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学院:《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补益药

十二.补益药 凡具有补虚功效,以补气、血、阴、阳 为主要作用,治疗各种虚症的药物称为 补益药
十二.补益药 凡具有补虚功效,以补气、血、阴、阳 为主要作用,治疗各种虚症的药物称为 补益药

补益药分类 补气药 补血药 秦补阴药 秦补阳药
补益药分类 补气药 补血药 补阴药 补阳药

1.补气药 定义:凡具有补气功效,以补气为主要 作用,治疗气虚证的药物。 适应症: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 中气下陷、气不摄血等
1.补气药 定义:凡具有补气功效,以补气为主要 作用,治疗气虚证的药物。 适应症: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 中气下陷、气不摄血等

1.1人参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归心、肺 脾、肾经 功效:益气固脱、健脾润肺、大补元 益气安神、生津止渴。 主治:元气虚脱及气虚诸证 癖用法用量:5~10g,水煎服。 癱使用注意:反藜芦、畏五灵脂
1.1 人参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归心、肺、 脾、肾经。 功效:益气固脱、健脾润肺、大补元气、 益气安神、生津止渴。 主治:元气虚脱及气虚诸证 用法用量:5~10g,水煎服。 使用注意:反藜芦、畏五灵脂

1.2黄芪 癱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肺、脾经。 功效: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止汗利水 托毒排脓。 主治:肺脾气虚及气虚水肿诸证 秦用法用量:10-15g,水煎服 癱使用注意:生用托毒排脓、蜜炙补气升 阳
1.2 黄芪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肺、脾经。 功效: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止汗利水、 托毒排脓。 主治:肺脾气虚及气虚水肿诸证 用法用量:10~15g,水煎服。 使用注意:生用托毒排脓、蜜炙补气升 阳

1.3党参 癱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脾经 功效: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主治:肺脾气虚证。性味归经:甘、微 苫、微温,归心、肺、脾、肾经。 秦用法用量:10~30g,水煎服 使用注意:反藜芦
1.3 党参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脾经。 功效: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主治:肺脾气虚证。性味归经:甘、微 苦、微温,归心、肺、脾、肾经。 用法用量:10~30g,水煎服。 使用注意:反藜芦

1.4白术 癱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 癱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 安胎 主治:肺脾气虚、表虚自汗、胎动不安 诸证 癖用法用量:6~12g,水煎服。 癱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忌用
1.4 白术 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 安胎。 主治:肺脾气虚、表虚自汗、胎动不安 诸证。 用法用量:6~12g,水煎服。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忌用

1.5甘草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 功效:益气健脾、和中缓急、调和诸药 解毒。 主治:肺脾气虚、痈疽疮疡等证 癖用法用量:3~10g,水煎服。 癱使用注意:反甘遂、大戟、芫花
1.5 甘草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 经。 功效:益气健脾、和中缓急、调和诸药、 解毒。 主治:肺脾气虚、痈疽疮疡等证。 用法用量:3~10g,水煎服。 使用注意:反甘遂、大戟、芫花

2.补血药 定义:凡具有补益血液功效,以补血为 主要作用,治疗血虚证的药物 癱适应症:面色无华、心悸怔忡、失眠健 忘、头晕耳鸣、月经量少、月经后期等
2.补血药 定义:凡具有补益血液功效,以补血为 主要作用,治疗血虚证的药物。 适应症:面色无华、心悸怔忡、失眠健 忘、头晕耳鸣、月经量少、月经后期等

2.1熟地黄 癱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肝、肾经。 癱功效:滋补肾阴、填精补髓。 癱主治:肾精亏虚、血虚诸证 用法用量:5~159,水煎服。 癱使用注意:清热凉血用鲜生地,滋阴生 津用生地黄,养血填精用熟地黄
2.1 熟地黄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滋补肾阴、填精补髓。 主治:肾精亏虚、血虚诸证。 用法用量:5~15g,水煎服。 使用注意:清热凉血用鲜生地,滋阴生 津用生地黄,养血填精用熟地黄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广州医学院:《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脏腑辨证.ppt
- 广州医学院:《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中药(总论).ppt
- 广州医学院:《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清热药方.ppt
- 广州医学院:《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四诊定义.ppt
- 广州医学院:《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病因病机.ppt
- 广州医学院:《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辨证.ppt
- 广州医学院:《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经络学说.ppt
- 广州医学院:《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脏与脏之间关系.ppt
- 广州医学院:《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中医学的起源与发展.ppt
- 广州医学院:《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精、气、血、津液.ppt
- 广州医学院:《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3-1)脏腑.ppt
- 广州医学院:《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2-1)阴阳学说.ppt
- 广州医学院:《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导论(主讲:第一章 导论 邱志楠).ppt
- 广州医学院:《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库).doc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学》课程讲义(上篇):基本理论知识(共二十章).doc
- 《中药化学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讲义.doc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十二讲 中风病.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十一讲 眩晕.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十讲 胸痹.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九讲 心悸.ppt
- 广州医学院:《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五章 中药和方剂.ppt
- 广州医学院:《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防治原则与治法.ppt
- 广州医学院:《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六章 针灸.ppt
- 广州医学院:《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中药分类及常用中药.ppt
- 广州医学院:《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其它疗法.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讲 颤振.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讲 鼓胀.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讲 黄疸.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讲 胁痛.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讲 痹病.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讲 总论.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讲 痉病.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讲 头痛.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讲 痿病.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讲 腰痛.ppt
- 《中药化学成分的预试验检测方法汇总》讲义.doc
-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肝胆病辨证.ppt
-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肾与膀胱病辨证.ppt
-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脏腑兼病辨证.ppt
-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辨心病证候.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