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课程授课教案(中文讲义)第十二章 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

第十二章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了解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的含义和作用,理解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金融深化与金融发展之间的联系,以及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经验教训,关注中国金融改革的现状和前景。【重点与难点】1、金融与经济的关系2、金融抑制、金融深化理论3、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的实践第一节金融发展与金融深化程度【教学准备】课件资料【教学内容】一、衡量金融发展的基本指标(一)金融内部结构指标1.主要金融资产(如长短期债券和股票)占全部金融资产的比重:2.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与非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的比率:3.在非金融机构发行的主要金融工具中,金融机构持有的份额;4.主要金融机构如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储蓄机构及保险组织的相对规模:5.同类金融机构资产之和与全部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率;6.主要非金融部门的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相对规模;
第十二章 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了解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的含义和作用,理解金融抑制 和金融深化理论,掌握 金融深化与金融发展之间的联系,以及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经验教训, 关注中国金融改革的现状和前景。 【重点与难点】 1、金融与经济的关系 2、金融抑制、金融深化理论 3、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的实践 第一节 金融发展与金融深化程度 〖教学准备〗 课件资料 〖教学内容〗 一、衡量金融发展的基本指标 (一)金融内部结构指标 1.主要金融资产(如长短期债券和股票)占全部金融资产的比重; 2.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与非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的比率; 3.在非金融机构发行的主要金融工具中,金融机构持有的份额; 4.主要金融机构如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储蓄机构及保险组织的相对规模; 5.同类金融机构资产之和与全部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率; 6.主要非金融部门的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相对规模;

7.在外源融资中,不同金融工具在已发行的各类债券和股票中所占的比重。(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指标l.金融相关率(financialinterrelationsratio)2.货币化率(monetizationrate)讲解上述基本指标要把握以下几点:(1)定性分析,指标的含义;(2)定量分析,指标的计算;(3)举例说明及国别比较。二、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金融发展有助于实现资本的积聚与集中,帮助实现现代化的大规模生产,实现规模经济的效益。2.金融的发展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而提高社会经济效率。3.金融的发展有助于提高用金融资产进行储蓄的比例,进而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投资水平。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对金融发展的作用可以做以下归纳:1.经济发展会带来社会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提高人们对金融投资和理财服务的需求,进而推动金融业的发展。2.经济的发展会促使越来越多大的企业集团的形成,三、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制度的特点
7.在外源融资中,不同金融工具在已发行的各类债券和股票中所占的比重。 (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指标 1.金融相关率(financial interrelations ratio) 2.货币化率(monetization rate) 讲解上述基本指标要把握以下几点: (1)定性分析,指标的含义; (2)定量分析,指标的计算; (3)举例说明及国别比较。 二、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金融发展有助于实现资本的积聚与集中,帮助实现现代化的大规模生产,实现规模经济 的效益。 2.金融的发展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而提高社会经济效率。 3.金融的发展有助于提高用金融资产进行储蓄的比例,进而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投资水平。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对金融发展的作用可以做以下归纳: 1.经济发展会带来社会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提高人们对金融投资和理财服务的需求, 进而推动金融业的发展。 2.经济的发展会促使越来越多大的企业集团的形成。 三、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制度的特点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和金融的关系更多不是表现为相互促进,而是相互制约,金融的落后导致了经济发展的迟缓。西方发展经济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在进行详细介绍之前,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制度的特点,可概括如下:1.货币化程度低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内市场彼此分割,商品交易的规模和范围受到很多限制。因此,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化程度低,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受到限制,这反过来又导致了经济效率低下。2.货币金融制度呈二元结构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二元性相联系的是金融的二元性,即现代化的大银行和金融机构与落后的钱庄、当铺之类的传统金融部门并存。现代金融部门多集中在经济和交通发达的大中城市,而传统金融机构多集中在经济较落后的乡镇农村,这种状况加剧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同时使得货币政策及其传导机制受到严重的限制,难以发挥预期的效果。3.金融市场不完善,进一步导致储蓄不足,投资率低下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一般都不完善,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的不发达。此外,货币化程度偏低限制了金融交易的规模: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压制了直接投资的发展,使得金融工具种类单一、数量有限,不足以形成专门的金融市场。由于金融市场的落后、金融工具的缺乏,使得资金融通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调,资本形成不足。4.金融体系发展不平衡且效率低下在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系中,一般都是商业银行占据绝对优势,非银行金融机构极不发达。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为国家所有,民间金融机构很少,而且政府对金融业的控制较严。在官僚主义和缺乏竞争的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金融机构效率低下,不能正确发挥其调节资源分配合理分配资金的功能:甚至变成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工具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和金融的关系更多不是表现为相互促进,而是相互制约,金融的 落后导致了经济发展的迟缓。西方发展经济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在进行详细介 绍之前,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制度的特点,可概括如下: 1.货币化程度低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内市场彼此分割,商品交易的规模和范围受到 很多限制。因此,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化程度低,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受到 限制,这反过来又导致了经济效率低下。 2.货币金融制度呈二元结构 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二元性相联系的是金融的二元性,即现代化的大银行和金融机构与落 后的钱庄、当铺之类的传统金融部门并存。现代金融部门多集中在经济和交通发达的大中城市, 而传统金融机构多集中在经济较落后的乡镇农村,这种状况加剧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同时使得 货币政策及其传导机制受到严重的限制,难以发挥预期的效果。 3.金融市场不完善,进一步导致储蓄不足,投资率低下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一般都不完善,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的不发达。此外,货币化程度 偏低限制了金融交易的规模;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压制了直接投资的发展,使得金融工具种类单 一、数量有限,不足以形成专门的金融市场。由于金融市场的落后、金融工具的缺乏,使得资金 融通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调,资本形成不足。 4.金融体系发展不平衡且效率低下 在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系中,一般都是商业银行占据绝对优势,非银行金融机构极不发达。 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为国家所有,民间金融机构很少,而且政府对金融业的控制较严。在官僚主 义和缺乏竞争的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金融机构效率低下,不能正确发挥其调节资源分配、 合理分配资金的功能;甚至变成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工具

5.政府对金融实行严格管制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国内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不发达,市场的竞争与调节机制不完善,因此,政府长期对金融活动进行种种行政性限制。包括对利率和汇率进行过分的管制,导致利率和汇率发生扭曲,难以真正反映资金供求和外汇供求状况:实行金融业的国有化经营,限制或取消民营金融业的发展等。思考:1.上述问题在中国都存在吗?2.政府应该对金融实行严格管制吗?四、金融压抑和金融深化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前,发展经济学在研究经济发展机理时,一般注重实物因素而忽略了货币金融因素。20世纪60年代前后,美国经济学家托宾、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逊等人先后提出“货币增长理论”,开始研究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经济学家E6·肖和RI麦金农在1973年出版的《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两本著作中,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问题作了开拓性的研究,形成金融理论中著名的“金融深化论”和“金融压抑论”。(一)金融压抑(Financialoppression)麦金农和肖等人将金融压抑归结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资产、金融机构形式单一,存在较多的金融管制(包括利率限制、信贷配额、汇率及资本流动管制等),和金融效率低下的现象。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制度上存在缺陷,在政策上也存在错误导向,表现为不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在金融领域中进行过多的行政干预和管理。主要体现在1.金融当局硬性规定存放款的最高利率,进行利率管制2.对外汇市场进行管制,使得汇率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3.政府对金融体系的发展进行限制
5.政府对金融实行严格管制 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国内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不发达,市场的竞争与调节机 制不完善,因此,政府长期对金融活动进行种种行政性限制。包括对利率和汇率进行过分的管制, 导致利率和汇率发生扭曲,难以真正反映资金供求和外汇供求状况;实行金融业的国有化经营, 限制或取消民营金融业的发展等。 思考:1. 上述问题在中国都存在吗? 2.政府应该对金融实行严格管制吗? 四、金融压抑和金融深化理论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发展经济学在研究经济发展机理时,一般注重实物因素而忽略了货币 金融因素。20 世纪 60 年代前后,美国经济学家托宾、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逊等人先后提出“货币 增长理论”,开始研究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经济学家 E·S·肖和 R·I·麦 金农在 1973 年出版的《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两本著作中, 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问题作了开拓性的研究,形成金融理论中著名的“金融深化论”和“金 融压抑论”。 (一)金融压抑(Financial oppression) 麦金农和肖等人将金融压抑归结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资产、金融机构形式单一,存在较 多的金融管制(包括利率限制、信贷配额、汇率及资本流动管制等),和金融效率低下的现象。 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制度上存在缺陷,在政策上也存在错误导向,表现为不重视市场机制的 作用,在金融领域中进行过多的行政干预和管理。主要体现在: 1.金融当局硬性规定存放款的最高利率,进行利率管制 2.对外汇市场进行管制,使得汇率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 3.政府对金融体系的发展进行限制

金融压抑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1.负储蓄效应在落后国家,由于经济货币化程度和收入水平低,金融工具种类很少,资产的选择余地很小,金融当局的低利率甚至负利率政策无法弥补物价上涨造成的损失,使得人们被迫采取购买实物、增加消费支出以及向国外转移资金的办法来规避风险,使国内储蓄率受到影响。2.负收入效应在金融压抑条件下,当通货膨胀削减公众所持货币的实际价值时,人们的储蓄倾向降低,使得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减少,国民收入的增长也会受到影响,这又会反过来影响储蓄和投资的增长,形成恶性循环。3.负投资效应在金融压抑的政策条件下,一国的投资重点往往是耗资巨大的重工业,而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并不能带来较高的效率,使投资的边际生产力大大降低。同时,农业和轻工业等传统部门的发展由于投资不足而受到限制,并进一步影响到出口。这反过来导致经济发展缺乏必要的投资动力,并更多地依赖外援。4.负就业效应在金融压抑的条件下,由于缺之必要的资金投入,传统部门与小规模生产受到限制,劳动密集型产业得不到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寻找工作;在城市中,由于进口替代政策的实施,资本密集型产业得到大力发展,但其对劳动力的吸纳十分有限。这样,大量未经专业培训的简单劳动力只能寻找更低工资的职业,甚至处于失业状态,形成大中城市特有的贫民阶层与贫民区。值得指出的是,金融压抑不仅存在于经济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中也广泛存在,其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与发展中国家类似
金融压抑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 1.负储蓄效应 在落后国家,由于经济货币化程度和收入水平低,金融工具种类很少,资产的选择余地很 小,金融当局的低利率甚至负利率政策无法弥补物价上涨造成的损失,使得人们被迫采取购买实 物、增加消费支出以及向国外转移资金的办法来规避风险,使国内储蓄率受到影响。 2.负收入效应 在金融压抑条件下,当通货膨胀削减公众所持货币的实际价值时,人们的储蓄倾向降低, 使得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减少,国民收入的增长也会受到影响,这又会反过来影响储蓄和投资的增 长,形成恶性循环。 3.负投资效应 在金融压抑的政策条件下,一国的投资重点往往是耗资巨大的重工业,而由于技术条件的 限制,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并不能带来较高的效率,使投资的边际生产力大大降低。同时,农业和 轻工业等传统部门的发展由于投资不足而受到限制,并进一步影响到出口。这反过来导致经济发 展缺乏必要的投资动力,并更多地依赖外援。 4.负就业效应 在金融压抑的条件下,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传统部门与小规模生产受到限制,劳动 密集型产业得不到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寻找工作;在城市中,由于进口替代政策的实 施,资本密集型产业得到大力发展,但其对劳动力的吸纳十分有限。这样,大量未经专业培训的 简单劳动力只能寻找更低工资的职业,甚至处于失业状态,形成大中城市特有的贫民阶层与贫民 区。 值得指出的是,金融压抑不仅存在于经济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国家中也广泛存在,其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与发展中国家类似

(二)金融深化(Financialdeepening)所谓金融深化,是指政府放弃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过分干预,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使之能充分反映资金市场和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在此基础上,实施有效的通货膨胀控制政策,使健全的金融体系和活跃的金融市场能以适当的利率吸引闲置资金,使其向生产领域转化,并进一步引导资金流向高效益的部门和地区,以促进经济增长。一国金融深化的程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1)通货膨胀受到控制,实际利率为正。(2)利率弹性大,金融资产吸引力强。(3)经济货币化程度稳定上升。(4)对外债和外援的依赖性下降。(5)汇率自由浮动,不存在黑市和倒卖。(6)多种层次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并存和竞争。如果一国实现了上述六点,那么该国的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就会呈现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即实现了金融深化。根据理论分析,并结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要实施金融深化战略,发展中国家应采取以下儿方面的金融政策:1.取消对存放款利率的人为限制2.减少对金融业的干预3.放弃以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的做法4.放宽外汇管制5.努力发掘本国资本潜力,减少对外资的依赖思考:1.试利用相关数据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金融发展水平的变化。2.根据金融压抑理论来分析我国现阶段是否存在金融压抑,为什么?第二节金融自由化的经验教训一、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
(二)金融深化(Financial deepening) 所谓金融深化,是指政府放弃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过分干预,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管 制,使之能充分反映资金市场和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在此基础上,实施有效的通货膨胀控制政 策,使健全的金融体系和活跃的金融市场能以适当的利率吸引闲置资金,使其向生产领域转化, 并进一步引导资金流向高效益的部门和地区,以促进经济增长。 一国金融深化的程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1)通货膨胀受到控制,实际利率为正。 (2)利率弹性大,金融资产吸引力强。(3)经济货币化程度稳定上升。(4)对外债和外援的 依赖性下降。(5)汇率自由浮动,不存在黑市和倒卖。(6)多种层次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并存 和竞争。 如果一国实现了上述六点,那么该国的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就会呈现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即实现了金融深化。根据理论分析,并结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要实施金融深化战略,发展中国 家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金融政策: 1.取消对存放款利率的人为限制 2.减少对金融业的干预 3.放弃以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的做法 4.放宽外汇管制 5.努力发掘本国资本潜力,减少对外资的依赖 思考:1. 试利用相关数据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金融发展水平的变化。 2.根据金融压抑理论来分析我国现阶段是否存在金融压抑,为什么? 第二节 金融自由化的经验教训 一、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

介绍几个典型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情况。(一)阿根廷、智利、乌拉圭和新西兰的金融自由化改革(二)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金融自由化改革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金融自由化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概括起来,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内容主要有:1.利率自由化2.减少信贷控制3.促进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4.减少资本控制,增加汇率的灵活性(三)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经验和教训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进展是相当不平衡的。在已经进行的改革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依据世界银行1989年的一份报告,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主要经验教训有:1.以金融自由化为基本内容的改革一定要有稳定的宏观经济背景,宏观经济如果不稳定,那么在这些国家实施金融自由化政策,会由于较高的通货膨胀率而导致高利率和实际汇率的较大波动,造成资金的不规则流动,进而引起许多银行和企业的破产,使得经济的不稳定加剧。因此在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之前,必须首先创造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这样,金融改革才会避免上述经济不安定状况的出现。2金融自由化改革必须与价格改革或自由定价机制相配合。如果一国在实施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时候,价格仍是保护价格或管制价格,那么金融自由化并不能改善资金分配的结构,反而会使资金在价格信号扭曲的条件下被错误的价格信号误导,出现新的资源配置结构失衡
介绍几个典型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情况。 (一)阿根廷、智利、乌拉圭和新西兰的金融自由化改革 (二)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金融自由化改革 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金融自由化则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概括起来,金融自由化改革的 内容主要有: 1.利率自由化 2.减少信贷控制 3.促进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 4.减少资本控制,增加汇率的灵活性 (三)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经验和教训 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进展是相当不平衡的。在已经进行的改革中,既有成功的经 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依据世界银行 1989 年的一份报告,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主要经验教训有: 1.以金融自由化为基本内容的改革一定要有稳定的宏观经济背景,宏观经济如果不稳定, 那么在这些国家实施金融自由化政策,会由于较高的通货膨胀率而导致高利率和实际汇率的较大 波动,造成资金的不规则流动,进而引起许多银行和企业的破产,使得经济的不稳定加剧。因此 在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之前,必须首先创造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这样,金融改革才会避免 上述经济不安定状况的出现。 2.金融自由化改革必须与价格改革或自由定价机制相配合。如果一国在实施金融自由化改 革的时候,价格仍是保护价格或管制价格,那么金融自由化并不能改善资金分配的结构,反而会 使资金在价格信号扭曲的条件下被错误的价格信号误导,出现新的资源配置结构失衡

3.金融自由化改革并非是要完全取消政府的直接干预,而是改变直接预的方式。金融自由化改革是要以合理的法律和规章的干预取代人为的行政干预。从一些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经验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放松对金融体系的管制,但在管制放松的过程中如果忽视了建立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谨慎的管理制度,就会在信贷分配方面出现失控或舞弊现象,严重时会导致一些银行出现清偿力危机,并面临破产的威胁。而金融业的混乱经营和失控将会危及到国家的金融体系和经济的安全。4.政府在推行金融自由化改革和价格改革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到原有利益关系的调整,预先判断金融自由化改革和相对价格变动对不同集团利益的影响,并基于公平原则和政治均衡要求的考虑,采用适当的经济补偿手段,来稳定这种利益关系,以减轻社会震荡。二、发达国家的金融自由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伴随着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也纷纷宣布放松甚至取消金融管制,从而形成了另一股声势浩大的金融自由化改革浪潮。概括起来讲,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自由化主要有以下内容1.放松对金融机构的控制。2.放宽和解除外汇管制,开放国内资本市场,放宽外国银行经营的业务范围,取消外国居民在本国金融市场筹集资金的限制。3.放松对本国证券市场的控制,允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或外国金融机构拥有本国的证券投资机构,并自由进入证券交易市场。三、金融创新1.金融创新的概念金融创新是把金融工具原有的特性予以分解,再重新组合,使之有更加优越的性能,能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包括金融制度、金融业务、金融组织结构等各种方面的革新
3.金融自由化改革并非是要完全取消政府的直接干预,而是改变直接干预的方式。金融自 由化改革是要以合理的法律和规章的干预取代人为的行政干预。从一些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经 验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放松对金融体系的管制,但在管制放松的过程中如果忽视了建立 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谨慎的管理制度,就会在信贷分配方面出现失控或舞弊现象,严重时会导致 一些银行出现清偿力危机,并面临破产的威胁。而金融业的混乱经营和失控将会危及到国家的金 融体系和经济的安全。 4.政府在推行金融自由化改革和价格改革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到原有利益关系的调整,预 先判断金融自由化改革和相对价格变动对不同集团利益的影响,并基于公平原则和政治均衡要求 的考虑,采用适当的经济补偿手段,来稳定这种利益关系,以减轻社会震荡。 二、发达国家的金融自由化 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 80 年代以后,伴随着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一些发达 国家,如美国、日本,也纷纷宣布放松甚至取消金融管制,从而形成了另一股声势浩大的金融自 由化改革浪潮。概括起来讲,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自由化主要有以下内容: 1.放松对金融机构的控制。 2.放宽和解除外汇管制,开放国内资本市场,放宽外国银行经营的业务范围,取消外国居 民在本国金融市场筹集资金的限制。 3.放松对本国证券市场的控制,允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或外国金融机构拥有本国的证券 投资机构,并自由进入证券交易市场。 三、金融创新 1. 金融创新的概念 金融创新是把金融工具原有的特性予以分解,再重新组合,使之有更加优越的性能,能 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包括金融制度、金融业务、金融组织结构等各种方面的革新

(金融创新:是西方发达国家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风险加剧,金融管理环境变化的现实,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的一场规模巨大,影响广泛的金融体系的变革活动。它包括:突破传统的金融格局和金融政策、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商品、交易技术等方面进行的明显的创新和变革。金融创新为经济的增长创造了新的推动力,也产生了一系列关于金融管理的问题。)2.主要的原因(1):科技的发展。当代金融所处的时代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电子化、国际化、自由化,而这正是金融创新的天然环境。(70年代后期的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金融业务有了极大的发展空间。(2)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经济的发展对银行的金融业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环境,银行必须进行金融创新。(3)转移风险的需要。包括转移价格风险和转移信用风险(如:期权、期货)70年代,国际汇率市场以及国际银行信用的不稳定,使人们愿意寻找能套期保值的方法。从而出现了期权、期货和互换等金融衍生工具。人们也开始把存在银行的钱投资于资本市场。银行也愿意将贷款转换成资本工具。(4)为了避开金融当局的金融管制。?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欧洲美元、互换合约等。。20世纪70年代以后,金融监管当局开始要求加强资本充足率。银行开始通过扩大表外业务来增加收益从而增加资本基础。表现在表外业务的金融创新的发展上。(5)竞争方面各个金融机构之间为了获得更多的客户源,不断的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服务的创新、技术的创新等。(6)防范风险的需要如动产抵押债券—一防范信用风险、期权交易—防范市场风险、货币互换——防范汇率风险3金融创新的影响(1)促进了金融及经济的发展(2)金融机构传统的业务分工被突破,业务趋向综合化、全面化:(世界范围内,银行业的混业经营的趋势)(2)促进了新的金融机构、组织核心的金融市场的出现;(4)促进了金融行政管制的改变。(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银行监管的变化)(5)促进了巨大的世界性投机活动目前世界性的投机资本,其运作的主要手段是创新的金融工具一一衍生金融工具。(6)保证金制度一一促进了高杠杆化
(金融创新 2. 主要的原因 :是西方发达国家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风险加剧,金融管理环境变化 的现实,自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开始的一场规模巨大,影响广泛的金融体系的变革活动。它 包括:突破传统的金融格局和金融政策、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商品、交易技术等方 面进行的明显的创新和变革。金融创新为经济的增长创造了新的推动力,也产生了一系列关 于金融管理的问题。) (1). 科技的发展。 当代金融所处的时代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电子化、国际化、自由化,而这正是金融创新的 天然环境。(70 年代后期的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金融业务有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2)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经济的发展对银行的金融业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环境,银行必须进行金融 创新。 (3) 转移风险的需要。 包括转移价格风险和转移信用风险(如:期权、期货) 70 年代,国际汇率市场以及国际银行信用的不稳定,使人们愿意寻找能套期保值的方 法。从而出现了期权、期货和互换等金融衍生工具。人们也开始把存在银行的钱投资于资本 市场。银行也愿意将贷款转换成资本工具。 (4)为了避开金融当局的金融管制。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的欧洲美元、互换合约等。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金融监管当局开始要求加强资本充足率。 银行开始通过扩大表外业务来增加收益从而增加资本基础。表现在表外业务的金 融创新的发展上。 (5) 竞争方面 各个金融机构之间为了获得更多的客户源,不断的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服务的创新、 技术的创新等。 (6) 防范风险的需要 如动产抵押债券——防范信用风险、 期权交易——防范市场风险、 货币互换——防范汇率风险 3 金融创新的影响 (1) 促进了金融及经济的发展 (2)金融机构传统的业务分工被突破,业务趋向综合化、全面化;(世界范围内,银行 业的混业经营的趋势) (2) 促进了新的金融机构、组织核心的金融市场的出现; (4) 促进了金融行政管制的改变。(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银行监管的变化) (5)促进了巨大的世界性投机活动 目前世界性的投机资本,其运作的主要手段是创新的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 (6)保证金制度——促进了高杠杆化

而后两种影响无在客观上放大了风险。由于当代金融创新一方面直接加强了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之间、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之间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间接推动了以金融业务国际化、金融市场国际化、资本流动国际化为主要表现的金融国际化趋势,致使局部的金融风险更易转化为全局性的金融风险,从而削弱了金融体系抵御局部风险的能力,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也随之降低。总之,金融创新是把双刃剑4.中国的金融创新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的金融机构将直接面对外资金融机构的挑战,为了自身的发展,当务之急就是创新。A、内容(1)产权制度创新一一股份制改造、产权主体多元化(2)经营体制创新——尝试混业经营(3)组织体系创新一一大力支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改革,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相互兼并、资产重组(4)金融监管的创新一一根据新的情况,制定新的监管措施(5)技术创新(6)金融工具创新(7)服务创新一一服务技术、电子化、信息化(8)队伍的创新(9)业务的创新一一代理业务、咨询、公司理财、个人理财B中国金融创新应注意的问题(1)坚持原创性和实体经济相结合,以满足需求、优化配置的技术主导型金融工具的创新为突破口。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相应的中国的金融创新也应该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坚持原创性。而且如果走吸纳型创新的道路,外资机构有绝对的优势。(2)坚持以法制为核心的信用制度的创新,以市场化为基础的金融运作制度的创新,以精密风险管理技术为基础的监管体系创新。(3)坚持以提高金融机构业务能力和运作效率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坚持以提高效率为核心的金融市场创新,特别注意培育场外交易市场。强调: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管制一放松管制一更新管制”的过程。案例分析:日本金融改革原因探析
而后两种影响无疑在客观上放大了风险。由于当代金融创新一方面直接加强了金融机 构、金融市场之间、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之间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间接推动了以金融业务 国际化、金融市场国际化、资本流动国际化为主要表现的金融国际化趋势,致使局部的金融 风险更易转化为全局性的金融风险,从而削弱了金融体系抵御局部风险的能力,整个金融体 系的稳定性也随之降低。 总之,金融创新是把双刃剑 4. 中国的金融创新 在中国加入 WTO 以后,中国的金融机构将直接面对外资金融机构的挑战,为了自身的 发展,当务之急就是创新。 A、内容 (1) 产权制度创新——股份制改造、产权主体多元化 (2) 经营体制创新——尝试混业经营 (3) 组织体系创新——大力支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改革,非银行金融 机构的发展,相互兼并、资产重组 (4) 金融监管的创新——根据新的情况,制定新的监管措施 (5) 技术创新 (6) 金融工具创新 (7) 服务创新——服务技术、电子化、信息化 (8) 队伍的创新 (9) 业务的创新——代理业务、咨询、公司理财、个人理财 B 中国金融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1) 坚持原创性和实体经济相结合,以满足需求、优化配置的技术主导型金融工具 的创新为突破口。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相应的中国的金融创新也应该与 我国的实际相结合,坚持原创性。 而且如果走吸纳型创新的道路,外资机构有绝对的优势。 (2) 坚持以法制为核心的信用制度的创新,以市场化为基础的金融运作制度的创新, 以精密风险管理技术为基础的监管体系创新。 (3) 坚持以提高金融机构业务能力和运作效率为核心的技术创新 坚持以提高效率为核心的金融市场创新,特别注意培育场外交易市场。 强调: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管制—放松管制—更新管制”的过程。 案例分析: 日本金融改革原因探析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货币银行学》课程授课教案(中文讲义)第九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授课教案(中文讲义)第十一章 金融的脆弱性与金融监管.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授课教案(中文讲义)第六章 商业银行的业务与管理.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授课教案(中文讲义)第五章 金融中介机构介绍.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授课教案(中文讲义)第七章 中央银行.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授课教案(中文讲义)第八章 货币理论.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授课教案(中文讲义)第三章 金融市场.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授课教案(中文讲义)第四章 利率.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授课教案(中文讲义)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授课教案(中文讲义)第二章 信用与金融工具.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英文).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中文).pdf
- 《宏观经济学》课程各章习题答案(共十三章).pdf
-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完整讲稿,共十三章).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24 Risk Management Mistakes to Avoid.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23 Economic Capital and RAROC.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22 Model Risk.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21 Liquidity Risk.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20 Operational Risk.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19 Scenario Analysis and Stress Testing.ppt
- 《货币银行学》课程授课教案(中文讲义)第十章 货币政策.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扩展知识)货币银行学外语专业词汇(关键词汇双语对照表).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授课教案(英文讲义)Chapter 01 An Introduction to Money and the Financial System.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授课教案(英文讲义)Chapter 02 Money and the Payments System.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授课教案(英文讲义)Chapter 03 Financial Instruments,Financial Markets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授课教案(英文讲义)Chapter 04 Future Value,Present Value, and Interest Rate.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授课教案(英文讲义)Chapter 08 Financial Industry Structure.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授课教案(英文讲义)Chapter 06 The Economics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授课教案(英文讲义)Chapter 07 Depository Institutions Banks and Bank Management.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授课教案(英文讲义)Chapter 05 Bonds, Bond Prices,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Interest Rates.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授课教案(英文讲义)Chapter 09 Regulating the Financial System.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授课教案(英文讲义)Chapter 10 Money Growth and Money Demand.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授课教案(英文讲义)Chapter 12 Modern Monetary Policy.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授课教案(英文讲义)Chapter 11 The Central Bank Balance Sheet and the Money Supply Process.pdf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讨论)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案.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讨论)地价上涨和流动性过剩分析.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讨论)商业银行使用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几个典型案例.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讨论)广义货币流通速度及其年度变化率分析.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讨论)英格兰银行的拯救行动(双语).doc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讨论)谁从通胀目标制中获益(双语).doc