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广州医学院:《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六章 针灸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73
文件大小:7.58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一、针灸的作用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针灸 广州医学院 2004年4月8日

针 灸 广州医学院 2004年4月8日

针灸的作用 脏腑器官功能 改善 针体 .D 经络、腧穴 自稳态 提 自我调节能力

针灸的作用 针 人体 灸 脏腑器官功能 自我调节能力 经络、腧穴 自稳态 改善提高

十四经 手太阴 手三阴经 手少阴经 手厥阴经 阴经 足太阴 足三阴经 足少阴经 十二经脉 足厥阴经 手太阳经 手三阳经 手阳明经 手少阳经 阳经 足太阳经 足三阳经 足少阳经 奇经八脉 足阳明经 督脉

十 四 经 阳经 阴经 手太阴经 手少阴经 手厥阴经 足厥阴经 足少阴经 足太阴经 手三阴经 足少阳经 足太阳经 手少阳经 手阳明经 手太阳经 足三阴经 足三阳经 手三阳经 足阳明经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 任脉 督脉

督脉 任脉 手太阳枢 手太阴輕 手少阳 手胝阴 手阳明輕 手少阴輕 足厥阴陘 阳 足少阳匣 是太阴極 足阳明 足少因座 十四经循行分布图

十四经循行分布图

头椎 率 经络的循行分布⌒头面 手三阳经足三阳经、任脉、督脉部

经 络 的 循 行 分 布 ( 头 面 部 ) 手三阳经、足三阳经、任脉、督脉 在头面部的循行分布

腧穴的概念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 表的部位 ◇腧穴的确定是经络形成理论的重要依据; 经络又归纳总结了腧穴的共同主治作用, 从而指导着腧穴在临床上的应用,同时 成为腧穴分类的基础。 ◇经络的部分功能,需通过腧穴的反应来 体现;腧穴的治疗作用,又需要通过经 络传导感应来实现

腧穴的概念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 表的部位。 ◇腧穴的确定是经络形成理论的重要依据; 经络又归纳总结了腧穴的共同主治作用, 从而指导着腧穴在临床上的应用,同时 成为腧穴分类的基础。 ◇经络的部分功能,需通过腧穴的反应来 体现;腧穴的治疗作用,又需要通过经 络传导感应来实现

腧穴的分类 1.经穴:凡分布在十四经脉循行路线上的穴 位(361个单穴)。 特点:定名、定位、定经 2.奇穴:未归属于十四经的腧穴,因有奇效, 故名。 特点:定名、定位、不定经 3.阿是穴:即“以痛为输”,又称压痛点。 特点:无定名、无定位、无定经

腧穴的分类 1.经 穴:凡分布在十四经脉循行路线上的穴 位(361个单穴)。 特点:定名、定位、定经 2.奇 穴:未归属于十四经的腧穴,因有奇效, 故名。 特点:定名、定位、不定经 3.阿是穴:即“以痛为输” ,又称压痛点。 特点:无定名、无定位、无定经

腧穴的主治作用 1.本经腧穴均能治疗本经及所属脏腑病症; 2.表里经腧穴能治疗互为表里两经病症; 3局部经穴均能主治局部和邻近病痛; 4四肢上的经穴不但能治局部疾患,甚至具有全 身性调节作用; 5.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还有些腧 穴具有相对特异性作用。 经络所通腧穴所在脏腑所属主治所及

腧穴的主治作用 1.本经腧穴均能治疗本经及所属脏腑病症; 2.表里经腧穴能治疗互为表里两经病症; 3.局部经穴均能主治局部和邻近病痛; 4.四肢上的经穴不但能治局部疾患,甚至具有全 身性调节作用; 5.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还有些腧 穴具有相对特异性作用。 “经络所通,腧穴所在,脏腑所属,主治所及。

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

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

特定穴意义 概念:十四经中、特殊作用、特定称号 包含: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俞穴 募穴、下合穴、八会穴、八脉交会 穴、交会穴

特定穴意义 概念:十四经中、特殊作用、特定称号 包含: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俞穴、 募穴、下合穴、八会穴、八脉交会 穴、交会穴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