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有机化学》课程学习指导(知识要点)第02章 链烃

第二章链烃知识要点:一、结构特点烷烃:分之中的碳除以碳碳单键相连外,碳的其他价键都为氢原子所饱和的烃叫做烷烃也叫做饱和烃。1)烷烃的分子组成通式:CnH2n+2。2)碳原子都是以SP杂化轨道与其他原子形成α键,碳原子都为正四面体结构。3)C-C键长均为0.154nm,C-H键长为0.109nm,,键角都接近于109.5°。碳原子和氢原子的分类伯碳:又称第一碳,用1℃表示一一与一个C原子直接相连。仲碳:又称第二碳,用2℃表示一一与二个C原子直接相连。叔碳:又称第三碳,用3℃表示一一与三个C原子直接相连。季碳:又称第四碳,用4℃表示一一与四个C原子直接相连。1)碳原子都是以SP杂化轨道与其他原子形成α键,碳原子都为正四面体结构。2)C-C键长均为0.154nm,C-H键长为0.109nm,,键角都接近于109.5°。3)碳链一般是曲折地排布在空间,在晶体时碳链排列整齐,呈锯齿状,在气、液态时呈多种曲折排列形式(因α键能自由旋转所致)。二、命名烷烃常用的命名法有普通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一)普通命名法根据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称为“某烷”,碳原子数十个以内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癸表示,十以上的用汉字数字表示碳原子数,用正、异、新表示同分异构体。(二)系统命名法烷基—烷烃分之中去掉一个氢原子而剩下的原子团称为烷基。烷基名称通常符号MeCHs-甲基乙基EtCH,CH,-丙基CH.CHCH--n-Pr异丙基i-PrCH,CH-CHs7
7 • • 第二章 链烃 知识要点: 一、结构特点 烷烃:分之中的碳除以碳碳单键相连外,碳的其他价键都为氢原子所饱和的烃叫做烷烃, 也叫做饱和烃。 1)烷烃的分子组成通式:CnH2n+2 。 2)碳原子都是以 SP3 杂化轨道与其他原子形成σ键,碳原子都为正四面体结构。 3)C-C 键长均为 0.154nm, C-H 键长为 0.109nm,键角都接近于 109.5°。 碳原子和氢原子的分类 伯碳:又称第一碳,用 1℃表示——与一个 C 原子直接相连。 仲碳:又称第二碳,用 2℃表示——与二个 C 原子直接相连。 叔碳:又称第三碳,用 3℃表示——与三个 C 原子直接相连。 季碳:又称第四碳,用 4℃表示——与四个 C 原子直接相连。 1) 碳原子都是以 SP3 杂化轨道与其他原子形成σ键,碳原子都为正四面体结构。 2) C-C 键长均为 0.154nm, C-H 键长为 0.109nm,键角都接近于 109.5°。 3) 碳链一般是曲折地排布在空间,在晶体时碳链排列整齐,呈锯齿状,在气、液态 时呈多种曲折排列形式(因σ键能自由旋转所致)。 二、命名 烷烃常用的命名法有普通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 (一)普通命名法 根据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称为“某烷”,碳原子数十个以内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 癸表示,十以上的用汉字数字表示碳原子数,用正、异、新表示同分异构体。 (二)系统命名法 烷基 烷烃分之中去掉一个氢原子而剩下的原子团称为烷基。 烷基 名称 通常符号 CH3- 甲基 Me CH3CH2- 乙基 Et CH3CH2CH2- 丙基 n-Pr CH3CH- 异丙基 i-Pr CH3

CHCHCHCH-正丁基n-Bu异丁基i-BuCH,CHCHCHsCH.CH,CH-仲丁基s-BuCHsCH3CH_c -叔丁基t-BuCHs烷基的通式为CnH2n+1常用R表示命名:1.选择主连(母体)(1)选择含碳原子数目最多的碳链作为主链,支链作为取代基。(2)分之中有两条以上等长碳链时,则选择支链多的一条为主链。2.碳原子的编号(1)从最接近取代基的一端开始,将主链碳原子用1、2、3….·编号(2)从碳链任何一端开始,第一个支链的位置都相同时,则从较简单的一端开始编号。(3)若第一个支链的位置相同,则依次比较第二、第三个支链的位置,以取代基的系列编号最小(最低系列原则)为原则。3.烷烃名称的写出A将支链(取代基)写在主链名称的前面B取代基按“次序规则”小的基团优先列出烷基的大小次序: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已基<异戊基<异丁基<异丙基。C相同基团合并写出,位置用2,3标出,取代基数目用二,三...标出。D表示位置的数字间要用逗号隔开,位次和取代基名称之间要用“半字线”隔开。可将烷烃的命名归纳为十六个字:最长碳链,最小定位,同基合并,由简到繁。三、构象构象一一构造一定的分子,通过单键的旋转而引起的分之中各原子在空间的不同排布称为构象。乙烷的构象8
• • 8 CH3CH2CH2CH2- 正丁基 n-Bu CH3CHCH2- 异丁基 i-Bu CH3 CH3CH2CH- 仲丁基 s-Bu CH3 CH3 CH3 C 叔丁基 t-Bu CH3 烷基的通式为 CnH2n+1 常用 R 表示 命名: 1.选择主连(母体) (1) 选择含碳原子数目最多的碳链作为主链,支链作为取代基。 (2) 分之中有两条以上等长碳链时,则选择支链多的一条为主链。 2.碳原子的编号 (1) 从最接近取代基的一端开始,将主链碳原子用 1、2、3.编号 (2)从碳链任何一端开始,第一个支链的位置都相同时,则从较简单的一端开始编号。 (3) 若第一个支链的位置相同,则依次比较第二、第三个支链的位置,以取代基的系 列编号最小(最低系列原则)为原则。 3.烷烃名称的写出 A 将支链(取代基)写在主链名称的前面 B 取代基按“次序规则”小的基团优先列出 烷基的大小次序: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异戊基<异丁基<异丙基。 C 相同基团合并写出,位置用 2,3.标出, 取代基数目用二,三.标出。 D 表示位置的数字间要用逗号隔开,位次和取代基名称之间要用“半字线”隔开。 可将烷烃的命名归纳为十六个字:最长碳链,最小定位,同基合并,由简到繁。 三、构象 构象——构造一定的分子,通过单键的旋转而引起的分之中各原子在空间的不同排布 称为构象。 乙烷的构象

乙烷的极限构象有两种,即交又式和重叠式。构象通常用透视式或纽曼(Newman)投影式表示透视式纽曼(Newman)投影式HHH交叉式HHXHIHHHAX重叠式H、ZHHHHH交叉式构象为乙烷的优势构象丁烷的构象丁烷的四种典型构象:CH3CH3lCH3HCH3H-H人HHHHHHHCH3HCH3全重叠式邻位交叉式部分重叠式对位交叉式其稳定性次序为:对位交叉式》邻位交叉式部分重叠式全重叠式相对能垒:03.3KJ/mol14.6KJ/mo118.4~25.5KJ/mol四、物理性质烷烃的物理常数见P47表2-3。1.状态:C一C的烷烃为气态,C,Cl6的烷烃为液态,C以上的烷烃为固态。2.沸点:(1)着碳原子数的递增,沸点依次升高。(2)原子数相同时,支链越多,沸点越低。3.熔点(1)碳原子数目增加,熔点升高。(2)分子的对称性越大,熔点越高。4.相对密度(比重)9
9 • • 乙烷的极限构象有两种,即交叉式和重叠式。 构象通常用透视式或纽曼(Newman)投影式表示 透视式 纽曼(Newman)投影式 交叉式 重叠式 交叉式构象为乙烷的优势构象 丁烷的构象 丁烷的四种典型构象: 其稳定性次序为: 对位交叉式 > 邻位交叉式 > 部分重叠式 > 全重叠式 相对能垒: 0 3.3KJ/mol 14.6KJ/mol 18.4~25.5KJ/mol 四、物理性质 烷烃的物理常数见 P47 表 2-3。 1.状态:C1—C4的烷烃为气态,C5~C16的烷烃为液态,C17以上的烷烃为固态。 2.沸点: (1)着碳原子数的递增,沸点依次升高。 (2)原子数相同时,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3.熔点 (1)碳原子数目增加,熔点升高。 (2)分子的对称性越大,熔点越高。 4.相对密度(比重)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CH3 H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对位交叉式 部分重叠式 邻位交叉式 全重叠式

都小于1,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最后接近于0.8(20℃)。分子间的引力增大分子间的距离相应减小,相对密度就增大。5.溶解度不溶与水,溶于某些有机溶剂,尤其是烃类中(“相似相溶”原理)。五、化学性质(一)氧化和燃烧烷烃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大量的热能。如:3n+1燃烧CnH2n+2 +O.nCO2 + (n+1)H2O +热能(Q)2A92 02CH14+++6CO2+7H2O+4138KJ/mol(二)热裂反应在高温及没有氧气的条件下使烷烃分子中的C-C键和C-H键发生断裂的反应称为热裂反应。(三)卤代反应烷烃的氢原子被卤素取代生成卤代烃的反应称为卤代反应。通常是指氯代或溴代。1.甲烷的氯代反应黑暗中不发生反应CH4 + Cl2强烈日光4HCI + C猛烈反应在紫外光漫射或高温下,甲烷易与氯、溴发生反应。CH4 + Ch 漫射光、CHa-CI + HCI甲烷的卤代反应较难停留在一元阶段,氯甲烷还会继续发生氯化反应,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2.其他烷烃的氯代反应伯、仲、叔氢的相对反应活性为:氯代:3°H:2°H:1°H=5:4:1溴代:3°H:2°H:1°H=1600:82:1(四)烷烃的卤代反应机理1.甲烷的氯代历程10
• • 10 都小于 1,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最后接近于 0.8(20℃)。分子间的引力增大, 分子间的距离相应减小,相对密度就增大。 5.溶解度 不溶与水,溶于某些有机溶剂,尤其是烃类中(“相似相溶”原理)。 五、化学性质 (一)氧化和燃烧 烷烃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大量的热能。如: (二)热裂反应 在高温及没有氧气的条件下使烷烃分子中的 C-C 键和 C-H 键发生断裂的反应称为热 裂反应。 (三)卤代反应 烷烃的氢原子被卤素取代生成卤代烃的反应称为卤代反应。通常是指氯代或溴代。 1.甲烷的氯代反应 在紫外光漫射或高温下,甲烷易与氯、溴发生反应。 甲烷的卤代反应较难停留在一元阶段,氯甲烷还会继续发生氯化反应,生成二氯 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 2.其他烷烃的氯代反应 伯、仲、叔氢的相对反应活性为: 氯代:3°H :2°H :1°H = 5 :4 :1 溴代:3°H :2°H :1°H = 1600 :82 :1 (四)烷烃的卤代反应机理 1.甲烷的氯代历程 CnH2n+2 3n+1 2 O2 燃烧 nCO2 + (n+1)H2O + 热能(Q) C6H14 + 9 O2 6CO2 + 7H2O + 4138KJ/mol 1 2 CH4 Cl2 黑暗中 强烈日光 不发生反应 4HCl + C 猛烈反应 CH4 Cl2 CH3 Cl HCl 漫射光

实验证明,甲烷的氯代反应为自由基历程huor CI: CI2 CI.链引发CH4 + CI.CH3+HCICH3. + Ch2CH3-CI + CI.CHs-CI + CI.CH2-CI + HCI链增长阶段CH2-Cl2 + CI. CH2-CI + Cl2CI. + CI.Cl2CH3. + CH3CH3-CH3链终止阶段. CH3 + CI.CHs-CI从上可以看出,一且有自由基生成,反应就能连续的进行下去,这样周而复始,反复不断的进行反应,故又称为链锁反应。凡是自由基反应,都是经过链的引发、链的传递、链的终止三个阶段来完成的。2. 卤素的相对反应活性卤素的反应活性:氟>氯>溴>碘。P3940可从卤素对甲烷的反应热△H看出,见P62表2-183.烷烃卤代反应的相对活性与烷基自由基的稳定性(1)烷烃卤代的相对活性:3°C-H>2°C-H>1°C-H原因:不同C-H键的离解能(D)不同,见P41,键的离解能愈小,则自游基愈容易生成,反应也就易进行。(2)自由基的稳定性:3°R.>2°R.>1°R.>CH:原因:同上,即愈容易生成的自由基愈稳定。$2—2烯烃烯烃的结构(一)双键的结构1.双键碳原子为sp2杂化2.双键由α键和元键组成(二)α键和元键的比较1.α键可以单独存在,并存在于任何含共价键的分子中。11
11 • • 实验证明,甲烷的氯代反应为自由基历程 从上可以看出,一旦有自由基生成,反应就能连续的进行下去,这样周而复始,反复 不断的进行反应,故又称为链锁反应。 凡是自由基反应,都是经过链的引发、链的传递、链的终止三个阶段来完成的。 2.卤素的相对反应活性 卤素的反应活性: 氟 > 氯 > 溴 > 碘。P39~40 可从卤素对甲烷的反应热ΔHR看出,见 P62 表 2-18 3.烷烃卤代反应的相对活性与烷基自由基的稳定性 (1)烷烃卤代的相对活性: 3°C-H > 2°C-H > 1°C-H 原因:不同 C-H 键的离解能(D)不同, 见 P41,键的离解能愈小,则自游基愈容 易生成,反应也就易进行。 (2)自由基的稳定性: 3°R· > 2°R· > 1°R· > CH3· 原因: 同上,即愈容易生成的自由基愈稳定。 §2—2 烯 烃 一、 烯烃的结构 (一)双键的结构 1.双键碳原子为 sp2 杂化 2.双键由σ键和π键组成 (二)σ键和π键的比较 1. σ键可以单独存在,并存在于任何含共价键的分子中。 Cl Cl h or υ 2 Cl CH4 Cl CH3 HCl Cl2 CH3-Cl Cl CH3-Cl Cl CH2-Cl HCl CH2-Cl Cl2 CH2-Cl2 Cl · · · . . 链引发 链增长阶段 Cl · Cl · Cl2 Cl CH3-Cl CH3-CH3 链终止阶段 · · · · · · CH3· CH3· · · CH3 · · CH3

元键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与键共存,可存在于双键和叁键中。2.0键在直线上相互交盖,成键轨道方向结合。元键相互平行而交盖,成键轨道方向平行。3.键重叠程度大,有对称轴,呈圆柱形对称分布,电子云密集在两个原子之间,对称轴上电子云最密集。元键重叠程度较小,分布成块状,通过键轴有一个对称面,电子云较扩散,分布在分子平面上、下两部分,对称面上电子云密集最小。4.0键键能较大,可沿键轴自由旋转,键的极化性较小。元键键能较小,不能旋转,键的极化性较大。5.0键较稳定;元键易断裂,易氧化,易加成。6.0键:两个原子间只能有一个0键。元键:两个原子间可有一个元键或两个元键。二、同分异构现象(一)构造异构(二)顺反异构由于双键不能自由旋转,而双键碳上所连接的四个原子或原子团是处在同一平面的当双键的两个碳原子各连接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就能产生顺反异构体。这种由于组成双键的两个碳原子上连接的基团在空间的位置不同而形成的构型不同的现象称为顺反异构相现象。产生顺反异构体的必要条件:构成双键的任何一个碳原子上所连的两个基团要不同。/aLaaa/davaC==CC0bboa.bC有顺反异构的类型无顺反异构的类型三、命名1.烯烃系统命名法烯烃系统命名法,基本和烷烃的相似。其要点是:1)选择含碳碳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称为某烯。12
• • 12 π键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与σ键共存,可存在于双键和叁键中。 2. σ键在直线上相互交盖,成键轨道方向结合。 π键相互平行而交盖,成键轨道方向平行。 3.σ键重叠程度大,有对称轴,呈圆柱形对称分布,电子云密集在两个原子之间,对 称轴上电子云最密集。 π键重叠程度较小,分布成块状,通过键轴有一个对称面,电子云较扩散,分布在分 子平面上、下两部分,对称面上电子云密集最小。 4.σ键键能较大,可沿键轴自由旋转,键的极化性较小。 π键键能较小,不能旋转,键的极化性较大。 5.σ键较稳定;π键易断裂,易氧化,易加成。 6.σ键:两个原子间只能有一个σ键。 π键:两个原子间可有一个π键或两个π键。 二、 同分异构现象 (一)构造异构 (二)顺反异构 由于双键不能自由旋转,而双键碳上所连接的四个原子或原子团是处在同一平面的, 当双键的两个碳原子各连接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就能产生顺反异构体。 这种由于组成双键的两个碳原子上连接的基团在空间的位置不同而形成的构型不同 的现象称为顺反异构相现象。 产生顺反异构体的必要条件: 构成双键的任何一个碳原子上所连的两个基团要不同。 三、命名 1.烯烃系统命名法 烯烃系统命名法,基本和烷烃的相似。其要点是: 1) 选择含碳碳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称为某烯。 C C C C C C C C a b a b b a a d d a d b a a a b 有顺反异构的类型 无顺反异构的类型

2)从最靠近双键的一端开始,将主链谈原子依次编号。3)将双键的位置标明在烯烃名称的前面(只写出双键碳原子中位次较小的一个)。4)其它同烷烃的命名。2.几个重要的烯基烯基:烯烃从形式上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下的一价基团。CH2=CH-乙烯基CH3CH=CH-丙烯基(1-丙烯基)CH2=CH-CH2-烯丙基(2-丙烯基)IUPAC允许沿用的俗名CH2= C -异丙烯基'cH3顺反异构体的命名1)顺反命名法:既在系统名称前加一“顺”或“反”字。例如CHCH3CH2、-CH2CH3C-HH-C=CHC=CCH,CHs0H顺-2-戊烯反-3-甲基-3-已烯2)Z、E命名法(顺序规则法)一个化合物的构型是Z型还是E型,要由“顺序规则”来决定。Z、E命名法的具体内容是:分别比较两个双键碳原子上的取代基团按“顺序规则”排出的先后顺序,如果两个双键碳上排列顺序在前的基团位于双键的同侧,则为乙构型,反之为E构型。Z是德文Zusammen的字头,是同一侧的意思。E是德文Entgegen的字头,是相反的意思。顺序规则的要点:比较与双键碳原子直接连接的原子的原子序数,按大的在前、小的在后排列。例如:I>Br>CI>S>P>F>O>N>C>D>H-Br>-OH>-NH2>-CH3>H②如果与双键碳原子直接连接的基团的第一个原子相同时,则要依次比较第二、第三顺序原子的原子序数,来决定基团的大小顺序。例如:CH3CH2->CH3-(因第一顺序原子均为C,故必须比较与碳相连基团的大小)13
13 • • 2) 从最靠近双键的一端开始,将主链谈原子依次编号。 3) 将双键的位置标明在烯烃名称的前面(只写出双键碳原子中位次较小的一个)。 4) 其它同烷烃的命名。 2.几个重要的烯基 烯基: 烯烃从形式上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下的一价基团。 CH2=CH- 乙烯基 CH3CH=CH- 丙烯基(1-丙烯基) CH2=CH-CH2- 烯丙基(2-丙烯基) IUPAC 允许沿用的俗名 CH2= C– 异丙烯基 CH3 顺反异构体的命名 1) 顺反命名法: 既在系统名称前加一“顺”或“反”字。 例如: 2)Z、E 命名法(顺序规则法) 一个化合物的构型是 Z 型还是 E 型,要由“顺序规则”来决定 。 Z、E 命名法的具体内容是: 分别比较两个双键碳原子上的取代基团按“顺序规则”排出的先后顺序,如果两个双 键碳上排列顺序在前的基团位于双键的同侧,则为 Z 构型,反之为 E 构型。 Z 是德文 Zusammen 的字头,是同一侧的意思。 E 是德文 Entgegen 的字头,是相反的意思。 顺序规则的要点: 比较与双键碳原子直接连接的原子的原子序数,按大的在前、小的在后排列。 例如: I > Br > Cl > S > P > F > O > N > C > D > H -Br > -OH > -NH2 > -CH3 > H ② 如果与双键碳原子直接连接的基团的第一个原子相同时,则要依次比较第 二、第三顺序原子的原子序数,来决定基团的大小顺序。 例如: CH3CH2- > CH3- (因第一顺序原子均为 C,故必须比较与碳相连基团的大小) C H C CH2 CH3 H CH3 CH3CH2 C H C H CH2CH3 -2- 顺 戊烯 反 -3- 甲基-3- 己烯

CH3-中与碳相连的是C(H、H、H)所以CH3CH2-大。CH3CH2-中与碳相连的是C(C、H、H)同理:(CH3)3C-》CH3CH(CH3)CH->(CH3)2CHCH2-》CH3CH2CH2CH2-③当取代基为不饱和基团时,则把双键、三键原子看成是它与多个某原子相连。CH2-CH例如:CH2=CH-相当于cc相当于.0>C=0顺反命名和命名Z、E是不能一一对应的。应引起注意。四、物理性质(一)与烷烃相似,随着C原子数的增加而递变(二)顺反异构的物理性质有如下的规律性:HC1.顺式异构体有较大的密度。2.顺式异构体有较大的溶解度。3.顺式异构体有较高的沸点。AHC4.顺式异构体有较大的偶极矩。μ=1.85μ =05.反式异构体有较高的熔点。6.反式异构体有较小的燃烧热。五、化学性质烯烃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可以和很多试剂作用,主要发生在碳碳双键上,能起加成、氧化聚合等反应。此外,由于双键的影响,与双键直接相连的碳原子(α-碳原子)上的氢(α-H)也可发生一些反应。1.14
• • 14 CH3- 中与碳相连的是 C(H、H、H) CH3CH2- 中与碳相连的是 C(C、H、H) 所以 CH3CH2-大。 同理:(CH3)3C- > CH3CH(CH3)CH- > (CH3)2CHCH2- > CH3CH2CH2CH2- ③ 当取代基为不饱和基团时,则把双键、三键原子看成是它与多个某原子相连。 例如: 相当于 相当于 顺反命名和命名 Z、E 是不能一一对应的。应引起注意。 四、物理性质 (一)与烷烃相似,随着 C 原子数的增加而递变。 (二)顺反异构的物理性质有如下的规律性: 1.顺式异构体有较大的密度。 2.顺式异构体有较大的溶解度。 3.顺式异构体有较高的沸点。 4.顺式异构体有较大的偶极矩。 5.反式异构体有较高的熔点。 6.反式异构体有较小的燃烧热。 五、化学性质 烯烃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可以和很多试剂作用,主要发生在碳碳双键上,能起加成、 氧化聚合等反应。此外,由于双键的影响,与双键直接相连的碳原子(α-碳原子)上的氢 (α-H)也可发生一些反应。 1. 、 CH2=CH CH2-CH C C C=O C O O C C H Cl H Cl μ = 1.85 μ = 0 C C Cl H H Cl

RCH-CH2RCH-CH3RCH-CH2xx xRCH-CH2HHXHX2HHBH2/NiH202H2SO4KMnO4RCH-CH2RCH=CH2_RCH-CH3H20or0H00OSO:HH200KMnO./H*HOH20RCH-CH3RC0OH+CO2H20/ZnRCH-CH20RCHO+HCHx0(四)α-H(烯丙氢)的卤代反应其活性顺序为:-H(烯丙氢)>3°H>2°H>1°H>乙烯H有α-H的烯烃与氯或溴在高温下(500~600℃),发生α-H原子被卤原子取代的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500℃例如:CH3-CH=CH2+Cl2CH2-CH=CH2 + HCICIC>500℃HCICl2卤代反应中α-H的反应活性为:3°-H>2°-H>1°α-H例如:CH3CH3CH300°CHCH-CH-CH + CHCH-CH-CH-CHCH3-CH-CH=CH-CH3, + Br2(1mol)BrBr次要产物主要产物六、烯烃的制备(一)工业来源(二)经由消除反应的合成方法15
15 • • (四)α-H(烯丙氢)的卤代反应 其活性顺序为: α- H(烯丙氢)> 3°H > 2°H > 1°H > 乙烯 H 有α- H 的烯烃与氯或溴在高温下(500~600℃),发生α- H 原子被卤原子取代的反应 而不是加成反应。 例如: 卤代反应中α- H 的反应活性为:3°α- H > 2°α- H > 1°α- H 例如: 六、烯烃的制备 (一)工业来源 (二)经由消除反应的合成方法 RCH-CH3 OSO3H RCH-CH3 X RCH-CH3 O RCH-CH2 O X RCH-CH2 X X RCOOH+CO2 RCH-CH2 O O H2SO4 H2O X2 RCH-CH2 H X H2/Ni KMnO4 H2OorOHO3 H2O/Zn RCH=CH2 RCH-CH2 H H RCHO+HCH KMnO4/H+ HO H HB H2O2 H2O CH3-CH=CH2 + Cl2 CH2-CH=CH2 + HCl Cl >500℃ Cl2 >500℃ + HCl Cl CH3 CH-CH=CH-CH3 Br2(1mol) >500℃ CH3 CH3 C-CH=CH-CH3 CH3 CH3 CH-CH=CH-CH2 CH3 Br Br 主要产物 次要产物

1.醇的脱水AlO3CH2=CH2350℃CH,CH,OHH2S04CH2=CH2170℃2.卤代烃脱卤化氢RCH2-CH2X + KOH 乙醇RCH=CH + KBr + H,O△3.邻二卤代烃脱卤素CH;CHCH,Br ZnCH;CH=CH2Br(三)炔烃的还原七、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和马氏规则$2—3炔烃和二烯烃学习要求1.掌握炔烃和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及化学性质,了解炔烃的物理性质;2.掌握炔烃和二烯烃的命名;3.理解炔烃与烯烃加成反应的差异及共轭二烯烃的1,2-加成和1,4-加成4.掌握共轭体系及共轭效应:5.掌握炔烃的制备,了解一些重要的炔烃和二烯烃的用途;6.理解速度控制和平衡控制的概念;炔烃的结构和命名1.结构炔烃通式为CnH2n-2.炔烃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叁键-C=C-,叁键碳原子为sp杂化二烯烃是含有两个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与炔烃是同分异构体,但结构不同,性质各异。2.命名1炔烃的系统命名法和烯烃相似,只是将“烯”字改为“炔”字。2烯炔(同时含有三键和双键的分子)的命名:(1)选择含有三键和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16
• • 16 1.醇的脱水 2.卤代烃脱卤化氢 3.邻二卤代烃脱卤素 (三)炔烃的还原 七、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和马氏规则 §2—3 炔烃和二烯烃 学习要求 1.掌握炔烃和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及化学性质,了解炔烃的物理性质; 2.掌握炔烃和二烯烃的命名; 3.理解炔烃与烯烃加成反应的差异及共轭二烯烃的 1,2-加成和 1,4-加成; 4.掌握共轭体系及共轭效应; 5.掌握炔烃的制备,了解一些重要的炔烃和二烯烃的用途; 6.理解速度控制和平衡控制的概念; 一、 炔烃的结构和命名 1.结构 炔烃通式为 CnH2n-2,炔烃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叁键-C≡C-,叁键碳原子为 sp 杂化 二烯烃是含有两个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与炔烃是同分异构体,但结构不同,性质各异。 2.命名 1 炔烃的系统命名法和烯烃相似,只是将“烯”字改为“炔”字。 2 烯炔(同时含有三键和双键的分子)的命名: (1)选择含有三键和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350℃ CH3CH2OH Al2O3 H2SO4 170℃ CH2=CH2 CH2=CH2 H2O △ RCH2-CH2X + KOH RCH=CH2 乙醇 + KBr + CH3CHCH2Br CH3CH=CH2 Br Zn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医学有机化学》课程学习指导(知识要点)第03章 环烃.pdf
- 《医学有机化学》课程学习指导(知识要点)第01章 绪论.pdf
- 《医学有机化学》课程学习指导(知识要点)第06章 醛酮醌.pdf
- 《医学有机化学》课程学习指导(知识要点)第07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pdf
- 《医学有机化学》课程学习指导(知识要点)第05章 醇酚醚.pdf
- 《医学有机化学》课程学习指导(知识要点)第04章 卤代烃.pdf
- 《医学有机化学》课程学习指导(知识要点)第12章 糖类.pdf
- 《医学有机化学》课程学习指导(知识要点)第08章 羟基酸和酮酸.pdf
- 《医学有机化学》课程学习指导(知识要点)第10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pdf
- 《医学有机化学》课程学习指导(知识要点)第09章 立体异构.pdf
- 《医学有机化学》课程学习指导(知识要点)第11章 芳香杂环化合物.pdf
- 《医学有机化学》课程学习指导(知识要点)第14章 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pdf
- 《医学有机化学》课程学习指导(知识要点)第13章 脂类.pdf
- 《医学有机化学》课程学习指导(医用基础化学)第二章 稀溶液的依数性(含测试,无答案).doc
- 《医学有机化学》课程学习指导(医用基础化学)第三章 电解质溶液(含测试,无答案).doc
- 《医学有机化学》课程学习指导(医用基础化学)第一章 绪论(含测试,无答案).doc
- 《医学有机化学》课程学习指导(医用基础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热及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含测试,无答案).doc
- 《医学有机化学》课程学习指导(医用基础化学)第四章 缓冲溶液(含测试,无答案).doc
- 《医学有机化学》课程学习指导(医用基础化学)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含测试,无答案).doc
- 《医学有机化学》课程学习指导(医用基础化学)第五章 胶体溶液(含测试,无答案).doc
- 《医学有机化学》课程学习指导(复习要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PPT讲稿).ppt
- 《医学有机化学》课程学习指导(复习要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PPT讲稿).ppt
- 《医学有机化学》课程学习指导(复习要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PPT讲稿).ppt
- 《医学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氨基酸、肽和蛋白质.pdf
- 《医学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糖类化合物.pdf
- 《医学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pdf
- 《医学基础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医用基础化学)第一章 绪论 Introduction.pptx
- 《医学基础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医用基础化学)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 Rate of a Chemical Reaction.pptx
- 《医学基础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医用基础化学)第三章 电解质溶液 Electrolyte Solutions.pptx
- 《医学基础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医用基础化学)第九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Atomic Structure and Periodic Properties of Elements.pptx
- 《医学基础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医用基础化学)第二章 稀薄溶液的依数性 Colligative Properties of Diluted Solutions.pptx
- 《医学基础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医用基础化学)第五章 胶体 Colloid.pptx
- 《医学基础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医用基础化学)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位 Oxidation-Reduction Reactions and Electrode Potential.pptx
- 《医学基础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医用基础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热及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Reaction Heat, Directions and Limit of Chemical Reactions.pptx
- 《医学基础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医用基础化学)第十一章 配位化合物 Coordination Compounds.pptx
- 《医学基础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医用基础化学)第十三章 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and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pptx
- 《医学基础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医用基础化学)第十二章 滴定分析 Volumetric Analysis.pptx
- 《医学基础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医用基础化学)第十四章 现代仪器分析简介 Modern Instrumental Analysis.pptx
- 《医学基础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医用基础化学)第十章 共价键与分子间力 Covalent Bond and Intermolecular Forces.pptx
- 《医学基础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医用基础化学)第四章 缓冲溶液 Buffer Solution.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