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现代分析仪器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IR)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58
文件大小:1.94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一、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概述 一、红外光的区划 一、红外光的区划 二、红外吸收过程 二、红外吸收过程 三、红外光谱的作用 三、红外光谱的作用 四、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四、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五、IR与UV的区别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六章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IR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概述 红外吸收光谱法:利用物质对红外光区电磁辐射的 选择性吸收特性来分析分子中有关基团结构的定性、 定量信息的分析方法。 一、红外光的区划 二、红外吸收过程 三、红外光谱的作用 四、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五、R与UV的区别

第六章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IR ) 一、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概述 红外吸收光谱法:利用物质对红外光区电磁辐射的 选择性吸收特性来分析分子中有关基团结构的定性、 定量信息的分析方法。 一、红外光的区划 一、红外光的区划 二、红外吸收过程 二、红外吸收过程 三、红外光谱的作用 三、红外光谱的作用 四、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四、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五、IR 与UV的区别

(一)红外光的分区 红外线:波长在0.76~500μm(1000μm) 范围内的电磁波称为红外线。 近红外区:0.78~2.5μm(12820-4000cm1) 一OH和一NH倍频吸收区 中红外区:2.5~25μm(4000-400cm-1) 基团的基频振动、伴随转动光谱 远红外区:25500μm(400-20cm1) 纯转动光谱

(一)红外光的分区 红外线:波长在0.76~500 μm (1000 μm) 范围内的电磁波称为红外线。 近红外区:0.78~2.5 0.78~2.5 μm (12820-4000cm -1 ) —OH 和 —NH倍频吸收区 中红外区:2.5~25 μm (4000-400cm - 1 ) 基团的基频振动、伴随转动光谱 基团的基频振动、伴随转动光谱 远红外区:25~500 μm (400-20cm - 1 ) 纯转动光谱

(二) 红外光谱的作用 1. 可以确定化合物的类别(芳香类) 2.确定官能团: 例:一CO一, C=C一,-C=C 3.推测分子结构 (简单化合物) 4.定量分析 (三)红外光谱图表示形式的意义 104 o(cm)= 2(m)

(二)红外光谱的作用 1.可以确定化合物的类别(芳香类) 2.确定官能团: 例:—CO— ,—C =C— ,—C ≡C— 3.推测分子结构(简单化合物) 4.定量分析 (三)红外光谱图表示形式的意义 )( 10 )( 4 1 m cm μλ σ = −

TA曲线 4000300020001500 0 130011001000900800700650em &脚nyT T~入曲线 前密后疏 苯酚的红外梭镜米谱(Tλ曲线》 Tg曲线 2.5 T~o曲线 t00 789101215m T%0 601 4附 前疏后密 20 0 VC-C 4000 3000 2000 1600 1200 800600cm° 苯酚的红外光棚光谐(T(曲线】

T ~σ曲线 → 前疏后密 T~λ曲线 → 前密后疏

红外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1.振动能级 ·红外光谱主要由分子的振动能级跃迁产生 ”分子的振动能级差远大于转动能级差 ”分子发生振动能级跃迁必然同时伴随转动能级跃迁

™ 红外光谱主要由分子的振动能级跃迁产生 ™ 分子的振动能级差远大于转动能级差 ™ 分子发生振动能级跃迁必然同时伴随转动能级跃迁 1.振动能级 二、 红外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2。振动光谱 双原子分子A-B→近似看作谐振子 两原子间的伸缩振动→近似看作简谐振动 伸 伸 平衡位置 平衡位置 谐振子振动示意图

2.振动光谱 双原子分子A-B→近似看作谐振子 两原子间的伸缩振动→近似看作简谐振动

今分振动恩能量E,=(+号-加 v→分子振动频率 v→分子振动量子数 0=0,1,2,3

⇒ 分子振动总能量 Eυ )( ⋅+= hνυ 21 , 3210 " 分子振动量子数 分子振动频率 = → → υ υ ν

分子振动能级差△E振=△w·hv 光子照射能量EL=hvz 产生红外光谱前提△E振=E红 即V,=△wV V虹→红外光的照射频率 y→分子的振动频率

∵分子振动能级差 Δ 振 = Δυ ⋅ hE ν LL 光子照射能量 = hE ν 产生红外光谱前提 振 =Δ EE L 即 ν L = Δυ ⋅ν 分子的振动频率 红外光的照射频率 → → ν ν L

3.基频峰与泛频峰 a)基频峰:分子吸收一定频率红外线,振动能级从 基态跃迁至第一振动激发态产生的吸收峰 (即"=0→1产生的峰) .·△U=1→V=V ~基频峰的峰位等于分子的振动频率 >基频峰强度大—红外主要吸收峰

3.基频峰与泛频峰 a)基频峰:分子吸收一定频率红外线,振动能级从 基态跃迁至第一振动激发态产生的吸收峰 (即υ=0 → 1产生的峰) ∵Δυ = 1⇒ν L =ν ¾ 基频峰的峰位等于分子的振动频率 基频峰的峰位等于分子的振动频率 ¾ 基频峰强度大——红外主要吸收峰 红外主要吸收峰

b)泛频峰 倍频峰:分子的振动能级从基态跃迁至第二振动激 发态、第三振动激发态等高能态时所产生的吸收峰 (即v=1→0=2,3-产生的峰) 即y=△DV 泛 倍频峰∫二倍频峰(=0→=2) △U=2→yz=2y 频 三倍频峰(v=0→v=3) △U=3→V,=3W 峰 合频峰 VI =V+V2 差频峰(即=1→v=2,3-产生的峰)Yz=4-2 注:泛频峰强度较弱,难辨认→却增加了光谱特征性

泛 倍频峰 二倍频峰(υ=0→υ=2) 频 三倍频峰(υ=0→υ=3) 峰 合频峰 差频峰(即υ=1→υ=2,3- - -产生的峰) b)泛频峰 倍频峰:分子的振动能级从基态跃迁至第二振动激 发态、第三振动激发态等高能态时所产生的吸收峰 (即υ=1→ υ=2,3- - -产生的峰) Δυ = ⇒ν L = 22 ν 即 ν L = Δυ ⋅ν Δυ = ⇒ν L = 33 ν ν L =ν +ν 21 ν L =ν −ν 21 注:泛频峰强度较弱,难辨认 注:泛频峰强度较弱,难辨认→却增加了光谱特征性 却增加了光谱特征性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