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分析仪器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2章 电位分析法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 分类 第十二章 二、 玻璃(非晶体膜) 电位分析法 电极 三、晶体膜电极(氟电 极) 四、流动载体膜电极 (液膜电极) 五、敏化电极 下一页 00:45:15
00:45:15 第十二章 电位分析法 一、离子选择性电极的 分类 二、玻璃(非晶体膜) 电极 三、晶体膜电极(氟电 极) 四、流动载体膜电极 (液膜电极) 五、敏化电极

电位分析原理 电位分析实验室 电位分析是通过在零电流条件下测 定两电极间的电位差(电池电动势)所 进行的分析测定。 △E=E,-E.+E液接电位 装置:参比电极、指示电极、电位 差计; 当测定时,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保 批 持不变,电池电动势随指示电极的电极 器 电位而变,而指示电极的电极电位随溶 液中待测离子活度而变。 00:45:15
00:45:15 电位分析原理 电位分析是通过在零电流条件下测 定两电极间的电位差(电池电动势)所 进行的分析测定。 ΔE = E+ - E- + E液接电位 装置:参比电极、指示电极、电位 差计; 当测定时,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保 持不变,电池电动势随指示电极的电极 电位而变,而指示电极的电极电位随溶 液中待测离子活度而变

电位分析的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能斯特方程(电极电位与溶液中待测离子间 的定量关系)。 对于氧化还原体系: Ox ne=Red E=E8Rd十 RT n aRed 对于金属电极(还原态为金属,活度定为1): RT E=+ nF In am" 00:45:15
00:45:15 电位分析的理论基础 电位分析的理论基础 电位分析的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能斯特方程(电极电位与溶液中待测离子间 的定量关系)。 对于氧化还原体系: Ox + ne- = Red dRe O Ox Ox/Red ln a a nF RT EE += 对于金属电极(还原态为金属,活度定为1): n+ += n+ M O /MM ln a nFRT EE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 离子选择性电极(又称膜电极)。 1975年IUPAC基于膜的特征,推荐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原电极 晶体膜电极 均相膜电极 非均相膜电极 非晶体膜电极 刚性基质电极 流动载体电极 敏化电极 气敏电极 酶电极 00:45:15
00:45:15 一、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 离子选择性电极(又称膜电极)。 1975年IUPAC基于膜的特征,推荐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原电极 晶体膜电极 均相膜电极 非均相膜电极 非晶体膜电极 刚性基质电极 流动载体电极 敏化电极 气敏电极 酶电极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原理与结构 离子选择性电极又称膜电极。 特点:仅对溶液中特定离子有选择性响应。 膜电极的关键:是一个称为选择膜的敏感元件。 敏感元件:单晶、混晶、液膜、功能膜及生物膜等构成。 膜电位:膜内外被测离子活度的不同而产生电位差。 将膜电极和参比电极一起插到被测溶液中,则电池结构为: 外参比电极被测溶液(a未知)|内充溶液(,一定)|内参比电极 (敏感膜) 内外参比电极的电位值固定,且内充溶液中离子的活度也一 定,则电池电动势为: E=E'士 RT nF 00:45:15
00:45:15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原理与结构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原理与结构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原理与结构 离子选择性电极又称膜电极。 特点:仅对溶液中特定离子有选择性响应。 膜电极的关键:是一个称为选择膜的敏感元件。 敏感元件:单晶、混晶、液膜、功能膜及生物膜等构成。 膜电位:膜内外被测离子活度的不同而产生电位差。 将膜电极和参比电极一起插到被测溶液中,则电池结构为: 外参比电极‖被测溶液( ai未知)∣ 内充溶液( ai一定)∣ 内参比电极 内外参比电极的电位值固定,且内充溶液中离子的活度也一 定,则电池电动势为: ai nF RT = EE ′ ± ln (敏感膜)

二、 玻璃膜(非晶体膜) 电极 非晶体膜电极,玻璃膜的组成不同可制成对不同阳离 子响应的玻璃电极。 H+响应的玻璃膜电极:敏感膜厚度约为0.1mm。 SiO2基质中加入Na2O、Li2O和CaO烧结而成的特殊 玻璃膜。 水浸泡后,表面的Na+与水中的H+交换,表面形成水 合硅胶层。 玻璃电极使用前,必须在水溶液中浸泡。 00:45:15
00:45:15 二、玻璃膜(非晶体膜)电极 非晶体膜电极,玻璃膜的组成不同可制成对不同阳离 子响应的玻璃电极。 H+响应的玻璃膜电极:敏感膜厚度约为0.1mm。 SiO2基质中加入Na2O、Li2O和CaO烧结而成的特殊 玻璃膜。 水浸泡后,表面的Na+与水中的H+ 交换, 表面形成水 合硅胶层 。 玻璃电极使用前,必须在水溶液中浸泡

(一)玻璃膜电极 导线 膜 溶液 绝缘帽 玻璃膜电极 玻璃电极杆 -Ag-AgC1电极 内充液 Si 0 0 界面 玻璃膜 0 Na" H+G-三HG H H+GI-H++GI- 00:45:15
00:45:15 (一)玻璃膜电极

(二)玻璃膜电位的形成 玻璃电极使用前,必须在水溶液中浸泡,生成三层结 构,即中间的干玻璃层和两边的水化硅胶层: 内部缓冲溶液 内水合硅胶层 干玻璃层 外水合硅胶层 外部试液 a2 0.0110um 80100从m 0.0110um 21 H+ H N H+ 内 E 膜 水化硅胶层厚度:0.01~10μm。在水化层,玻璃上的 Na+与溶液中H+发生离子交换而产生相界电位。 水化层表面可视作阳离子交换剂。溶液中H+经水化层扩 散至干玻璃层,干玻璃层的阳离子向外扩散以补偿溶出的离 子,离子的相对移动产生扩散电位。两者之和构成膜电位。 00:45:15
00:45:15 (二)玻璃膜电位的形成 (二)玻璃膜电位的形成 (二)玻璃膜电位的形成 玻璃电极使用前,必须在水溶液中浸泡,生成三层结 构,即中间的干玻璃层和两边的水化硅胶层: 水化硅胶层厚度:0.01~10 μm。在水化层,玻璃上的 Na+与溶液中H+发生离子交换而产生相界电位。 水化层表面可视作阳离子交换剂。溶液中H+经水化层扩 散至干玻璃层,干玻璃层的阳离子向外扩散以补偿溶出的离 子,离子的相对移动产生扩散电位。 两者之和构成膜电位

玻璃膜电位 玻璃电极放入待测溶液,25℃平衡后: H洛液一H硅胶 E内=k1+0.059lg(42/42’) E外=k2+0.059lg(41/41’) 1、2分别表示外部试液和电极内参比溶液的活度 '1、'2分别表示玻璃膜外、内水合硅胶层表面的H活度; k1、k2则是由玻璃膜外、内表面性质决定的常数。 玻璃膜内、外表面的性质基本相同,则k=k2,'1='2 E膜=E外-E内=0.059lg(41/2) 由于内参比溶液中的H+活度(42)是固定的,则: E膜=K'+0.059g41=K-0.059pH试液 00:45:15
00:45:15 玻璃膜电位 玻璃电极放入待测溶液, 25℃平衡后: H+溶液== H+硅胶 E内 = k1 + 0.059 lg( a2 / a2’ ) E外 = k2 + 0.059 lg(a1 / a1’ ) a1 、 a2 分别表示外部试液和电极内参比溶液的H+活度; a’1 、 a’2 分别表示玻璃膜外、内水合硅胶层表面的H+活度; k1 、 k2 则是由玻璃膜外、内表面性质决定的常数。 玻璃膜内、外表面的性质基本相同,则k1=k2 , a’1 = a’2 E膜 = E外 - E内 = 0.059 lg( a1 / a2) 由于内参比溶液中的H+活度( a2)是固定的,则: E膜 = K´ + 0.059 lg a1 = K´ - 0.059 pH试液

三) 玻璃电极的特性 ()玻璃膜电位与试样溶液中的H成线性关系。式中K'是 由玻璃膜电极本身性质决定的常数; (2)电极电位应是内参比电极电位和玻璃膜电位之和; (3)不对称电位(25℃): E膜=E外-E内=0.059g(41/42) 如果:41=2,则理论上E膜=0,但实际上E膜≠0 产生的原因:玻璃膜内、外表面含钠量、表面张力以及 机械和化学损伤的细微差异所引起的。长时间浸泡后(24hr) 恒定(130mV); 00:45:15
00:45:15 (三)玻璃电极的特性 玻璃电极的特性 玻璃电极的特性 (1) 玻璃膜电位与试样溶液中的pH成线性关系。式中K´是 由玻璃膜电极本身性质决定的常数; (2) 电极电位应是内参比电极电位和玻璃膜电位之和; (3) 不对称电位(25℃): E膜 = E外 - E内 = 0.059 lg( a1 / a2) 如果: a1= a2 ,则理论上E膜=0,但实际上E膜≠0 产生的原因: 玻璃膜内、外表面含钠量、表面张力以及 机械 和化学损伤的细微差异所引起的。长时间浸泡后(24hr) 恒定(1~30mV);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现代分析仪器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1章 电化学分析法导论.pdf
- 《现代分析仪器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9章 其他光谱法.pdf
- 《现代分析仪器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pdf
- 《现代分析仪器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7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pdf
- 《现代分析仪器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IR).pdf
- 《现代分析仪器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UV—Vis.pdf
- 《现代分析仪器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AAS.pdf
- 《现代分析仪器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AES).pdf
- 《现代分析仪器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光分析法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optical analysis.pdf
- 《现代分析仪器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仪器分析绪论.pdf
- 《现代分析仪器技术》课程教学实验讲义(共十二个).doc
- 《现代分析仪器技术》课程授课教案(仪器分析共十八章,含实验,内蒙古科技大学:刘金彦).doc
- 《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合 Free Radical Copolymerization.ppt
- 《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离子聚合 Ionic Polymerization.ppt
- 《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开环聚合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ppt
- 《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聚合方法 Polymerization Types.ppt
- 《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缩聚和逐步聚合 Condensation and step polymerization.ppt
- 《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聚合物的化学反应.ppt
- 《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ppt
- 《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配位聚合 Coordination Polymerization.ppt
- 《现代分析仪器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3章 极谱伏安分析法简介.pdf
- 《现代分析仪器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章 质谱分析法 Mass Spectrometry,MS.pdf
- 《现代分析仪器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4章 其他电化学分析法.pdf
- 《现代分析仪器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5章 分离分析法导论.pdf
- 《现代分析仪器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6章 气相色谱法.pdf
- 《现代分析仪器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7章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High Pert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pdf
- 《现代分析仪器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8章 其他分离分析法.pdf
- 内蒙古科技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General Chemistry.pdf
- 内蒙古科技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绪论.pdf
- 内蒙古科技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热化学与能源.pdf
- 内蒙古科技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化学反应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pdf
- 内蒙古科技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水化学与水污染.pdf
- 内蒙古科技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章 电化学与金属腐蚀.pdf
- 内蒙古科技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物质结构基础.pdf
- 内蒙古科技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元素化学与无机材料.pdf
- 内蒙古科技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pdf
- 内蒙古科技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一 酸碱标准溶液的比较滴定.pdf
- 内蒙古科技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二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浓度标定.pdf
- 内蒙古科技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三 混合碱样的分析(双指示剂法).pdf
- 内蒙古科技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四 醋酸解离度与解离常数的测定.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