH2)+H,0=CO2 T+2NH3 控制温度可控制尿素水解速度,控制[O田产生速 度
在浓的热溶液中沉淀 在电解质存在下沉淀,中和胶粒电荷 立即用热水稀释 趁热过滤 三. 均匀沉淀法(对无定形沉淀而言) 例如:沉淀 Fe(OH)3 CO(NH2) + H2O = CO2↑ + 2NH3 控制温度可控制尿素水解速度,控制[OH] 产生速 度。 避免局部过饱和现象。通过缓慢的化学反应,使 沉淀剂由溶液中慢慢地,均匀地产生。 例:Fe(OH)3 沉淀 △

§5-6称量形的处理(灼烧) 湿存水:沉淀表面吸附的 130-150℃ 吸留水:晶格空穴包藏BaSO4 800-900℃ 吸入水:胶体内表面吸附的Fe2O3nH2O100 ALO3,0 1200C 结晶水 CaC2OH2O226-400℃
湿存水:沉淀表面吸附的 AgCl 130– 150 ℃ 吸留水:晶格空穴包藏 BaSO 4 800–900 ℃ 吸入水:胶体内表面吸附的 Fe 2 O 3·nH 2O 1100 ℃ Al 2 O3 ·nH 2O 1200 ℃ 结晶水: CaC 2 O 4·H 2O 226–400 ℃ §5-6 称量形的处理(灼烧)

§5-7有机沉淀剂 特点 与无机沉淀剂比较的优点 种类多,选择性强 器沉淀溶解度小 器吸附无机杂质少,纯度高 器有机沉淀物组成恒定,经烘干即可称量 器相对分子质量大
§5-7 有机沉淀剂 一 . 特点 与无机沉淀剂比较的优点 × 种类多,选择性强 × 沉淀溶解度小 × 吸附无机杂质少,纯度高 × 有机沉淀物组成恒定,经烘干即可称量 × 相对分子质量大

分类 按其作用原理分为两大类 1.生成螯合物的沉淀剂 分子中含有COOH、SO3H、_OH等官能团 同时含有一NH2、>CO、>Cs等官能团 能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 H 0 0 CHC=N-OH +Ni2+ N=C-CH3 +2H+ CHC=N-OH CH-C=N H 在氨性溶液中定量沉淀N2,选择性高, 组成固定,烘干后称量
二. 分类 按其作用原理分为两大类 1. 生成螯合物的沉淀剂 分子中含有 —COOH、 —SO3H、 —OH 等官能团 同时含有 —NH2、 、 等官能团 能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 CO CS 在氨性溶液中定量沉淀Ni2+,选择性高, 组成固定,烘干后称量 CH3C=N-OH CH3C=N-OH 2 + Ni2+ = CH3-C=N O CH3-C=N O Ni N= C-CH3 N= C-CH3 O O + 2H+ H H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分析化学》第五章 重量分析法 5.1 概述 5.2 沉淀的溶解度及影响因素 5.3 沉淀的形成.pdf
- 《分析化学》第四章 滴定分析法的应用 4.2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4.3 应用实例.pdf
- 《分析化学》第四章 滴定分析法的应用 4.1 指示剂.pdf
- 《分析化学》第三章 化学平衡在滴定分析法中的应用(3.3)电子转移反应类型的滴定(邹明珠、苏星光、赵丽巍).pdf
- 《分析化学》第三章 化学平衡在滴定分析法中的应用(3.2)质子转移反应类型的滴定(2/2)(邹明珠、苏星光、赵丽巍).pdf
- 《分析化学》第三章 化学平衡在滴定分析法中的应用(3.2)质子转移反应类型的滴定(1/2)(邹明珠、苏星光、赵丽巍).pdf
- 《分析化学》第三章 化学平衡在滴定分析法中的应用(3.1)生成反应型的滴定(2/2)(邹明珠、苏星光、赵丽巍).pdf
- 《分析化学》第三章 化学平衡在滴定分析法中的应用(3.1)生成反应型的滴定(1/2)(邹明珠、苏星光、赵丽巍)5.pdf
- 《分析化学》第七章 吸光光度法 7.1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7.2 光度分析方法及仪器 7.3 显色反应及条件 7.4 光度分析的准确度.pdf
- 《分析化学》第六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 6.4 离子交换分离法 6.5 层析分离法 6.6 其它分离方法简介.pdf
- 《分析化学》第六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6.3)溶剂萃取分离法(邹明珠、苏星光、赵丽巍).pdf
- 《分析化学》第六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 6.1 概述 6.2 沉淀分离法(邹明珠、苏星光、赵丽巍).pdf
- 《分析化学》第二章 分析化学中的化学平衡(3/3).pdf
- 《分析化学》第二章 分析化学中的化学平衡(2/3).pdf
- 《分析化学》第二章 分析化学中的化学平衡(1/3)2.1 平衡常数.pdf
- 《分析化学》第八章 分析实验数据处理(邹明珠、苏星光、赵丽巍).pdf
-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doc
- 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与防护》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全面腐蚀与局部腐蚀(柳伟、张雷).pdf
- 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与防护》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腐蚀电化学理论基础 2.4 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 2.5 金属的钝化.pdf
- 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与防护》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腐蚀电化学理论基础 2.3 电化学腐蚀动力学(金属腐蚀动力学).pdf
- 《分析化学》绪论(邹明珠、苏星光、赵丽巍).pdf
- 几个有机化学实验技巧_用于有机溶剂的中等强度的干燥剂.doc
- 几个有机化学实验技巧_有机化合物的鉴别.doc
- 几个有机化学实验技巧_水蒸气蒸馏.doc
- 几个有机化学实验技巧_有机物正别名对照.doc
- 几个有机化学实验技巧_常用有机溶剂苯的纯化.doc
- 几个有机化学实验技巧_常用有机溶剂的纯化-石油醚.doc
- 几个有机化学实验技巧_萃取水溶液常用溶剂.doc
- 几个有机化学实验技巧_各种显色剂及其配制方法.doc
- 几个有机化学实验技巧_干燥剂使用指南.doc
- 几个有机化学实验技巧_重氮化反应.doc
- 几个有机化学实验技巧_有机实验室常用仪器与使用——压缩气体钢瓶.doc
- 几个有机化学实验技巧_有机实验室常用仪器与使用——旋转蒸发仪.doc
- 几个有机化学实验技巧_用于有机液体较强的去水剂.doc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考研笔记)复习提纲(I).doc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考研笔记)复习提纲(2).doc
-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考研笔记)研究生入学物理化学复习提纲.doc
- 中国海洋大学:《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实验课件讲稿)乙酰苯胺的制备.ppt
- 中国海洋大学:《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实验课件讲稿)乙酸正丁酯的制备.ppt
- 中国海洋大学:《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实验课件讲稿)有机实验的一般知识.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